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及依止上師
    尋找及依止上師

    在現今的五濁惡世,尊師重道的精神已經慢慢湮沒了,但在傳統上,不單是佛法,即使是世俗上的醫道、雕刻工藝等,也都是依師而學的,而且極重視師徒關系。既然連世俗的這些小學問尚需明師指點,何況生死大事呢!此等大事,絕不可無師自通,我們也不應冒這個大險。在歷史上,從沒有任何人曾經靠自己看書而成佛的先例。有些人會問︰“釋迦牟尼不就是無師而成佛的嗎?”當然不是!本師釋迦牟尼在示現成佛前之過往世中,亦曾遍禮明師,甚至犧牲身命為求一偈開示。當來下生的彌勒菩薩,頭頂上有座小小的佛塔,這塔表義釋迦牟尼,菩薩頂佩比塔正是表義的師承源自釋迦牟尼及表義敬師之道。在現在,一切為求成就佛境的菩薩亦如法地依師而學。在未來,我們若欲成佛或只是得到解脫,甚至只是要得到較低的成就,也一樣要依止明師而學。

    要得到佛法上的成就,不單只靠學問,同時也有傳承的加持因素在內。學習的人就似是家中的水龍頭,諸佛就似是水庫;佛陀的確有很大的力量及圓滿的悲心,我們也或許的確有求成就之心,但即使有了這“水龍頭”及“水庫”,亦尚需一段、一段的水管把它們連接起來,我們方能享受在家中有食水供應的好處,而歷代師父正是這些“水管”。如果沒有水管,盡管你天天在水龍頭旁干等也沒用!故此當知,不論是出離心、菩提心或六度的成就,皆賴師傳而得。即使至小的細微進步,也因師恩而得。如果沒有師長,我們連佛的名字也許也不能听到。

    師長就似是造小泥佛像的模具,徒弟就像被壓造出的小泥佛牌;模具怎麼樣,壓出來的也就是同樣的。錯誤地依止了沒具資格的老師,是最可怕的。現今的末法時代,像這類的“老師”多的是,大家必須小心抉擇。除了要避免根本不具資格的老師外,依止了不勝任的老師也不太好。甚麼是“不勝任的老師”呢?譬如說,你的師長通曉小乘部教法,但不通達大乘部,而你是大乘根器,這樣的話,你或許能成為一位小乘教法的大師,但這仍然可說是有一點兒可惜了。又或者說,師長具備傳承條件,但他說法不善巧,也會令學法有障礙。故此,我們應該致力于尋得一位具備經、續所述之所有資格的師長。為甚麼我們要依止具有所有師資的明師呢?衲以一個例子解說︰如果你要前往某個地方,最理想的向導莫過于一位熟知全程的人。其它的向導若只熟知整條途徑的某一段,當然對你也會有很大幫助,但就肯定比不上一位熟知全程的向導了。修持的人正在步上成佛之道,亦即“菩提道”,所以最理想的莫過于依止一位能夠教授大、小二乘及顯、密全道的明師了。依戒律方面說,戒學的師長必須具十五種德性。依《現觀莊嚴論》所述,授共通大乘教法者應具“明師十德”。依續部教法來說,授灌頂及密法者必須具有另外十種金剛上師之師資。故此,一位能夠如法教授整個顯、密二乘及大、小二乘道路的師長,就必須完全具備以上共三十五種資格。

    以大乘顯部最上等明師的資格來說,可分為“明師十德”︰

    1.持戒清淨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也沒能調伏好,如何能教導別人呢?所以一個好師長必須有好的戒德。這一點,主要是說“戒”的方面。

    2.有禪定功夫

    這一點也不難理解。最上等的明師,必須具備“定”。

    3.具足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