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讲话6
    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答曰:修多罗中,虽有此法,以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

    讲话:

    这里先来假设一个问答。问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照上面这八种因缘,那末,修多罗(契经)里面,岂不是完全有吗?为甚么要再来重说呢?答覆这个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佛经里面虽然是有那些法门,但是因为众生的根性和行为不一样,所以领受了解的因缘也各别。

    所谓:如来在世,众生利根,能说之人,色心业胜,圆音一演,异类等解,则不须论。

    讲话:

    众生遇到如来在世的时候,根机必利,不会像如来灭度后的众生,根机鲁钝一样。加以那时能说法的人不同凡夫;不但佛的口能说法,就是佛的身业能够现神通,意业能够鉴根机,各种都比佛灭度后的人殊胜;所以佛的圆音一演,无论那一种根机,都能够一样的了解;所以不必另外造论。

    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广闻而取解者。

    讲话:

    如来在世,众生的根利,固然是不必造论。就是佛灭度后众生的根机也有不同;有一种能用自己的智慧力看经的;又有一种看经看不懂的。能够看经的,有一种是广闻,有一种是少闻;现在这里所讲的是在佛灭度后,有一类众生自己有智慧的力量,能够广闻佛经而得了解的。

    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

    讲话:

    在佛灭度后,还有一类众生,他也能够用自己智慧的力量,并且闻法虽少而了解很多。

    或有众生,无自智力,因于广论而得解者。

    讲话:

    又有一类众生,不同上面两种众生一样,他自己没有智慧的力量,看经能够懂得,必须要看许多广论,然后方得了解。

    亦有众生,复以广论文多为烦,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

    讲话:

    还有一类众生,因为广论文句太多,研究起来太麻烦,他心里很欢喜总持少文,能够摄持多义,就能了解。

    如是此论为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说此论。

    讲话:

    现在造这一部论,为的就是要总摄如来广大的深法,无边的义理,所以应当说这一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