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空观的境界里入定,也可以一定八万四千大劫,我们连定八个钟头都做不到,不要说八万四千劫了。或是在空的正观上,能这样一定,也差不多了,然后再转来修有观、中观,就容易了。
修持天台宗所创止观路线,在当时很好。到了隋唐,由于证果的大菩萨、大善知识多了,教理也跟着越来越多。理越明,做功夫的人就越少,证果的人自然也就少了;再者,禅宗发达以后,到处都是禅,嘴巴都很厉害,道理都很明白,实际修行的人反而不多,证果的人当然也跟着越来越少了。
现在接着讲气,印度北传的佛教传到西藏,称为藏密。开始是红教,演变成花教、白教,再演变成黄教。黄教是宗喀巴大师创立,他的四大弟子是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及哲布尊丹巴。
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修定、修观,与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几乎完全相同,唯引用经教不同而已。天台宗的摩诃止观,走的是龙树菩萨大般若宗的教理,是性宗路线;宗喀巴大师走的是无著菩萨唯识法相宗的路线。
修密宗主要强调的是修气修脉,以达到成佛证果。气修不通,脉络转化不了,不能得定,就是所谓的:“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至于打坐,能坐上几天几夜,并不一定是你气脉通了,气脉通不通和打坐是两回事。但气脉通了,要坐便坐,非但可坐上几天几夜,就是睡几天几夜,站着几天几夜,也照样都能入定,入定与姿势是无关的。
现代人脑子太复杂,所以修有为功夫,也就是修安那法门最好,修气、身体也会好,如果想借修气求得证果,要懂得医理才行,所以先要自己研究医理及医药。
有一些跟我多年的年轻同学,普遍都有依赖性,处处依赖老师,这里痛、那里痛,只找老师,不肯趁老师在时,多研学医理,更有甚者,吃了药后,问他反应如何,竟答不知道,像这个样子,真不知道他如何学佛修道!
一个学佛修道的人,是绝对自私的,要先能管理照应自己的身心。如果连身体的变化都不知道,还叫修道吗?修道要清楚身体内部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变化;起心动念,都要知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只管自己,做到完全的自私,但不妨碍别人,那就天下太平。换句话说,对自己身心内在任何一点变化,都随时要很清楚,这才叫修道。学佛之道就是先求自度、自利,这一点要注意。
举凡身体的变化,欲念的澄清,饮食的调理,气候的变化等,处处都是学问,都要留意。古代的大善知识们,不论道家、佛家,都是通医理。修持功夫高,他们都是从自己身体上体会出来的,也是从自己心地法门中体会出来的。不是靠书本读来。一个人一生几十年,老实讲,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读许多书,只要心地的宝库一打开了,就都会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