普賢行願品講記 [管理]  [舉報
類    別︰綜合其他 作    者︰濟群法師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145219字
最後更新︰2010-11-01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1626 本月點擊︰4 本周點擊︰3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分卷閱讀 第十七章 結歸

內容簡介︰
信仰、見地、行願

  不論在家學佛,還是出家修行,我認為在修學佛法上有三大要領是值得我們
重視的,這就是信仰、見地、行願。

1.信仰

  佛法以信仰為基礎。信是無上菩提本,要想成就菩提,首先要有信仰。《大
智度論》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這兩句話概括了修學佛法的
要領。佛法深奧廣大,不具信心,則不得其門而入;法門無量,眾生煩惱無邊,
沒有智慧,則不能超越生死大海。又說“信如手”。我們因為擁有雙手,才能夠
創造很多的財富;學習佛法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成就功德法財,就不能離開
信仰。所以,整個佛法的修學有四個次第,即信、解、行、證。就是說佛法的修
行,是建立在信仰基礎上的,有了信仰,方能生解、起行、證果。但佛法的修學
又不是只停留在信仰上,如果一味地強調信仰,以為信仰便是一切,不重視經教
的聞思,那麼,佛法與其它宗教就很難分別出有什麼不同了。

2.見地

  見地,指知見、認識。在八正道的修學中,第一是正見,正見就是正確的認
識。在學習佛法時正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取決于自己的
認識。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產生正確的行為;而錯誤的認識,就會導致錯誤的行
為。錯誤的認識會使我們造下很多的罪業。眾生無始以來為什麼會流轉生死呢?
就是因為無明。無明,就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我們每天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卻
對宇宙人生感到茫然無知。由于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無知,使得我們不知道生從何
處來,死往何處去。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經教呢?原因就是通過學習佛法,使我們
樹立正確的認識,把佛法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把佛陀的認識變成自己的認識。
佛法的修行要從聞、思、修下手。聞就是听聞經教,把經教的思想,變成我們自
己的思想和認識,由聞慧而思慧,由思慧而修慧。在整個佛法的修學中,見地也
是非常的重要,缺乏見地的信仰,往往會流于迷信。

  拿因果來說,修學佛法以深信因果為前提,而深信因果就是要我們止惡行善。
因為,只有深信因果,才能改變我們自己未來的生命和命運。一個人做了壞事,
就會給他的人生帶來不如意的結果;一個人要想擁有什麼樣的未來,什麼樣的命
運,那麼,現在就要種什麼樣的因。《三世因果經》說︰“若問前世因,今生受
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深信、明了人生的因果,我們才有能力
開創美好的未來人生。深信因果是修學佛法的基本見地,而整個佛法的修行始終
都離不開因果。

3.行願

  我們現在先說“願”,然後再講“行”。願,是內心深處發出的願望和決心。
行,就是按照自己的發心,朝著願望所指的目標,努力地去實踐。如果沒有偉大
而正確的願望,行動就會失去指導,就會迷失方向;但沒有刻苦踏實的具體行動,
“願”就會成為空談。所以,願與行猶如鳥的雙翅,車的兩輪,缺一不可。俗話
說︰“志當存高遠。”你的志向立得越高、越遠,你將來的成就也就越大。

  如果沒有願力的話,你做的好事將來只能得到人天福報。也許,來生你會生
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你不愁穿,不愁吃,名利地位樣樣都有,事事如意順心。但
是因為你沒有願力,你所修的功德,所做的好事,只能招感人天福報,不能成為
成佛的資糧。因此,願力在我們修學佛法中同樣非常的重要。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決于願力的大小。如果我
們學佛僅僅是為了現生平安,求佛菩薩保佑家庭、事業、財富……那麼,你學佛
的成就,最多只能得到這些;有的人學佛,修功德,做好事,是為來世服務,希
望來世比現在活得好一些,一句話是希望下輩子享福。那麼,你所修的功德,所
種的因,只能為來生創造一種良好的生活條件,卻不能擺脫六道輪回的命運。

  當然也有很多人,他們的修行是為了往生西方淨土。那麼這種人所修的一切
功德,就能成為將來往生淨土的資糧。淨土宗里非常強調信、願、行,認為這是
往生淨土缺一不可的資糧。信,就是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存在,相信
念佛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有兩個方面︰一是願意離開這個娑婆世界;二是
願意往生西方淨土。這種願力非常的重要!有些人念佛,他們願意往生西方,但
又舍不得離開這個世界。像這樣的人能往生嗎?阿彌陀佛來接你的時候,你說︰
唉呀!這個世界這麼好,你看我的家庭多幸福美滿,我們夫妻恩愛、兒女又孝順;
或者有的人會說︰我這一生,辛苦了一輩子,眼看兒女剛剛長大成人,積累下一
點財產,還沒來得及享福就要走了,實在劃不來;或許還有人會說︰我的事業有
成,我的公司、企業剛有成效,這一切都是這樣的美好,使人非常地留戀。要是
我走了,我的企業、公司交給誰呢?我還舍不得離開這一切。請佛、菩薩保佑我
再多活幾年吧!讓我過一段時間再走吧!假如存有這樣的心態,你說,這個西方
極樂世界你能往生嗎?我看你是不能往生的。願,就是要願生西方,同時還要願
離娑婆。願力在修念佛法門中是十分重要的。

  作為修學佛法來講,如果你想成佛,就要發願。大乘佛法修菩薩道,有四種
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
成。”這是多麼宏偉的誓願!這四種大願叫做四宏誓願。你想成佛,就要發這樣
的四種大願;然後按你所發的大願去修行、實踐,你才能成佛。一個合格的佛子,
他應該有以上四種宏願。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他們之所以能成佛、成菩薩,原因就是他們都有非
常宏偉的大願。比如地藏王菩薩的大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氣魄!我們每個人都十
分熟悉的阿彌陀佛,他曾是一個國王,後來他遇到世自在王佛,就跟隨出家修行
了,法名叫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他老師面前發了四十八大願,然後按自己誓願
去修行,隨著他的功德圓滿,創建了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修淨土宗,通過念阿
彌陀佛的聖號,甚至每日十念,就是五逆十惡的人也能往生西方呢?原因是跟阿
彌陀佛的誓願有關。念佛往生西方,主要還是借助阿彌陀佛的願力。假如沒有阿
彌陀佛的悲心與願力,那麼念佛往生西方這個超越生死的捷徑,也就不存在了。
再如藥師佛的佛土——東方琉璃世界,這也是一個淨土,它跟西方淨土一樣莊嚴。
藥師佛為什麼能夠成佛呢?原因是他在因地上發了十二大願。所以,發願在修學
佛法中非常的重要。

  《普賢行願品》,它是普賢菩薩的修行法門。普賢為什麼能夠成為一個大菩
薩呢?原因是他初發心時,發了十個大願。這十種大願,作為修行菩薩道的人來
說,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法門。我們學佛行菩薩道,不是一天到晚求佛、菩薩
保佑,有了一點點小事就要去找佛、菩薩幫忙,這種人能成為佛、菩薩嗎?我看
永遠都成不了。為什麼呢?因為一個真正學佛的人,不是整天老是想著自己的痛
苦和利益,而是應該擔負著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使命,以一種極大的力量,忍受
人世間的一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怎麼能為一點點不如意的事,就去求佛、
菩薩幫忙呢!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和不順心的事,就去找佛、菩薩,這種人永遠都
是佛、菩薩保佑的對象,永遠都是可憐的眾生。這種人永遠也成不了佛。為什麼
呢?因為他只想著得到別人的幫助,而沒有想到要去幫助別人。

  《普賢行願品》中第八大願︰“常隨佛學”,就是要向佛、菩薩學習。佛怎
樣修行度眾生,我們也怎樣去修行、去度眾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成佛的
資糧,我們才有可能成佛,才有可能成為菩薩。



作品關鍵字︰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