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五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五
(◎上明五法已竟◎下明五法中三自性)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
(记曰。上言五法依自性而立。不知自性有几。故特示有三。意令了达缘起无生,故云当善。)
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记曰。此征列三自性相也。然五法自性,不出此三。以妄想依名相起,是名缘起。若了缘起如幻,则妄想无性,即是正智。名相体空,本自如如,总归圆成。故五法之自性,不出此三。◎下正示其相)
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
(记曰。此标指妄想自性,依他缘起也。相即名相。以不达名相体空,依他而起,种种遍计。是名妄想。)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
(记曰。此征释也。谓名相皆从缘起,故云缘起自性事相相。以不了缘起无生,故心行于中妄生计著,故云行显现事相相。此言妄想从名相生。唐译云。谓彼于缘起事相,种类显现生计著故。)
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
(记曰。此言依彼事相而生计著,起二种妄想,以明缘起自性也。名相为内外法者,内即根身,外即器界。然此内外一切诸法,唯心所现,本无名相,但是一心。而人不了,因依遍计妄执各各有名有相,故名妄想事相。即彼内外自共相者。然内外不出人法二种,谓内身五蕴谓之人。外器四大谓之法。妄计五蕴各有自体,故云自。和合成人,故云共。妄计四大各有自体,故云自。和合变化而生万物,故云共。故云即彼内外自共相计著妄想也。良以心本无生,因境缘有。故云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
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记曰。此明圆成自性也。良以身心世界,元一如来藏清净真心。离名离相,本自如如。但依妄想攀缘而行,则名相斯兴,横生执取。若依自觉圣智而行,洞达自心现量,则法法圆成,唯是如来藏心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名相觉想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是则成相
(唐译云。名相分别二自性相。正智如如,是圆成实。二相,即妄相缘起也。)
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记曰。此总结前问也。前问中先请分别五法自性法门。次请因知五法自性已,则观察人法二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乃至逮得如来法身。此上答五法三自性,酬先请竟。下明观察二无我,乃至究竟佛地,以酬次请。◎上明三自性竟◎下明二无我)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
(记曰。此答次请也。然五法不出二种无我。以见有人有法,即是名相妄想。若了二无我,即是正智如如。故前分别五法自性已,次即教令当善观察二无我相。)
云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
(记曰。此示二无我相也。良由不达根身器界唯心所现,故妄计分别,执为实我实法。所谓妄想斯兴,名相乃形。若了缘生无性,则二皆无我。苟二无我,则五法自性皆离,八识俱遣。所以顿证自觉圣智,逮得如来常住法身也。)
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
(记曰。此教以人无我观也。唐译云。何者是人无我相。谓蕴界处,离我我所。无知爱业之所生起,眼等识生,取于色等而生计著。又自心见身器世界,皆是藏心之所显现,刹那相续,变坏不停。然人者,即现在五蕴集聚妄身,妄执以为我相者也。以身为我,亦以六尘所受用境为我所。今观此等本来不有,皆从无明爱业之所生起。眼等六根取六尘境而生计著,以为受用,妄生贪求。一切根身器界,皆是藏识所现影像,当体全空。但依妄想分别显示似有。况刹那相续变坏不停。于中观察,毕竟无常,谁为我者,故总云离。此正观无我。下约喻以明四念处观。)
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
(记曰。此明四念处观中,初观心无常也。谓观此心妄相生灭,如河流,逝速不停。如种子,能生来果。如灯,念念生灭。如风,飘飏不住。如云,倏忽变灭。举皆无常,故云刹那展转坏。躁动不住,如猿猴。故经云心想如猿猴。如此观察,于中毕竟谁为我者。)
乐不净处,如飞蝇。
(记曰。此观身不净也。谛观此身,其中但有三十六物,九孔常流秽污不净。而妄贪著,以不净为净,故如飞蝇。)
无厌足,如风火。
(记曰。此观受是苦也。唐译云。如猛火。观种种受用,众苦所集,无一可乐,甚可患厌。但以妄想贪求,无厌无足,故如猛火。)
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
(记曰。此观法无我也。唐译云。无始虚伪习气为因,诸有趣中流转不息,如汲水轮。谓观三界诸生死法,但因无明业力所使,随他牵引,流转不息,恒无主宰。如汲井轮,任他牵转而不由我。)
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
(记曰。前别相念观,此总相念观也。唐译云。种种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谓观此身虚假不实,如行尸,则大可厌患。如木人,则幻化非真。于中谛观推求,毕竟谁为我者。行尸喻身,机关喻心。楞严云。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
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记曰。此结人无我观也。唐译云,能于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审如是观,则当下无我。)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唐译云。唯共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动摇。(唐译云。爱业绳缚,互为缘起。无能作者。)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
(记曰。此明法无我观也,谓观蕴处界等一切诸法,本自如如。离我我所。唯共积聚。但因爱业绳缚,互为缘起。无性故无能作者。以此例观,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乃虚妄分别种种相现。是愚夫妄想力。非圣贤也。如是观察一切诸法,离心意识,五法自性悉皆无我,是名法无我智。然自共相者,乃凡夫外道,妄计诸法,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也。今自共相离,则四计俱遣,无生之理自见。以明见诸法本自无生,方名法无我智。故诫菩萨当作如是观。)
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
(记曰。此下至得如来自在法身,通明观成得果之相也。我法有二,谓分别,俱生。然分别二执断尽,即入初地。俱生我执,从初地至七地断尽,方入八地。俱生法执,从初地任运而断。至等觉后心方尽,即入妙觉。故云,分别二障极喜无。法执俱生地地除。故唐译云。得此已,知无辰纾酥畹叵啵慈氤醯兀纳断病4蔚诮ソ酥辽苹奂耙苑ㄔ疲饕寻臁6拼映醯啬酥辽苹鄯ㄔ普撸前说匾郧埃暇闵抑矗浞ㄖ吹卧硕选V涟说刂の铱照嫒纾种粒辉付壬攵巳∧鶚劦取U蔷闵⑾阜ㄖ次赐<爸辆诺兀崛晾郑⒃付壬臃ㄊξ唬捣ㄈ缭疲绞钦戏ㄖ础9试瞥诺兀梅ㄔ频匾病?
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唐译云。住是地已。有大宝莲华王众宝庄严。于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法门之所成就。而坐其上。同行佛子,前后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唐译云。一切佛刹所有如来,皆舒其手,如转轮王子灌顶之法,而灌其顶。)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法趣。当(去声。即也。)得如来自在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记曰。此结酬前请也。前大慧请圣智事分别自性经。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观察二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乃至逮得如来常住法身。世尊次第一一酬毕,故结劝云应当修学。◎上通明五法自性显正智如如竟◎下破有无二见以显离过绝非)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惟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
(记曰。前明正智如如已,将显真如离过绝非,故兴此问。论曰。当知真如,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无,乃至离一切相。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外道二乘,以不知离念境界,但以妄想分别诸法,作有无断常二见,自昧正智,故于如不如。世尊一往痛斥其非,切诫菩萨应当远离有无恶见。大慧已领其旨。但不知二见之相。故此特问建立诽谤相也。外道二见,共有四句。谓有,无,双亦,双非。而此四句,于真如体,悉成四谤。谓有是增益谤。无是损减谤。亦有亦无相违谤。非有非无戏论谤。四句不出有无。故魏译云。有无谤相。若知其相,当可远离。则于正法不生诽谤也。此中建立是有,诽谤是无。若四句既离,则百非俱遣。故前真如门百八义一切皆非。)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魏译云。心中无断常。谓自心现量,本无断常二见也。)
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
(记曰。此颂总明二见本无也。谓根身器界,皆是真心所现影像,本无所有。而愚夫不了,妄起分别,作有无二见。以一切分别,但分别自心。当知离心了不可得。故唐译云。所起唯是心。离心不可得。)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
(记曰。此正明建立诽谤二种相也。非有相见等四者。然阴界入根身器界,一切诸法,唯是第八阿赖耶识所现相分,故云相。分别彼法而生妄见。执为实我法者,是前七识,乃八识见分,故云见。以第八识根本无明,为生起之因,所谓无明为因生三细,故云因。一切诸法但是缘生,有为无为皆无自性,以本无自性,妄计为有性,故云性。以相见因性四者,本无所有,故皆云非有。以外道二乘不达唯心,故于四者非有之中,而横计为有,故云建立。于所立法求不可得,即谤言诸法一切皆无。故云有无二种恶见。建立诽谤,其相如此。◎上通明二见◎下别释建立)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
(记曰。此明非有相建立相也。谓阴界入本无有相,而外道二乘妄计实有自相共相,此法如是如是,毕竟不异,坚执不舍,是名非有相建立相也。此非有相建立,非是正知见力,乃从无始虚伪妄想习气而生计著耳。)
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
(记曰。此明非有建立相也。谓五蕴非我,而妄见实有我人众生寿命作者受者。无而为有,此妄见也。长养士夫,魏译云作者受者。)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记曰。此明非有因建立相也。教中谓无明为因,生诸转识。此言无明体空,以显妄元无因,以示心本无生意。唐译云。初识前无因,不生其初,识本无后。然而诸识生者,但托因缘而生。既借缘生,则本无性,故不实如幻。刹那不住,生已还灭。斯则生本无生,故非有因也。外道不达于此,遂妄立胜性以为生因,谓定有异因。二乘不了如幻。皆本非有因而建立因相,所以为邪见耳。眼色明界念,魏译云,因眼色明空念,故识生。识论云。眼识九缘生。耳识唯从八。鼻舌身三七。后三五三四。楞严云。眼色为缘,生于眼识。又云。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故眼识生。眼识既尔。诸识亦然。因缘性空,生处即灭,实已还无,故非有也。)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著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记曰。此明非有性建立相也。百法论,六种无为。此拣偏邪,故举其三。谓此三无为法,本自无作,无自性,离于有无。如兔马角,本来不有,不可作有无见。而外道妄见断空,以无想胜性等为涅槃性。二乘取偏空灭谛为涅槃性,而作取证,以不达涅槃本无自性,故云非有性建立自性相也。以佛意在催邪,故破涅槃自性耳。)
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圣贤也。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记曰。此结答勉修也。以彼二乘外道不善观察自心现量,故作建立诽谤二种恶见。修如实行者,应当远离。◎前从生灭章至此总明因行竟◎下明行成得果以结示真因)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
(记曰。此明自觉圣智趣究竟相也。以善观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法,则趣究竟佛果。以无智无得,故不住涅槃。为安众生,故以同体大悲,无缘慈力,现种种身,随缘化导,如妄想自性依于缘起也。然妄想缘起,生本无生。法身随缘,故化本不化。自觉圣智,究竟极至于此。乃修如实行者之所归宿。盖仗真因之所成就。殊非下劣三昧可及。故此结示。)
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佛法。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唐译云。说外境界皆唯是心。)悉令远离有无等见。
(记曰。此明如来藏随净缘起,以显不思议变业用力也。楞严观音证圆通性,而云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得二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共一悲仰。故三十二应,十四无畏,七难二求,四不思议等,一念顿得。此性自具足,法尔如然,非假外也。故此能到自觉圣智究竟趣,则应缘成事。自然如摩尼珠圆照普应。而能现一切佛刹。入一切众会。听一切正法。得一切三昧。游诸佛刹,供养诸佛。而能自现佛身,众会围绕。为自心所现如幻众生。说唯心现量如幻法门。普令闻者,各了自心,顿证圣智,悉离有无二见也。盖以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圆照一切。故能一毫端头现宝王刹。一微尘里转大*轮。从上诸祖了悟自心者,如天普盖,似地普擎。乃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历代祖师,一齐向拂子头转大*轮。盖禀明于心,不假外耳。故诸力中,心力最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世间佛子观察种类之身
离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记曰。颂上不思议业用,皆由唯心观行而成就也。唐译云。佛子能观察,世间唯是心。示现种种身,所作无障碍。神通力自在,一切皆成就。◎远从生灭章至此,通明真如随染净缘成一切法。近从问五法三自性章起止此,约三门破邪因以显正因竟◎次约一心破妄计以显真理分二◎初明寂灭一心◎次会归如来藏性◎且初)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余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已,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记曰。此明真如离缘,以显第一义空,泯一切法,会归寂灭一心也。然前从生灭门入真如门,以即妄明真,故说真如随无明缘成阿赖耶识,变起根身器界一切诸法,分别执取以为实我实法,故成前七转识,此则名相斯兴,由妄相缘起也。以了彼诸法唯心所现,当体无生,故圆成自显。此则正智斯现,名相皆如,故得二转依果。是故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法,从此而立。然虽转生死即涅槃,转烦恼即菩提,犹属迷悟边事,未极一心真源。以如来藏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故此云正明第一义空。要显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俱遣。故大慧至此乃问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此则真妄两忘,圣凡情尽,方名自觉圣智究竟实相,圆成如来藏寂灭一心也。佛祖所传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义显于此,故武帝问初祖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谛,师云廓然无圣。故千七百则,盖发明此旨。)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记曰。此直指第一义空相也。然第一义空,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不可说示,故云真空。而此真空,全体变成妄想,故妄相全体即是真空。故云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除此妄想外,别更无空。如云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斯则妄想本是无生无二离自性相,不容有说。故下文云,妄想自性,无言说故。所以说空无生等著,但为不达妄相体空,计著以为实有者,故作如是说耳。)
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记曰。此释空义也。然空本是一,但从所观有七耳。此七种空,依正智而观,故言前六。依邪见而观,故成第七。然相性行三空,乃三界诸法,取为我法二执,所谓空生死法也。无行空,乃空前三法,所谓空涅槃法也。离言说空,乃显前四总是妄想,皆离言说也。第一义空,乃自觉圣智,总离前五,故云大空。彼彼空,则为邪见,故下不取。)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记曰。此明实相真空也。以观诸法缘生无性,生而无生,妄想本空。但愚夫妄计有自共相。今观皆从因缘展转积聚,微细观察,本自无性。所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故云,自他俱性无性,故不生。不生故不住。斯则诸法无性故空。故云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
(记曰。此言诸法本自无生,故自性本空,以明法空也。前约诸法妄相,以明生本无生。此明诸法当体全是真如。然真如自性本自不生,故云自己性自性不生。斯则不待观缘,而法法全空。故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此二法空也。)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
(记曰。此明五蕴缘生无性故空,以明行空也。唐译云。云何行空。所谓诸蕴。由业及因和合而起。离我我所。是名行空。此我空也。)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
(记曰。此言五蕴自性无生,本来寂灭故空,以明涅槃空也。唐译云。云何无行空。所谓诸蕴本来涅槃,无有诸行。是名无行空。此涅槃空也。)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记曰。此明生死涅槃二俱空也。一切法,即世出世法。而此诸法本无所有,唯依妄想分别,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今能分别之心既无,则所分别诸法何有。以一切法妄想所持,由妄相离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也。此明俱空,谓生死涅槃二俱空也。)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记曰。此言俱空不生,以明第一义空也。谓一切生死涅槃有无等法,皆依一切见过习气而有。然第一义自觉圣智,绝诸对待,总皆离之,故云大空。以法界量灭,故云大空耳。)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
(记曰。此言邪见空也。然世尊亦并列于此者,意令善知彼法,离恶见故。以外道不达前六种空,但计诸法实有自相共相。谓妄见有自处无共,共处无自。则妄计于彼无此,则谓之空。于此无彼,亦谓之空。是谓彼彼空。以依此空,妄起有无断常二见。故举而释之,令知其相。意令修如实行者,不可误堕此中也。故下结云,是空最粗,汝当远离。)
大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处无象马。
(记曰。此喻释彼彼空相也。旧注,鹿子人名也,其母即毗舍佉优婆夷。深重三宝。造立精舍。安止比丘,于中不畜象马等。以无象马,故言空。而堂与比丘,及余处象马,俱未尝空也。故唐译云。我说彼堂空。非无比丘众。大慧。非谓堂无堂自性。比丘无比丘自性。非谓余处无象马牛羊。)
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
(记曰。此法合也。唐译云。一切诸法自共相,彼彼求不可得。是故说名彼彼空。以外道不达诸法性空,但妄计推度如此。)
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当远离。
(记曰。此结答空义也。然此七种空,谓彼彼空是外道妄计。非第一义圣智大空。故勉离之。)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记曰。此明自性无生义也。诸法当体本自不生。谓即生而不生。非一向不生也。永嘉云。若实无生无不生。故云,不自生,非不生。然八地以三昧力证无生理,乃修而后得者。此则诸法自性本自无生。除住三昧。是真无生。)
离自性,即是无生。(唐译云。无自性者,以无生故。)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记曰。此重释无生所以也。然诸法所以不生者,以离自型故。云何离自性。谓诸法生生不住,刹那之顷流及他性,故云离自性。下偈云。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物生则有灭,不为愚者说。以刹那流转,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无生。契无生者,方见刹那。了刹那不住者,方契无生。)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白黑。
(记曰。此喻明诸法,以显究竟本无二也。阴热,魏译云日光影,唐译云如光影。如长短,如白黑,皆相待立,独则不成。由是观之。三喻皆依日而言也。是则阴热,犹言阴晴。谓如日光,云蔽则阴,晴朗则热。夏长冬短。昼白夜黑。此皆相待而立。其实日体本无晦明长短黑白也。观生死涅槃无二为若此。)
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
(记曰。次合无二法也。生死涅槃本来平等。故唐译云。非于生死外有涅槃。非于涅槃为有生死。生死涅槃无相违相。斯则生死涅槃本无异相。然而凡愚二乘,妄见生死涅槃二相异者,以不达二皆无性故。故云异相,因有性故。一切法不二例若此。)
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
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
(记曰。此总颂空无生无二也。以长行言一切平等,皆不可得。恐愚夫起拨无见。故此云而彼业不坏。净名云。无作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宗镜云。以性空故,不坏业道,因果历然。此所谓不自生,非不生也。)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
(记曰。此言诸法空无生无二,离心缘相,离言说相也。如彼三无为法,岂容措心图度。由愚夫妄想是有是无。圣人以自觉圣智照之,一真凝寂,万法皆如,故一切皆离。斯则一往所说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等,犹是生灭迷悟边事。必至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方为究竟宗极。故下文结指离言。)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
(记曰。此结示离言,会权归实也。然一切诸佛出世说法,本无实法与人,但破众生妄想梦耳。以众生迷本住法,入妄想梦,见三界法,遂为实有,佛晓之曰空。妄见诸法生,佛晓之曰不生。妄见生死涅槃二相,佛晓之曰无二。欲令众生自悟本法,非别有增益也。故一切修多罗所说,唯空无生无二,如此而已。然此一字法门,而必欲多方枝指者,但以众生迷根深固,希望多途,故曲为开示,乃不得已而应机施设,圣心非实在于言说。即其所说,皆本离言。而众生不达,又执言象以为实法,不知法不在言。如渴鹿逐焰而生水想,不知焰非水也。是故一切佛法,如止啼黄叶,但令无知众生发欢喜心耳,岂实法耶。故大经云。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故宗境云。以圣教为明镜,照见自心。以自心为智灯,烛经幽旨。但莫执义上之文,随语生解。直须探筌下之指,契会本心。故此诫云,是故观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达摩西来,单传直指,不立文字,盖以空无生无二离自性故。然如来出世本为此事。四十年来多方淘汰,不敢正言,但傍通耳。至此方许二乘外道皆得如来法身。一向皆权,今方说实。故此经为法华前茅,良有以也。一往所谈,显理究竟于此。向后从二卷初起,至四卷初法身章,皆展转发明此章之义。故彼章复以牛马性结之。临文自当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