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然法師(西元1915∼1997年)
    廣東省潮州開元寺的定然法師,俗家姓方,名海潮,廣東省汕頭人。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出生。幼年在鄉塾啟蒙受學,讀四書五經。定然穎悟好學,於國學頗有根基。十五歲時,於潮州郊區的白雲古寺,禮純林和尚披剃出家,法名心清,字定然。翌年,依白雲寺方丈德寬和尚受沙彌戒,時為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此後定然法師在寺中禮佛誦經,依師學習佛門儀軌,早晚功課。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定然法師二十二歲,辭別師父到江南參學,初於甦州靈岩山寺,入念佛堂修學淨土念佛法。一年之後,於南京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圓戒後到鎮江金山江天寺,入大徹堂參究向上一著,為時二年;繼而到揚州高寺,親近禪宗大德來果和尚,前後五年,頗有省悟。之後在外雲游參訪,參謁名剎大德。在江南參學十年,於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返回廣東,在潮州開元寺掛褡自修。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初,到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任香燈。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新中國成立。一九五○年春,定然法師到廣州六榕寺任知客。是時,國家政策規定出家人都要參加工作,定然法師也被安排到工廠中做工,不過此時仍可住在寺院中,到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出家人都被迫驅離寺院,遣返回原籍,到農村參加勞動改造。定然法師也回到了潮州汕頭,下鄉插隊,勞動改造,下田耕作。定然法師詩善詞,在「文革」十年浩劫期間,他於辛勞困苦的生活中,以詩詞排遣內心的苦悶與悲憤。

    一九七八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落實宗教政策,開放了重點寺院,也包括廣州名剎六榕寺在內。一九八○年,廣州市宗教部門人員,把定然法師找回六榕寺,要他把曾遭破壞的六榕寺恢復舊觀。定然法師至此恢復僧裝,負起修繕六榕寺的任務。這時,他已是坐六望七之年的老人了。

    六榕寺恢復工作告一段落,定然老和尚恢復宗教活動,開始升座講經。定然老法師宗教兼通,佛學修養深厚,先後在寺中講過《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等大乘經典,並編寫出《信佛念佛感應錄》等書,普贈善信,弘法利生,孜孜不倦。一九八四年,定然法師七十壽誕,廣州的「羊城書法協會」,由連登、劉崇山等二十八位書法名家,揮毫書寫定然法師在「十年浩劫」期間的詩詞代表作,編印成書,命名為《觀竹林雜詠》,醵資出版,作為法師七十壽誕的賀禮。

    一九八六年,定然法師年逾七旬,他接到宗教部門的命令,與本煥、新成二位老法師,一起接管了廣州光孝寺,本煥任住持,新成任監院,定然任首座兼大知客。宗教部門如此安排,無非是要借重三位老法師的聲望,來修復遭到文化大革破壞的光孝寺。光孝寺是千載名剎,禪宗六祖惠能,曾在此與僧論風動、幡動,及在庭院中的菩提樹下剃發。寺中有風幡堂、大鑒殿、內鑒殿等與六祖有關的建築。

    是年,定然法師當選為廣東省佛教協會理事,一九八九年十一月,老和尚又被調到新興縣國恩寺住持。過了兩年,潮州的開元鎮國寺方丈懸缺,老法師又被安排接任了開元寺的丈席。潮州開元寺,是嶺南名剎,前任住持慧原法師於一九九一年退居,宗教部門要定然老和尚繼任,並兼任嶺東佛學院院長。開元寺是他舊游之地,他晉山升座後,開始整理寺院,嚴訂清規。老法師熱心於佛教的教育事業,他捐出多年蓄積的缽資一百十七萬圓,用來建造嶺東佛學院的教育大樓及師生宿舍,充實佛學院圖書設備。平常有信徒供養,他也隨喜樂助社會福利公益事業。

    一九九三年,定然法師為振興毗尼,在開元寺傳授三壇大戒。此後三年之內,他在開元寺舉行了三次大型佛事活動:一、舉辦了一場水陸大法會,參加法會的佛門善信逾千人。二、在僑居泰國的慈善家陳慧如居士的資助下,在開元寺內興建了一座泰式的大佛殿,佛殿落成開光之日,陳慧如居士帶領泰國的僑領,及禮請得泰國御封正副華僧大尊長仁得、仁晁二位法師參加。三、連續三年舉行三次結夏,並呈獻迦那衣結緣的法事活動。

    一九九四年,定然老法師應泰國華僧正副大尊長仁得、仁晁二位法師和陳慧如居士之邀請,前往泰國曼谷普門報恩寺和龍蓮寺等地參訪弘法。一九九五年,定然法師又應邀赴泰國傳授「大乘菩薩戒」。前後兩次赴泰弘法傳戒,轟動了泰國的華僑界,也使泰國大乘佛教的華僧受到重視與尊重。

    一九九一年以後,定然法師歷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潮州市佛教協會會長、潮州市政協常務委員、新興縣政協委員,以及潮州開元寺、新興國恩寺方丈、嶺東佛學院院長。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定然法師在廣州圓寂,世壽八十二歲。三月二十日在潮州別峰寺舉行茶毗儀式,由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雲峰法師舉火說法。定然法師一生修持苦行,戒律精嚴,生活簡樸,弘法利生,慈悲濟世,備受佛門四眾弟子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