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說︰大乘重于般若,小乘重于正見,因為大乘能隨于般若行,可得到解脫,小乘能依正見而行,也可得到解脫。由此小乘人要修三十七道品的最後道品——八正道。八正道首為正見,正見即是行正道的眼目,有了正見,就不會妄修瞎行,徒勞無功。
說到八正道,非僅限于小乘人修的,因為八正道有世間和出世間兩方面︰依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將可成為善人君子,依出世間的八正道去實踐,將可獲得生命的解脫,也即是小乘的最高果位,名為阿羅漢。
八正道第一是正見︰即正確的知見,由聞四諦理,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苦、空、無常,是無一法能獨立存在,也無一法是永恆不變的。因此而明了這短促人生,要保持純潔善良,不縱我役物,隨流惡染,速把偏執的思想,改正過來,步入正見。印順法師的佛學概論說︰“正見,最先是聞慧,即對因果,事理,四諦,三法印等,從听聞正法,而得正確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為自己的見地。”可知正見是要多聞佛法,根據佛法的真理,分別邪正,信善惡因果,三世業報等法理。不論任何佛教徒,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修慧斷邪,培養正確的知見,這是進德修善的根本。
八正道第二是正思惟︰又譯為正欲,正志等名詞。正思惟是化正見為自己的理想。由理想而實現行動,是要深密思考,所謂三思而後行。為什麼又名正欲?因欲有善不善,不善欲是私心,有貪 痴慢疑不正見等煩惱;善欲是大公無私(離六根本煩惱)的欲,即是正欲。換句話說,正欲是正當欲望的理想,凡人應該有此正欲理想,依著目標去做。唯事先須正確思考,精密計劃,立定意向,才能實踐理想,做到成功。至于正思惟又名正志,如經所雲︰“正志是分別,自決,意解,數計,立意。”這是說明正志的意思。也即正思惟,正欲,正志是異名而同一義為純正的思想。凡能實踐正思惟的,就不致造出身口意三惡業,免陷于煩惱苦縛。
八正道第三是正語︰即言語要端正。言語是心聲,由內心而表現于外。內心不正,則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便如刀劍剌入心胸,令人難堪,弄出禍患。要實踐正語,便須戒止口四惡業,說話真誠,純潔有禮,言辭合于事理。
八正道第四是正業︰即正當的行業,在家佛徒為了維持生活,人人都要有職業,但若犯殺盜淫妄的職業,就是不正業。如偷竊強奪他人財物,為維持自己的生活,此乃罪大惡極。或賣毒賭博,妓館邪淫,騙取財物,都是不正業。要實踐正業,須遠離殺盜淫妄諸惡業。諸如教育文化機關之職工,商店的職員,醫院的護士,或設辦不犯殺戒的事業,都是正業,均為自利利他的善業。唯佛制出家僧尼是以修持佛法,宏法利生為正業。那些高僧大德,把佛教真理,教化大眾,消除他們的苦惱,正像醫生給藥為病人治病。世間的醫生,只會治身病,而高僧大德是用佛陀的法藥,為大眾治理煩惱的心病。
(按︰此指正當的行為,下正命指正當職業。)
八正道第五是正命︰即是保持聖潔的生命,要以合法生活的正業來維持此生命。不可受人非法的賄賂,以那非法賄賂的金錢來維持生活,使生命被染污不淨。這也是說要有合理的經濟生活。
八正道第六是正精進︰即是離惡向善,勇猛精進的努力,叫做正精進。不論修那一正道,都是要精進,如果不精進,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反退。故必須具有勇往直前的大精進毅力,制止一切惡行,進修一切善行。
八正道第七是正念︰即不生邪念,憶念正道。遺教經說︰“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就是說正念要堅固,才能抵抗外境物欲的誘惑,倘然在五欲混濁的環境中,仍不為它所染污。正念是要精進修持,方不使思想上有不正念頭。
八正道第八是正定︰即一心專注,不向外馳散,到達入無漏定,便可解脫自在。故小乘人攝心為戒,由戒生定,從定發慧,以達到證悟無生果位,是要在八正道最後的正定上用功。
佛陀開示實踐的八正道,已具有戒定慧三學的次第增進,如正語,正業,正命,就是戒學;正念,正定,就是定學︰正見,正思惟,就是慧學;而以正精進為策勵戒定慧三學的完成。八正道為聖者解脫的正軌,要求解脫,必須循著此八正道實踐力行。至于在家佛徒,如能實踐八正道,也可以淨化自己,推進而淨化社會,使大眾行正道,成為善的,安樂的,幸福的人生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