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懷讓(公元677-744年),慧能門下著名弟子之一。金州安康(今陝西安康縣)人,俗姓杜,生于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宋《高僧傳》卷九說他“年始十歲,雅好佛書,炳然殊姿,特有靈表”。年十五,禮荊州玉泉寺恆景律師出家並受具足戒,研習毗尼。一日,懷讓嘆曰:“夫出家者為無為法,天上川間無有勝處”。有同學坦然知其志高邁,乃約同往嵩山參訪老安。安啟發之。年二十三(公元699年),至曹溪參訪慧能,侍奉能十二年(《景德傳燈錄》卷五說十五婦。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離曹溪。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至南岳,住般若寺。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圓寂,世壽六十有八。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敬宗謚號大慧禪師。
據《景德傳燈錄》卷五載:懷讓到達曹溪之初,與慧能有一段對話。能問他“什麼處來”?讓答:“嵩山來”。能又問“什麼物恁麼來?”讓答:“說是一物即不中”。能問︰“還可修證否”?讓曰:“修證即不無,汗染即不得”。能曰:“只此不汗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從這一段對話中,可以看出,懷讓來到曹溪之前,悟境即已很高。他一開口對話,即獲得慧能的印可。
懷讓到達南岳之後,本只是山居修道,並未開法傳禪。至唐,開元年間,有道一至南岳住傳法院,終日坐禪。懷讓知其為法器,乃前去問:“大德坐禪圖什麼”?道一曰︰“圖作佛”。讓即取一磚在石上磨,道一問他:“磨磚作什麼”?讓曰︰“磨作鏡”。道一驚奇地問:“磨磚豈能成鏡”?讓曰:“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禪豈得成佛”?他的這一反問,使道一無話可答,便問︰“如何即是”?讓曰:“如牛駕車,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接著他對道一說︰“汝為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于無住法,不應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據說道一聞此開示,心極愉快,如飲醍醐,便對讓禮拜,並問:“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讓曰:“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道二又問︰“道非色相,雲何能見”?讓曰:“心地法眼,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道一再問:“有成壞否”?讓曰:“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見道也”。接著懷讓就此對道一說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味花無相,何壞復何成”?懷讓還認方︰“一切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
關于懷讓的弟子,宋《高僧傳》載有道竣、道有一二人,《景德傳燈錄》卷五則說有六人(未列姓名)。但是後來禪宗的發展,唯道一最為出名。他門人眾多,分散到各地也成為一方宗主,逐漸演化出臨講、溈仰兩大派。臨濟以下,後來又分為楊岐,黃龍兩個支派。所以禪門五家七宗,發源于南岳懷讓一系的便佔有兩家四宗。故懷讓在禪宗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