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61
【川禪師雲】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頌曰。不學英雄不讀書。波波役役走長途。娘生寶藏無心用。甘作無知餓死夫。爭怪得別人。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陳雄曰】在在處處。言之所在之處不一也。若有此真經。譬如摩尼寶珠。瑞光輝煥。則凡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者。所應供養。即此處便是如來真身舍利寶塔。其誰不恭敬禮拜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諸華香。與法華經所謂須□那華香。 提華香。末利華香。瞻卜華香。赤蓮華香。青蓮白蓮華香是也。
【顏丙曰】大乘者。乃大根大器之人。一撥便轉。不樂小法。最上乘者。不居佛位。不重己靈。高超十地。(大藏一覽集雲。菩薩十地者。歡喜地證聖位故。離垢地身心清淨。發光地智已生明。焰慧地妙解廓照。現前地通達真俗。難勝地功行超越。遠行地隨方應化。不動地忍智自如。善慧地通力自在。法雲地大智圓明。)明了大法。此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底人。長沙雲。百尺竿頭座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僧問果如百尺竿頭。如何進步。南泉雲。朗州山。澧州水。僧雲。請師道。答雲。四海五湖皇化里。此二等人。即為負荷自性如來阿耨菩提。若愛樂小法者。小法即世間有為法。則著四相。既著四相。宜其不能听受解說。此經在在處處。若有悟此經。即如佛塔。天人阿修羅。皆恭敬作禮。常持花香而散持經之處。供養此人。是謂一人辦心。諸天辦供也。
【傅大士頌曰】所作依他性。修成功德林。(子榮曰。所作依他性者。凡日用施為。皆是真如妙用。故雲依他性。修成功德林者。修習成就菩提道果也。)終無趨寂意。唯有濟群心。(子榮曰。終無趨寂意唯有濟群心者。即不效小乘人且期自利。沉空趨寂。唯有大乘利眾生心也。護法論雲。傅大士齊建武四年。丁丑五月八日生。時有天竺僧嵩頭陀來謂曰。我昔與汝毗婆尸佛所。同發誓願。今兜率天宮衣缽見在。何日當還。大士曰。度生為急。何思彼樂乎。蓋謂度生為急者。即唯有濟群心。何思彼樂者。即終無趨寂意也。)行悲悲廣大。用智智能深。利他兼自利。小聖詎能任。(小聖。乃小乘人也。)
【李文會曰】在在處處若有此經者。一切眾生六根運用。種種施為。常在法性三昧之中。若悟此理。即在在處處有此經也。一切世間者。謂有為之心也。天人阿修羅者。天者逸樂心。人者善惡心。阿修羅者嗔恨心。但存此心。不得解脫。所應供養者。若無天人阿修羅心。是名供養。即為是塔者。解脫之性。巍巍高顯。故雲是塔也。以諸花香而散其處者。當于解脫性中。開敷知見。薰植萬行。即法界性自然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