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自解脱论本颂
无垢光尊者
梵云:摩诃珊底即打大索木帝那麻
藏云:卓巴钦波森尼郎卓
汉云:大圆满心性自解脱论
敬礼吉祥普贤王如来
体性清净超越思惟境自性任运藏要韵升起
性相灿然能所清净心离诸广狭偏堕前顶礼
诸法不生平等体性中现心本解无执平坦然
希有勝王心性自解脱依我所证解说当谛听
见地清净无有中边分此谓非表无广狭高低
超越常断离诸四边垢觅之不得视之不可见
离诸方分普超思惟境无成就际亦无空非空
无证不证无筹计意向诸法本来清净菩提故
不生不灭无言诠思惟净与不净自性清净界
一切无缘大平等圆性无缚解故无住无来去
现空徧计能所幻化中轮涅苦乐如同善恶梦
显现时中自性离戏论由此广大生灭缘起性
如同梦幻阳焰寻香城声响影像等无有体性
生等诸法自性不生故何时不灭三时无迁转
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无有所住如梦亦如幻
未解於此执谛实显现恒常於法有我持我执
如触虚幻少女而坏漏受欺不实所显而行事
六道处所及与诸佛地非微尘集众生心自显
依彼梦境佛与有情众谛与似谛自性虽无量
若醒觉时刹那意境相如此当知轮涅之诸法
现分所反空性无所有犹加火与火之自性热
信解相异心作分别者水与水月无别同一沼
如是现空大法性同一此现本初不生妙法身
无垢自性清净如影像於彼有无意察迷妄者
随现事中令不作攀缘彼所现境亦为心影相
犹加容颜及与镜中像即如无二而所现二者
无始习气串习之自性心与眠梦虽无有二事
如沈睡中所现之梦境当知是中体性无有异
犹如幼童揽镜照影时以蒙昧故外境作破立
其母见已拂拭彼镜明以因果乘外境作修整
妙母见时如彼作拂拭如是了知谛观内心性
此乃无实藏要之宗乘心何体性无有中种种
外境为缘升现於内在一如镜中显现海影相
体性空中自性无遮碍性相灿然显现之变化
同一心性引出轮涅二一如黑白布中里晶石
体性不异升基缘所现所现种种现时虽变异
於义不异加晶石澄净本空离根本之心性中
轮涅诸法显现而不染三时无时普贤之状态
基圆满无迁转之体性六境显现不染如水月
如无而显幻化之轮涅取舍破立犹豫令不作
了知幻化自性故解脱虽见幻化军众而执持
知其自性之故无怖畏所现诸境不需排遣除
轮廻自性即心之体性本初不生以离苦趣者
有趣自性见心性解脱彼时寂灭馀无有成立
自之军队为他怖畏中其後了知复而得安乐
而今吉祥上师加持下有趣徧计直指即法身
自恣大乐之内而升起不需取舍现有起上师
教授无尽一切菩提友寂灭乐中心乐续不断
一切意乐法性坦然中种种法相无碍游戏者
法身色身现空二资粮方便慧根本後得任运
无造自恣五身五种智现心无执明体中圆满
地道总持及与禅定等功德任圆法性元始中
离方本明广大自升中能执不染所执无所缚
幻化自性无二清净中思惟言诠禅定修为何
无生圆次无二无能所无有宗义无宗乘差别
彼等褊计心之绘摹者自升体中自解唯假立
为此无有意向本明中调此之故无执绝超意
无造自圆满之心性中不染修整对治任意施
证舆不证平等法性中若不缚於静虑之樊笼
本性义中无有无现空离一多诸等无所表示
超越见修无证违来去离边无二谓幻化梦景
二谛义理破执谛实後本然义中无世俗勝义
如何假立如彼无所住谓此执著樊笼所束缚
依何所欲亦堕执著边以劬劳法流转而不息
受善恶业报漂流有趣苦乐高低还似辘轳转
三时轮廻三界漂流转无明徧计劬劳病所苦
无始终时有情实可愍悲夫彼诸一切唯梦幻
了义中无轮廻轮廻者一切本来解脱普贤体
基根无实之故心安乐无造本初清净心性中
现有诸法不染如影像所现之境能执无所缘
自升意中所执无所缘无二智中所显二出现
是故境心无碍大庄严无执大象漫游平原中
自解脱行无二璎珞饰踏平取舍疑虑芦苇丛
持证悟力入于无二海升解次第率性任流荡
执断证对治绳而不缚巨浪圆满见地护放任
大力圆满现有起法身六境无碍现者体性空
离边心性无施解脱者轮涅无二明至基元始
谓得最胜成就当为之自他二利圆满达究竟
奥明天处现证正等觉噫嚱有如牲畜静虑者
遮止诸想後住无念中调本性理执持增上慢
如是熏习投生畜生道未熟亦堕静虑无色界
於轮廻中永无解脱时因此执持至高增上慢
执著各自宗义之邪魔随奉作意徧计迷妄法
徧计垢染不见法性义所量二谛亦堕常断边
所量离边亦示有顶见如何而为亦受宗义缚
元始之智何时亦不见本然义受言思所缘蔽
言思所缘不识本然故所寻之义寻者作染污
心智二者如水与湿性一切时中悉不即不离
取舍之意各分别所染随现境心元始体性中
执著方分分割虚空际现若欲求无缘法身义
於元始之境不作寻求随起勝王弃捨执著缘
不执方分此乃无认辨如何而起如何亦不成
依何显现依何无自性平凡现心本解极湛然
即是自性大圆满之见诸法自性虽以虚空表
虚空自性诸法无所缘心性不生诸法加虚空
唯人所云唯相唯假名离是非方超越於思惟
此谓无表本圆平等矣噫嚱现有自性清净中
无执本明倏尔清净升仅升性中无住於任何
一朝得见自解大圆满离根本初清净之心性
无所作因能作者意乐一切无有意向本明中
此是以摧专执实欣悦於无偏方分堕之见修
以无广狭高低实欢喜无有取捨疑虑之行果
无有证与不证实俨然一切等圆幻化之自性
无有善恶取捨实可喜现心惚惚恍恍茫茫然
杳杳冥冥洞然元始中随现即是即现无所执
是非即心离心为法身无施於境无定起所现
了知无执无二解脱时现心诸法心之大游戏
基根无实有之心性中不作任运自成功德圆
破立解脱法身心得乐专为所缘一切修造者
无缘随起起时智当体取捨本地解脱心得乐
取捨本地解脱超心境无余自性清净之正觉
自心性中不假外寻求寻者染污所寻无颠倒
如同幻化种与阳焰影轮涅无二执著有二者
自生本明无修整治尽凡诸观见诸法平等义
心性不生如虚空证悟现有情器自性清净土
不生而至自圆平等体现心体性空故法身义
自性无碍报身之显现性相灿然了知化身故
一切三身本智清净土以无修整断治故心安
噫嚱众生执著有二故住此梦境迷妄轮廻时
如何劬劳亦轮廻因果无念含藏熏染故无色
明空含藏识为色界中六聚识中熏染迷欲界
以心修整轮廻之阶梯欲解脱者无造本然义
於心无事悠然人闲缓平常之识无作宽坦中
执轮涅不染本地解脱如彼解脱自恣刹那中
於处无念法身体性中升基无碍昭空受用圆
若驰升解决断於化身轮廻徧计决定出苦趣
噫嚱现心自性虽变化法身离意向之镜观待
无施法中升起无所执心之秘密馀者无所表
任运本明随起藏要义自性本安令不作修染
诸法无实有之自性中无执之心虚空无中边
无作无有阻碍之自起无执破立性相本然义
当知三时无有迁转变境心无二元始之本智
由证故知所表示无示胜义心性自性处庄严
静虑不动伺察分辨慧诸多经教口诀仅知境
赤裸本智何时无能得谓此虚空虽以指所表
非所见境仅分辨了解以上师恩现起於通达
如以日光普消诸暗冥以刹那明无间见法身
无明世智烦恼为所表以诸实有近侍无动摇
即生当得勝共二悉地愚氓劬求涅槃出苦趣
永无得时弃捨如意珠弃捨事业宝珠取其馀
除拭净垢如寻琉璃瓦心性自解脱之妙宝珠
识本面目清净迷妄垢了知此故功德大宝藏
即为自他二利富足藏若起心性本义之证悟
如水水波迁住法身体如何生起无需破立故
一切时中心安之瑜伽即为水流相续大瑜伽
一切等圆大自性体中唯明升起性澄净光明
虽復一出真知法性体光明本明无有中边时
烦恼对治以无二之故断治离得疑虑本地解
宝珠明灯安立若不识於灯火光执为宝珠光
自解觉受静虑若不辨执升解本身故作束缚
不识觉受证悟之分别串习觉受误执为证悟
悟後诸时善恶无迁转此中串习故生功德受
如虚空中四大种迁转任时不动虚空如前住
如是心性证悟之瑜伽增减觉受之悟无善恶
若生善恶为觉受非悟寻於决断殊勝证悟前
其後不动如是平等住修此即为了义之见地
復又上根见此得解脱不待串习一切生证悟
以无所断无串习对治如无病者何需服药石
知离方分故无所持见
大圆满心性自解脱论——证悟基解脱品第一
修行自恣大自解脱中不需修整随起大圆满
不需取捨本初状态中外内轮涅诸法悉平等
随生本明六聚悠宽坦无造本明安置如赤子
离根体中离意超绝出无思勝王无变异任运
平常之识无作悠闲缓自恣之识如水入水中
无二之识安置离整染不作之识安住大法性
心闲宽坦体性心安中自恣巍然安置如耄耋
座间不计大自升起体自解脱明住於大放任
无施本明广大洞澈中无执本明放置如颠疯
禁行本明无偏方分中种种恶缘法性游戏起
种种自心本明之变化无有毁退安置如狮子
镇伏妄相大智体性中生力本明起大自解脱
悟证体性於界不变异昼夜无二安置如狐眼
串习交契母子相会时一切同等升起大恍惚
离边本明无有中边中此谓无表安置如虚空
无修本明无有整染义自生本明自性内升起
离烦恼浊大自澄净中性澄本明安置如大海
升解本明犹加大波涛面容与镜星曜影像升
心性不动无迁转之中法性不动安置如须弥
等圆本明任圆满无为勤作无二等捨任运成
元始心性自起自解脱相续不断安置如水流
任生分别法身同一味无需断证同等出苦趣
总之随起法性游戏中无缘自解等引自任运
轮置无缘大修时体中无有懈怠证悟当习力
其之得益於道分缘中以虚幻行取捨无二故
恶缘为道正後得契故山顶尸林海洲市集等
趣至以境旌摇心之处身舞足蹈口咏吟哦唱
心作种种徧计戏论行相契刹那自解见修体
之後一切乃悉汇於道间或现有上师之感戴
集资净障无常死观修现有诸法梦幻体性中
如同声响阳焰影像幻光影水月自性空性体
种种所现非真惚惚中学习刹那刹那无认持
昼夜不散根本後得习升解自住乐明无念中
自住修习相续无间断迷妄之梦无谛实光明
昼夜相契轮涅本地解以见耐久以修耐散漫
以行耐缘以果耐歧途证悟自性无念之智中
诸时一切悉住无迁转尔时同一自性本初地
为於无修义中持常有其後无有寻觅大乐果
随起之明三身自任运无有劬劳自他利益成
起明功德离方分唯一如彼即生解脱瑜伽士
地水火风识光明融入智性体中法界极相契
为於本初之地持常有利他二身之智如梦境
为显众生所需之功德此乃本明自性心秘密
刹那本地解脱殊胜明最极高大增上之功德
受持一日增至十五间如至月圆世间虽显现
於义无有任何增减事悟证之事见修力虽圆
悟证不动串习功德生以月明故遮障即为小
或有小障蔽遮於圆月二执离故觉受证增长
证悟增长烦恼则转微断证功德虽至究竟处
体性不变自性无阻碍法性种种困缘解脱净
总之烦恼若不起证悟於断五毒无有他勝道
若不识此一身自解密由执烦恼对治二所欺
关要能所本地若不解口说高见亦唯魔密语
善静虑亦仅上趣乐果如何劬劳唯轮廻因果
见地宽广修习相圆融行则珍重和缓解专执
於诸升解无二广袤体无施法中无散升起时
瑜伽有趣大海离驰相能执不缚所执无执著
一切等圆法身汇乐界翻山越岭过隘无所惧
以臻自境超越诸疑虑如被熏习四大种诸相
无所执道煖相依此生夙业及与上师之悲心
时善方便缘起和合时自生本明洞然澈充满
升解无执增上悟证时即为法性现前大现分
观察外内所现定法身如何起亦无取捨修整
证悟习力一切悉升起彼中了知辗转增上时
学习外内破立恶缘道升起解脱安住得安乐
熟习故得天眼诸神通若起本明种种诸功德
当知即为验相增长现由此更甚熏修转於界
本明昭空赤裸之智中沈掉无二亦无散不散
根本後得无二恒如河功德煖量殊胜证得时
明量进诣得见显现时如是体中恒常不动摇
超相执无缘断治执境一切等圆离专执意向
执著外内之诸法若尽为见法性穷尽之现分
復次本明於基达究竟法身体中色身得涅槃
超越现执空性解脱时为於本初之地持常有
如彼串习时道未熟故梦量亦有显示三种相
初於现心以升解习力若由恶梦转变成美梦
恶业清净善业一味相如火有烟种子生苗芽
中为熟习故能持梦境刹那解脱同时而出生
对治性亦本地解脱相转变於界极为熟习者
梦境断续日夜住光明轮廻编计法界隐没相
自性涅槃之後同等故近持常有於本初尽地
三界三门解脱三身地不住寂静法界而涅槃
本来无证无违之心性不需修整对治元始体
执持方分偏狭诸解脱无修无所修任运自然
如彼了知凡常自解脱外内无缘超越能所边
破立自解断治元始起为何为此无意向解脱
不需取捨周遍之本智离方大乐不寻自然成
本解本原安置大全解为何为此为诸无认辨
无施无执超越有无边噫山戲一方本来悉解脱
无劬本明解脱平等性任运圆满勝王无生灭
无住无缘自性无言诠一切无为元始体性中
噫山戲自性本初清净之现分稀有开怀欢笑本明升
境心无二现者体性空此谓解脱大无表无施
方便与慧平等同圆满一切不动真如平等住
曜舆星宿日期无所缘超越时与会合而为境
不住四洲须弥日月空不缘坛城无诵念苦行
不缘诸境脉界轮等空外境亦如所现无所缘
诸世间界五境体性空一切不生自生越量宫
不缘作者藏要义之尊寻思集散本智大游戏
诸境供云供养智尊故资粮自圆言词大密咒
烦恼本智自生圆次中不需劬劳自性自运成
地道圆满波罗蜜体中不住中道双运而清净
断治染障尘许亦不缘随起不作修习自任运
分别及与无分别诸法黑白善恶业果唯缘起
自体性空如影随不捨普悉超越自解脱当知
由善恶业成善恶轮廻若超於业自性出苦趣
苟作取捨决定解不善虽成善业然不缚执著
後寻无有取捨之义理殷勤修成正士所证量
断捨无益欺妄愚昧法恒常依止殊勝善知识
证悟前行无谬作闻思孤独坚毅荒山寂野处
於心坚决乃求勝义藏行诸无常厌离捨营谋
由衷(口/电)勉正法殷重修今生若不趣行解脱道
来世甚难值遇暇满法修行勝幢立定寂静处
观现立死有何可攜取如此日夜以法为终结
虽捨幻身心性无生死即为执持不异法身王
此生有义当得勝悉地补特伽罗虽有中下根
中有得解或来世善果轮廻业中得取解脱道
大乐处中执心性关要此则即是了义之藏要
行堕歧途则甚多染障藏义真性何时亦不得
今生劬劳来世无善果因此当寻无讹见修道
若无慈悲及与菩提心决定沦为大乘道门外
如何修习自续亦亏负法与修士心是各自行
若执修行外境与实有证悟无二之缘决定无
若不忆念出离厌离死必为执著今生之魔欺
虽修亦无能生新功德蓋染深厚必生沈掉障
失闍摩他即不握勝观非为勝观则为妄念画
面对知境虽说无二理难敌恶缘五毒为伴侣
以勝观力不持闍摩他非止仅为愚痴之心住
虽善静虑亦为善趣因沈掉愚昧旁生之修行
常行无执勝观本智力圣士教示无垢证悟时
持修行法一切菩提友无造乐明无念於焉生
非真如性亦非决定藏若不悟此当下本明密
修此执彼取捨网罟缚所欲甚罕不欲如雨降
希冀不成疑虑常损扰饬身口意虽乐明无念
童蒙持瓶破坏不得益不作不坏功德出生处
殷重探寻自恣元始证饬身禁口摄心遮分别
倏然朗然本明之前立所持体中遮止想舆受
静虑无色轮廻显成立根官现境无分别昭现
五毒自解大智之体性沈掉中隙细微之明识
执著所断谓粗中细者驴等众精进所断方便
前分之识後分作忆念谓唯以受即见元始义
生灭置数分别之补续执无二义之修行错妄
如何劬劳亦为分别网後分生时前分遮遣法
执著解脱非前後自解方便道根大乐承修习
执贪有故多生恶趣因纵得善趣亦生卑贱处
为谓瑜伽百途之某道染蓋分大证理见者稀
二资粮生圆有无更替所谓了义纵勤乐果小
善趣中彼无力断轮廻总之所生宿业福缘薄
居邪染污劣道实可愍一旦悉入善妙无谬道
愿如是得如是获解脱凡诸无谬空性与大悲
刹那解脱自住法身道升起正慧勝观赤裸中
住为方便止平等体性自恣双运普离诸整染
以转而散以住而制伏沈掉无二离烦恼根本
依何升起亦自解法身如何安住亦无二平等
不需取捨心性本然义元始体性法性本智中
串修习力相续不间断此是本性元始自解脱
为最勝修亦甚深无上摄束藏粹復又摄粹取
此为一切金刚顶藏要
大圆满心性自解脱论——中根方便道串习解脱品第二
果位任运暂时究竟二暂时中以见修得功德
烦恼能所本地中解脱显示得证外内之诸法
成就天眼神通诸神变证量增上出生利他悲
彼时刹那本明之智中以分区判此等功德矣
现分为法生次福资粮断诸烦恼徧计能持念
空慧圆满次第慧资粮知障俱生所执本地解
(忄+坚)吝犯戒嗔(圭/心)懒散逸邪慧未博验小无愿力
愚暗诸等十种清净法施戒忍精静虑慧方便
力愿智等十波罗蜜圆上师恩被证悟升起时
喜乐最勝生处极喜等烦恼自解脱之离垢地
能为乐明无念发光地散驰徧计自解焰慧地
殊勝非殊之境难勝地证悟现前而为现前地
远脱轮廻之中远行地证悟不动须弥不动地
为诸最勝具妙善慧地意遍虚空第十法云地
福智清净资粮加行中见悟内义熏修见修道
即是所谓解脱之果地解脱三毒三藏悉齐具
三门清净三学处清净一切所解此中所行之
成证悟界无上之瑜伽四续具全自利声缘众
利他大乘证悟事续部熏修行续行部瑜伽矣
方便与慧摩诃阿鲁法自圆阿底九次第诸同
具足总持禅定智藏要自解刹那分别所住者
地道正觉所知同一义元始之智心觉大手印
等圆任运广大同高低究竟果位不住本初体
法身净土超思绝言诠界与智二若能成一味
现证菩提三身任运成微细之智汇集虚空界
一切智性升起而安住无所证违法性任圆满
不生不灭虚空之自性由彼清净密严之净土
自显光明坛城任圆满五佛导师相圆放光明
法界圆镜平等妙观察成所作等五智自性中
十方四时自显所化眷坛城五姓得如芝麻聚
遍住上下十方际虚空门拱城垛栏循围墙等
随顺各各种性作装饰一切任圆同一坛城中
等圆满法周遍无中边三时无时一切普贤时
基圆无迁转之体性矣復次自性化身五佛土
奥明现喜妙宝悉周遍莲华丛集事业极成就
五佛导师十地眷属众三时普悉妙色示明镜
光明漩澓十地障清净居普光中而行诸事业
彼土显现佛子清净聚报身之面放射诸光明
於其天与非天及人等旁生饿鬼地狱六世间
显示帝释绮画王释迦狮子坚固焰口天及与
牛首阿瓦随顺之现身行不净事依寂灭法界
种种变化事业与受生沼地桥梁莲花如意树
医药珠宝明灯诸等等常作众生幸福欢喜处
究竟则行决定善妙业所化既尽能化隐法界
復次於彼三相当了知种种变化调伏众生没
如无水皿水月则消失仅为自性游戏集散戏
一旦住所化地寂灭者能化自性幻化五种姓
自显报身无二自消融犹如晦朔月隐没法界
法身界中自显报身没外境不现自体大坛城
无前後增减迁转安住显现增减如月不映夺
若尚有一所化如前现此等即为究竟解脱果
大圆满心性自解脱论——大任运果品第三
如此善说日藏要本论由我无垢光所作开显
当今乱世恶见愚暗蔽此能除故安置决定道
用以是善於如我众生无馀同等解脱本初地
断证二德达至究竟处愿作利他任运妙法王
○本[大圆满心性自解脱论]为吉祥邬坚大阿闍黎贝玛森巴瓦(莲花生大师)所加持之瑜伽士无垢光所书於雪山蜕嘎山颈之邬坚宗圣地,为後世之利益而造圆满。善哉!
大圆满心性自解脱论本颂
注释——
1.心性自解脱:本论於大圆满中本净立断(且却)、任运顿超(妥噶)二法中,属於远离迷妄之本净立断部分所摄教授;原文本无「论」字,今依瑜伽师地论卷十五所云六种论理中所谓『教修习增上心学、增上意学、补特伽罗心未定者,令心得定,心已定者,令得解脱。所有言论,令彼觉悟真实智故』。故安「谕」字,馀二论亦同理。
本论阐释心性不染诸垢,本来解脱之理故名之。
2.吉祥:圆满具足福德、智慧二资粮者,谓之吉祥,又喜金刚续云:『室利』乃为无上智。「室利」梵义为吉祥,有功德殊胜有寂(轮廻有趣、涅槃寂灭)之吉祥,及现空方便智慧无二之义,故谓「吉祥」。
3.普贤王:本初佛名,密咒道次第宝鬘释中云:从二执一切错误而觉悟为「桑」,无二智慧自性扩展为「杰」,无馀密意为「衮」,向一集中为「杜」,行境清净圆满为「桑波」,(桑杰衮杜桑波为普贤王加来名号之藏音)。
4.韵:大圆满术语,概指本明之效能、形态,与本明相应而显现於外者,为一种具有生而不灭之状态,此字汉文旧译中大圆满广大心要本觉道次第一书译「功用」,大圆胜慧中未译(上二书同本异铎),仰兑亦未译出,然「功用」一词,大圆满法中另有字词契合故,本书译「韵」取其与汉文中「神韵、气韵」义趣相当,又藏文此字普通用法中作「曲调」、「音韵」解,故权译为「韵」。
5.现心:显现之现分及心,约指心物二元,外境内心二者。
6.本解:本来解脱,大圆满四大解脱法之一,自生之明,其无始以来,与自体性中即不染轮涅诸法故,穷尽有趣之近取因,乃称本解。仰兑一书引应成续云:四大解脱为;本解脱故本无修,自解脱故无对治,赤裸解脱无见地,徧解脱故无勤勇。
7.平坦然:平等平坦无有高下之谓。
8.此谓非表:云所谓「见地清净无有中边分」之语亦无可表示。
9.四边:是常非断边、是断非常边、是常是断边、非常非断边,或指生灭、有无、常断、现空四边。
10.方分:「方」指上下东南西北等十方,「分]指善恶良(穴/瓜+瓜)之分,意指抽象、具体之偏颇。相当於禅宗所云之善、恶、有、无、内、外、中间、空、不空、定、不定之一切处。
11.无成就际:或译为「无宗义」,藏文中将成就之边际作为宗义之标准,本宇梵云:Siddhyanta;Siddh指成就、成立,anta指边际、极限,字义为以自心内所有之真实原理或意义本理为际,除此更无有其他理趣,其原理、本理即为成就、成立之极限;此处所用之意义较广,故舍「宗义」而逕用「成就际」。
12.意向:心所施加安立之对象,意象上指望之处,或心意之对象,在意义上汉文甚难表达其概念,仰兑一书译为「诠表」,译者对「意向」之译词仍不满意。
13.净:此处指清净佛身及净土。
14.不净:此处指三界轮廻之自性。
15.界:此处指法身普贤王如来之界域。
16.现空:一般指现分与空分之略称,然此处为轮涅诸法虽有显现,然体性为空。
17.徧计:自执取分别妄念所增绮之假名安立。
18.轮涅:轮廻与涅槃。
19.戏论:大日经疏十九日:「戏论者,如世戏人以散乱心动作种种身口,但悦前人而无实义,今妄见者所作者亦同於此,故名戏论也」。
20.缘起:吉藏撰中论疏十末中有曰:「缘起者。体性可起,待缘而起,故名缘起」。
21.我执:依五蕴任一而执为我之心或觉感,此有二,即人我及法我。
22.虚幻少女:指魔术师或术士所变现虚妄不实之少女影像。
23.非微尘集:云前句所言之六道处及佛刹,并非由微尘物质所集合形成,乃众生自心自所显现而成。
24.谛与似谛:真实不虚为谛或谛实,似谛即似真实而非真实,旧译均直接译为「假」。
25.刹那意境相:云前句之梦境中虽显现无量诸事,宛然如真,然于梦醒时刹那即知是意境之梦相。
26.现分所反空性无所有:云现空二者为一体两面,现分之反面除空性外别无所有。
27.信解相异:现空二者本为同一,然吾人咸认相信此二相异不同,实乃心所作分别迷妄而误。
28.意察:心意所伺察分别。
29.因果乘:指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3O.无实藏要之宗乘:本段大意云:一颜面有污秽之小童照镜,以蒙昧故不知镜中之影为自身而於镜外寻他人,喻末学凡夫;其母见已,虽知镜外无有他人,然以为镜面污秽故拂拭明镜,喻菩萨乘人以外境作修改整治之对象;若为聪慧妙黠之母则知其童面有污秽,去污则影自明晰,喻直指本心之行人为外境无实有之精要宗乘。
31.升基:大圆满术语,有八分法、三分法,於法界元始本来之基上,具体性、自性、大悲、态势、自如、自性、本净性及任运,以其本质同一,於概念上而分为此八,于此形态中升起基显现时同时能作为解脱迷乱二者之部分,称总基;作为解脱基者称「解脱基」,能为有情迷妄基者称「迷妄基」,此理甚为深奥,须需慧眼者方能证知,但此处作升起升现依据基础之谓。
32.基:大圆满术语,土观宗义晶镜云:最初实相不为生死涅槃所污染,亦不为迷乱所垢障,实相赤露,未曾迷乱,亦无需证悟,不是一切,能现一切,此即是「因地」(基)。(刘立千译本,西藏人民出版社铅印本p.41)。
又龙钦七藏中词义藏则云:基有七理:本净、任运、不定、决定义、可变、可许、种种,虽分为七,然其明则同一,并且离一切语言文字主张,为令人便于了解之故而分别叙述,而此等所说之理亦不能执持。
又,其「基」本净,离言诠思惟,超越有无之边,以体性本净故而断「有」之常边,实有性相等诸法悉不成立,以自性任运故而断「无」之断边,光明空性法尔清净,自性本初证觉,法身无变异之密意,轮涅一切均悉不立,是中本空大智元始如虚空安住。
此外普贤六界续云:
「本初自置所成基,有乃无有逾於一,
清净所现迷妄方,由证悟者择定之,
次第而现七法理,虽示次第七法理,
体性同一之权现,以一不解如此显,
然则其义如是观,安住任运本性中,
摄集种种显精要,住於无有决定中,
具能变意显诸相,亦住决定自体性,
能念显现无迁异,安住能有变迁中,
勤黾显现心诸相,安住何之体性中,
随现显现自体性,安住纷然灿烂中,
显现种种各别理,安位元本清净中,
垢染本始无所显,此诸意之次第中,
自之体性本清净。」
是颂包括「基」之内义及妙用,「基」之概念甚是重要,为大圆满见之根本,若不能了解「基」之理则难以了解大圆满理趣,然此理此处甚难尽述,志於此道者,可取龙钦七藏之词义藏,无畏洲(吉美林巴)大师之功得藏自疏一切智车疏,第一辈工珠活佛(蒋贡康慈)之知识宝藏论,深入参考,此处难引周全,仅节录片段,聊供案右,本词郭元兴译为「体」,又有译「基」道果为「根」或「境」道果,在大圆满译名中并不适合。
33.无迁转:即无变异,常之所属。大圆满禅定休
息清净车解中译「无迁变」。
34.有趣:即轮廻,以有业烦恼习气而有往来六趣之谓。
35.自恣:随其自然,自然恣意放任之。
36.法相:藏文原作有法,此处泛指一切事物,尽一切所有之事物,旧译多作「法相」,此处为与因明学中前陈之「有法」作区隔,故援旧译名称。
37.根本後得:修定之中谓根本,出定之後谓後得。
38.明体:指於本明之状态中,不同於旧译所指本明之明体。
39.离方:离於方分偏堕之处。
4O.生圆次:生起圆满二种次第,密宗内对为求净治胎卵生习气,解脱凡常之所现、闻听、心思之拂,转成本尊之尊身坛城、密咒法音、智慧法性而修习之瑜伽法称之生起次第,简称「生次」,民初译威德金刚法本时作「起分」。
另直扼金刚身要,依堪能之脉气明点,以四空引致光明,以四喜引致俱生智现证殊勝慧方便法门,简称「圆次」,威德法本作「证分」。
41.绘摹:云一切轮涅诸法均为徧记之心所描摹之虚绘。
42.本性:或译原理、实相本理等,直译为住理,原来安住之理。
43.证违:心中已以正量掌握成立,于事中则居正量之相违除遣。
44.升解:升起与解脱、现起与解脱之谓。
45.无施:无施加依附之对象。
46.牲畜:藏文中指反(媰-女)类之牲畜。
47.增上慢:以无为有虚张声势澳门自得之心。俱舍论十九曰:“于未证得殊勝德中,谓已证得,名增上慢。”
48.有顶:即无色界最高处,轮廻有趣之顶。
49.湛然:清澄、剔透、纯净,禅定休息清净车解一书中译「清明」。
5O.平等:平等同一高下之意。
51.惚惚恍恍:此为修藻词,云不确定、不清楚,未可捉摸之意。
52.茫茫然:此为修藻词,云不确定、不清楚,未可捉摸之意。
53.(木/日)(木/日)冥冥:此为修藻调,云不确定、不清楚,未可捉摸之意。
54.洞然:透澈、无有遮阻障碍。
55.静虑:亦译三摩地,禅定、定、等持、止,心不散乱、专注而住,详见俱台论分别定品,瑜伽师地论菩萨地静虑品。
56.性澄:体性状态澄净无染。
57.证悟基解脱品第一:第一品对上根者而言得见地,则当下解脱如禅宗之领悟。
58.六聚:眼、耳、鼻、舌、身、意。
59.座闻:瑜伽正修行时及二段修行间之休息时间。
6O.放任:散漫之意,仰兑译为「放浪」。
61.禁行:禁止平凡庸行为禁,奉行不共非常之约为行,故日禁行。此指无任何取捨之行为,即瑜伽行。
62.界:指范围而言。
63.孤眼:云於所证悟之范围中无有变异,无分昼夜诸时,均能保持,一如狐狸之眼,昼夜均灵活警觉。
64.母子相会:法界本体与小我所净二者相契相融之谓。
65.等引:梵云samahita,在定心专注之性曰等引,等谓身心之安和平等也,人苦修定则依定力而引生此等故名等引。
在修行中有关「定」之类术语,现论定义如下:
①止。梵钿samatha,或译闍摩他,解深密经第六品云:「即於如是善思惟法,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闍摩他」。
宝云经云:「合摩他者,调心一境性」。
②静虑:梵dhyana,或译禅定,俱告论二十八云:「善性摄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三十三云:「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
③定:梵samadhi,或译三摩地,集论一云:「何等三摩地?谓於所观事,令心一境为体」。俱告论二十八云:「等待与定名异体同」。
④等引:梵samahita,或译三摩呬多,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本云:「言等引者,一引等故名等引,调身心中所有分位安和之性,平等之时名之为等。此由定力故此位生引生等故名等引。二等所引故名等引」。
⑤等持:梵samadhana,或译三摩地,同上论云:「平等持心等但於境转,名为等持」。
⑹等至:梵samapatti,或铎三摩钵底,同上论云:「其等至者,亦有二义,一云至等,谓在定定数势力令身心等有安和相,至此等位名为等至。二言等至由前加行伏沈掉等能力,至此安和分位名为等至」。
有关定的探讨可参致近人林崇安先生之「佛教教理的探讨」一书所录部分。
由上可知,静虑、禅定、定、三摩地、等持,名异义同,与止、等引、等至,意义有别不可混用。
66.习力:指学习调练令自成功力,如同锻炼、修炼之意,仰兑一书中译「习力」,惟击三要中译「调修」。令从仰兑译名。
67.正後得:即根本、後得二位。
68.集资净障:积集资粮、清净罪障蓋障。
69.常有:指恒常不异所有之方面,如法界、佛、真如等。
7O.道煖相:指大圆满立断(且却)道验相之煖相。
71.法性现前:大圆满四种成就验相之第一种,内在本明初得现前,而显於外境,於所现境中见清净法界光,如虹霓如孔雀翎光彩,其中央显明点空光圆光微细明点,其中复现金刚链等。详见仰兑及大圆胜慧中所述;或译「现见法性」、「法尔现量」、「法身现前」、「法性明悟」。
72.验相增长:大圆满四种成就验相之二,所现验相较前更明显坚固增长之;或有译成「觉受增长」、「力显增长」、「悟境日进」。
73.昭空:一般多译成明空,此明字常与藏文中本明之明,明分之明混用,本字有清楚分明、光明等多义,故择汉字中义相契之「昭」较能贴切本义,及与本明、明显、明分等词作区隔,但乐、明、无念之明,因流传甚广,已相约成俗,故仍沿用而不改。
74.明量进诣:大圆满四种成就验相之三,所现验相虽未与自身相联,但已诣觉受之量,无有转动,无须修整,并无变迁;或有译成「明体进诣」、「自性进诣」、「自心进诣」。
75.法性穷尽:亲见究竟法性之显现,无有身心一点执著,外所现增长觉受尽,内幻化身之法尽,密六识分别心尽,一切迷乱显现,本性清净,及显不显之执著心尽,而轮廻涅槃无有分别;有译「穷尽法性」、「法性尽」、「诸法尽入法性」。
76.基:此处为藏文诸释用词之推巧备考,故不录之。
77.三种相:即后所云之一味相、解脱相、隐没相。
78.法界:此处为藏文诸释用词之推巧备考,故不录之。
79.一方:指法性密意唯一之处。
80.地道:十地、五道之略称。
81.正士所证量:此中所云正士所得量即如莲师、密勒日巴诸大师成就之相。
82.暇满:八暇、十圆满之略词。远离地狱、餓鬼、畜生、蛮人(边地)、长寿天、邪见、佛不出世、暗哑等八有暇及生为人、生于中土、诸根全具、未造无间业、敬信佛法、值佛出世、值佛说法、佛法住世、入于佛法、遇善知识等十圆满为具暇满。
83.寂静处:表面泛指安静之处,详究之则需具身口意三寂静处,身寂静处(门*臭)无人迹,无见友朋冤仇敌寇;口寂静处无喧嚣声音,包括有情无情之声侵入耳根,勾引心念;意寂处,不起烦恼妄念,不起诸不乐不适之处;具德之处实极难得。
84.幻身:四大假合凑合而成危脆身,如幻易灭故云幻身,与圆满次第中所云虽无形相然有种种现分,其现分虽有,然无自性之幻身名同义异。
85.悉地:梵又Siddhi,义为成就,此中有殊胜悉地(成就)及共同(成就)悉她,殊胜悉地指成佛,共通成就有八:宝剑、丹丸、眼药、神行、摄粹、飞天、隐身、遁地。
共同悉地内外道籍禅定能力均可获得,殊胜悉地唯内道不共所有,此处乃指殊胜悉地。
86.补特伽罗:梵pudgala之译因,依附五蕴任何一蕴所施设基,其所安立之人、士夫、有情众生之相续中有功过二者时增时减,数数聚散故名之,汉译以「数数往来诸趣。故译「数取趣」,此处以为人之代称。
87.中有:俱舍论卷八云:「於死有後在生有前,即彼中间有自体起,为至生处故起此身。二趣中间故名中有」。俱舍说「有」体为五取蕴,中位别分析有四,中有、生有、本有、死有,然密宗说六中有:处胎中有(自性生处中有)、睡梦中有(梦境中有)、禅定中有、命尽中有(临终中有)、法性中有(实相中有)、投生中有(顺次有趣中有)等六中有,显教中生有同於处胎中有,死有同於命尽中有,中有即含法性中有、意生身、投生中有,本有即处胎後直至死前,或有译此名为「中阴」。又,此处之中有指命尽中有、法性中有、投生中有三分位。
88.勝观:梵vipasyana亦译毗婆舍那、观;解深密意经云:「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捨离心相,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勝解,即於如是胜三摩地所行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惟、最极思择、周徧寻思、周徧伺察,苦思、苦乐、若觉、若见、若观,是名毗钵(婆)舍那」。
89.画:喻如画,为造作境非真实。
90.知境:仅概念上所了知之境,非经由证悟而得之境。
91.沈掉:昏沈、掉举之略称,集论云:「云何昏沈?谓:痴分摄,心无堪能,与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云何掉举?净相随转,贪分所摄,心不静照,障止为业」,昏沈障明显,掉举障无分别住(坚固),对治昏沈掉举当用正知正念之法。
92.驴等众:藏原作佳喉众,佳喉为驴子之藏文藻饰异名。此处用以影射愚昧如牲畜者。
93.方便道:即指会道,以二根为道。
94.止:旧译「三摩地」、「闍摩他」,为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心不散驰外境,专一安住所修之静虑中谓之,解深密经之分别瑜伽品云:「即於如是善思惟心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闍摩他」。
又,此处觅止之法,略似於大圆满广大心要本觉道次第一书中之心业清净部分。
95.显示:藏本作显示,阿闍黎云应作坚固,本句当作坚固得证外内之诸法。
96.知障:所知障,唯识论九日:「所知障者,谓执徧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圭/心)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
97.九次第:声缘菩萨,事行瑜伽续,摩诃阿鲁阿底等九乘次第,详见导论中九乘见修行果。
98.总持:梵Dharani亦云陀罗尼,以持久不忘诸法词义之念力和神验不测之智力为基体性,以受特善法,遮止不善法为其功用,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无所漏忌谓之持」。
99.界与智:法界与本智。
1OO.自显:自所显现,非由他力、外力产生而显现。
101.奥明:奥明刹土,居中,为清静法身毗卢遮那佛净土。
102.现喜:现喜刹土,居东,为不动佛之净土。
1O3.妙宝悉周遍:妙宝周遍刹土或具吉祥刹土,居南,为宝生佛净土。
1O4.莲华从集:即极乐刹土,居西方,为阿弥陀佛净土。
1O5.事业极成就:事业极成刹土,居北方,为不空成就佛净土。
106.牛首阿瓦:牛首阎罗,此为佛於六道所化现六导师之名讳,具列加下:
天道导师帝释
人道导师释迦牟尼佛
阿修罗道导师毗摩质多
畜生道导师狮子坚固
餓鬼道导师焰口天、焰口
地狱道导师阎摩法王、牛首阿瓦
107.事业与受生:指三种变化化身,殊勝化身指前所述之释迦牟尼佛,事业受生或工巧化身,如利益众生所需之沼池桥梁莲花树医药珠宝等物,受生化身如转世诸古等。
108.贝玛森巴瓦:莲花生大士之梵号也。
109.雪山蜕嘠山颈:禅定休息及虚幻休息译颓格雪山,龙钦巴祖师曾长期在此闭关、著述、度过大部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