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普光
    释普光(约7世纪),又称大乘光。著名的俱舍学者,籍贯及生卒年月均不详。他是玄奘的主要弟子之一。宋《高僧传》卷四说他“请事三藏奘师,勤恪之心,同列靡及”。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开始,他参加玄奘的译经事业,任笔受。先是在弘福寺翻译《解深密经》和《大乘五蕴论》,直到最后在玉华宫翻译《大般若经》,他与玄奘形影不离。宋赞宁评价说他“末参传译,头角特高,左右三藏之美,光有功焉”。玄类所译的经论,大部分都是由他笔受的。关于这一点,宋《高僧传》卷四有明确的记载。如说玄奘译“出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十之七八,是光笔受”。由此可见普光对于玄奘的译经事业,贡献是巨大的。

    普光除在译场任笔受之外,其他时间则从事著述。据有关史书记载,他有以下作品:

    《俱舍论记》(俗称《供会光记》三十卷、《供舍论法宗原》一卷、《百法明门论疏》二卷、《婆娑论钞》(卷数不详)、《大因明记》二卷。

    上述普光的著述,现在尚存前三种,其中《俱舍论记》是他的代表作。与普光同时的还有神泰和法宝二人亦作有《俱舍论疏》,当时号称《俱舍》三大疏。其中法宝的《俱舍论疏》多处反驳普光的观点一。虽然如此,但是普光的《俱舍论记》在学术界仍不失为最有权威的著述。神泰的《俱舍论疏》大部分已佚失,残缺不全,现在仅存七卷,而法宝的《俱舍论疏》又多处引用《顺正理论》(众贤造)中直译《俱舍》的原文,而且他又欢喜掺杂自己的意见,所以在历史上从来就被冷落。普光的《俱舍论记》则不同,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研究《俱舍论》不可缺少参考书。

    为何这部书受到如此重视?因为《俱舍论》本论在印度原就是大乘和小乘佛教徒共学的一部名著。据说连外道(佛教以外的教派)也研究。玄奘翻译此《论》后,“密授”给普光。所谓授,就是说对他一个人讲。另外密授的内各多是回忆印度萨多师的口义。普光将这些“口义”都如实记录收入他的《俱舍论记》中,这可以说是普光这部著述中的特色,为神泰和法宝的《俱舍论疏》所不及的。普光的这部书,实际是玄奘所传印度俱舍学者的不同观点,有立有破,普光综合其大成,不加评判,祥实地记录各种解释,保存了各派主张的本来面目。这样的内容,当然会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普光有弟子多人,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圆晖。他承其师之学,并收法宝《俱舍论疏》中的某些观点,著有《俱舍论颂释疏》,调和普光和法宝之间的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