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二 本論—正宗分 甲二 本論—正宗分10
    甲二本論—正宗分10

    先講業障,當就出家人說。出家人有五種逆罪。突吉羅此雲惡作,但屬身口,不屬于意。第五篇名有百條,最輕之戒也。犯之者生大慚愧,對佛懺悔,即可消除,不必作法懺也。

    四天王一年,此間要十八萬年,五百歲當九百萬年。

    尸羅此雲戒。無日不造罪,故一生業障無邊。如普賢菩薩雲︰罪若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四性惡,所得者為性罪,受戒時雲能持。後有一重遮戒,即不飲酒,若犯則有遮罪。五戒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露,肯說也。藏,不肯說也。

    沙彌戒十條,比丘戒二百五十條,分為五篇,即︰四波羅夷、十三僧伽婆尸沙,三十尼薩耆波逸提、九十波逸提、一百眾學法是也。

    有惡因必招苦報,若不懺悔,其報必遭,其報難逃。

    若非二字,貫到求哀懺悔。身口並切下,心切故淚出。以己例他,故普與眾生求也。一念之差,即墮惡道;一念懺悔,即障消惡滅;則一念心可不尊重乎!尊重一心,則是尊重己靈也。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拔一切業障根本,此懺悔法之最神者。從此斷輪回,出三界,生西方,見彌陀,佛道易成,此之謂尊重己靈。

    丙九求生淨土

    雲何求生淨土?謂在此土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難故累劫未成。是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末世修行,無越于此。然經稱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則莫若發廣大心。是以暫持聖號,勝于布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歷劫。蓋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發,則雖念奚為?發心原為修行;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是則下菩提種,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長;乘大願船,入于淨土之海,西方決定往生。是為發菩提心第九因緣也。

    十方諸佛皆有淨土,今專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也。十方淨土與極樂亦無少異,但諸佛願力不同,故功德有殊。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專為我等苦惱眾生,方便接引;他方諸佛,無此願力。所謂‘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也。

    此土者,此娑婆國土也。娑婆,此言堪忍眾苦也。在此土修行,雖得精進,難見成功;因世界為惡世界,眾生為苦眾生。外境內情,悉能障道;欲修行者,進得一尺,退得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