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佛:指释迦牟尼佛。
(2)因缘:一切事物必由亲因(内在依据)和助缘(辅助条件)相合而生,此亲因助缘合谓因缘。
如:种子为因,阳光、雨水、农夫等为缘,因缘和合而生子实。《注维摩诘经》云:“什曰:
力强为因,力弱为缘。肇曰: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
立。”
(3)萧齐:即南朝梁(公元479-502年)。因梁朝皇帝姓萧,而代齐,故称萧齐。
(4)沙门:梵语Sramana的音译。原为印度各出家派的通称,佛教盛行之后,专指佛教僧侣。
《后汉纪·明帝纪下》云:“沙门者,流言息心,盖息心去欲而归于无为也。”《四十二章经》
云:“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名曰沙门。”
(5)如是我闻:佛入灭后,由弟子阿难主持编集佛经。“如是我闻”四字置于经首,既是遵佛
遗嘱(见《大智度伦》),也是强调佛法信为第一之大原则,指出这部经文是我阿难亲闻,非
不如是。
(6)一时:某时,那时。
(7)舍卫国:国名。亦译作舍波提国。
(8)祗(qí)树给(jǐ)孤独园:佛说法的道场之一。园中树林和土地分别由舍卫国祗陀太子
和给孤独长者布施,二人又共同建造精舍,供佛说法。据此,佛遂将其命名为祗树给孤独园。
(9)世尊:佛十大尊号之一。《佛产十号经》云:“天人凡圣,世出世间,咸皆尊重,故曰世
尊。”
(10)目犍(jiān):连:佛十大弟子之一,为神通第一。亦称目连,大目犍连。
(11)迦毗(jiāpì)罗城:佛诞生地,在今尼泊尔境内。
(12)阅头檀王:佛的父亲,亦名净饭王。
(13)波(shé)波提:佛的姨母,净饭王的继妻。佛出生后不久,母亲摩耶夫人就因难产
而亡。姨母波波提,视释迦牟尼佛如同己出,在她的精心养育下,佛长大成人。
(14)因复慰喻:因复,顺便再;慰喻,宽慰晓喻,安慰开导。
(15)罗(hóu)罗:佛的儿子,简称罗,又名罗云。后来,在佛十大弟子中为密行第一。
(16)耶输陀罗:佛的夫人。
(17)沙弥:梵语Sramanera音译之略称。男性为沙门者,初修十戒,称为沙弥,受具足戒后
称为比丘。若为女姓,则称为沙弥尼,比丘尼。
(18)窈(yǎo)窈冥(mínɡ)冥:渺茫恍惚的样子。
(19)涅(pán):梵语Nirvana的音译,亦译作泥洹等。《圆觉经》曰:“一切众生于无生
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转轮生死。”《最胜王经》曰:“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
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肇论新疏》曰:“若闻无生,便知诸法本自不
生,今则无灭。即生灭而无生灭,无生灭不碍于生灭。以此灭恶生善,利自利他,成菩萨乘。”
即成佛成道说法之义。
(20)禅定:梵语禅那,省称为禅,译作思维修,或云静虑,对境寂然,研习审虑之义;梵语
三昧,译之名定,心止一境,而离散乱之义。
(21)殷勤:情意恳切,衷心。
(22)不(fǒu):同否。
(23)青衣:宫女,侍女。
(24)参(cān):考索验证。犹打探,探听。
(25)将:携持,管束。
(26)约敕(chì):约束诫饬,犹命令。
(27)监官:禁卫宫门的官吏。
(28)门阁:即门户。阁,侧门,小门。
(29)上人:道德高尚的人。《释氏要览》云:“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
(30)三恶道:亦名三恶趣。即六道中地狱,饿鬼,畜生三道。
(31)如来:佛十大尊号之一。如,谓如实。诸佛乘如实之道而来,如实证知,如实言教,故
名如来。《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32)五欲:(1)对色、声、香、味、触五尘的贪欲。五尘非欲,但能生人贪欲之心,故名五
欲。《唯识论》曰:“云何为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大智度论》曰:“哀哉,
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咬炬;
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
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2)一说
为对财、色、名、食、睡的贪欲。见《华严疏钞·三藏法数》。
(33)王田:王权所及之田野。
(34)车匿:佛骑马出城时之驭者。后出家为比丘,因恶口之性不改,谓之恶口车匿,亦名恶
性车匿。佛入灭前,命阿难治之,后遂证果。
(35)守孤抱穷:犹言孤苦零丁。穷,苦。
(36)随宜谏谕:随当时情形,给予适宜劝告,使其明白。
(37)悉达:佛为太子时,名叫乔答摩·悉达多,乔答摩是姓,悉达多是名。悉达多略称为悉
达,意译“一切义成,具足吉祥。”
(38)卿:(1)国君对臣下的敬称。(2)夫妻间的爱称。
(39)礼:世人伦理的规范。
(40)化人:道术幻化之人。
(41)颇:略,少。
(42)劫:梵语劫波的省称,是用通常年、月、日等无法计量之极长久的时间单位。
(43)行愿:身之所行,心之所愿,相资相成,能办大事,故称行愿。
(44)辞谢:(1)道欠,谢罪。(2)辞别。
(45)长跪合掌:即合掌跪拜。长跪,直身而跪。古时以两膝踞地,臀部著足跟的坐式,席地
而从,跪则伸直腰股,以示恭敬。
(46)定省(xìnɡ):《礼记·曲礼上》云:“凡为人之礼,冬暖而夏清,错定而晨省。”郑玄
注:“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指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亦泛指探望问候
父母或亲长。
(47)寻尔:随即,不久。
(48)金轮王子:具有金轮宝之圣王,称为金轮王,金轮王子,这里指罗云。
(49)头面作礼:以人身体至上至贵之头面,礼敬尊者至下至贱之足,以示供养敬重之虔诚,
称为头面作礼。此为婆罗门之礼。
(50)阿难(nàn):佛之堂弟,随佛出家。在佛十大弟子中,为多闻第一。
(51)舍利弗:在佛十大弟子中,为智慧第一。
(52)和尚:亦云亲教师。唐译依学,谓依附此人修学出世道之故。
(53)阿梨:是对能够矫正弟子行为,作其轨则师范的高僧之敬称。这里指受戒师。
(54)后宫:原指妃嫔所居住的宫殿,这里代指妃嫔。
(55)女采:宫女。
(56)婆罗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为古代印度之四姓。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被视
为最尊胜的贵族。他们奉事梵天,修习净行,笃信韦驮教典,掌握祭祀、文教,为精神和思
想的领导阶层。
(57)居士:现在把在家志修佛道者称为居士,古有二义。慧远《维摩经疏》曰:“居士有二:
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58)叉手:我国叉手即拱手行礼。在印度,叉手是合掌,交叉中指以行礼,也叫合掌叉手。
(59)导从:帝王、贵族或官僚出行时,前驱者为导,后随者称从。
(60)三界:指众生生死轮回的区间,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61)小差(chà):略有收敛。
(62)无常:宇宙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流不住,刹那不停,谓之无常。
(63)五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谓之六道。这里指除去人道本位之其余五
道。
(64)般若(bōrě):梵语Prajnā的音译。音译“智慧”,用指如实了知一切事物智慧。为
有别于一般世俗所谓智慧,故用音译。般若乃一切佛法之依归,大乘佛教之纲宗,超凡入圣
必由之门,诸佛菩萨所生之母。所谓佛之知见,大乘最上乘者,唯一般若而已。
(65)天尊:佛之异名,天之最尊,故称天尊。
(66)野干:兽名。《释译名义·悉伽罗比》曰“野干,似狐而小,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
鸣如狼。”
(67)师子:即狮子。
(68)丘井:空井,枯井。
(69)开心分(fèn)死:开心,开露心意,表白自诚;分死,定死。在必死之前,表露赤诚
之心。
(70)偈(jì):梵语偈陀的省称,意译为“颂”。佛家唱词,多以三至七言或多言为句,但都
以四句合为一偈。
(71)南无(nāmó):众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顺之语,意译为归命,敬礼,救我等。
(72)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合称十方。
(73)三业:造作名业。身、口、意之造作,合称三业。
(74)天帝释:欲界第二天忉利天之主,姓释迦,故名天帝释。
(75)孤露:孤单,无所荫庇。
(76)旷大久:荒废太久。旷,耽误,荒废;大久,太久。
(77)修敬:恭敬有礼。
(78)贡高:骄傲自大。
(79)给(jǐ)侍:供养侍奉,服事。
(80)降止:降临至此。
(81)悼:悲哀。
(82)慎:千万,无论如何。
(83)垂亮:喻普施恩泽。
(84)迷荒:迷乱。
(85)刑残:严酷刑罚。
(86)通化:开导教化。
(87)功德:修善行福利之功自有所得,名为功德。般若智慧,就成出世间道无漏功德,非比
世间智慧,成就人天福报有漏功德,享尽还坠。
(88)方便:方法,诀窍。
(89)宿命:在过去世中,生命展转轮回的历程。
(90)业缘:过去所造善恶诸业,成为招致现在或未来一切苦乐果报的因缘,称为业缘。
(91)良福田:供养布施,行善积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地,有秋收之利,故称良福
田。福,保佑赐福。
(92)劝请:努力诚恳地请求。劝,努力。
(93)庄校严饰:装饰华美庄重。
(94)死生之宜:指对生和死所持的态度,即生之宜还是死之宜。
(95)乐死:不怕死。乐,安于,不畏惧。
(96)三宝:一世佛陀为佛宝;佛陀教法为法宝;依法修业者为僧宝;合而称之,名曰三宝。
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轨则之义;僧者和合之义,若人悟得本具般若智慧,自体上有觉照
之义为佛宝;其中轨则自存是为法宝;依此修行,诸行自无违诤之过,即是僧宝,众生人人
具足,个个当修。
(97)恶(wù)生:不贪生。恶,奈,不贪恋。
(98)罗汉:梵语Arhān的音译,亦译作阿罗汉,是声闻乘之最高果位。收闻佛声教,悟四谛
之理,断见思惑而不证入涅。
(99)辟支佛:梵语Pratyekabuddha,亦译作缘觉,独觉。由往世曾闻佛教,现世宿因所萌,
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证据辟支佛果。从缘得悟,故名缘觉;独自自觉,
故名独觉。
(100)佛道:因地所修趋于佛果之万行也。若有众生,信受佛法,勤修精进般若智慧,悯念
无量众生,修习菩萨六度万行,即名佛道,亦名菩萨乘。
(101)三乘:即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大乘(菩萨乘)三者,所得果位分别是阿罗汉
果、辟支佛果和佛果。
(102)业报:业因所感招之果报。
(103)应化身:佛菩佛应众生机缘而变化现身。下文“应现”,与此义同。
(104)翘勤:精心勤勉。翘,突出。
(105)纪论:记载,论述。纪,通记。
(106)正:的确,实在。
(107)幸可:犹尽可。
(108)(jué):角逐,竞力。
(109)骄溢:骄傲自满。
(110)幢幡(chuánɡfān)曲盖:幢幡,旌旗之类;曲盖,仪仗用的黄柄伞。
(111)伎(jì)乐:音乐舞蹈。
(112)外色:妻妾以外之女色。
(113)其(jī)年并宿:整年同睡。其年,即期年,整年。
(114)检括:检查搜求。
(115)赍(jī)持:携带,遣送。
(116)顽(yín):愚顽而奸诈。
(117)简阅:挑选。简,选择;阅,汇集。
(118)偶:遇,合。
(119)喑(yīn)哑:哑巴。
(120)痴(ái):呆傻。
(121)沮(jǔ)坏:毁坏,破坏。
(122)无生忍:在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中契悟无生之理,心能安住实相,忍可不动,谓之无
生法忍,简称无生忍。
(123)正报:端正服装。正,通整。
(124)六欲天:指欲界的六重天。一、四王天;二、忉(dāo)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
(dōushuài)天,或叫兜率陀天;五、化乐天,或云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
(125)夷蛮胡虏:指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
(126)发露:揭发露布。
(127)更从:再重新;随即再。
(128)他化自在天王:欲界第六天之主,为天魔中王,名叫波旬。常率下属作种种障碍,扰
害修习佛道之人。
(129)留难(nàn):无端阻留,故意刁难。
(130)菩提心:亦称三菩提心,无上菩提心等。求正觉之心,成佛之心,普度众生之心,名
为菩提心。《大日经疏》云:“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观无量寿经》云:“发菩
提心,深信因果”。
(131)三十七品:指修习佛道者趣向涅的三十七种助道资粮。详见《佛学大辞典》。
(132)遗惜:遗漏可被吝惜之事物。
(133)无明:又名为痴,谓暗钝之心,无照了诸法事理之明。《本业经》曰:“无明者,名不
了一切法。”《大乘义章》曰:“言无明者,痴暗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
(134)义趣:义理所归之趣向。
(135)法用云何:吃什么?如何吃?
(136)不中(zhònɡ):不符合。
(137)便(biàn)宜:方便,顺当。
(138)弥勒:梵语Maitreya,或云慈氏,现生于兜率内院,为补处菩萨,当于未来绍继释迦
如来之佛位。
(139)娑(suō)婆:梵语Shhā的音译,意译堪忍,是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总
称。
(140)结习:烦恼之异名。烦恼习气有系缚众生不使解脱之用,故谓结习。
(141)等正觉:全称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成佛之果位。
(142)三有:为三界生死之异名,欲有、色有、无色有,合称三有。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143)四真谛法:又名四谛。一苦:指三界六道轮回的痛苦,是惑业之果报;二集:贪等烦
恼及善恶诸业,为感招苦报之因缘;三灭:远离生死苦报,得到真空寂灭的涅之乐,是修
道所证之果;四道:即八正道,为灭除惑业根本,实现涅的因缘。前二者为世间因果,后
二者为出世间因果。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即为离生死苦,证涅乐的四真谛法。
(144)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依次缘起,构成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两重(过-现-未)的因果联系,过去未
来无始无终,因果相续,生死轮回。深明十二因缘的道理,如法修行,即可解脱其束缚而证
涅。
(145)慌(huǎnɡ)慌:恍恍惚惚。
(146)倾尽:犹竭尽。
(147)四部弟子:佛教出家和在家男女弟子之合称,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148)天龙鬼神:天龙八部之异称,亦名八部龙神。包括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
迦楼罗、紧那罗、摩罗迦。此八部为人眼所不能见,故又谓之冥众八部。全为婆罗门所奉
之神。
(149)人非人:因天龙八部本非人而现人形,来至佛所,听佛说法,故云人非人。
(150)扇提罗:意译石女。无男女根,故名石女。
(151)担皇后舆:即抬着皇后的轿子。舆,这里指轿。
(152)七宝辇舆:皇家乘坐的,用多种宝物装饰的车和轿。
(153)祗洹精舍:祗洹,为祗树给孤独园的简称。精舍,原指儒者教生授徒之学舍,后被僧
道借指修行居住之所,此处指寺院,为精行者所居,非精妙之谓。《释迦谱》云:“息心所栖,
故名精舍。”
(154)黄门:皇宫内近侍之臣。
(155)摩尼珠:宝珠。
(156)要(yāo)集:同邀集,邀请会集。
(157)三脱门:即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新译仁王经》曰:“位三脱门,空解脱门,无
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此是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至一切智诸行根本。”
(158)信施:信奉者所施的财物。
(159)儿息:子嗣。
(160)恃怙(shìhù):凭借,依靠。
(161)髡(kūn)头:剃发。
(162)那罗延天:梵天之异名。
(163)(chèn):梵语达的省称,指给出家人施舍的财物。
(164)梵行:有三义。(1)因淫欲能障生梵天,故将断除淫欲之行法称为梵行。(2)梵者清净
之义。菩萨利他之行,对治不善,离过清净,故称为梵行。(3)梵者涅之义,故将证涅
之万行称为梵行。此处指第(1)义。
(165)檀越:布施超脱。檀,施;越,超越。
(166)规以:按照仪规。
(167)钵底婆:意译辩才。
(168)扼:通轭。牛马拉车时驾在颈项上的器具。这里是指把轭驾在牛颈上。
(169)阿鼻狱:即阿鼻地狱,亦云无救,或称无间,位于地狱最底层,受苦无间,极苦难言。
(170)氍毹登毛(qūyútàdēnɡ):氍毹,毛毯之类;登毛,有彩纹的细毛毯。
(171)纟宛纟延:(wǎnyán)装饰用的飘带。
(172)运辇:犹运载。
(173)生理:生活,生活来源。
(174)生计:资财,维护生命的办法。
(175)随时形宜:随着形势的变化,采取合宜的应变措施。
(176)尊灵:尊师圣驾。
(177)临顾:光临;光降。
(178)展释:表达,显示。
(179)交鸟青鸟(jiāojīnɡ):水鸟名,又叫赤头鹭。
(180)方宜:方法。
(181)日富岁贫:眼下富足,最终贫乏。
(182)岁寒:老年困穷。
(183)聚落: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
(184)无漏业:三种业之一。凡夫所作,成分段生死果报之业称为漏业;二乘所作,修空观
方便,断见思烦恼(但无明未尽),出离三界生死之业无漏业;菩萨所作,证中道之理,行真
实之法,直至断尽无明究竟成佛之业,则为非漏大量无漏业。
(185)魑魅魍魉(chīmèiwǎnɡliǎnɡ):害人的山泽精怪。
(186)六畜:马、牛、羊、鸡、犬、猪。
(187)福庆:幸福。
(188)厕溷(hùn):厕所。
(189)化佛:佛菩萨以神通变化的佛形。
(190)终寿:终保年寿。
(191)滋多:积累增多。
(192)上度:犹得度。
(193)频呻欠口去(qū):伸懒腰,打哈欠。
(194)禁节消息:禁节,节制饮食等;消息,休息。
(195)厨宰:掌管膳食的官吏。
(196)伎女:歌舞女艺人。
(197)五戒:为在家学佛者所持之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
者。
(198)辄(zhé):立即。
(199)外臣:宫外百官,这里是相对于黄门官而言。
(200)六斋: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卅日称为六斋日。
(201)六斋戒:又称八关斋戒。除五戒外,六、身不涂饰香;七、不自歌舞及观听;八、
不在高广床座上眠坐;九、过中(午)不食。前八为戒,后一为斋,合称八斋戒。
(202)依语义者:只在文字语言的含义上理解和领会,刻板执行条规者。
(203)依义语者:能够依照佛法的真谛把握语言文字的实义,灵活于事而又不违其理者。
(204)执录:逮捕。
(205)复不听省:又不听,又不查。
(206)谪(zhé)罚:即责罚。
(207)作倡伎乐:歌舞娱乐。倡伎,以歌舞杂戏供人娱乐的艺人。
(208)士民: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209)大乐(yuè):古代帝王祭祀、朝贺、燕享等典礼中所奏的音乐。
(210)士夫:士大夫,官吏。
(211)文艺书疏:文艺,撰述和写作方面的学问;书疏,信札。
(212)人望礼仪:人们所期望的举止礼仪。
(213)富楼那:在佛十大弟子中,为说法第一。
(214)讽诵:背诵。
(215)(yè):以金属片包裹。
(216)陌(mò)上:路上。
(217)瞿昙:梵语Gautama的音译,释迦的另一称谓,亦译作乔答摩。
(218)未起之顷:还没站起来就。
(219)调(tiáo)象:调驯大象。
(220)五情根:眼、耳、鼻、舌、身五根,能有情识,故曰情根。
(221)四辩:即(教)法无碍,义(理)无碍,(语)辞无碍,乐说无碍四者。约口业称之为四无
碍辩,省称四辩,若约意业则称为无碍解或无碍智。
(222)少(shào)来:犹向来。
(223)非邪衰:过咎、邪见的损害。
(224)抚接:抚,安抚,爱抚;接,接纳。
(225)三恶八难:三恶,三恶道之略称。八难,谓见闻佛法有障难的八处所在,亦名八无暇,
谓修习道业无有闲暇。八难除包括三恶外尚有:四、北俱卢洲,此处衣食自然,乐极殊胜,
寿有千岁;无寿天,指色界,无色界中和寿安稳之处;六、盲聋喑哑;七、世智辩聪;八、
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
(226)暗塞(sè):犹愚昧。
(227)差(cī)品:分别等级。
(228)醍醐(tíhú):酪酥为牛、羊、马奶制作的食品,醍醐是从酥酪中提取的奶油。
(229)观无常苦空无我:这是佛教之总相四念处观,将别相四念处观中身、受、心、法之四
境,或合观或总观之。别相四念处观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总相
四念处观是:观诸有为法为无常,观诸有漏法为苦,观一切法为空、为无我。
(230)戒慎:警觉谨慎。《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故君子必诚其
意。”《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易》曰:“君子终日
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231)解人:解脱别人。
(232)如不比有:正如无不可比之于有一样。不,通无。
(233)垢弊:垢污之弊病。
(234)五热:外道苦行之一,热五体于火,谓之五热。
(235)恒沙:印度恒河之沙,喻数目极为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