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禅——离生喜乐
初禅是“心一境性、离生喜乐”,心一境性我们刚讲过了,那么什么叫“离生喜乐”呢?“离”就是对人世间的厌离心,对人世间有脱离之感,这是初步。然后,慢慢气脉打开了,你可以得喜乐了。这个喜不是普通发了财,或者讨了一个好老婆,或者嫁了一个好男人那种喜,是法喜充满,无比的快乐。到了这个程度,你有分离之感,身心可以分离了。如果身体衰老了,不想留在人世间了,也可以马上走,如果再想来,找一个身体投胎就是了。
佛把什么都告诉你了,可是一般研究佛学的人,甚至研究唯识学的人,只知道在嘴巴上讲讲四禅八定,而不经过各种各样的修持,所以永远不能了解佛法的深意。佛法越来越衰没了,也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普通人懂了一点佛法的道理,或者有一点体会,也会很高兴快乐。但这只是一种心理上偶然的反应,也是很好的,对现有的生命也会有帮助。但要想修证做功夫,这个是不算数的。你看那些有成就的祖师们,都曾经离开尘世去专修,也许即生成就,也许两生,也许很多生,不一定的。
如果走大乘的路线,修菩萨道,一方面有家庭,有事业,一方面还要修持,那需要大智慧,大功德,大气派。修菩萨道要一边入世做事情,一边随时有慈悲心,在大愿,利世利他。这个比出世专修还要难,也许成就比小乘还要快还要大。
要达到初禅境界就要修持,或者叫行持,在大乘叫行愿。行愿所培养的功德必然会引发身心的变化。在密宗他们是用修气修脉修拙火的方法。如果自己的拙火发动不起来,也可以用修火观的方法。至于说哪种方法更适合你,没有一个呆定的说法。但有一点,不管你是用什么方法,要想有成就都需要修持自身的功德,这个功德包括自己心理行为的转化。功德到了的人,不修气脉,拙火也会发动起来,四加行里面的“煖、顶、忍、世第一法”的境界,也都会来。
有些人初步有一点功夫,他的傲慢心就来了,而且脾气瞋恨心就越来越大,越来越讨厌别人,看不起别人,这样就走向外道魔道了。所以说修定是共法,就是这个道理。孟子说:“人之患、好为人师”,不是说不可以为人师,传道是应该的,但是要做到不受人家恭维,不被这些事影响了自己的静修,所以这句话里戒定慧都包含了。
如果你有功夫以后,更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得到的一切,不过是众生本有的自性功能,因而发起更多的慈悲心、布施心,那就是佛法了。
同样的道理,修密宗的人寻找上师,要对上师很严格的考察,如果一个人吝啬没有慈悲心,就不是一个好的上师。换句话说,上师对弟子也要作严格的考察,看这个人有没有资格作学生。
四禅八定加上佛法小乘境界,以及大阿罗汉的灭尽定,都不是究竟,这不过都是法尘影事而已。
欲界的喜与乐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真正修证做功夫的事,不是普通的学理,所以需要把显教密宗融会贯通起来研究。如果拉开来讲,这个课题涉及到人体生命科学的很多方面。但简单的归纳起来讲,“喜”是心理方面的境界和现象,“乐”是身体生理方面的反应。
喜乐的境界有大有小,我们普通讲的喜乐都是欲界的事。譬如饮食,看到好的菜,心里很高兴,就是喜,吃得很舒服就是乐。但吃饱了以后又生病,不舒服。
如果拿男女作比喻就更清楚了,两个人情啊爱啊抱在一起,有了性欲就性交做爱,就会高兴、有快感,喜乐都包含在里面了。男女性高潮的快感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喜乐都过去以后,两人身心都空空洞洞的,严重的甚至有虚脱的情况,因为这是普通的喜乐。
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离苦得乐,包括修道成佛也是这个目标。譬如欲界天人也和我们一样,仍有男女饮食的欲望,他们交合还是五欲(色声香味触)之乐。但是与我们人相比,天人的修养层次高一点,他们的福报大一点,喜乐也比我们高一点强一点。欲界天分六层,人道以上的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忉利天),以及再上面的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
以性这个问题来讲,四大天王和三十三天的喜乐比我们高了,但是和我们人一样,还是从“笑视交抱触”中得喜乐。眼睛要看漂亮的,耳朵要听好听的,像“我爱你”啊、“达令”啊之类的,还要闻气味对不对,还要接吻呀等等,总之身心都要接触在一起。天人境界比我们高,福报比我们大,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结构与我们不同,至于说有没有悟道,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三十三天以上的欲界天,就不一定是笑视交抱触了。焰摩天的天人是“执手为乐”,手一握住就达到喜乐的最高境界了。再高一点的天人,连手、身体都不用接触了,笑一笑就达到那个最高境界了。再高一点到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眼睛一看,甚至连看都不需要看了,意识一沟通就可以了。
所以说天人境界比我们高,不像我们,要身心合一才能达到很短暂的一点点喜乐。我们人类的性交需要精气神合一,比我们高一点的天人境界是精交,再高一点的是气交和神交。所以说密宗的欲乐定的修法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不是佛法中最高最了不起的,但也可以变成最高最了不起的,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这是为了要让你们了解禅定之乐而对一般的喜乐作的一个补充,要详细讨论的话,涉及到生理学医学的知识,我们就省略了。
戴教授:到达初禅境界还有身见吗?
怀师:到初禅还是有身见。你们要注意,我们现在研究的禅定境界都在讲功夫这一块,而有否身见是思想境界的问题。譬如我们很生气,要跟人家打架,那时你可能忘了自己,暂时忘了身见。五见都属于慧的见解范围,不是功夫的境界,这个逻辑上的差别你们要搞清楚。再譬如你初步得喜乐的时候,都还在身心两个方面,偶然也可以忘记身见。如果你能通过慧的见解真正忘了身见,你的初禅的禅定就会更大一点了。
李居士:色蕴、受蕴解脱了是不是就可以去掉身见了?
怀师:不一定,身见的根根在心意识的第七识上面。等于说你可能没有性行为了,但那并不代表你淫根已经断了,因为你心理可能还有性欲。
轻安的境界的喜乐
不同天人境界的喜乐,其程度也不同。在佛学中我们只是用喜乐二字来说明那种不同的感受,其实这两个字并不能准确的表达那个境界,所以你们不要执著于这两个字。
“轻安”也可以说是一种喜乐,得到轻安境界的人,已经过了拙火发动的境界,但用轻安来描述那种境界,也不是很准确。
初禅的喜乐比天人喜乐还要高,其实清净的定境本身就是一种喜乐,而欲界的喜乐有点执著于其中的意思。打坐的喜乐与性交所发出的喜乐不同,打坐时,气脉打通的地方就会有喜乐的感觉。
包卓立:轻安的境界有清凉的感觉,可是拙火发动不是暖的现象吗?
怀师:暖是轻安的前奏,清凉也是轻安的前奏。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里说,你用功打坐时,头顶有清凉之感,这个算轻安了。不过由头顶发起的轻安有时会退掉的,如果清凉从脚底或者海底发起,一直通到上面就不会退掉了。这种都还只能算是小轻安,大轻安就不得了了,身体的气脉拙火都过了,整个身体是轻灵的。所以说轻安有大小程度的不同,真到了广大的轻安的境界是可以得神通的,身体可以飞了。
一个月前,一个南普陀的和尚来看我,他在东南亚学了安那般那呼吸法门,和四禅的修行秘诀。据他老师说,身体某部位有觉受是初禅,某部位是二禅,某部位是三禅,某部位是四禅。他说这是南传佛法。
我听了笑一笑,不好讲他对不对,其实也不能讲对不对,真修安那般那呼吸法门,开始是鼻子呼吸,慢慢功夫深了以后就不用鼻子呼吸了,变成零呼吸了,到达那个程度,你身心的感受也不同了。等呼吸到达住的时候,就更不同了,再达到歇,就又不同了。所以说不能说他不对,但如果说这里是初禅,那里是二禅,那里是三禅,那里就是四禅,那就不对了。
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初禅境界。要达到初禅喜乐的境界,需要经过很多修持和苦行,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智慧,靠自己行为功德的修持,靠转变贪瞋癡慢疑的心理结使。借用中国古代大禅师的一句话,“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理路不通,道理不通,就会像迷巢的飞鸟一样,找不到自己的窝了。有时境界会突然出现,可是要保住那个境界却非常难。
二禅三禅四禅
二禅是“定生喜乐”。注意哦,虽然不谈心一境性了,实际上还是心一境性哦。心一境性的境界很多,你可以定在空无边处定,或者识无边处定等等。心一境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离生喜乐的境界,二禅当然还在心一境性的境界上,心本来就是清明的,所以进入二禅后就不提心一境性了,不过这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又不同了。四禅八定的这个翻译法历代都没有动过,大家都没有异议,只有玄奘法师把“禅”翻译成“静虑”,把四禅译成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和第四静虑。不过不管是静虑也好,定也好,都是从儒家《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来的。这是学理方面,我们不再多讲。
定生喜乐,注意这几个字,二禅这个“定”,有定的境界,比初禅大了,所生出来的喜乐也比初禅更进一步了。这个二禅的喜乐连佛菩萨,连那些祖师们也只能讲到这里,没有更好的形容词来解释翻译了。我们只能勉强地说,二禅的喜乐境界比初禅更清净、更伟大。
有同学曾经对我说:“我得了这个境界以后,好像过几天就没有了。”我说:“其实你都在那个境界里啊!只是你自己不了解而已。”
这好像一个穷人忽然挖到宝,高兴得三天三夜都睡不著觉。慢慢钱越来越多了,他就不会睡不著觉了,这时的烦恼是怕钱少了才睡不著觉。
喜乐、轻安境界得到了,大家自己不知道。所以我经常用古人的一个比喻,一个人挖井,第一天、第二天……第一个礼拜,嚇,成绩好得很,挖出好多泥巴。等你挖出一丈、两丈深的时候,你就惨了,挖了好几天才一筐泥,其实这个成绩同你刚开始是一样的,而且更深、更细、更难,只是你自己没有感觉而已。
喜乐的境界跟这个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二禅定生喜乐比初禅更定,喜乐的境界更扩大、更严重了。二禅已是色界天天人的境界,包括三个层次: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都在光中。讲到这里,要提醒大家研究三界天人表。
前面讨论的修行人做功夫的报告,尤其是修密宗的人的报告,都是与离生喜乐和定生喜乐的境界有关,禅定的喜乐境界和禅定本身的境界,包括四禅八定以及第九次第定,都是意识状态所造成的。意识与五蕴配合,或者说与色阴、受阴、行阴配合,就会发生这种境相,这个原则首先要把握住。
二禅的境界是天人境界,是意识状态和受阴配合所产生的。三禅是离喜妙乐,包括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的境界。到三禅,已经超过了喜的境界,只有乐的境界。这种乐与欲界天的饮食男女之乐不同。
四禅是“舍念清净”,舍掉了烦恼、假想、妄念,这个已经超过了那些喜乐的境界。换句话说,有喜有乐还是受阴的感受,还是念的作用。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如果拿佛学唯心的道理来看,色受想行识都是一念,到了四禅“舍念清净”的境界,这些喜乐感受的念都没有了,完全是清净的境界。注意,清净并不是空哦!这种清净境界已到了色界天的最高层。配合天人境界共有九层,分别是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称有顶天),不同天的三摩地境界也不同,但都属于舍念清净。
普通人以为心境清净了,就是四禅的舍念清净境界,这是完全错误的。须要说明的一点,舍念清净不是空定,不是小乘的空定,更不是般若空的境界。另外,舍念清净还是意识的境界,还没有离开意识的作用。所以说三界都没有跳出意识的范围,你看,意识有这么大。
如果意识修持到能舍一切杂念妄想而得清净,那也是很大的功德哦,但还不是佛法。所以说四禅八定是共法,是佛法与一切外道等的共法,道理也就在这里。其实,做到舍念清净已经很难了,一切神能、一切生命的特异功能,都还是从这些禅定出来的。普通人,乃至学佛的人,有几个真修到了这个境界呢?四禅都离不开意识状态,这一点要首先认识。这是四禅,下面我们讨论四定。
空无边处定
佛学的很多境界都有很微细的差别,比方佛学讲到,唯识的无心位(这里的心是指意识心)分五种:睡眠、闷绝、无想定、无想天、和灭尽定。无想定是三摩地的境界,无想天是无想定所得的天人果位。
再比方密宗红教讲的“大幻化纲境界”,里面提到五、六种中阴境界。人死后到投胎之前的这个阶段是一个中阴,是生死的中阴;从醒到睡眠是另一个中阴;呼吸的出入气之间是一个中阴等等。所以中阴境界也有很多微细的差别。我们研究打坐、学佛、做功夫,就要学习认识自己定的境界。
四禅八定里的四定,就是四种三摩地的境界,属于三界天里的无色界,已经超越了色界。无色界,顾名思义,已经超越了物理(色界)、物质(欲界)世界,完全是精神世界的现象。
四禅八定里面的四定,就是空无边处定(也叫色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需要了解的一点是,从四禅到四种定,不一定是像楼梯一样,非要一层一层上不可。你可以修空无边处定进入初禅,再由初禅到四禅,或由初禅到三禅、到二禅或任何一个境界,都没有一定的。不过,四种禅定的境界,在功夫修行的层次上不同,有非常微细的差别。
那么,空无边处定的“空”是什么呢?给大家作个比方,一个人学佛、打坐用功,有时候会说:“哎呀,我今天念经念咒,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了,好像进入了空的境界。”这只是偶然之间忘了色阴和受阴而已,还不是这里讲的空的境界。再比如,有人研究念头之间显现的那个阶段,会说:“刚才好像没有我了”,实际上,一瞬间那个没有我的境界也是受阴,仍然是意识范围之内。
所谓空无边处定,确是一种空,硬是做到有个空的境界,当然离不开意识的指导。比方我们坐飞机,当飞到三万公尺以上时,看到天空的那个感受。假想没有坐飞机,而是你就在那个高空,这个空的境界,比较我们坐在这个房间里空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个物理的空的境界。
空的力量很大,这个原理用于武器研究,就能造出毀灭性很大的原子弹。但是空也有生长万物的功能,正如佛早就说过的,“空”包含了地水火风空觉识等七种东西。过去佛学讲到这里,大家都不从物理科学的角度研究,只是一带而过了。
如果你真想修这个空无边处定,打坐时,两腿一盘,什么都不管,将自己身体丢掉,进入地球外面太空的那个空的境界就可以了。这时你的意识当然还是清楚的。所以佛经翻译时,也会把空无边处定译成色无边处定。这个境界里有光明,可是灰濛濛的,也可以有各种顔色,不一定是亮光,但有个光明的境界。等于我们在高空中看到的那个虚空,虚空也是个东西,但不能叫它物理的或物质的。这就是空无边处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