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四)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10
    那麼,這利益法界一切眾生的善根因緣,終將歸向何方呢?--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就廣義言,普賢行願終究所成就的是一個圓融十法界,至真至善至美的佛國淨土,西方阿彌陀佛的國度可為代表;就狹義言,我們這一輩子學佛,修習普賢願行,可發願至臨終時,沒有任何障難,痛痛快快地死,安安心心地死,像有些阿羅漢一樣,“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了無遺憾,無憂無懼,于一念頃,往生淨土,暫時請假不來這個世界。

    比如濟公和尚,今年要走,他有位供養他幾十年的徒弟並不知道,在前一年請他寫一幅字,濟公不肯,後來要分手時,才寫了一首詩給他︰“五月西湖涼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問花花點頭”。五月的西湖雖是夏天,卻涼快如秋,湖中荷花遍開,香氣四溢,然而明年秋天花謝時,寫詩的人又到哪里去了呢?“把酒問花花點頭”,這句頗有一切盡在不言中之意,並且聞不到任何哀傷失意的氣息。濟公寫完,筆一丟,第二年真的就圓寂了。古來多少祖師生來死去,說走就走,拋掉這具骨頭,好像丟棄一把泥沙一樣,毫無任何掛礙,也沒什麼障難,從心所欲,自由來去,何等灑脫自在!這便是“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後面再接唱下去︰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

    (同學們如法唱誦)

    我曾說過,阿彌陀佛不只一位,阿彌陀中譯為無量光,意即一片無限純淨的光明境界,往生阿彌陀佛國土,生是必定生,往不一定往,不來也不往,就在這里,即此一心,無量光,無量壽,清淨圓明了不可得,便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再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後便一了百了了嗎?--不是。到那里是去留學,進修佛法,完成普賢願行,普度一切眾生。普賢行願品這里便寫得明明白白︰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

    學佛未成佛前要度眾生,成了佛還是要度眾生,自始至終沒有第二念,只是要將一切利樂歸于別人身上,所以佛可說是社會真正的大福利專家。最苦難的時代,最苦難的地方,正是諸佛菩薩與所有學佛行者,布施身心、耳目、骨髓的最佳場所,要修普賢行,就得往這個火坑跳。什麼是佛境界?--眾生得到喜樂便是佛境界。大家須要抱定一個主義,以大智慧,清除自己自私自利的小心眼;以大智慧,善觀因緣,盡心盡力如法圖利別人。下面經句再順著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