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密宗及大圆满(原载《禅》刊1995年第1期)
越尘居士
随近年佛教复兴及信息流通增加,密宗也越来越为人所闻知。但因缺少全面了解,若干传闻与误解不径而走,其中颇有荒谬不经者。中原于密教一直了解不多,自唐朝开元三大士传密教于中土,不久失传,由空海大师带到日本兴盛。明清之间,密教限于皇室之中,民初诺那,贡噶等祖师为始,红白花黄四教都再传于中原,却又迭逢战乱。随之受法修学弟子虽不少,能继承弘扬者不多。而中原赴藏学密之有志之士又多限于黄教,仅解放前后根造、密显法师所学为红教。再经运动批判及文革摧残,所剩无几。虽自改革开放之后宗教得以恢复,广大学佛人中对密教有兴趣者也多,但得以对密教整体有较全面了解者却实在寥寥。
藏传佛教为佛教三大系统之一,自莲花生大士入藏而始。多年来演化为红白花黄四教,传承殊胜,法脉不断。而在发源地印度,自佛法入藏后不久即失传。故藏传佛教保持有最完整的典籍,其独特而殊胜之法要实为大宝藏,不当埋没。融合密教与中土大乘佛法之精华当可为有志超脱轮回、广度有情、明心见性之佛弟子增添无穷法益。在此笔者不惜自暴其短,以对博大精深之密教法藏之粗浅、微少了解,而为此抛砖引玉之文。希望能就密教之见修行、根道果体系,给诸佛友提供一点全面性的初步知识。此外,大圆满法近年屡在各种场合被提到或涉及,然其理趣核心少见详述,误传反倒多见于坊间,笔者将略为浅说。但请注意,密教法典浩如烟海,绝非笔者此文所能涵盖,此文不过仅是粗浅介绍而已。读者还当深入经藏以求深入了解,并续之以实修,方获实益。
一、共同基础
佛法首重建立菩提心。四弘誓愿与四无量心为显密所共。菩提心虽为一切有情之本有,唯因无明轮回串习所复染不得显现。建立菩提心意谓重显,自初发心直至成佛均可以说是光显此菩提心过程,绝非仅仅发愿一至数次即可了的。密教于此强调在日常行为与禅坐之中均要用功,善加养护,务使菩提大愿巩固深入,以为继续修行之基础,并为不同程度之行人设置不同修法。凡遵之而实行者均得建立根基获大利益。如果忘失菩提心之建立即非佛法。
般若正见为开显众生本有佛性的入手处,为行人步入正道之始,亦为佛法与外道之不共,无论显密无不重视。无上密法又称“决定见宗”,可以说就是在见上下真功夫。颇有人以为密宗是观想、结印、持咒而已,此为明显误解。如此事相并非没有,但关键是行人持什么见来行。真正的正见不仅仅是把佛法的道理想通而已,虽然想通道理是必要而且极要紧的基础,然而确立正见实在是修学佛法的难关之一。因无量劫来一切众生妄生能所,执持内心外境,串习已久,若要一下打破串习,放下执着去显现真实,又谈何容易。显密二教对此都有几分无可奈何:串习之力甚强,佛陀在世时尚不能令一切众生皆入于正见,况此末世?然而也断非无药可救,无法可施,却总要人自己先肯去改才行。显密二教无不在此设有种种方便以利行人契入,三藏十二部经典无非是般若正见。
佛陀遗教以戒为师,以止恶积善及利益有情为旨,其利益之广大也无须笔者赘述。无论显密莫不以持戒为修行之本。密教犹重戒律,称为“不可坏”,意谓坏即堕落。然而中原人士多对藏传佛教中不忌肉食颇有微词,此亦了解不够造成。佛陀制戒系因时地,其原则虽不变,其形式却随环境文化等不同而略有更易。例如佛时,制俯口食为非法,即不许自耕种为食,此亦无非佛陀令弟子专心精进。而至百丈和尚制订清规,自耕自食,又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美谈传世。禅宗之兴,百丈清规功莫大焉,又谁能讲为不尊佛制?西藏地处高寒,气候寒冷,蔬菜粮食生长不易,人民多以牧业为生。如果不许肉食,则民无所养,徒增困扰。故藏地部分僧侣不忌肉食实在无可厚非。除此之外,汉藏两地佛门戒律并无大异。若干希奇古怪之传闻多系以讹传讹,不可轻信。当思谣言止于智者。至于极少数人破戒毁教,甚至以下流无耻之术投合邪人之所好,却自称密宗者,实为败类,为狮子身上虫,万不可近,更勿为所惑,远离而摈可也。此等败类何处无之?即中土佛门也难免此类现象。与中土佛教不同的是,密教极重视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弟子往往尽自己一切供养上师。同样,上师除引导弟子走上正途,趋向成就外,也往往提供弟子修行期间的衣食住。此种关系的形成除修行上的依止与方便外,亦与西藏当时之社会及文化有关。
禅定则为力用起处,虽为内外共法,但不可缺少。禅定在中国没有在南传及藏传区域那么普及。近年气功兴隆对推广禅定训练不无助益。然而禅定必须在正见指导下方为殊胜法门。反之,可能给人带来困扰与危险,不可不慎。天台教法中的次第及一心三观是极高明的方法,惜后继乏人,近代只闻谛闲法师于此深入。华严之观堪称绝顶,又惜无入观方便传下,致使今人不得其门而入。禅宗是最高明的自性定,自达摩东来一花五叶,多少先贤由此入于实相解脱,诚可赞叹。唯起点太高,末世行人多根器不够,契入甚难,以致宗门冷落。禅宗近年有重振之相,禅宗根基深厚,早已深入中国文化,藏龙卧虎之达士必然多有,还望出山弘扬,再振宗风。而密教之禅定观设机极广,深浅不一,并且效验神速。行人若能依般若正见而勤修习之,则根无利钝,皆为成就之阶梯。但若无正见而行之,轻则执于事相仪规,重则惑于神通成弄精魂汉,更甚者则直种恶因,入地狱似箭,诚为不可不慎。故密教自古不轻传,实非秘技自珍,为防堕落故。然而中原人士学密法有两个难处,一为真师难得而伪冒之徒多有;二为密教之法在达到无上密口诀之前,次第相事细密,汉人生性豁达而疏懒,每易知难而退。而直入口诀部又须具备相当的基础与根器,兼又上师难求,机会不易。惟近代自诺那祖师之法祠吴润江、王家齐二位上师为适应中土大乘根器,将红教之法去弯取直,稍经前行而直入大圆满。又经钱智敏、朱慧华、黄念祖等上师传下,极为适合中土根器。又,心中心密法自大愚阿阇黎创立,经王骧陆居士至元音老人而下,其法与红教之法同源,简要不繁,同为适合当今国人之密法。
显密二教俱是佛法,均大利益一切有情而设,故其共同之处不胜枚举。实际上,一切见、修、行之基础均为共有。密法只是广设殊胜之方便以利行人成就。但倘若行人忘失根本,迷于所设方便而曲解,即非密教诸祖本意,是为歧途,故近代的中土密教大德均倡导禅密融会,禅体密用。行人欲修密法,须当以正义为本,寻求合格上师灌顶之后方可。然于合格二字又须十分小心谨慎,实因伪冒者多有,拜之反成堕落之因缘。
二、根道果
根,意谓修习佛法之基础。道,为修行之要门与途径。果,为修行之证量,根道果为藏式说法,近年因由藏文译入经论渐多,根道果亦成为通用词汇。显密二教于根完全相同。一切众生皆具如来福慧德相,佛与众生平等无二。众生只是由于光明遮蔽而不觉,遂落生死轮回。只要开显本具之佛性,则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所谓佛性,实无可名,不得已而强名之。又名真如本性、自性等等。红教中还称为普贤王如来,本初佛,因其圆具一切,本自如如,不由修得,为一切众生成佛之本。非谓无明有始,遮蔽佛性,以致轮回有始。然而对根的解释的细微不同,可导致后续道上的方便不同。例如天台以众生有性德无修德,因垂行未备故。所以众生较佛是缺少了修德。而依禅和无上密,则众生圆具一切福慧之德,一切无缺。相反,众生比佛只是多了迷幻。积聚如佛之圣行实非易事,须经多劫修习积累,而破除迷幻虽也不易,但在猛力慧照精进之下可以较快达成。故禅宗有见性成佛之功,无上密法有即生成就之便,所以见之一字关系修行甚巨,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份。
道即途径,亦为修行之方便。极利根器者无需于此,言下顿悟,不假方便。除此之外,无不需要假借修行以启圆觉。佛教各宗所立方便不同,无非为接引不同根器之行人。然而无不依于正见正信。密教之道次第之设置极洋,下文将介绍。
果,即证量,即解脱,即由无明妄执中解脱。由迷幻中清醒而实证本来,习惯叫成佛。然而佛绝非一个神通无边,操纵宇宙的大神,切勿搞错。成佛二字亦非真谛,于第一义中无成佛不成佛。或许有人问,密教中所谓即生成佛果然是释尊之八相成佛吗?此问不解因缘法。须知菩萨下生现八相而成无上觉取决于菩萨之修证,尚取决于娑婆世界众生之福缘,是为依因缘而显现。如果众生福德不足,菩萨即使在娑婆世界修到无上觉,也只能去方具福缘世界现八相,却不能讲没成佛。时人对各宗派所许之果位争论不休者,笔者持不同态度,认为大可不必争论。于根道两位尚且不明而侈谈于果位,实如盲人摸象不得要领。任它千重推理万般考证,总脱不得是妄念流转,以轮回因生轮回见,而于如来圆觉之海不得入,于解脱无益,又何必多造口业?倒不如在闻思修、戒定慧上下功夫。
三、密教的次第与对应的见
红白花黄四教所设次第小有不同,大致相似。仅就红教体系而略述如下。
修行次第为具体之阶梯,不可不知。密教之道次第并非秘密,相反,希望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密法之次第设计周密,环环相扣,递阶而升,行人若要懂,则必须具备对应之般若正见。而学习次第的过程往往也是建立与深化正见的过程。学的人越多亦即学习正见者越多,岂非大大好事!或有人问佛法不二,般若正见又岂有多?实相第一义非在言说,却非借言说不能载道。既以语言文字方便开显,则深浅不一,程度不同。而行人修学时,以正思维渐渐深入,即有深浅程度之差别。
依红教(宁玛),见分七层。前前者为后后者基础,而后后者为前前者深入。至达于大圆满见则见与佛齐。其大致如下:
1.凡夫见。计日常所见为实。
2.外道见。计常计断不一。
3.声闻见。我空法有。
4.唯识见。万法唯识,由依它起性开始,计外界实有即落遍计执。若不迷于外境,知依它起性性空,则修入圆成实性。
5.中观见。一切法由因缘集聚,无自性。此又分二;自续派许诸法于名言上立自相。应成派不许一切自相,只许诸法功能;不许立见,有立则偏,遇见破见,而于破敌中显自宗。故叫“应成”,应敌而成也。
6.俱生智见。
7.大圆满见。又称大中观见。
自声闻见起为由佛所开显,是为正见,但越后越深入。达于中观应成见则穷极思辨,在逻辑上深无可深,争论中已立于不败之地了。故有人以中观应成派为究竟见。然而若依红教则仍不以为究竟。盖因一切知见,凡尚依赖心识之思辨逻辑者,即无法穷尽真理,亦即不够究竟。真正之究竟虽不离言说,却为言说所不能尽,须明自本心之后方可能契入。红教称之为“见宗”,颇似禅宗“见地”见宗不是思想逻辑,借禅宗的话,叫“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只有俱生智见与大圆满见,红教许为“见宗”,二者之间尚有细微差别。
以上仅是简单介绍,自不能表达各宗之精义,也不足给读者以深入了解。但般若空性正见为修行之导航,万不可缺。入大圆满口诀部以后更要求见修不二,倘若对空性没有正确的知见为基础,见修不二就不可能达到。故必须广读经典,继之以思维,以立正见基础。何况末世邪师邪说甚多,无正见为基准则不辨邪正,将于修行道上迷误于歧途。此即佛法大行之唐宋时代,人多熟知经论而计于名相不得出,故禅宗以“不立文字”破之。或有人以为修密宗的人不必读经,亦是大误。时人福薄,甚少有人得以长期亲近具证量的大德,并以口耳教授为行止,不读佛典则全无依凭矣。不仅读经,虚心参访亦是建立正见的重要方法。然而也万不可心外求法,以为正见可以由别人给予,自己不必思索,正见实在没有什么偷懒省力的法子可得,但又须指出,修学正见不是做学术研究。佛法是指导人修行的,如果只拿来作学问则难获大利益。学习唯识时如果只顾分别名相,落于繁琐之中出不去,不去反察自心与之相应,则如入海算沙,何益之有?而学习中观时,如果纠缠在精细逻辑之中,欲从穷极思辨之法由俗谛推出真谛,亦同样只见树而不见森林,徒劳耗时而已。特别是古代论师所用的逻辑,许多地方不为现代科学所接受,然而却不影响主旨,须十分小心。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为修学正见之歧途,应当避免。实际上,如果未明本心,未与自性相应,中观和唯识都无法真正学懂。
密教的特别之一是在其各次第中,修法之事相与各程度的正见几乎一一对应,这反映了密法是欲使行人由实修对正见产生直接的体验与认识。依红教之划分,密教中有六个次第。其外三部为事部、行部和瑜伽部;内三部为生起、圆满和大圆满三次第。其中大圆满又分为心部,界部与口诀部。
外三部为东密之主要内容,在日本颇为广泛。在具体的事相方便上,事行二部从外境入手清除无明垢染,与声闻见相应。故行人若不具声闻见以上见地,则无法由此实证。瑜伽意谓“相应”,打破内外境差别。其方便为内外一体皆由观想生起,性空,与唯识见相应。故行人须具唯识以上正见。因修行三部行人国内不多,不多赘述。
内三部之中生起次第,其大瑜伽(麻哈)主要在于世俗谛之修习,一切内外境之生起非如瑜伽乘之观想,而是任运生起,诸境虽现而非实,为幻现,亦为真实空性之显观,与中观自续见极有相通处。故行人至少要具中观自续见方可获实益。圆满次第之修习并非将生起次第之境修饰完满,而是要使行人证入内外境皆一心之显现,一心即法界,虽有种种法生而无自性,虽无自性而无所缺少,故称圆满。极瑜伽(阿努)之意趣如此,与中观应成见极相融合。具体修法上重视气脉,明点。此生圆二次第中包含有极多的心用之法要,圆满次第之修法与中观应成见相结合,构成一部极完美殊胜修行阶梯。行者如果依之实行,努力精进,则实证空性实为必然之结果。此外由修习而生的力用为行人于菩提道上帮助众生,积累福慧提供了直接而大力的手段。善用此二部法实为上求佛果之大道,但倘若误用,谬用则自招业果,决非密教之本意。至于有人持之为恶,则下地狱如箭。故尔,密教各派祖师均不轻传。
然而,依红教标准则圆满次第尚未尽圆满。圆满次第之修法虽与中观应成见极相融合,仍未能脱离分别抉择。而此分别抉择在甚深道上仍为极细微障碍,须由大圆满次第来完成究竟不二。
四、大圆满次第
广义的大圆满次第包括了前行与正行,其前行部分多为培植见宗而预做准备,或为清除细微障碍,包括若干深埋心识深处而自己很难、甚至无法觉察的障碍。其力用与圆满次第相似,甚至过之,故也不广传。要注意的是有许多极高妙精微深入的修法,十分殊胜,得之不易,若细分起来,仍是大圆满前行,例如近年有人西行求法,得授法要而归,以为已得大圆满法。实际多属大圆满前行或加行。前行与正行的分界为,凡确立及护持见宗以上诸行,为正行,否则尚属前行。如果根据所闻前行部分,则易于低判了大圆满无上法要。又有人以为密法其见不透彻,不如禅宗。此多因了解不足而来。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红教法典译成中文的不多,中土人多无由得知。所幸一篇开显大圆满见的法宝,由藏地四教共仰的龙钦巴大师所作的《实相宝藏论》,已由郭元兴老居士翻译为中文,有缘者可以一阅,看看是不是与禅宗不一样。实际上红教对修大圆满正行于见上有极高要求,特别是重实修实证,光是在语言文句上、思维逻辑上能得过的知见还不够。必须要见心不二,见修不二方可得入口诀部正行之门。或问,要求这样高岂非没人能入手了吗?倒也不是。对已具备必要基础之人固然可以直入正行,即使稍有不足,红教设有方便,可以向上接引。但无论如何,大圆满正行要求行人于各方面均有相当好的基础,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行人正见已具,又于菩提心、禅定等均具必要基础(注,此条件并非苛刻,许多人可以做得到),如果又有缘得具证量之上师传授,则入于大圆满次第。又若无有,须待清除细微道障,则入于正行。大圆满之“大”字,非谓大小相对之大,而谓无相待,不二,绝对。其正行是为行人遣除一切对待、分别、意度及作意,直入实相。故正行之中,不观想,不持咒,不结印,不系念于三缘(乐,明,无念),不执于四喜,就连圆满次第所修的气,脉,明点,细身亦在遣除之列。行人初入时,会有无从下手之感。
大圆满内分三部,《大无上庄严论》云“诸持心者为心部,持虚空者为界部,若于道上无修治,此即口诀部心髓”,其中又以口诀部最为猛利,直截了当。心部者,即心而起心性自然智,故于本觉智有所变异。其法要与大手印颇近,然大手印用持印对境,而心部直判境即心性自然智,亦即空性,本净无染,故更直截。界部者,直判一切俱为法性普贤界,更无其它。此部特生光明,以远离缘虑之要安住明空双运。此二部已极殊胜,然依口诀部判之,心部尚属意度,界部虽不执,仍不免流于意度,不如口诀部直契远离能所,轮涅不二之无分别本觉智法养空性。须要附带指出的是,除极上上根人外,无论哪部行人在起手处都不离作意,而在道上才遣除作意。若初不起作意则不免任病,而中途不予遣除则又落做病。
口诀部又分二,前一部分名“且却”,汉译“立断”,又译“般若定”;后一部分名“妥噶”,汉译“顿超”,又译“当体用”。其重心在且却。以下当对口诀部行人所须备之见行略加叙述。
五、且却
且却一向为不传之秘,历史上每代祖师往往仅口耳传于三数个具器弟子而已。然而近年来门开稍阔,已有阐述且却之英文书籍出版。但受英文译者程度所限,各种译文水平高下不一,间有谬误。反观国内,中译本尚无多见。佛法兴盛于中国逾千年,中土人多具大乘根器,岂有我中土行人反而不得见此殊胜法要之理?笔者几经犹豫,终下决心为介绍。限于程度,所述或有未尽准确之处,愿有具眼、具证量之大德为之指止,则无谬之法广布中土,大众幸甚,笔旨幸甚。
对真如佛性,红教从三个方向开显。三者是一,一亦不立,分三而说只是方便,真如之本质有人译作“体”,是为空性;真如之本性有人译作“相”(不太妥当,易生误解),是为朗然自照之本觉智;而真如之显现有人译作“用”,是为法界万法。行人若寻“显现”而修,即几乎不可避免地落入对待,极难顿超能所,但易于上手,是为渐行道。如果行人直趋“空性”而修,则为真如门,最顿最速,但空性不可被观察,自性不可得,除极上根之人不得入门,无处下手。唯有依本觉智而行,入手稍易,又不迂回,此即俱生智见之方便,与禅宗之“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异曲同工。但这里不可将六识思维心误作本觉智。本觉智朗然自照,却也不是光明相,但与禅宗之“自性”、“本心”全无二致。
前面说过,唯识,自续及应成见均为正知见,但大圆满正行却要求行人具备俱生智见或大圆满见。红教特地将后二者称为“见宗”以示区别。古德云“当下一念显空性,少物微尘不可得,顿超能观与所观,我得如是之见宗”。实际上,当唯识见与自续见得以与心地相合即成为俱生智见,而应成见与心地相合则成为大圆满见,又称大中观见。要与心地相合,行者须明本心,与仅由思维逻辑所成之见本质不同。禅门有类似说法,称仅由思维而得之见为“由阴界里捞得”。就彻底而言,俱生智见较大圆满见有一尘之差,但在接引人上独具便利,相对易入。而行人在且却正行之中必然将俱生智见趋入大圆满。倘若直接由应成见上手,因只破不立,行人非具十分猛利之根器不得易入。
且却为无相法,虽无具体之行法却大致仍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中为破除第一个难关——体悟本觉智,确立见宗——而设,尚非真正正行;第二阶段为且却正行,却又无可言说,强说,则为让行人“修学无住行”。
1.入手阶段。若行人已明本心,可跳入下文确立见宗处。这个“明本心”可以依禅、依密、依因缘而得,均无不可。若尚未体悟本觉智,大圆满口诀部的殊胜方便是,可由具证量上师直指开显,然而也不可存偷心,以为可依赖上师给予,如此则为心外求法,反不得悟,所以在上师直指之下多有豁然而朗之学人,也有时经数年屡指而不得者。此多为基础不齐,正知见建立不够全面,不够“正”者。总之,定要明白本心方可进行下一步。
既体悟本觉智,上师复考核。让学人将过去学会的关于空性真如佛性的正如见与本觉智相互印证,检查是否有不合处。若有不合,前必有误,须详细检验校正,甚至彻底重来,直至一切无误,以防所悟不真,此一检验极重要又行无定则,本身即是让学人将正见与本觉智之体悟融合不二的方便之一。若无此校验,行人以后易落细微常见。若一切无误,学人则开始体悟到本觉智即空性,两者不二。此时,上师让学人放下过去所学的一切知见,而代之以对空性本觉智的直接体悟,从而成立“见宗”。这很象人吃了糖以后,先前所学对糖的知识,如“白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等等,全被对糖的直接体验所取代,不过这种直接体验很难转达他人,强要说则又成为“白色晶体……”等等语言文句了,没吃过的人不知所云,吃过的人一听便晓。这种集知识与体验为一体,不再依赖思维逻辑而对空性本觉智的体悟,即为“见宗”。在这一过程中,预选建立般若空性的正知见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见宗无由建立。但仅仅正知见又是绝对不够的。此一阶段大约相当于禅宗的“得个入处”。
2。正行阶段,正行无相无作无住。行人初得见宗,利根者一了百了。余者,因无始串习,妄心攀缘不止,不能无住,行人正是要学个无住,可是无住又怎么可以修学?修学即非无住!于此上下不得进退失据处,口诀部亦有一融合智慧与方便为一体的台阶:保持见宗不失即自性定。这里,不可忘失的是见宗而不是知见。见宗不是相,不是念,不是缘虑,不是推理逻辑,不是分别抉择,说似一物即不中。但是见宗既不异于空性又不异于本觉智,不失见宗即是住于无可住之空性之上,正上修学无住,其妙处须细心领会方可体察。开始保持见宗不失时离作意,后渐遣除,实修于此之人将对无自性义产生亲切体会,本觉智日益朗照,光吞万象,而对佛陀之教诲,渐渐亲知其不谬。此阶段实为关键,行人在对“不失见宗”稍加熟悉和稳定之后,必须在座下日常万物之中时时刻刻行持。正如第三代大宝法王所言“明白本心尚不甚难,难在护持不失”,连六祖也须十五、六年保任。然而这种行持实为成就之正行,见修不二,见行不二在此得到实行,诸佛菩萨无边神通大用以此为基,三身五智由此开显。故《椎击三要诀》开宗明义,以三句话总括为“见宗广大无有量,定即智悲之光明,行即如来之芽苗”。此非仅指三位祖师之名号,实已将口诀部之要领包括无余。顺便提一句,“椎击”为“卓钦”的音译,藏语之中卓钦意为大圆满,椎击二字在汉文中又有“棒喝”之联想,甚妙。当在动境中离作意而见宗不失时,则进一步体验无生义,转入起用。
为帮助初入且却之行人检查自己进度,口诀部将且却正行分为三种进程。这不仅对且却行人,对光明大手印及禅宗得入处后行人也都极具参考价值。
(1)识妄即止。行人初得见宗,常在忘失中,执于迷境,每当发现则需猛力,才得提起见宗。然而旋得旋失,反复不已。提起之时,因作意猛烈,妄念必须顿止,此即识妄即止。古德述及牧牛时有云:一回入草去,暮地牵将来。正可为此写照。此阶段稍加巩固后,行人如果去看公案,可以看懂些,因见宗已立。但若上禅堂应对堂头和尚,也许应得一二句,几句后必随言句而去,失宗。要吃棒,自救未得。
(2)蛇结自解。蛇不怕被系成个结,它自会解开。功夫渐深,见宗可以保持较久不失,其间作意己弱,失后再提也不花力气。在不失见宗之中,思想可以起起落落。当其起,如云生于空其来无相;当其落,如云散长空其去无所。自起自落不碍虚空之广大清朗。此时行人对无自性义体证真切,于无生义如雾中看花,虽见不切。此时如果应对禅门宗匠,行人不时或可出惊人之句。然而,脚跟未落时,时有失宗,尚须努力护持。
(3)贼入空屋。湛然常在须作意,本觉智虚明自照光吞万象,思想起落,内外诸相,随机应对等等,不过是因缘聚散,无能再起迷执,如同贼入空屋无能为害。唯于无生义虽得,只是尚未圆满,还不能行同诸大菩萨,于度生中起无边神通大用。然而堪为人师,住持正法,引导后学。此时之修士本觉智亦不立,入于大圆满见,启大圆满觉之门。
上述三进程后,修士分两路。一路转修妥噶,下面谈;一路仍依且却。进一步的情况非实证之大德难加言诠,笔者无力介绍。但其必然方向是趋于空有圆融,空有双超之圣境证量。总之,且却之正行以“见宗”为核心(切勿于此执实有),凡护持不失的任何行,均为正行。反之,即为歧途。例如无念,禅坐之时若无念而不失见宗为极殊胜之正行。若仅无念,见宗亡失,即为禅家所讥“在黑山鬼窟里做活计”。又滞于蛇结自解处,倘若以为“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念”即是,则为大误。此仍六识思维心之用,只是稍为精细些,离趋向解脱甚有距离,万勿自误,而于无上法要续生诽谤。但倘若于每一念起落之同时,体悟其空性,则正是不失见宗的另一说法,为极殊胜行,可见,正行与否差别细微,故而禅德有云“毫厘相差,天渊相隔”!不可不谨慎。
六、妥噶
妥噶为口诀部之顶。修士虽依且却可以上求佛道,但多数会在适当时转修妥噶,因妥噶极其迅速猛利。历史上许多大成就者于且却上化的时间常为妥噶的五到十倍。妥噶是为空有圆融,即相即空的圣境证量,同时完全脱离分别抉择及作意痕迹。然而,行人若无且却基础,即不可能修妥噶。即使使用些技巧,修出些相似景象,因无自性定,也非真实,不可自欺。“化虹而去”之说也不很准确,虹光身所表证者应为无来去,非去来今。
大圆满口诀部介绍到此。笔者虽仅略涉皮毛,大概也可看出其殊胜难得。但此文用做增加点知识则可,用以试修却万万不可。密法修行非有具证量上师灌顶不可,时至末法,此等明师可遇而不可求。读者切不可因心急而乱拜师,致为伪师骗子所误。其实分别骗子不难,只要看他的见与行即可。
七、大圆满与禅
在密法中大圆满位居极顶,然而与中土教法关系如何呢?历史上藏地曾有许多对“和尚见”的批判;批判一种由一位禅宗大德带入西藏的教法。国外现今有若干自以为中观应成见的,至今仍好为此种批评。然而红教不同。数百年前,红教中兴之祖,著名大成就龙钦巴尊者(龙钦心髓即由他传下)在《实相宝藏论》中明白说道:“大阿阇黎和尚所说,劣慧之心所不能容:于实义中如是而住,诸下乘人于秘密法心不能纳,遂起诽谤”,可见评价禅宗教法之高,当今红教法王贝玛诺布更明确说:“大家不要以为大圆满法在汉地没有传,历代以来中原依大圆满修至佛位者,有数千人之多”,这当然指的是禅宗。不仅评价高,干脆已认同禅与大圆满实为一家了。
本质上禅与大圆满实无二致,若硬要究其差别则有两处,其一,在开示后学时,禅宗为防人落边见,多用遮的方式间接表达,技巧上有点象中观应成派;而密教为接引更广根器之行人,多以开显的方式明讲,其实禅宗于“第二峰头略露消息”是同样的做法。在这一点上,密教反而“显”,显教反而“密”了。其二,在引后学明自本心时,禅宗稍侧重于六根门头悟取,而密教稍侧重于在深入正定时现量。然而,两者于此均不偏废,只是今在末世,禅门高峻难入。而密教广设方便,不论何人只要自己愿意修,密法之中必可找到适合的次第,故应机广大,然而禅密均是无上法,合则两利,可为复兴中华佛教创造新局面。故当今中土密教大德,如钱智敏,朱慧华,黄念祖,元音老人等诸上师。无不倡导融会禅密,禅体密用。
从学佛角度看显密
二麻子
要比较显密,那文章大了,麻子哪有那分功力。假设读者对佛法基本知识已有些了解,麻子将就着说些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显密异同。
对学对了路的人来讲,显密不一不异。不异者,显密都是佛法:都引导行人趋于解脱,都以空性为解脱的根本,这是内外道不共的区分点,而显密对此毫无二致。不一者,方便大不一样,因缘也大不一样。
从因缘说,一个宗教要站得住脚,甚至成为主流,其体制就不得不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具相容性。这相容性的最简单实现方法可能就是体制相似。佛法在东南亚,中土,西藏的传播和延续都是如此。由此形成了佛法的三大分支:南传,中土大乘和藏传佛教。佛教与社会的结合其实总是有利有弊,可以说是为全局利益付出的必要代价吧。
佛法进入中土生根时(唐及唐以前),中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地区,社会是当时世界最开放最自由的社会,人(知识分子)是当时眼界最宽广的人(中国的封建社会无疑是世界最高明的封建社会)。佛法在这样的社会里传播必然发扬其关怀广大人群的特点,而仅以个人解脱为主的教法难有广大信众,大乘教法就此占了优势。密教上师制与中土社会差别更大,故密教数次传入中土均难以生根。当时的中国人理性,思辩,善超越的特点提供了大乘佛法在中土光大的必要基础,甚至产生了禅宗这样一枝佛门奇葩。然而付出的代价至少有二:
一是尽管历代出了许多高僧大德,行人实修的规范次第始终未能在中土建下个稳固而广泛的基础。对每个人来说,法无定法;对人群来说,由浅入深有其定规(统计意义)。缺乏系统次第也许不影响高僧出现世间,却无疑地对普通修行人极其不利。
二是在对佛法大有发展的同时没能全面保留原始教法的全貌。于是,当中土社会由盛而衰变得不那么胸怀宽广,不那么超越时,佛法的衰落成为必然。虽然如此,由于大乘佛教的精华仍然在中国灯灯相续不断,可以预期,中华重新腾飞之时必也是中土大乘佛法重兴之日。
佛法入藏时,藏区是与中土完全不同的奴隶制。密教的上师制严格制约师徒关系,与藏区社会制度极其相似,很自然地与当地社会结合并得到发展。密教对藏区后来社会演变的影响是另一话题,但上师制与社会结合对藏区佛门行人修学佛法无疑十分有利。政教结合使社会的精英进入僧侣,集中了人才。同时上师传承制又将历代集累的佛法精华相当好地保留下来。而藏区教育落后,要学佛人上来就理性,思辩甚至超越几乎不可能。最有效的方法反而是让学人服从甚至盲从:上师怎么说就怎么做,以后会明白。有如此多的优势,密教在藏区能兴盛到今天就不奇怪了。结果,许多在中土失传或缺乏的佛门教法在密教里得到保留。在另一方面,除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外,上师制付出最大的代价是无法与开放自由的社会相容,无法吸引大量具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过去,密教未能在非奴隶制的印度,东南亚和中国扎得下根。今后,除非有体制上的根本变化,密教也不可能在西藏外大规模扎根。当前密教在西方的迅速传播和发展,是一种凑合了大量短期有利条件的短时期现象,很难期望能长期维持,成为社会主流。
南传佛教又是一段因缘,这里从略。
再谈方便。所谓方便是指引导学人趋向究竟解脱的过度方法。佛法的不共处在空性,所以一切方便都要以引导行人趋入悲智不二的空性方为正法。其实依佛法,一切一切都是真如显现,不过圣者如佛陀所见(不得不用这词,不很贴切)如实,而未修的人一切所见均为无量劫串习所扭曲。行人契入本觉智意味着开始体验到“如实”,尽管尚未能时时处处都如实(未圆满)。实际上多数行人都需先借这方便而契入本觉智,再趋向大圆满(佛)。方便不可胜数,但无非三类:
1、思维;
2、相应(瑜伽);
3、因缘;
三类方便并不互斥,所有佛门宗派都是三类并用,然而随时间地点环境宗派不同而侧重有所不同。
借思维为主的方法是初机常见常用的,因为这是大多数人已有的工具。逻辑推理,传播佛法的道理等都属此类。无论显密都把这部份训练视为极重要的基础,离此无以引向正道。所以显密在这部份差别不大。相反,不少挂“佛”字旗号热闹一时的教派“功法”都在此部份故意含糊其词,甚或危言耸听不许人深究——其实是假货的相当触目的标志,见到这现象时就要当心:避之则吉。思维的弱点在以前的贴子里谈了,主要是思维无法穷尽真如,语言无法完全表达真如,此处从略。
相应(瑜伽)是另一大类方便,这里显密的差别十分显著。什么是相应?从唯识比较好讲。众生的内心与外境(世界)是如何形成的?“相由心生”只说了一半,实际心境是互相加强,互为因果的正反馈过程。最后纠成一团打拆不开的强固执着,表现为现行的“心”和“外境”。这样的心与境就是极其“相应”的。比如“人”,就与“人境”(我们的世界)极相应。如果行人使自心不与“人境”相应,势必大大有利于打破执着。瑜伽的修法就是针对这点而来。
最高明的瑜伽是:使自心不与任何外境相应,也不排斥与任何境相应:不应亦无所不应。境既不应,心不自立,心境相融,能所不再,无住生心,这是上求佛道的正途之一。显教的禅宗,密教的大圆满且却都是这类最高明的相应法。
禅与且却高明,但难学。不是所有人都上来就能学无住的。退而求其次,最常见的是替换法学相应:让行人学会操控自己心与另外的境相应来代替这个串习深厚的人境。显教里这类方法相当多,如净土的观想念佛,慈悲观,般舟三昧等。而密教里,相应是主要的修行方法多得不可胜数。由密教次第的名称:事部,行部,瑜伽部,大瑜伽(生起),极瑜伽(圆满),无上瑜伽(大圆满)就可想而知。用哪境来替换人境呢?当然用较人类更善的,有天人境,菩萨境,金刚境,佛土境等,其共同特徵是执着较人类少、弱,而品行较人类高。对同一境,如佛土,行人又有相应于随佛学的菩萨和相应于主尊佛的不同,引导相应的手段有结印,持咒和观想,所谓身口意三密相应。如果行人依法(于某境)相应得起来,就有一系列效果:
1、相应于人境和相应于他境之间,差别相当大,但又不是另一个心,行人很有机会在其间体会到这些心境都属无自性无生,从而契入本觉智,进一步上求佛道。如果尚未达到,至少:
2、由于已与更高的境相应,执着减弱,品行自内心提高。对人世的贪瞋等有极强的清除作用。而在世间自然地表现出行为、品质、道德高超而成为榜样。
3、下次生命到来时,迳往所相应的佛土。
4、对佛法中与其相应境相关的部份不再有疑。
5、可能有神通。
如果化了很大时间精力尚未相应,仍有如下利益:
1、与佛土建立并加强了因缘,使在下期生命时往去佛土的可能性大增。
2、积累了大量福慧资粮。
3、增进了禅定力,于现世烦恼中得苏息。
修瑜伽相应也有若干需特别当心的地方,如果搞不对副作用很大。
1、不能坚持正见,如幻对待一切心境相应,而将相应于高于人类的心、境误为“真实”或“真如”。如以天道为永恒,以永恒为不生不灭等等。由此对佛法转生谬解,甚至诽谤。
2、因对更高境的接触而生巨大骄满,自认高于人类,此相应即成将来生于天道之因,虽不恶,却失去菩萨道根本方向。
3、为神通境所惑而入魔。
4、为恐怖境所惑而发疯。
5、不能区分“感觉”,“觉受”和“相应”,进而混扰颠倒人境他境,致使行为怪异(入魔)。
6、贪瞋痴增长。
其中最后一条看来滑稽,因其与整体佛法相违,原因如下。许多菩萨都有寂静,愤怒两种相,如文殊菩萨是寂静相,大威德金刚是同一菩萨的愤怒相。寂静相表空性智慧,愤怒相表慈悲方便。空性智慧与慈悲方便本来不二,分开来讲,就是空性智慧为本,慈悲方便为用。密教中有很多用法,其主尊现的是愤怒相。行人理应先修对应的寂静尊相应后才可修愤怒尊,也就是说空性智慧要有足够基础后才可由体起用,否则不能增长慈悲方便,反增贪等五毒。密教的用法常有不可思议的灵效,许多人希求其效果试图妄修,这样是有严重危险和恶果的,希望不要蛮来!而为求钱财供养而滥传这些法的人将会有同样甚至更严重的因果。
关于大圆满心髓等
Lzz:
据**的《***》一书中说:“至于光明大手印、大圆满心髓等密法,被视为密法中的顶尖,其修习近于顿悟禅”。修藏密的朋友能否给介绍一下这两种法门?
二麻子:
麻子卖个乖,泄点秘密给您;谁近于谁,不好说话。大印,心髓,禅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但他们确有极其极其相似处,再说多点,叫法无异味。但心髓的最后部份,脱葛(汉译“顿超”不是很能表达本意,不译也好)──禅里没有对等部份。
依心髓修成的人通禅,只要他花点工夫搞明白禅宗术语就成。历史有前例,如诺那活佛。
这几个法不太便于公开说,公开说的禅是“众生密”:能懂就懂,不懂说也不懂(实修是可以修过来的);心髓是极密,正经红教弟子也未必人人能得受此法;大印的“谱”比较宽,有些是公开的,可参考“诸家大手印比较”等书。坛上谁会可是私人秘密,难答得很。
佳佳:
修到哪个阶段后才能学“心髓”?为什么?真那么灵?请麻子再多说点,别让人“求不得苦”好不好?
二麻子;
前两问麻子不答。您有传承则问您上师就可,若无传承则无处可学,问了无用。
灵不灵也是因缘法,取决于学人基础程度。例,不管啥法,让你我教猫狗,肯定不行。成就者就有度猫狗的能力。能不能找到成就的上师,要看您的福缘。但努力打好基础,集累福慧二资粮,以后必能学到。
Lzz:
谢谢。不愧是密宗,还真挺神秘。我未接触过密宗,没有密修基础,能否直接学大手印?需要师父亲自密受才能学到吗?
智慧:
能啊,只要你能依师依戒如量起修。
如诺那活佛的一个弟子就做过这样一件事:一天,这个弟子陪诺那活佛进山玩耍,在山中半途,他拔出尖刀对着诺那活佛说,今天,你就在这儿要教我最高最快的成佛法,否则,就尖刀相向。诺那活佛毫无惧色,反而笑着坐在大石头上,说:你求法成佛心切,来,坐下,我对你说。吸一口长气,然后吐出,心随气出,回归法性,即是最高最快的成佛法。
二麻子:
心髓属无上智慧,学会了,就叫“野干跳进金毛窟”───看,与“金”字,智慧都脱不了关系。
麻子实师出名门,这可叫人泄了底。师门伟大,上师恩深。不过麻子作为学人,学得不怎么样,所以不敢说出来,实怕给师门丢人。
麻子多年来,别的没有,只是错犯得多。每知错即返,脸上即添一点,可知麻子之名其来有由。故,一般的交流,麻子愿与佛友分享经验,避免错误,以少走弯路。真要正经学心髓,请找具德具格上师去学。
哎,各位看明白。俗语道“来说是非者,便是事非人”。
Lzz兄,真要学心髓,便向金头处去,找不到,就找智慧学,有文殊慧剑在手的人,还不揪住不放?有缘上师难逢,机会错过就难找,学佛心切的佛友,麻子打个广告词,叫“良机难逢,切莫错过,失之交臂,终身遗恨”,还不知道往那去一把揪住?二麻子是学人,师字称不得。那有“金”字招牌,执文殊慧剑的,是真家伙,多叫无妨,且结善缘。
“断气”了没有?──顺致明眼兄。
“断气”之话由婆婆出,看似骂人,其实不是。现下的情况,大概婆婆不便出面讲解,就由麻子多句嘴。当然不会有婆婆讲得好,凑合着吧。
要解此事,先说心的“强能所”与“弱能所”态。再提一下根本位与后得位。
我们普通所谓的“心”,打个比方,如同一个个馒头形的蛋糕放在一张无穷大的桌面上。这桌就比做了空性本觉。
这蛋糕分上下两大部份,上半部分,就叫“强能所”对立的心态,它就是我们一般感觉到的六识思维心,以及色界定的定心。粗分有个四到八层吧。这些心态,都有明显的能所对立(尽管虽禅定深入,能所在减弱)。
这蛋糕的下半部份有三层:白景象心、红增上心和黑近成就心。密教弟子多有机会知道些有关此类心的教法。任何一本好点的中阴教法上都对此三心有介绍。这三层心与上面的心态不同在于能所对立已减弱了很多,很不明显了。
再朝深处去就是桌了,也就是超越能所对立,契入如如本觉。(说到容易做到不容易!8-))))
人在座下日常中时,这蛋糕是完整的,各层心态同时并存。
但一般人只能体会到最粗的这层,就是普通思维心。当学人用正确的禅定时(“正确”二字后面另谈),就能将上面粗的心态调伏,而显露较下层能所较弱的心态,如同这蛋糕被从上面剥掉几层。这时所留下的最上面一层,比如二禅定,最粗,明显,是根本位。但如学人对这层心态很熟悉,或慧力大,就可能在座下后得位中照样能体会得到,所谓“粗心下的细识心”。实际上,对下面深的心态,有的学人是在根本位上第一次体会的,另些人则是在后得位上初会的。这两种体验法各有其长,各有其弱。最好是能在根本、后得二位中都能体验,比较有力有利。麻子有朋友在座下初识白显,也有在座上初识白显的。
问题是,如要在根本位上体验由白景象心开始的弱能所心,行人几乎一定会先停息,这就是“断气”。完全不是骂人,而是个实修深入程度的标度!
弱能所心可以大大促进修行。对比平日的强能所心,白等弱心是几乎观察不到能所对立的(不是没有!)。于是,学人如果具备正见,就可相当清楚地借“外延”法,对空性本觉的体验有个大的进步。但若正见不够,或观心不细不能体察出仍存的能所对立,就会误以为证了什么而上歧途。
回到正确的禅定中“正确”二字。佛法,佛门中行人为趋向解脱,突破能所对立是核心。所以,正确的禅定必以削弱乃至消除能所对立为方向。凡不能削弱,乃至加强能所对立的,都不是正确禅定。
说得太多了吧,婆婆准要骂麻子多嘴了。但要补一句,明眼兄,婆婆在与您“吵架”中还在提醒你实修的要害,您能体会到慈悲心吗。说实话,坛上凶巴巴的人物,实际上并不凶,往往还慈祥得很呢。相反如麻子,在生活里决不是以好脾气(温柔?)出名的,仅有的一点好脾气大概都表现在坛上了。
哈哈哈哈。“麻子麻,一脸疤,看不上,笑哈哈……”
关于转化欲火的口诀
二麻子:
老兄,**说的口诀是用来转化欲火的,你联想到哪去了。
你自己说该不该打。
不过,你既已说出,心就有点儿疑疑惑惑,放着也是个病,麻子就多几句嘴,顺道让心底有点同病的人,停下那点子说不出的好奇心。
老话,中国人要借禅宗权威唬一下才肯接受。禅宗有云:“一切处皆是修行处”。那档子事既是件子事,当然也可是修行处。既是修行处,当然可有修法。此一也。
二、记住,大密宗是培训大菩萨的教程。在绝大多数他方世界,密法仅对八地以上菩萨公开!我娑婆世界因缘殊胜非比寻常,为菩萨速成学校(看看,别光以为娑婆差!),才有化身佛开演报身佛教法。大菩萨可不是怕轮回的逃命汉,不但要入得佛界,也需入得地狱,入得魔界。要入魔界,这五欲就是第一关。菩萨入于五欲而不染,经不得这档子事如何能行?所以,教程中列有在此锻炼不染之法,实为天经地义。
三、想修此法者,先看清自己是不是能入得地狱,再修入得魔界。
否则就在地狱先炼上多少劫吧。我等凡夫,要修的地方多着呢,二六时中都用来修了吗?若尚未,则一时也轮不到在那档子事上修。别自欺欺人。人是欺不到的,唯剩自欺而已。
四,那档子事本身,也非善非恶。于凡夫为恶,只缘凡夫于此最生贪着,进而生占有,进而生如火瞋恨,进而生无穷大恶业。淫者,纠缠不舍,贪索无尽也,故为轮回因,当断。一时力所未充未能断,就先将贪瞋痴慢疑一步步断来,时至自成。
麻子列此四条在此,为“好奇”的网友添点知识,别再以讹传讹,浮想联翩。尚有甚深法义,俗人难解,麻子不谈论,也轮不到麻子来谈。
你也是佛子,是要修行的人了。佛门弟子可不能光凭“听说”就跟着信口开河,口业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想知可以问,但能不能得人解释教授,当看因缘。因缘不和合时,美好愿望也难马上实现,但努力下去,总有成就之日。
别张口就双什么的,悲智双运,定慧双修,都有双字,您若能在这些“双”上多下工夫,不仅麻子佩服,就三世诸佛,各大菩萨大护法也都会赞叹有加,龙天护卫就更别说了。就连天女们都要环绕您起舞呢。
好好修菩提心。哼。双字有你忙得呢!
关于梦修
虎:
请问有无同道中人懂得梦修?
二麻子:
有,有何见教?
虎:
您老能不能说一点点?对修道人来说,梦和现实是不必分太清楚的,都建立在一“觉”的基础上,而在“醒”时可以“妙观察”,睡了会“仰摊尸”,所以睡前一念即平时修为很重要(所谓潜意识),在“梦”里能“觉照”“梦境”。如此三世修成,如今一世就够了。您老一定有些妙觉,能不能略示后学们一二。
二麻子:
不大好说。麻子在OICQ上有次谈过点,其实不该说,幸好谈过就算了。
梦修在白教是六成就法之一。虎兄若能寻到具格红白教上师,都有可能学到。
但梦修不是件容易开始的事。学人若尚未修到一定程度,就是得了这法,也修不动的。什么程度?不谈出离心,菩提心,正见等,单就实修上,若不能体认到白景象心,就几乎没有梦修的可能。
别看有书说梦里能知梦就可修,没这事。能偶尔梦中知梦的人多了。要能看到自己如何入梦,大概有点希望可修了──如果能依上师得修法的话。
十份睡梦抵一份生死
静胜:
诸位同参…由醒到入睡之间有一个短暂的过渡或说间隙.在下曾试过把捉,没有成功。如果你注意觉察,你就无法入睡,若松下来,来不及觉察就进入睡眠。不知诸位同参当中,有没有把捉到的,请谈一下。
二麻子:
这法是那诺六法之一。不是初机修法。初机人学这个,无下手处。就是按方法去做,初机人也难见效果。就是你说的现象,要么睡不着,要么昏睡过去。不如先学前行、加行,由三主要道入手。并修学禅定增长力量。如此,时间到时,可学会此法。
仅从技术方面做到,若无正见为本,则对解脱无益。若不修学实行菩提心,现在的人很少能有足够的福报在技术上实现这个。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圆礼:
若是把捉得自由自在,至少了生死无忧。由醒至入睡间隔,如同由生至死之间隔,四大分离全有显现。修行之人,此时若是把捉得住,不随其散,到临终之时,哪里还有轮回可去。
二麻子:
礼兄的信心很好的……
真能应付生死的程度。当然很有帮助。在功夫上有云:
十分座上抵一份座下,
十分座下抵一份睡梦,
十份睡梦抵一份生死。
生死大梦比睡眠小梦难得多。
兄弟,你看不见!
百毒不侵:
换个方式问:阿罗汉涅槃后,那个他还有吗?
Linkhost:
《西藏生死书》里面可讲死时能看到佛性。
你的问题有鬼──“那个他还存在吗?”
说不得“他”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他”、“你”、“我”之分,通通一样了。
风车:
平时不修,死时看到佛性也没有用了。
“他”是代指。在死时,业识离开身体,这时候无身无妄心,佛性迸现。如果这时业识契入佛性中,业识可消,顿时出离生死。但人世中不努力修行到某高水平(无生法忍?)的话,到这时候业识是做不到契入佛性的,还是依旧堕入轮回。
二麻子:
兄弟,你看不见!……
你忘了(不知)凡夫要昏迷无记。无明是极“聪明”的,平时,它用执着遮着,凡夫不能破就没法体验空性。死亡时执不住了的时候,此时无明被昏迷遮蔽着,凡夫仍不能体验!否则人人岂不一世都可成就?
成就者体悟空性,并在舍报时不昏迷──这是实证的事。初悟空性的人往往不知此段,以为一悟可了──这种人不是没有,只是少得很。悟未至此的人如果放逸,眼光落地时悔之莫及,甚或堕落也是有的!所以千万千万别掉以轻心。
隔阴之迷
问题不在能不能了知有限的前世。即使你能了知前世,与无始轮回相比仍是很有限一段,你仍有迷,有惑在。除非您能通达一切因缘,否则根本情况没有本质改变。而通达一切因缘是要圆证真如,如来,才可以。
隔阴迷不迷,迷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行人对空性真如本来能把握到什么程度。不是口说理论程度,而是能保持空性正受(不失空性)到哪里还不昏迷,是平时六识心,白景象心,红增上心还是近成就心。此段对未接触过中阴教法的人不知所云,对密教学人不可不慎。
朗忍兄所说甚好,只“牛例”不太妥。上世没读过今生读懂的事也很多,只是更辛苦些。
无上稀有秘密宝,日月经天恒住世,
加被恒沙诸有情,同证本净光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