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憶念大學時,鄭老師曾在課堂上提及:「敦煌遺書中有泰半的資料屬於佛教,可惜目前兼具佛學與文學素養的人才並不多,這批豐富的文獻仍待有志者繼續來完成。」當時初學佛的我,聞師一席話後心中暗誓,如有再繼續深造的機會,願能略盡棉薄之力,對這些珍貴的寫卷進行整理與研究。今日回想,不過是當初不揣淺陋的發願,便因此與佛教文學的研究工作結下不解之緣,益發深覺因緣的不可思議。
感謝中華佛學研究所的肯定與鼓勵,讓我的碩士論文得以出書的方式與大眾結緣。因重新校稿之故再度翻閱論文,撰寫期間的點滴回憶,又在心頭浮現……
本文得以順利完成,承蒙業師鄭阿財教授不辭辛勞的悉心指導,詳細解說迷晦不明之處,使我這位懵懂無知的初學者,能有機會接觸浩翰無垠的大藏海,窺探佛教文學的堂奧。這些年來,從鄭老師及朱師鳳玉夫婦身上獲得的,不僅在學術研究方法上,得到多方面的啟迪;更重要是懂得治學必須具備認真篤實的嚴謹態度及肯下紮實的基礎功夫;尤其不吝於提攜後輩所展現出無私的大愛,更令我敬佩不已。師恩浩蕩,難以言喻,然教誨之恩,將永銘在心。還有,金師榮華、林師聰明在百忙中撥冗審查論文時的指導諟正,更是本文的針砭良藥;汪娟學姐的疑難指點與同窗好友藝芳的心靈交流,雖探究的領域各異,然相互扶持之情,卻是倍感溫馨。
此外,特別要感謝我的皈依師父法藏法師平日在心性上的鍛鍊與叮嚀,同門師兄師姐在精神上的支持與關注,在道場工作的那段歲月,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經歷。雖然慚愧如我者,在修行的路上並不精進,但我卻深深以為,和你們一起學佛、共同成長是這輩子最大的幸福。更要感謝生我育我的父母及親愛的家人,對我的護持與照顧。最後願將本書獻給所有關心、愛護過我的師長及友人。
深覺自己不過是個完成的人而已,待因緣聚散之後,一切又回歸到原點。但願在佛教文學的研究範圍裡,這本小書算是一個起點,藉以拋磚引玉,祈盼更多有心人來共襄盛舉,為佛教文學的推展,貢獻一己之力。惟因個人學淺識陋,駑鈍之資,論文疏漏武斷之處所在多有,誠祈博雅方家不吝賜教。
八六年八月梁麗玲序於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