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品第二十八
般若、梵音,此云智慧。有谓因上为慧,果上为智者。此正明慧度,为最后之一品。
丙六慧度
丁一善生问
善生言:“世尊!菩萨云何修净般若波罗蜜”?
丁二如来答
戊一显示慧相
“善男子!若有菩萨持戒精进,多闻正念,修于忍辱,怜愍众生,心多惭愧,远离嫉妒,真实了知诸善方便;为众受苦,不生悔退,乐行惠施,能调众生,善知所犯轻重之罪,勤劝众生施作福业;知字知义,心无憍慢,亲近善友,能自利益及利益他;恭敬三宝、诸师、和上、长老有德,于身菩提不生轻想,能观菩提深妙功德;知善恶相,知世出世一切声论,知因知果,知初方便及以根本,当知是人能得智慧。如是智慧有三种:一、从闻生,二、从思生,三、从修生。从字得义,名从闻生;思惟得义,名从思生;从修得义,名从修生。能读如来十二部经,能除疑网,能读一切世论世事,能善分别邪正之道,是名智慧。能善分别十二部经,阴、入、界等因果字义,毗婆舍那、舍摩他相,上中下相,善、恶、无记及四颠倒,见道、修道,能善分别如是等事,是名智慧。”
从闻生者,即闻所成慧。从思生者,即思所成慧。从修生者,即修所成慧。读经除疑,则为内明。能读世论世事,则为声明、因明、医药明、工巧明,以示菩萨于五明处求也。
戊二成慧功德
“善男子!有智之人,求于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常亲近佛及佛弟子。世无佛法,乐在外道出家修学,虽处邪道,乐求正要,常修慈、悲、喜、舍之心及五通道。得五通已,观不净想及无常想,能说有为多诸过罪。为正语故,教诸众生令学声论,能令众生离身心病,乐以世事教于他人,所作事业无能胜者,所谓咒方,种种医药。能善求财,得已能护,用以道理,如法惠施。虽知一切,不生憍慢,得大功德,不生知足,能教众生信、施、持戒、多闻、智慧。知善、不善、无记方便,善知学行因缘次第,知菩提道及道庄严,知诸众生上中下根,知外声论心不存著,知众生时随宜调伏,知众生世及国土世,知从具足六波罗蜜。”
声论、亦曰声明,即语言文字学。令离身心病、即医药明,能善求财、即工巧明,均为求慧之方便也。众生世、即有情世间,国土世、即器世间,盖即尽虚空、遍众生界之意。
戊三慧波罗蜜
“善男子!有是智慧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智慧,有是智慧是波罗蜜,有非智慧非波罗蜜。是智慧非波罗蜜者,所谓一切世间智慧,声闻、缘觉所得智慧。是波罗蜜非智慧者,无有是义。是智慧是波罗蜜者,所谓一切六波罗蜜。非智慧非波罗蜜者,所谓一切声闻、缘觉施戒精进。”
凡成波罗蜜,皆是智慧,故无波罗蜜而非智慧;此与前五度不同之处。从此可知前五度之成就波罗蜜,皆不离般若。
戊四总修六度
“善男子!若人有能勤修如是六波罗蜜,是人名为供养六方,能增财命。”
能增世财、业命,及功德之财、智慧之命;至于究竟,则成为福慧两足尊之佛矣。
戊五结在家难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净智慧,是不为难;在家修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此明在家菩萨修般若波罗蜜之难能也。
甲三结成分
说是法时,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即从坐起,礼佛而退,辞还所止。
此明说本经之成效,即得益也;结成其效,为当机之善生长者子等千优婆塞。此处发菩提心,乃真发菩提心,即为初住菩萨;前十八品为养成能发菩提心之菩萨。依起信论言:在真发菩提心之前,须修十千大劫;已入初住真发菩提心者,乃能正修六度之菩萨行。此当机之千优婆塞,发真菩提心,即为说此经之成效。就理而谈,从坐起礼佛,则为上求大觉;辞还所止,即为下度众生;乃至成佛而后,亦仍是修菩萨之行耳。此度一切众生之菩萨行,以虚空无尽故世界无尽,世界无尽故众生无尽,众生无尽故菩萨度生之行亦无尽也。
重示
上来经文,已略明竟;兹将全经大义,重示纲要。本经重心点有三:一、此经名优婆塞戒经,可以优婆塞戒为全经重心,以此戒为菩萨优婆塞戒故。从如何修菩提心、悲心等以成为能受戒之人;至受戒品后,则为优婆塞之如何修持戒行。二、此经亦可以在家菩萨为重心,以此经全部各品,皆策进在家人之修菩萨行故。因在家菩萨,环境恶劣,不易发心修行,故重重勉励之。但出家修行,固属较易,然能出家者仅有少数,若无此经之方便,则佛法不能普及。所以今此分科,即以在家菩萨为中心,而以前十八品为养成在家菩萨,后十品为勉修六度。三、本经亦以发菩提心为重心,以第一品即以发菩提心否辨有无菩萨性,次明发菩提心、悲心,最后又示千优婆塞发菩提心,故可谓为以发菩提心为重心。则读诵、受持、解说时,如衣之有领,如网之有纲,提其领,挈其纲,则全经文义了了分明矣。
此外尚有为本经之特点者,再略明之:一者、即俗而真,如礼拜六方,或为俗习,或为外道,而此经并不积极破除,只加以正当之解释,即为转俗事为真理矣。在善生经与本经,皆解释东方为父母,南方为师长等,即以之为伦理道德之标准,此为即俗而真者一。又就外道妄执之六方神,而转成属众生心之六度,其为即俗而真者二。二者、特重布施修福,前后经文,处处劝行布施,并常言增长财命。是广修施福,亦为此经之特点。三者、特详不放逸行,而明精进为六度正因。四者、注重修成自在威力以调伏众生,而不为众生之所转,勇猛精进,为社会国家谋利益。五者、息恶品中,以念佛之功德相好为能息恶,此摄净土宗;而以佛之三密加持相应,亦即摄密宗。六者、于杂品、业品、净三皈品、忍品之破我、破自在天、破空执,及修空观,即于业果相续之中,阐明不断不常、非实非有之中道义,即摄大乘法性法相。而法华之空假中三观、真俗中三谛义,华严十玄、六相,禅宗见性成佛之大乘各宗义,无不具足。故此一经,总持三藏。而尤望闻此经者,能真实发菩提心,进修六度之菩萨行,方不负佛说此经之悲愿!
(罗曜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