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 别:综合其他 |
作 者:济群法师 |
管 理 员: |
全文长度:33312字 |
最后更新:2010-11-01 |
文章状态:已完成 |
授权级别:驻站作品 |
首发状态:本站首发 |
总点击数:1753 |
本月点击:2 |
本周点击:0 |
收 藏 数:0 |
总推荐数:1 |
本月推荐:1 |
本周推荐:0 |
|
|
|
|
|
最近章节:结说:修学利益
内容简介: 在盛行大乘的汉传佛教地区,《普贤行愿品》的流传极为广泛。许多佛弟子都将本品作为日常念诵功课,而寺院晚课的“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中,也有一半内容出自本品,以此忏悔业障,扫除修行道路中的违缘。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源于《行愿品》的七支供亦倍受重视,被视为一切法门的前行。所谓前行,即修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集资和净障两方面。集资,是积累成佛所需的福德、智慧资粮;净障,则是忏悔业障。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正是业力所致。《行愿品》告诉我们,“众生罪业若有形相,尽虚空遍法界不能容纳”。这些无尽生命中造作的罪业,是促使有情流转生死的动力,也是障碍成佛修行的阻力。所以,在广泛积集资粮的同时,必须彻底忏悔业障。
那么,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圆满积集资粮,并清除无量罪障呢?汉、藏两地的祖师大德们都提倡依《普贤行愿品》修行。《行愿品》的核心内容,为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十大愿王。发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愿望,但这些愿力往往现实而渺小。而“普贤行愿”所以被称为愿王,是因为每一愿皆以广大无限的发心为基础。“礼敬诸佛”,是以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微尘数诸佛为礼敬对象;“恒顺众生”,同样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为恒顺对象。
《普贤行愿品》为《华严经》最后一品。《华严》教法至圆至顿,素被誉为“经中之王”,此无上甚深法门最终也是导归普贤行愿。由此可以看出,十大愿王对于修行的意义极为深远。根据我个人的修学心得,认为本品可总结为两句话,那就是“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所谓“菩提心的无上观修”,是因为本品乃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法门;所谓“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是因为按本品所揭示的法门修行,能指引我们直接通过临摹而成就佛道。若按《行愿品》着手修学,会发现成佛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且是切实可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品是一部教我们如何成佛的宝典。
在正式进入《行愿品》的学习前,我们首先要对佛法有一些基本认知。
作品关键字:
本书公告: 本作品由佛教书籍网发布,本站网址:http://www.fjzjg.com
|
|
|
|
|
|
佛教书籍网:http://www.fjzjg.com提供佛经在线阅读,佛教手机电子书下载,佛经印刷,佛教网站建设,佛教用品,佛经结缘!
Copyright ©
站长信箱:haoyue999@vip.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
投诉建议:15600391918(同微信) 业务联系:1391083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