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修道明心法要
齐朝邺中,沙门惠可,承达磨禅师后。其可禅师,俗姓姬,武牢人。年十四,遇达磨禅师游化嵩洛,奉事六载。精究一乘,附于玄理,略说修道明心法要,真登佛果。
1.《楞伽经》云:“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2十方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处。
2.《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障,众生不见。”若逢智风,飘荡五阴,重云灭尽,佛性圆照,焕然明净。《华严经》云:“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亦如瓶内灯光,不能照外。亦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光岂得明净。日光不坏,只为云雾覆障;一切众生清净之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若妄念不生,默然静3坐,大涅槃曰,自然明净。俗书云:“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泮4而水通;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尽而真现。”即心海澄清,法身空净也。
3.故学人依文字语言为道者,如风中灯,不能破暗,焰焰谢灭。若静坐无事,如密室中灯,则能破暗,照物分明。若了心源清净,一切愿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得此法身者,恒沙众生5莫过有一仁6;亿亿劫中,时有一人与此相应耳。若精诚不内发,三世中纵值恒沙诸佛,无所为。是知众生识心自度,佛不度众生。佛若能度众生,过去逢无量恒沙诸佛,何故我等不成佛?只是精诚不内发,口说得,心不得7,终不免逐业受形。故佛性犹如天下有日月,木中有火。人中有佛性,亦名佛性灯,亦名涅槃镜。是故大涅槃镜,明于日月,内外圆净,无边无际。犹如炼金,金质灭尽,金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亦如泥团坏,亦如波浪灭,水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
4.坐禅有功,身中自证故。尽日饼8尚未堪餐,说食9焉能使饱?虽欲去其前塞,翻令后榍10弥坚。《华严经》云:“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一钱分,多闻亦如是。”11又读者暂看,急须并却12;若不舍还,同文字学,则何异煎流水以求冰,煮沸汤而觅雪!是故诸佛说说,或说于不说。诸法实相中,无说无不说。解斯,举一千从。《法华经》云:“非实非虚,非如非异。”
5.大师云:“说此真法皆如实,与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能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诸徒辈,申词措13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14
6.又云:吾本发心时,截一臂,从初夜雪中立,直至三更,不觉雪过于膝,以求无上道。
7.《华严经》第七卷中说:“东方入正受,西方三昧起。于眼根中入正受,于色法中三昧起。示现色法不思议,一切天人莫能知。于色法中入正受,于眼起定念不乱。观眼无生无自性,说空寂灭无所有。乃至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童子身入正受,于壮年身三昧起。壮年身入正受,于老年身三昧起。老年身入正受,于善女人三昧起。善女人入正受,于善男子三昧起。善男子入正受,于比丘尼身三昧起。比丘尼身入正受,于比丘身三昧起。比丘身入正受,于学无学三昧起。无学入正受,于缘觉身三昧起。缘觉身入正受,于如来身三昧起。毛孔中入正受,一切毛孔三昧起。一切毛孔入正受,一毛端头三昧起。一毛端入正受,一切毛端三昧起。一切毛端入正受,一微尘中三昧起。一微尘中入正受,一切微尘三昧起。大海水入正受,于大盛火三昧起。”15一身能作无量身,以无量身作一身。解斯,举一千从,万物皆然也——
〖注解〗
1.本文摘自《楞伽师资记》,见《大正藏》第八十五册。
2.原文“是则远离生”后面有“死”字。今据《楞伽经》卷一之原文“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删掉“死”字。
3.原为“净坐”,现改为“静坐”。下同。
4.泮:音pàn,溶解,消散。
5.恒沙众生,一作“恒沙众中”。
6.“仁”,同“人”。一本作“行”。
7.心不得,一作“心不能得”。
8.尽日饼:犹言终日说饼。
9.说食,一作“说食与人”。
10.榍:“楔”的异体字。
11.《华严经》卷五,原偈是:“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
12.并却:抛弃、弃置、放下。
13.措,一作“投”。
14.此偈与《续高僧传》卷十六“慧可传”中所记,文字上略有不同:“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15.此处所引,非《华严经》卷七之原偈。正受,音译作三摩钵底、三摩拔提。意译等至、正定现前。远离邪想而领受正所缘之境的状态。亦即入定时,以定之力使身、心领受平等安和之相。又定心而离邪乱称为“正”,无念无想而纳法在心称为“受”,犹如明镜之无心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