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歌淺釋16
    解脫歌”淺釋16

    贊無增,謗無滅,空中鳥跡著雲天。

    我們的佛性是不增不減的,不會因為他稱贊我,我的佛性就增加了;他誹謗我,我的佛性就減少了。縱然未悟道,處于凡夫地,也不減一分光明;即使證道了,也不增加一分光明。我們修法學道不要著相,稱贊也好,誹謗也好,听過後就像鳥在空中飛過一樣,心中不著痕跡,這樣我們的心就平等了,易于成道了。

    太虛飲光渭契闊,幽谷回聲話晚煙。

    這兩句用風景來形容我們的胸懷寬大,形容我們的自性就這樣美妙。‘太虛飲光’,即一切光輝、一切景象無不包括在太虛空里。‘消契闊’,就是沒有什麼親疏之分。契者,契合也;闊者,疏遠也。這是說太虛空中不因為有種種不同景象而分親疏,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分誰是親家誰是冤家,要平等平等又平等地對待一切人。他說我壞話,我們要細細思考一下,我是不是有這個過錯啊?如果有這個過錯,應當懺悔改過。假如沒有這個過錯,就勉勵自己將來不要犯這個過錯。所以大丈夫是聞過則喜,從無怨恨他人之心。不可因我沒有這個過錯,你誣蔑我、冤枉我,而懷恨在心。現在很多寺廟中的佛徒常相互不相容,都因著我見,沒有平等心,而起紛爭。其實同是為了學佛修道,大家要心懷坦蕩,不著一物,和氣相處。假如有什麼事情處理不當、意見不同,可以坐下來商量,照正確的方向去做。不要執著我見,以我為是,別人的都不是,互不相容而引起紛爭、從而破壞佛教。大家既然修佛法,就是佛的弟子,佛的兒子,都是一家人,怎麼還有怨親分別呢?須趕快改過。團結一致,才能振興聖教。‘幽谷回聲’,就是深山幽谷中沒有人煙,空氣能照你說話的聲音原樣回過來,表示靜潔幽深、心空如洗的境界。‘話晚煙’,就是我們到外面去玩,傍晚夕陽西下,看見四處的村莊燒晚飯的煙都冒起來,應該回家了。這句話是借風景來說我們修法要回老家(法界家),不要因鬧意見而耽擱在半途上。回到老家,大家就沒有異議沒有矛盾了。這兩句話也是愚公用來敘述自己的心胸。愚公當時下山弘法,因大眾皆不知‘心中心法’是何法門,無人向其受法,不能滿弘法之願,乃小施神通。因此引起太虛大師與印光大師的不滿,略有微言。但愚公為了弘法,忍辱負重,未作反應。後付法先師驤陸公,即行歸隱。歌中‘太虛飲光消契闊’者,即謂和二師不存芥蒂也。歸隱時還有一種誤會,當時適值北洋軍閥內戰,逼愚公現神通為其打仗,愚公不允,化裝遁去。不知內情者,誤以為現通失靈而隱去,不亦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