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取品第十三
前来讲修成实义菩萨须利他,欲利他则须摄取徒众,此是品所由来也。
庚二化他摄众
辛一善生问
善生言:“世尊!菩萨具足二庄严已,云何得畜徒众弟子”?
要具足自利利他,方为实义菩萨,要为实义菩萨,方具足自他庄严。具足庄严之出家、在家。能自他利以化众生者,自然有徒众弟子前来依止。在家者,在学舍、学院之类,出家者有丛林、寺院之类,皆以有徒众弟子之故。问畜徒众弟子应如何教诲,即以如何方法摄养徒众而教化之也。
辛二如来答
壬一总明以四摄法畜徒
“善男子!应以四摄而摄取之,令离诸恶,增诸善法,至心教诏,犹如一子。不求恩报,不为名称,不为利养,不求自乐。”
四摄法、为摄取之方法。四摄法,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即以四法摄取勾引。布施中、如所谓所求乎朋友先施之,使无交情者渐成亲近,乃能摄取。布施不必财物,即用言语礼貌之类皆是。六度之施度,重在度自己之悭贪;四摄之布施,重在摄取众生,故为用稍有不同。爱语者,佛说法以四悉檀为宗旨:初;顺世间所喜法说之,次、就各人之所宜而说之,次、就对治其烦恼而说之,最后、则可说第一义而使超出。如对现在科学、哲学之人,先以佛法与科、哲学之同者而说之,次、就同中之不同者说之,再次、详辨其或同或异,最后、说出非同非异真如之理,以显佛法之胜义。利行、则为利他之行。同事、则情感无隔碍而易化矣。善用四摄法,则能近悦远来而终不离去矣。此种纯系大菩萨行,实为难行之行。在佛法中亦有专以自己所学所乐教化他人者,较为容易,但往往不能得学人之信解而退失菩萨心,以无四摄法之方便故。
壬二无德有德畜徒弊利
“善男子!菩萨若无如是等事畜弟子者,名弊恶人,假名菩萨,非义菩萨;名旃陀罗,臭秽不净,破坏佛法,是人不为十方诸佛之所怜念。善男子!菩萨若能随时教戒,所言时者,贪、恚、痴时。起贪结时,当为种种说对治法令得除贪;余二亦尔。次当教学十二部经,禅、定、三昧,分别深义,调其身心,令修六念、不放逸法,瞻养病苦不生厌心,能忍恶口诽谤骂辱,苦加身心亦当堪忍,设其有苦能为救解,除其弊恶疑网之心,善知利根、中根、纯根,教钝根人令生信心,中根之人能令纯淑,利根之人令得解脱。若能如是勤教诏者,名义菩萨,是名善人,分陀利华,人中香象,调御丈夫,名大船师。善男子!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畜弊恶弟子不能调伏。何以故?是恶律仪殃齐自身,畜恶弟子不能教诲乃令无量众生作恶,能谤无量善妙之法,破和合僧,令多众生作五无间,是故剧于恶律仪罪。”
无如是等事者,即无四摄等德者,耽误弟子事小,展转流传,误人罪多。旃陀罗、为印度四族以下之最卑者,谓之不可接触,以触之为不祥不净。在佛法中,一切平等,释尊亦度旃陀罗为弟子,能随时教戒,即为有德者。恚、即嗔恚。对治法者,如贪重者、令修不净观,恚重者、令修慈悲观之类。禅、定、三昧,就广义讲,皆可通摄;若分别言,则禅、为色界四禅,定、即无色四定,三昧、即三摩地--心住一境,平等任持──。学十二部经,为闻、思、二慧;与禅、定、三昧相应,为修慧。六念、如前已说。分陀利华、即白莲华,亦即莲华中之盛美者。恶戒者,即誓受恶法之戒。佛在时,亦有从外道受戒,教令一日断一千人命根,若央掘魔罗经说。作五无间者,即造五逆恶业:即弑父、弑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也。
壬三别辨在家出家畜徒
癸一总明出家在家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有二弟子: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在家菩萨有一弟子,所谓在家。”
在家菩萨若畜出家弟子,则破佛制。
癸二别辨出家在家
子一出家教二众
丑一教出家弟子
“出家菩萨教出家者十二部经,随所犯罪,谕令忏悔。教习八智,何等为八?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者、分别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教诏调伏出家弟子,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如是师徒能增三宝。何以故?如是弟子知八智已,能勤供养师长和上耆旧有德,能受善语,能勤读诵,兼为法施,心不放逸,调伏众生,能瞻病苦,给施贫乏。”
八智如前已说。众智、即知他人智,根智、即知根上中下智。梵音和上,译亲教师,即自己亲从受教者谓之和上。普通之师,则称师长。耆旧有德,为长者之类。
丑二教在家弟子
“善男子!出家菩萨若有在家子弟,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即是法行;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见恚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愍众生,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憍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出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先当教告不放逸法。受苦乐特,常当共俱。设在穷乏有所须者,六物之外有不应惜。病时当为求觅所须,瞻病之时不应生厌。若自无物,应四出求;求不能得,贷的宝物,差已、依俗十倍偿之,如波斯匿国之正法。若不能偿,复当教言:汝今多负三宝之物,不能得偿,应当勤修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若能至心发菩提心,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出家菩萨能教在家如是等事,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
此皆教诫弟子应行者。受寄不抵者,受人寄存之物,不应处分,用他物抵偿。怨亲能分别,则能解怨报恩。在家弟子本不应用三宝之物。六物:即三衣、一钵、卧具、及漉水囊。比邱乞食,应分为三分:以一分给贫病,以一分与山林鸟兽,以一分自食。贷三宝物,即借贷佛法僧物。不能偿者,即应修经中所说各种功德,方可消受。
子二在家教一众
丑一师长教徒众
“善男子!在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有德,复当供给兄弟、妻子、亲友、眷属、欲行之人及远至者,所有僮仆作使之人,先给饮食,然后自用。又复教令信向三宝,苦乐共俱,终不偏独,随时赏赐,不令饥寒,终不打骂鞭挞苦楚,应当软言敦谕教诏。设有病者,应当瞻疗,随所乏少,当为求索。世间之事,悉以教之,婚姻求对,不取卑下。教以如来五部经典,见离坏者,能为和合,既和合已,令增善心。一切出家内外诸道,随意供养,终不选择。何以故?先以施摄,后当调故,以六和敬而教诏之。若求财物、商贾、农作、奉事王者,常当至心如法而作。既得财已,如法守护。乐为福德,见他作时心生欢喜,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在家菩萨若能教诲如是事者,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
婚姻求对者,即求相当之匹配。五部经典,系编集为五阿笈摩部类。供养外道者,在家菩萨为方便摄取则可,出家菩萨则不能行。奉事王者,即公务人员,学佛之人,在家者不惟不能废事不作,并须比不学佛人作得更好,更积极。
丑二国王教民众
“善男子!在家菩萨若得自在,为大国主,拥护民庶犹如一子。教离诸恶,修行善法。见作恶者,挝打骂辱,终不断命。财物六分,税取其一。见嗔恶者,教修忍辱及不放逸。所言柔软,又能分别善恶之人,见有罪者,忍而不问。随有财物,常行惠施。任力读诵五部经典,善能守护身命财物,能化众生不令作恶。见贫穷者,生大怜愍,自于国土常修知足,恶人才谤终不信受,不以非法求觅财物。如法护国,远七种恶:一者、不乐摴蒲围棋六博,二者、不乐射猎,三者、不乐饮酒,四者、不乐欲心,五者、不乐恶口,六者、不乐两舌,七者、不乐非法取财。常乐供养出家之人,能令国人常于王所生父母想,信因信果,见有胜己不生嫉妒,见己胜他不生憍慢,知恩报恩,小恩大报。能伏诸根,净于三业。赞叹善人,呵责恶人,先意发言,言则柔软。自无力势,如法属他,取他国时,不举四兵。众生恐怖,能为救解,常以四摄而摄取之。善能分别种种法相,不受法者,软言调之。”
转轮圣王,为国民作君作师,多系初、二地菩萨应化。于国土知足者,即不侵略他国。摴蒲者,赌戏,为老子所作。此中不乐欲心,即不放纵淫欲。恶口、即骂人之语。两舌、即挑拨是非感情之语。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三业:即身、口、意、三业。不举四兵,即不穷兵黩武。种种法相,即世出世间之一切法相。
壬四结显在家菩萨难胜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畜二弟子,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畜一弟子,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在家菩萨畜弟子,比出家菩萨畜弟子为难。国王能以此中所说法教民众者,即为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