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 別︰學佛基礎 |
作 者︰淨宗法師 |
管 理 員︰ |
全文長度︰1822字 |
最後更新︰2010-10-22 |
文章狀態︰已完成 |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
首發狀態︰本站首發 |
總點擊數︰1588 |
本月點擊︰5 |
本周點擊︰2 |
收 藏 數︰0 |
總推薦數︰0 |
本月推薦︰0 |
本周推薦︰0 |
|
|
|
|
|
最近章節︰出家與個性
內容簡介︰ 上人說︰出家人最好不要有個性。
初聞此語,不覺一怔︰人怎麼可能沒個性呢?那些有能力的人不都是個性很鮮明的人?轉而一想,上入說的話實在是妙!太妙了!
個性是什麼?個性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意志,一個人“有個性”其實代表這個人有強烈的我執。 與個性相反即是共性。一切萬法共性是什麼,就是佛性!法性!空性!
佛菩薩有個性生嗎?沒有!他們完全證人佛性、法性、空性。眾生應以何身得度,既現何身而為說法;為男為女,無所不變,又哪里有個性呢?
出家人最好不要有個性,是鑒于以下理由︰
一、佛法的教理否定個性。佛教以萬法因緣生,並沒有一個獨立的實體,也就是說絕對獨立的“個體”是不存在的。“個”既不存在,“個性“也就談不上了,如龜毛免角。以佛法來說,萬事萬物只是緣起性,緣起性既是空性。這是從絕對面上說的。若從相對面論,緣起的萬法各有差別,不妨說有各自的特性。但這一切都是無常的,如果執著它、堅固它、強化它,認為實有,就成為虛妄顛倒了。
二、佛法的修行磨滅個性。修行人不論是聖道門還是淨土門,越來越沒有脾氣,越來越沒有個性,初如堅石,後似柔水,才算正道。修行的過程就是磨滅個性的過程,直至個性淨盡,佛性全現,圓滿成佛,隨類應化。
三、僧人的儀相削弱個性。俗人為強化個性,往往會在衣服頭發上做文章,以奇裝異服、古怪發式標顯自己。出家人一律光頭,統一袈裟,著壞色衣,幾千年不變,一加入這個隊伍就如同—滴水入大海一般失去了原有的自己。外來的人初入寺院道場,見清一色的出家人,真是難以分辨。
四、僧團的生活淘汰個性。同一信仰,同一修持,同一作息,同一規矩,同一待遇;沒有私產,不懷我心。僧團的同一運作如同大冶爐,正是要汰除個性的雜質,鑄就團體的精粹,故在大叢林、大道場磨礪久的人,自然顯出一種出家人溫和安詳的氣質,隨遇而安、謙謙有禮、可左可右、能上能下,人們也就很難在他們身亡發現張揚的個性了。
作品關鍵字︰出家 修行 出家與個性
本書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書籍網發布,本站網址︰http://www.fjzjg.com
|
|
|
|
|
|
佛教書籍網:http://www.fjzjg.com提供佛經在線閱讀,佛教手機電子書下載,佛經印刷,佛教網站建設,佛教用品,佛經結緣!
Copyright ©
站長信箱︰haoyue999@vip.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
投訴建議︰15600391918(同微信) 業務聯系︰1391083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