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
打完一次禅七,就像洗了一次澡,连身带心,都像被漂洗了一次。在这七天里,时时都在打扫清理身、口、意三种行为,虽然尚未清净,但已正在向着清净的方向努力。就像餐具洗净后,装盛食物,不会中毒染污;在打完禅七之后,来受三皈五戒,要比平常更有受用。
诸位之中,有的已受三皈,有的尚未;也有人已受三皈,还未禀受五戒。所以,先得把受三皈五戒的意义及其内容,向诸位说明。
有的人不敢受戒,是怕犯戒;他们以为:“不受戒可保自由,受了戒就不自由了”。那等于是说,受戒后不可以造恶业,不受戒便可以造恶业了。
其实,不论受戒不受戒,做错了事,便要负责。这是因果。若不受戒,做坏事的可能性较多,若受了戒,就会生起防止犯错的作用。纵然犯了戒,赶快忏悔,及时回头,以免越陷越深。所以,戒是修习定慧的防护网,是修道生活中的护城河。
受了戒虽会偶而犯戒,总比不受戒而经常作恶要好。因为受戒,便有持戒的功德;受一戒有一戒的功德、受一天有一天的功德、受一分钟有一分钟的功德。犯戒仅对某一时段特定的对象有害;持戒则尽形寿对一切众生有功德。
在佛法中,三皈五戒,是戒的基础。先说三皈:佛法僧三宝,是我们修行的依据、人生的指标、生命的归宿。要想悟入佛性,端靠佛法指引,有一种人希望开悟见性,所以妄称归依自性三宝,却不接受有相的住持三宝。然而,若无有相的住持三宝,何能凭空见到无相的自性三宝?既然希望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利益,却又傲慢地不接受三宝,真是矛盾之极的事。
诸位在禅七中依据我的开示,运用禅修的观念和禅修的方法,都是佛法,用这些佛法去继续修行。
佛法,是由佛发现的,由僧修持,代代传承的,故这三宝,是以僧为住持的代表,可尊可贵,因为僧宝传承佛法,僧人离俗度众,则又象征了清净的出离心和救世的菩提心。
可知,修学佛法,必须认同三宝,接受三宝、归依三宝。然后跟着的是禀受五戒:
第一、不杀生。主要是不杀人,其次是不故意杀动物。并不一定要求吃素,能素食当然好,万一不便也无妨。但望不再以杀生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第二、不偷盗。凡是财物,不论是私人的或公共的,明知非分之财,依然不与而取,皆名偷盗。若在无意中占了他人的小便宜,忏悔之后,还复清净。
第三、不邪淫。不是配偶而发生同床而眠的性行为,名为邪淫,这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健康、家庭的安定、子女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现今有同居而不结婚的男女关系,如果持久稳定单纯者,也可不算邪淫。不过这不是戒律的条文而是衡量现实社会的情况。
第四、不妄语。主要是指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的大妄语。犯大妄语的人,目的为博取恭敬、供养,但却造成知见错乱,以凡滥圣、是非颠倒,因而造成断人慧命的因果责任。
若是撒谎反而使人得利,则不算说谎,可以是一种方便。但也要十分谨慎,非生命交关,情不得已,不要经常以说谎来达到弘法的目的。
商场人士,常以为做生意就非说谎不可,其实不对。现代的商品展售,都讲究信实可靠,何用说谎。
第五、不饮酒。这不是根本重戒,而是外围的遮戒,是为防范腐蚀前面的四戒而设。因为饮酒过量,便易违犯前四条戒。有人以为饮不及醉没有关系,但在人多场合喝拼酒,或是独自一人喝闷酒,小则有损健康,大则可能犯罪。为了防微杜渐,最好还是戒酒。现代社会亦应戒除麻醉药物。
以上这五戒,都是很容易遵守的。若不能五条全受,也可选择其中一条乃至四条来受。不接受的,在仪式进行时,就不必跟着我念;能受几戒就跟随我复诵几则。但是,在今天这么清净的因缘条件之时不受戒,多么可惜。切不要怕受戒,犯了戒可以忏悔清净,如果发现自己实在难守难持之时,也可以当着一人之面宣布说:“我要舍某某戒!”就算舍了,便不算破戒。各位应发心受戒,受了戒,持守一分钟便有一分钟的功德,更何况,受戒所引生的防护功能,能使身心容易清净,容易安定,容易明心见性。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