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滿的稻穗︰謙虛、柔忍、爭與和 [管理]  [舉報
類    別︰學佛基礎 作    者︰證嚴法師 管 理 員︰ 全文長度︰1386字
最後更新︰2010-11-03 文章狀態︰已完成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總點擊數︰1662 本月點擊︰3 本周點擊︰2 收 藏 數︰0
總推薦數︰0 本月推薦︰0 本周推薦︰0  
最近章節︰飽滿的稻穗︰謙虛、柔忍、爭與和

內容簡介︰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自己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誠意謙虛的態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

  修行最主要的目標即是無我。因為你能縮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別人,別人也一定會來尊重你,接受你。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縮小自己。

  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楮里,耳朵里;既不傷他,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

  一粒細沙就扎到腳,一顆小石子就扎到心,面對事情當然就擔當不下去。

  不能低頭的人是因為一再回顧過去的成就。

  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執著。

  眾生有煩惱,是因為我執的關系。以“我”的自私心理為中心,以自我為大,不但使自己痛苦,也影響周圍的人群跟著爭執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養性中,造就身心健康、幸福的人生觀。

  拜山是一種磨練心志的法門,主要是︰去除“我相”執著;除貪、、痴三毒之外,還要折服貢高、傲慢的心態。

  愛是人間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忍辱、忍讓、忍耐,能忍則能安。

  要做個受人歡迎的人,做個被愛的人,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面容動作、言談舉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

  修養者的本份事是忍耐和付出,因為修養原是個人的行為。

作品關鍵字︰靜思晨語 證嚴 謙虛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最新書評]    [精華書評]    [全部書評]
發表書評︰
標題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