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心解
卷上
[经题及译者]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萧齐沙门释昙景译。
[心解]
萧齐是我国南朝的齐朝(公元479~502年),因为皇帝姓萧,所以称为萧齐。译经法师释昙景,其人名不见经传,但是他的译笔非常好。能够把经文译到如此信、达、雅兼善的程度,那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在译经史上,也是比较少有的。
这本经被收入佛教大藏经的大乘部里面,但很可惜的是一千五百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人讲过。去年,我经过香港的时候,南老师特别把这本经交给我,让我好好看。我回北京读过之后真是赞叹备至啊!
大部分的大乘经典是佛跟菩萨和罗汉们讲的,可是这本经是佛对他的老婆、儿子和波斯匿王等人讲的,这就是所谓的人天佛教啊!经中所谈的道理很接近世法、出世法的精神,尤其对世法讲得很透,跟我们这个现实中的人类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这就更加符合佛陀世法与出世法不二的思想。
[经文]
“如是我闻”--“如我今也”
[心解]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是佛经共同的讲法,大家可以参考注释,这里不多解释。
目犍连是释迦牟尼佛神通第一的大弟子。这里佛为什么要派目连呢?就是因为目连神通了不起,这是本经的伏笔,是有原因的。迦毗罗城是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地,他父亲净饭王的王城。释迦牟尼佛出生不久,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因为难产而死,而后收他姨母波阇波提养育长大。
“因复慰喻,罗睺罗母耶输陀罗”,这才说到事情的正题。罗睺罗是佛的儿子,耶输陀罗是他的太太,“慰喻”一词,译的很好,一面是慰问,同时也奉告,奉告什么呢?“令割恩爱,放罗睺罗,令作沙弥,修习圣道。”他让耶输陀罗不要贪恋人世间的母子恩爱,把儿子给我送来,随我出家学佛。为什么呢?“母子恩爱,欢乐须臾,死堕地狱,母之与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离别,受苦万端,后悔无及”啊!注意,这是佛说的而且是和他太太讲的话,不是死后升天宫,而是下地狱!到那个时候,母子也就各不相知了,千劫万劫也难得见到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东西”啊!黄泉路上,受苦万千,活着不修行,死了后悔就来不及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已经办不到了!我常常讲,什么“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二十年后是一头好猪就不得了了,你不下地狱已经很了不起了!佛接着说:“罗睺得道,当还度母,永绝生老病死根本,得至涅槃,如我今也。”注意啊!这里指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永绝生老病死根本”,并不是一般书上讲的“了生脱死”。佛法所谓的生是指心生则种种法生,死是指心灭则种种法灭而言,不是成住坏空的生死。更不是人间所谓的生死。你了得了吗?就是菩萨也了不了啊!那么,什么是生死根本呢?那就是爱欲,是无明!转降无明是涅槃啊!你们不要以为涅槃就是死,就像南老师说的:“捏个盘子就死掉了。”所以大家要搞清楚,涅槃并不是死,而是不生不灭,也可生可灭,实际是指成道而言;般涅槃才是死,一字之差,整个佛法的精神就给捏死了。
经常有人谈到:某法师坐脱立亡,某法师入定几星期。这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大家都在学佛,你怎么学佛?我告诉你,只有在整个宇宙崩溃,大地平沉的时候,你来做中流砥柱,才能够永绝生死根本,才能转业力,才够资格学佛。在那种大爆炸、大混流之下,你仍然能够忆念众生,不令众生入不律仪,这个叫做佛。你那个臭皮囊,一定定个八万四千劫,你坐脱立亡,都是没有用的!整个宇宙一毁灭,你也毁掉了,你的佛在哪里啊?
[经文]
“目连受命”--“如佛今也”
[心解]
目犍连领命入到定中,一用神通,就像大力士伸伸胳膊的时间就到了目的地,并按照当时印度的规矩传达了世尊对父王、姨母、叔父的问讯之意。这时,佛的太太也听到了风声,她的心里七上八下,“即遣青衣、令参消息”,立即派几个使唤丫头打探消息。“青衣还白,世尊遣使,取罗睺罗,度为沙弥”。不得了了,世尊要把罗睺罗带走,去做沙弥!“耶输陀罗,闻是消息,将罗睺罗登上高楼,约敕监官,关闭门阁,悉令坚牢”啊?要抢我儿子!耶输陀罗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把儿子关到楼上,一把锁、两把锁、三把锁,统统锁好,又命令手下看好门户,不准人来,就像现在人家用上保险柜,还要加上防盗门一样。
目连来到宫门,“不能得入”,他看见封门闭户,门口没人,连鬼都没有!怎么办呢?丈夫派人来看她,能不激动吗?这就是女人啊。知道目连要带走儿女,她从心里恨目连,“迫不得已,即起恭敬,礼拜问讯,冒涉远途,得无劳也?”耶输陀罗迫于礼节,只好起身应酬,她明知目连有神通,没有走路,故意讽刺!你那么远走来,累不累呀?敕为敷座,问目连曰:“世尊无恙,教化众生,不劳神也,遣上人来,欲何所为?”请坐吧!你那个老板好吗?讲经说法费不费力呀?派你到这里,打算要干什么呢?耶输陀罗绕了半天,但终于还是问到了实质问题。目连白曰:“太子罗,年已九岁,……如佛今也,”目连的回答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老板怎么讲,他就怎么说,但个别地方还是改了,有些字贪污了,因为他不敢讲。他把“欢乐须臾”,改为“少时如意”把“下地狱”讲成“三恶道”,把“永绝生老病死”改为“永度生老病死。”
[经文]
“耶输陀罗”--“净饭王所”
[心解]
耶输陀罗回答说:你们老板当太子的时候娶我为老婆,我对他犹如天神一样,没有犯过一点过失啊!和我结婚不到三年(实际上结婚有十几年),就把我扔下,自己逃到郊外去了!“王身往迎,违戾不从”,他大逆不道,竟连老子的话也不听!他当时发誓,成道以后就会回家。他把马夫车匿和白马打发回城,自己披上鹿皮,就像个疯子,一个人躲到山里。禅门有一首诗偈:“王宫不住个痴呆,半夜逾城亦怪哉,雪山六年无人采,计穷只得出山来”。用来称颂世尊雪山六年的因缘特殊于此,供大家欣赏。“勤苦六年,得佛还国,都不见亲,忘忽恩旧,剧于路人”,他成佛了,衣锦还乡了,他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见,把过去的恩情全忘掉了。就是路人还跟我们打打招呼,他连路人都不如啊!“夜鸟尚归巢”,他自己讲过的话都不算数,丢下父母妻儿寄居到别人的国家,害得我们母子孤苦伶仃,没法生活,唯有死路一条!可是呢,“人命至重,不能自刑,”人的生命太重要了,如果可以自杀的话,我早就一头撞死了!我“怀毒抱恨,强存性命。虽居人类,不如畜生,祸中之祸,岂有是哉?”我满腹怨恨,只是为了儿子才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我还算个人吗?猪狗还有个窝,可我活得连畜生都不如啊!人世间的灾祸还有比这个更加严重的吗?你们看看,这是人情世故,但这也是佛经啊!耶输陀罗就是在那里控诉释迦牟尼佛的不忠、不孝、不义、不情,她骂得对呀!她代表天下的妇女批判佛,她敢于批判,佛也敢把这些让他的弟子写入佛经,讲给世人听!所以我常常说,你们学佛不要动不动就抛妻离母,释迦牟尼以大悲之故如此,我们不可以随便做!
“今复遣使,欲求我子为其眷属,何酷如之!”今天,居然要把我儿子带走去做他的眷属,剃光头做野人,怎么如此残酷呢?。“太子成道,自言慈悲”,他不是自己标榜慈悲吗?什么是慈悲,我来告诉你:“慈悲之道,应安乐众生”,慈悲就是拔人之苦,给人欢乐吗!可是他“今反离别人之母子,苦中之甚,莫若恩爱离别之苦,以是推之,何慈之有?”世界上的苦,没有比恩爱离别更苦的了,而你们的老板如今就是拆散我们母子,从这点看来,他的慈悲在哪里呢!白目连曰:“还向世尊,宣我所陈”,你回去把我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你的老板,想要我儿子,门儿都没有!下逐客令了,“时大目连,更以方便,种种因缘,随宜谏喻,反复再三,耶输陀罗,绝无听意”,目连没有办法,神通广大也没有用,只好用嘴巴反复讲,尽管他把佛法的道理讲得头
头是道,但耶输陀罗硬是不听这一套,目连只好“辞退还到净饭王所”去搬救兵。
[经文]
“具宣上事”--“不知所云”
[心解]
目连对净饭王讲了耶输陀罗的所讲所为,净饭王也没有办法,只好把夫人叫来,你们女人的事只有你们女人自己去解决。净饭王告诉夫人:耶输陀罗这个女人太愚痴了,笨蛋!你要狠狠地开导开导她,让她懂道理!夫人到耶输陀罗那里以后,“种种方便,随宜谏喻,反复再三,耶输陀罗,犹故不听!”耶输陀罗非但不听,反向夫人给说了一通:“我在家时,八国诸王竞来见求,父母不许”,当年我待字闺中的时候,有八个国王为其王子来求亲,我的父母不答应,为什么呢?“释迦太子,才艺过人,是故父母以我配之”,就是因为你们太子才华出众,我的父母才把我许配给他,做了你们的媳妇。“太子尔时,知不住世,出家学道,何故殷勤,苦求我耶?”既然太子知道自己将来要出家,为什么还追我,跟在我屁股后面苦苦求我嫁给他?“夫人娶妇,正为恩好,聚集欢乐,万世相承,子孙相续,绍继宗嗣,世之正礼”,人娶老婆、嫁老公,正是为了恩恩爱爱,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是世间的人伦常礼呀!说到这里我们讲个故事,谈谈我们中国的周公之礼。过去有位姑娘要嫁人了,出娘胎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伤心呀。她哭啊,吵着说,“我不要结婚,我不要结婚!”她妈妈跟她讲:“这是周公之礼啊,没有办法呀”。她快气死了,她骂:“这个周老头,臭死老头!”嫁出去的第二天回娘家,她问妈妈说:“周公在哪里呀?”妈妈奇怪了,“你问这干什么?”她说:“我要打双草鞋送周公啊!”这就是周公之礼,世之正礼。
耶输陀罗继续讲:“太子既去,复求罗,欲令出家,永绝国嗣,有何义哉?”你儿子要做和尚,自己去好了,我自认命苦也就算了,可现在还硬要我唯一的爱子出家。我们娘儿俩相依为命,你还要他出家?我没有儿子不说,你们连孙子也没了,国家都没有继承人了呀!耶输陀罗可真够厉害的,“永绝国嗣”这顶帽子实在是吓人。这等于说,你们让我儿子出家,这后果你们要好好想想,将来断子绝孙不说,国家都要亡掉了。你看看,她把皮球一脚踢到夫人那边了。夫人一听,对呀,国家没有王子怎么办?“肥水不流外人田”呀,不讲话了。
[经文]
“尔时世尊”--“学圣道耶”
[心解]
这时候,释迦牟尼也知道了,于是就派一个化人,就像孙悟空拔根毫毛一样,就变成一个化身,对耶输陀罗说:“耶输陀罗,汝颇忆念,往古世时,誓愿事否?”你记不记得多少劫前,你曾发的愿呢?“释迦如来,当尔之时,为菩萨道,以五百银钱,从汝买得五茎莲花,上定光佛,时汝求我,世世所生,共为夫妻”,那个时候,我在修菩萨道,你是个卖花女,我用银钱从你那里买到五朵莲花供养定光佛,是您看到我漂亮,就来向我求爱,要生生世世一起做夫妻呀!“我不欲受。即语汝言:我为菩萨,累劫行愿,一世布施,不逆人意,汝能尔者,听为我妻”。我是个修行人,不愿意接受,当时就告诉过你,我修菩萨道,多生多世愿往一切布施,不违背别人的意愿,你能这样才可以做我老婆。“汝立誓言:世世所生,国城妻子及与我身,随君施与,誓无悔心”,你曾发誓,只要能和我结婚,国家、城池、妻儿等,一切都随我的便,决不反悔。“而今何故,爱惜罗睺,不令出家,学圣道耶?”你现在为什么不让儿子出家学道呢?
你们看哪,释迦牟尼佛在卖乖,娶了人家作老婆,还要让人家觉得是受了他的恩德。所以,你们女人要小心呀!天下男人都是负心人,释迦牟尼也是负心人。释迦牟尼真是那么阴险吗?娶老婆还要让人家发誓,全部把自己交出来,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大家不要上当啊!这些是古代印度宗教中迷信的东西,千万不要认为佛就是这样。你们读佛经对其中许多事情不能拿中国文化的标准来要求,印度有印度的文化!印度当时奉行的是《摩奴法典》,其中的规定对女性是非常不公平的。丈夫活着随丈夫;没有丈夫就跟儿子,出嫁还不仅仅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随便把你怎样就怎样,要把你卖掉就卖掉,你在家里还得替人家数钱,数错了还要打你耳光。可见做印度女人很可怜,也是很倒霉的,这种混帐法典对妇女是极不人道的。
[经文]
“耶输陀罗”--“有五十人”
[心解]
耶输陀罗听完化人的话,一下子宿命通来了,几千万年以前的事就如同昨天刚发生一样,明明白白,“爱子之情,自然消歇”,白首难以偕老呀!赶紧派人把目连叫来,当面忏悔道歉,然后拉着罗睺的手交给目连,一把鼻涕一把泪,和儿子分手。明白归明白,鼻子还是要哭,女人就是女人嘛!小家伙看到母亲愁苦,一边跪着告别,一边对妈妈讲:“愿母莫愁,罗睺今往定省世尊,寻尔当还,与母相见”。小孩子以为玩趟就会回来,他当时根本就不懂出家是怎么回事啊!我们是成年人,又都自称学佛,你们懂不懂出家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寺庙里剃了光头的僧尼们又有多少真能明白这个问题呢?这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啊!古代大德曾经这样讲:“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我们了解释迦牟尼佛和罗睺罗出家时的境况,应当能体会到出家时远离父母、抛妻别子的痛苦和艰辛!光头难剃啊!剃头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家人负责,更主要的是对众生负责。要剃除贪嗔痴,剃除你的无明烦恼啊!这才是真正的出家!
这时候,净饭王看到耶输陀罗答应罗云出家,他也高兴了,为了安慰儿媳,想了一个办法:让国中贵族公子们陪着罗云一起去!于是他召集国中贵族们说:“金轮王子,今当往彼舍婆提国,从佛世尊,出家学道,烦卿人人,各遣一子,随从我孙。”那些人,拍马屁还来不及呢!赶紧点头称是,奉命照办。就这样又集合五十个孩子。
[经文]
“随从罗”--“非可如何”
[心解]
这些人跟随目连来到佛的住所,佛叫阿难做剃度师,为孩子们剃度;舍利弗做亲教师,给孩子们传授道法;大目犍连为传戒师,给他们传授十戒法,这些孩子从此正式出家为沙弥。看到了吗,这是原始的皈依、出家,必须是三个和尚以上才能称为和合众,才可以叫做僧,才可以谈皈依僧!不像我们现在有些人搞的所谓皈依,都在那里胡搞,那是在糟蹋佛法!你们懂不懂啊!
“罗睺幼稚,习乐傲慢,耽著嬉戏,不乐听法。佛数告敕,恒不从用,非可如何”,罗睺年龄小,又贪玩,又傲慢,他和那五十个小沙弥你打我,我打你,佛每次拿根棍子在他们屁股后面喊他听法,他反而说:“你有没有搞错啊,我还没玩够呢!”连佛都拿他没办法:哎呀,头痛!头痛!你们要知道,这才叫佛经!这样为佛经才真正了不起!你们以为这里说罗睺罗幼稚吗?这是在说诸位,是说我们大家呀!你们可要会看经书啊!佛把心都掏出来给我们,而大家在那里“习乐傲慢”,全部置之不理,全都当成耳旁风啊!告诉你,儿子不争气,佛老子也没有办法!
[经文]
“尔时舍卫”--“前已曾说”
[心解]
这里本经的主角上场了。舍卫国的波斯匿王,听说佛的儿子出家做了沙弥,交际应酬嘛,他一大早就带着夫人、太子、嫔妃、宫女、婆罗门、居士等许多人,轰隆轰隆来到佛的住地,礼拜问讯之后,在一旁坐下,佛就要为他们说法。你看我们这位世尊,儿子不听法,正愁得没招儿,就像我一样,没人打七,赶紧四处叫人来,我嘴巴犯贱,发痒呀!佛一看老朋友来了,就招呼:“听法,听法!”佛也有毛病啊!他老人家的毛病就是看到人就想给人说法。“王及群臣,骄傲习乐,不堪苦坐,听佛说法,辞退欲还。”波斯匿王和他的大臣们听了一会法,坐得腿脚都难受,一看这位朋友毛病又犯了,赶紧找借口要溜。“尔时世尊,知王始悟,信根未立”,什么是“信根未立”?信根就是正信,“信为道源功德母”啊!我早上刚刚讲过,你没有正信,悟了有个屁用!悟了的人都想溜!世尊“将欲开悟,王及群臣,为利益故,告阿难曰:汝可往召,沙弥罗云及其眷属,悉皆令集,听佛说法”。还是佛的办法多,你想溜,我偏偏不让你溜,只说要召集小孩子们听法,这一来波斯匿王就不好意思走了。
“阿难往召,须臾皆集。佛告王曰:且待须臾,听我说法。王叉手曰:今我此身,习乐来久,不堪苦坐,愿佛垂恕”,阿难去了一会,小朋友都来了,世尊让波斯匿王一起听法,波斯匿王一听就急了:拜托、拜托,请饶了我吧,我受不了这份苦,还是让我走吧。“佛告王曰:此不为苦,所以者何?前身种福,今为人王,常处深宫,五欲恣意,出入导从,脚不触地,何名为苦?”你太贪图享乐了,你以为这是苦啊,你懂什么是苦!“三界之苦,莫若地狱、畜生、饿鬼、诸难等苦。如此诸苦,前已曾说”,我已经告给你三恶道的苦,难道你没听见吗?世尊真是苦口婆心哪!所以说,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波斯匿王,佛在眼前都不肯学,何况我们!佛在那里喊:说法、说法!大家来听、听、听,不要走!你们看看,这分明是佛在求我们众生呀,哪里是我们求佛!我们都“骄傲,习乐”,我慢自大,耽着五欲之乐啊!
[经文]
“佛告罗云”--“吾今说之”
[心解]
佛又转向罗云说:“佛世难值,法难得闻,人命难保,得道亦难。子今既得人身,值佛在世,何故懈怠,不听法耶!”这几句话,表面看上去是说罗云,其实这是指着丫环骂小姐,也是顺便讲给波斯匿王听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大家注意啊!你们不要以为披毛戴角做畜生才是苦,做饿鬼、下地狱才是苦,我告诉你们:世间最苦最苦莫过于在袈裟底下失去人身!面对佛法不去修行,那是真正苦啊!既然今生有幸值遇佛法,就该珍惜这万劫难逢的机会,否则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哪!
“罗云白佛:佛法精妙,小儿意粗,安能听受世尊法也。前已数闻,寻复忘失,徒劳精神,无所一获。及今少年,且放情肆意,至年大时,自当小差,堪任受法。”这罗云的嘴巴实在厉害,他为自己的懒惰巧言辩解,他说:您老人家的法太高深了,我们小孩子心粗,笨得很,怎么能听得懂呢?您讲什么般若呀,心经呀,不一会就忘光了,实在白费力气,不如趁现在年少让我随心所欲去玩,长大再学就差不多能接受佛法了。我们大家是不是这样啊?当每一个人发现自己做错事的时候,总是找出千万条理由给自己开脱罪责,这是众生的弊病啊!及时享乐,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莫待无花空折枝”,不就是我们对自己虚度年华姑息迁就,经常使用的辩护之辞吗?佛对我们的警告是:“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可惜众生沉湎五欲之乐,乐不思蜀啊!
“佛告罗云:万物无常,身亦难保,汝能保命至年大不?”世间万物变化无常,都是靠不住的,你罗云就能保证活到长大吗?
罗云回答:“唯然世尊,罗云不能,佛岂不能保子命耶?”是啊,我是不能,难道佛连自家儿子的命也保不住吗?佛语罗云:“我尚不能自保,岂保汝也!”我自己都保不住,怎能保得了你呢!此语犹如当头棒喝,震聋发聩,一切愚昧的迷信都被打倒,一切盲目的崇拜都被推翻了!真正智慧方能出自此道,真正佛法是实相啊!无常威胁,人命难保,这是对我们大家的告诫啊!这个经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任何的赞誉都不过分。你们烧香磕头,求佛保你什么?真应该把佛讲的这句话当作格言,写在庙子里供养,去叩头礼拜的时候可以提醒大家:自己救自己!“罗云白佛:徒劳听法,既不得道,闻法之功,何益于人?”如此说来,听法也是徒劳,既然不能得道,到死还得死,听法对人又有什么益处呢?“佛告罗云:听法之功,虽于今身不能得道,五道受身,多所利益。如我前说,般若智慧,亦名甘露,亦名良药,亦名桥梁,亦名大船,汝不闻乎?罗云白佛,唯然世尊。”这段话的重点在“五道受身,多所利益”。常常有人向我提出“即身成佛”的问题,也就是这里讲的“今生得道”,认为如果不能这样,那就是“徒劳听法”,这是不对的!大家知道,欲界众生的毛病就是贪、嗔、痴、慢、疑啊!且不说“五道受身”,假使贪嗔痴慢疑来的时候,你用什么抵挡?如果你有般若智慧就有办法,这是佛法的功德利益呀!真是到了五道受身的时候,那个利益就更大了。所以,我告诉你,你不参话头,不学佛是不对的。话头得参,打七也得老老实实地打,不要等到临渴才来掘井呀!
“时波斯匿王,长跪合掌,白天尊曰:如佛所说,般若智慧,有四种名,其义云何?愿佛哀悯,为我说之。”波斯匿王一听,世尊要给小孩子“吃小灶”,这“般若”自己可是从来没听过,一下来了兴趣,于是就向佛请教般若四种名的意义了。“佛告王言:欲得闻者,著心谛听。吾今说之。”想听吗?那就专心听好,我这就讲。波斯匿王到底是好样的,他问到了佛法的核心,抓住根本要害,本经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经文]
“佛言”--“得闻法”
[心解]
佛开始讲故事:在过去无数劫以前,毗摩大国的徒陀山里有个野干。野干是一种又臭又脏,类似野狐狸的动物。它被狮子王追食,急得到处逃窜,不小心掉到井里,摔了个半死。狮子下不去,吃不了它,过了三天,野干就要死了,临死前诚心诚意地念了一首偈子:倒霉呀,灾祸啊!死苦来了,我马上要在井里面死掉了!既然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我悔恨没能用自己的身体喂狮子,贪惜这个臭身体以致无功而死,白死就够可恨了,自己的臭死尸还把大家的井水污染了!我真是无知、无能、无耻、无德呀,我向十方诸佛顶礼,我是真心忏悔呀!我的心是清净的啊!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其心不动念真实”,还要发誓:“从是世世遭明师,如法修行速成佛”,生生世世得遇明师。就像我这样,这一辈子生出来就遇到南老师,我也是野干。这野干在临死之前居然能够真心忏悔自己的罪业,“知耻谓之勇”啊!我们来到这里打七也要忏悔自己、真心实意地忏悔自己!你那个我慢,“老子天下第一”,我看你不要学佛,让佛来学你好了!我们大家越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越是要学野干,毫不怨天尤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啊!
这野干的确不简单,其忏悔声音居然惊动了忉利天,“时天帝释闻佛名,肃然毛竖念古佛”,忉利天主帝释也跟着念起古佛来。“自惟孤露无师导,耽著五欲自沉没,不能得出恩爱狱,思惟感切目下泪”,我们没有老师,整天在五欲之中头出头没,男欢女爱,被这无形的监狱困住了,什么时候是出头之日呢?越想越伤心,就掉眼泪了。这帝释也是了不起啊!能在酒、色、名、食、睡的娱乐当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视之如同监牢,十分可贵啊!俗话说:“利令智昏”、“得意忘形”啊!帝释没有痴迷,他听到念佛说法的声音,“即与诸天八万众,飞下诣井欲问讯”,带领手下飞到人间来了,正准备要问讯的时候,“乃见野干在井底,两手攀土不能出”。先是一愣,而后“天帝复自思念言:圣人应现无方术。今我虽见野干形,斯必菩萨非凡器,今当请问除我疑,并令诸天得闻法。”天帝是礼贤下士啊,他并不以貌取人,而是唯法是从!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
这一段,野干和天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又相辅相成,一个穷困而不潦倒,誓求明师早成佛,一个在欲而不痴迷,屈尊野干为求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同样的主心骨啊!你们懂不懂?下文就有答案,要注意找出来。
[经文]
“天帝曰”--“庆无量”
[心解]
天帝说,我们天人没有听到圣人的教诲太久太久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啊!我们永远在黑暗中,没有智慧,没有佛法。您刚才讲的太好了,希望能为我们说法。井里的野干对上面答道,你作为天帝一点家教都没有,又笨又蠢又傲慢,连时间地点都不晓得,我在井里面你们高高在上,一点恭敬心都没有,就来问法!虽然佛法能度人,可你们贡高我慢,我说法都没有用!你看骂得有多厉害!“天帝闻是大惭愧,给侍诸天愕然笑,”天帝比那些天人好一些,听了野干的话就发惭愧心了。他手下那些人都在暗中偷笑,“天王降止大无利,而被惭耻甚可悼,”我们老板怎么那么笨,昏了头了,来到这个倒霉地方,让个野狐狸骂了几句,居然还惭愧成这个样子!天帝告诉诸天:“慎莫以此为惊怪,是我顽弊行不称,必当因是闻法要!”你们不要大惊小怪,是我贡高我慢失礼了,一定要谦虚、恭敬,才有可能听到法!于是,天帝“即时垂下天宝衣,接取野干出于上,叉手辞谢说不是,叩头忏悔愿垂亮,”赶紧用他的天宝衣把野干从井里接上来,又是赔情道歉,又是叩头忏悔,他说:“诸天实尔如尊诲,缠绵五欲致迷荒,皆由不遇善师导,为说苦乐常无常,”我们大家确实就如您所说的那样卑鄙无耻无能无德啊,整天吃喝玩乐,男男女女不能自拔,这都是因为没有遇到好老师,给我们讲授佛法的道理,希望您能给我们讲一讲!你们看,人家天帝有多了不起!身为天帝都敢于承认自己的卑鄙、无耻、无德,这就是般若智慧啊!我们学佛首先应该学的是这个!否则,你觉得自己蛮不错,不敢解剖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来这里打七、学佛,指望天上给你掉馅饼!这种愚蠢是可怜又可怕啊!
诸天忏悔完了,又设下甘露饮食供养野干,“野干得食生活望”,生活又有了希望,“非意祸中致斯福,心怀踊跃庆无量”,没想到大祸临头还能有这样的福气,真是满心欢喜,庆幸无量啊!
[经文]
“于是野干”--“展我微心”
[心解]
野干心想,在畜生道最丑陋最没用的就是野狐狸,幸亏有点智慧,才有天人供养我。我本来要死了,这个刑残之命,堕落之身本来说是无常的,也没有什么可爱惜的,所以我这么高兴,如此欢喜,是因为我又说法了!这些笨蛋天人,如果不是头头有那么点智慧,怎么能一起来听法呢?这里野干是在赞叹般若啊!野干祸中得福全赖般若之功。大喜过望是因为宣讲佛法,般若的时机成熟,帝释来此和谦下忏悔是因为他先有一点般若智慧,那些天人愕然失笑是因为愚痴无智。虽在各人表现不同,却只因一点:智慧有别啊!丑弊野干当仁不让,是何等的气度;显赫的帝释不耻下问,又是怎样的胸襟?大丈夫学佛,当如是乎!野干赞叹道:“奇哉,奇哉!何慰如之!今当通化,成我功德”啊!“今日之恩,莫不由我先师和尚,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力乎!”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般若智慧的问题啊!大家要注意:这一经的核心就是讲般若,所有佛经也是“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啊!“南无我师!”我们顶礼啊,皈依啊,赞叹啊,功德啊,以至所有的一切都归于般若啊!“虽复失行,生恶趣中,犹识宿命,知其业缘。般若之力,能感诸天,降神来下,接济供养,复得通化,展我微心,”这就是“五道受身,多所利益”啊!
[经文]
“时天帝释”--“清净第一”
[心解]
这段经文中,天帝把野干称为“和尚野干”,并且说:“愿与和尚,永劫相连,至成佛道,常作因缘,明人难值,故立誓焉”。首先,大家应当知道这”和尚“是上师、教授师的含义,这与现在和尚的含义根本是两码事;其次,这里说的是“明人”而非名人。什么是明人呢?明人就是有般若智慧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和尚这个称谓!虽然野干其貌不扬,其名不著,然而“人不能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天帝释很有眼光,愿与野干“永劫相连,至成佛道,常作因缘”啊!“蚂蟥叮着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因为他深深知道“明人难值,故立誓焉。”名人并非是明人,求师学佛要注意选择明师啊!善知识是“良祐福田”,也就是智慧和成佛的福田啊!
另外,这段从整个意思来讲,说的是天人们向野干学法,为野干敷座的情形。字句并不难懂,重点是“经法贵重,敬之得福,不宜轻心,自亏福也”。存一分恭敬得一分福,有一分虔诚明一分道。“自诚明”这是一个定则啊!宗教的道理在此,待人的规范在此,开悟成佛的路径也在此啊!有轻慢心者自亏其福!你们懂不懂?给侍诸天大惊小怪就是“自亏福也”。天帝视野干如佛,谦下恭敬就得福啊!有人学佛不知道学什么,我告诉你,就是要学这个,去掉你的贡高我慢、自私自利,承认自己无知、无能、无耻、无聊啊!你们在那里又吃、又喝、又乐,让我老王在这里为你们打棒子,门都没有!你们把上师当野干想就得野干果;把上师当罗汉想,就得罗汉果;把上师当菩萨想,就得菩萨果!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你只有真正把上师,乃至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想,你才能得到佛果!不是让你们敬我如佛,是敬你们自己如佛。到庙里拜佛烧香是恭敬,看经书前净手洁案是恭敬,待人接物一切行为都诚心正意地恭敬,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管你是野干还是长虫,“依法不依人”,只要有法我就给你顶礼。同样道理,管你是披袈裟剃光头还是红眉毛绿眼睛,你不讲正法,我就踢你两脚,赶你下台!
[经文]
“野干升座”--“功德无量”
[心解]
野狐狸升座了,一副大和尚的气派,当仁不让啊!野狐狸说:我给你们说法,一者是“开化天人,福无量故”,二者“为报施食恩故,岂得不说!”天帝不理解了,他问:“免井厄难,得全身命,功德应大。尊者云何,说法报恩不及此耶?”我们从井里救出你的命,你怎么不提这个呢?“所以者何?一切天下,皆乐生求安,无欲死者”,大家都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以是因缘全命之功,岂得不大?这个大因缘你怎么不提呢?诸位看到这里注意了,天帝讲的是否有道理?要认真思考!这样读佛经才会有收效。不要只等吃现成的,吃别人嚼过的馍长不大的!
“野干答曰: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贪生,有人乐死。”你说人人“乐生求安”,我看未必,对待生死的态度有所不同,有人贪生怕死,有人对生死都无所谓。“乐死”,是安于死,不是喜欢去死字,一字之差,堕五百世野狐狸,要搞清楚,不能马虎啊!“何人贪生?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后世更生,违佛远法,不遭明师,杀盗淫欺,唯恶是从,如是之人,贪生畏死”。“愚痴幽冥”就是指大家!你以为人死如灯灭,不知道,诸行无常,死后还要生,生生世世都在轮回,那就是愚痴,就是“违佛远法”。有的人无恶不作,死后怕下地狱,我告诉你,你越怕就越下地狱!“何人乐死?遭遇明师,奉事三宝,改恶修善,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和顺妻子,奴婢眷属,谦敬于人”,对男人而言是“和顺妻子,”对女人那就是“和顺丈夫”。“如斯之人,恶生乐死”,恶是不贪恋,“恶生乐死”就是不贪生,不怕死,生死都无所谓。“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后,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你看看,两种人两种结果,是不是与遭遇明师有直接关系,可见明师重要啊!明师之明,就是智慧之明,也就是般若呀!明师把般若教给大家,你才真正会行善积德,你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理解那个小鼻子、小眼睛的善和这里的善划等号啊!
“天帝问曰:如尊所诲,全其躯命,无功夫者,诚如所言。其余二功,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愿说之,开化盲冥”。你野干有智慧之明,死对于你“如囚出狱”,救你的命我没功德,那施食施法有什么功德?野干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命;施珍宝物,济一世乏。增益生死,系缚因缘。”什么是“增益生死,系缚因缘”呢?就是你让我多活一天,我就多造一天的业,反而把我捆死了,你帮的是倒忙!前面要报施食之恩,这个地方又说“增益生死,系缚因缘”,不矛盾吗?所以我有时告诉你们不要看佛经,读不懂的!其实这个就是“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就是“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个就是袁了凡的功德薄!你们天天做早晚功课,天天念《净土五经》,读《了凡四训》怎么不懂呢?野干又说:“说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世间道就生死流转,法施能让人“出世间道”,这功德当然大得很了!“出世间道者,凡有三种:一者罗汉,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此三乘人,皆从闻法,如说修行”,也就是说大、中、小三乘的出世间道,都是闻法修行才能成就。“又诸众生,免三恶道,受人天福乐,皆由闻法。是故佛说,以法布施,功德无量”啊!那怕你要免除三恶道的痛苦,受人天福乐,也要从闻法开始!这很严重啊!你没有智慧方便,连三恶道都免不了的!得个人身尚且不易啊!所以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啊!由此可见,法布施的功德无法称量!
[经文]
“天帝白言”--“吾今说之”
[心解]
天帝问:老师现在这个身体是业报身还是应化身呢?也就是问,您到底是个真野干还是菩萨呢?看,我讲过的,天人和我们一样好作圣解,也是偷心、巧心、贪心、贼心一大堆,这就是证据呀!天人没智慧,不晓得“依法不依人”,所以才这么问。其实,只要讲的是正法,野干就是善知识,就是菩萨。你要讲的是邪法,你就是三十二种相好,八十种光明的老家伙,也是妖魔,统统给我靠边站。“野干答曰:是罪业报,非应化也”。看到没有!是罪业报的野干呀!“天人闻已,肃然惊怖,悲哀伤心,垂泪满目,更起修敬,白野干曰:我意谓是菩萨圣人,应现济物,而今方闻罪业果报。未知其故,唯垂哀悯,说其因缘。”我还以为您是菩萨,原来你是罪业报的可怜野干,“天人闻己,肃然惊怖;悲哀伤心,垂泪满目,”这是为什么呢?芝焚蕙叹,物伤其类啊!以野干的才学不应有野干的罪报,既然野干为罪业之报,怎会不令后学,惊怖悲哀而欲闻其详呢!野干有今天是奇因大缘,野干的过去同样有非同寻常的因缘哪!“野干答曰:欲闻者善,吾今说之。”
[经文]
“忆念故世”--“乞食自存”
[心解]
这一段,野干讲述自己过去世的情况。那时,他叫阿逸多,从小聪明好学,又遇到好老师,经过刻苦修学,终于“成就智慧辩才”,“高才智德,名闻四远”。他要卖身来报答老师,老师告诉他“子今成就智慧辩才,当转教化天下人民,为法灯明,教化之功,岂不足报我之恩也?幸可不须余举动也”。这才是明师,是善知识,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报恩!从这段经文,我们也知道:野干的智慧来自过去世阿逸多的辛勤修学得来的。人常羡慕他人的才学,我告诉你:“各有因缘莫羡他”,中国有句古语:“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今生读已迟”啊!注意“读已迟”不是给你我借口,是催你奋进啊!如果好好努力精进,后来者可以居上,今生不成后世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哪!何况你不知道自己有过去世,只有努力耕耘才是你最正确的选择啊!
[经文]
“如是不久”--“经一百年”
[心解]
后来,国王死了,群臣要选新国王,阿逸多就参加竞选,得第一名,阿逸多时来运转,要飞上枝头作凤凰了。“时阿逸多,见是事已,忧喜交集,而作是念,若作王者,恐有骄溢,贪求快意,为民致患,死入地狱,受苦因缘。”阿逸多心里犹豫不决,为什么呢:“饱暖思淫欲”呀,做国王时间一久,难免翘尾巴贪图享乐啊。宋朝有个宰相吕蒙正,作宰相以前,曾经有过的日子,非常贫穷。当宰相以后,出门要打伞,没伞就发脾气。他夫人说:“相公啊,你忘了过去在树底下淋雨的日子了?”从此,他经常忆苦思甜,终于成为一个好官。所以阿逸多害怕啊!一作国王,就想享受,就可能贪赃枉法。哪个女人漂亮就想搞来给自己玩,老百姓岂有不遭殃的?死入地狱啊!可是“若不为者,家贫无禄,无以供养,报师重恩,思计反复,听当受乏,为报师恩,并养父母”。如果当王,“恐有骄溢”;不当王呢,实在有诸多不便。想来想去,决定去当国王,下地狱就下吧。几十年前,禅宗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善知识慧明法师。顺便插一句,你们不是老问谁是善知识吗?慧明老和尚就是,大善知识!慧明在灵隐寺里,人家让他当方丈和尚,他居然又哭又闹不肯答应。可是要注意,最后阿逸多还是要当国王,慧明还是要做方丈,这个就叫大慈悲,大愿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所以我常常讲,今天真正有大成就的修行人一定不会住山的,那么多的众生都在受苦受难,你在深山里头垂眉闭眼只顾自己,就不对了!阿逸多“思惟是已,享受王位”,然后以很多的排场接老师到宫里。当国王有权,也有钱,就用最好的条件供养老师。
“阿逸多王,与国臣民,夫人女采女,日日从师,受十善法,经一百年”。开始阿逸多还是蛮不错的,像波斯匿王一样,经常带着夫人、大臣女采女等到老师那里随时听法,过了有一百多年。时间一久,就有可能出问题了!
[经文]
“尔时边境”--“遂致亡没”
[心解]
这时候边境有两个小国互相打仗,难解难分,一国叫安陀罗,另一国叫摩罗婆耶,都想消灭对方。安陀罗国的大臣给国王出主意说:那个阿逸多“出身寒贱”,多年以来守戒洁身,有五个太太绝不去碰第六个女人。我们要用美女、珠宝收买他,他就会发兵给我们。这用的就是越王勾践把西施送给吴王夫差的把戏吧?印度有勾践呀!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东方有贼子,西方有贼子,也是心同理同啊!美女、珠宝送到了,穷小子出身的阿逸多眼都花了,这么多美女、珠宝,见都没见过呀!学佛学禅太苦了,什么戒律,什么生死根本,都不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来劲,做鬼就做鬼,照单收下好了,阿逸多王问使者:“彼王奉我,如斯好物,欲望何报?”使者就把事先编好的那套话一讲,阿逸多当即下令“强兵百万,以送与之”。安陀罗王又在自己国中选精兵百万,“一时相助,鸣鼓往伐,百日之中,斗战伤杀,人死过半,方得胜彼,摩罗婆王悉被刑斩,及其宗族数千万人一时倾没”,真个是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呀!“阿逸多王,既得诸女,意迷情惑,忘失本志,奢淫著乐,不理国政”,你看这糖衣炮弹厉害不厉害,阿逸多硬是挡不住诱惑,“忘失本志”呀!“在欲行禅,火中生莲”也有失足的时候啊!“众官群僚,相与作乱,良民之子,掠为奴婢,风雨不时,饥饿满道,异方怨敌,遂来侵掠。阿逸多王,从是失国,遂致亡没。”君不君则臣不臣,历来国家的混乱都是自上而下,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最后就是国破、家亡、身死!
[经文]
“从是死已”--“无功夫也”
[心解]
阿逸多因为生前的罪业因缘,死了以后下地狱,再做饿鬼,又在畜生道里做野干,“身被楚毒”啊!但是因为生前“智慧力故,即识宿命,心自悔责,改恶修善”,所以“须臾之间”由地狱到饿鬼,又由饿鬼到野干。这两个大因缘大家一定要仔细研究啊!有人问我,开悟的人是不是随便做什么都可以?我告诉你:因缘果报是定律,法则面前人人平等:“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你想“不落因果”,连门儿都没有!那么修智慧,又有什么用呢?就是让你识宿命,深明因果的道理啊!明白这个,你才能真正谦下,真能忏悔。一心念善,三恶道中受生的时候“多所利益”呀!这就叫“不昧因果”,你们懂不懂?阿逸多做了野干,还要“奉持十善,复行转教诸余众生,令行十善”,这就是“多所利益”。利人才能利己啊!野干又说,后来因为“近逢师子,当时怖惧,堕丘井中,开心分死,冀得生天,离苦受乐。由汝接我,违失本愿,方经辛苦,何时当免?是故我说,汝济我命,无功夫也。”野干又卖乖了,还是说救命没有功德。到底有没有功德,且看下文怎么说。
[经文]
“天帝难曰”--“非求生也”
[心解]
“善人求死”这个话,讲的有没有问题呢?绝对有!这也是在家的问题所在啊!我说不有,你就抓住无;我说不贪生,你立刻认为是求死。这就叫执著!就像猴子那样,不是抓住这边,就是抓住那边,永无休止啊!这种恶知恶解是明心见性的大障碍,千万要注意呀!经文没有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大家可要仔细啊!
下面野干讲了入衣的三个因缘。第一是“不违天帝本志愿故”,如果违背别人的志愿,让他苦恼,那你“在在所生”的志愿都不能实现。第二大因缘是“宣通正法,不吝法故”,否则那果报可就惨了。你不给别人智慧,那你就得愚痴的报应。布施就会富有,悭贪就生饿鬼中。总之,你想得到,那你必须先要付出,甚至没有得到的而想法付出,那才能真正得到。第三因缘是宣通法化,“利益天人,令开悟故,名为法施,功德无量”啊!野干讲:“为是等故,非求生也。”你们再分析一下,天帝救野干有没有功德?救了野干,这三大因缘才有可能成立,这不是功德吗?但如果你是天帝,真认为救野干有功德的话,那你就没功德了!做了好事,就背上好事的包袱,那好事还算好事吗?学雷锋还在街上打着旗帜炫耀,做一点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做的丑陋,你们知不知道!做了好事不居功,心里无牵无挂,别人误解自己也满不在乎,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才是真正的雷锋!
[经文]
“天帝问曰”--“除众生暗”
[心解]
上面提到的第三个因缘是法施的功德,野干没有详细说,这就是天帝问的问题。野干回答:“宣传正化,能令众生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一切事物变化无常,就如轮转,微至念头,大到宇宙,再到社会家庭,其起落生灭统统如此,众生的生命也不例外啊!秦始皇求长生不老是愚痴,你要认为死后不生也是愚痴!死后会生,正如活着就会死的道理一样啊!我们大家都相信白天过罢就是夜晚,夜晚过罢就是白天,昼夜相互孕育,阴阳相辅相成。也相信活着会死,但偏偏不信死后会生,你说你不是愚痴是什么?搞科学的人,都在顺着因果这根链条寻找着宇宙的奥秘,他们的发现、发明让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大家的理由是能看到所以相信。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两面的,你没有感觉到的东西未必子虚乌有。跟着感觉走,只相信你那六根,随着境界团团转,那你就会迷失自我啊!学佛就是让你找回真正的自己,虽用六根而不为境界所迷,明了宇宙事物和生命的实相!佛学的因果说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善恶报应毫厘不爽,相续不灭,这是世间因果的定则,谁也休想逃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如果你修道就可以得道,这个谈的就是出世间的因果了。什么叫道呢?这些问题都太大太大。简单而言,道就是宇宙的本来;真正的自我,就是般若智慧啊!找见这个,你就能实现回归,摆脱现象界对你的困扰,那你就自在了!无论何时何地都“多所利益”啊!野干说:“缘是功德,转身所生智慧明了,常识宿命。”野干的智慧和宿命通就是这么得来的啊!“苦在天上为诸天师。若生世间,为金轮王,常以十善教化天下。若为人王,治以正法,常识宿命,识宿命故,心不放逸,人居尊宠。受五欲乐,多有魔事来相沮坏,令人意惑,造起恶业,虽复失行,受恶报时,智慧力故速得免苦,生天福乐。”做天师还可以,做人王就有麻烦,德山做三世国王差点堕落掉了。所以人间的富贵是不能久的。但是,你要知道,虽然堕于恶道,因为你有智慧,一念清净,就能很快免除苦难,智慧的力量不得了啊!学佛闻法,有了智慧才能圆融啊!一阐提都能成佛,为什么?就是因为曾经闻过正法!下了地狱也能成佛,不然佛法就不灵了!你还怕什么地狱吗?你活着的时候有佛,死后也有佛,东方有药师如来,西方有阿弥陀佛,下地狱还有地藏王菩萨接你啊!佛的智慧就是如此慈悲!当然,我不是让你们下地狱,不是让你们胡作非为!地狱不好玩啊!我告诉你,不懂佛法要夹着尾巴做人,你懂佛法更要夹着尾巴做人!只有时时戒慎小心,你才能“智慧光明,渐渐增长,成菩萨行,至无生忍”,才能最终成佛!“是故佛说,教化之功,其福无量”啊!
天帝听了野干的话高兴了,他说:“善哉,善哉!诚如尊教,我等诸天,今日始知财施法施功德因缘差别之相。其财施者,譬如寸灯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犹若日光照四天下,随所行处,能除暗冥。所以者何?日性自明,故能照物,和尚今者,亦复如是。本修习故,智慧明了,复以慧明除众生暗”。好啊!你这个野干和尚了不起啊,说法就像日光一样,照到哪里,那里就亮堂!野干在枯井里一声念佛就是给众生说法,那一声佛号就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一片光明啊!我们在这念佛,这一句佛号也是功德,也是智慧,你要承当啊!不然你来这里干什么?所以,最方便的法门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每个人都念佛,那这个世界就充满了光明啊!你那个往生净土不究竟的,你念佛念出智慧才能除掉众生的无明,才能成佛!
[经文]
“于时天帝”--“名为十善”
[心解]
天帝和八万诸天听野干讲了法施的功德,以及般若智慧的利益之后,向野干提出学习十善法的请求,接着野干就讲了十善和十恶,大家觉得怎样?不多不少就是十种吗?你还一、二、三……十?你要是这样学佛会死的!没有那么呆!经文其实都给我们讲了,十善和十恶不外乎出自身口意三业,你再深究一步那就是一心丹诚啊!“一心丹诚”也就是智慧!你如果“一心丹诚”那就“身口意净,三业净故,名为十善”!你还有哪么多的罗嗦?我早就讲过,你要学会用智慧念佛,用身、口、意念佛啊!你诚心一句佛号,还有什么妄念吗?意清净,身、口还会不清净吗?身、口、意三业清净,那十善不就具足了吗?这回大家都知道念佛的功德了吧!大家今天就是十善!你们敢不敢承当?敢承当就是十善!没有什么了不起!
[经文]
“十善之功”--“烦恼心重”
[心解]
这一段讲十善的果报,同时也讲了十善的重点:“心道三戒”。心道第一戒是戒嗔,这一戒是最难守,危害也最大。“一念嗔心起,能烧功德林”,所以菩萨最怕嗔,宁可贪、痴、慢、疑就是不能嗔。你一生气发火,众生的缘就断了,这是非常重要的。野干告诉我们“不嗔戒者,先须方便,行于慈心”,然后能得成不嗔戒。“世人行慈,难得久停,如刀破水,随破随合,持不嗔戒,亦复如是”。所以你要戒嗔就先要修慈心,但慈心也是很难啊!宗喀巴大师讲,要观想众生是我累世父母,才能发起慈心,你有慈心才能戒嗔啊!心道第二戒是戒嫉妒。什么是嫉妒?就是看到人家比自己好,超过自己的时候就红眼病!戒嫉妒很重要,此心一起,贪嗔痴慢疑都来了。这里你们每个人都要检讨自己,这样叫“恒常忏悔”,随时解剖自己的缺点错误,看到别人发财了,出国了等等好事……你是个什么心态?“冷暖要自知”啊!心道第三戒是戒骄慢。骄慢和嫉妒正好相反,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就瞧不起人,趾高气扬,这个大家也要检讨忏悔!
野干说:“世人心戒难持,虽复强持,乍得乍忘。是故世人十善果报,虽受天福,不如诸天十善功德,光明神力,食禄相好,巍巍第一。识宿命事,皆亦如是。是故当知,天人修行十善果报,胜于世人”。野干跟天人讲话,就说天人好,人不好,捧一个贬一个,这是说话的艺术,也是鼓励、安慰的法啊!实际上天人生活虽然不错,但是他们很难听到佛法,所以也是很可怜的啊!你要见什么人都说一种话,那你是笨蛋!“天帝白曰:如尊所说,人行十善,心道三戒,难为护持,天人亦尔,嫉妒嗔恚,骄慢邪见,如是等心,未尝不有,云何福报胜世人耶?”天帝不上野干的当,他有自知之明啊!“野干答曰:天人虽有,不同世人。所以者何?天人福德,苦少乐多,烦恼心轻;世人薄福,乐少苦多,烦恼心重。”野干在这里又把天人和世人比较了一下,诸位不妨可以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当然有道理。但仔细想,也未必尽然。否则,“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又是什么道理呢?
[经文]
“天帝白曰”--“终无饥乏”
[心解]
这部分讨论犯戒的问题,前面说过,十善在于一心,所以天帝提出“习乐心粗,犹若猿猴,今持十善,后脱废忘”的问题,本经后面还要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先考虑一下,后面我们再讲。什么叫失戒呢?从根本上说,烦恼也就是失戒,所以这里讲“十善戒者,譬如谷苗,烦恼如草”,“欲长苗故,当除草秽”,最主要的是要根治烦恼啊!怎样除草呢?那就是“发露忏悔!”这就是不失戒了。古人讲:“宁可破戒,不能破见”,这个“见”,指的是佛法里讲的“正见”。破戒还可以发露忏悔,破见那就没有出头之日了。比如,有些搞气功的,不承认有佛法,或者认为佛法不圆融,他以神通为究竟,心外求法;也有的人认为只要一悟,就是百悟,一了即是百了,万事大吉,比释迦牟尼佛还伟大,这些人都是破见之徒啊!我宁愿杀人放火,也绝不做这种人!杀人放火下地狱,我马上忏悔,还有出处;如果毁谤佛法,那就永远在无间地狱,除非他稍有智慧,还能忏悔,可能会有点余地。修佛法,修十善就是见草就除,“恒常忏悔”,慢慢坚持下去不就全是谷苗了吗?“智慧光明,渐渐增长,成菩萨行,至无生忍”啊!
[经文]
“尔时天帝”--“助菩提道”
[心解]
这下好了,天人们都放下心来了,失戒以后可以忏悔,大家有信心了,不再怕“福尽无常,受恶趣报”。但又一想,生死无常和他化自在天王的扰乱该怎么办呢?他化自在天王名叫波旬,是统领十万魔军的魔王,谁修行他就跟谁过不去。佛当年修行他也来捣乱,他派出妖女,千方百计诱惑佛,要给佛做小老婆,给佛洗衣洗脚,统统被佛拒绝了,最后变成了丑女,和他的魔军躲到藕丝孔里不出来了。于是,天帝又请问了:“修何功德,常得不死,不令魔王所惑乱也?”野干回答:“曾闻师说”,不是我说的是南老师说的!“发菩提心,修菩萨业,魔王波旬,不能沮坏。心不惑故,在在所生智慧明了。慧明了故,常识宿命;识宿命故,不起恶业;心清净故,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故,于道不退;远离生死,忧苦恼患”。问题又来了,你们看书要能找到重点啊!第一个是“发菩提心,修菩萨业”。什么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心!就是度众生之心,正信因果之心哪!你深信因果才能够坚定不移,你成佛才能够心甘情愿,多快好省地给众生做马牛,否则你就空口说白话!发了心就要照着去实践,这就是“修菩萨业”,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业,这样魔王就扰乱不了你啊!你“发菩提心,修菩萨业”,心就不迷惑,智慧就越来越明了,魔王还能奈何得了你吗?
第二个问题是“常识宿命”。有智慧就会正信因果,这就是“常识宿命”啊!你知因识果还敢做坏事吗?像我比你们有一点智慧,我真的不做坏事呀!因为我怕因果,你们不怕。台湾有句顺口溜:“因果怕和尚,和尚怕居士,居士怕因果”。你们不怕,因为你们没有过来,你们过来走一次,那就怕死你们!所以,我常讲,学佛是大因果,诸位不要光是嘴巴讲怕,你连佛都不念,每天在那里贪嗔痴慢疑,你说你怕因果鬼才信!当然,是因果怕你们了!你们哪里迷信因果,都想不落因果,想跳出因果,那要下地狱的!不昧因果才是正信因果,才是真正具足智慧!
第三个问题是“于道不退,远离生死,忧苦恼患”。“于道不退”,就是道心永不退堕,并不是业力不退!“远离生死”,不是没有生死,你该死就死,该下地狱还下地狱,释迦牟尼该下地狱也下地狱,地藏王菩萨因缘在地狱也下地狱,不下地狱怎么能度地狱众生呢?下地狱是他的业报,也是他的福报,这就叫愿力!我告诉你,愿力就是业力!业力被般若一转那就是愿力!愿力不可思议,业力也同样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前世的野干身是罪业之报,但因为具有般若智慧,那就是”现野干身“说法,也就是愿力!观音菩萨的愿力是闻声救苦,你认为他老人家还真要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去想上半天:我愿去北京,我愿去上海……?没有这回事,那是他老人家因缘业力到了!所以,重要的是般若啊!你有了般若智慧,狗屎也变黄金,你没有般若智慧,黄金也是狗屎!这叫做“金屎法”,是禅宗最了不起的大法,也是禅宗和净土宗最了不起的大法啊!永嘉大师讲:“梦里明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哪!你有了智慧,那就“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要是真是无明如山,那你怎么解脱?所以,“愿力就是业力”这个话,你们即使血作墨,骨作笔,皮作纸来写,也报不了这个大恩大德啊!那么什么是般若智慧呢?那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心性!只有这个是永恒不变的,是不死的。所以不死的不是你那个臭皮囊,连释迦牟尼佛的肉体都要坏掉的!这个四大和合的躯壳,要死就死,要生就生,有什么了不起!你知道有一个不生不死的就对了!你把这个肉东西当宝贝,当守尸鬼,每天打扮涂抹,你看你们每天口红、胭脂的,画皮是不是?有什么要画的?当然要画了,不画都是母夜叉,丑得很,我是喜欢美女的,要打扮,借假修真嘛!可是你不要把这个臭皮囊看得太重,那就行了。
“天帝白曰:修菩萨道,应行何法?野干答曰:曾闻师说,求佛道者,从原而起,先当广学诸法因缘。”“从原而起”那就是“实际理地不著一尘”,“广学诸法因缘”,就是“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你们学佛,不
管是大乘小乘,先应当学习十二因缘,先要相信因缘,“作善获福,为恶受殃,”还要相信般若为因,成佛为果,“修道得道”!这就是“诸法因缘”那!“解因缘故,信心坚固”,你明白了因缘的道理,知道一切善恶归根结底全在一心,那你就会“信心坚固”。你“是心作佛”,那就“是心是佛”,是心为畜生,那你就是畜生!一念具足十法界啊!决定生在如来种,决定生在如来家。一般的信都在第六意识中作活计,统统都是迷信!正信不是盲目的信仰,不是迷信。“信心”是要信种子识当中那个不二的心,这才是正信!“信根立故,能起精进,精进力故,不起一切恶业因缘,”你找到了你的真心,就找到了万法之根,所以“信心”也就是“信根”。你没找到那个心,没有真正了悟空性,你的贪嗔痴慢疑就转不了,你那个精进就不是正精进!你以为看书叫精进,打坐叫精进,参话头叫精进,你那统统是邪精进!只有转识成智才叫精进哪!你搞不清方向,就会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你知道善恶由心而生,福祸随之而来,你心里还敢起什么“恶业因缘”呢?你防意如防贼,“戒慎恐惧”就是精进哪!你经常保护“谷苗”,除“草秽”,从习惯到自然,经过一番锻炼功夫,“纯善之心,无放逸故,智慧成就,智慧力故,总摄一切三十七品助菩提道”啊!你深信因果,那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凡对众生有益的事,就一定去做;凡是对众生有害的事,坚决不做。甚而至于,凡是对众生有益的事,就是下地狱也要去做;凡是对众生有害的事,即使升官发财,也绝对不干。这就叫“未生善法当令生,未尽恶业令使尽”,就叫不起一切恶业因缘而生“纯善之心”!一旦智慧成就,那所有“一切三十七品助菩提道”,所有一切善法,一念之间全都在里面了!“一切善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善法无不还归此大海”啊!所以,学佛就是要正信,深信因果,敢于担当智慧,担当众生的一切苦恼,那你当然会成佛,法尔如是嘛!不能成佛就是没有天理!
[经文]
“天帝问曰”--“菩提道行”
[心解]
天帝请问菩萨道行的入手方法,于是野干为他讲了调伏诸根的方便--六波罗蜜和四无量心。什么是“诸根”呢?既然说的是诸根,那就不是指六根当中的某个根,而是指六根全体而言。换句话说,“诸根”也就是我们大家那个私“我”的代名词,这个“我”不得了啊!在业力发动的时候,那比地球大爆炸还厉害,这个“我”和宇宙界的众生息息相关,只有解放全部众生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调伏诸根”,也就是要调伏整个宇宙,整个法界呀!这不是说你布施一点钱,讲一点法就能管用的,你必须要有办法担当所有的众生才行啊!办法从哪儿来?办法从智慧来!你只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什么五蕴,什么眼界,意识界,眼耳鼻舌身意、无明、生死等等,所有一切统统都给你砍掉,用般若的大火统统给你烧光!所以我们要找自己的真心,要学般若智慧,太重要了啊!但是这个心并不是你我的肉团心,也不是大家用第六意识理解的那个心呀!你那个心是贼心,是野猪心,是狼心狗肺!没办法讲啊。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时候,五百罗汉退席,那是因为他们听不懂啊!我现在讲你们也听不懂,佛法就是这样,讲到最后不可思议了!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你们不可思议,我也不可思议,众生都不可思议了!“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没办法讲了,这就是佛法!
那么,什么是六波罗蜜呢?“野干答曰:第一布施,破悭贪心,无遗惜故”,首先就是破贪,你贪名、贪利、贪法都不行,有一点贪你就犯戒,就不够菩萨行。“二者守善,不行恶故”,看到没有,这里把持戒呀!所有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归之于“自净其意”,这才“是诸佛教”啊!“三者,遭逢恶事,心能堪忍,不怀报故”,忍字心上一把刀,难过啊!所以忍辱这个词译得不够好。“堪忍”就是转识成智;无生法忍,就是无为法。这里的忍,都不能用忍耐那个意思来理解。你烦恼无明来了,不要去追求,也不要去克服,你知道就可以,随缘恒顺众生,这就叫忍。“四者精进,修行道业不懈退故”,心不放逸,止恶行善是为精进。“五者收摄其心不邪念故”,就是思无邪,收摄意根不乱为定,无妄念,念真如。“六者修习智慧,照除烦恼无明暗故”,这就是让你修习般若智慧,通过一定的修持,机缘成熟你就会开悟。然后再经过艰苦磨炼,般若的光明渐渐增长,最终烦恼无明的黑暗就会彻底消除了。什么是“四无量心”呢?“见苦厄人,当起慈心,为作救护,皆令得所”,这就是慈。“苦厄人”不是狭义的,众生的生老病死都是苦厄,无论冤亲敌友一律平等就叫作慈,成菩萨、成佛就是慈。你赶紧修习般若智慧,赶紧成佛,把一切坏事自己承担,把众生的贪嗔痴慢疑一口吞下就是悲。你把一切好事、荣耀都归于众生,恒顺、赞叹、随喜众生,就是喜。“凡所施为,一切功德,行恩于人,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是名为舍”!做好事不图报答,做就做了,做完就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本来就是要做事的,本来也无所谓舍不舍,做了,看也不看,无牵无扌卦!我舍身舍命、舍功德,舍成佛之心,为众生我可以不成佛,你干不干呢?你会说:“成佛是为度众生,你不让我成佛我不干!”告诉你,我干!就是这么回事,这就叫舍!诸位许多是佛教徒,你们平日怎么做回向呢?你们听了这些还做不做你那个回向了?你以为回向就是念念那几句话吗?回向就是回小向大,懂不懂?就是把你那个小鼻子、小眼睛、蟑螂头、臭虫脚的心扩大,让你愚痴的心变得智慧!“啊,我打了一次七,我回向我父母。”哪个是你父母啊?哪个不是你父母啊?统统应该是无相回向,这才是真正的回向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是回向!所以佛法不是随便谈的,佛法是要担当,要你去依法实践啊!一般的人能想象一下就了不起了,又有谁做得到啊!
六波罗蜜和四无量心,合起来称为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总摄一切菩提道行”,佛法整个全都有了!如果依此修行,你那个狭隘的私“我”就渐渐扩大,诸根就渐渐被调伏,你就会有智慧,就能修成菩萨,佛!
[经文]
“时天帝释”--“教化诸天”
[心解]
天帝听了野干讲了十善法和菩萨行法,他“疑网结解,欢喜踊跃充遍其身”,这就是心清净!到你真正悟道,参话头参破的时候,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充满喜乐,法喜啊!心感而身动,内触妙乐,难以形容啊!接着天人们要发菩提心了,“和尚随喜听许”,然后天人要为野干施设供养。法轮未转,食轮先转。但是天帝问野干吃什么,野干就是不愿意讲出来!“何以故?罪业因缘,所食之物,极是不净。形似畜生,不异饿鬼,幸不须问,其所食物”!天帝还是要问:“和尚饮食,好亦当示,恶亦当语,弟子今当随所便宜施设供养”,你讲出来我才办得到。你们学密宗,学上师相应法,至少应该如此。其实何止密宗,整个学佛都这样!过去禅门里真把老师当成大善知识想,你早就不同了!哪里像你们这个样子,来打七还一口一个:嘿,老王,把苹果给我洗一下。你要注意了,我当然不在乎这些,可是你们能不在乎吗?接着,“野干答曰:常食师子虎狼屎尿,及食冢间死人骸骨,弊衣皮革,脱不能得。如斯之食,饥穷所逼,亦食泥土。罪苦果报,从生至死,虽食不净,未曾充饱。时天帝释及诸天众,闻野干说饮食之相,悲哀感结,涕泪伤心”。哎呀!老师啊!你那么苦啊!业报如此啊!他们是不是可怜野干啊!不是!他们是兔死狐悲,猫哭耗子假慈悲呀!就像你们念佛,哭啊,哭什么?哭自己!不是哭众生啊!戳穿了就是如此,不是才怪!天帝又说:“弟子现欲施设供养,如师言者,所愿不果,非可如何。今还天宫,当作何方报师重恩?”我们到哪里找那么多大便、死人、烂皮子呢?你要龙肝凤髓可以,要这些破东西,我们没办法了。我们回天上怎么报答你呢?野干答曰:汝等今者,从我闻法,还于天上,展转教化,开悟诸天,不问男女乃至一人,令信受行,非但报我,亦报一切诸佛之恩,随所教化,而自增长诸天福德。何况教化,开悟多人,功报无量“。这野干实在是了不起啊!所以,释迦牟尼佛见人就说法,没有人,鬼也可以!我把南老师的东西教给你们,也是这样,我不要你们报答。你们受我经教,也是去报答众生,要教化众生啊!不管男女,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行!教学相长,一直到成佛!只有众生才能使私”我“得到升华啊!”诸天起立,白野干曰:弟子之徒,今还天宫,未审和尚何时当舍此罪报身,得生天堂共相见也?野干答曰:限至七日,当舍罪身生兜率天。汝等便可愿生彼天。何以故?兜率天中多有菩萨,说法教化,为诸天人求佛道故。“兜率天是欲界第四重天,其中兜率内院是菩萨最后的住处,然后下生人间成佛。现在弥勒菩萨在那里讲法,所以又叫弥勒内院。我们中国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和尚道安法师,他就是念佛发愿往生兜率天,为众生修学般若智慧,然后再下到人间传法!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也是发这个愿,这都是很有道理的啊!”天帝白曰:“如尊者教,弟子眷属,于忉利天,福尽命终,皆当生彼兜率陀天,与师相见,奉侍教授,誓如今也”。天人们也要往生兜率天!皈依师就是这样,要是跟定了,你上天我也上天,你下地狱我也跟你下地狱!“蚂蟥叮着鹭鸶脚,你上天兮我上天!”“说是语已,以天花香,散野干上,于是别去。诸天去已,于时野干不离本座,一心专念,十善行法,不行求食,七日命终生兜率天,为天王子,复识宿命,复以十善教化诸天。”这野干厉害不厉害?“一心专念,十善行法”,一念具足十善啊!这就是智慧,就是念佛!就是持准提咒,给众生灌顶,护念每一个法界众生都行十善法,这才是“一心专念”懂不懂?因此,连野狐狸都“一心专念”,何况我们是人!你们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为自己专念,应为众生专念。当你发财的时候,希望天下人一起发财;当你行乐,交女朋友时候,愿天下有情人均成眷属;你的女朋友成了别人的老婆,也不要恨你的情敌恨得要死。当念众生就是“一心专念”呀!十善就是用身、口、意供养,具体来讲包括六度万行啊!在人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佛法就是大波罗蜜,四无量心,三十七道品。整个佛法,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经文]
“佛告王曰”--“有四名义”
[心解]
读了经文,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就是当年的野干,“从初发意”,“至今成佛,皆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结习因缘,成等正觉,于娑婆国土教化众生,度三有苦。”从这里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智慧的重要性啊!般若确实是桥梁、是大船、是甘露、是良药呀!佛是过来人,讲的是明白话,佛绝对没有骗我们!这一点我能证明,因为我是翻着跟头过来的!没有智慧自己不能解脱,要解脱众生也只是一句空话!诸位要注意,释迦牟尼佛未成佛以前就是“智慧力故,于五道中,随所生处,教化成就,无量众生,令得度苦”啊!我到地狱就教化地狱众生,做猪、做狗、做耗子、蟑螂都是这样。不管是人道、猪道、地狱道都有贪嗔痴慢疑,都是贪嗔痴慢疑变的,我们每个也是贪嗔痴慢疑变的!有的人轻,有的人重,这里面有科学。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你才知道什么是贪嗔痴慢疑。将来的科学会证明:贪是有物理化学指标的!你到赌场去看看,到处是乌黑一片:贪、嗔、痴的颜色都是乌烟瘴气!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随时都度众生,所以地藏王菩萨要到地狱去。你们成佛以前也都得先下地狱去!共产党员升干部的时候要先下放到基层,国外大企业家的儿子读学位深造回来以后,不是马上当董事长,而是下车间,下放到最底层。不经过艰苦磨炼,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你当了官肯定会成为贪官污吏!所以,成佛必须要先下地狱,先在五道中随所生处教化众生,不是成佛以后再度众生啊!我就不怕堕落,我是憨大胆,你们学佛至少要学我这个样子,以智慧力故,随时随地都度众生啊!
读这一段,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时阿逸多,教授大师,优波达者,弥勒是也”,释迦牟尼佛“从初发意,修菩提行,乃至无生,于其中间,常与弥勒、舍利弗等,为求法故,勤加精进,不顾躯命,追逐明师,亲近奉侍,研精学问,成就智慧”!大家知道,弥勒菩萨是未来佛,继承释迦牟尼佛,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的。那么,阿逸多当弟子的都已经成佛了,优波达这个当老师的怎么还没有成佛呢?这个就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啊!释迦牟尼佛是好学生,这是勤苦精进的结果啊!不像你们,连老师的影子都赶不上!真正恭敬老师的弟子,就是要有超师之见,超师之地。什么是超师之行?“踏破毗卢顶上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了学法求法无有疲厌,释迦牟尼佛“勤加精进,不顾躯命”,都是为了“追逐明师”、“成就智慧”啊!恒常精进才可以成就般若智慧,懂不懂?你别以为你悟道就有什么了不起!你明心见性有个屁用!自称大师,脸不红吗?我们学佛就是要以释迦牟尼佛为榜样啊!
[经文]
“时波斯匿王”--“菩提道意”
[心解]
这一部分是讲波斯匿王请问佛,怎样修十善行法,也是佛告诉我们具体的修持方法。波斯匿王本来要溜掉了,可现在他高兴了,腿和屁股也不疼了,上瘾了!先前是“情根钝故,慌慌不解,以不解故身体疲懈”,现在是“心甚爱乐,渴仰欲闻,情无厌足”啊!为什么呢?因为你开始给我说“四真谛法,十二因缘”这是小乘,后来讲的是大乘。就跟你们一样:小乘我不听,大乘我才喜欢。你看看狂妄不狂妄?挑肥拣瘦是不是?告诉你,佛法本来就是一乘!你是小乘人,把大乘也听成小乘!波斯匿王说:“弟子今欲发菩提心,求无上道”,难道他以前没有发菩提心吗?就跟你们一样,每天都要发心,如此赌徒,今天砍一个指头:“不赌了”,明天又砍一个指头,又发誓:“不赌了”。“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啊!波斯匿王说:“十善行法,心道三法,难得护持,当云何受,令不漏失?”佛说:“世人心粗譬如猿猴,为诸烦恼风所动转。是故欲行十善道者不得迟久,欲修十善,当限三时……随其所堪,于一时中,将护其心,坚持三戒,无令漏失,是则名为修行十善。”说到这里,我们讲个小故事。宋朝的苏东坡是个大文人,跟佛印禅师学禅。有一天,他认为自己的悟境已经很高,什么世间名利、荣辱等全都不在话下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首偈子,其中有一句是:“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台。”(按:八风为佛学名词,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者,分别指得意、失意、背后毁谤或赞誉,当面表扬或讥讽、痛苦、快乐)然后,他让家人把偈子送过江去给佛印禅师看。佛印读过之后,就一连在上面写了几个“屁!屁!屁!屁!”吩咐家人带回去。苏东坡一看,火了。“啊?他怎么说我放屁!”立刻驾船过江去找佛印禅师分辩。苏东坡船没到岸,佛印禅师就远远对他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我们大家都是这样,“为诸烦恼风所动转”啊!大家想想是不是啊?所以,你不要吹牛!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是很实际的,只要你“随其所堪”,你看佛多慈悲,多智慧,没让你一下子全都做到吧?你刚够担两公斤,你就想担五百斤,压死你活该!我常常对年轻人讲,我不要求你做好人呀,好事呀,只要你少做坏事,少起坏心眼,已经阿弥陀佛了!这就叫“随其所堪!”佛是让大家从三时中,先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时“将护”于一时中,“将护其心”,你有漏失就打自己耳光,也就是自我忏悔,慢慢地功夫就成熟了。所以,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王曰:如世尊说,限三时持十善行者,其功盖微,云何生福?”光在一个时间段行持,怎么能生福呢?“佛告王曰:人修十善,时节虽促,功报弥广。何以故?心道三戒难守护故,虽少时持,果报无量。”于是,佛又用“星火燎原”和“钻木取火”来打比方,告诉波斯匿王:“须臾之功,能灭无量恶业重罪,能令行者生菩提芽。”这个比喻太好了,只要你修,不怕慢就怕站,“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一旦打掉妄心,智慧一露头,那就是“菩提芽”!你现在相信打七了吧?这就是禅宗!我这根棍子,也就“啪”这么一下,把你打出来了。你以为太容易是不是?我告诉你,就是“啪”一下打得出来,你一句佛号也念得出来!虽然就是这么一下,可是福报不得了,大海盲龟的眼睛从此就睁开了!明心见性了!一开就是一了,现在一了,将来就百了,智慧渐渐增长,终当成佛啊!所以,南老师讲,不是悟不悟,要你明心见性是方法论啊!“不明本心修法无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瞧不起这一下子啊!
[经文]
“尔时”--“吾今说之”
[心解]
本经上卷野干的故事刚刚结束,在下卷要开头的时候,又接上了罗睺罗的故事。整部经文不仅语言文字优美,流畅,深入浅出,而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实在可以拍一部很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能够在生动的故事里把佛法讲到如此准确,在大藏经中也是不多见的,这个就叫文字般若呀!禅宗里不跟你们谈文字,崇尚真修实证,一则是因为“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二则也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啊!如果佛经翻译不好,讲佛法词不达义,那不就耽误众生了吗?所以,这部经很了不起,译者也很了不起!虽然是一千多年以前的文字,到现在还是比较容易看懂,很不简单啊!这段经文是从四个为末利皇后抬轿的石女丢摩尼珠,遭受鞭打的事谈起,告诉人们:“罪业因缘,自身所造,非父母为,非从天堕。人行善恶,受苦乐报,如响应声。贪现前利,心行邪谄,不知后世累劫受殃。夫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消毁其形。”善恶报应这个话,尽管许多人未必不知道,但有几个人相信呢?众生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啊!大家要注意“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消毁其形”几句话,这是告诉我们“作在心,殃在身”这个因果关系中,心是根源,是灾祸所起的关键!所以“菩萨畏因”畏的就是“恶从心生”啊!你来学佛,也是要学会从起心动念处下功夫,这才是抓
住了根本!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心解卷下
[经文]
“佛复惟曰”--“岂得不说”
[心解]
佛又想了想,沉痛指出佛门有些出家比丘种下的罪恶因缘,将要遭受的恶果。“弥劫受殃,偿其宿债”啊!我们对比今天的出家人,又有多少是真正修持佛法,是佛指责的这个样子呢?以前,中国寺庙的出家和尚必须要由德高望重、在佛法上有修持的人来担任。现在呢,绝大多数的寺庙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子孙庙!这样一来,本来灯灯相传的应当是佛法慧命,都已变成财产的传承了。有的和尚到处化缘盖庙子,请这个法师讲课,那个法师来开光,或者打七,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可惜是这样的和尚中国也不多呀!有的和尚把信众布施的钱贪污了,给自己家里用,甚至养小老婆,很可怕啊!在台湾,出家人不用纳税,不用服兵役,有的退伍军人走投无路也出家当和尚。把头一剃就逃避了王法的制裁。这些人都是“不净心”,也就是卑鄙无耻之心,用这种心贪受别人的供养啊!诸位说,你在骂和尚吗?你看看,佛也在骂啊!“常住一粒米,重如须弥山,吃了不修行,披毛戴角还!”这也是在骂啊!现在我们振兴佛教,也需要改革、整饬,否则这些恶性比丘自己遭恶报不说,佛教都很可能被这些人给断送掉啊?如《般舟三昧》所言:“正法灭时,比丘行恶时,诽谤正法时,正法破时,持戒损减时,破戒炽盛时……,当斯之际,颇有众生盼得是经,此三昧当复现前。”
[经文]
“佛告王曰”--“规以自烧”
[心解]
你们读了这几部分有什么想法?你们以为婆罗门教在骗人,很坏吧?我告诉你,现在中国有许多所谓的大师比婆罗门教还不如!“因为你上辈子做贼,你才今生苦哇。你要好好布施出家人,供养三宝,不然要下地狱。”你们就这样去给人说法,你说这种恶法师不是婆罗门教?有一次,我去×××佛教协会,有位出家人站在布施的那个地方,我就问:“师傅,你修什么善法?讲讲好吗?”和尚一听:“你不捐钱就走开!”哎,当时我吓了一跳,这话出在和尚嘴里,我的妈呀!我马上就说:“你败类!混账!你是和尚啊?”我当时没枪,有枪非毙了他。我如果有神通,一个意念他就死了。所以我不能有神通。你们有机会到××的寺院去走走,那里,有一个大桶做功德箱,旁边有块遮羞布,底下是个无底洞,大袋子的钞票,一丢就进去了。有许多人家都住得很远,来的时候把家产全卖掉,换成人民币装在麻袋里,他用牛皮筋把中指捆住,让指头坏死,先到××××做完礼拜,把钞票丢进功德箱,就用酥油烧中指供养,然后一路讨饭回家。你们看看这叫佛法吗?我告诉你,这都是婆罗门的遗毒!过去的婆罗门教“生自烧身”,现在佛教门中才会有“燃指供佛”,不改革开放可以吗?有的佛教徒以不吃酒肉、五辛葱蒜为荣,甚至用所谓清口(即不吃酒肉、五辛葱蒜)作为衡量一个佛教徒的标志,你们看看婆罗门教是不是这样?你们有的人还吃肉,可婆罗门是“唯仰牛乳”呀!所以我希望你们以后千万不要再拿鸡毛当令箭,本末倒置啊!
[经文]
“尔时国中”--“烧身意息”
[心解]
就在提违准备按照婆罗门的规矩烧身灭罪的时候,国内有一个修持很好的道人辩才,知道了这消息,“心生怜悯,往诣其所”,到提违家里来了。辩才给提违作了精辟的解释:“先身罪业,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苦烧身,安能灭罪?夫人祸福,随心而起。”不愧为辩才这个称号,智慧很了不起。“纵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业与精神无始以来就在一起,想死死不掉,想活也活不了。这就是佛法。你的福祸都是由心念而起,这个心就是妄心,是第六意识,是贼!第八识非善非恶,而第六意识妄起分别,念善报善、念恶报恶,“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所以,爱因斯坦这样讲:“上帝不和人类玩掷色子游戏。”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不会跳出因果之外,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科学家预测台风、地震、火山爆发靠的是因果定律,我们根据心念善恶预测福祸,同样也是因果定律,你那个世间因果算老几?佛说的是法界因果。你生来不知道自己的,假如你有智慧,就可以知道前世的因果,何止前世的因果,你起心动念都尽在掌握之中。所以,辩才告诉提违,从苦恼当中灭罪,求善报那是办不到的,一个苦恼病人在遇到恶人揪住耳朵呵骂,病人再有涵养,他能不烦恼?你被罪业所恼,再加上猛火烧身,“心未坏故……烦闷心恼,从是命终,生地狱中。”到时候,你要想从地狱出来,那会更加艰难。说到这里,我们顺便讲一下,人死的时候,别人不要动他,也不要大声哭闹,你最好念佛。因为那个时候需要清净,你一闹他就烦恼。心烦恼就下地狱。现在有些不孝子孙,亲人刚刚去世,马上就去火化,一烧百了,又哭又闹,那是不对的。神识没有完全离开就火化,那可是痛苦不堪,拉他下地狱。所以古人要给死人过七,尽管其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也并非没有道理。这是题外话,大家应该注意。拉车的牛每天弄坏车,旧车坏了,换新车,罪没受够别想逃。你把这个身体搞坏了,又有一个身体来了,人是这样,阿鼻地狱也是这样,而且更加苦不堪言!“罪业因缘相续不灭。”诸位以为神通才叫意生身?我告诉诸位,这个叫意生身,下地狱是意生身,成佛也是意生身呀!经过辩才讲解正法,提违终于“心开意解,改志易操,烧身意息。”
[经文]
“白辩才言”--“法皆如是”
[心解]
接着提违向辩才请教灭罪的方法,“辩才答言: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汝今幸有欲灭罪意,自有方便。我能令汝不费一钱,乃至不经毫分之苦,灭除殃罪。现世安隐,后更生处,善愿从心。”有没有这么好的事情呢?当然有。告诉大家,佛法就是多快好省!就是不花一分钱,不受一点苦,讲得太了不起了!“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啊!不怕你起恶念,一念观照,一念归真就够了。你不要怕作恶,你也不可能不作恶,知道自己作了恶,去作善事不就解决了吗?后悔都来不及,下次多作善事,慢慢就转掉了,就是这么简单。幸亏你有廉耻,有惭愧心,想灭罪,这就对了。“知非即舍”啊!只要你知道自己那么坏,那就是善念来了,阿弥陀佛了,不然你不会知道自己坏。因此,你如果知道自己贪嗔痴慢疑的时候,那就恭喜你了,你就能转它们了。你非得对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知道清楚,才能够转,我的话很明白了吧。
然后提违逐敷设了法座,辩才为他开示灭罪的方法。那么什么是罪呢?这个罪不是犯国家法律那个罪。你以为杀人放火叫罪?强奸盗窃叫罪?我们时时都在犯罪,念念都在犯罪!这个罪叫十恶。这十恶我们哪位没有?你认为光是提违女人犯罪?我们也犯罪,也需要灭罪。这个灭罪的方法就是经文讲的忏悔灭罪法。就是普贤行愿品讲的:“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不光是忏悔自己,还要代父母兄弟,乃至一切众生来忏悔。代其忏悔就是回向,代其受罪就是大悲心、大悲愿。众生太苦了,所以要把众生的贪嗔痴慢疑一起担当,你敢担当罪才能有福。这也是辩证法。再告诉大家,参话头就是忏悔,持准提咒就是忏悔,“一心丹诚”就是忏悔。你为谁参话头?你为什么持准提咒?你为谁念佛?有没有搞错?列宁有句名言,为什么阶级服务要搞清楚。这个就是佛法。你以为列宁、共产主义是干什么的?太了不起了!你要担当一切众生的的苦恼啊!我们的罪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是患痴,顺我则贪、逆我则嗔。所以要大家忏悔,要把自私转为大公。当然罪业就成福报了。
[经文]
“于是提违”--“于是别去”
[心解]
辩才带领提违如法忏悔以后,身、口、意三业清净了,下一步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这才叫三皈依。是不是这样子啊?你三业不净,也不忏悔,或者忏悔也不如法、不诚心,仅仅念念那几句话,徒具形式罢了,那叫什么三皈依?都是猪八戒。你三业清净,“未尽恶法令使尽,未生善法当令生”,才能叫三皈依呀!十恶、十善都是针对身、口、意三业,都是由你一心招来的啊!现在一般佛教徒把三皈认为只是拜师而已,那些所谓的法师们毫无羞耻地说:“某人是我的皈依弟子!”请问三宝的意义何在!佛法的精神又在哪里!僧的汉译是“和合众”,是三人以上的团体!我们皈依三宝不是要皈依某个人;而是要皈依整个佛法的精神!什么是三宝?大家要真正搞清楚啊!
提违跟辩才做了三皈、受持了十善,要用各种美味、珍宝供养辩才,又要“终身奉事”,你看辩才怎么做啊?“汝今以能舍邪就正,净修十善,为正法子,复以十善教化天下,则为已报师徒重恩。汝已得度,我不宜留,吾今复当往化余处”!这跟前面野干的做法是一模一样,辩才也是很了不起!大善知识啊!所以说,度众生就是度你自己,就是报答佛恩,也是报答师徒之恩。三世诸佛都由此成佛,未来众生也当依此得度啊!辩才没有接受提违那些珍宝,告别走了,提违实在过意不去,这才又引出另外一段因缘来。
[经文]
“辩才去后”--“智慧力乎”
[心解]
辩才走了以后,提违带领眷属“常以十善,展转相化”,过了很久。“而时国中,忽遇谷贵,人民饥饿。时有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学问经书义理,又不专行持戒精进,世人轻慢,不供养之,贫穷困苦,无复生理”。正题来了,五个恶性比丘,没人供养,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见当时人们还有点鉴别能力,有点良心!于是五比丘一起商议,不能等死,就想了个办法,“各共乞索”,向人要绳子。人家还以为上吊,巴不得他们死,要饭不给,要绳子可以给,找个歪脖树吊死算了。真上吊吗?不是。他们用绳子“办具绳床,于旷野中,扫洒净洁,花幡庄严,依次而坐”,到野外打坐,“外形似禅,内思邪浊”,外面像模像样的,内心卑鄙无耻,就像你们跟我打七,我都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世人见之,谓是圣人”,你看打坐有没有功德?有“功德”呀!这五个骗子,骗人骗不了,一打坐就把人们骗了,哎哟!阿弥陀佛,“百种饮食,云集供养”,“于是五人,饱足有余”。
正巧这个提违女人,供养老师供养不到,听到了“五圣人”的传闻,赶紧“遣人访觅”。“信还报曰:有五圣人,独坐山泽,世人云集,如事天神!”提违女人,还以为自己烧香磕头有灵,感动圣人下凡了,立即“礼拜问讯,施设供养”。这还不算,又念一首偈子,要把这五个比丘请回家里供养。五比丘一听,“好,鱼咬钩了,还是个永久牌的。”就答应下来。提违就是这种笨女人!好不容易求人家,人家才勉强答应了,真就如对待天神一般,赶紧把五比丘接回家里,供起来了!里里外外应有尽有,一年四季细致周到,这五比丘“既被主人恩厚供养,安隐快乐”,不但毫无愧色,反而厚颜无耻地说:“何慰如之!夫人生世,种种方宜,求觅财利,以救贫乏。虽得如意,不如我等,都不劳身,而食福禄。此岂不由智慧力乎?”你看看,我的妈呀!“由智慧力乎?”,“好男不上班,好女傍大款,傻男傻女上三班。”不劳而获也算智慧吗?
[经文]
“其五比丘”--“生化乐天”
[心解]
虽然提违“殷勤意重”,但这五比丘还是不知足,又到村里骗人,“求觅钱财,充为后时,受五欲乐”,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哪!他们轮流到村里向人们宣称:“彼四比丘,闲居寂静,护持禁戒,断绝酒肉,不食葱蒜,称于梵行,修禅止观,证无漏业,不久修行成阿罗汉,则为天下无上福田!”你看看多了不起,比丘本来就该如此,他还四处宣扬。什么叫无上福田?你来供养他才是“无上福田”。村里的人都来供养五比丘,提违女人也高兴,“我供养着这么好的和尚、上师。”她是“直心敬信,随宜供养,欢喜无厌”,许多年里始终如一。最后寿尽命终,生化乐天。说到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两个西方圣僧来到中国,他们给人说法,施主就供养。一次,二位圣僧碰到一位胖和尚没人供养,有点呆呆笨笨的,很可怜,于是二位圣僧就带着他,让他跟着白吃白喝。有一回,他们到一个老太太家里呆了三个月,每天两位上师给老太太讲法,突然有一天,上师讲完法不辞而别,把胖和尚留在家里。胖和尚不做早课,睡到太阳老高还不起来,老太太在门外喊:“师父啊,开门讲法。”胖和尚出来一看,那两位早就没影了,只有老太太跪在地上,不断乞求:“师父,讲法。”胖和尚一看:“叫我讲法,讲什么?”老太太继续乞求:“师父慈悲呀!”这家伙一急,“苦啊!说不出的苦啊!”他是真的说不出来,“苦啊!苦啊!还是说不出来的苦啊!”老太太一听,我们是苦呀,苦集灭道嘛!“师父讲大法,师父再讲啊!”胖和尚更急了:“苦啊!苦啊!苦啊……”。一下子,老太太悟道了,天眼通一出来,啊?这家伙原来是个骗子!骗子让他悟道了。骗子太多了,我就是骗子,我也喊:“苦呀,苦呀,你们怎么不悟道呀?”
[经文]
“其五比丘”--“除粪者是”
[心解]
从这一段大家看到五比丘的果报了吧。
施主把他们当作无上福田,硬是把他们供养到地狱里去了。“福尽命终,生地狱中”,他们还有福?请问大家,这个福是佛法吗?告诉你,佛法不谈福报,只有混帐才谈福报!五比丘享福享尽了,先是八千亿劫的地狱,又是八千劫的饿鬼,还要做八千世的畜生。所以我常常讲:牛、马、羊是吃素的,还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比人还强,所以业报尽了,还可以做人;这些和尚骗人,连牛、马、羊都不如,所以要先下地狱,再作恶鬼,然后才能做畜生。“常住一粒米,重如须弥山,吃了不修行,披毛戴角还。”出家之人,可以偷懒不修行吗?可以邪心受人供养吗?惨,实在是惨哪!生在地狱,做了大鬼、小鬼、无头鬼;生为畜生,做了驴、骡、牛、马和骆驼,虽得人身,还是个愚痴的笨蛋,不男不女的扇提罗,“报偿主人,于今不息”。佛告波斯匿王:那时的提违是当今皇后,辩才就是目连,五比丘中有四个给皇后抬轿,还有一个在宫内掏粪打扫厕所。实在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经文]
“皇后闻已”--“偿其宿债”
[心解]
皇后听佛说扇提罗曾是她的老师,“肃然毛竖”,害怕得汗毛都立起来了。把老师当佣人,又打又骂,不是犯了忤逆之罪吗?忤逆之罪也就是对父母或者师长的不孝顺、不恭敬。皇后问佛:“夫人师者,应修恭敬顶戴礼拜,是其宜也。而反使担舆,不异牛马。以是因缘,甚怀怖惧”,把上师当牛马使唤,这个因缘可怕啊!“愿佛垂哀,听我忏悔!”佛告诉她说:“皇后福德,自无过罪,何故疑惧?众生殊性,业行不同,善者受福,恶者受殃。”下面重点又来了,注意听:“皇后本时,直心清净,信乐修福,福德因缘,自尔以来,世世所生,常遭明师,信受教诲。”什么是直心清净呢?没有偷心、巧心、邪心是直心,直心就是道,就是智慧。智慧当然清净。智慧与自己精进修持有关,但有因还得有缘,这个缘就是“自尔以来,世世所生,常遭明师,信受教诲”。倘若遇上个婆罗门岂不让你去自焚吗?倘若遇上“五比丘”之类的恶性比丘,岂不是一误再误吗?所以学佛也要择师,择明师,和智慧的老师。如果你不知道哪个是明师,那你就要多动脑筋,注意观察,对照公认的佛经典籍,一朝开悟,欺君不得呀!对于比丘、比丘尼来讲,应该按照佛法好好修持,否则自误误人,后果不堪设想,读过本经怎不令人心惊胆战呢?因为皇后前身“直心清净”又世世“常遭明师”,所以“从善入善,从禄入禄,至于今日,食福自然”,又遇佛修学正法,“以是因缘,无罪咎也。”那五个扇提罗则“由其本时,邪浊佞谄,无有慈心,受汝供养,罪业因缘,偿其宿债”。
[经文]
“皇后白曰”--“非可如何”
[心解]
皇后听佛讲了她的“本业因缘”,不害怕了,接着,她又提出了两点想法:一是欲放扇提罗,二是要世尊给扇提罗说法。能不能办得到呢?这段经文里就是叙述释迦牟尼佛给五扇提罗说法的经过。佛慈悲慰问,五扇提罗反而愤怒顶撞;佛为其解释现在果报的因缘,他们反而“愤怒隆盛,反背向佛”;佛又用神通力化佛围绕五人“劝令忏悔”,而他们却又“称怨大唤”。什么原因呢?佛告诉与会大众说:“众生罪业,有二种障,一者业障,二者烦恼障。其罪轻者,有烦恼障,重罪业障。扇提罗等,具有二障,重罪障故,不得受化。非可如何。”佛的智慧尚且无可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众生难度啊!什么是业障呢?贪嗔痴慢疑是业障,参话头参不起来就是业障,所以大家要好好忏悔呀!有的气功师讲:有一种病不能看,那就是业障病,去你的,你当然不能看,但并非别人也不能看!贪嗔痴慢疑你能看吗?懂智慧知佛法的人就能看。可是,贪嗔痴慢疑能一下子就除尽吗?除尽你就成佛了!所以,气功、道家说什么“业障病”,统统是无聊。
[经文]
“尔时皇后”--“何时当免”
[心解]
这时,皇后要放走五扇提罗,“永解因缘,随意东西,无忧快乐”,可五扇罗提,无论如何,“不欲离去”。佛告诉皇后:“扇提罗等,偿债未毕,因缘系缚,不令得去,非可如何?”又是一个“非可如何”,甘愿“使役如前”。这里说扇提罗冥顽不化,同时是讲众生和我们大家的愚痴。贾桂就是贾桂,你叫他坐下,他说:奴才不敢坐,奴才站惯了。我叫你们参禅,你们也是不肯哪!你不肯参话头,不肯念佛,不肯持准提咒,那你就愿意永远做奴隶吗?永远贪嗔痴慢疑吗?“皇后白佛:弟子至意,放扇提罗,不肯欲离,当如之何?佛告之曰:扇提罗等,偿债未毕,因缘系缚,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顺其意,复其事业,偿因缘毕,自当得脱。”我也问佛:这些众生不肯念佛,不肯持准提咒,参话头又参不了,怎么办呢?佛告诉我说:他们不肯参禅悟道,愿意贪嗔痴慢疑,那就随他们好了。作牛作马没做够,没有办法。什么时候懂得苦大仇深了,就不敢贪嗔痴慢疑了,也就可以解脱了。
下面佛又把皇后的福报和扇提罗的罪报作了一个对比,也是提醒所有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警惕呀!什么是修福?你以为随便供养哪一位比丘都是修福吗?非也。供养比丘,是要让比丘好好修法,自己早日得度,再来度众生哪!要你比丘担当众生的贪嗔痴慢疑。如果我是个好比丘,你来供养我,我在这里胡扯八道,那我肯定下地狱。你们就有两种可能了:倘若你是直心供养,修的是正法,没有照我胡说八道的样子去做,那你就是和提违女人的果报一样;倘若你供养我还跟我学坏,那我做王八,大家就是乌龟!作为比丘,那是代众生修行。我们供养比丘也是为了众生,不是为修福报!你们看提违女人不是为了升天、为了福报才去供养的吧?告诉你,如果你为自己求福报去供养,那你不但求不到福报,反而是罪报。懂不懂?所以你们学佛法,一切举措施为都是为众生,众生有福,那我们就有福了。大家把这个国家搞好了,人民富强了,没有强盗土匪的中国多可爱,这就是大家的福报。如果你自私自利,一个人设小金库发财了,别人贫穷,到处都是强盗土匪,那就不是你的福报,而是你的罪报。
[经文]
“尔时世尊”--“应菩萨法”
[心解]
诸佛慈悲,释迦牟尼佛同样慈悲。五扇提罗的因缘果报就是前车之鉴,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殷殷嘱托,“告诸比丘”,同时也是告诫我们大家的呀?我们得此人身很难,要闻到佛法更难,我们可千万不要跟扇提罗一样,“虽遭圣化,如风过耳”呀!作为比丘、比丘尼,“割断恩爱,离别父母、兄弟、妻子、六亲眷属,出家为道,如囚免狱”,比我们更难。我们读了本经前面释迦牟尼佛和佛子罗睺出家那一段,应该能够体会出家的艰难。如果为了众生这个大家,舍弃小家,并且真正修行,担当众生,那诸佛都会出广长舌赞叹不已;但如果打着为众生的旗号,自私自利,不要说众生,连你的六亲眷属那个小家都对不起。所以世尊一再叮咛:“应舍恶从善,中表相应,言行无异。少欲知足,不贪世荣。忍讥耐渴,志在无为。研精学问,弃捐众恶,庄严智慧,修无漏业,出生死海”。这就是要我们规规矩矩,老实修行,要我们担当众生,为众生受过。让你“不欲”,不是叫你无欲,什么是“无为”呢?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不是让你偷懒。无为就是有为而不执著,“执著无为便是有为,不执有为便是无为”,因此,无为就是智慧,就是“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了。你有了智慧,“复以智慧,顺化天下,使行十善,是则名为自度度人,应菩提法。”正是为了修学智慧,我们大家才来到这里来打七,“十方同聚会,各个学无为”。参话头、念佛、修习准提法都是修习智慧,你在五浊恶世生生死死的大海中不生不死那叫智慧,你自度度人,乃至成佛,也离不开智慧。你“不明本心,修法无益”,所以千方百计要大家学智慧。
[经文]
“尔时会中”--“当随尔喜”
[心解]
你们看,这五百多比丘多了不起,他们马上忏悔,哪像你们,我说上半天,如春风过驴耳,全然不为所动,都是恭高我慢,没有一点惭愧心。你们认为我好骂人,发神经啊?“王老师上午骂我们,下午又骂我们,上床气,下床也气,因为早上少吃一块月饼就发脾气。”我当然要骂你们,难道你们就当作骂来领会吗?你有惭愧心,你好好参禅、念佛、持准提咒的时候,我还会骂你吗?就是诸佛都要赞叹,天龙八部也在顶礼!你们不要小看自己,你们看不到呀!我骂你们,骂的是你们的贪嗔痴慢疑,你若一念诚心忏悔,就是智慧,就是如来,你敢不敢担当!“三界圣尊,众生之父”就是如来,“天上天下,惟我独尊”的那个如来!
[经文]
“复有五百”--“慎之慎之”
[心解]
这时又有五百“粗行比丘”发忏悔心,觉得自己“不堪修出家道”,打退堂鼓了,要求退道还俗。什么是“粗行比丘”呢?粗,是卑劣的意思。“为利养故,行于邪浊,有虚无实,受人供养”,这样的比丘就是粗行比丘,跟前面讲的五比丘差不多,所以他们害怕,害怕他们的粗行“负债滋多”,落到扇提罗那样的下场。我们为什么要顶礼、供养出家众呢?因为出家众以智慧荷担如来正法。大家知道文天祥吧,当他被抓起来还活着的时候,弟弟去看望他给他烧纸,就是告诉他:宁死也不投降。我们给出家众顶礼、供养,只要你敢接受,就得好好修行,大多数的比丘、比丘尼都不知道。自己“执持不勤”,还要争夺名闻利养,人家一个头磕下来就下一次地狱呀!所以,作为出家人可要小心,你要摸摸自己的良心,你有什么资格来接受众生的顶礼和供养。有人说我好骂比丘,其实我骂的是那些恶性比丘,骂的是没有良心、没有忏悔心的粗行比丘,对这些人我生生世世都要骂,他们误人害己,难道不该骂吗?就像那些贪污枉法的官吏。要是真正的比丘来打七、求证,我跟大家都要恭敬供养。对于所有有真修实证的和尚、喇嘛,就应该供养。因为他们代表佛度众生,代替众生受过,智慧了不得啊!
佛听了五百粗行比丘要退道还俗的请求,又随喜了:“善哉,善哉!吾助尔喜,所以者何?夫人入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为!何以故?执持不勤,反为害故!”外科大夫手里的手术刀是刀,医生处方开的药是毒,手术刀和药能治病救人,但如果你要把持不好,没有那个水平,不如别干,否则就会害人害己!古人把出家修道比作“冰棱上走,剑刃上行”,确实不是耸人听闻的戏言,“地狱门前僧道多”啊!昨天晚上我到地狱走了一趟,我看到的都是熟人:张和尚、王和尚、李尼姑、赵尼姑,都在哭嚎地狱呼天抢地,哀嚎不已,就是因为生前不好好修行佛法,不打七、不参话头、不念佛、不修习智慧,却以邪心贪受施主供养、顶礼。
“汝等今者,信于业报,有惭愧心,惭愧因故,除灭过罪,增长善根。”所以,正信因果,诚心忏悔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中国有句古语:“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就是这个道理。“弥勒菩萨,后成佛时,初会说法,当得上度”,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多么智慧,多么慈悲,他老人家并没有非要人家作比丘,而且看到粗行比丘有惭愧心、要还俗马上随喜,还告诉他们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会得度。现在有些出家比丘,看到年轻人就千方百计要给人家剃光头,甚至散布一种谬论:“一经剃度,下一辈子至少得个人身。”这是十足的佛门败类。所以,我告诉你们,你没有那种智慧,你不能那样担当,没那种修行,只能是害人又害己。释迦牟尼佛再次谆谆告诫比丘们:“宁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心,受人施也。甚难、甚难!慎之,慎之!”很严重啊!没东西吃,宁割自己身上的肉吃,也不作欺世盗名之徒。所以这本经不好讲,和尚们嫌疑不愿讲,以至本经被埋没了一千多年。我是野干,所以由我来讲,反正上辈子作久了,我不怕的。这几句话,应当把它写成条幅,在庙里张挂,以此时时警惕,敦促上进,可谁又能有这个雅量呢?
[经文]
“尔时佛子”--“由无智焉”
[心解]
你看看,佛子罗和他的伙伴这下可害怕了,也不敢贡高我慢了。听了“扇提罗等,祸所由起因缘本末,甚大忧惧”,想想自己,“小儿愚痴,无有福德”。因为他知道越是作和尚越容易下地狱,执法犯法罪加三等。犯法还有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因果是谁都逃不掉了,所以罗害怕了,也要“退道还俗”。拿人家手软,吃人家嘴短,又吃又拿,能不害怕吗?看世尊的回答:“汝今畏罪,欲得还家,求离苦者,是事不然”,你现在是怕罪报,并非像前面那五百粗行比丘是“不堪修出家道”,因为怕罪回家以求免苦,可不行啊。诸位学佛是不是这样?怕、怕、怕,所以才去忏悔,你们要搞清楚。紧接着佛给罗打了一个比方。其实吃东西是这样,修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参加这个法会、那个法会、气功也学、屁功也学,少林寺也吃、白马寺也去吃,结果,“狗屎”吃多了,撑坏了。有的人觉得肚子不舒服,赶紧“谦虚下意”,跑来打七,这就是你们!还稍微有点智慧。我就给你们吃泻药,有没有啊?直到你们把那些“狗屎”吐得精光,然后辟谷,“其人因是,得免祸患,终保年寿,安隐快乐”,打七是不是很快乐呢?还有人不知道自己吃“狗屎”吃多了,就去求鬼求神,求上师加持,烧香拜“佛”,白费功夫,结果怎样?一想就会知道,这都是因为愚痴。佛讲得很清楚,就是一个有无智慧的问题。
[经文]
“佛言”--“不敢疑也”
[心解]
佛告诉罗睺,你“畏罪还家”就好比那个没有智慧的愚痴人,你要求福离罪,必须“谦虚精勤,亲近明师,修习智慧”。你看看,究竟什么是罪,什么是福,跟你们那个小鼻子小眼睛的罪福是一回事吗?告诉你,你有智慧就是福,没有智慧就是罪。有了智慧,你那个所谓的罪就可以转变为福;没有智慧,你那个所谓的福也是罪。所以我们要求明师,而不是求名师。怎样求明师呢?你要求师学道,首先要摆脱名缰利锁的俗见,才有可能求到明师。否则,明师在你眼前也可能失之交臂,这也是智慧呀,“慧成就故,消灭众罪”,“日光威力,能除众冥;人修智慧,亦复如是。”般若智慧就是如此重要,“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佛继续对罗睺罗说,就是因为你“先有慧根因缘,遭值我时”,舍利弗就如同那个明医,能治病救人,你为什么要“舍明入暗”呢?沙弥罗睺对佛讲:“诸佛智慧,犹如大海,罗睺等心,犹如毫末。岂能受持如来智慧?”你们说这个话有没有问题呢?绝对有。众生如来智慧本自具足,还存在“受持”的问题吗?既然如来智慧本自具足,是不是有用修证就可以成佛呢?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每一个众生的如来智慧都需要发掘、陶冶的修证功夫,才能大放光明。所以,诸位既不可以小看自己,又不能拨无修证,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佛告罗睺:如天雨滴,后不及前,虽不相及,能满大器。修学智慧,亦复如是,以小微起,终成大器。成大器已,转成余器,如是展转,满无量器,是则名为自利利人。自利利人,名为大士,如我今也。”这几段就是讲智慧的修证功夫,“英雄不问出身低,铁杵能磨绣花针”哪!罗听完佛的话以后,“心开意解,无复忧虑,如世尊教,当具奉
行,不敢疑也。”
[经文]
“尔时会中”--“十善报也”
[心解]
经文从这部分开始讨论戒律的问题。什么叫戒?什么是真正的持戒?这些问题你们现在根本不清楚。有许多人自以为懂了,但恰恰是“如彼荧火,烧须弥山”,以有作思维来测佛智慧。我现在问大家,你们说什么是强盗土匪?你们都自以为很清楚,认为我问得多余,是不是?我告诉你们,你们就是强盗土匪?你们都要看看自己是不是那么卑鄙、无耻、无能、无聊!大家统统都要检讨!所以,什么是强盗土匪这个问题,你们根本没有资格谈,谁要是想回答或者要问也全都给我闭嘴!我告诉你们,如果你没有般若智慧,那就是以蟑螂角、臭虫头来谈佛法,一切就只好免谈了。非公境界,怎么谈?所以,今天是只许我放火,不许你们点灯。从宇宙的角度,以整个宏观来讲,什么叫杀人放火?什么叫好人好事?这很难讲的。你那个好人好事,只不过是软刀子杀人,杀人不见血而已!你那个打妄语比杀人还要坏!注意啊,我这是在谈佛法,不是在谈世法。
经文中讲祗陀太子饮酒,佛非但没有说他犯戒,反而赞叹:“善哉、善哉!汝今已得智慧方便……如是行者,乃应生福,无有罪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祗陀太子“得酒念戒,无放逸故”!这是关键所在,也就是佛说的“智慧方便”。你要是明白这个,不仅喝酒是如此,吃饭睡觉,拉屎放屁,二六时中哪里没有智慧方便呢?所以,读佛经要会读,学佛要善学呀!杀、盗、淫、妄、酒都要以戒为师,贪、嗔、痴、慢、疑,也要以戒为师,这个是佛法要旨,懂不懂?戒贪,是要让你贪的时候马上警觉,贪的时候少贪,那就对了,不是不贪,不贪也不对!对此类推都一样,这个就是佛法圆融的地方。佛知道众生不杀、不盗、不淫是做不到的,有谁能做得到?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让你不杀生,真要照你那样守戒,你就不要活了。吃饭、喝水,那里面有没有生命?生病吃药能不能杀死生命?切除肿瘤,癌细胞是不是生命?你呼吸的空气里有没有生命?所以,学佛是大智慧,是大丈夫事,你再不要给我婆婆妈妈,给我谈什么戒不戒!什么吃素还不吃鸡蛋,我最讨厌!我不是骂任何人,不吃鸡蛋是你的本事,你可以不吃,但那不是佛法,那跟佛法没关系!再告诉你,你认为吃素有功德?我问你,婆罗门教和一贯道是不是这样?牛马驴羊是不是这样?牛马驴羊五戒都有了,是不是?你比他们好不了多少!所以我要告诉你什么叫戒,你要怎样去守戒。
当然,我绝对没有鼓动大家去杀、盗、淫、妄、酒的意思,你要是乱来,那你自己负责。你没有智慧力,不要乱理解、乱猜测,读本经下半部,要是没智慧,不会真正搞懂,听了会学坏。所以,我这里事先警告,提醒大家注意。
[经文]
“时波斯匿王”--“各无漏善”
[心解]
波斯匿王一听说祗陀太子饮酒不但不犯戒,“乃应生福,无有罪也”,这下他可来劲了,过去,“末利夫人,持佛五戒,断酒不饮”,还受持什么八关斋戒。他是心中常恨呀,好不容易今天佛讲了这个话,那是正中下怀,就好像一下抓住了什么把柄,顺竿就往上爬。所以我担心你们搞不懂会学坏,要事先警告大家,就是怕你们抓住鸡毛当令箭。波斯匿王问佛:末利夫人“庄束严丽,将从伎女,好酒肉来”,陪王伴驾,又假传圣旨救修迦罗,五戒中犯了饮酒、妄语二戒,八斋戒中犯了六戒,“所犯戒罪,轻耶?重耶?”“世尊答曰:如此犯戒,得大功德,无有罪也。何以故?为利益故。”看到了吧?什么戒?行善法就是守戒!只要你是为了众生的利益,那就是持戒!而且佛清清楚楚告诉你:“如此犯戒,得大功德!无有罪也!”“末利夫人,所犯戒者,入有漏善;不犯戒者,名无漏善,”你看看,如果犯戒做了这件事还是有漏善,如果不犯戒,那就更了不起了,“名无漏善”!“依语义者,破戒修善,名有漏善,依义语者,凡心起善,名无漏善。”这就是说,你如果一般人的依文解意来理解戒律,破戒修善,然后再来忏悔,那就属于有漏善;如果依照第一义谛,以出世法的智慧来讲,凡是起心动念,不管你破戒守戒,都是无漏善。《聊斋志异·考城隍》中有这么一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如果你有心做善,对不起,那是虚伪,不是善;如果你是为了众生,即使违越了条条框框,也是有功的!所以,只要你有了智慧,一切对立就得到了统一。这就是佛法的圆融!这就是佛讲的“依义不依语”。我说你们小鼻子、小眼睛,根本没有资格谈戒,有没有根据呀?
没有资格谈戒,你敢评论别人的好坏吗?你敢谈贪嗔痴慢疑吗?我告诉你们,你们要好好摸摸良心,你们究竟好在哪里呀?在美国洛杉矶我客厅的门上,太太给我贴了一张大字报:“一切功德生于日见己过,一切罪恶生于日见人非。”每次回去,我就先到客厅里看。我的小孩现在长大了,小的时候也是指责我,给我贴大字报,“爸爸昨天发脾气”,“爸爸今天开车不小心,闯红灯”,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时时反省自己,“恒常忏悔”,不是老是去评价别人的功过是非。另外,大家注意这段经文有没有说末利夫人吃肉犯戒呢?没有!所以,你们以后不要再给我谈吃肉犯戒,胡扯八道。五戒、八关斋戒没有不让你们吃肉。吃素都是你自己的事,跟佛法没有关系。说到这里我们讲个故事:禅宗有个汾阳昭禅师,当时他在山西是数第一的,很不得了。每天跟着他打七的人有一千七百多,烦都烦死了。有一天,他对众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我父母在梦中告诉我让我喝酒吃肉,还要烧纸超度他们。从明天开始,我要照办。”不少人一听,这老和尚一定是疯了,平常动不动就骂人,现在又要喝酒吃肉,破戒比丘!不要跟他学了。于是,有许多人走了。汾阳昭高兴了:“一盘酒肉,打散了多少闲神野鬼,”喝酒吃肉,这是禅宗《指月录》记载的真事。后来汾阳昭传下来的弟子慈明等等好几位禅师都是很了不起的。你说吃酒肉犯戒吗?你怎么讲啊?
[经文]
“王白佛言”--“况于世人”
[心解]
你们看这个波斯匿王,是不是在继续顺竿爬?“末利夫人,饮酒破戒,不起恶心,而有功德,无罪报者,一切人民,亦复皆然”,这就是他的论点,你们说这个论点对不对?当然不对!末利夫人能做到的,所有人都能做到吗?诸位能做到吗?不要说喝酒不起恶心,不喝酒不起恶心怎么样?恐怕不喝酒还能克制,酒后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假如真能做到不起恶心,那就是善念嘛!你不作坏事就是好人!拜托!拜托!你不作坏事就好了,我还敢让你做好事吗?全国每个人都少自私一点,少作一点坏事,少骂一句人,少消费一毛钱,少用公款吃喝几顿饭,那我们这个国家就好了。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呀!波斯匿王举的几个例子,无论是他作太子的时候,母亲为他用酒排解忧愁,或是他用酒和解王公大臣的纷争,以至一切“贫穷小人”的聚会欢乐,这些例子都只是酒的正面。大家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正反两面的,刀子能杀人,但也能做手术治病救人;药物能治愈疾病,但也能把人毒死!一切事物的好与坏全在人的善用啊!在《儒林外史》里有一个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考上举人,高兴得发疯。有人给他家出主意说:要找一个他平素最怕的人揍他才会好。范进的岳父是个杀猪的,平时对范进很凶,范进很怕他,当然要他来打,但是他这个时候胆怯了,他说:“打了文曲星手会断的。”别人告诉他:“没关系,做好事吗!”他照准范进脸上“啪”一个耳光,“你没考中!”“哦,我没考中?”范进醒了。你看看,是不是打人打好了?我问你:“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你杀不杀?”日本人抓住你,你对他们讲不讲我们的机密情报?这个时候你要是不杀生,不妄语,那你就是混帐!汉奸!卖国贼!你懂不懂?你不要以为只有慈眉善目才是菩萨,呲呀咧嘴、横眉怒目照样也可以是菩萨!你爸爸、妈妈亲你、抱你是关怀,打你、骂你就不是关怀吗?方法可以不一样,但只要是对众生有好处,就是有功无罪。你就应当去做啊!所谓打是爱,骂是疼,必要时候踹两脚。
[经文]
“如世尊说”--“岂非苦也”
[心解]
然后波斯匿王又用佛的话作为论据,一步步引出他要说的论点,要佛来回答,这才是他要问的正题。你不是说“施善善报,施恶恶报”吗?你不是说“悭贪因缘,受饿鬼报”吗?人家男欢女爱本来很正常,非要强人所难不让在一起,棒打鸳鸯两地飞,使人家忧愁苦恼,这个罪报算谁的呢?本来我们夫妻的关系很好,皇后“皆由前身以好施人故,今得好报”,你为什么要让她持五戒,还月行六斋,每逢六斋日不让她打扮,不让观听歌舞,连我们亲近亲近都不可以,“竟何所施,徒亡其功,岂非苦也!”你看看这个波斯匿王厉害不厉害?
[经文]
“佛告王曰”--“亦复如是”
[心解]
佛告波斯匿王“大王所难,非不如是!”你所讲的并非不对,但你有没有想过,“末利夫人,在年少时,若我不敕令受戒法修智慧者,云何当有今日之德?”重点又来了,佛讲得很清楚,受戒法的目的是修智慧啊!尽管戒法是方便,而智慧才是究竟,但是不是戒法就不需要呢?非也。你没有智慧,你就非得去守那些戒条,规规矩矩去做,由戒生出定慧。末利夫人之所以成就智慧功德,那就是她从小守戒持斋得来的。“以能得度,复度王身,如斯之功,复归谁耶?末利夫人,受我教故,如说而行,故使今日成就智慧方便解脱!”面壁十年图破壁,一旦智慧成就那就解脱了!“随心所欲不逾矩”啊。到这个时候,虽然你是随心所欲,虽然你表面上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但规矩就在其中矣!正随心所欲的时候,就是规矩。懂不懂?接着佛又给波斯匿王举例子:如果你是望子成龙,就要让孩子上学。小孩在学校就要遵守纪律,违反就要受罚。十年寒窗苦啊。“儿畏杖故,专心就学,至年大时,高才博闻,靡所不知,复以所知转教余人。末利夫人,奉持斋戒,亦复如是。”过去的艰辛换来今天的智慧,过去的规矩换来今天的解脱。今天的智慧解脱就是自度,自度才能度人,“以能得度,复度王身,如斯之功,复归谁耶?”明白不明白啊?这就跟用大白鼠作实验一样,你破戒就电你、再破戒再电你。戒条就这么回事。慢慢,慢慢地,看到红灯,“啪”就停住;绿灯就走;黄灯慢行。时时小心谨慎,一停、二看、三通过。对不对?戒律就是这样的作用,真到你的智慧成就,到时候戒不戒两说。所以,诸位不要随便谈破戒呀!只有守戒的人才能破戒,只有真正能转贪嗔痴慢疑的人,才能去贪嗔痴慢疑啊,讲到这里你们就知道什么是戒,什么是以戒为师,这个很重要呀。
[经文]
“复次大王”--“解悟天下”
[心解]
佛讲了以戒为师,又开始讲嫉妒心了。前文讲过,嫉妒心有多厉害呀,为什么这个辩才第一的富楼那会有嫉妒心呢?原来富楼那开始并不是佛的弟子,而是婆罗门教的。但他知道佛的智慧非常了不起,“割断恩爱,辞别父母,舍离妻子,入山习学。”下定决心,要学问成就,“不尔不还”!就这样,“被服草衣,忍寒耐苦”,整整用了二十年时间,学问成了,狂妄也来了。头上戴个火炬,肚皮包上铜片:“哈哈!我一切智!”也是“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哪!他来到佛的驻地来挑战:“你瞿昙沙门,竟何所知!”佛说:“痴人!”如果你真有智慧,还用自己标榜吗?“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你浅尝辄止,未悟言悟,以少为多,那不是痴人是什么?真正的多闻智慧就好比太阳照耀世间。你那么自大,就像瞎子拿蜡烛,别人明白,你自己却看不见!释迦牟尼佛当头这么一棒,马上富楼那得漏尽通了,悟道了,“得罗汉道”。“皆由多闻智慧,诸根利故”啊!你看看,佛法多么慈悲,多么圆融!不怕你嫉妒,也不怕你嗔恨,不怕你犯错误、破戒!就怕诸位没有智慧。你有智慧,知道犯错马上“惭愧悔过”。改正,就很了不起,跟富楼那一样。“智慧之力,譬如调象,随钩而转”,大象跑得很快,你不要让它马上停下来,你必须用钩子顺着劲儿慢慢把它驯服,不然你只管逞强好胜,莽撞行事,你非闯祸不可:“大王当知:夫习学者,皆由禁制摄五情根,然后通达无所挂碍,名无碍智”,看到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目的在于“摄五情根”,摄制你的情识之根,情识之根就是贪嗔痴慢疑,就是痴心、狂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呀!等到你无所挂碍的时候,那就自在了,就解脱了。这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啊!“无碍智者,具四辩也!今富楼那,具四辩才;皆由谦苦勤学所得”,没有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啊!你波斯匿王不是要问“竟何所施,徒亡其功,岂非苦也”,告诉你,为的就是这个呀!“是故我说,夫慧解者,有七德才。何谓为七?第一信才”,你有了智慧才能正信,正信因果,正信我们可以成佛,正信念佛见佛,这才是正信。“第二精进才”,精进是正精进,不是邪精进,你一天到晚只知道念那句佛号,人事不做,人话不说,那是邪精进。你是学生就要把功课做好,工人就把工作干好,家人就搞好家务,做儿女要尽孝道,做人父母要慈爱,把事情干完再去念佛。你成天在那里敲打念唱,什么两大咒十小咒,念得根本不做人事,统统是自私自利,你还想成佛?你这个样子要成了佛,佛法就不成其为佛法。“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第三戒才”,有了智慧,你才真正得了戒,这个戒是根本戒,是戒定慧合一的戒,所以叫戒才。“四惭愧才”,这才有真正的惭愧啊!这个时候的惭愧不是嘴皮子讲讲,是发自内心的惭愧,是时时惭愧,恒常惭愧。“第五闻才”,有了智慧你就真能谦虚下意,亲近善知识,博闻广见,智慧更加与日俱增。“六为舍才”,舍不是让你去死,那没有用,舍是让你给予,不望回报,舍而无舍,无舍常舍,才叫舍才。“七定慧才”,有了智慧,戒定就在其中,动静一如,定慧等持。“末利夫人,具此七才。大王当知,末利夫人虽为女身,高才智博,非同凡人。皆由少来,慎身口意,一心专念,修习智慧,智慧力故,名为解脱。复以智慧,解悟天下。”看到没有,一向都是谨慎身口意三业,起心动念观照自己是否符合十善法,这就是修习智慧。智慧的成就,叫做解脱。你以为什么叫解脱?
[经文]
“尔时世尊”--“有四种义”
[心解]
这个时候,世尊就为罗睺沙弥和大众说了一首偈颂,都是赞叹多闻、智慧的功德利益和明师的难得、重要,鼓励大家精进求学,以智慧为第一。接下来一直到最后,也都是讲述般若智慧的重要。其中有一部分,大家要特别注意:“是故当知,求三乘人,当学般若”,这是告诉我们,修出世道,无论是罗汉、辟支佛、佛道,都要修学般若智慧。“欲离三恶八难苦患,欲受人天快乐果报,以要言之,求一切福德,皆应修学智慧方便”。你修世间道,以至于所有一切福德,也离不开智慧方便之道。什么叫智慧方便?为了众生可以破戒叫智慧方便,其重点不是叫你守戒而是叫你破戒,你敢不敢听!所以真正的戒就是为了众生,就是破除你那个自私自利的我执。所有的世间道、出世间道中智慧的重要难以言喻,所以称般若智慧如大船,如桥梁,如甘露,如良药。前面从阿逸多失行生三恶道,又到诸天接济供养,再到升天为诸天之师,这一连续的因缘都是多亏智慧之力,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啊!这就是所谓的未曾有因缘。这一切因缘果报的迁流变化中,都要以智慧为“径”,这就是本经主旨所在。
[经文]
“尔时波斯匿王”--“分别法耳”
[心解]
这时候,波斯匿王和一切与会大众,听了佛讲的“智慧方便,功德因缘,甚大欢喜”,大家都理解了,“各各修敬,为佛作礼,复坐如故”。波斯匿王又合掌问佛:“如佛所言,世人修善,凡有二种,一有漏善,二无漏善。有漏无漏二义归一,世尊云何说差别耶?”你不是说出世入世都应修学智慧方便吗?也就是说,无论我修有漏善或无漏善,都是一个智慧的问题,那你为什么要把一个问题分开有漏无漏解说呢?“佛告王曰:人有二器,一者利根,二者钝根。为钝根说二种善,利根之人不说二也。”利根就是有智慧,钝根就是没智慧,你们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我也是钝根,没有智慧。钝根才要学佛,利根就成佛了。根本没那回事,大家不要胡思乱想。参话头,准提法都是有为法,从有为法一步步契入无为法。我们都是有佛,有众生,有戒定慧,有六道轮回,都是“诸根暗塞”呀!真正的利根,“去,去,去!”一个“去”这都有了。“佛”,“嗡”,“啊”,都是一个字,甚至不用一个字都可以,这个是智慧呀。我们都不行,都是钝根,才要学佛。大家千万不要迷信什么利根、钝根,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十地菩萨也还有一品无明,还有微细的迷惑,菩萨都不是利根,只有真正的圆满次第,只有佛才是利根,大家懂了吗?“所以者何?众源泉流,终归一海。钝根之人,诸根暗塞,是故为说,分别法耳。”不管你这个法,那个法,条条江河归大海;什么利根、钝根,最终全是一个目标。“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而得解”,华严法界都要归到十方净土啊!
[经文]
“尔时国王”--“宜知是时”
[心解]
这一段主要是讲妄语戒。这部经特意把饮酒、妄语二戒提出来专门论述,是很有深意的,相当了不起。妄语戒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讲,这个戒比任何一个戒都厉害。现在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全都属于妄语。你们检讨检讨,自己妄语不妄语?你看看现在的比丘,有多少不打妄语的?像五比丘一类的人还少吗?什么见佛、见龙、见鬼、见狐仙、我了不起,什么玩意儿,统统给我下阿鼻地狱去!这不是我讲的,是佛讲的!你们说我骂和尚,我称赞和尚都来不及!我真希望能出来几个好和尚,我向他顶礼。我常常希望你们当中能有人出家当和尚、尼姑,你们给我打七,打出几个响当当的和尚来弘扬佛法。有的人用妄语杀人,破坏人家,使人违约,“行如是者,名为犯戒,堕小地狱”。其他比如开玩笑,说幽默、机密私情之类,“或有言无,或无言有,不犯戒也。”太子祗陀听了佛的话,不但没丢五戒,还又受持了十善道法,“疑暗已除,发菩提心”,佛都为他赞叹不已。
[经文]
“王白佛言”--“般若智慧”
[心解]
你们看,这个波斯匿王又来了,他还是不肯善罢甘休,又引出了一段精彩的议论。我爸爸“如斯功德,生何天耶?”“佛告王曰:前王果报,今在地狱!”波斯匿王本来希望表扬一下,什么行善有功,生天果报等等,佛肯定要说的,没想到佛说他爸爸“今在地狱”!“所以者何?不值善时,不遇善友,无善方便。虽修功德,不得免罪。”一言以蔽之,就是没有智慧。《华严经》讲得清清楚楚:“不具般若,虽行善道,亦为魔业”,无怪乎要下地狱。“布施之功,不亡失也。罪后毕时,方当受福。大王当知,夫人修福,不与罪合。”看到了吧?你布施有功那不错,但还是要先下地狱,然后才享受福报,论功行赏。功是功,罪是罪,不能在一起加减乘除,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该下地狱就下地狱,做野干就做野干,做天人就上天堂,最后再来做佛,很公平。“不共合故,要须方便,令得灭罪,何谓方便,谓善知识。”如何灭罪呢?那就要皈依善知识。本经所指的善知识就是智慧,其他经文也可能指的是具备般若智慧的人,也就是本经所说的善友,其实并不矛盾。“何谓善友?谓正见人,是为善友,常以正教,调伏其心。何谓正教?谓观无常苦空无我;十二因缘,缠著生死。”调伏其心的正教,是要摆正对缘起法的认识问题。经常观察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本空无我,一切无非缘聚缘散,缘生缘灭,慢慢就会增长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啊!“修四真谛,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行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是为方便,调伏诸根。”有了正确的认识,还要个体的实践,也就是修行的方法。通过修行“远离生死忧恼苦患”。“根调伏故,定慧成就;慧成就故,其心正直;心正直故,能起精进;精进心故,能起戒慎;戒慎究竟,定慧明了;慧明了故,游诸万行,通达无碍;行无碍故,名为解脱;解脱心者,即涅槃也。是则名为善知识也。”这一段讲的是智慧的成就。在这里我们要对“戒慎”一词稍加解释。《中庸》有一句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是告诫人们在别人看不到、听不见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不要放肆!肮脏污秽的东西经常是在最阴暗的角落里才有,人的内心别人看不到,因此也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戒慎就是要诸位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卑鄙、无耻、无能、无聊,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大王当知,明师善导是大因缘不可轻也。大王今者遭贤遇圣,皆由前世因缘果报,闻法信解,复能解人。是故我说。明人难值如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是故当修般若智慧。”这就是讲前面说的善时。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也是善时,能够遇到明师,闻到正法,大家要珍惜这次机会,好好用功啊!
[经文]
“王白佛言”--“无余罪也”
[心解]
波斯匿王对佛说:“你讲的这些智慧、方便我都知道了。但你说罪福之报不同,不知道我父王究竟造下什么恶业要受地狱之苦呢?”说来说去,还是说他父王,心里觉得不公平。佛告诉波斯匿王:你父亲有六种罪业。一是身为皇帝根本不把别人当回事,动不动就打人骂人;二是贪受贿赂,吃了原告吃被告,不秉公执法;三是胡猎乱围,踩了百姓的田,害了众生的命;四是宫女关在宫里,想嫁人都不行,致使其苦恼;五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找了那么多老婆摆不平,惹人憎恨;六是作为婆罗门,偷吃酒肉葱蒜,就像你母亲偷着给你喝酒一样。为这六种事,你父亲生在地狱。诸位想想,我们犯了多少种?至少我是犯了其中几种,我的秘密,我不讲。我是不是也要下地狱呀?自己有本明心帐,每天对着它下几次地狱,你以为开玩笑?你们有的人随便皈依,随便受戒,自己发了誓就得做,自己来承当,这就是戒。我告诉你,犯了上面第六条就下地狱呀,你敢受戒吗?你吹大牛,你够资格出家,够资格受戒?我告诉你,杀盗淫妄语犯一条就下地狱,就这么严重!所以,你没那个本事,就别受戒!我再告诉你,只有以智慧来承当戒才是善戒,摄心以为戒,起心动念,念念都是戒呀!你如果只是怕背因果,赶紧守戒守戒,那就等于偷吃酒肉一样,还是犯戒,你懂不懂?
波斯匿王讲:刚才佛讲的那几条,我也曾有过,该怎么办,修十善才能不妨碍吗?佛问:太阳出来各种黑暗全部消除,还有余暗吗?王曰:“灯火之光,尚能灭暗,况日光明威势力也。”佛说:“今王福德,闻佛说法,成就智慧,喻若日光灭一切暗,无余罪也。”看到没有,闻到正法,成就了智慧,以前的罪算老几?都给你除掉了呀!有智慧的人,念一句地藏王菩萨,念一句药师如来,念一句观世音菩萨,念一句佛,都有感应的啊!
[经文]
“王白佛言”--“皆亦如是”
[心解]
波斯匿王又讲了,我父亲的那些婆罗门老师,都是“精进智慧”,他们修苦行连命都不顾,很了不起,“或有投岩,五热炙身;或断饮食,求生梵天;或火积薪,生自烧身;或有翘脚,张口向日;或于高树,以绳系脚,而自倒悬;或卧刺棘,抱石槌胸”,这许多苦行的“福德因缘,归何所耶?”在座有许多学气功的是不是也这样啊?张口向日,汲取日月精华;抱棵大树,干什么?采气!统统都是佛斥责的,什么“精进智慧”,“福德因缘”,都是愚痴!“佛答之曰:如我前说,行苦苦报,行乐乐报,汝不闻乎?”这个波斯匿王不服气了,他说:你让弟子们持戒,那不是苦吗?人饥饿吃不到东西,“烦恼横起,忿怒隆盛,不自觉识,起嗔怀害”,比如我那次要杀修迦罗的事,如此因缘果报,“累世受苦,岂非恶也?”“佛告王曰:吾前所以制中前食者,为诸比丘舍外道法,于我法中出家为道。先习苦行,饥饿心故,得诸弟子肥美饮食,贪食过饱,食不消故,则致重病。是故制食,非为饥苦,求福德也。”看到没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就是这样来的。不是饥饿有什么福德,更不是晚上是鬼吃饭的时间,人吃就是鬼食,统统都是胡扯八道!你过午不食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半夜都睡觉了,可美国人都在工作、吃饭;美国过晚上,我们就是白天,是不是都是鬼呀?狗屁不通!“又节食者,见诸比丘,纵横乞食,无有昼夜,食无时节,为诸外道之所讥责。而作是言:瞿昙沙门,自言道精,何以不如外道法也。是故节食,非于饥苦而求福也。”你们这些比丘要不就像饿鬼来的,使劲吃,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都生病了;要不就是不管白天黑夜,东叼一口,西叼一口,以至那些外道都耻笑我们。佛的话丝毫没有什么神秘,平平实实,完全顺乎人情,合乎天理!这本经真了不起,佛法真了不起!
“以要言之,所制禁戒,正为痴人无方便慧,非为智人知时宜也。如我前说,般若智慧,即是解脱,智者所受,圣所行处。”佛对戒律作总结了。你有智慧,戒就不是给你定的,因为你起心动念都是戒,根本不必要这些条条,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随时守戒,随时又可能在破戒。戒都是给我们这些笨人、蠢人的,就像我们是些小孩子,不懂规矩,就必须要规矩,犯了就罚,到年龄大了自然就懂了。比如骑自行车,小孩子不懂事,可能会乱闯,大人敢乱闯吗?乱闯就犯戒,会被撞死,下地狱。大家骑自行车都骑得很好,在大街上走,人和车很多也很自在,这就是戒,不用戒,戒也就在其中了。懂不懂我的意思呀?佛直截了当告诉我们,“般若智慧,即是解脱”。智者接受的是这个,圣人所践履的也是这个啊。波斯匿王和与会的一切大众,听了这些话,都很喜欢,对佛越加崇敬。
[经文]
“波斯匿王”--“如法奉行”
[心解]
最后波斯匿王终于解除了所有疑惑。那么怎样才能报答佛的教化之恩呢?佛告诉大家:“甘露法教,其功难报。”为什么呢?“甘露法者,精妙难量,济无粗细,非天世人福德之力,所能报也!惟有一事,能报佛恩”,“欲报师徒解脱恩者,还以智慧解脱众生,如是行者则为供养三世诸佛,非但供养报一师也。”传法教化的功德是无法称量的。诸位来这里打七,这个恩德也不是你们能用金钱之类所能报答的,你们也要救度一切众生,哪怕是一个,则为供养一切诸佛啊!大家要去担当众生,众生有过,众生有罪,众生下地狱,众生贪嗔痴慢疑,要全部担当,这就是慈心!众生无尽,我愿无尽;虚空无尽,我愿无尽;灯灯相续,智慧相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