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品第三
【尔时长者维摩诘自念。寝疾于床。世尊大慈宁不垂愍。佛知其意。即告
舍利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法不孤起,因缘而起,故先明问疾因缘。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曾于林
中宴坐树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夫宴
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
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
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
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时我世尊。闻说是语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我
不任诣彼问疾。】
舍利弗自申不堪任诣彼问疾。唯舍利弗之“唯”字,是发语词,莫作“喂”字
解。
不必是坐,为宴坐也。
不必是不一定的意思。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以坐习定最为适宜。然执著于坐
,仍不除身意之相。大乘人修定,于四威仪中,无时不在定中。乃至虽无时不在定
中,却是不著定不定相。故维摩诘的意思是,行住坐卧无非是定,不必坐方为宴坐
也。以下正显宴坐之义。
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声闻乘人,制身而坐,滞空求定,自以为是宴坐
,不知如此即是于三界现身意。远离人间,独处林间空闲,此即于三界现身意。大
乘人知一切法如幻无有自性,有不异空,空不异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非有外
空,亦非灭有空,而是有性本空。身心皆如幻,三界如空花,无人间可离,无空闲
可处。故不于三界现身意,如此方为宴坐。
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
大乘禅定,无定无不定,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无非是定。故不起灭定,而现四
威仪,是为宴坐。
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
非是于道法以外,有凡夫事。亦非于凡夫事以外,另有道法。而是道法随缘,
便成凡夫事。凡夫事无性,便是道法。正所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故不舍道
法,而现凡夫事,虽现凡夫事,而不舍道法。维摩诘方便示现居毗耶离,即一例也。如此是宴坐。
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
此有二解,一者心不住内六根,复不住外六尘,净心无住,是为宴坐也。二者
声闻心住内,凡夫心驰外,菩萨不住凡夫生死,不住二乘涅槃,是为宴坐也。
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品,是为宴坐。
诸见者,六十二邪见也。六十二种邪见,虚妄不实无有自性。法无自性,即是
三十七道品之理,故不必远离诸见,知诸见无性即修三十七品,是为宴坐。
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
烦恼性空即是涅槃,故勿须断烦恼入涅槃也。是为宴坐。
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舍利弗言,时我闻说如是法,默然不能作答。故我
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大目犍连。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目连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毗耶离大城。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时
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目连。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夫说
法者当如法说。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
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
论毕竟空故。法无我所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法无有比无相待
故。法不属因不在缘故。法同法性入诸法故。法随于如无所随故。法住
实际诸边不动故。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法无去来常不住故。法顺空随
无相应无作。法离好丑。法无增损。法无生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
舌身心。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唯大目连。法相如是
岂可说乎。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
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以大悲
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
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无此辩。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世尊命大目犍连问疾,大目犍连自述不堪任诣彼问疾。
为白衣说法,不当如仁者所说。
维摩诘知此等白衣具大乘根机,不当为彼等说小乘法,是故诃止大目犍连。说
法者,当如法说。“如”是不二不异,不二不异者一乘教义。声闻乘说有苦可离,
有烦恼业可断,有灭可证,有道可修。大乘知无苦集灭道,以四谛无性故,空故,
无生故,不可得故。一切法无性空无生不可得,即诸法如义。
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
一切法皆如,于中众生相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故法离众生垢。
法无有我,离我垢故。
一切法皆如,于中我相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故法离我垢。
法无寿命,离生死故。
寿命是始终生死相,一切法皆如,于中寿命相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故法离生死
相。
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前后际为三世相,是生灭相,于其间乃有人相。然一切法皆如,于中人相无性
空无生不可得。故前后际断。
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诸法相缘起幻有,而诸法性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故一切法性常寂然,离诸幻相。
法离于相,无所缘故。
一切法本来毕竟空,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无内无外无能无所,无有能缘,复无
所缘,故法离于相。
法无名字,言语断故。
一切言语,皆是假名,其法性终不可得。例如说火之音声,只是假名而无实义。若说火之音声,即火之实义,应该说火时,当烧其口。
法无有说,离觉观故。
一切言说,皆由觉观而生。觉观即分别心,粗分别名觉,细分别名观。一切法
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故无分别离于觉观,既离觉观,故无有言说。
法无形相,如虚空故。
一切法如,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故如虚空。
法无戏论,毕竟空故。
戏论者,有名无实之论。一切名、相,皆是妄想,有名无实,故皆是戏论。因
为法性无性空无生不可得,凡一切名相,皆如幻化。故法性毕竟空,无戏论也。
法无我所,离我所故。
法相缘起,法性毕竟空,以毕竟空故,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故,是以
无有我所。再者一切法无我,我尚不可得,何有我所可得?
法无分别,离诸识故。
识是了别义,然一切法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故无分别离诸识。
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法不可得,故无比量比类,无彼此相待。
法不属因,不在缘故。
诸法因缘而起,亲者为因,疏者为缘,故缘附属于因。然因缘所生法即是空,
既然法空,故不在缘。既然无缘亦无法,故法不属因。
法同法性,入诸法故。
一切法以无性为性,无性则无碍,无碍则一切法互入。
法随于如,无所随故。
如者无有分别,无分别即是空义,一切法空故无所随也。
法住实际,诸边不动故。
实际者亦曰真如,亦曰中道。边者谓常断二边,有无二边。二边者体即虚妄,
虚妄则空,空故不动。而真如中道者,离于二边。真如随缘成万法则离无边,万法
无性是真如则离有边。不常亦不断是为中道,故中道则离常断二边。
法无动摇,不依六尘。
诸法缘生无性,无性故不动摇。六尘之相生灭不停,故法不依六尘。
法无来去,常不住故。
诸法性空,故无来去,无有所住。
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
诸法缘生无性故空,空故无相,以空无相故,是以无起无作。
法离好丑。
以无相故,所以法离好丑。
法无增损。
以法性空故,所以无增无损。
法无生灭,法无所归。
一切法无性空无生不可得,故无生灭无所归。
法过眼耳鼻舌身心。
六根皆生灭法,既然法无生灭,故过眼耳鼻舌身心。
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观行。
诸法空故,所以无有高下,常住不动,离一切观行。
既然法相如此,岂可说呢?所以说法者,在明毕竟空义,不可著言语相,故无
说无示。其听法者,在悟此毕竟空理,所以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能说
者如幻,能听者亦如幻,所说之法亦如幻,一切法究竟无性空无生不可得,如是说
方为说法也。
当了众生根有利钝,目犍连当知,此等众生皆大乘根机,不应为其说小法。汝
应善于知见众生根机,为说大乘法。大乘法者,无性空无生不可得,如是说者方能
无所挂碍。为众生说大乘法,方是发大悲心,赞于大乘。如是方为上报佛恩,不断
三宝种也。
维摩诘说是法时,八百居士发无上菩提心。最后目犍连白佛言,是故我不任诣
彼问疾。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
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
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
想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
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
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
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
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时我世尊。
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
智慧乃能如是。其谁闻此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
人以声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命大迦叶问疾,大迦叶自言不堪任诣彼问疾。大迦叶于佛弟子中,头陀第一
,先佛而出家。昔曾从山中出,形体垢秽,衣著粗弊,诸比丘见之,多起轻慢意。
佛为除比丘众之轻慢心,故意赞言,善来迦叶!同时分半座与迦叶坐。迦叶辞曰,
佛为大师,我为弟子,岂敢共坐?佛言,我禅定解脱三昧大慈大悲教化众生,汝亦
如是,有何差别?当时诸比丘闻之,于大迦叶皆起敬心。
迦叶常学佛慈悲济世,因念贫苦之人,皆因前世少行布施所致。为令贫人种福
故,于是乞食时,舍富乞贫。
有慈悲心而不普,舍豪富从贫乞。
大慈大悲心,平等普施一切。今大迦叶舍富乞贫,心有所偏,故曰有慈悲心而
不普。
住平等法,应次行乞。
平等法者,无分别法也,实相也,法性也,涅槃也。无分别故平等,实相无相
故平等,法性无性故平等,涅槃不生不灭故平等。住平等法者,应次第行乞,不应
舍富乞贫。
为不食故,应行乞食。
法身不生不灭,不须饮食资生,为证法身,应行乞食也。
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
和合相者,五阴身心也,坏五阴身,即得法身。揣食者,捏饭成团而食。系四
食中之一种,四食者揣食触食意思食识食。为坏五阴身求证法身,应取揣食也。
为不受故,应受彼食。
业报身须受后有,故五阴又称五受阴。法身则不受后有,为法身故,应受彼食
也。
以空聚想,入于聚落。
聚落者村落也。空聚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命相也。以不取相心不择贫
富心入于聚落。
所见色与盲等。
“盲”譬不见,非谓无目人也。见贫富之色相,不生分别,犹如不见。故曰所
见色,等同于盲也。
所闻声与响等。
响者因缘幻有非实,如击鼓有响,而响无所从来,鼓歇响息,虽息而响无所去
,来去幻化非实。闻声亦复如是,不可生分别心,等同于响也。
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
香味触法等尘,一皆幻化非实,无自性无他性如虚空,所以六根虽分别六尘,
但莫作分别想也。故不应舍富而乞贫。
本自不然,今则无灭。
此是以火为譬喻,然是然烧,本不然烧,今何有灭?譬喻一切法本无生,今何
有灭?故不应妄生分别心,分别贫富也。
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
既然一切法本来无生,故无分别。起分别者,乃众生心自生分别。若众生心不
生分别,则八邪无性,即是八解脱。
以邪相入正法。
理同于上。一切法无自性无他性,故一切法无非佛法也。
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
既然法无自性无他性无有分别,是则一即一切。故以一食施一切,以一食供养
一切诸佛,一切贤圣。有如此智慧心量,方可受食。汝迦叶岂可舍富乞贫呢?
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
如是食者,是大乘菩萨,非二乘人可比。有烦恼者,生死也,离烦恼者,取涅
槃也。此是呵责声闻人,畏于生死,乐于涅槃。
非入定意,非出定意。
声闻人解脱于六道,取灭尽定。大乘菩萨知六道虚妄无实,当体即是大禅定。
故虽常六道,而常法身,无出定入定相。
非住世间,非住涅槃。
世间无性,涅槃亦无性,菩萨以无住心契无性法,故不住世间不住涅槃。
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
一切法无自性不可得,云何有大福小福、益损之分别?当知一切法无自性不可
得,即无上佛道。非如汝声闻人,分别贫富、大福小福、益损也。
维摩诘言,迦叶!若如是食,方不空食人之施也。
迦叶白佛言,我闻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起深敬心。暗暗赞叹维摩诘
之辩才智慧。所谓发菩提心,是发大乘心也。我从此以后,再不劝人修小乘行。是
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从乞食。时维摩诘取我盛满饭。谓
我言。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
乞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坏于身而随一相。不
灭痴爱起于明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不见四谛非不见谛。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就一切
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
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
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
堕。乃可取食。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
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
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
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语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欲出其舍。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
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
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
不著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
则诸法也。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须菩提佛弟子中,解空第一。维摩诘机辩难当,无敢踵其门乞食者。须菩提自
恃解空入法,迳至其第乞食。且须菩提虽解空理,然未得平等之旨,以致受呵。
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
维摩诘现在家居士身,若未施饭即呵,有吝惜之嫌,故先取钵盛满饭。
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
万法归一,故一切法平等。其所以平等者,以一切法无性,无性则无碍,无碍
则平等。平等而不失一切法,虽有一切法而一切法平等。有无性不碍空,空无性不
碍有。万法无性不碍为一,一无性不碍万法。故一切法平等。所以诸法等者,于食
亦等。如是以平等心乞食,乃可取食也。旨在呵须菩提未获诸法平等义也。
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淫怒痴无性,故不须断。无性即空,故亦不与俱。
不坏于身,而随一相。
身者五阴也,一相者空也。不坏五阴,五阴即空,故随一相。
不灭痴爱,起于明脱。
痴爱者闇昧也,明脱者破无明证解脱也。痴爱无性,明脱亦无性,平等一际,
故不灭痴爱,起于明脱。
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
五逆罪相本空,一切唯心所造。心若不造,罪相本空,空则与解脱平等一际。
既然一切法无性,一切法空,一切法平等一际,故无解亦无缚。声闻人以生死为缚
,涅槃为解,不知生死即涅槃,平等一际故。声闻人不如实知一际之理,于空急急
取证。菩萨如实知一法界故,所以行空而不取证。
不见四谛,非不见谛。
过不在见四谛,亦不在不见四谛,而过在有所得心。若以有所得心见四谛为有
过,若以有所得心不见四谛,亦为有过。若以无所得心,不见四谛无过,故曰不见
四谛。见四谛亦无过,故曰非不见谛。
非得果,非不得果。
理同于上。若以无所得心,不得果是如法性,得果依然是如法性。
非凡夫,非离凡夫法。
声闻人谓凡夫者是能染,凡夫法者是所染。然能染所染,皆无性皆空,凡夫不
可得,凡夫法亦不可得。故约法性言,非凡夫,非离凡夫法。
非圣人,非不圣人。
圣人者,缘起性空。以性空故,是以非圣人,非不圣人。
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
一切法以因缘而得成就。法以因缘成,故无自性,若有自性,不应待因缘成。
法无自性,故离一切法相。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能了达法性平等者,乃
可取食也。
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是汝之师。
佛法者,知自性为无性也。外道者,妄执无性为定有自性也。佛与法乃至外道
六师,皆无自性,故不见佛不闻法,亦不见彼外道六师,外道六师与佛,性本不二
也。
是故当知,信位菩萨无定性,方可至住位。若信位菩萨有定性,当永不成就住
位。例此可知,住位菩萨无定性,方可成就行位。行位无定性,方可成就向位。向
位无定性,方可成就地位。地位无定性,方可成佛。乃至一切凡夫外道皆无定性,
是以皆可成佛。
外道六师者,富兰那迦叶。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空。末伽梨拘赊梨子,起邪见
谓众生苦乐,无因无缘不因行得,自然而得。删阇夜毗罗胝子,起邪见谓不须求解
脱,历经久劫,苦尽自然解脱。犹如转缕丸于高山,缕尽自止。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著弊衣拔发烟薰,五热炙身,以为修道。迦罗鸠驮迦旃延,若人问有耶?则答有。问无耶?则答无。尼犍陀若提子,即裸形外道。起邪见谓罪福苦乐,皆前世有定
,要当须受,非修道所能断者。此等六师,佛未出世时,盛行于天竺。
此等六师,是汝之师,因其出家。
此是言一切法性平等一如,于佛及六师不应生异观也,若生异观,即乖平等法
性。
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
一切法平等,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中,无有高下,无有升堕。平等性犹如虚
空,升之与堕,皆在虚空中,故升堕一际平等也。若如此者,乃可取食。
入诸邪见,不到彼岸。
于法性平等中,邪见及到彼岸,无有异相。邪见相及到彼岸相,皆如幻无性也。
住于八难,不得无难。
八难者,如前解。法性平等,于八难及无难,不应异观也。故住于八难,非于
八难外,另得无难也。
同于烦恼,离清净法。
烦恼无性,即与清净法等。故同于烦恼性,即清净法也。非于烦恼外,另有清
净法也。
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
无诤三昧,即是达于法性空,达于法性平等。是故须菩提等,即是一切众生等
,无有异相。故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无诤三昧。
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一切法性平等,施者种福,与受施者福田,无有异相,故不名福田。
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于一真法界中,福田与三恶道同等无异。故生福田中,一于堕三恶道也。
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
法性平等,佛魔不二,成佛作魔,皆随缘幻现。故汝学佛道,和与众魔共一手
,作生死尘劳之侣等也。
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
示法性平等也。
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汝若如是,乃
可取食。
于一切法无性空平等中,一切怨亲亦等,毁谤赞叹亦等。众数者,僧众之数也。一切法平等,入僧数不入僧数亦等。得灭尽定与不得灭尽定亦等。既然一切法平
等,故无怨亲则怨亲平等,无毁誉则毁誉平等,无入僧数无不入僧数,无灭定无不
灭定,则出入平等。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也。
须菩提言,我闻此语,茫然不知何义,便置钵欲出。(此时须菩提尚未接钵到
手,故弃钵欲出。)
维摩诘言,须菩提!取钵勿惧。因为言词美恶,皆缘生无性,汝不可取相生惧。譬如如来所作化人,以是事诘问,宁有惧不?须菩提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
法,皆如幻化相,一切言说亦是幻化相。所以智者不应著言语文字相,不应因为如
幻的言语相生惧也。何以故?因为文字无性,无性故离于文字相。若离于文字相,
这便是解脱。
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所谓解脱相者,即是无相。换句话说,无相即是解脱相。经云,离一切相即一
切法。故曰解脱相者,则诸法是也。
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证初果须陀洹,得法眼净。须菩提言,所以我不任
诣彼问疾。
【佛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
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
丘说法。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
无以秽食置于宝器。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
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欲行大道莫示小
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富楼那。此比丘久发大乘
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
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
曾于五百佛所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时维摩诘因为说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不复退转。我念声闻不观人根不应说法。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富楼那于佛弟子中,说法第一。佛命问疾,彼自言不任诣彼问疾。
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
大乘人法身以上者,无时不在定中,故维摩诘直接便知新学比丘之根机。声闻
乘人,入定观察方知,不入定观察则不知。同时声闻人,大阿罗汉最远知八万大劫
事,八万大劫以外,则不能知。菩萨则知无量劫。
维摩诘知此诸比丘,皆大乘根机,不应以小法教之,故令富楼那入定观察。
无以秽食置于宝器。
勿以小乘法,教大乘根机人也。
无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
之也。
喻义与上同。
欲行大道,莫示小径。
大乘龙象威步,岂可以兔径导之。
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
皆谓勿以小法,导大乘机也。
富楼那!此等比丘久发大心,未得无生忍前,中途忘失。汝不可以小乘法教导
之。以小乘智慧微浅,不知众生根之利钝。
维摩诘即入三昧,以定力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植众德本,种善根
也。此诸比丘豁然还得本心,于是礼维摩诘足。维摩诘为之说法,此诸比丘于无上
菩提得不退转。
富楼那言,声闻人不观人根机,不能应机说法,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
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
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
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
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
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迦旃延于佛弟子中,论议第一。佛命问疾,自言不任诣彼问疾。
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
敷者开敷,演者演绎。佛所说法,迦旃延能深解义趣,能于后演绎其义,故称
论议第一,亦称解义第一。
佛略说法要者,谓一切法略说有二种,即有为法无为法。有为法有四义,即无
常苦空无我。无为法者,即寂灭不动义。然佛是密说实相,于实相法方便说有为无
为。实相无相,故说寂灭,寂灭者随缘无性也。实相无不相,故说无常苦空无我。
无常苦空无我者,无性随缘也。一以第一义谛说,一以世俗谛说。以第一义谛说时
,乃无所住而生心也。以世俗谛说时,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故虽说无常苦空无
我,虽说寂灭不动,然总是一真法界。故说有为是实,说无为亦是实。
迦旃延则不同,迦旃延闻佛说无常苦空无我,闻佛说寂灭涅槃,即取相作解,
故遭讥呵。
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凡有相法,皆缘生如幻,生灭无常。迦旃延虽然亦说寂灭,但是以取寂灭相故
,以致寂灭相还成生灭。故维摩诘云,勿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生灭心,迷惑也,
生灭行,造作也。
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
若取相言,有生有灭则是无常。然生灭者缘起事相,法由缘起,便无自性,以
无自性,方能随缘而起现有生灭。但是无自性则不生不灭,故诸法不生不灭,是无
常义。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
有漏五阴,为五受阴。漏者约因言,则为烦恼,约果言则为生死。烦恼是世间
因,生死为世间果,受世间因果者,为五受阴。
然五受阴者,乃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则空,空则无烦恼无生死,无烦恼无
生死则无苦。如是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也。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诸法者,缘起法也。缘起法究竟,则是性空。故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
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
若取著于相,皆违法性。若谓有我,固是取相。若谓无我,仍是取著于无我相。须知无我随缘,当体即是我。我缘生而无性,当体即是无我。非是于我以外另有
无我,亦非于无我外另有我。若于我以外另有无我,则其无我便是断边。若于无我
外另有我,则其我便是常边。落于常断二边,则不契中道。是知“我”缘起无性,
故我即无我。“无我”无性能随缘,故无我即我。所以说于我无我不二,是无我义。
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
譬喻于火,本未然烧,故今则无灭。一切法本来无性无生,故今何有灭?此讥
声闻人离生死取涅槃,灭有为取无为。不知有为法缘生如幻无有实性,既无实性,
是无“有为”。对有为而说无为,既无“有为”,焉有无为?既无有为亦无无为,
何得灭有为取无为?
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心得解脱,是证入四果。迦旃延言,故我不任
诣彼问疾。
【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
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时维
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
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
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维摩诘言。有佛
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
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故我
不任诣彼问疾。】
阿那律于佛弟子中,天眼第一。佛命问疾,自言不堪任诣彼问疾。
梵王严净与诸梵来至阿那律所,问彼天眼能见几何?时阿那律手中持庵摩勒果
,庵摩勒果,此土无有。于是言我观世尊之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之庵摩勒果。
阿那律之天眼,见起止生灭,远近精粗等相。不知相由缘生,缘生无性,无性
空寂,空寂则无相。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阿那律执相而求,落虚妄中,是
故被呵。
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
作相者,起止生灭,近远精粗等分别相。分别相者,缘起幻现也。无作相者,
空寂无为,空寂无为则不可见。阿那律落虚妄法中,以致受诘。
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
外道不知缘起诸相,虚妄不实如幻如化。妄执幻相为实有,以致乖于法性。若
天眼所见为作相者,亦乖法性,故与外道五通等同。
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
无作相者,无性无生,无相无为,故不可见。
世尊!我时默然。
阿那律执相而见,乖于法性,以致进退失据,故默然无语。
诸梵问维摩诘,谁有真天眼?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具真天眼。
真天眼者,见真如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真天眼者,见诸法无性随缘
,随缘无性。以无性随缘故,乃能于空见无量;以随缘无性故,乃能于无量见空。
以无性随缘故,乃能于无相见相;以随缘无性故,乃能于相见无相。以无性随缘故
,乃能见无作相即是作相;以随缘无性故,乃能见作相即是无作相。
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三昧者定也,悉见诸佛国者,从三昧起也。入三昧者,随缘无性也;从三昧起
者,无性随缘也。故常在三昧者,随缘无性也;悉见诸佛国者,无性随缘也。换句
话说,常在三昧者,作相即无作相也;悉见诸佛国者,无作相即作相也。入三昧出
三昧,作与无作,不以二相也。
故真天眼者,于心无所住,于法无所有,以无所住心契无所有法,是真天眼也。
严净梵王,及五百梵天,闻法皆发无上菩提心。阿那律言,是故我不任诣彼问
疾。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
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
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
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
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
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
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
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
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我即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
说之辩。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于佛弟子中,优波离持律第一。佛命问疾,优波离自言不任诣彼问疾。
有二比丘犯律自耻,不敢问佛,来问优波离。优波离不了随缘无性义,以致被
呵。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罪业系因缘生法,罪法由因缘生,故其性本空。经云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
时罪亦亡。故除罪直须灭其虚妄心。灭虚妄心之法,要在令比丘洞达实相,悟法性
本空。达实相无相,则心无执著,心无执著则不生贪嗔痴,无贪嗔痴则不造十恶业
,不造十恶业则罪性本空。
优波离不达实相无相,竟执缘起幻相为实有,以为有罪可造,有罪可灭。以致
于比丘虚妄心上,重增虚妄。于比丘虚妄罪上,重增虚妄罪。故维摩诘令优波离教
比丘直接悟达实相随缘幻有罪相,罪相无性还归实相。若以有法相告,便扰乱其心
了。
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内者六根,外者六尘,中间者六识。内六根无罪性,若六根中有罪性,应是不
待因缘和合,不待造业,根中常有罪性。若不待造业根中常有罪性,应是不待造恶
业,亦应常落三涂。事实上造恶业方落三涂,故知罪性不在内根。
外六尘亦无罪性,若外六尘有罪性,罪在外六尘,与我无关,不应彼有罪而我
受报。故知罪性亦不在外。
内外根尘和合有中六识,既然内外根尘中无罪性,无罪性和合变成有罪性,不
应道理。故知罪者因缘和合而有,其性本空,故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
心者性空,无有定处,犹如虚空。然无性能随缘,普现于一切,犹如虚空横遍
竖穷。故此心性空无有定处即是横遍竖穷,横遍竖穷即是性空无有定处。是故无性
随缘,非有而有,有而非有;随缘无性,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其心如此,罪垢如此,一切法无不如此。不出于“如”,如者不二不异也。不
二而二,二而不二谓之如。不二而二者,非有而有也。二而不二者,有而非有也。
故诸法如义者,无性随缘,随缘无性也。
维摩诘问言,如汝优波离,汝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当知显心清净,是
谓解脱,故心相得解脱时,无有垢也。所以优波离答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
心清净无垢,亦复如是。至于罪相者,皆虚妄造业,虚妄受报,虚妄落入生死。是
故汝当直显实相,除灭其罪,不应重增其罪。
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取虚妄相生想,是谓妄想,此即名垢,非实有垢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便无妄
想,此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诸法缘起性空,无所有不可得。若人不知诸法性空缘起如幻,虚妄执为实有,
便是颠倒,斯则为垢。若人如实知缘起性空,性空缘成,便无颠倒,斯则为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诸法无自性,法无自性故无我。迷人执著法有自性,便是取我,斯为垢。若知
法无自性不取于我,斯为净。
维摩诘言,一切法生灭不住无有实性,其相皆是缘生假有,如幻如电。诸法不
相待,何以故?若诸法相待,便实有诸法。执实有诸法者,便成颠倒。故诸法性空
,不相待也。以诸法性空,缘起如幻故,所以一念不住。以诸法如幻如化故,所以
见诸法时,皆是妄见。如梦如阳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皆由妄想而生。若知一切罪
相幻有,觉性本来清净不动者,是名持律也,是名善解律也。
二比丘赞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我即答言,此上人者,除佛如来,
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无碍之辩也。
时二比丘即发无上菩提心,并作愿言,愿一切众生皆得此乐说辩才。故我不任
诣彼问疾。
【佛告罗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罗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
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罗。不应说出家
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罗罗。出家者无彼无此
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
泥。无系著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
能如是是真出家。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所
以者何。佛世难值。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罗罗是佛之子,于佛弟子中,密行第一。佛命问疾,自言不堪任诣彼问疾。
诸长者子问,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出家有何等利?佛舍金轮王位出家
,罗罗舍铁轮王位出家。金轮王掌四部洲,铁轮王掌一部洲。
出家利益无量无限不可说,罗罗以有量有限说于出家功德,是故遭受讥呵。
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
无利无功德者,不是说出家没有利益没有功德,而是说出家功德无量,不可言
说。例如虚空无所不在,不可言定有在处也。
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有为法有生住灭三相,无为法无相,离生住灭。故有为法有量有边,无为法无
量无边。有为法有量有边,故可说有利有功德,无为法无量无边,故无利无功德。
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
有人谓此者生死边,彼者涅槃边,生死与涅槃二边而有中间。今观下文六十二
见,六十二见者系由五阴身我开出,以身及神我为本。既然如此,故以六根解释此
,以六尘解释彼,以六识解释中间(仅供读者参考)。出家者不著六根,不著六尘
,不著六识,有何功德可言?离根尘识即是法身,法身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而无
为。故生灭即无生灭,无生灭即生灭,是名涅槃。故下文言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
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
六十二见者,若依般若经,于过去世计五阴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
常,四五成二十句。于现在计五阴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四
五成二十句。于未来计五阴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亦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四
五成二十句,共有六十句。加上身与神一或异二句,成六十二邪见。
若依天台嘉祥等师所立,即五阴有我,离五阴有我,我在五阴中,五阴在我中
,四五成二十句。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成六十句。加上常断二见,成六十二邪见。
总之六十二邪见,皆于五阴执有取相所致。彼纵言无,亦是取著无相。若达五
阴皆空,六十二见则不生矣。五阴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是法身,
亦名涅槃。此法身涅槃,是智者所受,圣所行处,是名出家也。
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
道。
真出家者,降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天魔,度过五道轮回。清净肉天慧法佛五眼
,不取于相。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五根能破烦恼,则转名五力。不恼于彼者,菩萨
不令一切众生起烦恼。律云,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离九结十缠十不善等一切
杂恶。以定慧二力摧伏外道。
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著,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
般若云,一切法皆是缘生无性,只有假名。超越假名者,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也。是真出家也。
出家者,出生死之淤泥,离烦恼业之系著,不执我所,不受诸法。不执我所者
,达诸法性空也。不受诸法者,于一切法不生贪嗔痴也。无扰乱者,出家人心清净
,不随境转也。
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内怀喜者,法喜也。法喜者,现前得益,后世得益,终能圆满佛道。护彼意者
,将护众生之心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应将护之。随禅定者,出家人应断烦恼
,应修三法,即戒定慧。出家人云何断烦恼?以戒捉,以定缚,以慧杀。离众过恶
,过尽德圆,即成佛道。若能如是,是真出家也。
维摩诘语长者子言,佛难值遇,汝等宜共出家!诸长者子言,我等闻佛言,父
母不听不得出家。
佛度罗罗出家后,净饭王见佛言,世尊!大爱道,耶输陀罗,难陀等,你均
已度出家。我面前只余罗罗一人,汝复度出家,当知世情难堪也。于是佛制定,
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维摩诘言,然,汝等发无上菩提心,即是出家,即是受具足戒。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无上菩提心。罗罗言,是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阿难。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诣大婆罗门家
门下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
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
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
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
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
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当有何恼。时我世尊实怀惭愧。
得无近佛而谬听耶。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
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
为若此也。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阿难译曰庆喜,是佛堂弟,斛饭王子,提婆达多之弟,持佛法藏。法华经阿难
蒙授记,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佛。阿难闻佛授记已,即得闻持三昧,
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
或者有人疑问,阿难既能持佛法藏,云何不知诸佛法身,已离生老病死?当知
诸佛说法以二种语言,一真实说,二方便说。阿难多闻,只知取相,不能分别二谛
,是故虽持佛法藏,却不入深义。
世尊为示现度生,现身有疾。阿难以为世尊身实有疾,乃晨朝乞乳,致受讥呵。
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
止阿难之虚妄,如来乃金刚不坏之体,复有何疾?此是总说,以下分别解释。
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
生老病死之果,由诸恶业为因。诸佛过无不尽,德无不圆,当有何疾何恼?
默往阿难下,斥阿难默往,莫使异人闻之生谤。
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
大威德诸天者,五净居天也。五净居天者,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
,色究竟天。十地菩萨寄报于此,故称大威德诸天。他方净土,是佛报土也,秽土
者,是佛化土。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闻斯语者,则笑阿难不识深义也。
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且无病,何况如来无量福慧,而能有病哉?回去吧阿难
,我等闻斯言,犹以为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言,当生毁谤谓,既为大师,自疾不
疗,云何能救他人疾?
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
法身者,不生不灭,生灭尚无,何况老病死?思欲身种子不净,故有老病死。
佛为世尊,过于三界。
世出世间以佛为尊,出三界外。
佛身无漏,诸漏已尽。
三界受生谓之漏,佛身非三界身,故曰无漏。诸漏已尽者,欲漏有漏无明漏已
尽也。
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数法者,有为法也,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即为诸数。佛身无为,非诸数法,焉能
有疾?
阿难言,时我惭愧,莫非我近佛侍佛,而有谬听吗?时空中有声曰:
“阿难!诚如居士所言。佛出五浊恶世,现斯法度众生耳。阿难行矣!取乳勿
惭。”
世尊!维摩诘智慧辩才如此,是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
问疾。】
如是五百大弟子,皆言不任诣彼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