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译本甚多,唯玄奘大师因缘殊胜,且译笔简洁,古今独多采用。今作句解
,亦采玄奘大师译本。
此经翻译,计有鸠摩罗什译本,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内容与玄奘
译本略同;玄奘译本,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月译本,名“普遍智藏般若波
罗蜜多心经”;般若共利言等译,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轮译,及法成译
,均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除罗什及玄奘二师译本,无序、流二分,其余译本,均有序流二分。(见大正
藏第八册)
玄奘大师因缘殊胜,亲承观音菩萨赐予梵本心经。(见大正藏第八册八五一页)兹摘录其文于后。
玄奘西游,路次益州,宿空惠寺,遇一僧有疾。询问行止,甚叹法师为法忘躯。因言此行甚险,流沙弱水,旅途荒凉。我今有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师若受持,可
保来往。乃口授法师,梵本心经。
玄奘既达中天竺,磨竭陀国那烂陀寺,复遇前僧。而相谓言,汝达此方,赖我
所传三世诸佛心要法门。我是观音菩萨,言讫冲空而去云云。
释经题
【般若】
般若译为智慧,然此智慧异于世间智慧。世间智慧皆有所得,而此智慧无所有
不可得,故与世间智慧意义不同。
般若智慧者,闻空即知是有,闻有即知是空。于空知是有谓之智,于有知是空
谓之慧。
诸法无非因缘生,既然法属因缘,当无自性,法无自性即是空。然空不自空,
空即因缘生,因缘生即有。故有以空成,空以有立。全有即空,故有不可得,全空
即有,故空不可得。有不可得则不碍空,空不可得则不碍有。如是非有非空,而空
而有,妙用无方如是知者,名妙智慧。故般若者,妙智慧也。妙智慧者,如实知真
空妙有,妙有真空也。
般若智慧是中道智慧。非有非空者,乃真谛中道,而空而有者,乃俗谛中道。
故般若智慧,乃中道智慧。而世间智慧,偏空偏有不契中道,实在说不为智慧,全
是遍计妄执。
般若有三种,即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实相乃所证之理,观照乃能
证之智,文字乃施设之教。故三般若者,即言教言理言行也。
【波罗蜜多】
梵文波罗,译曰彼岸,蜜多译曰到,故波罗蜜多,译为到彼岸。到彼岸者,究
竟佛道也。
【心】
观音菩萨告玄奘大师言“此是三世诸佛心要法门”,故曰心经。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经之通称,心经是此经之别称。心者,有般若心之义,何谓般若心?般若心
者,无所住而生其心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
【经】
梵语修多罗,译曰契经,契经者,上契诸佛果德,下契众生因心。修多罗译曰
綖,綖有贯穿之义,贯穿即契合也。修多罗教,契理契机,机有千差,理唯一道。
故修多罗者,能摄一切众生,皆归佛道也。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唐是朝代名,玄奘法师实于隋大业年间出家,后隋亡于唐,故称唐玄奘。
三藏者经律论,通达经律论者,称三藏法师。
玄奘法师,俗姓陈,河南陈留人。十三岁出家,赴西域取经。事详见大正藏第
五十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我们采取的经本,系玄奘大师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