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 正宗分 33
    正宗分33

    ‘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前面说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有八万四千光明。再前面说佛的圆光中,有百万亿恒河沙化佛,说是那么说,还没有完全具说,因为圣境庄严微妙,不可具说。你只要忆想,依此作观就对了。你观想成功,得到天眼,自然会看见。

    ‘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见此事者,谓作观想,观想一尊阿弥陀佛,观想成功,见到佛的真身了,当下即可见到十方一切诸佛。诸佛法身同体,一即一切,故观一佛能见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得名念佛三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作是观者,即作念佛三昧观者,名观一切佛身。本来是观一尊阿弥陀佛,但实际见到了阿弥陀佛的身相,即见十方一切诸佛。所以这个名字,叫做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本来是观佛的身相,以观见佛身故,亦见佛心--佛的心是无形无相之法,而佛的身亦是无相,因为佛是色心不二的,色相就是身相,五蕴法的色蕴属于身,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凡夫才有身相和心相。观自在菩萨他就照见了五蕴皆空。所以亲证法身的菩萨,不但心相没有,身相亦没有,那么众生怎么看到的呢?为摄度众生,你和佛菩萨有缘就可看见观世音菩萨,亦看见阿弥陀佛,这个地方是看见十方诸佛。十方诸佛本来没有身相,因为你在观念佛的身相,故能见到佛的身相,既已看见佛的身相,就看见了佛的心。在佛那边,色心不二,在修观众生边说,他的观相增加了,先观无量寿佛,由见无量寿佛故,复见到十方诸佛,这个功夫就增加了,以见到十方诸佛故,观想功夫又增加了,所以见到佛的心。佛的心是怎么样的呢?‘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大悲就是佛的心。‘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怎么样叫做大慈悲?他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就叫做大慈大悲。我们知道了佛的心是慈悲心,我亦就要学佛发心,我们亦发慈悲心。发慈分为三种:第一、众生缘慈悲,凡夫学佛发的慈悲心,叫众生缘慈悲;慈悲两个字怎么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拔一切众生苦就叫悲。众生是凡夫,我们发慈悲心的人亦是凡夫,我们的众生相没有空,所以叫做众生缘慈悲。但众生缘慈悲是怎么发起的呢?先观众生苦,一切众生都在受苦,不过众生在迷,他不知道,起颠倒心,反以苦为乐,如此观察,慈悲心就发起来了。观众生苦,发慈悲心,这个心就叫菩提心。但是这种发心不亲切,我们凡夫著相,是无始劫来著惯了的,这个时候,你得进一步观想,观想这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亲属,观想老者如父母,少者如儿女,与我年龄差不多者如兄弟姊妹,如是观想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家亲眷属,那么我的父母有苦,我怎能不给他拔苦?我的父母没有乐,我能不给他快乐吗?兄弟姊妹儿女等,都如此想。所以能把一切众生观想作自己的父母眷属,你再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样就亲切了。这种观想,是假设的观想,他本不是我的父母眷属,我硬要观想他是我的父母眷属。其实,你若是懂得佛法,知道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转生死的道理,那么这假设的观想,并不假设,真真实实,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眷属。且举父母为例;今生我有父母,我对父母应该慈悲,与乐拔苦,前生亦有父母,再推上去,无始劫来,生生世世,都有父母,亦有兄弟姊妹及儿女等。所以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亦做过一切众生的父母兄弟姊妹,不过我们是凡夫,一转生大家都不知道不认识了。若欲知道过去生中之事,必须有宿命通,就拿今天我们在这讲堂里,大概说,我们都有缘,怎么有缘?前生前世结了缘,结的什么缘?我们没有宿命通,不知结的什么缘,只能大概说,我们都有缘。若是有了宿命通,就知道我们前生前世,结的世间法的缘,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他的父母,你给我做过兄弟姊妹,他给我做过儿女,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结了佛法的缘,你是我的师父,他给我做过徒弟,这亦都看得很清楚。我们现在没有宿命通,依著佛经推论,大家都有缘,推论的不是假的,真实是这样的。现在作慈悲观,把一切众生都观想作自己的家亲眷属,这样你的慈悲心就亲切了。这众生缘慈悲,我们现在一发心,就可以做得到。第二、法缘慈悲,这是菩萨的慈悲;法就是证得法空之理,证得法空之理的菩萨,我亦空了,法亦空了,那有个众生?这是在菩萨本身的立场上说,我法皆空,没有众生相。但是一切众生未证得故不空,他们还是在那里受苦,得不到乐。菩萨虽然知道法空,还要依著法空之理,来缘于众生,与乐拔苦,救度一切众生,但是他已不著众生相了,这就是菩萨的慈悲,叫法缘慈悲。第三、无缘慈悲,这是佛的慈悲;佛已究竟证得实相理体,生相无明都断了,绝对没有缘虑心了。但众生没有证得实相理体,他们还在那里受苦。刚才讲法缘慈悲,亦是这个道理。所以佛还是要度那些没有证实相理体的众生,要与乐拔苦,虽然与乐拔苦,那是任运自然起的妙用。佛的心中并没有缘虑众生,他任运自然,与乐拔苦,这叫无缘慈悲,是佛的慈悲。前面讲修三种福,第一种叫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什么佛教你不许杀生?因为你发了慈悲心,发了慈悲心的人,观想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兄弟儿女,与乐拔苦,还恐来不及,我怎么可以杀害他的生命?自然而然就不肯去杀,杀了就违背慈悲心。这段经文,就是说我们修观想的人,观想无量寿佛,观想成功了,见到十方一切诸佛;见到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就见到佛的心;佛的心是个什么心?大慈悲心;大慈悲心是个什么心,以无缘慈,摄诸众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