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求法
    東晉高僧法顯(約公元337年-422年)立志要去天竺國尋求經律。于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從長安出發,西去求法取經。

    他們西渡流沙河。河里有許多餓鬼,一旦刮起熱風,人們遇上就得死,無一幸免。河岸邊,天上無飛鳥,地上無野獸,四顧茫茫,不知置身于何處。只有以太陽的升落而辨別東西,靠死人的枯骨作為道路的標志。他們前行十七天,估計走了一千五百里,到達了鄯善國。當地道路崎嶇,土瘠民貧。他們在那里住了一個月,又往西北而行。

    他們一路西行,屢屢遇上熱風惡鬼,險些喪命。法顯認為,自己是這次西去求法的發起人,身負重命,所以每遇上危險情況,他便挺身而前,帶領大家闖過難關。不久,到了蔥嶺。嶺上冬夏積雪,有惡龍噴出毒氣,風雨大作,飛沙走石,十分可怕。山路陡險,千丈絕壁,像刀削斧劈立在那里。很早以前有人在上邊鑿石開路,修成扶梯棧道。但人走在上面,稍稍下視,則頭暈目眩。類似這種境況,他們經過七百余處。又過十幾條河流。這河流湍急,浪花飛濺,上面高懸一條藤索,抓索而過,驚心動魄。這些都是前朝張騫、甘英所沒有到過的地方。接著,他們又翻越小雪山。小雪山也是常年積雪。在北山坡,遇到了突然刮起的寒風,人們凍得打顫。慧景受不住了,他停了下來,身子哆嗦成一團,再也不能前行了。他對法顯說?quot;我快要死了,你們快走吧,不要都死在這里!"說罷氣絕身亡。法顯撫尸大哭,泣聲說道︰"取經求法的目的還未達到,你就離我們而去,命運如此,有什麼辦法呢?"說完,又繼續前行。

    又經過三十多個國家,即到天竺國。離王舍城三十多里,有一座寺廟,天快黑時,法顯趕到這里住下,準備明天一早去參拜靈鷲山。寺僧勸道︰"上山的路十分艱險,而且有很多黑獅子,特別喜歡吃人,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上去,高僧還是不去的好。"法顯說︰"我遠途跋涉數萬里,發誓要到靈鷲山。自家身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結束,也許就在呼吸之間完結。多年所積下的誠心,既然已到這個地方,怎能半途而廢?雖有艱險,我是不怕的啊!"眾人不能阻止,只好派兩個僧人送他上山。

    第二天,法顯來到山上,天也快黑了。他想停下來住一晚上。而送他上山的兩個和尚,因為害怕,扔下法顯而回寺去了。法顯一人留在山中,燒香祈佛,感到這里一切都有佛祖的痕跡,就好像親眼見到佛的威儀一樣。到了深夜,來了三頭黑獅子,蹲在法顯跟前,舔舌搖尾,十分嚇人。法顯照常誦經不斷,一心念佛。獅子低頭收尾,趴伏在法顯腳前,法顯一邊用手撫摸獅子,一邊念咒說︰"獅子獅子,你若吃我,待我誦完經後再吃;如果你們是想試試我的膽量,那你們就退去吧!"獅子又呆了好大一會兒,才慢慢離去。

    天明以後,法顯往回返。道路幽深堵塞,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行。還沒走一里路,忽然遇一老人,年紀九十歲左右,衣著簡陋,但神清氣朗。法顯雖然感到這個老人神韻高潔,可就是沒有悟出他是個神人。後來又遇一個年少的和尚,法顯向他們問道︰"剛才過去的那位老者是誰呀?"和尚答到︰"他就是佛祖的大弟子迦葉頭陀啊。"這時法顯非常慚愧惋惜,便追到山上,來到迦葉的住所,無奈有一塊大石頭橫塞在門口,怎麼也進不去,法顯流涕而去。

    法顯來到了迦施國。該國有一條白耳龍,每每與眾僧相約,能使國內風調雨順,沒有災害,獲得豐收,僧眾們得以安居。眾和尚為感激白耳龍恩德,就修了一座龍舍,還給它上供。每逢夏天,龍就變成一條小蛇,兩耳都是白色,眾和尚都知道這是一條神龍,用銅盆盛奶酪,把龍放在里面,從上座往下傳看,大家都看一遍,之後小龍就變化而去。每年出現一次,這是法顯親眼所見。

    最後來到中天竺。在摩竭提、邑波連弗、阿育王塔、南天王寺等地尋到了《摩訶僧祗律》、《薩婆多律抄》、《雜阿毗曇心》、《經》、《方等泥洹經》等。法顯又留在當地三年,學習梵語書,他自己親自記錄抄寫戒律,以便回國後翻譯成漢文。

    法顯西去的本意是尋求經律以補中國經律的短缺,現在這個願望基本達到了,于是便準備回國。他沿恆河東下,又到了幾個國家,他一路寫經畫佛像,逶迤前行,後來乘商船由海路往南走,來到了獅子國。獅子國有座佛殿,雕金鏤銀,裝飾各種寶貝,里面有一尊青玉像,高兩丈多,混身上下飾著寶物。法顯站在佛像前,想到自己離開中國已有年頭了,所接觸的全是外國的人物、山水草木,舉目無親。而同行的十幾個伙伴,有的死了,有的留在異國,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心情常感悲傷淒涼。今天忽然在這青玉像旁,發現有商人供的一把中國產的白絹扇子,不覺潸然淚下。法顯在該國住了兩年,又得到《彌沙塞律》和《長阿含》、《雜阿含》二經及《雜藏本》,這些經書都是中國所沒有的。

    法顯得到這些經書以後,就裝到一條大商船上。船上有二百多人。大船後面系一只小船,因在海上航行,十分艱難,所以備下小船,以防大船被毀時使用。

    大船順風東下,兩天後,遇上了大風,大船被打漏,海水涌進船艙。商人們想移到小船上面。小船上的人怕上來的人多,就砍斷了系船的繩索離大船而去。大船上的商人十分害怕,擔心船沉,就把船上的一些不值錢的雜物拋進海里。法顯也把隨身帶的生活用品扔進海里。他擔心商人把佛經佛像扔進海里,就一心念觀世音菩薩,並祝禱告說自己遠行求佛法,只為了中國的眾多和尚,求神靈保佑,船快些到岸。大船任憑大風吹去,在海上漂流了十三天,才靠近一個小島。退潮之後,才把船體破漏的地方修好了。

    于是,又繼續前行。海上有許多海盜,如若踫上就全完了。大海滔滔,無邊無涯,辨不出東南西北,只有靠日月星辰定方向前進。刮風下雨時,船只能順風漂流,沒個準去向。每到天黑,只見大浪捕擊,閃亮中,可見魚鱉水怪之類。就這樣,經十余天的漂流,才來到了耶婆提國。在該國停留了五個月,又隨另外一條商船往廣州進發。

    這條商船上面,也有二百多人,準備了五十天的口糧。在海上航行了二十多天,一天夜里二更天時,刮起了黑風,下起了暴雨。商人和旅客們都很害怕,法顯當時還是一心念觀世音,感動了神佛,保佑他們。天亮後,船上的眾婆羅門商人合計說︰"都是因為載了這和尚,才使我們遭到風險。不能因為他一個人而使大家一起死亡!"于是想把他扔下海去。這時法顯的一個施主厲聲呵責商人︰"你們若把這個和尚推下去,那把我也一同扔下,不然,你們扔下這和尚,我到中國後就向皇帝告你們。中國的皇帝是崇信佛教,敬重和尚的。那時皇帝必將治罪于你們!"商人們听後,相視失色,此議乃止。

    當時,天陰,連日不晴,在海上又迷失了方向。過了七十多天,糧食與淡水快用光了,只能用海水煮飯。就這樣,船任風隨流,又經過十二晝夜,漂到一處岸邊。

    一路經過這麼多危險,忽然到達岸邊,看見了藜藿等蔬菜,大家松了口氣,知道已到了漢地。但是不見人及村落,不知是什麼原因。有人說還未到廣州,有人說已過廣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于是乘小船入河口去尋人問話。進入內河,遇到兩個獵人。法顯問︰"這是什麼地方?"獵人曰︰"此乃晉國青州長廣郡牢山南岸。"(今山東省青島市嶗山)眾人一听非常高興。獵人回去後,把這事報告了太守李嶷,李嶷一向敬佛,忽然听說和尚漂洋過海攜帶佛經佛像而來,親自到海邊躬身迎接。法顯帶著佛經佛像和李嶷一起回到了府衙。這時已是義熙八年(公元412年)了。前後凡十四年,終于返回了故土。

    法顯在青州住了一段時間。急欲南歸。青州刺史請留過冬。法顯說︰"貧僧投身沒有希望返回的異國他鄉,目的在于取經求法,志願尚未實現,不能久留。"

    于是,南去京城建康,去找外國和尚佛馱跋陀羅,在道場寺翻譯出經、律、論六部、二十四卷,計一百余萬字,尤其法顯整理譯出的《大泥洹經》,廣為流傳,影響很大。法顯又撰寫旅行見聞錄《歷游天竺記傳》,即《佛國記》。

    法顯對其余的經律尚未著手翻譯,便去荊洲,圓寂于荊洲辛寺,享年約八十六歲。他是我國歷史上去天竺留學的先驅者,又是旅行家、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