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聞記3
是以佛的智是真的,聲聞緣覺的智慧是不究竟的。我們凡夫連智慧都沒有,只有聰明;聰明敵不過生死。我們要求佛的智慧,佛的智慧不但可了生死,亦能令我們成佛道。所以說‘諸佛出于世,為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是以佛的智慧是真實,除了佛的智慧,聲聞緣覺的智慧,都不是真的。聲聞緣覺的智慧是方便,隨方取便,那里是真實呢?所以在法華經里開三乘之權,顯一乘之實。聲聞緣覺智慧都不要,要佛的智慧。于是聲聞緣覺見到佛的智慧,舍三歸一,佛便為他們授記作佛。所以法華經度眾生成佛,華嚴經一乘因果也是度菩薩成佛。
華嚴經最重要是闡釋菩薩的四十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住是法慧菩薩說,十行是功德林菩薩說,十回向是金剛幢菩薩說,十地是金剛藏菩薩說。法華經亦有四十地,法華經有無量的地涌菩薩從地涌出,涌出之後用菩薩的贊嘆法贊嘆如來,一贊就贊了五十小劫;佛以神力將五十小劫變為半日。地涌菩薩之中有四個導師︰第一位是上行菩薩,第二位是無邊行菩薩,第三位淨行菩薩,第四位安立行菩薩。安立行菩薩等如華嚴經里的十地菩薩,淨行菩薩等如華嚴中的十回向,無邊行菩薩等如華嚴經中的十行,上行菩薩等如華嚴經中的十住;所以華嚴經與法華經是互為含攝,實是昆仲之經典。
自古以來,有很多人誦法華經誦到悟道;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釋迦牟尼佛現在還在靈鷲山講法華經,因為我們有無明煩惱,所以見不到。我們如果精進勇猛,一旦見思塵沙熄滅,無明亦頓滅,我們就可以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講法華經。
講法華經是開佛知見。佛是大慈悲,希望我們開佛知見,不要開眾生知見。開眾生知見,是非人我就無有了期,輪回生死受無量苦。如來覺知我們人人都有佛知佛見。為什麼不開佛知佛見呢?若開了佛知佛見就能見佛的境界,無量珍寶不求自得。所以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就是欲令眾生開佛知見,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欲令眾生悟佛之知見故,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若果眾生入了佛知見,就見佛境界,見諸法實相。那個時候,青青翠竹都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那時候,既開了佛知見,見諸法實相;有什麼辦法如來不授記你當來成佛呢?
佛說法華經是想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不想我們受生死輪回之苦,不想我們做聲聞緣覺住在化城里面;故佛開權顯賈,欲令我們離化城到寶所。法華經不離八個字︰‘開權顯實’,授記作佛;‘開跡顯本’,增道損生,增這個菩提道,損這個無明生。簡單說一句,無明份份斷,法身份份證;這便是開權顯實的宗旨。因為如來所得的法是實相法,是甚深法,眾生不能接受;所以如來就從實施權,以種種權宜的方便度眾生離生死苦。有權宜的方便,眾生就容易接受,便能離生死的苦海。但是,權宜之法並不是佛的本懷;所以,如來便開權顯實,令眾生開佛知見,見諸法實相,授記作佛,滿佛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