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然了解安祥是这么好,安祥又可以求之有其道,而失落了安祥的人是这么悲惨,我们就应该拚命追求,并保持安祥才对。至于如何保持安祥呢?
(一)反观自心正确认知安祥是一种调和、统一、自在、自觉的心灵状态。你们各位花几秒钟反观自己的心:是不是感觉得很安祥?是不是没有杂念?是不是空空朗朗?是不是没有烦恼?是不是没有兴奋?是不是没有过去、未来?如果是的话,这个就是安祥的心态,也是你原本的心态。只要你能保持它,就节省了你十万年修行的努力。我们为什么不说是三昧耶?不说是正受?不说是正觉?不说是摩诃般若?不说是真如、自性?不说是本心?而说是安祥?因为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作为一个文化的时区,也就是文化时间的区分。每一个时代有它自己的语言,如果我们现在用一、两千年前的语言,我们就感觉得有点儿晦涩,不够明朗,而且它障碍了我们察觉真相,障碍了我们体会真实。所以我们如果用一、两千年以前的名相,不如采用现在的语言。我们说是三昧耶,大家感觉有点儿陌生;若说安祥,大家在感觉上会亲切些。
(二)停止寻觅守本真心禅既然是以安祥为内涵,那我们就不要去东寻西觅,任你找来找去,也不可能找到什么,不如「归来偶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用不着「芒鞋踏破岭头云」了。只要秒秒守本真心,只要努力瞬有存、息有养,保任此事就够了。而保任此事是跟错误、罪恶不并存的,一定要痛改前非、扬弃自己的罪恶,才能拥有并保持安祥。安祥,有的是从修行而得,修行而得,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个不是夸张的话,生生不退转,也要个十万八万年,所以修而得很难,而别人传心给你很容易。但是难得的能够保持,容易得的不知珍惜反而容易退失。因此大家如果掉以轻心,就辜负这一段法缘。大家要努力保持,不要随便把它遗忘、拋失才好。虽然安祥可以由修行而得、可以由传心而得,但是不管你是怎么得来的,都要不断地修行。修行不是个神秘的名词,不是出家人专用的名词,而是人人应该做的课题。
(三)扬弃错误不断修正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思想、行为。常常观心,对于不正、错误、罪恶、黯淡、虚伪的念头,要批判自己、惩罚自己、警惕自己、告诫自己,使它不再重复。人多半是或浓或淡的活在错误当中,人不能够免于错误,但是不要把错误重复下去,重复下去,那就永远活在黑暗中。也不要把罪恶重复下去,若重复下去,最后得到的一定是毁灭。我们必须确知:人只要是活在错误当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烦恼当中。而人最大的弱点是姑息自己、苛求别人。我请各位记住一句话:最会原谅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和佛天的原谅;最肯责备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和佛天的宽恕。我们不要长着眼晴光看别人,不看自己。不要活在放纵、任性、自我宽恕当中,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使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缩。现在讲你不相信,等恶果成熟的时候,你求老师,老师也爱莫能助。伟大的释迦牟尼、真主耶稣,并不能救他释迦族人跟犹太人。人,只能自救。而自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行──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为。
(四)即知即行解行相应最后告诉各位要力行,要即知即行,做到解行相应。坐在这里,光知不行,这种知就变成了废知识,跟酒精的废卡洛里一样,它对你没有帮助。而且没有用的知识装得越多,对你的人生、对你的智能障碍越大。你知道那些名相,背熟那些名词,对你有什么用?有很多修行人,泥迹失神,抱了几本经去啃,希望能得道。结果最后临死的时候,证明只是被经所转,并没有转经。七、结语总而言之:离开安祥,就没有修行者的真实受用;离开安祥,就没有禅的真生命、真血脉;离开安祥,也没有真实的法。所有的法都是在日常生活和人的内心生根的。如果我们不下反省忏悔的工夫,不毅然决然扬弃所有的错误;如果我们甘愿被官能摆布、操纵、牵制;如果我们以联想、冥想、幻想为享受;如果我们对外在的事物惯于认同;如果我们习惯于发露破坏性的、消极性的情绪────不满、抱怨、愤怒、嫉妒、毁谤;我们将永远得不到安祥。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