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 别:学佛基础 |
作 者:大安法师 |
管 理 员: |
全文长度:17934字 |
最后更新:2010-10-28 |
文章状态:已完成 |
授权级别:驻站作品 |
首发状态:本站首发 |
总点击数:1344 |
本月点击:0 |
本周点击:0 |
收 藏 数:0 |
总推荐数:0 |
本月推荐:0 |
本周推荐:0 |
|
|
|
|
|
最近章节:净业三福 变化气质
内容简介: 南无阿弥陀佛!
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
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绍观想方法之前,首先就开显净业三福。
第一福叫人天福,又叫世间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是小乘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是大乘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那么,我们要体会这三福的提出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不在韦提希夫人请法的范围。那么,为什么要说出这三福?这是针对未来时代,末法的众生,他的根机没有能够达到闻即信受的水平,心里很散乱,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西方净土依正庄严观想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对根机钝劣,心散乱的众生,佛是慈悲摄受不舍,所以提供他一个前方便,进入到净宗念佛信心的前方便。所以,就谈到修福的问题。
修福是我们念佛行人重要的修行科目。常常讲是培福载道,福德培植深重,才能运载、安立这个道啊。菩萨的六度,前五度都是修福的范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度都是修福,第六度才是般若智慧。那么这里面福和慧有一个转化关系。福积得深厚,就能够转化为智慧。对于未来众生,不能马上产生信心,是由于他的智慧缺乏。智慧缺乏,就得要给他提供积累产生智慧的基础。所以我们从中理解释迦牟尼佛开显净业三福的意思。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一个净业行人,虽然指向的是了生脱死的终极出世的本怀,然而,由于净业三福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知见行为的规范,也令我们能够融摄通途的教法与世间的善法。这三福包含着五乘佛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能够庄严国土,能够积累往生的资粮。那么,我们现在一条一条来看看,净业三福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对于自己的道业,对于利益众生,服务社会,庄严国土,都是很不可缺少的。
第一是孝养父母。提出一个“孝”的观念,这个观念正好跟我们中国本土文化非常地吻合。儒家文化特别强调“孝”。你看《论语》,孔子的心法是传承给曾子。曾子在孔子的大弟子里面,是以孝顺著称的。曾子为了孝敬他的父母,宁可放弃高官厚禄。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古人都很厚道,要热情招待客人。曾母这时不知所措,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赶快回来。古人又没有手机,又没有通讯设备,怎么能够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呢?但是曾母有办法。这时候曾母就用牙齿咬自己的中指。这一咬,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心口就疼痛一下,他就想肯定是母亲有什么事找他,赶紧回来。果然是母亲要他回来。
作品关键字:福报 命运 净土宗
本书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书籍网发布,本站网址:http://www.fjzjg.com
|
|
|
|
|
|
佛教书籍网:http://www.fjzjg.com提供佛经在线阅读,佛教手机电子书下载,佛经印刷,佛教网站建设,佛教用品,佛经结缘!
Copyright ©
站长信箱:haoyue999@vip.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
投诉建议:15600391918(同微信) 业务联系:1391083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