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No.1566[cf.Nos.1564,1565,1567]
般若燈論釋序
釋慧賾述
般若燈論者。一名中論。本有五百偈。龍樹菩薩之所作也。借燈為名者。無分別智。有寂照之功也。舉中標目者。鑒亡緣觀。等離二邊也。然則燈本無心。智也亡照。法性平等。中義在斯。故寄論以明之也。若夫尋詮滯旨。執俗迷真。顛沛斷常之間。造次有無之內。守名喪實。攀葉亡根者。豈欲爾哉。蓋有由矣。請試陳之。若乃構分別之因。招虛妄之果。惑業燻其內識。惡友結其外緣。致令慢聳崇山。見深滄海。恚火難觸。詞鋒罕當。聞說有而快心。听談空而起謗。六種偏執。各謂非偏五百論師。爭興異論。或將邪亂正。或以偽齊真。識似悟而翻迷。教雖通而更壅。可謂捐珠玩石。棄寶負薪。觀畫怖龍。尋跡怯象。愛好如此。良可悲夫。龍樹菩薩救世挺生。呵嗜欲而發心。閱深經而自鄙。蒙獨尊之懸記。燃法炬于閻浮。且其地越初依。功超伏位。既窮一實。且究二能。佩兩印而定百家。混三空而齊萬物。點塵劫數。歷試諸難。悼彼群迷。故作斯論。文玄旨妙。破巧申工。被之鈍根。多生怯退。有分別明菩薩者。大乘法將。體道居衷。遐覽真言。為其釋論。開秘密藏。賜如意珠。略廣相成。師資互顯。至若自乘異執。郁起千端。外道殊計。紛然萬緒。驢乘競馳于駕駟。螢火爭耀于龍燭。莫不標其品類。顯厥師宗。玉石既分。玄黃已判。西域染翰。乃有數家。考實析微。此為精詣。若含通本末。有六千偈。梵文如此。翻則減之。我
皇帝神道邁于羲農。陶鑄侔于造化。一六合而貫三才。攝四生而弘十善。崇本息末。無為太平。守母存子。不言而治。偏復留心釋典。遐想至真。以為聖教東流。年淹數百。而億象所負。闕者猶多。希聞未聞勞于寤寐。中天竺國三藏法師波羅頗蜜多羅。唐言明友。學兼半滿。博綜群詮。喪我怡神。搜玄養性。游方在念。利物為懷。故能附p傳身。舉煙召伴。冒冰霜而越蔥嶺。犯風熱而渡沙河。時積五年。涂經四萬以大唐貞觀元年歲次塒 輝露 鍘6ヶ麒笪摹V林咕┼ N羥卣魍 佟?嚶萌直 ︰呵 μ T獨娃 埂Z 煞階雀杏Α5榔踮ウ <夜 菹欏5氯穗冀怠S興咀嗉 J庠玫坌摹F淠曖須釩倉麼笮松撲隆H鄖胍氤霰π薔 徊俊K哪炅 隆R譜 エ狻D甦僖逖 趁嘔鄢恕;劾省7 !j疾亍V鞘住;勖鰲5澇饋I 紜I 洹V牆狻N乃場7 鍘A榧選;圬印;劬壞卻 搿I趁判 印I ゃ<叭 贗 e榷嗦墑Φ取M 髦ゲ鰲6苑 寺邸I惺樽篤蛻溥國公房玄齡。太子詹事杜正倫。禮部尚書趙郡王李孝恭等。並是翊聖賢臣。佐時匡濟。盡忠貞而事主。外形骸以求法。自聖君肇慮。竟此弘宣。利深益厚。資開發。監譯。
敕使右光祿大夫太府卿蘭陵簫 。信根篤始。慧力要終。寂慮尋真。虛心慕道。贊揚影響。勸助無輟。其諸德僧。夙興匪懈。研核幽旨。去華存實。目擊則欣其會理。函丈則究其是非。文雖定而覆詳。義乃明而重審。歲次壽星十月十七日。撿勘畢了。其為論也。觀明中道而存中失觀。空顯第一。而得一乖空。然則司南之車。本示迷者。照膽之鏡。為鑒邪人。無邪則鏡無所施。不迷則車不為用。斯論破申。其由此矣。雖復斥內遮外。盡妄窮真。而存乎妙存。破如可破。蕩蕩焉。恢恢焉。迎之靡測其源。順之罔知其末。信是瑩心神之砥礪。越溟險之舟輿。駭昏識之雷霆。照幽涂之日月者矣。此土先有中論四卷。本偈大同。賓頭盧伽為其注解。晦其部執。學者昧焉。此論既興。可為明鏡。庶悟玄君子。詳而味之也。
般若燈論釋
觀緣品第一之一(卷一)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普斷諸分別滅一切戲論
能拔除有根巧說真實法
于非言語境善安立文字
破惡慧妄心是故稽首禮
釋曰。如是等偈。其義雲何。我師聖者。如自所證。于深般若波羅蜜中。審驗真理。開顯實義。為斷諸惡邪慧網故。彼惡見者。雖修梵行。以迷惑故。皆成不善。今欲令彼悟解正道。依淨阿含。作此中論。宣通佛語。論所為者。其相雲何。謂婆伽婆見彼無明眾生。世間起滅斷常一異來去等諸戲論網稠林所壞。起第一悲。發勇猛慧。于無量億百千俱胝那由他劫。為利益他。捐舍身命。無厭倦心。能擔無量福慧聚擔。鑽般若境界海。斷一切戲論網。非他緣無分別。得一切法真實甘露。于彼趣壽分齊。性處時等。攝受利益。不共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唯為進趣第一乘者。依彼世諦。第一義諦。施設不起等諸名字句。此緣起實說中最勝。我阿 梨亦于不起等文句。開示如來如實道理。得如實解。生極勇猛。如所通達。贊嘆婆伽婆。故造此論。又悲水適心。驗已所解。令彼世間同已得解故出此言。如偈曰。
不滅亦不起不斷亦不常
非一非種種不來亦不去
緣起戲論息說者善滅故
禮彼婆伽婆諸說中最上
釋曰。彼句義次第。解無間故解此論義。是故初說。如是句義。破壞故滅。出生故起。相續死故斷。一切時住故常。無別不異義故一。差別異義故種種。向此義故來。向彼義故去。無此滅故不滅。乃至無此去故不去。彼起滅一異。第一義遮。彼斷常者。世俗中遮。彼來去者。或言俱遮。或有說言。如是一切第一義遮。以彼為故。彼者佛婆伽婆。緣起者。種種因緣和合得起。故名緣起。語自性執。永不行故。名戲論息。一切災障無故。或時自性空。故名善滅。說者開演義故。正不顛倒。通達人法二種無我。是故名為佛婆伽婆。由如此義故我作禮。諸說中最上者。此言何謂。彼不顛倒緣起。開示天人涅信樂道故。教授聲聞獨覺菩薩最勝故。如所演說。正不顛倒。緣起勝故。問曰。汝向自言。說緣起法。若言緣起。雲何不起。若言不起。雲何緣起此語自相違。又生解退故。語義俱壞。如雲一切言語皆是妄者。答曰。若一切緣起。皆不起者。彼當作解。我得此過。我未曾說一切緣起。皆不起故。無如上過。此義雲何。彼世諦中。有緣起故。非第一義亦有緣起。彼說因者。此義不成。猶如檀等。第一義中。不說為善。攝生死故。說之為善。又如說識為我。第一義中。識實非我。如此解知。是故無過。又如化丈夫起。丈夫自性。實無所起。亦如幻焰內入起等。世俗故說。非第一義。是故無咎。問曰。起後遮滅。法相應爾。以彼先故。如不斷者。答曰。生死無始故。先滅後起。此亦同遮。非一向因過。觀義次第不觀異。文若先遮。起與滅同過。復次曇無德人言。汝論初言。不起滅等。此無為法。別緣起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我法中有故。汝論初言。非聲聞等共緣起者。義不相應。論者言。遮自性故。說不起等。別緣起法。令汝得解。若言有彼無為緣起。令他信者。是義不然。驗無體故。若汝意謂。緣起決定。名緣起無為者。此解有過。何以故。由遮起故。彼起無體。不應名共。以無為無起有因故。譬如住。
復次經部師言不起等義。非聲聞不共。此義雲何。彼異起無體。名為不起。如不自在。彼外道解滅。此滅無體。名為不滅。譬如無我。藉因果起故不斷。果起因壞故不常。彼摩尼珠。干牛糞末。日光和合。如是起火。不可說彼體故不一。不可說異體故不種種。如是起時壞故。不來不去義正如此。汝論初言。不共聲聞。別緣起者。是義不然。論者言。汝雖有此語。違正道理。此義雲何。彼起者不起故。我欲令人解不起等。別緣起義。以是不共別緣起故。在初贊嘆佛婆伽婆。方作此論。先令了知起者不起。余不滅等。則易可思。雲何令解彼不起等。謂諸分別起者。現前知故。諸如是說。或言自起體。或言他起體。或言共起體。或言無因起體。此諸說皆不然。由依阿含及正道理。如實諦觀。起即無義。故造論者。自在決定。說此偈曰。
無時亦無處隨有一物體
從自他及共無因而起者
釋曰。非自者。彼聚安立諸起法者。竟無體故。如一一次第。應知自者我義故。彼一切體。何義故遮。所謂遮者最勝義故。又無余分別網遮故。無余分別網者。謂無余所識境界故。無境界者。欲成立無分別智故。復次遮者遮有余受故。彼異方便說諸法不起。方便不起。令他解故。此非大乘悉檀。雲何知耶。如阿含說。色不起行。不行般若波羅蜜故。復次不自起者。謂不自起如是體故。此正領解。若異此領解。而言不從自體起者。此義有過。有何等過。謂他起過故。復次汝言不從自體起者。非唯有他起過。及有自他共起過故。此非我欲。以違悉檀多故。此方便語。第一義中。諸內入等。無自起義。世所不行以有故。譬如思異部回轉。不令解故。有故因者。同非因那。以譬喻無體。如是彼因回轉非一切處。無譬過故。
復次僧胰搜浴H晁 摺A 蔚紉濉N 砸 N 蠣 砸 4擻瀉喂 H裊 邐 哉摺N蟻セ闖傘H裊 蛺邐 哉摺S胍逑轡ャR砸蛑刑逵泄省H縭且磺杏釁稹Sγ 稹H暄圓黃鷲摺R迤袢灰 B壅 浴4擻鏤摶濉H瓴恢 F鴟終詮省N揭蜃孕雲稹<八 雲稹4說認ツ H瓴徽 嘉 3齟搜哉 蠊省N薰 幸 J馱弧V罘ㄎ抻寫幼蘊迤稹1似鷂摶騫省S稚 耷罟省1瞬幌嚶Α4艘逶坪巍R圓凰狄蚣捌┬鞁省S植荒鼙芩 倒 省4似葡允鏡叩鉤刪凸 T坪蔚叩埂N醬鈾 騫 <吧 泄 S稚 星罟 省Nгセ炊喙省8創斡幸焐 搖W魅縭茄災釤で蛔雲鷲摺4瞬揮Χ ︰我怨省W雜 髕鴰棺猿 省H縊等 纈型媒瞧稹8從 臉 暌迦鞜宋宜 閃 蜆 芰宋摶焯騫省S倘繾暈掖穎艘蛺騫 ㄗ雲稹J槍室宄傘B壅 浴P胺直鶿怠2揮Φ覽懟O日詒艘濉J槍飾薰 H縭侵罘 Lで蛔雲稹4鈾 鷲摺R逡嗖蝗弧︰我怨省N奘蔽藪ΑK嬗幸惶濉4鈾 鴯省4艘逶坪巍K 咭煲濉4朔獎閿鎩5諞灰逯小D諶氬淮穎酥鈐瞪 ︰我怨省R運 省F┤縉康取8創蔚諞灰逯小K 擋荒芷鷓鄣熱搿︰我怨省R運 省F┤緹 取N試弧H暄運 摺R蛞で懷傘︰我怨省A 逡環止省F┤縹蕹I I 省4鷦弧H瓴簧撲怠N蕹I 摺J俏ゼ由 I 收摺H綣納 省R約 逡環殖 虺曬省7俏揭槐摺 br />
復次 世師人言。微塵為因。生諸法果。彼二微塵為初。次第如是地水火風聚實起成。汝言他者。為分別我求那因義耶。為分別異義耶。若分別我求那為因者。則因義不成。何以故。若離我體無別求那故。若彼異義分別者。即為世間解所破故。論者言。彼說不善總說因故。以彼法聚集能生他覺。如是覺因。總說為他非彼我及求那。異思惟故。世間所解。亦不破壞。立義別故。第一義中。地微塵初起。不名地實。以微塵故。譬如火塵。如是第一義中。火微塵初起。不名火實。以微塵故。譬如水塵。如是等次第應說。
復次阿毗曇人言。汝言他者。為以果功能空。說為他耶。為當彼能不空說為他耶。二俱有過。何以故。若以果功能空。說為他者。因義不成故。若彼能不空者。彼能成法空。譬喻壞故。論者言。總說聚法故。物邊觀故。生他覺故。汝言因義不成。及能成法空。譬喻壞者。無此過失。似光影耳復次有自部言。若第一義中。彼內外入皆不起者。法體不成。能依止壞。汝得因義不成過故。論者言。世俗言說實故。瓶眼入等內外可得故。汝說過者。此不相應。復次佛護論師釋曰。他作。亦不然。何以故。遍一切處。一切起過故。論者言。彼若如此說過。即所成能成顛倒故。謂自俱因起體過故。或時有處隨一物起故先語相違。又若異此。遍一切處。一切起過。此語能成他起過者。此不相應。如偈曰。
香附子苦參庵摩羅除熱
石女無有兒竹筍重有苦
兔印記月光陽春時作樂
復次異僧胰搜浴1吮鴆槐稹5氐戎腫印I 康裙 S扇鞜艘濉K稻閆 濉1慫擋蝗弧︰我怨省2還艙摺7親運 濉N奘蔽藪τ幸晃鍰濉4庸財鴯省1慫滌泄 4爍叢坪巍H粑驕閆稹A釧 耪摺Q槲尢騫省4艘で懷傘8創未酥杏終諑閾尾懇濉K擋還財稹4艘逶坪巍1宋澆鷯敕牆稹H斯 鸕取W運 省;奉說繞稹1巳縭撬怠N 詒斯省K擋還財稹Sθ鞜酥 8創尾晃摶蛘摺4艘逶坪巍N奘蔽藪ΑS幸晃鍰濉N摶蚱鴯省︰喂飾摶頡Q槲尢騫省H羲滌醒欏<次 蘭洹K 榻餛啤S寫斯 省J蘭溲檎摺F湎 坪巍J浪子 金諶 逕 ︰我怨省W鼙鷯泄省F┤繆康取8創問蘭淥 夤 摺S詒聳蘭洹H粲寫宋鎩V 右蟶 H縊砍刪睢H珞 煽稹H縋喑善康取N 斯 省8創偽碩褚蛘摺R嗝 摶頡H縹薷鏡取︰蔚榷褚頡K 階孕約白栽諤 U煞蠆厥薄D鍬捫擁炔徽媸倒省J槍蝕說任摶頡2荒芷 濉H粑醬穎俗孕緣繞稹A釗私庹摺Q椴歡 省H羲滌醒欏4艘嚶泄 8創沃醋孕哉摺K等縭茄浴N伊 艘濉W孕雜斜恕D諶氳壬 ︰我怨省W 餃姨騫省H縊 刖ё逗蒙 蝸唷H鞜笄嘀橐蟯勇弈崧薨ぇ 崧薇Φ取S秩緲茲趕畋咧種晝幽抗餉 砂 =宰孕遠 B壅 浴1肆 艘濉W孕宰髡摺2還 狄頡N抻凶髡摺H舳 四諶 蛟稻齠ㄊ樂撬 械取9慚運黨傘R迅闖曬 H艫諞灰濉F┬魑尢濉︰我怨省5諞灰逯小A Φ取1疚奚 省8創穩曖 病N伊ぐ摶蛞濉R磺蟹 傘N醫袷救暌暈摶蜆省R磺脅懷傘S直肆ぐ摶頡H羲狄蛘摺O戎雌乒省8創穩粑轎伊ぐ摶頡2荒芰畋慫狄蛘囈夤省P氤 蚪窠 摶頡F┤綣慘牡胰恕;剮斜擻鎩N 艘騫省7獎闥狄頡R嚳竅扔鍥普摺J且で蝗弧︰我怨省S銼咦 摺R噯縊 孟唷R源訟嘁濉A畋說媒狻H纈鏌牡搖1舜τ醒獺T蛑 謝稹A畋肆酥 嗑跗鴯省4吮擻鏌 J槍什懷傘8創斡幸焐 搖F烹新奕搜浴1爍杪蘼蕖<耙匝康取N拊倒勢稹H羝懇碌取S性倒勢稹7且磺刑濉W孕雲鴯省3晌宜 傘B壅 浴1艘磺惺薄R磺形鍥稹=韻ツ詮省H晁 嫡摺4瞬幌嚶ΑS扇縭且濉N拮孕雲稹8創甕餿擻兄醋栽諼 蛘摺K等縭茄浴V諫 拗恰S誑 種小2壞米栽 I頻藍竦饋=允親栽謚 構省B壅 浴1肆が且濉W栽諏釵 蘭淦鷚頡S謔浪字小R嗖揮Χ ︰我怨省;蠐杏竅慘蜆省H縋僚U摺H糝醋栽諉 磺幸蜃魘蘭湔摺4艘で蝗弧5比縭侵 S傷 抗勢┤繾栽 J槍實敝 S詒聳浪住R嚳親栽 D芷鷸罘 H羧甓ㄎ階栽諼 頡I 罘ㄕ摺J且蠐牘 N 孕浴N 浴N﹥閾浴4艘旆直稹O紉顏詮省S釁鷂奩稹︰蟺憊閆啤5諞灰逯小W栽誆荒芷鷸罘 省;蠐興笛浴V諫 蘭洹<捌魘蘭洹V種忠狄頡N 栽詮省1俗Σ鴰怠? 衷黽酢Mㄎ 樂埂W魘撬嫡摺3晌宜 傘J浪籽運怠7塹諞灰濉R緣諞灰逯幸擋黃鴯省 br />
復次彼執丈夫為生因者。說如是言。一切世間丈夫為因故。是義雲何。如蟧蘌景禲C如月珠出水。如樹生枝葉等。一切眾生。以彼為因。亦復如是。所謂彼過去未來。動不動等。遠近內外。如是一切。皆丈夫為因。論者言。前執自在為因。中已遮此計。今當復說。如調達我。不作調達身根聚因。何以故。由我故。譬如耶若達多自我。復次耶若達多身根等聚。非耶若達多我之所作。何以故。由彼樂苦智起因故。譬如提婆達多身根等聚。若謂彼系縛我為三界因非一切者。此義不然。何以故。由我故如解脫我。彼執不成。立義過故。問曰。汝言我故因者。此自立義中。是一分故。汝出因者。是義不成。有過失故。答曰。無過失義。先已說故。何故無過。如上雲。無常聲聲故。譬如鼓聲。若有說言。我所立義。唯是一我。如一虛空瓶等分別。皆是其假假故無量。為此義故。譬喻無體。驗破不成。立義無過故。論者言。彼不善說。此義雲何。以虛空無生故。如虛空花。體不可得。如是而言。一虛空者。此義不成。但有言說。世俗法中。總說我者。示假令識故。汝立一我。令他信者。驗無體故。此義不成。問曰。縛我脫我。更無異體。何以故。由我故如解脫我。答曰。無余涅界中。一解脫我。此有不成。如先說過。不能避故。如觀我品。當廣解說。
復次僧胰搜浴H縹伊 濉1俗孕暈 頡N借竽ξ 酢O輪磷﹞旨省V罘 =砸蜃孕浴H綾四諶搿N 殖找頡>齠ㄗ饕頡1司哂泄省H羰蘭湮鎩1司哂姓摺N抑 頡H 釤叢 H繽咂髕 = 暇摺H縭塹茸鼙鷚蜆省S殺四諶刖哂欣摯喑盞裙省K的諶胛 死摯喑找頡H縭怯χ I 冑惺噸鉅酢=允搶摯喑盞茸孕浴︰我怨省S梢豕省F┤縭芤酢J槍室蚣捌┬饕褰緣貿傘B壅 浴N 斯省5諞灰逯小 釤吹繞┌懷傘R暈尢騫省S謔浪字小3照 幸跎愎省F┬韃懷傘1死摯嗟榷 R焱庵罘 7搶摯嘧孕浴Sθ縭侵 ︰我怨省K 抗省F┤緹躚椴幌嚶ΑN試弧H甑諞灰逯小N奩┬鞁省4鷦弧W芩稻豕省J蘭涔步狻H ┬鰲R嚳瞧┬魑尢濉R允且騫省1瞬夭晃 蟺融幸頡S剎渙斯省F┤繒煞頡H耆粲 底孕暈 蛘摺W匝櫧乒省M餿搜浴N伊 煞頡S 枷嚶ΑT虻妹髁碩 雜剎渙斯收摺4艘蠆懷傘S幟蒴晼@2瘓 省R嗥┬鞁 省B壅 浴1擻鏤摶濉4爍叢坪巍W芩狄蜆省A 鷚騫省4ΥΣ渙恕W芤徊懷傘;蠐興笛浴R嗖晃摶頡D芷鷸罘 1誦允蹦鍬捫擁任 蜆收摺H繒謐栽謚興怠Sχ br />
復次僧胰搜浴H晁擋蛔浴2凰 2還病2晃摶頡S寫τ刑濉D芷鷚晃 摺3先縊 浴1聳擋黃稹K涫滴奩稹R粵俗鞁省B壅呶恃浴J嗆蔚任鎩T坪瘟俗鰲I 胰搜浴H緄破康取B壅 浴5破慷 鎩1咀圓簧 T坪我圓簧 啤S 俗鰲1瞬簧 康取H縹蘼斫恰F衲芰艘 R緣諞灰逯兄罘 簧 省R烙謔磊小W魅縭俏省1說樸諂俊︰嗡 饔謾M餿搜浴J蘢鞁省B壅 浴J鼙鞠任蕖S諍笫加小O任蘚笥小J薌詞親鰲H粞園抵醒窞抖 蔽奘塴S捎械潑靼嫡系繞普摺H縝耙顏 J親鞣 省S職嫡掀普摺F穹親饕 H羧曛囪浴J薌 扔小H糲扔姓摺5聘春斡謾8創臥坪蚊 俊H縹曳ㄖ小K拇蠹八 旌禿瞎拭 俊1說圃謔薄S朊 閆稹R允且騫省J磊蟹ㄖ小S興 饕頡R灰晃鍰濉8鞔幼砸螄嘈 稹K 哉吆巍H緱饔胛鍰寰閆稹J俏 艘頡5諞灰逯釁鴟 暈蕖R轡抻辛恕7譴蟺戎鈺小2渙酥 鎩D芰釔淞恕︰我怨省S剎渙斯省F┤緲棧 J槍嗜暄暈戳甦 恕4擻鋟且病8創畏鴰ケ窞κ痛司湓啤R嚳俏摶蚱鴇宋鍰濉︰我怨省H粑摶蛘摺Sτ諞磺寫σ磺形 F稹S腥縭槍 4艘で蝗弧︰我怨省H甏擻鏌濉D蒹 傘7置韉叩埂J且逶坪巍N獎宋鍰宕右蚱鴯省;蠐惺庇刑迤稹;蠐寫σ晃鍥鷯諧跗鴯省S胂扔鏘轡ャH縭遣幌嚶φ摺O紉閹倒 省H舯擻幸觳幌嚶σ逭摺R噯縵人怠8創未酥幸嗖晃摶蚱鷲摺R磺兄盥邸N奕縭撬怠S惺庇寫ΑH餱宰 H羲 N抻幸晃鎩H羧救艟弧4游摶蚱鷲摺R灰揮θ縭撬怠R允槍什還餐獾賴取1鷦燈鴆黃鸕紉宓貿傘8創偉ぇ 既搜浴S興鬧衷怠D萇 罘 T坪味 栽燈鴆黃鶉縹搖Y試弧 br />
因緣及緣緣次第增上緣
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
釋曰。因緣者。謂共有自分相應遍報等。五因緣緣者。謂一切法。次第緣者。除阿羅漢最後所起心心數法。增上緣者。謂所作因。無第五者。若自宗他宗。若天上人間。若修多羅。若阿毗曇。及余諸論。佛未曾說有第五緣。復次如大眾部。亦作是言。先生無有等諸緣。皆于四緣中攝。以是義故。此四種緣。能生諸法。汝言物體不從他起者。是義不然。論者偈曰。
所有諸物體及以外眾緣
言說音聲等是皆無自性
釋曰。諸物體者。謂彼眼等。外眾緣者。謂歌羅邏等。言說聲者。謂和合時。無自性者遮彼自體。是義雲何。彼諸體等。皆無自性。亦非異處。及自在等有也。是故說言。彼他無體。復次何等為自體而言眾緣為他體彼有者。如先不起義中已說驗破。以是故汝于此中。不能破我。復次或有自心虛妄分別者。作是說言。若有能起諸法體者。說為他起。非是自體。若無他緣。則不能生。有他緣故。諸法得起。緣決定故。我作是解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作是語。遮自起者。助成我義。若諸體未起。他能令起。是語不善。同前遮故。復次若言體不從他起。遮彼體外有異起者。助成我喻。以是義故。赤白緣中。無有眼等。以眾緣中眼法空故。所以者何。眾緣無自體。以無他故。復次是中有二種語。第一義中。彼眼入等。不從赤白眾緣而起。何以故。眼等無故。如瓶。第一義中。赤白眾緣。無其功能。生眼入等。何以故。彼眼空故。譬如織刀。是故佛說。第一義中。因及眾緣不能生眼。如是應知。佛為憐愍世間住于亂慧無因惡因諸諍論者。于世諦中。說有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以是緣故。我義不破。應如是知。復有異分別者。言體從他起。論者言。彼共于此。復應思量。是四緣中。雲何能生眼等諸體。復有異名差別。如大眾部。及 世師等。所分別者。彼亦隨相。于此中攝。是故決定無第五緣如是。第一義中眼等及他。皆不應爾。雲何不然。如偈曰。
自我等諸體內入等眾緣
一一皆不有以無自性故
釋曰。諸緣中。若總若別。彼眼等體。皆不可得。此等聲者。別因中無。和合中亦無。異中亦無。若世諦。若第一義諦。未曾有時。有無自性。物體先起。亦未曾有無自性物。諸緣他體。未來欲起。諸他義者。雲何得成。一向無他。以他因無體故。
復次若汝自心妄置諸法有體未來當起待此體故。彼緣為他相待力故說緣為他者。但有是語。何以故。彼等眾緣無他性故。是故不應于此生著。于世諦中假說有他。第一義中。彼他不起。先已說故。僧胰搜浴H縹乙 接形 肝姨濉1擻諍笫弊髁蠲髁恕<匆圓渙斯 刀 濉J槍實貿傘H旰文芷啤B壅 浴H曖鋟且病J蘭漵奕瞬蛔鞔私狻F康認肝搖F湟迥殉傘H暄粵甦摺O紉啞乒省 br />
般若燈論釋卷第一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二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緣品之二
復次余僧已浴H糝罟 δ茉抵鋅展省T擋簧 H縭且逭摺3晌宜 傘︰我怨省H晡焦 で黃稹J竊蠣 !H 攘 濉T蛭 雲啤B壅 浴H曖鋟且病R磺惺逼稹Oガ哉詮省2簧 鎩R嗖凰黨!︰我怨省2簧 鎩S謔磊兄小2揮 泄省8從猩 搖K等縭茄浴K潯酥讜怠2荒芷鴯 S捎醒凵 彰鰲<白饕獾取V鈐滌凶鞁適兜蒙 J槍視 鈑猩 凶鰲1俗骷吧 N醫竦彼怠5諞灰逯小S斜松 蹲怨 鰲︰我怨省R雜性倒省F┤ #171117;𩰿(集心反)水米及薪火等。諸緣具已。作能成飯。以是驗故。我立義成。論者偈曰。
緣中無作者
釋曰。我不欲令第一義中作能熟飯。以無作故。譬喻不成。譬不成故。汝則有過。何以故。能成立法無故。由成立無故。緣中定無生識之作。若有若無。果皆不起如後當遮作者不起故。因義不成。第一義中。應如是說。復次若汝執言。總說作者。則與義相違。彼緣有者。世智境界。生識之作。與彼眾緣。體不相離。佛護問中。復有外人。作是釋言。若自起。若他起者。是言何謂。此義于我無所用為。雖然眼等諸緣。作眼識生。如𩱭𩰿等。作飯熟故。而彼外人。作是成立。言有體起佛護論師為遮彼故。引偈本雲。作者緣中無。何以故。已生未生生時。識有作者。是亦不然。論者言。彼不相應。汝等前後二語。唯有立義故。復有異僧已浴H杲 斯 0倉糜胛搖U諼以抵小N奩渥饕濉W韃黃鴯省F┬韃懷燒摺J且で蝗弧=裼凶髟 T坪窩櫓 S凶魃 聳兜茸怨 S善渥鞁省H繾髂蓯旆埂B壅嗶試弧 br />
離緣亦無作
釋曰。緣無故亦不與緣合而獨有作者無也。如先緣中有作次第說其過故。復有論師釋此偈言。識自體生。即是作也。論者言。如前偈說緣中無有作離緣亦無作。若言有彼生識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如識無故。彼作亦無。若言無其別作。但緣是作者。是亦不然。若言緣無自體作有自體者。佛護論師言。彼亦無緣。有作過故。論者言。若謂無緣得有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無彼緣自然有作。無此義故。佛護言。于世諦中。雲何有作自他眾緣相因待故。有作如無間。剎那能起果體。是名為作。如彼未來欲起法體由作。得生于世諦中。非無有作。不同汝執緣中有作。是語無咎。論者言。汝今不說因緣譬喻。但有立義與他過者。此釋不成。復次經部師言。有異法起。如眼識等。何以故。由有作故。譬如種子。地水火風。因緣和合。得有芽出。以此答故。汝先驗破。論者言。如先偈說。緣中無有作。此義雲何。第一義中。遮彼起故。彼作無體。種子等緣和合有作者。此不應爾。汝言緣中定有作者。是義不成。譬喻無故。汝先答者。不能破我。復次有外人言。如稻谷等。真實是有。何以故。由作有故。于世諦中。欲令如是隨順世諦。如其所欲。第一義中。亦復如是。譬如兔角。由譬成故。所欲義立。論者言。汝等如是安立作義。如稻谷等。于世諦中。言有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如偈曰。
若有若無作諸緣作不成
釋曰。于世諦中。兔角無故。第一義中。有亦不成。作亦如是。以無體故。汝言由譬成故。所欲義立者。翻此二過。還在于汝。復次僧胰搜浴M媒俏尢濉<詞瞧涮濉T坪沃 H緡 ケ蘼鄣諏 胖小W魅縭撬怠S斜鷚旃省F┤縝嚶挪 S B壅 浴H晁擋簧啤︰我怨省; 榷 灞鷚 摺5諞灰逯小4私圓懷傘N奩┬鞁省H羧暌 餃縹伊か 扔刑騫省2荒芰釗杲狻H縭僑炅か 任尢濉R嗖荒芰釵醫狻R員舜送 省=竦貝鶉輟N尥 濉︰我怨省F鴟ㄓ刑濉H縭且顏 ?霾黃鷲摺S 鈑刑宥 輩徽 S刑邐尢濉J僑暌庥 允疽煜唷N醫裾諶輟W魅鞜私狻S刑邐尢濉6樵詼 摺N也煌 曛從形薰省2歡槎 摺4艘逶坪巍H炅 刑邐尢濉A釧 攀塴Q槲尢騫省7俏宜 J槍嗜曛次薜覽砉省N伊 宄傘H暄醞 摺4爍捶且病 br />
復次或有諸說起者。應如是問。果先未起。彼諸緣等。為無作耶。為有作耶。若諸緣無作。不能起果者。雲何名無作起果。功能緣中空故。說名無作。若功能空者。則非彼緣能起彼果。譬如麥種無稻谷芽。此不應爾。若有作者。驗此作有。緣中無故。由果起故。說彼有作。果未起時。彼無所作。由此驗故因義不成。
復次經部師言。彼果起時。諸緣有作。以是緣故。互相隨攝。資益果起。非因不成。答驗亦立。論者言。汝經部師。欲令第一義中。谷等諸緣。和合聚集。果得起耶。若定爾者。是諸因緣。乃至未能起果。自此已前。此稻谷等。雲何不名為非緣耶。無有此事。如是緣故。譬如乃至未從他受學。雲何不名無智人耶。此義不成。問曰。若如是者。果先未起。則諸緣非緣。我欲如此。是故無過。答曰。汝甚有過。何以故。汝意唯解。果先未起。諸緣非緣。而不知彼。果正起時。緣亦非緣。為此義故。雲何芽起時。彼稻谷等。非緣自性。以第一義中。若一若異。不可說故。如彼谷等。先剎那時。若有說言。非自非他非俱起體者。此是成我所成。何以故。因果二法不可說一異故。雖不可說。要待彼緣。方能生果。如是說者。並同前破謂雲何芽起乃至先剎那時。復次說有起者言。第一義中。彼入等緣。能起內入。何以故。以緣故。如谷等芽。若不能起。彼則非緣譬如兔角。論者言。如汝所說。第一義中。彼緣有者。此緣于果為有為無。為有無俱。皆不應爾。如偈曰。
非定有定無諸緣義應爾
釋曰。此緣非有。如其所執。不應爾者。今當顯示此義。偈言緣非有者。是何等耶。此非有者。如空華等。何等是。彼摩婁多緣故可知。如是彼無一物。為虛空花。為兔角緣耶。此釋非有緣者。是何語義。此驗稻谷等緣。第一義中。非自性有。何以故果非有故。如空花非有。虛空無體。如是芽等非有。以稻谷等諸緣非有故。如虛空花。或有人言。我不欲令彼有法起意。欲令彼可起法起。先無體故。論者言。汝謂緣非有者。是何等耶。如彼瓶等。先未起時。則無體相。既無自體。更有何等為彼瓶衣。稻谷等緣。欲令可起法起。如是則無一緣。應知此義。以第一義中。驗稻谷等。非芽等緣。何以故。由先未起。無其體故。譬如瓶等。復次法若已有。緣亦無用。何以故。有自體故。如是于世諦中。彼稻谷等。亦非芽等緣。何以故。以生作不觀故。如彼已生芽者。及余瓶衣等。以是驗故。因義不成。僧胰搜浴J滌形鍰濉=逶盜俗鰲;蚴痹抵邢扔邢腹 ︰笫貝 怠A釹肝 幀H暄砸延小T島斡謎摺4擻鋝蝗弧B壅 浴1肆俗髡摺O紉顏詮省8創蝸認負蟠幀H粲蟹怯小H縝八倒 H曖鋟且病8創尉 渴ρ浴@硎抵鈐搗怯蟹俏蕖Q雜形拚摺Rで揮Χ 4爍叢坪巍N降諞灰逯小9 鶼智啊V鈐島禿稀;г嘧噬恪D艿米蘊濉R雜性倒省6 北斯 壞醚暈蕖R雲淦鴯省2壞醚雜小R暈聰制鴯省N矣 鞜艘允且蛟怠N奕縝骯 B壅 浴4艘嘧苑直鴝 7怯蟹俏蕖T狄逵Χ 屑胺怯小6 治薰省=圓豢傷怠F┤纈轡鎩H粲脅揮小6 惴竊怠B壅咭舛 8創未酥械 怯屑胺怯芯悴豢傷怠︰我怨省S蟹怯泄省7欠怯泄省H縭俏 摺4聳俏尬鎩N窖窞痘蜓勘嗽導囪鄣取V鈧腫擁取2豢傷凳怠︰我怨室員說裙 S屑胺怯小2豢傷倒省F┤纈轡鎩P薅嗦奕恕2荒鼙芄 8創斡械茸孕蘊蹇鍘S謔磊兄小I 宄曬省8從芯闥的ね 友浴1斯 咭嚶蟹怯幸栽倒省N乙庥 J槍飾耷八 倒 ⑴B壅 浴1酥金ね 擁取S形薅 鎩7獎憔闥嫡摺4朔前慘 ΑA で懷傘H縭且閹底芷浦鈐怠=竦北鵪啤4酥凶芄 蛟倒省H裟萇 煸怠1嗣 頡H縭嗆禿獻栽謁 ㄆ鴟且荒萇 省S終詒似鴯省N矣 鞜恕S謔磊兄小= 蛞濉5諞灰逯小R蚍且蜆省Sθ縭撬怠H羧暌 健4艘蠐形鎩H舨揮形鎩<壩形尬鎩D芷鴯 摺4艘で蝗弧Y試弧 br />
非有非非有非有無法起
釋曰。第一義中。法相如是。雲何說言。因能起耶。故彼非因。如是。彼不能起。有故無故。猶如自他。先已驗破。若有無俱。則有二過。是故因體不成。若謂所生法起應說因故者。此亦不然。以有等相不起故。于世諦中。由因有果因亦如是果起因成故。復次自部人言。有因能起彼內入等。此緣起義。是如來說。如如來說。不可變異。譬如寂滅涅。此能起因。是因緣義。心心數法所緣。是緣緣義。彼次第滅心心數法除阿羅漢最後心。是次第緣義。若此法有。彼法得起。生增上緣義。由佛說故。有因緣等。為緣自體。汝言無者。此因不成。立義破故。論者言。汝所立義。于世諦中。可得如是。以譬喻過故。所說不然。雲何汝等立此因義。為世諦中。佛如是說。為第一義中。佛如是說。若世諦中。如是說者。汝義自壞。若第一義中。如是說者。彼第一義中。非有非不有非有無法起故。彼有非有亦有非有自性果緣不可得故。因不能起。若其如是。雲何定言彼因能起。以是義故。汝因不成。以相違故復有人言。受遮方便。此中論中。明法無性法。無性者。二俱遮故。二謂名著。及所名著。所名著者。如前已破。其名著者。今當次遮。若總說義。非有非不有。亦非非有非非不有等世人盡欲因能起果。彼因若有非有。有非有俱。自性果生。皆不應爾。因語轉故。識彼因體。因如是因。故不相應。或有人言。第一義中。有諸體起。何以故。有因故者。如先說破。彼因不成。復次有異。論師言。若有若非有。若有無俱。自體不起故。非是因相。因義不成。如是釋者。是義不然。復次今當觀察彼緣緣義。如其緣緣。亦不如彼憶想分別。如偈曰。
婆伽婆所說真實無緣法
此法體如是何處有緣緣
釋曰。彼眼識等。不名為緣。何以故。無緣緣故。但是自心虛妄分別。第一義中。遮彼法起。彼欲起時。亦非能緣。何以故。由欲起故。譬如色法。以是義故。緣緣無體。但于世諦。建立眼等因相持故。名之為法。如識因光。然後得起。故名緣緣。不如財與主俱。若爾者無能緣法。第一義中。能緣識不成。如所分別。能緣無故。所緣亦無。以所緣無物故。其義如是。譬如造五逆者。終不見諦。是故彼因不成。亦與緣義相違故。復有異人言。若色陰所攝。色不能緣者。是義相應。諸部論師亦作是說。何等無所緣法。謂色及涅。若汝意謂。心心數法。無所緣者。汝先所欲。則為自破。何等有所緣法。謂心及心數法。論者言。汝語不善。我所立喻。今更明顯。外人言。心心數法。定有所緣。非如造色者。無譬喻故。復次所取者為所緣。論者言。如彼分別心心數法。有所取者。後當更破。如第一義道理所說。我不欲令識有能緣。如佛說。復次勇猛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行。色非所緣。何以故。一切法無所緣。無有少法可取故。彼若是可取此則是所緣。如是勇猛非色行色。乃至非識行識。勇猛一切法不行故。非色見。亦非識見。乃至非識知。亦非可見。若色至識。非知非見。是名般若波羅蜜。觀所緣竟。復次如汝分別。次第緣者。此應諦觀其相雲何。第一義中。彼一切種。及一切法。皆遮無起。以是緣故。如偈曰。
不起諸法滅是義則不然
滅法則非緣及何等次第
釋曰。此義雲何。以無起故。如第二頭。不可言滅。是故第一義中次第緣者此不相應。如是彼義不成。以相違故。順彼說者。若汝欲得此次第滅心心數法。為次第緣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彼體滅故。如久滅識。亦如色法。以非緣故。此將欲起心心數法。彼物滅故。何者為緣。以非此緣故。以彼滅者。及欲起法。不能隨攝故。此意如是。非次第緣。亦非總緣故。或有如是心起所有決定因緣。各各自在與欲起體處故。緣欲滅時作饒益故。彼余過去剎那。以無間故。次第緣成。是故無過者。此義不然。以非色法無住處故六識次第滅。此名為意。如是滅意。為次第緣者。不免過故。若汝意謂彼欲滅者。為次第緣。汝立此緣。但有是語。何以故。以其同時非次第緣故。復次滅法則非緣及何等次第者。有異釋雲。此及聲者。及未起果。應如是知。其義雲何。彼滅未起種子芽等二皆無體俱是無因種子及芽滅起等二墮此過中。論者言。彼立此義。所謂滅者。因滅無體及無住當起作起分別以無因故滅起等二得如是過。此說不然。以無過故。所成能成。語義顯了。以顛倒故。得何過失。今當立驗。彼滅非緣。何以故。以因有故。譬如未滅心心數聚。又無因起。以因有故。說此二語。彼不相應。是義雲何。先語者。因義不成。後語者。自義相違。以一切法起者遮故。此偈亦遮。次第緣故。彼得二過。謂因義不成過自義相違過。如是分別次第緣已。復次增上緣者。其相雲何。若有此法。彼法得起故。名增上緣。汝義如是。今第一義中。緣法不起。令他解了諸法如幻。自體本空不可得故。如偈曰。
諸法無自體自相非有故
釋曰。以是義故。自大乘中。非獨第一義諦。諸法無起。于世諦中。因有果起。亦不可得。偈曰。
此有彼法起是義則不然
釋曰。以是義故。彼因過失。汝不得離。復次佛婆伽婆無分別智。善巧安置。教化世間不信深法者。為安慰故。種種稱揚涅寂滅等諸勝功德。世諦法故。非第一義。以第一義中彼涅等自體空故。譬喻無體。因不成故。或有欲令于世諦中諸法有體。譬如涅寂滅故者。此等如先譬喻過失。說無常等諸過患者。毀櫨形 2渙罾腫毆省S找 斯省N 的 寂滅功德。世諦攝故。說彼有體。第一義中。彼實無體。汝意所欲。義不成故。如是諸緣遮已。復有外人言。第一義中。有緣能起眼等內入。何以故。彼果得起故。如谷等芽。若是無者。果不得起。譬如龜毛不可為衣。論者言。汝謂有者。為一一緣中有果自體。為和合諸緣有果自體。為一一中無和合亦無。應如是問。外人言。汝何故作此問。論者言。若是有者。如前已遮。果若是有。緣復何用。若是無者。亦先已遮。果若是無。緣復何用。如偈曰。
非一一和合諸緣中有果
如是則非緣雲何果得起
釋曰。第一義中。如是如是果等不起。諸緣中無故。此義如是。如泥中無酪。不可生酪。以非因故。若稻等中。無其芽體。如是得生。于世諦分中。凡夫智慧同行見故。欲令第一義中。有彼眼等內入生者。此義不然。如偈曰。
若果緣中無彼果從緣起
非緣中亦無雲何果不起
釋曰。彼如是說。過失起故。如非緣中無果。諸緣中亦無。譬如彼聲。作故無常。有何所以。瓶是作故。而非無常。如先已說。聲是無常。何以故。由作故。譬如瓶。此義應知。若以此方便。第一義中芽等現空而從谷等生。彼芽等義不應爾。何以故。以果故。譬如酪。是故非有。以不免先所說過故。復有人言。第一義中。有彼內入我。如是受緣轉異故。如泥為瓶。論者偈曰。
緣及果自性
釋曰。此謂彼緣轉異故。偈曰。
諸緣無自體
釋曰。此謂緣無自性。偈義如是。譬如生酥。轉為婆羅門心。彼緣自體不可得故。如先已說。偈曰。
若緣無自體雲何轉成果
釋曰。此明第一義中緣不轉變。為彼果體。偈義如是。譬如提婆達多童子梵行。雲何耶若達多為彼兒耶。又如幻主化作泥團。彼自體空。能生瓶等。如彼轉變。于世諦中。一切智者。皆不能信。是故非緣轉變為果。如是譬喻無體。所成能成法無故。如先因義不成。亦相違過故。外人言。若緣自體不轉為果者。緣體可無而果者不。失以彼不遮果自體故。如我立義。第一義中。有諸內入。何以故。以果故。譬如芽等。論者偈曰。
非無緣有果
釋曰。無緣轉變而有果者。于世諦中。亦不能信。何況于彼第一義中。而可信耶。此義不成。外人言。若第一義中。緣體空者。然彼非緣。自體不空。而此非緣。是我所欲。是故非緣義成。論者言。但遮緣體。則無非緣。豈以非緣令汝解耶。復次開合偈曰。
何有緣非緣
釋曰。諸緣非緣。自體不有。偈義如是。復次我已先遮有及非有。皆無果起。以是義故果無自體。果既無體。緣則非緣。何處有彼緣體可得。如是語義。本無所有。但彼心聲相因起。說果無自性。緣體空故。復次從上已來。外人所說四種緣起。所謂因緣。緣緣。次第。增上等。自體差別。遮彼所立。明無起義。是故此品觀諸緣起。無起義成。如諸大乘經中說。偈曰。
若諸緣起彼無起彼起自體不可得
若緣自在說彼空解空名為不放逸
若人知無一物起亦復知無一物滅
彼非有故亦非無見彼世間悉空寂
本來寂靜無諸起自性如是已涅
能為依怙轉法輪說諸法空開示彼
有無不起俱亦非非有非無無起處
世間因緣悉如是但彼凡夫妄分別
常無起法是如來彼一切法如善逝
復次如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文殊師利如是應知。彼一切法不起不滅。名為如來。又如梵王問經中說。彼處一切愛滅盡故彼名無起。彼若無起。彼即菩提。世間顛倒。虛妄起著。第一義中。佛不出世。亦不涅。從本已來。無起滅故。又如梵王問經。偈曰。
已解彼諸陰無起亦無滅
雖行彼世間世法不能染
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緣品竟。
般若燈論釋卷第二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三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去來品第二
復次初品已說一切法體無起對治。令人信解。今復次明不來不去緣起差別。使物識知。遮彼義故。第二品起。此義雲何。世間法中。言說自在。于所作事。深起愛染。今欲拔彼執著箭故。遮一行相。此外施為。即易可破。彼所謂者。外人言。應有如是內入體起。何以故。彼境界差別可言說故。若無此起彼境界差別。則不可言說。如石女兒不可說。彼有來有去。若提婆達多耶若達多則不如是。由此譬喻。自他諸法起義得成。論者言。若施戒禪等。多修習故。自性起成。或行及住。世間所解此成。已復成過。如在定者。以慧眼觀。彼施戒等。行及不行。第一義中。體不可得。彼境界差別可言說。因義不成故。如遮行起行亦同破。復次若謂我立因種共汝同解分別俱成者。此義不然。何以故。彼俱成因。驗無體故。如是異執有驗。違彼因義故。復次若第一義中。謂有去者。彼已去未去去處三應可得。如偈曰。
已去不應受
釋曰。謂去法已謝故。此義自他俱解。不須成立。偈曰。
未去亦不受
釋曰。由去者故。如已去者。義意如此。復次雲何未去。謂彼去者。未有起作。以彼法未去故。能成所成法自在俱得成。以法體法相欲去者。譬喻驗故。此復雲何。以未去亦不受。此義成立。何以故。以未去故。譬如余欲去者。復次優樓業蘢友浴︰蔚任慈ャN 縑崞糯鋃轡慈в Ь縭遣皇芤 N 縑崞糯鋃噯к韃蝗Х釧 庖 B壅 浴︰我蛟倒省W魅鞜宋省M餿搜浴H羧暌庥 芟確直鷦虺晌乙濉H羧暌庥 芎蠓直鷦蛭Ь暌蛞濉J槍史竅紉蛞で懷傘8創撾伊が低獗鷯腥Ё H暄苑欽摺J怯鋝蝗弧J低庥腥ャT坪緯閃 N階蘊逋餼湟搴禿系鞔錁辰纈腥ャ5鞔鏤乙餿縭且栽鄧孀 嗜綰禿系鞔鎘θ縭侵 B壅 浴H羰磊兄杏腥И禿稀L崞糯鋃 宰蘊逋庥芯湟搴禿稀1司辰綣噬 淙М酢A釧 庹摺S謔磊兄諧梢迅闖曬 ︰我怨省5 寫Ρ呱材巧材喬昂蟛畋稹C 禿稀5鞔錈 摺Nㄊ切芯邸W約任尢濉︰斡斜鶉ャS氡撕弦 H縭腔壅摺N乙饉 8創穩Ч 湟逵氳鞔錆稀5諞灰逯小N奩┬鞁省Lで豢傻謾H縭潛聳磊兄小R轡Д覽懟︰慰齙諞灰遐兄幸 4說裙 ⑴H瓴壞美搿8創尉 渴ρ浴R蠐 鴝 朔緗緙八拇笤 C 砭邸4Ρ呶藜洹G昂篤鵜稹K得 ャH粑獎鷯型餿Ёㄕ摺J且で蝗弧︰我怨省K嫠 鶇ζ鷲嘸疵鴯省F┤緇鷓婊笳呶餃ャF涫搗且病5諞灰逯小R轡奕Ю薄H曖詰諞灰逯小U詒巳и摺3傷 曬 B壅 浴R哉諂鴯省H晁搗獎恪4艘で懷傘︰我怨省Q嫻熱Ч災峭 怨時巳и呷ё煲嚶 詮省S質蘭渲僑恕S諶晁 礎2換斷補省8創紊 胰搜浴H縹曳ㄖ小6 酒 觥9 蜃 恕1宋慈и咚滴 З省B壅 員酥戳說取O紉顏詮省Hёで懷傘4宋 直稹8創沃釧等и摺N徘骯 ⑴P納 牢貳9擦 逖浴HЮ比З省N耷骯 ⑴4艘寰齠 B壅嗶試弧 br />
離已去未去去時亦不受
釋曰。此義雲何。彼去時不可得故。若有去時。為已去耶。為未去耶。若半去半未去。二俱有過。外人言。汝言去時亦不受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此應受故。雲何知耶。彼處舉足下足相貌。名為去時。如偈曰。
非已去未去彼處去時去
釋曰。我所欲者。去時有故。去義得成。復次有人言。若有去處。彼可說有去。如是言說。音聲有體。以作與依止。不相離故。已去未去者。不說遮去。此不相應。汝說去時不受。義既不成。已去未去。此亦不破。論者偈曰。
若去時去者雲何有是義
釋曰。如汝所欲。去時去者。此義不成。何以故。以去者故。如已去者。先已破故。復次若定分別去時去者。為已去中有去。為未去中有去。為異此二有去處耶。如先說過。復次第一義中。去時去者驗無體故。此義雲何。偈曰。
去時去空故去時去不然
釋曰。如問馬櫪。是誰馬櫪。答彼有馬者。又問誰馬。答彼有櫪者。如是問何等為去時。答彼處去。問何處去。答彼去時。俱不明了。或謂無始世諦所解去時。于彼第一義中。欲成立去。是義不然。何以故。此一去業屬彼去時此外何處更別有去而言于彼去時去耶。是故汝說第一義中諸內入起及彼境界差別言說。又引提婆達等為喻。立義因譬三皆不成。第一義中以無體故。或謂如是去業。不屬去時。以不屬故。安置去名。彼有體故。非因不成者。如偈曰。
說去時去者
釋曰。去時兼去。此義應爾。而言無去者。此執有過。是故偈曰。
去時中無去
釋曰。于去時中。若無去者。則不可說。以為去時。去時無去者。世間不信受。是故去業攝屬去時。與時和合義必定爾。汝言無去有異去者。是義不然。有過失故。若汝欲避如前過咎。執言去與去時。和合復如是行去者。此義不然。如偈曰。
去和合去時去者唯分別
釋曰。第一義中。去和合等。皆不可得。但憶想分別故。若定如此。得何等過。偈曰。
若去時中去復及此行去
則墮二去過此義則不然
釋曰。此謂于世諦中。義不然故。復次偈曰。
若有二去法則有二去者
釋曰。何因緣故。作如此遮。若有二法。則有二者。偈曰。
離去者有去是義則不然
釋曰。為是義故。此不應爾。如前過咎。應清淨故。此復雲何。如是一去。于世諦中。觀彼去者。去時得成。第一義中。與此相違。如是彼境界差別言說。及譬喻等。驗無體故。內入不起。無來無去。緣起得成。復次毗伽羅論者言。我所立義。無前過失。何以故。唯有一行。自體去故。彼處行時。即名為去。彼行作者。名為去者。是故汝言。有二去者。及二去法。此過不然。論者言。第一義中。遮彼去故。時則無體。時無體故。去亦不成。于世諦中。處邊無間。行聚續起。名為去者。觀察去時。實無自體。此不相應。復有人言。決定有去。如是應知。此義雲何。彼依止有故。若此依止無。彼則不有。如石女兒。倒行等事。去依去者。相貌雲何。謂提婆達多。是故若依止有。彼去則有。以因得成故。如是諸內入起。及去未去等。亦皆得成。論者偈曰。
離去者無去
釋曰。汝言去者。為去依止。以此依止有故。為去因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未說因時。去則不成。此之過失。汝不得離。如偈曰。
離去者有去是義則不然
釋曰。若離去者。去則不成。如此句義。先已分別。是故偈曰。
若其無彼去何處有去者
釋曰。彼去者因。驗無體故。此意如是。何處聲者。謂不信去者。語義得成。先已廣說。去者無體故。如是依止因不成過。及與彼義相違過故。復有人言。去有驗故。無前執咎。汝應諦听。我決定立有如是去。此義雲何。此若有合。彼則可指示故。此若無合。彼則不可指示。如兔無角。不可指示言有角也。今有去與合可指示言彼調達去以去有故。我立義成。論者言。汝若定謂有調達去可指示者。為欲令于第一義中。有去者耶。無去者耶。如偈曰。
彼去者不去
釋曰。今當安立此義。以方便說。所謂第一義中。彼去者不去。何以故。以作有故。譬如住者。是故應知。去者不去。復有人言。我今成立未去者去。以此方便。不能破我。論者言。如與去合。于世諦中。說去者。去義已不成。今雲何言未去者去。如偈曰。
未去者不去
釋曰。彼未去者。以無去故。義意如此。復次若未去者。雲何是去。若或時去。雲何名未去者。此自相違。復次方便說者。第一義中。彼未去者。不名為去。何以故。以去空故。如彼異者。前來遮句。應為自部諸師。及食糠外道等。作如是說。復次僧胰搜浴H縟晁 怠1宋慈и摺C 蝗ャH炅 艘濉3晌宜 傘B壅 浴T坪蚊 慈и摺M餿搜浴Hв戳斯省C 慈и摺H羧ё蚜恕C и摺B壅 浴H晁 盜恕S泄 L省H縵紉顏 8創穩羧暄韻任醋魅ャC 慈и摺J且で蝗弧︰我怨省H曜雲乒省N獎巳и摺O任慈Ю薄Hж凶蘊濉H暌迦縭恰8創穩晡階〉取N 慈и 省Hи呶尢濉H縭且庥 摺J且で蝗弧︰我怨省H曜粵 濉;棺雲乒省N轎醋魅Э 1巳и摺Lで豢傻霉省8從腥搜浴S幸 毆省C и摺S幸 毆省C 慈и摺S紗艘宄傘N奕縞瞎 B壅 浴H晡餃и摺N慈и摺M獗鷯幸 摺S氡巳И稀J且で蝗弧︰我怨省H繯試弧 br />
異去及未去無第三去者
釋曰。此明何義。謂離去者。及未去者。無彼第三。此是去者。未去者故。有如此人難令他解。復次去未去者。先已破故。汝言有異門故。名為去者。有異門故。名未去者。此義不成。若謂去者有作故。此作不遍。汝立因義不成。以彼無作故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汝言去者。與去作合。如是去作。是我所遮。譬如功用作聲。是其無常。作雖不遍。而作故無常。因義得成。如是去者。與去作合。我遮此故。非因不成。若有成立。未去義者。亦應以此未去因。答若謂有去者。無去者住者。住者立義。譬喻無體。以所成之法一分不具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所成分者。彼此俱解。我引住者。為譬喻故。竟有何咎。如是一人。說為去者。此義不然。如先說因有去合故。彼可指示以此為因者。因義不成。亦譬喻無體。以所成之法具故。違于因義故。外人言。世間眼見彼去者去。見已起說。雖有聞等。不勝眼見。以是義故。非因等不成。
論者言。彼如是見世諦中慧。以此為實。第一義中。如理諦觀。何等名見。若以世諦所見。為第一義者。彼不可信。此雲何知。如偈曰。
若謂去者去此義雲何成
釋曰。彼去者去。去義不成。譬如有人自言勇健。將臨戰陣。望風退走。此勇若成。汝義則立。雲何不成。如偈曰。
去者無去故不成義如是
釋曰。如去無體。我先已說。令他解故。何處令解。如上偈言。已去者不去故。及彼去起亦先已遮。已去不去者。此是立義。令他得解。雲何令解。如上偈言。若謂去者去。此義雲何。成等如先分別。如是第一義中。無去無去者。以去不實故。但彼妄置去者。名去彼諍論者。如是立義得此過失。雲何過失。偈曰。
去者去既空何有去者去
釋曰。若謂去成去者。與彼去合。是義不然。何以故。若汝欲避如前過失。第一義中。成立一去與去者。合彼名為去。此執則墮二去過中。如偈曰。
去者與去合則墮二去咎
雲何如此。偈曰。
一去了去者二謂去者去
釋曰。以是義故。別有過失。謂墮二去者。此復雲何。偈曰。
離去者有去是義則不然
釋曰。所依若無。能依不有。義意如此。必欲無去。有去者故。及有二去。二去者故。理應有去。名為去者。又欲去與去者一故。世諦成立。非第一義。以第一義中譬喻無體。如彼所說。驗不成故。外人言。定有去。何以故。彼初發足有故。若世間無物。則無初起。如虛空花。由世間有物。彼處轉離。即名初發。說為行相。是故有去。論者言。譬如染雞。後色雖異。雞體是一。汝亦如此。語雖異前。義更無別。如先所問。今還問汝。為已行名初發。為未行名初發。為行時名初發耶。三皆不然。如偈曰。
已去中無發未去亦無發
去時中無發何處當有發
釋曰。已去中無發者。謂去作用。于彼已謝故。未去亦無發者。謂未行無去。去則不然。去時中無發者。謂已去未去等。皆無去義。雲何可說去時有去。如是三種。俱無初發。是故偈言。何處當有發。以是義故。汝因不成。立義亦壞。如是已去未去去時。初發不成。令人信解。語義如此。雲何驗耶。所謂已去無初發。以去者故。譬如去者。去已未去亦無發。以未去故。譬如欲去者。未去去時中無發。以去者故。譬如已去未去者。如是初發無體。因義不成。自謂為因有過失故。外人言。我有異義。所謂有彼去言說故。以此方便。去有自體。自位別故。又和合句義起別語言因故。此若無者。彼自位差別和合句義起別語因則不得有如生盲人。眼識畢竟無和合故。不可說言彼生盲者。已見現見及以當見。今有去法及自位等。和合句義起別語因。故得說言。彼行止息名為已去。行法正起名為去時。行作未發名為未去。是故我說。因有力故。去法不空。所欲義成。無前過失。論者言。若有去法可說去時。已去未去是義應爾。彼去無體先已廣說。汝復執有。今當更破。如偈曰。
未發無去時亦復無已去
彼初起去空未去何處發
釋曰。前無去合彼去不起故。偈意如此。先說去空。令他得解。驗破外人所立義故。復次未去何處發者。此明去無故。如是第一義中。分別不起。此義雲何。偈曰。
無已去未去亦無彼去時
于無去法中何故妄分別
釋曰。妄分別者。如翳目人。于虛空中。或見毛發蚊蚋蠅等。皆無體故。如偈曰。
如是一切時未曾見初發
而言有去等過失則甚多
釋曰。譬如那羅延𥎞逐彼竭株祠燒詘 蘼尥酢1艘噯縭恰HД裙 ⑴3K嬤鶉輟8創斡腥搜浴5諞灰逯小HЁㄊ怯小︰我怨省R韻轡З省N醬Υο轡ャO啻 傻謾F┤緱靼等縭怯胱∠轡ж腥У傻枚 暈奕и摺J且で蝗弧B壅 浴A 艘逭摺J且嚶ξ省H暌 釧 ∫ N 僑и摺N 慈и摺H羧и咦 Rで揮θ弧H繯試弧 br />
去者則不住
釋曰。此謂第一義中。立去者住。驗不可得。何以故。以去者動作故。譬如調達。正行未息。若謂未去者住。是亦不然。如偈曰。
未去者不住
釋曰。彼未去者。以無去故。于世諦中。彼去息故。名之為住。此義不成。以去無體故。復次惡見所持。邪執自在。作如是說。欲得異住。如偈曰。
異去未去者誰為第三住
釋曰。無一住者。說之為住。此義可得。偈意如是。復次偈曰。
去者若當住此義雲何成
去者去空故去住不可得
釋曰。去住相違。于一時中。不得並故。偈意如此。彼去空者。令人得解。以去者住。無體可示故。外人言。譬如窯師。于三時中。能作不失故。如是去者。雖復不去。亦名去者。此義成故無過。論者言。汝受假法。先所成立。第一義者。今並失壞。由如此義。前所出因。及譬喻者。有過失故。復次有別道理。顯彼過失。汝立此住。其義雲何。為當去者已去止息名為住耶。為彼去者未去若去時息名為住耶。三皆不然。何以故。偈曰。
去時則無住
釋曰。若去與去者合。名此為住。義則不然。外人言。我先所說。已去名住。此義得成。可信驗故。論者偈曰。
無彼已去故
釋曰。已去住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彼已去者。去已謝故。言其住者。無所除故。若汝意謂。彼未去時。名之為住。是亦不然。何以故。未去而息。義不然故。以是因緣。彼未去者。亦不名住。如是因義不成。驗亦無體。此義雲何。彼明暗等。第一義中。不可成立。以相違故。亦乖汝立義故。復有人言。我立住義。以相違故。有初發故。又彼可除。體有起故。是義不然。彼有過失。如偈曰。
去起作及息其過同去說
釋曰。如去者去。未去者去。異彼二去。義皆不然。及已去未去去時去初發者。是亦不然。如是已去未去去時。及彼去息。皆不成故。如是住者未住者。及異彼二住皆不然。住不然故。已住未住住時。及住初發。亦不可得。初發無故。已住未住住時住息。義皆不成。如上廣說。以文煩故。今略顯示。此義雲何。彼住者不住。何以故。以去空故。如彼已住。住未謝者。久已住者。無住初發。何以故。彼已住故。譬如已久住者。又已住者。無住可除。何以故。去無體故。譬如住未謝者。如已住中。三句顯示。未住住時。亦復如是。以前方便。應當驗破。如是住義不成。有過失故。外人言。汝言無去。及無去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破壞世法故。世人咸謂。彼提婆達多去。或耶若達多去。汝言不爾。與世相違。如世皆知彼月是月。復有人雲。是兔非月。汝亦如是。論者言。汝立此因。復有何義。為與世間所解相違。為與自論所解相違。若爾有何過。若世間所解相違者。因義不成。何以故。彼去去者。第一義中。不可得故。如是世間所解有去去者。于世諦中。我不遮故。若言與自論所解相違者。即所解破如是意耶。汝作此說。不解義理。應如是說。汝所受破。得此過失。是義不然。何以故。自論所解。我亦不著。以第一義中。去及去者。此二自體皆不受故。如先已遮。復次若第一義中。去及去者。此二定有。或一或異。求應可得。如是觀察。二俱不然。如偈曰。
去法即去者如是則不然
去法異去者是義亦不然
此二種義。雲何不然。偈曰。
若謂彼去法即是于去者
作者及作業則為一體過
釋曰。如是語義。顛倒過咎。如聲是常。瓶亦是常。以其作故。此義不成。何以故。若瓶是作。則不名常。以是義故。聲是無常。以其作故。譬如彼瓶。此言可信。如是第一義中。去及去者。此二不一。何以故。以作者作業故。如能斫所斫。此二顯現。亦不得異。何以故。以去去者。更互俱空故。譬如余物。或有難言。若去及去者。更互俱空。空無異相。體不可得。汝引能斫所斫。為譬喻者。此義不成。論者言。汝不善說。唯遮一故。彼二相差別。世間悉解。如是能斫所斫。更互俱空。此義成立。如能覺所覺。二更互空。于世諦中。二相異故。引為譬喻非喻不成。若謂能斫所斫。第一義中。二體無異。何以故。以其量故。譬如所斫自體。彼立一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所斫自體不異者不成故。何故不成。以第一義中。一異二邊。不取受故。于世諦中。能所各異。而言一者。破世間解。復次若汝意謂。我遮去者。及去不一故。而受異邊者。是亦不然。如先已說。第一義中。一異二邊。我皆不取故。無受異過。復有人言。如我立義。無前過失。謂無始已來。名言戲論。燻習種子。以為因故。決定因緣。各各果起。虛妄分別。自在力故。此執欲令去及去者。決定有異。為遮彼故。如偈曰。
若謂彼去法定異于去者
釋曰。世俗分別。無有遮者。如實觀察。義則不然。雲何不然。如偈曰。
離去有去者離去者有去
釋曰。此二雲何相離而有。以其異故。如瓶衣等。彼說異者。亦不欲令離去有去者。離去者有去。以能依所依相觀有故。方便說者。第一義中。不欲令彼去及去者。有差別故。以差別語起有待對故。如去自體。如是第一義中。不欲分別離去者外。別有去法。何以故。以差別語起有待對故。譬如去者自體。外人言。異部回轉。不令他解。汝得此過。論者言。彼異部無體。回轉義成。外人言。世間自有能依所依。未必和合。汝言有待對者。此因義不成。何以故。于所驗中。一分不遍故。論者言。彼諸物等。亦有此彼。相觀異故。待對無過。非因不成。汝說驗者。終是立異。異先遮故。不異得成。異部無體。亦非二邊。世間所解。亦不破壞。雲何不破。今此論中。真實觀察。能依所依。相應和合者。非無漏慧。所觀境界。如先所說。復次或有人言。我異于去有彼去者。可指示故。譬如提婆達多。及彼馬等。能依所依二相異故。論者言。汝不善說去者。自體義不成故。提婆達多馬等異故。此義不成。以第一義中。譬喻無體故。若有邪慧。分別諸因差別等相。亦以此義答。復次 世師言。聰明智人。作如是解。謂去者之聲。此自體外有去。句義相應和合。如提婆達多。為所知境界。轉不轉故。如言青衣。余則非分。若不如是。彼去者聲。應無轉不轉異。譬如大有。論者言。汝立此異。以為驗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所依能依。相應無體。去與去者。此二和合。先已遮故。驗亦不成。雲何知耶。謂多同名人。彼自體外。句義不合。謂若二若三。乃至無量調達等也。以此驗知轉不轉聲。因非一向故。外人言。有簡別故。雖同一名。而彼黑長調達者。去聲于此轉。余則不轉。以是義故。我因得成。非非一向。論者言。如汝所言。黑長調達。第一義中。以無體故。因義不成。如青衣喻。及境界者。第一義中。皆不可得。若有說言。去異去者。覺差別故。如此立驗者。同前因喻破。復次若汝謂。我立一遮異。立異遮一。終不離異故。遮異不成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一異俱遮。先已說故。以此驗力。破著二邊。彼境界覺。何因得起。智人已解。故我無過。是故汝言我遮去者。與去不異。立義分別。受不異者。我無此過。復次汝若細心觀察。取我上言。譬如去者。自體不異故。立義不成。以譬喻無體。與我過失者。是說不然。何以故。去者體外。更無異法。無異法故。去者體成。以體成故。譬喻無過。如是 世師人。諸食糠等。覆藏己過。欲壞正理。如先所說。驗皆不成。復有人雲。汝先遮去。今則棄舍。乃更論余。若一若異。去及去者。二皆不成。此非善說者不然。如偈曰。
去者及去二為一異故成
釋曰。去者去二。為一為異。有彼二故。可領受耶。若方便說。或一或異者。如偈曰。
彼二無有成雲何當有去
釋曰。彼去已遮。非欲舍故。由如此義。一等分別。亦如是遮。于世諦中。彼二有故。應知如汝意謂。第一義中。若一若異。去者去成。無如此義。一異體無。而執為有。令人解者。是義不然。或有聰明慢人。作如是說。汝言第一義中。無去者去。以作動故。如彼余物。如是住者無住。以作動故。如彼調達。去未謝者。此前二驗。為何所顯。作動作者。為當外動作者。此作不作耶。為當身動作者。此作不作耶。若言外作不作者。則譬喻不成。以彼異作作故。若言身作不作者。則與義相違。以語者語故。斫者斫故。彼去亦然。身既動作。何名不作。如是先所說驗。此義不成。有過失故。論者言。彼異作者不作去作。以是義故。彼作者等。譬喻得成。如所說過。今還在汝。譬喻既成。亦不違義。雲何不違。如偈曰。
因去了去者彼去則不去
釋曰。彼去不去者。謂第一義中。不作彼去。何以故。以無異故。如去自體。此謂說無異者。自驗破故。亦破世間所共解故。何以故。如偈曰。
如見有是人往村等去故
釋曰。彼人體外。別有村等。世間悉解。復次因去了去者。彼去則不去。此義雲何為此故。如偈曰。
先無有去法故無去者去
釋曰。如住者自體得為去因而作于去。無此去者故。雖無去者。而世諦中。意欲為因。次生功用。風界自在。處邊無間。諸行聚起。時節差別。剎那剎那。前後相異。此等起故。名為去者。于世諦中。實不欲令如是作者。為作者因。是故偈言。如見有是人往村等去故。非以自體為自體因。如是諸自部輩因去了去者。彼去則不去。此義應知。復次僧胰搜浴S傻氐染奐 鵜 碇幀1順駒齔エ食莆 ャH縭僑З 樂咕 頡HИ禿先恕C и摺4酥床蝗弧︰我怨省1宋慈Ю蔽奕и 省H粑慈Ю薄C и摺H縭親 摺R嚶γ ャ6 擋蝗弧H粑獎艘訝и摺N 巳ё頡J且嗖蝗弧︰我怨省H縵榮恃浴H緙 惺僑送 舜宓裙省4艘逶坪巍H縭潛巳ヴ荒蘢魅жθ鞜酥 小M餿搜浴S猩 鞁省K滴 可 S倘韁僑俗隕 腔邸4酥床蝗弧5 直稹R匝課瓷 薄I 匏 鰲6 隕 鰲4艘で蝗弧H縭僑и咦蘊迦ャK嫡咦匝運怠m秸咦皂階鰲4私圓蝗弧︰我怨省W蘊遄宰鰲Rで蝗還省S殺艘庥 頡4紋鴯τ麼ψ韉紉頡I 俗志湟羯 芯邸C 摺6 從斜鷯鎩Q宰蘊逭摺4嗽蠆蝗弧H縭怯鏘讓 摺N奕鞜艘濉8創巍m@世師言。如先所說。因去知去者。彼去則不去。汝雖已破。義又不然。何以故。彼去者外。別有去法。以是義故無前過失。別義雲何。謂實覺業覺。此二不同。境界別故。譬如牛與水牛。二覺相異。若不異者。彼二境界。則無差別。譬如牛覺自體。論者言。因去了去者。彼去則不去。此過如前說。今遮彼異。如偈曰。
因去了去者異去亦不去
釋曰。彼立異者。令他得解。驗無體故。如偈曰。
此物與彼物有異者不成
釋曰。第一義中。法性如是故。我譬喻得成。復次因去了去者。異去亦不去。此義雲何。偈曰。
去者是一故去有二不然
釋曰。何故不然。立驗知故。以第一義中去者。體外無異去去。何以故。以不合二去故。譬如住者。復次食糠者言。如我立義。唯有一去。去與者合。名為去者。由此異故。能為去因。以作彼去故。如有人言。彼調達去。又如彼燈與明為因。名曰燈明。如汝先說。去者一故。去二不然。義不應爾。論者言。汝非善說。如前所說。諸因力等。第一義中。去及未起。皆已遮故。復次去者。不為去和合因。以起聲覺別因故。譬如彼業。以此驗知。汝言去與去者和合。虛妄說耳。何以故。若人未與去和合時。則非去者。譬如住者。而言與彼去者和合。是義不然。復次如理諦觀。去及去者。不可得故。如偈曰。
有實無有實亦有實無實
如是三去者各不用三去
釋曰。有實去者。謂與去和合故。名為有去。此義雲何。若有實去者。不用三去。謂有實去不去。無實去不去。亦俱去不去。以作動故。譬如余物。若無實去者。亦無三去。以去空故。譬如住者。彼俱去去者。同前驗破。如破去者。去法亦然。立義出因。引譬方便。應如此知。由依道理阿含二種觀察。于一切時。三去不成故。如偈曰。
是故去無性去者亦復然
去時及諸法一切無所有
釋曰。如先立驗。破去去者。諸余作法。亦應例遮。此品中明去無自性者。欲令信解無來無去別緣起義。是故得成。如無盡慧經中說。無去無來者。名為聖去來。又如金剛般若經說。善男子。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又如無言說經曰。來去無有實。諸法如虛空。又如般若波羅蜜經說。彼微塵等。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以彼去來不可見故。又如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法去來不可見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五陰去來不可見者。是名般若波羅蜜。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去來品竟。
般若燈論釋卷第三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四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六根品第三
復次。成立此品。其相雲何。為遮起故。令人識知內六入等無自性義。故說此品。又遮去執。欲令通達入等空義。此品次生。初分別者。外人言。有內入起。第一義中。如是應受。何以故。境界定故。此起若無。彼定境界。則不得有。如石女兒。以是故知。有內入起。彼境定故。如偈曰。
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根
彼色等六塵如其數境界
釋曰。以是義故。所說因成。入起義立。次分別者。外人定說。有如是去。何以故。以作果故。如見色等。論者言。此二分別。今次第遮。彼眼等根。各各增上。聚集有作。能取色等。是故名根。于世諦中。根外亦有色等可得。以作者自體可顯示故。謂見故名眼。乃至知故名意。復次此諸根等。顯示可見可聞嗅嘗觸知諸境界故。境界義雲何。謂根于塵。有能取力。故名境界。有境及境。世諦中有。第一義中根塵定有者。此執不然。以違義故。雲何開示。令彼解耶。如觀眼根。偈曰。
如是彼眼根不能見自體
自體既不見雲何得見他
釋曰。何故不見。如是眼根。第一義中。能取不成。何以故。偈言不見自體故。又有礙故。亦造色故。譬如耳等。又第一義中眼不見色。何以故。以彼色法從因起故。譬如鼻等。又色陰所攝故。譬如舌等。如是第一義中。色非眼境。何以故。以積聚故。如眼自體。又第一義中色非眼境。何以故。以有礙故。亦造色故。譬如耳等。又第一義中色非眼境。何以故。從因起故。譬如鼻等。又色陰所攝故。譬如舌等。復有人言。眼不見者。謂不見自體。以色可見。是故眼能見色。論者言。如汝所說。眼不見者。助我出因。及譬喻力。豈能破我所立義耶。復次阿毗曇人言。若無簡別。如是說言眼不見色者。此成我義。何以故。得一門故。我立義中。彼無分眼不見色故。若有分眼不見色者。汝之所受阿含義破。如我俱舍論。偈曰。
有分眼見色非彼能依識
阿毗曇中。作如此說。豈非所受阿含義破耶。論者言。如汝立義。此有分眼欲令見色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無二過故。謂非成已。復成及非所欲義破。雲何不破。如經偈曰。
眼不見色塵意不知諸法
此名最上實世人不能度
釋曰。第一義中不欲令彼眼見色故。如先廣破。此義得成。又第一義中彼有分眼不能見色。何以故。以眼根故。如無分眼。又第一義中彼有分眼不能見色。何以故。以色根故。譬如耳等。又亦不破世間所解。何以故。立義別故。謂第一義中無與過者。復次迦葉彌羅毗婆沙中如是立義。謂彼眼見諸色。以能作見業故。論者言。汝出因者。立義一分故。驗無體故。已說遮故。此義不成。復次若有作者。則與立剎那者。義相違故。又與無剎那者異故。此皆不然。是故迦葉彌所執義不相應。復次經部師言。諸行無作故。眼不能見。異亦不見。而彼眼色為緣。眼識得起。修多羅中。作如此說。汝言眼不見者是為成已復成過。論者言。先已遮起故。眼識不可得無成已復成過。又所受義亦不破故。謂如是領受修多羅義。隨順世諦故。第一義中驗則無體。已遮眼色二見可見等。彼差別者。義皆不然。如是欲令學人生諸覺意。作少分說。如先偈言。如是彼眼根。不能見自體。若不見自體。雲何得見他。以第一義中眼不見色。何以故。不見自體故。譬如耳等。或有人言。眼不到境。而能取色。何以故。以彼眼根可得義故。譬如使人見事。名為王見。論者言。第一義中眼不到境。能取色塵。無如此義。何以故。以眼不能取自體故。譬如耳等。如是第一義中。所取色塵。非彼不到眼根境界。何以故。以所造色故。譬如香等。如是有礙故。從因起故。色陰所攝故。又積聚故。此等諸因。並遮眼。不到境。色非所取。立義舉喻。如前廣說。二門僻執應當驗知。復次第一義中。眼非不到境界。何以故。現在境界故。譬如鼻等。或有人言。眼不到境。何以故。有間取色故。譬如意也。又無功用。時節差別。能取色故。又過量取故。立義譬喻。如前應知。論者言。此說不爾。汝言不到境者。即是有間取色。有間取色者。即是立義一分。更無別義故。此說不然。又時無差別。取者義壞。縱實因成。驗無體故。彼第一義中意亦不到。而能取者。此執不成。以違義故。復次僧胰搜浴H暄匝鄯遣壞驕橙 摺4順晌宜 傘︰我怨省N矣 鈦鄣驕橙」省B壅 浴2壞餃 摺S 鐶胖 鄯 展省Q鄯 瓤鍘F窀闖閃 驕橙∫ H曖詵譴ΑM 斷病8創窩鄣驕橙 T坪尾蝗弧R願 省F┤繅狻R嗖蝗”塹戎罡 7且幌蜆 ︰喂什環且幌蜆 1吮歉 取R噯縭槍省H綰蟺彼怠8創窩鄣驕痴摺4擻瀉我濉N 幣樂顧 【辰縟縭且庖 J且で蝗弧︰我怨省1搜窞兌樂故擋煌餿ャ︰我怨省R允豆省H綾塹仁丁5諞灰逯醒窞恫荒莧”司辰紜︰我怨省R砸蠐泄省F┤縞 取M餿搜浴H暌藍 擰8 г嗥啤R來甦詒恕6 悴懷傘B壅 浴6 鬮尢騫省N也蝗 R圓蝗」省K 宄傘8創紊 胰搜浴Q酃獾驕場9誓莧∩ H縭且庹摺4艘嗖蝗弧1搜鄹 狻S謔磊兄小R嗖壞糜小︰我怨省I 兌蜆省F┤綾松 8創紊 胰搜浴Q鄹 泄狻R匝鄹 省F┤綬 礱 甑妊邸B壅 浴Q鄹 摺2豢杉 省W荼艘樂埂J滌泄庹摺T蚱┬韃懷傘8從腥搜浴H縝八 怠H縭潛搜鄹 2荒薌 蘊逭摺4擻瀉我濉V罘ㄈ粲凶蘊蹇杉 1撕禿鮮薄K 囁杉 F┤緇ㄏ恪S扇鞜艘濉Q鄄蛔約 R嗖患 H縑崞牌腥 俾圪試弧 br />
彼一切諸法若先有自體
如是有眼根雲何不自見
論者言。見者何義。謂色可得。彼色可得。若如眼不有色亦無者成已復成過。如偈曰。
識不在眼色不住二中間
非有亦非無彼識住何處
復次若言彼眼根中。無見種子。是故不見者。須曼那花譬喻不然。何故不然。彼花因緣和合自在。故有香起。如俱甦摩和合麻故。油則有香。無人立色。有見作義。彼遮不成。復次若謂自不見故。亦不見他者。火花譬喻二皆無力。以火花等自他不取故。此不相應。如是眼見義不成故。彼起及去亦皆不成。以譬喻無體故。亦違因義故。外人言。汝言眼不見色者。由不見自體故。此義所明。若于自體無力。于他亦然。如是義者非一向故。如火自體。無其燒力。于他則能。眼亦如是。論者偈曰。
火喻則不能成彼眼見義
釋曰。第一義中。燒者不成。于世諦中。火非見性。又彼火自體。于世諦中。燒義不成。雲何名燒。謂薪火變異。是故知火自體非燒。復次火喻不成。眼見義者。彼眼見火喻。如前已說。雲何已說。偈曰。
去未去去時已總說遮故
釋曰。第一義中。已去未去。去時無去。如先已說。如是第一義中。已燒未燒燒時無燒。何以故。燒時故。已燒故。未燒故。譬如燒時。已燒未燒彼燒時者。有二過故。彼已燒者。如久已燒訖。彼未燒者。本無燒故。如是已見未見見時不見。何以故。已見故。未見故。見時故。譬如已見未見見時。隨其次第。應當驗破。有人言。眼有見作。何以故。諸部論中。皆作此說故。譬如眼見諸色。論者言。此眼見者。于世諦中。以方便說。非第一義。雲何知耶。今此論中遮眼見故。亦遮起故。彼眼則空。如偈曰。
眼若未見時不得說為見
而言眼能見是義則不然
釋曰。見義不然。偈意如此。以是義故。如偈曰。
見則無彼見非見亦無見
釋曰。能見空故。如土石等。偈意如此。如是二種。有見作者。此義不然是故偈言。見則無彼見。非見亦無見。二種俱遮。譬如若有非有。緣皆無用。如是若有非有。因亦類遮。復次僧翼@世師等言。以此眼見所作具故。彼所有眼彼名見者。以彼見者。自眼見故。如所斫木。斫者能斫。非斧能斫。是故非眼見者。此則成我所成。謂彼作者。有諸作具。以作具故。譬如斧等。必有斫者。論者言。彼邪分別。謂有見者。此執不然。如偈曰。
若已遮于見應知遮見者
釋曰。如眼不自見。彼亦復爾。丈夫自體。見丈夫者。此義不然。以與世間所作相違故。如刀不自割等。雲何驗知。謂第一義中。彼丈夫者。無能見義。何以故。不見自體故。譬如耳等。亦非因義不成。彼經中說。我還見我者。但于心上。施設我名世諦故說。非第一義。如是物故。所識境故。量故。如聲及耳。是等諸因。及彼譬喻。應當廣說。復次第一義中。色非我見。何以故。以物故。如我自體。不能自見。如是所識境等。應當廣說。
外人言。佛法無我。汝言。如我自體。不能見者。與教相違。論者言。于世諦中。假說我喻。不違于教。第一義中。斧等及譬。皆無體故。非成已復成。有人言。汝說見者不見。語自相違。何以故。若言見者。雲何言不見。若言不見。雲何名見者。此是立義過。論者言。緣起法不起。如先已答。不復更說。復次汝言見者。為是見自體耶。為不見耶。若見自體者。如僧已浴K際欽煞蜃蘊濉H舯思 摺J羌 蘊濉W蘊宸親骼搿1搜鄹 嚶Φ眉 8創霧秸呃 T蠆荒茼健U煞蚶胙邸F衲薌 N椅﹤ 摺<氨隧秸摺J磊兄興怠7塹諞灰濉N 朔直鴯省Y試弧 br />
離眼不離眼見者不可得
釋曰。眼等諸具。先未有時。及彼舍時。即是無眼。若無眼者。則能所見空。離能所見。執有見者。此則不然。見無自體。見者亦無。義意如此。復次若言如火自性。見者亦爾。此義不然。何以故。若無薪時。火無體故。復次僧胰搜浴H舨煥胙鄞松 傻醚櫓 斜思 唚薌 4酥床蝗弧︰我怨省N藜 時松 傻謎摺N窖凵 彰骷耙宰饕獯說扔泄視猩 傻謾S執說戎鈐稻咦憔奐 當說鞔錈 ﹤ 呶蕖H縞 宜 啤U煞蠣 ﹤ 摺︰我怨省N抻忻シ四薌 省1搜勰薌 滴﹤ 摺H緄莆匏肌R轡 饕頡Q奐 嘍 R允且騫省S謔磊兄小R轡藜 摺8創霧@世師言。見者無體。由四種和合色識起故。名見者見。論者言。彼同前過四種和合別有見者世皆不知而言有者。此義不然。是故偈言。離眼無見者。無彼自體故。以離眼見則無見能總名見者。此是隨汝意說。復次 世師所立。第一義中。見者見色。是義不然。何以故。異眼故。如瓶等。以前二門。見者不成故。復次分別丈夫以為見者。無自體故。如偈言。離眼不離眼見者。不可得彼見者。自體有眼無眼不可見故。若謂見者有眼能見。此亦不然。何以故。由眼有體。見色得成。如火能燒。眼見亦爾。世諦中說。如此應知。若離彼眼。別有見者。盲人無眼。亦應能見。此義不然。復次 世師雲。見者合作。能見于色。如是應知。彼具業有故。此若無作。彼業具則無。譬如虛空。由有眼具見色為業。知有見者。及彼見作。論者言。第一義中。于一切時。眼無有故。而立見者。是則不然。如偈曰。
見者無有故能所二皆空
釋曰。見者無體。則無所取。而言眼為彼具。以此眼見者。是義不然。是故汝言具業有故者。彼因不成。亦違義故。過失如是。復次自乘人言。諸行因緣。依他故空。眼及彼我。俱不能見。是義應爾。而言所見能見都無體者。此義不然。何以故。彼識等果。四種有故。此若無者。彼識觸受愛。不名為果。如生盲人。論者言。所見及見。此義不成。如先已破。今所謂者。如偈曰。
見所見無故識等四種無
釋曰。何故無。緣無故。以是義故。識等不成。能所既不成。譬喻亦無體。有人言。第一義中。有是識等。以彼取等果有體故。論者言。此應如是答。偈曰。
彼取緣等果何處當可得
釋曰。識等無故。取亦不成。偈義如此。攝受是取義。彼有幾種。謂欲取戒取我語取見取彼取緣有及生老死。如是過失。常隨逐汝。外人品初。舉譬喻等。成立眼見。如先已遮。彼耳聲等。例同前破。如偈曰。
耳鼻舌身意聞者所聞等
應知如是義皆同眼見遮
復次外人品初。說有是去。以作果者。是亦不然。如先偈說。是故去無性。去者亦復然。去時及諸法。一切無所有。以是義故。外人分別。有彼入起及去義者。此皆不成。如先說過。以入等體空令生信解。品義如此。是故得成。如無言說經。偈曰。
內外地界無二義如來智慧能覺了
彼無二相及不二一相無相如是知
又如金光女經言。文殊師利語彼童女。應觀諸界。童女答言。文殊師利。譬如劫燒時。三界等亦爾。又說偈曰。
眼不能見色意不知諸法
此是無上諦世間不能了
又如般若波羅蜜經說。彼一切法。無知者。無見者。彼說法師。亦不可得。不可以心分別。不可以意能知。又如佛母經說。阿姊。眼不見色。乃至意不知法。如是菩提離故。眼色離。乃至菩提離故。意法離等。又如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不為色境界。受想行識不為識等境。以境界無故。極勇猛。色不知色。色不見色。若色不知不見。是為般若波羅蜜。乃至受想行識不知不見亦復如是。
釋觀根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五陰品第四
復次欲令識知陰無性義。故有此品。有人言。第一義中。有諸入等。何以故。以陰攝故。若其無者。彼色入等。則非陰攝。如處空花。由有諸入彼陰攝故。如十種色入。一色陰攝。法入三陰。謂受想行。及彼一分色陰所攝。彼意入識陰攝。以是因故。第一義中。有諸入等。論者言謂色陰者。略說二種。四大及所造。若三世等一切差別總說色陰。彼眼等陰攝。外人欲為因者。色粗易解。先分別說。如偈曰。
若離于色因色則不可得
釋曰。何等是彼色因。謂地等四種大。第一義中。若離此等。色不可得。而于世諦。依四大因。假施設色。第一義中。驗色無實。自因不受故。彼覺無體故。若自因不受。覺無體者。彼實非有。如軍眾等。色因不可取。色覺無自體。亦復如是。復次第一義中。色覺境界。體非實有。何以故。以覺故。譬如林等覺。復次第一義中。色聲句義。境界無實。何以故。以聞故。譬如軍等聲。若言受等諸陰非一向者。此義不然。何以故。識等心數。亦同遮故。非非一向。或謂第一義中。有彼實色。何以故。彼色變異。覺無別故。若物變異。覺亦別者。此世俗有。譬如瓶等。如青色別時。彼覺無異。以是義故。知有實色。論者言。第一義中。驗無體故。已觀因色。次遮四大。如偈曰。
若當離于色色因亦不見
釋曰。色聲香味觸等。此諸因色皆相離故。彼色因地等。不可見取。為此義故。今造論者。初遮彼地。遮彼地等。有何所以。有大義故。雲何大義。如世諦中。從因起者。第一義中。體實無生。此無自體。如楞伽經偈曰。
離積聚無體彼覺無可取
故知緣起空我說無自性
無物從緣起無物從緣滅
起唯諸緣起滅唯諸緣滅
釋曰。以此方便。第一義中。地非實有。如是決定。彼因不可見。不見彼故。若不可見故。不見彼者。第一義中。彼不實有。如軍眾等。復次第一義中。地覺境界。體非實有。何以故。以覺故。如林等覺。復次第一義中。地聲句義境界無實。何以故。以聞故。譬如軍眾等聲。復次第一義中。自和合分。無彼異色。何以故。彼不可取。彼覺無體故。譬如地等自體。復次僧胰搜浴H暄隕 炔灰斕氐日摺4順晌宜 傘B壅 浴U諞旃省7且圓灰熗釗甑媒狻H晷胺直鷓圓灰 呶也皇芄省8創霧@世師言。汝出因者。非一向過。何以故。如不取燈。則無瓶覺。彼亦異故。論者言。汝不善說。我但遮彼。自和合支。不可取故。彼覺無體。不論余事。燈雖無體。而有寶珠藥草日月等光。彼瓶覺起。自和合支已外。更無異色可得。以是義故。汝喻非也。燈非彼瓶自和合支故。異門無體。非非一向過。如偈曰。
此物與彼物異者則不然
釋曰。此義如後當說。復次第一義中。燈與瓶異。此亦不成。以是義故。非非一向過。復次 世師言。彼軍眾等總實。以初起有故。汝言地等無實。立驗令解者。譬喻不成。論者言。軍眾諸枝。非彼軍眾總實初起之因。何以故。以總故。如樹根睫枝葉等諸分。彼軍眾象等諸分。非彼軍眾初起之因。何以故。彼非分故。譬如經等。亦非譬喻無體。如偈言。若當離于色。色因亦不見。如前立義出因譬喻。驗彼色等。無異地等。及彼地等。無異色等。異如前遮。不異後破。若不異者。乳即是酪。酪亦為乳。以不異故。以是義故。此證得成。如楞伽經偈曰。
不異無有體束蘆及別處
若一若異等凡夫妄分別
釋曰。如色入等。彼欲成立。說因有故。以為因者。此因不成。亦違義故。復次若汝分別離彼色因而有色者。此亦不然。何以故。有過失故。如偈曰。
離色因有色色則墮無因
釋曰。諸說無因者。言欲令無因有色彼應如是問縱令汝說與理相應。隨何等物。是汝所說無因種耶。不欲令爾。如偈曰。
無因而有物終無有是處
釋曰。此義雲何。以無譬喻。顯彼體故。若撥無因。有大過失。此執不成。如觀緣品中已破。僧已浴5諞灰逯小J滌械氐取I 任摶旃省H縞 蘊濉B壅 浴H暌蠆懷傘S饕轡尢濉I 任摶 <吧 蘊濉G耙顏詮省8從腥搜浴5諞灰逯小S斜說氐取︰我怨省1斯 泄省4巳粑拚摺1斯 揮小H縲榭棧 =裼泄 省5氐炔晃蕖4酥床蝗弧H繯試弧 br />
若離色有因此因則無果
無果而有因雲何有是義
釋曰。若離色等果。有色因者。即是無果有因。何以故。以其異故。如竹篾等。又彼因者。亦色等聚故。由如此義。因果不成。如汝所說果有故。為因違于義故。此執不成。復次分別此色。若有若無。二俱不然。因無用故。如偈曰。
色若已有者則不待色因
色若先無者亦不待色因
釋曰。色若先有。則不須因。何以故。以其有故。如彼瓶衣。色若先無。即是未有。如彼余物。義意如是。復次執無因者。謂因無體。是義不然。如偈曰。
無因而有色是義則不然
釋曰。于世諦中。色無因者。義亦不爾。復次毗婆沙師言。未來色有者。同前偈答。復次于世諦中因未取果。色則無體。而言有者。是義不然。以是因故。于一切時。執有四大及造色者。與義相違。如偈曰。
是故于色境不應生分別
釋曰。雲何分別。謂有實色。或因不異。及果不異地等色因如是色等形相差別。于此境界。不應分別。以不免前所說過故。欲得真實無分別智。聰慧眼者應善諦觀。如夢所見覺則不然。彼智亦爾。復有人言。先因功能次第相續後果起時。彼因功力相亦可見。如紫礦汁染白疊子。以燻習故次第相續。至後果時彼色可得。為遮此執。故如偈曰。
若果似因者此義則不然
釋曰。此驗彼非果因。語義如是。何以故。第一義中。不欲令彼青等色經為青等疊因以相似故。如余青疊等。僧胰搜浴H晁當擻嗲嗟 蛞轡拚 蝗弧︰我怨省H炅え┬饕暈尢騫省B壅 浴H瓴簧撲怠1說 鶚薄4艘蚍欠幀R圓懷殺說 省H縭瞧┬韉貿傘8創巫圓咳搜浴S邢嗨埔蜆 2幌嗨埔蜆 1飼昂笊材恰J浪漵幸 S諼錮嘀小H綬緄蒲妗I材瞧鵜稹4嗣 嗨埔蜆 H縞漳境苫搖1淙槲﹫業取4嗣 幌嗨埔蜆 B壅 浴1訟嗨埔蜆 H縵紉顏 2幌嗨普摺4巳緗衿啤Y試弧 br />
若果不似因義亦不應爾
釋曰。第一義中。驗此谷子。不為芽因。何以故。不相似故。譬如碎瓦。或謂稻谷。是彼芽因。以谷有體。彼芽得有。可指示故。如大鼓聲。及麥芽等。論者言。汝不善說。諸有起者。一切遮故。以譬喻無體能成不足。有此過故。若謂彼眼等根生識等果。此不相似。非一向故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如破諸法。彼眼識等亦如是遮。更無異門故。非非一向過。如前所說有實地等彼果有故者。二皆不成。以違義故。復次毗婆沙者言。所作因有故。謂有為法起時。一切相似不相似法。為彼因故。譬喻無體。論者言。汝不善說。有簡別故。彼自分生不共等所作因能起者已遮故。品初已來此諸文句已遮四大及彼因色。令他解知色陰無體。余受陰等者。如偈曰。
受陰及心陰想行一切種
如是等諸法皆同色陰遮
釋曰。如遮色陰。受等亦爾。已說第一義中色非實有。自因不取故。彼覺無體故。如軍眾等。如是第一義中受心想觸。及作意等皆非實有。自因不取故。彼亦不取。如軍眾等。一切亦應如此類知。復次受等諸因所謂觸也及色明虛空作意等如其所應。當如是遮。復次如色等諸因不別。已令他解如是第一義中受等諸因亦無別異。自和合支不可取故。彼不應取如自因自體此亦與過應如先說。若外人與過者。應如先避。復次如是等諸法者。謂彼陰外有為諸法所有分別如瓶衣等。實有故異故者。如其所應同彼色遮如色等陰攝故為因者。此因不成。譬亦無體。陰義壞故。彼陰攝者。世諦中攝非第一義。以違因義故。此諸道理應如是知。或復有人妄想分別第一義中隨何等物自體不空及起滅等。此諸諍論義皆不然。何以故。如實諦觀彼相空故。以第一義中諸入不起體非實有如是觀察令人識知。若執不空與空作過者。此亦不然。何以故。同前遮故。一切不能與空作過。如偈曰。
若觀一物體則見一切體
如是一物空一切皆空故
釋曰。自前文句遮諸入起。以陰無自性。曉示行人。品義如此。是故得成。如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無起滅故。受想行識亦無起滅。若彼五陰無起無滅。此是般若波羅蜜。善男子。色離色自性。如是受想行識離識自性。若色至識諸性離者。此是般若波羅蜜。善男子。色無自性故。受想行識亦無自性。若色至識無自性者。是為般若波羅蜜。又如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偈曰。
我為世間說諸陰彼陰為彼世間依
能于彼陰不作依世間諸法得解脫
世間如彼虛空相彼虛空相亦自無
由如是解無所依世間八法不能染
又如金剛般若經中說。須菩提。菩薩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又如楞伽經偈曰。
三有假施設物無自體故
但于假設中妄想作分別
以覺分別時自體不可得
以無自體故彼言說亦無
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五陰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六界品第五
復次諸法無體。由空所對治故。今復欲明地等諸界無自性義。有此品起。此義雲何。觀陰中說。若離于色則無色因。此中自部復引佛語為證。如經言。佛告大王。界有六種。地水火風及空識等彼各有相。謂堅濕暖動容受了別。此六種界說名丈夫。如無空花施設為有取名丈夫者。此義不然。是故論者先所立義地等色因體非有者。彼所立義則為破壞。亦與阿含相違故。論者言。為世諦故。如來說此地等六界以為丈夫。非第一義。復次毗婆沙師言。第一義中有地等界。何以故。彼相有故。此地等界若實無者。如來不應說有彼相。如虛空花。今有堅等為地等相。以相有故。地等非無。論者言。虛空無自體少功用生他解彼無物故。解空界已。自余諸界即易可遮。如偈曰。
先虛空無有毫末虛空相
釋曰。虛空與彼無障礙相此二無別偈意如是。復次毗婆沙師言。我立此義。無障礙者。是虛空相。彼相有故。論者言。此無障礙立為有者。他不能解。此義雲何。如無常聲是其立義。以無常故將為出因。如是有此虛空。以虛空有故。此則唯有立義。無因及喻義則不成。若汝意謂無障礙相為虛空者。于世諦中隨人悉解不須說彼令他解因者。以于第一義中此不成故。決須說彼令他解因。彼若說者。則有因及譬喻過失。以唯有立義故。復次毗婆沙師言。實有虛空。是無為法。為答彼故。如偈曰。
此中驗虛空無毫厘實體
釋曰。第一義中虛空無實。何以故。以無生故。譬如兔角。如是因無體故。無果故。無有故等諸因。應如是廣說。復次 世師言。所相能相二法異故。論者言。若爾彼等則有先後。如瓶衣等。為答彼故。如偈曰。
若先有虛空空則是無相
釋曰。虛空無相。偈意如是。此中說驗。虛空非彼相之所相。何以故。先已有故。如隨一物。復次無障礙者。非虛空相。何以故。以彼異故。如隨一物。復次若謂所相能相無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異分別者。我亦舍故。復次若汝言世諦說因非因不成者違義過失汝不能避。是故別不別相二皆不成故。知虛空定是無相。若言無相有體者。人不能知。為是故如偈曰。
無處有一物無相而有體
釋曰。第一義中若自分若他分此體成者。義則不然。或有人言。所相虛空如是有體。于彼有能相轉者。此亦不然。如偈曰。
無相體既無相于何處轉
釋曰。所依無體故。能依亦無體。義不成故。復是因過。復次所相能相若不異者。豈以所相還相所相彼異相無體故。以是義故。無異門中虛空無相。若異門說相者。彼亦非相。所相異故。譬如隨一物等。如是相既無體。空亦無相故。偈言無有無相體者。謂虛空也。相于何處轉者。以不于彼轉故。此義應知。復次偈曰。
無相相不轉有相相不轉
釋曰。如汝所說。能相所相義皆不然。何以故。無彼物體而有相者。此則不成。有體亦爾。偈曰。
離有相無相異處亦不轉
釋曰。第一義中有一物體相于中轉。此皆不然。何以故。以譬喻無體。外人所欲義不成故。復次如虛空花等。以無相故。彼相亦爾。以無體故。不可說轉世間悉解。是故偈言有相相不轉。以第一義中如實驗。彼無障礙者。非虛空相。何以故。以相故如堅等相。復次有人言。有相無相物相于中轉。此無過咎。為遮彼故。如偈言離有相無相。異處亦不轉。此二俱不然。彼定觀者然可然品後當廣遮先令他解二分過者。今還屬汝此不相應。以有二過故。復次有人言。第一義中虛空是有。以彼相故。此若無者。不說彼相。如虛空花。如經言。佛告大王。此六種界名為丈夫。是故彼有及為相故。論者言。所相不成。我先已破。如偈曰。
所相不成故能相亦不成
釋曰。能相亦墮所相中故。相亦不成。譬喻無體。為是義故。以慧諦觀所相能相二皆不立。如偈曰。
是故無所相亦無有能相
釋曰。彼令他解。無體可驗故。以是驗知。彼實無體。此義得成。復次毗婆沙師言。如我立義。虛空有體。何以故。彼為境界欲染斷故。譬如色。又三摩缽提所緣故。譬如識。亦無為故。譬如涅。論者言。汝若欲令第一義中有此虛空者。為是所相。為是能相。二皆不然。如先已說。令人得解。是故偈曰。
離所相能相是體亦不有
釋曰。自部義如是。余涅等隨一物體能成。譬喻皆不成故。復次別部人言。虛空是有。領受自體故。亦有為故。此義及因二皆不成。如前驗過。應如是說。復次經部人言。如我立義。實礙無處說為虛空。虛空無體。唯是假名。我義如此。論者言。如毗婆沙師所說。三摩缽提所緣故。彼為境界欲染斷故。立空有體。欲令人解。今經部執言。實礙無處說為虛空。唯是假名。遮前有體。如是計者。令我譬喻轉更明顯。今說此義。如偈曰。
離色因有色是義則不然
色本無體故無體雲何成
釋曰。如先觀陰品說。第一義中有礙名色者。無此道理。如經部分別虛空無體驗令解者。此義不成。有人言。虛空有體。不令人解。無譬喻者。我今立義。令人易解。應如是說。色等有體。觀彼無體有故。此若是有。觀彼體無。譬如色味二無體故。法若無體。無則不觀。譬如馬角。論者言。色法有體。我先已遮。不欲令汝受彼無體。如偈曰。
無有體
釋曰。色名。偈曰。
何處
釋曰。味故。偈曰。
無體當可得
釋曰。彼色無故。譬喻無體。所欲義壞。應知。外人言。有體無體二皆是有彼解者有故。若解者有彼物則有。論者言。汝謂解者解體無體。此之解者為是有體為是無體。俱亦已遮解者有體此義不成。又與有體無體不相似故。異此之外分別解者。此義不然。如偈曰。
與體無體異何處有解者
釋曰。解者無體。偈義如是。外人復言。我有異門作此分別如是解者。與彼有體無體不相似故。論者言。彼不相似體是一物有二分者。是義不然。以相違故。觀亦不立。彼無可驗令人信知。如是虛空諦觀察時不應道理。如偈曰。
是故知虛空非體非無體
非所相能相余五同虛空
釋曰。如遮虛空無有毫末令人信受。余五亦然。如偈曰。
先地等無有微毫相可得
釋曰。彼地水等亦應如是廣分別說。乃至偈言非體非無體非所相能相應當同作如虛空遮。雲何名界。藏義是界義。如彼金界。彼虛空等能為憂苦等藏義故。復次無功用自相持義是界義。說彼界者。為教化眾生憐愍故。說彼佛語者。世諦所攝。第一義中界無體也。入亦不成。以界有故。所欲不破。復有人言。若第一義中一切句義皆撥無者。此是路伽耶陀法邪見所說。與佛語相似。此應棄舍。以非佛語故。論者言。汝起過增翳不真發毛蚊蚋蠅等妄作遮故。是義雲何。我說遮入有者。遮有自體。不說無體。如楞伽經中偈曰。
有無俱是邊乃至心所行
彼心行滅已名為正心滅
釋曰。如是不著有體。不著無體。若法無體。則無一可作故。又如偈曰。
遮有言非有不取非有故
如遮青非青不欲說為白
釋曰。此二種見名為不善。是故有智慧者。欲息戲論得無余樂者。應須遮此二種惡見。此復雲何。若三界所攝。若出世間。若善不善及無記等。如世諦種諸所營作。彼于第一義中。若有自體者。起勤方便作善不善此諸作業應空無果。何以故。以先有故。譬如先有。若瓶衣等如是樂者常樂。苦者常苦。如壁上彩畫形量威儀相貌不變。一切眾生亦應如是。復次若無自體者。彼三界所攝。若出世間善不善法起勤方便則空無果以無有故。如是世間則墮斷滅。譬如磨瑩兔角。令其 利終不可得。是故偈曰。
少慧見諸法若有若無等
彼人則不見滅見第一義
復次如寶聚經中。佛告迦葉。有者是一邊。無者是一邊。如是等。彼內地界及外地界皆無二義。諸佛如來實慧證知得成正覺無二一相。所謂無相。又如上金光明女經。文殊師利問善女人言。姊雲何觀界。女人答言。文殊師利如劫燒時世界空虛無一可見。又如偈曰。
世間如空相虛空亦無相
若能如是知于世得解脫
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六界品竟。
般若燈論釋卷第四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五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染染者品第六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彼染染者。 者等。本無自性。欲使了知無自性義。有此品起。有人言。第一義中有陰入界。何以故。婆伽婆說彼為染污過惡因故。若此非有。佛則不說彼為染因。譬如龜毛。雲何驗知。經中偈曰。
染者不知法染者不見法
若人安受此名為極盲暗
釋曰。如染染者。乃至痴等盲暗亦然。是故當知。有彼陰等。論者言。彼陰等行聚增長染因過惡顯現。如是染者及彼染等。于世諦中如幻焰夢乾闥婆城。非第一義。如是諦觀汝此分別為欲染。先有染者為染者。先有染為染及染者。此二俱時三皆不然。如偈曰。
若先有染者離染染者成
釋曰。染是愛著異名。若染者離染彼名染者。此則不然。何以故。如熟無果。雲何名熟。如偈曰。
因染得染者染者染不然
釋曰。若各別異此是染法。此是染者。是則離染。亦名染者。又染者起染終無得義。雲何驗知。非無染體得名染者。以有觀故如染自體。復次阿毗曇人言。如我偈曰。染污名遍因自地中先起。是故染者得為染因。阿毗達磨相義如是。論者偈曰。
染者先有故何處復起染
釋曰。如無染人後時起染乃名染者。若彼染者。先已得名說此染者復起于染無如此義驗無體故。義意如是。復次猶如調達相續中染彼調達染者不作證因。何以故。以染者故譬如耶若達多。外人言。別不別相續染非因故染者門作成已復成過。亦譬喻無體。及違義故。論者言。彼說不善不別相續染非因故。染者門作非成已復成過。彼別相續染及染者亦應同遮。亦非譬喻無體所成相似及遮異門非違義故。外人言。有所作因。謂他相續染者。亦為染因故。譬喻無體。論者言。此不相應遮不共因故。此過非實。復次若汝定謂染者之先有染法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若有若無染染者亦同過
染者先有染離染者染成
釋曰。此復雲何。若染者先有彼染法。此則有過。謂此是染此是染者。故有所染。故名之為染。非所依。先有。譬如飯熟故。若汝欲得不觀染者。而有染法。此亦不然。如偈曰。
離染者染成不欲得如是
釋曰。如熟不觀熟物起故此雲何驗非染者無體而有染法。何以故。以有觀故。如染者自體。外人言。如父子二體。非一向故。此義得成。論者言。彼亦如是遮故無過。外人言。如先剎那起染已離而為當起染剎那因是故無過。論者偈曰。
有染復染者何處當可得
釋曰。如是別時起染剎那無間次生染者剎那此不可得。以染者不成故。如彼異熟是異熟。是異熟者。事則不然。如是過去起染剎那。立為現在染者之因。義亦不爾。雲何不爾。如調達染不為調達染者之因。何以故。以其染故。譬如別相續染。復次 婆沙師言。我所立義無如上過。所以者何。彼染及染者同時起故無咎。論者言。此亦有過。汝今當听。如偈曰。
染及染者二同時起不然
如是染染者則不相觀故
釋曰。何因緣故起此分別。以觀無故而可分別。此是染者。彼為染法此是染法。彼為染者而不欲爾。此復雲何。欲有觀故。此中立驗。彼染與染者無同起義。何以故。以有觀故。譬如子芽。復次 婆沙師言。汝出此因。有何等義。為觀生故。名為有觀。為觀別語名為有觀。若觀生故名有觀者。心心數法此恆相隨。亦同時起。共有因故。又如燈炷光明亦同時起。非一向故。若觀別語名有觀者。如牛二角亦同時起。一左一右。有別語故。現見如此亦非一向。論者言。是心心數及燈光等和合自在同時共起彼二牛角觀別語等。于世諦中欲令如此。第一義中皆不成故。汝所說過。我無此咎。復次染及染者。若一若異。同時分別。二皆不然。如偈曰。
染及染者一一則無同時
釋曰。若言同時。即有二體。偈意如是。此中立驗。染及染者。不同時起。何以故。以一體故。如染者自體。若汝意欲染及染者。一體同時義則不可。以相違故。我今染與染者。別體同時。無如上過者。此亦不然。如偈曰。
染及染者異同時亦叵得
釋曰。別體同時。無有此義。以驗破故。復次彼立別體而欲同時令他解者。驗無體故。此中立驗。染染者二不得同時。何以故。以有觀故。如染自體。復次今當更破別體同時。如偈曰。
若別同時者離伴亦應同
釋曰。若汝意謂染及染者。此二同時而不欲令隨一離伴者。此中立驗。第一義中不欲令彼染及染者別體同時以有觀故。如因果二。復次余論師言。若汝別體欲得同時今處處別體彼彼同時。如馬邊有牛說為同時。如是獨牛無伴。亦得同時。此如先答。義無少異。復次偈曰。
若別同時起何用染染者
釋曰。染及染者。若同時起。是義不然。以其別故。譬如染及離染。復次偈曰。
若染染者二各各自體成
何義強分別此二同時起
釋曰。若染及染者。我體各別。以體別故。則不相觀。復次若有所用此是染者染。此是染染者。有觀相貌說同時起。汝意爾耶。此說有過。何以故。如偈言。染及染者二。同時起不然。如是等同時起不應爾。有觀故。不即此法說同時起。以不異故若欲別體。同時起者。此亦不然。如偈曰。
如是別不成求欲同時起
成立同時起復欲別體耶
釋曰。如是義者。長老應說。如偈曰。
有何等別體欲同時起耶
釋曰。同時起者。有何等義。為有別體。次第起故說同時起。為無別體同時起耶。若言次第同時起者。是則不然。如染及離染。先已說過。若同時起者。此亦不然。以有觀故。如因果二。亦先已說。是故偈曰。
由染染者二同不同不成
諸法亦如染同不同不成
釋曰。彼 痴等。若內若外。同以不同亦皆不成。如是第一義中彼染等不成故。如外人品初作如是。說陰等是有。以染污過患故者。彼因不成。又世諦說因及違義故。如先所說因過失故。品內所明染及染者無其自體。令他得解。此義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非染體。非離染體。如是受想行識非染體。非離染體。復次色受想行識非染體空。非離染體空。此是般若波羅蜜如是。色非 體。非非 體。亦非痴體。非非痴體。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此名般若波羅蜜。極勇猛色非染非淨。受想行識非染非淨。復次色非染法性。非淨法性。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此名般若波羅蜜。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染染者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有為相品第七
復次成立此品。其相雲何。陰等諸法本無自性。惑者未知取相分別。今欲顯示令彼識知無自性義。有此品起。外人言。第一義中有是陰等有為自體。何以故。以彼起等諸有為相共相扶故。此若無者。彼有為相無相扶義。譬如兔角。由起等諸相與陰等相扶因有力故。彼法不無。所謂有為諸陰等也。論者言。汝說起等有為相者。彼起等相為是有為。為是無為。外人言。是有為也。論者言。今當次第分別此義。先驗起者。如偈曰。
若起是有為亦應有三相
釋曰。第一義中不欲令彼起等諸相是有為相。何以故。以有為故。譬如法體。外人言。起住滅體各有作用。是故欲令起等諸相是有為相。論者言。此驗無體。唯有立義。故外人言。起住滅等各有功能。汝撥無者。義則不然。論者言。起等作相不可得故。又世諦中起亦非彼有為法相。何以故。以起作故。如父生子。住亦非彼有為法相。何以故。以住作故。如食持身。又有為相非彼住作。何以故。以住作故。譬如女人。置瓶于地。滅亦非彼有為法相。何以故。以破壞故。如棒破物。如是彼立起等有為相者。此義不成。以因不成及與義相違有此過故。起非有為。是故說起有為相者。義則不然。復次若汝欲避先所說過成立起等是無為者義亦不然。如偈曰。
若起是無為何名有為相
釋曰。若起是無為。而為有為相者。無如此義。以無為自體無所有故。義意如此。復次第一義中起是無為。而作有為諸法相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無為故。譬如虛空。住滅亦爾。不復廣遮。復次若汝分別起住滅等是有為相有所作者。為是次第。為復同時。二俱有過。何以故。若次第者。如偈曰。
起等三次第無力作業相
釋曰。于誰無力。謂于有為。復次欲得起等隨次第者。如法體未起。住滅二種。則無力為相。以法體無故。又已滅之法滅則無體。起住二種。則于滅無力。又已起之法起則無力。又法體若住滅復無力。若謂住時無常隨逐者。是義不然。如百論偈曰。
離住無法體無常何有住
若初有住者後時不應故
若常有無常一切時無住
若先是常者復不得無常
若無常與住共法體同時
有住無無常有無常無住
復次若謂起等諸有為相同時有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雲何于一物同時有三相
釋曰。此相如是不同時有。語義如此。雲何不有。謂彼一物于一時中有起住滅。義則不然。以畢竟相違故。復次經部師言。諸法各別有定因緣自在相續。于一時中當可起者。得自體時此名為起。初剎那相續位此名為住。先剎那不相似此名為老。已起者壞此名為滅。如是等決定有觀于一剎那同時有故。汝作方便與我作過者。我無此咎。論者言。是相續者。亦非實有。又有觀故。住分別者。是世諦三相。非第一義。汝言住時違住滅者。此不應然。以不免先所說過故。復次 婆沙師言。如先體未起者。于後得自體時。此名為起。起者樹立。此名為住。住者朽故。此名為老。老者滅故。此名為壞。由起等次第得不離有為體。以是義故。彼相體成。如先所說。起等三次第無力作業相者。此為不善。論者言。汝語非也。雲何名相。謂與所相未曾相離。譬如堅相不離于地。及大人諸相不離大人。若言起等第一義中是彼有為諸法相者。此義不然。何以故。有次第故。次第雲何。如以泥團置于輪上。運手旋已如小塔形。次拍令平。次轉如蓋。後攏如 4酥釵槐稹7潛似考矣形 逑唷F鸕戎釹嘁嗖煥氡恕S形 ㄕ摺<偈┤瓚 U媸燈鷲摺4酥姓詮省R栽坪握 1宋雌鷲摺W:鷂尢騫省H粑降崩雌鶚庇τ凶:稹W鞔朔直鷲摺Nㄊ磊醒運擋幻狻H縵人 怠9 倘縭恰F鸕戎鈑形 啻蔚諭 北頌で懷傘R蠐泄 省8創鎢試弧 br />
若諸起住壞有異有為相
有則為無窮
釋曰。若彼有異彼亦有異者。如是則無窮而不欲爾。復次若起等諸相更無相者。復得如先所說過失。如偈曰。
無則非有為
釋曰。此義雲何。如汝意欲有為諸法非有為相。以有為故。如是起等。亦非有為相。以是義故。第一義中不應分別起等諸相。若是有為。若是無為。如所說過。今還屬汝。復次犢子部言。起是有為而非無窮。雲何知耶。由此自體和合有十五法。總共起故何等十五。一此法體。二謂彼起。三住異。四滅相。五若是白法則有正解脫起。六若是黑法則有邪解脫起。七若是出離法則出離體起。八若非出離法則有非出離體起。此前七種是法體眷屬。七眷屬中皆有一隨眷屬。謂有起起乃至非出離。非出離體此是眷屬。眷屬法如是。法體和合總有十五法。起。彼根本起。除其自體能起作十四法。起起。能起。彼根本起。住等亦然。以是義故無無窮過。如我偈曰。
彼起起起時獨起根本根
根本起起時還起于起起
阿 梨言。汝雖種種多語。而于義不然。雲何不然。如偈曰。
若謂起起時能起根本起
汝從本起生何能起本起
釋曰。不如是生。以未起故。如前都未起時。外人言。根本起者。能起起起。如是起起能起本起。義正如此。論者偈曰。
若謂根本起能起彼起起
彼從起起生何能起起起
釋曰。不如是生。以未起故。義意如是。外人言。彼根本起及以起起。此二起時。各自作業。是故無過。論者偈曰。
汝謂此起時隨所欲作起
若此起未生未生何能起
釋曰。第一句謂根本起。第二句謂起起。第三句謂起時未起。第四句謂根本起無起功能。何以故。以未生故。亦起時故。譬如前未生時。又如當起法體。外人言。如共有因于法起時。及已起者。共起諸法有起功能故。非謂一向汝言起時故。因及未生故。因者此義不成。論者言。前染染者。中已遮。共起亦遮。彼因汝言非一向者說我有過。又言。無有無窮過者。此不能避。復有人言。有別道理。避無窮過。道理雲何。如偈曰。
如燈照自體亦能照于他
起法亦復然自起亦起彼
釋曰。以是義故。無無窮過。論者偈曰。
燈中自無暗住處亦無暗
彼燈何所照而言照自他
釋曰。如是燈無毫末照用。因語意爾。復次此中立驗燈體。于彼第一義中不能自照。亦不照他。何以故。以暗無故。譬如猛熾日光。復次第一義中燈不破暗。何以故。以其大故。譬如彼地。以是義故。譬喻無體。外人言。燈初起時即能破暗。如偈言。如燈能破暗。謂自體作明能除外暗。義意如是。如先所說暗無故者。此因不成。亦譬喻無體。以燈及光義可得故。論者偈曰。
雲何燈起時而能破于暗
釋曰。雲何破者。謂不能破故。語義如是。偈曰。
此燈初起時不到彼暗故
釋曰。以起時故。譬如暗燈。外人言。智非智等。非一向故。論者言。汝執此義墮前成立分中攝故。如是亦遮。非非一向也。復次起時未生故。如未生子無所作業。燈亦如是。不能作明。復次如前偈說。雲何燈起時而能破于暗。此燈初起時不到彼暗故者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彼燈起時不能破暗。何以故。以不到故。譬如無明世界中間黑暗。復次第一義中燈不破暗。何以故。以不得所對治故。譬如彼暗。外人言。現見燈不到暗而能作明故。論者言。汝立此門增我破力。令我譬喻轉更明顯。故我無過。彼若如是今當觀察。為如所見。為復異耶。我亦不見燈不到暗而能除暗。若燈不到暗而能除暗者。是義不然。如偈曰。
若燈不到暗而破彼暗者
燈住于此中應破一切暗
釋曰。燈破遠暗。汝既不許。近亦如是。雲何能破。復次如偈曰。
若燈能自照亦能照他者
暗亦應如是自障亦障他
釋曰。暗自他二不欲爾者。燈自他二豈欲得耶。復次此中立驗。第一義中燈于自他不壞所治。何以故。有能治故。譬如彼 。如是燈體。自照照他。先已遮故。譬喻無體。是故外人引彼燈喻。成立起義。能起自他者。是則不然。以不免前無窮過故。復次若謂自起亦起他者。雲何能起。為已起起。為未起起。若爾有何過。若未起起者。如偈曰。
此起若未起雲何生自他
釋曰。未起無生。以未生故。如前未生時。如是意者。先已分別。復次偈曰。
此起若已起起復何所起
釋曰。由已起故。生于彼起。則無功用。如是觀察。汝言起者。能起自他義則不爾。以不免前無窮過故。又彼起等成其無為。以無為故。彼諸起等非有為相。汝言相故者。因義不成。又復當問。說有起者。雲何起耶。為起時起。為已起起。是皆不然。如偈曰。
起時及已起未起皆無起
去未去去時于彼已解釋
釋曰。如彼已驗。此中亦應如是廣說。以第一義中起時不起。何以故。異世向前故。如欲滅時。復次若謂彼法少起少未起說為起時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少起者。彼更不起。起無用故。若未起者。起亦不起。以未起故。譬如未來。外人言決定起者。來向現在。此名起時。論者言。如是義者。亦應觀察。如偈曰。
由起時名起此義則不然
雲何彼起時而說為緣起
釋曰。彼起時者。為有為無為。亦有亦無。此等過失。如上已遮。外人言。譬如有人善解劍術。起不善心行惡逆行。自害其母以為隨順。汝亦如是。何以故。大仙為彼聲聞獨覺說深緣起。以汝久習妄想行非法行。自破所欲害正道理。此執不然。論者言。汝不知耶。有惡見人撥無因果。破壞白法不肯信受。為欲教化彼惡見人。洗濯不善垢穢義故。佛婆伽婆作如此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謂無明緣行。諸如是等。為世諦故。非第一義。如是意者。是我所欲。汝言自破所欲害正理者。此語不然。如偈曰。
由諸法無性自體非有故
此有彼得者如是則不然
復次如佛說偈。若從緣生則不生。彼緣起者。體非有。若屬因緣此則空。解空者名不放逸。如是等諸經此中應廣說。由如是觀。若生未生。悉皆如幻。是故起時寂滅則無起相。如彼外人所說起時以為緣起者。第一義中驗不成故。彼為不善。復有人言。世間現見種種因緣各各果起。謂瓶衣等。更無異驗。勝現見者。如前偈說。起時及已起未起皆無起者。此不相應。以戒等起故。論者言。彼戒等聚隨順功德。誰能違者。而是世諦非第一義。彼如是等。為舍執著。為實義故。有此論起。是故無過。若汝意謂瓶衣有起者。亦是世諦非第一義。我所欲者。若瓶若衣現起可得。非彼未起。若已起者。有起不然。瓶衣等起。未起起故。如此執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若瓶未起安立妄覺。緣彼瓶名謂有瓶起。如是意者此但世諦安置妄覺。以瓶未生不可得故。復次 婆沙師言。三世有故。彼瓶等起。我義如此。論者言。此亦不然。如偈曰。
隨處若一物未起而有體
釋曰。一物者。或瓶衣等。若于諸緣。若和合中。及于余處。體先有者。偈曰。
已有何須起
釋曰。彼若已有起。則無用故。為是因緣。偈曰。
體有起無故
釋曰。以此義故。先起有體者驗起。則無有體起者立義有過。復次執時異者。說如是言。諸法有體。雲何驗知。來現世故此執不然。何以故。若來現在則破現在。如是體異相異及位異者。如先過失。皆以此答。復次僧胰搜浴V罘ㄌ逵小?上粵斯省N椅薰 ⑴B壅 鑰上粵甦摺O紉顏詮省4瞬幌嚶Α8創撾雌鷯刑濉T坪慰尚擰I 腋囪浴R允郎愎省H縵衷諼鎩B壅 韻衷諼 摺5諞灰逯形拮蘊騫省H昶┌懷傘K 寤怠8創嗡湮拮蘊逡嗖換凳磊小R韻衷謔鄙 戎罘 S倘緇玫取R囁傻霉省1聳磊兄猩 戎罘 偈┤琛Sθ縭侵 Y恃雲鶚奔耙啞鷂雌鸞暈奩稹H縭塹取O人湟汛稹=竦備 怠H繯試弧 br />
若謂起起時此起有所起
釋曰。彼意若謂起于起時能有所起。此執不然。有過失故。如偈曰。
彼起能起作何等復起是
釋曰。彼起不然。以起作故。譬如父子起無自體。偈義如是。復次若如是說。更有異起能起。此起是亦有過。得何等過。偈曰。
若起更有起此起無窮過
外人言。不起起故。無無窮過。我欲如是。論者偈曰。
若起無起起法皆如是起
釋曰。法既不爾。起亦應然。是故不應強作分別。復次此有起者。若有體若無體。若有無體。起悉有過。如偈曰。
有體起無用無體起無依
有無體亦然此義先已說
釋曰。何處先說。如觀緣品中偈說。非有亦非無。諸緣義應爾。又如偈言。非有非不有。非有無法起。如先已遮。不復更釋。復次如偈曰。
若滅時有起此義則不然
釋曰。以滅時故。譬如死時。外人言。未滅時起。是故無過。論者偈曰。
法若無滅時彼體不可得
釋曰。以彼體相不相應故。如虛空花。偈意如是。外人言。住非一向故。論者言。彼亦無常隨故。未滅時不成。我無過咎。如前廣說。外人言。有如是起。彼所起法有故。此若無者。彼所起法則不得有。如用龜毛為衣。二皆無體以起成故。住法則有。是故如所說。因起非無體。論者言。起無體故所起不成。雖世諦中說有此起。第一義中則無住相。今問此體。為未住體住。為已住體住。為住時體住。第一義中。三皆不然。如偈曰。
未住體不住住體亦不住
住時亦不住無起誰當住
釋曰。第一句者。由非住故。譬如滅。第二句者。以現在世及過去世二世一時不可得故。住義則空。第三句者。離住未住更無住時。有者不然。廣如前破。第四句者。無一物起無一物住。偈意如是。復次第一義中無一物體起相可得。從前已來廣引道理。令人解了起既不成。誰為住者。由此義故。汝先說言所起之法起有因者。此皆不成。復次如偈曰。
滅時有住者是義則不然
釋曰。以相違故。若相違法。則不同時。如烈日光。不與暗並。偈意如是。外人言。彼未滅時。體可得故。論者偈曰。
若法無滅時彼體不可得
釋曰。以諸有為法無常隨逐故。復次彼體不可得。何以故。無滅時故。如虛空花。偈意如是。復次若汝意謂已起剎那住相有力。當于爾時法體不滅。亦不是常。以住無間次即有老無常隨逐故。此執不然。何以故。若此色等住相用時無無常者。後時亦無。無常隨逐。如火處無水。火于後時亦不作水。住義亦然。外人言。世間現見法體滅盡。雲何言無。論者言此應觀察。汝見滅者。是滅與體。為恆相隨。為各別處。若與相隨即無住義。若在別處。體無滅時。既無滅時。體不可得。二俱不然。復次有聰慢者。或如是言。譬如有人先無佛體後時得佛。住亦如是。先雖無滅後時滅者。竟有何咎。此執不然。何以故。無佛體者。謂無一切智相用。凡夫智後時得佛者。無如此義。于世諦中此方便語。亦不成立。如是斷煩惱障及彼境障。最後剎那智相起時。說名得佛。彼智與佛體無差別。如汝所言。無實道理。如是老住。若一若異者。亦同此過。由此不成故。阿 梨偈曰。
彼一切諸法恆時有老死
何等是住法而無老死相
釋曰。若有起者。隨是體處。有住可見。起可得成。今則不爾。是故彼立因義不成。復次汝等欲得彼住住者。為住能自住。為假異住住。二俱不然。如偈曰。
住異住未住此義則不然
如起不自起亦不從他起
釋曰。雲何起者。自起不然。如前說偈。此起若未起。雲何得自生。若已起能生。生復何所起故。雲何不從他生。如先偈言。若起更有起。此起無窮過故。住亦如此。偈曰。
此住若未住自體雲何住
此住若已住住已何須住
住若異住住此住則無窮
住若無住住法皆如是住
釋曰。此二偈是釋義偈。非論本偈。前遮自住住。如遮自體起。後遮他住住。如遮從他起。應如此知。是故當知。住無自體。如汝先說。有如是起。彼有體故。法有體者。此因不成。外人言。第一義中有此起住。何以故。共行諸法彼體有故。此若無者。彼共行法體應不有。譬如馬角由起住有故。彼共行滅有。是故第一義中說因力故。起住是有。論者言。滅亦如是。謂此體已滅未滅滅時。欲令有滅者。一切不然。如偈曰。
未滅法不滅已滅法不滅
滅時亦不滅無生何等滅
釋曰。第一句者。以滅空故。譬如住。第二句者。如人已死。不復更死。第三句者。離彼已滅及未滅。法更無滅時。有俱過故。是故定知滅時不滅。復次第一義中滅時不滅。以世傳流故。如當起法來現在者。第四句者。其義雲何。一切諸法皆不生故。言無生者。生相無故。無生有滅。義則不然。如石女兒。如是彼欲起者及不起者。于一切時有滅不然。復次法住無住彼分別滅。二俱不然。如偈曰。
法體若住者滅相不可得
釋曰。以住故無滅世間悉解。若汝言無住有滅無過失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法體若無住滅亦不可得
釋曰。以無住故如彼滅相。復次此法為當即住此位滅耶。為住異位滅耶。外人言。此言何謂。論者偈曰。
彼于此位時不即此位滅
彼于異位時亦非異位滅
釋曰。不即此位滅者。以不舍自體故。譬如乳住乳位亦不于彼異位時滅。何以故。此中說驗。第一義中乳不于彼酪位時滅。以彼異故。如異瓶等。復有人言。有如是滅。依止體故。譬如彼熟。論者偈曰。
若一切諸法起相不可得
以無起相故有滅亦不然
釋曰。諸法不起如前已說。未熟已熟此執不成。譬喻無體。復次汝言滅者為有體滅耶。為無體滅耶。二俱不然。如偈曰。
法若有體者有則無滅相
釋曰。以相違故。譬如水火。由如是故。偈曰。
一法有有無于義不應爾
復次偈曰。
法若無體者有滅亦不然
如無第二頭不可言其斷
釋曰。偈譬喻者。以其無故。以此無體驗有滅者。是義不然。法體壞故。復次汝等若言第一義中有彼滅相及隨滅者。為是自滅。為是他滅。二俱不然。如偈曰。
法不自體滅他體亦不滅
如自體不起他體亦不起
釋曰。自體起者。此不相應。如前已說。此起若未起。雲何能自生。此起若已生。生復何所起。他體起者。如偈言。此起若異起。起則無窮過故。起既如此。滅亦類然。滅類偈者。此滅若未滅。雲何能自滅。此滅若已壞。滅復何所壞。此滅若異滅。滅則無窮過。滅若無滅。滅法皆如是壞。此釋義偈應知。如自他起前已廣遮。自他滅者。類同起破。有人言。得壞因時壞法方壞者。應如是答汝立壞因。是義不然。何以故。彼法非是。此法壞因。以彼異故。譬如余物。品初已來。廣遮彼說。如是起住。以第一義中起因不成。譬亦無體。若世諦中說因譬喻者。違汝義故。如前立驗。已廣分別道理自在故。如偈曰。
起住壞不成故無有有為
釋曰。如外人所說。有彼陰等諸有為法。以有為相和合故者。彼為已破。復有人言。第一義中有彼牛等諸有為法。何以故。以角 垂𩑶等相有故。此亦應遮。汝立此等有為相者。為更有相。為更無相。若更有相。此角 等則非牛體有為相也。何以故。以有相故。譬如牛實。廣如前破。若更無相者。以無相故。此等諸相自然不成。以能相無力故。所相亦無。又有相者。相無窮過。此等一切如先廣遮。復有人言。第一義中有是有為。何以故。有待對故。此若無者。應無待對。如石女兒。以彼有為無為二法相待由此因故。第一義中有是有為。論者言。若有為法得成立者。除有為故。可說無為。彼有為法。如理諦觀體不可得。是故偈曰。
有為不成故雲何有無為
釋曰。如兔角無生。于世諦中亦不作實解。應知此意。以是義故。因等無體。若爾雲何分別有諸相等。為世諦故。如偈曰。
如夢亦如幻如乾闥婆城
說有起住壞其相亦如是
釋曰。諸仙知彼有為起等。能生覺因。開實知見。如彼智人所說起等。是我所欲。由無智者覆慧眼故。于無實境起增上慢。如夢中語說彼諸法起住滅等。此由染污燻習。各執異因分別三種。謂有實義。為示彼故。說夢幻等三種譬喻應知。有人言。起等是有。何以故。現前覺取故。譬如色。又作者有故。亦相續同取故。如是說者。此執不然。何以故。非一向故。為開示彼。如其數量說夢等譬喻應知。復次佛婆伽婆。見真實者為聲聞乘對治惑障故。作如是說。色如聚沫受喻水泡。想同陽焰。行似芭蕉。識譬幻事。此意欲令知我我所本無自性。猶如光影。亦為大乘對治惑障及智障故。說有為法本無自體。如金剛般若經說。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欲令他解有為無體。是此品義。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說。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非有為非無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色受想行識非有為非無為者。此是般若波羅蜜。又如楞伽經說。有為無為無自體相。但彼凡夫愚痴妄執分別有異。猶如石女夢見抱兒又如金剛般若經說。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有為相品竟。
般若燈論釋卷第五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六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作者業品第八
復次空所對治。欲令驗知陰無體義。有此品起。有人言。第一義中有陰入界。婆伽婆說。以此為因。起作者作業故。此若無者。佛不應說與彼為因有作者及業。譬如馬角。由有作者及作業故。修多羅中說是偈曰。
應行善法行惡法不應行
此世及後生行者得安樂
釋曰。如此經中說有作者及以作業。彼業有三種。善不善無記。彼善業者。分別有四。一自性。二相應。三發起。四第一義。不善亦爾。無記四種。謂報生。威儀。工巧。變化。是故如所說因有勢力故。第一義中陰等是有。論者言。若汝欲得第一義中以彼為因。知有作者及以作業。說此為因者。此義不成。若世諦中欲得爾者。則譬喻無體。如此無體。第一義中婆伽婆說。以彼為因有實作者及有作業。如此解者。于義不然。如其不然。應如是觀。今此作者為有實無實。亦有無實。能作業耶。業亦如是。有實無實。亦有無實。為作者所作耶。此皆不然。如偈曰。
若有實作者不作有實業
釋曰。若彼作有。則作者有實與作相應。業亦有實。由翻此義二皆無實。彼無實者亦不能作。如偈曰。
若無實作者不作無實業
釋曰。所作名業。能作名者。此中先觀立有實者。如偈曰。
有實者無作
釋曰。若汝意欲不觀作業有作者體。若定如此則無作業。作既無體。則作者不成。復次有實無作者。此言何謂。立喻驗釋有實作者。彼五取陰但假施設。又如外道所計。提婆達多名若善業。若不善業。復次第一義中調達相續不能作業。何以故。以作者故。譬如耶若達多。復次若有實作者。非假施設。如食糠外道我為作者。如彼意欲。此義不然。為彼執故。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彼調達我不能作業。何以故。以物故。譬如業。復次第一義中彼業亦非提婆達多相續我作。何以故。以業故。譬如余物。復次若彼外人作如是意。汝此立義有何所以。如提婆達多彼相續業為是他作耶。為當無作耶。二俱不然。何以故。若他作者。汝立義破。若無作者。則譬喻無體。論者言。彼執不然。何以故。耶若達多彼相續業。提婆達多我不作故。由如是義。立譬得成。彼如是說。不觀作業有實作者虛妄分別。于義不然。以作者無體故。如偈曰。
業是無作者
釋曰。業亦如是。不觀作者自然而有。由無作者。作是業故。若彼分別業有實者。業即無作。有此過失。又作者及業互不相觀。世無能信。是故彼二必相因待。應如是知。此中立驗。第一義中提婆達多相續作者不作提婆達多定業。何以故。以有觀故。譬如耶若達多。復次第一義中提婆達多相續作者不作調達定受報業。何以故。觀作者故。譬如耶若達多相續作業。復次今更立義。遮前所說。如偈曰。
業及彼作者則墮于無因
釋曰。此後半偈欲顯業及作者墮無因過。此義雲何。謂業離作者故。作者離業故。互不相待故墮無因。以無因義開示他者。一切世間所不能信。復次第一義中提婆達多相續不作提婆達多業因。何以故。以有觀故。譬如耶若達多。復次第一義中調達相續不作調達定報業因。何以故。觀作者故。譬如耶若達多相續作業。是故偈曰。
無因義不然無因無果故
釋曰。雲何名果。謂為各各決定因緣力起。故名為果。雲何名因。謂近遠和合同有所作。由此有故彼法得起。是名為因。如汝分別因則無因。果亦無果。觀無體故。是義不然。應知此意。復次若不相觀則無彼體。此執不然。無何等體。如偈曰。
作及彼作者作用具皆無
釋曰。于世間中瓶衣等物亦有作者欲作彼業。若謂作者不觀業。業不觀作者。彼瓶衣等則不藉人工。善巧方便自然成就。又彼瓶等種種技因之所成就。彼勝分具。若不觀者具等亦無如是一切斫者斫具及所斫物亦皆無體。又如偈曰。
法非法亦無作等無體故
釋曰。何故無有法非法二。彼法非法作者作具所成就故。又彼作者作具了故。法與非法二亦無體。復次或有自部生如是心。諸行空故作者無體。彼作者空于我無咎。何以故。勝身口意自體能作。法與非法由如此義故我無咎。論者言。汝立因者。但有聚集饒益。于世諦中彼名作者。以觀法非法故。若無作者則無所觀業不成故。法等無體。汝不免過。以無相觀道理故。道理雲何。如偈曰。
若無法非法從生果亦無
釋曰。彼二為因。從生為果。人天等善道為可愛。地獄等惡道為不可愛。彼身根受用皆無自體。復次于善道中彼修行者。受戒習禪。三摩缽底。八聖道支正見為首。離諸煩惱此義悉空。如是分別無實作者。無實作業。此諸過聚皆屬于汝。難可療治。知過失已應信作者及彼作業相觀道理。以是義故所說無過。以因有故。無實作者。無實作業。此執不然。此不然義。如先已說。復次或有人言。我立異門如是作者。亦有非有彼所作業。亦有非有。由此異門無如上過。論者偈曰。
有無互相違一法處無二
釋曰。于一物體一剎那中。有及非有互相違故。二不可得。雲何相違法。若是有雲何非有法。若非有雲何言有。猶如一火冷暖同時。世所不信。若汝意謂有實體故名之為實。無所作故名為不實。一物一時觀自在故。二義俱立無過失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彼二門者。前已遮故無過。相觀道理如後當遮。外人言。如耶若達多。亦有作者。亦無作者。汝立譬喻無體驗不能破。論者言。彼耶若達多自相續中無提婆達作者。作業分故。我意欲爾。非譬不成。是故無過。廣如前說。如是等分別。依止第一義中作者及業建立不成。復次有人言。我有作者無彼作業。是故無過。論者偈曰。
有者不作無無者不作有
釋曰。此誰不作。謂作者業。何故不作。偈曰。
此由著有過彼過如先說
釋曰。如上所說實不實門。第一義中無實作者作不實業。亦無實作者能作實業。此二句立義有別因及譬喻。廣如前說。復次偈曰。
作者實不實亦實亦不實
不作三種業是過先已說
作業實不實亦實亦不實
非俱作者作過亦如先說
釋曰。此諸過失如前廣明。唯有立義為差別耳。由如是觀。偈曰。
緣作者有業緣業有作者
由此業義成不見異因故
釋曰。于世諦中。作者作業更互相觀。離此之外。更無異因能成業義。如是外人品。初已來說因立譬。義皆不成。及違義故。不免過失。復次或有人言。第一義中有陰入界。以彼取故。佛婆伽婆作如是說。為遮彼故。偈曰。
如業作者離應知取亦爾
釋曰。如先已遮。作者緣業。業緣作者。如是取緣取者取者緣取。第一義中不可得故。此義雲何。由作者業二俱離故。彼取取者亦如是離。復次此中分別第一義中無實調達取者實取。何以故。以觀取故。譬如耶若達多。如是第一義中亦無無實取者取無實取。亦實不實取立義應知。復次第一義中無實可取為實提婆達多取觀彼取者故。譬如耶若達多取。如是第一義中亦無不實取。為不實取者取。亦實不實取。為亦實不實取者取。立義差別。因及譬喻如先已說。如是不等分別亦應類遮。復次由業作者及取取者。第一義中以性離故。如偈曰。
及余一切法亦應如是觀
釋曰。何等余法。謂自他所解。若果若因。能依所依。能相所相。或總別等。如是諸法亦應觀察。果緣于因。因緣于果。此義得成。是世俗法非第一義。何以故。或有人謂第一義中因果等法皆有自體。今欲拔彼執著箭故。少分開示。非第一義中。乳實作酪。何以故。以觀果故。譬如經等。若言世間。悉見乳作于酪。汝說無者。即為破壞世間所見。此執不然。何以故。我立義言非第一義。故我無過。或有人言。第一義中乳不作酪。而世諦中作。由此義故。汝譬不成。立義亦壞。若言諸法不作自果者。譬亦不成。何以故。彼一切法各有定因果故。論者言。汝語不善。何以故。初分別者非我所受。次分別者譬喻亦成。何以故。以此經等非彼酪因。前立義中已簡別故。非譬喻無體。復次僧胰搜浴H縹伊 逡蛑杏泄 R蚰芷 魑薏蛔鞁省4巳粑拚弒艘蛟蛭蕖H綣昝 率嗆蔚紉頡N嚼移康取J槍視泄 8創穩粑薰 摺J且で蝗弧︰我怨省H縟櫓形蘩搖2 幸轡薇飼罄藝摺︰喂嗜∪槎 蝗﹝蕁S殺巳」省V 蠐泄 S秩縟櫓形蘩搖R轡奕 紜5仁俏拚摺︰我蛟倒蝕尤橐蛟刀 誒搖2簧 紜S殺巳櫓脅簧 紜7且磺形鉲右灰蚱稹J槍識ㄖ 蛑杏泄 S秩粑拚摺︰喂示齠ㄈ繅ス 量白髕空呷∫暈 俊7僑∫磺小S紗斯δ塴D苡釁 鰲V 蠐泄 H粑薰 摺R蛞轡尢濉V瘴摶晃鏤薰 幸頡6 藪聳隆J槍實敝 R蠐刑騫省1斯 嚶小B壅 浴H縟炅 頡N薏蛔髡摺7橇 宸 R允槍 室蛞で懷傘H暄暈薰 幸蛞逶蠆歡 S捎寫斯時說貿燒摺4擻謔磊兄諧傘7塹諞灰濉R緣諞灰逯幸蚣捌┬鞫 暈尢濉H粑銼舜τ姓摺1宋鋝揮詒舜ζ鴯省H繅蜃蘊濉S紗朔ㄌ宥 植畋稹1艘で懷傘S泄 L省H縉瞥躋頡1巳∪櫚戎鉅蛞嚶σ源說覽澩鵯病8創穩緡 派呈λ 匆蛑形薰 蚰芷鴯 摺4艘蛭蘗ΑR嗖荒芷 鞅宋尢騫省F┤繽媒恰S秩綞孔佣 V垂 蟹怯小=圓豢傷怠6 蚰芷 魅鞜艘庹摺S謔磊兄凶髡咭虺傘5諞灰逯腥粢蛉艄 S屑胺怯小=圓豢傻霉省N椅薰 8創我焐 胰搜浴R蛑泄 で豢傻謎摺S曬 腹省4酥床蝗弧︰我怨省R蛑形藪止省4窒任尢搴笫笨傻謎摺<詞且蛑形薰 H炅 迤啤H羧暌庥 剛呶 幀J且嗖蝗弧︰我怨省2患 剛咦 止省︰笫貝止 胂趕轡ャ7ㄌ宓叩埂A 騫 省8創我焐 胰搜浴R蜃鞁 摺J且で蝗弧S閃俗鞁省Sθ縭俏省4肆俗髡摺F湎 坪巍1舜鶉緄屏俗髕康取4酥匆訝綣墼燈菲啤8創蔚諞灰逯械撇渙俗鞅似懇碌取︰我怨省R匝に」省S邪 省I 省4З省K倒省R虻繞┤繽量欏8創我焐 已浴9 粑雌鵂耙衙鴯δ蘢蘊逵脅幻 恕J槍飾宜滌腥縭槍 6 砸蚰蘢鞁 摺4嗽坪巫鰲N揭蜃蘊遄 濉S鏌餿鞜恕B壅 浴H羧旯 в蠢詞 蛘摺R樂共懷傘H粑較衷謔 蛘摺T蛭奩┬鰲1斯 懷傘S寫說裙 S秩暌蜆 灰 H舨灰 摺T虼朔潛艘頡R圓灰旃省H繅蜃蘊濉R苑且蜆省R蛞で懷傘R蠆懷曬省7ㄗ孕曰怠A 騫 省O衷詮 摺R轡奘堤濉R暈奩鴯省1擻脅懷傘F┬魑尢濉H縭侵畈灰 乓嚶λ嫠 雌啤R閹凳狄蠆荒蘢鞁 S謔磊兄腥粑摶蛘摺R嗖蛔鞁 R員宋薰省H縹薰昝 豢晌 隆H縭僑粑薰 咭蛞嗖蛔鰲4肆 逵幸 R蠐魍 啊1稅胗邪胛拗湊摺6 愎 省R噯縵人怠8創巫圓考絆@世師等言。因有果無。此因能作。以未起無果。我不受故。如虛空華。已生果者。因無力用。未生果者。因有功能。由如此義。因中無果。論者言。如汝立因未起無果我不受者。此意雲何。汝為現見故不受耶。為立驗故不受耶。為一切量不受耶。如是分別因義不成。立因有過。非一向故。彼未起果有故者。此驗不能令他信解。汝言無果起者。此無果起。無譬喻故。雲何可知。復次第一義中乳不生酪。何以故。以觀因故。譬如絹起。復次泥實名求那假瓶名求泥。第一義中泥不成瓶。何以故。觀求泥故。譬如余物。復次第一義中垂𩑶等相非牛體相。何以故。以觀體故。譬如馬相。復次別名阿婆也婆。總名阿婆也毗。第一義中無實經等成絹。何以故。以觀阿婆也毗故。譬如余物。如是作者及業無自體性。品義如此。是故得成。如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非作者使作者。如是受想行識亦非作者使作者。若色至識非作者使作者。此是般若波羅蜜。又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舍利弗言。婆伽婆。無作是般若波羅蜜。佛言。作者不可得故。又如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非善。非不善。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色至識非善非不善。是名般若波羅蜜。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作者業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取者品第九
復次為令諦觀取者無體。有此品起。如偈曰。
眼耳等諸根受等諸心法
此先有人住一部如是說
釋曰。一切自部皆無此執。唯有婆私弗多羅立如是義。眼等諸根。受等心法。此若有者。則有先住。道理如是。若不爾者。偈曰。
若取者無體眼等不可得
以是故當知先有此住體
釋曰。我見有是取者先住。何以故。以取者故。由此取者可得故。在諸取先住。譬如織者在經緯前。復次取者之先有眼等取。何以故。以有取故。如竹篾等。如是取及取者二俱得成。以是義故。我先說言第一義中有是陰等取及取者。婆伽婆說不可破壞。論者偈曰。
若眼等諸根受等諸心法
彼先有取者因何而施設
釋曰。眼及受等以無體故。異取更無一物可得有。何取者而施設耶。如是彼于爾時不有。以取無體故。此中立驗。眼等取前無彼取者。何以故。以施設故。如經絹等。是故取者不成。由取者不成故。因義則壞。由因壞故。彼經絹等譬喻無體。以第一義中取及取者體不成故。復次有異婆私弗多羅言。如先生天上。生天業盡天上取者得如是住。後取人等諸陰故。彼取者阿含得成。論者言。彼生天者。天上取體天施設故。又汝總說阿含。無別驗故。令生疑惑。不應定信。如偈曰。
若無眼等根先有彼住者
亦應無取者眼等有無疑
釋曰。汝意如是。義則不然。何以故。若不觀取者。眼等諸取體則不成。此意如是。若此二法互不相觀。如此次第義不應爾。所謂此是眼等諸法取。此是調達名取者。此是調達名取者。此是眼等諸法取。由此偈曰。
或有取了人或有人了取
無取何有人無人何有取
釋曰。或有取了人者。謂眼等諸法。或有人了取者。謂見者聞者。由取取者。更互相觀。世諦中成非第一義。後半偈者。由彼無體。彼因過失汝不得離。復次婆私弗多羅言。汝今何故自生分別言有先住。在彼眼等諸根之前。後還自破。我等法中亦作此說。如偈曰。
一切眼等根先無一人住
釋曰。無一人住者。謂彼眼等一一根。先各有人住。何以故。偈曰。
由彼眼等根異異了彼異
釋曰。眼等者謂耳鼻舌身受等。由眼至受各各有異。故得說言。此是見者。此是觸者。由觀異取故。彼取者得。成汝言因。不成者。無如此義。論者偈曰。
若眼等諸根先無一住者
眼等一一先彼別雲何有
釋曰。由諸外道一一取先立有取者。謂眼耳等先各有人住。是義不然。何以故。若不觀眼等取者無體故。此意如是。由前立驗。眼等取先一一取者。義亦不成。復次汝若定執有彼取者。今當問汝。為此見者。即是聞者。乃至受者。為見聞者。乃至受者。各各異耶。若受先說者。是義不然。如偈曰。
見者即聞者聞者即受者
一一若先有是義則不然
釋曰。彼如是說則同外道。此義雲何。外道所說彼身根處積聚法者。如草土成舍。而有別人于中受用。如是人者。不可識知。謂見者等。此義不然。何以故。彼一體故立義有過。復次非第一義中彼見者體不異聞者。何以故。聞者故如別體聞者由相續異故。見聞不同。汝言體不異者。此立義過。復次見者欲見不觀。于眼色應可得。何以故。不異聞者故。譬如聞者。由與聞者不異驗故。不觀于眼。彼色可得。若其不爾。見者異法。此皆不成。立義過故。復有異僧已浴N胰羰且徽煞蛟蚨橛喔 З 繢 畬半弧S殺舜Υρ鄣任 蚱鶘 染酢R暈壹炔槐樵蠐斜鴟剿 H舨灰辣搜鄣戎罡 T蚣 耪叩冉圓壞貿傘S晌冶楣省T蠆恢劣喔 J槍飾薰 B壅 浴H炅 蛘哂寫蠊 ⑴S梢灰桓 薪韻扔形搖J且で蝗弧︰我怨省5覽砦抻腥鞜宋夜省H羧擻 靡煲躒虢紜S幸徽煞蛭﹤ 叩取B壑鶻癱巳縵裙に肫氛 5比鞜私獠桓垂閌汀;蠐杏 莧縵裙 滌腥 摺F湎 坪巍1宋郊 呶耪吒韝韃畋稹6 且晃搖H鞜酥湊摺J且嚶泄 H繯試弧 br />
若見聞者異受者亦差別
釋曰。如汝分別得何等過。今當示汝。如偈曰。
見聞者不同是我則多體
釋曰。若世間物異彼物者。則彼此俱有。以其異故。如瓶缽等。見聞者異亦復如是。由見聞者異故。嗅嘗觸者亦各差別。以是義故。于一相續中有無量我。而不欲爾。是故第一義中見者聞者有別相續。此異不然。此中說驗。見者取者不異聞者。以彼取者因果合有故。如見者自體。復次如前偈言。見者聞者異。此言見者為緣則聞者可得。以如是義我成多體。又過去時等各差別故。復次此中說驗。第一義中取者無體。何以故。以緣起故。如取自體。復次第一義中調達眼等不名調達取者之取。何以故。以眼等故。譬如耶若達多眼等自體。是故取者及取。二皆不成。以不免前過故。婆私弗多羅言。取及取者。若一若異。俱不可說。是故無過。論者言。可說有故。豈非過耶。復次于一身根聚。若果若因諸聚食者。我則無量。而不欲爾。以是故我則不一。此義得成。以識別故。如多相續見者不一多我得成。復次有異人言。有如是取。如佛所說。名色緣六入。彼色是四大為取者取。是故有實取者。由六入具足次生受等。非眼等先有。彼取者因施設故。譬如瓶等。此是如來所說道理。汝違此理。是故汝先所立義破。論者偈曰。
眼耳及受等所從生諸大
于彼諸大中取者不可得
釋曰。由彼取者。無實體故。依第一義名色位中取者無體。然世諦中名色為因施設取者。是故不違阿含所說。以彼眼等及大唯是聚故。汝立取者。為因此義。不成有過失故。如理諦觀。彼無實體。如偈曰。
眼先無取者今後亦復無
以無取者故無有彼分別
釋曰。眼等諸取取者不然。彼異取故。如別相續四大取者。如是驗知前不可得。以實體不成故。譬如四大實體。由第一義無故。取及取者一異俱壞。一異不成故。彼分別滅。雲何滅耶。以無實有故。有分別滅。因施設故。無分別滅。復次汝立有故。欲令我解。我于第一義中驗無體故。有分別滅。有既滅故。無亦隨滅。如婆伽婆楞伽經中偈曰。
以覺觀察時物體不可得
以無自體故彼法不可說
如前人言。有取取者。彼皆不成。取為因過。已如上說。取及取者皆無自性。故有此品。以是義故。此證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說。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無見者使見者。受想行識無見者使見者。若色至識無見者使見者。此是般若波羅蜜。復次色無知者見者。受想行識無知者見者。若色至識無知者見者。此是般若波羅蜜。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取者品竟。
般若燈論釋卷第六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七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薪火品第十
復次前品已遮取及取者。除其執見。今復令解不一不異緣起法故。有此品起。外人言。第一義中有取取者。何以故。由此二法互相觀故。譬如火薪。雲何知耶。如佛所說。第一義中有陰等取及以取者。此因成故。我義得立。論者言。總遮起故。薪火亦遮。汝今未悟猶言有實。如觀陰品說。若離色因。色不可得。因亦如此。雖先已破。今當復遮。汝應諦听。此遮方便火薪二種欲令有者。為是一耶。為是異耶。若爾有何過。薪火一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如偈曰。
若火即是薪作者作業一
釋曰。由彼地等譬喻無故。此不相應。有人言。四大是薪。暖界是火。復有人言。彼諸大中暖界增起故名為火。論者此中更方便說。第一義中薪火二事不為一體。何以故。作者作業故。譬如斫者所斫有異。火為作者。燃為作業。以作者業異故。薪火不為一。復次若火即是薪作者作業一。若定爾者。汝不應言是薪是火。薪外有火者。一體義壞。以不暖不燒火即無用。法體無別故。立義有過。汝言薪火一者。是義不然。復次薪火異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如偈曰。
若火異于薪離薪應有火
釋曰。以其異故。譬如余物。而不欲爾。此中說驗。第一義中火薪不異。何以故。以有觀故。如薪自體。如是第一義中火薪不異。何以故。以有觀故。如火自體。若言火薪別物。皆有相觀。一切有觀故。因非一向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彼一切等觀義相似亦同遮故無過。若定欲得火薪異者。有過失故。如偈曰。
如是常應燃以不因薪故
釋曰。不觀薪故。彼應常燃。縱無薪時。火亦不滅。以其異故。又干薪投火亦無焰起。義皆不然。如偈曰。
復無燃火功火亦無燒業
釋曰。無可燒相業無體故而不欲爾。何以故。幼男小女盡知有因。皆欲有業故。此中立驗。第一義中火薪不異。何以故。以有因故。有起作故。有業故。如薪自體廣如前說。薪門亦爾。以薪為燃因。有起有業。皆同火說。是故非因。譬喻不成。若汝意謂火正燃時名為薪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若火正燃時汝謂為薪者
彼時唯有火誰是可燃薪
釋曰。于世諦中。未燃時名薪。正燃時名火。以薪是火緣。于正燃時唯說火故此起亦唯聚。唯是獨自故能為燒煮照明果因故說為火。第一義中起不可得。先已遮故。復次若汝意謂四大齊等。火界不增。說名為薪。或說三大名之為薪。彼三或四是其所燒。火亦如是。大聚和合故說為火。如是說者。今當立驗。第一義中火不燒薪。何以故。以其大故。譬如水大。如是色故。有故。粗故。色陰所攝故。外故。有生故有因故。如是因驗此應廣說。如彼意謂第一義中火能燒者。是則不然。復次如前偈說。彼時唯有火。誰是可燃。薪者唯是何義。謂唯大積聚故。起別觀故。于世諦中說為薪火。汝謂于正燃時說為薪等者。是義不然。問曰地等和合中。有火能燒故。汝立喻者。此喻不成。答曰。成立相似者彼亦同破地等自相我引為喻。汝言喻不成者。我無此過。以第一義中遮故。不壞世間所解故。復次 世師言火薪微塵我之一分。此一分塵與後塵合。此業作和合依止二塵。彼二微塵和合起作名陀臘脾(毗曳刺蒲允 。如是三塵已去漸次起已作光明故。名為火陀臘脾。如是薪塵與薪塵合。彼薪火二更互相觀。以相觀故。得成因果。論者言。彼亦如前偈說。若火異于薪。離薪應有火。如是等執。前已廣遮。此中應說。復次非第一義中火作光明。何以故。以其大故。譬如余大及遮彼起第一義中火大微塵不能起作火陀臘脾。何以故。以微塵故。如余微塵。問曰。汝前立義有何所以。為起余塵。為都無起。若起余塵立義則壞若都不起。則譬喻無體。答曰。汝語不善。如先分別。非我所欲。後分別者。譬喻亦成。何以故。如火微塵不能起火。地等諸塵一一皆爾。復次第一義中彼火微塵不能起火。何以故。以異故。譬如水。如是作故。壞故。起故等諸因。此應廣說。復次僧胰搜浴H縹伊 灞巳 唐言明相)遏邏 (唐言塵)諸觸色增時說名為火若多摸(唐言暗)增時說名為薪是故定以薪為火因。以薪為因故。觀薪說火。論者言。彼亦有過。以第一義中暖非火體。何以故。以大故。如前譬遮。復次偈曰。
若異則不到
釋曰。若火異薪者異故則不到。譬如未到火薪。由作者喻火。作業喻薪。此二和合名為作相。義正如是。復次偈曰。
不到故不燒不燒故不滅
不滅住自相
釋曰。由此火無因離薪得成故。則住自相。住自相故名之為常。既無此義故。知火薪不異。若立異者。如先已遮。此應廣說。如後偈曰。
此物共彼物異者則不然
外人言。若異不到者得如是過。如前偈言。異則不到。不到不燒等由異有到無如上過。雲何驗耶。如女人丈夫異故。相到世間所解無能破者。如偈曰。
然異于可燃此二能相至
如女至丈夫如丈夫至女
論者偈曰。
若然異可然此二相到者
釋曰。汝意立異譬。彼男女縱如是者。則互不相觀。以薪火處同而起。到相復是異故。不相觀者可言我得因非一向。如偈曰。
火薪既有異則不互相觀
釋曰。互不相觀者。此義雲何。謂作者作業和合則空。如薪火異。意不欲爾。何以故。彼二無到故。汝說作者作業和合相異者。是義不然。執法別故。立義有過。何等過耶。汝說異故。而能相到。如男女者。二不可得。以異門不成故。非非一向因過。但彼外人自迷于義。智慧輕薄。作如是說。品初成立薪火一異。譬喻無故。二皆不成。外人言。第一義中有薪有火。何以故。互相觀故。此若無者。彼二相觀則不得有。譬如兔角。由有薪火更互相觀故。得說言此是火薪。此是薪火。以是義故譬喻得成。論者偈曰。
若火觀于薪若薪觀于火
何等體先成而說相觀有
釋曰。若相觀者。為薪先成。為火先成。汝應分別。如是此二。無一先成。別相觀者。以第一義中觀不成故。因義不成。亦譬喻過。若汝言于世諦中立此因者。與義相違。又無譬喻。成立有過。若汝意謂彼薪先成故無過者。是義不然。如偈曰。
若火觀薪者火成已復成
薪亦當如是無火可得故
釋曰。汝若定作如此分別者。火已先成。後觀薪故。此義雲何。由薪不觀火薪先成故。語意如是。而不欲然。此中說驗。第一義中薪在火先。無如此義。何以故。以有觀故。如火自體前已廣說。外人言。若薪與火無一先成者。今薪火相觀一時而有。如牛左右角同時起故。此義得成。論者偈曰。
若此待得成彼亦如是待
今無一物待雲何二體成
釋曰。此謂火體相。彼謂薪體相。外人意欲薪火俱成。一一有故。此義不然。何以故。由彼自因更互相觀生不成故。語義如此。復次牛角喻者。亦如是問。彼二角中何等是左何等是右。世人所解由相觀故。第二得成。無如此義。復次如偈曰。
若體待得成不成雲何待
不成而有待此待則不然
釋曰。謂彼物。不成此無所待。語義如是。此中說驗。第一義中薪不觀火。何以故。火體不成故。如地水等。復次偈言不成而有待者。外人若作如此說者有過失故。雲何過失。偈言此待則不然。以無待故。如虛空華。復次此待不然。何以故。薪體無故。譬如余物火門。亦應作如是說。復次觀察彼者。如偈曰。
無火可觀薪薪非不觀火
釋曰。薪不觀火薪體不成。如此道理如先已說。亦遮異體。彼別相續。異不成故偈曰。
無薪可觀火火非不觀薪
釋曰。遮相待故及遮異體應知。復次偈曰。
火不余處來薪中亦無火
釋曰。遮異體故。及遮去實並薪火故。或有人言。無薪有火。或言有待。或言無待。二俱不成。何以故。若無薪體火無所依。依止無故。去則不成。薪中亦無火者。是義雲何。由有起故。譬如識。復次已破薪火。余亦同遮。偈曰。
如薪余亦遮去來中已說
釋曰。如第一義中已去未去。去時無去。已燒未燒。燒時無燒。義亦如是。何以故。以燒故。如火自體。諸如是等此中應說。復次如去者不去。未去者不去。離亦無去。今亦第一義中燒者不燒。未燒者不燒。離亦無燒。如是等驗。先已廣說。何以故。二作空故。無燒者故。二俱過故。譬如土塊。應如是說。復次如偈曰。
即薪非是火異薪亦無火
釋曰。遮一體故。遮異體故。如其次第。先已解說。偈曰。
火亦不有薪火中亦無薪
薪中亦無火
釋曰。如有牛者。如水中華。如器中果。彼如是故火薪不成。譬喻無體。如品初立義。有取取者互相觀故。如火薪者。此譬無故。不免過失。薪火一異。遮無體故。由如此義根本不成。如偈曰。
已遮火及薪自取如次第
一切淨無余瓶衣等亦爾
釋曰。雲何方便遮自取耶。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彼自取二。不得一體。何以故。作者作業故。如斫者所斫。彼自及取亦不異體。何以故。以有觀故。亦余物故。如取自體。取門亦應如是廣說。此復雲何。第一義中取與自我不得異體。何以故。以有觀故。亦余物故。譬如自我。如是第一義中調達之取。若成不成。不為調達我之所取。何以故。以有觀故。亦以我故。譬如余調達我。復次第一義中調達之我。不取調達之取。何以故。以取故。如耶若取。如是調達之取。若成不成。不觀調達我。何以故。以取故。如耶若取。如是火薪我取次第已說。一切無余者。法喻不成故。瓶衣等者。彼瓶等物。若果若因。總實別實。應如是知。雲何驗耶。如瓶土二。第一義中不得一體。何以故。作者及業故。如斫者所斫。亦不異體。何以故。有觀故亦果故。如土自體。如遮薪火。色非色法。亦應類遮。此復雲何。如彝勇奘鰲8 йσ隊 彝勇奘韃壞靡惶濉︰我怨省m揭恢κ薄7瓊揭磺泄省F┤繚媸鰲8創蔚諞灰逯 彝勇奘饔 彝勇薷 йσ恫壞靡焯濉︰我怨省8 然凳薄J饕嗷倒省H綹 茸蘊濉8創蔚諞灰逯斜司 車扔刖釤で灰 ︰我怨省R雜泄酃省4說然凳薄1艘嗷倒省H緹 蘊濉H繅惶逡焯寮耙灰 >閎縝骯 ⑴4擻 闥怠S扇縭槍省5諞灰逯腥繢碲泄邸H粢蝗粢 4頌で懷傘S謔磊兄凶栽謁嫡摺2晃Ю浪 狻K嫠辰潿 窞磊兄興怠J廊酥次 諞灰遐小N 詿斯省H繯試弧 br />
若計我真實諸法各各異
應知彼說人不解聖教義
釋曰。雲何不解聖教義耶。現見及驗義皆不成。而執為實故名不解。此意如是。以是義故。此品中明不一不異。別緣起義。開示行者。是故得成。如梵天王問經中偈曰。
離身不見法離法不見身
不一亦不異應當如是見
釋曰。如是見者。謂不見彼見。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薪火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生死品第十一
復次前品已遮諸法無性空所對治。自性無故。今欲令他解悟生死無自體性。有此品起。外人言。第一義中有是五陰。何以故。由婆伽婆作別名說。及為盡彼故。勤方便說。此若無者。如來不應作別名說。亦不為盡彼故。作如是說。如無第二頭。不可言眼病。由此有故。作別名說。及為盡彼故。說如是言。諸比丘生死長遠。有來無際。諸凡夫人不解正法。不知出要。是故汝等為盡生死故。應隨順行。應如是學。由如是義說因有力。是故當知有彼陰等。論者言。汝雖引聖言而未詳聖旨。是義雲何。由佛世尊見諸凡夫。無始已來。于生死中未起對治。無對治故流轉不息。從煩惱生業。從業生生。由生相續盛受諸苦。如世庫藏。佛見此已故說是言。生死長遠猶如幻焰。又生死苦種種無量。如來為欲盡生死故。建立眾生于勤精進。若諦觀察生死涅于第一義中無毫厘差別。若汝欲令第一義中生死涅有差別者。因義不成。若世諦中分別因者。譬喻無體。如佛先說生死無際者。為對破彼說無因輩明。有因為初。能生諸法。言有起者。如來為彼一分眾生作如是說。有諸外道。欲求過失。問佛世尊。如偈曰。
生死有際不佛言畢竟無
此生死無際前後不可得
釋曰。未起聖道對治已來。由生老死相續不息。展轉為因。初起無定。是故無際無邊成立世諦中說。非第一義。有信心人。信婆伽婆不顛倒語。非不信者。何以故。顛倒心人說相似驗。為對彼故。作如是說。彼劫初眾生。身根覺聚皆由前世善不善業集因所成。何以故。能為苦樂法等起因故。如今現在身根聚等如是不共取境因故。可饒益長養故。能為他作饒益故。作他嗔喜因故。可散壞法故。為共取境界因故。如此等因立義譬喻如前廣說。應如此知。外人言。生死有初。何以故。以有邊故。法若有邊非謂無始。譬如瓶等。由正智起時見生死邊。如我所說因有力故。是故定知生死有初。論者偈曰。
非獨于生死初際不可得
一切法亦然悉無有初際
釋曰。瓶等無初。何以故。展轉因起故。初既不成。譬喻則壞。立義過故。汝言有邊為因者。義亦不然。何以故。虛妄分別生死有因佛不記故。此義如後當說。外人言。若汝欲得生死無始者。如是生死亦應無終。何以故。以無始故。譬如丈夫。及彼虛空。論者言。汝言丈夫及余法無起者。于世諦中亦不應爾。何以故。法體不成。譬喻無故。彼稻谷等。世諦門中雖復無始。而見滅壞。汝立難者與義相違。復次有異聰慢者言。汝婆伽婆無一切智。何以故。彼說生死無初際。自欲顯己無智故。譬如死尸無所覺了。論者言。遣執著故。作如是說。此義雲何。諸外道等分別生死謂有初際。是故佛言無有初際。無初際者。即說生死無始。雲何無始。以其無故。如是生死無始故。初際不可見。非婆伽婆于彼無智。復次生死無際者。此中立驗。第一義中諸陰似先不如是有。何以故。無前際故。譬如幻主作幻丈夫。外人言。由無分別識取彼幻主所作幻人色等為境。彼諸色等于後時中亦如是有故。譬喻無體。論者言。幻主所作幻丈夫者。自無實體。見亦如是。由無分別識色境界中幻作丈夫自體空故。譬喻得成。無無體過。是故汝言生死是有及為盡彼故。引佛說為因者。此皆不成。外人言。第一義中有陰相續。是名生死。何以故。彼中有故。此若無者。彼中亦無。譬如兔角。由生死中有染有淨故。生死是有。我所欲義既成立故。汝言為因不成及違義者。是則不然。論者偈曰。
此既無前後彼中何可得
釋曰。如彼中體不可得故。語義如是。譬如幻師幻作丈夫。于彼相續求中體者。無如此義。何以故。以前後不成中無體故。汝喻非也。如所說過。今還在汝如是諦觀生死無體。偈曰。
是故前後中次第此不然
釋曰。前中後者。謂生老死。外人若言生死有自體。何以故。生老死有故。如石女無兒。不可說有生老死者。此執不然何以故。彼石女兒生老死初中後不成故。因義不成。譬喻無體。以第一義中一物生等自體不成故。復次雲何生等初中後次第不成。應審觀察。如偈曰。
若謂生是先老死是其後
生則無老死不死而有生
釋曰。若汝意謂生為先者。應離老死獨自而生。若定有物離彼生者。如此物體。終不可得。譬如火馬。自體無起。何以故馬非火故。語意如此。先無今起名生。新新變異名老。命根斷壞名死。復次不死而有生者。謂前世不死如是而生故。然非所欲。復次此中立驗。老死之先不得有生。何以故。彼自體故。譬如火在暖先。復次若汝欲避如此過失。作如是言。先有老死。後有生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若先有老死而後有生者
未生則無因雲何有老死
釋曰。無法未生而有老死。以依止無體故。語意如是。復次此中立驗。先生老死。是則不然。何以故。以彼為體故。譬如住外人言。老死隨著生故。無如是過。論者偈曰。
生及于老死俱時則不然
生時即死故二俱得無因
釋曰。何故不然。生時即死無如此義。何以故。生無體故。此義世間所無。生無體者。得何過失。二俱得無因過二謂老死同時故。以共生故。如老死非生因今生亦非老死因。是故老死同時起者。此義不然。由此觀察故。偈曰。
若彼先後共次第皆不然
何故生戲論謂有生老死
釋曰。以是義故。第一義中不應起戲論。如品初所說。以生老死為因。成立生死者。此義不成。以不免前所說過失。如生老等。約前後中觀察不成。自余諸法皆亦類破。此復雲何。今當顯示。如偈曰。
如是諸因果及與彼體相
受及受者等所有一切法
不但于生死前際不可得
如是一切法悉亦無前際
釋曰。一切法者。謂能量所量知及所知。得解脫者。解脫行等。如彼所立因果體相。是皆不然。其義雲何。今說少分。謂第一義中彼稻谷等芽先不有。何以故。以其果故。如芽自體。若汝欲得因先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第一義中因先無果。以無因故。僧胰搜浴S腥縭且頡D芰吮斯 B壅 浴H晡接幸蚰芰斯 摺J且嗖蝗弧︰我怨省1艘蛑種止 啾鴯省F┤縋嗤拋鞅似康取8創文芰酥 鎩<八 宋鎩1擻斜鷚 4宋薇鷚 H縟氈χ櫚萍耙┌莨庥脅畋稹F康任薇鴯省H粑揭蜆 閉摺J且嗖蝗弧R緣諞灰逯械狙慷 植壞猛 薄︰我怨省R皇逼鴯省H緡6 恰8創未 #169078;等相在牛體先。無如此義。何以故。依止無體故。如壁與畫。如是相先有體。是亦不然。何以故。以其體故。譬如大丈夫體不在丈夫相先。又如地不先堅。復次體相二法同時起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同時起故。譬如香味。如前廣破。如品初成立。及與彼過所說苦空。令人了達。是品所明。以是義故。此證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說。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不生不死。如是受想行識不生不死。若色受想行識無生無死。是名般若波羅蜜。復次極勇猛。如涅無際。一切法亦無際。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生死品竟。
般若燈論釋卷第七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八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苦品第十二
復次苦無自性。所對治空。遮定執故。有此品起。外人言。第一義中有是諸陰。何以故。由苦故。此若無者。則無彼苦。如第二頭。陰是苦者。如經偈曰。
苦集亦世間見處及彼有
以是義故。第一義中有是諸陰。論者言。虛妄分別于苦不然。如偈曰。
有人欲得苦自作及他作
共作無因作彼果皆不然
釋曰。第一義中種種無量如理觀察。彼皆不然。雲何觀察。苦非自作。如偈曰。
苦若自作者則不從緣生
釋曰。由自作故。則不藉因緣。是故苦從緣起。即無此義。而彼不然。復欲得故。此義雲何。謂從緣起。如偈曰。
由現陰為因未來陰得起
釋曰。第一義中諸陰相續名調達者非調達作。何以故。藉緣起故。譬如一有由現陰為因牽後陰起義正如此。復次 世師言。身等諸根覺聚雖別而我無異。彼一遍住亦是作者彼作此苦故。是自作。若言諸行剎那剎那生滅。無常者。此說有過。得何等過。此心剎那俱生之苦。不即此苦剎那心作故。非自作亦非他作。何以故。他所作業自受果者。此義不然。汝意若欲令他作者則違自悉檀。論者言。此中立驗。汝言丈夫即是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其常故。譬如虛空。以常驗故。知非作者。丈夫作者法自體破立義過故。復次若汝定謂我作此苦即不從緣起有如是過。此義雲何。以我法中名苦為我。義意如是。復次若言丈夫作業即是自作非不藉余因緣共作後得起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由無量因共我作苦應如是知。如彼干草及牛糞等為火作緣。義意正爾。復次調達之苦非調達我作。何以故。由苦故如耶若苦。汝前說言。若剎那諸行等無別作者。彼業所作即是自作者。今當答汝。第一義中苦不可說故我無過。彼世諦中相以相續因果不別。世間咸見作如是說。如言彼處燈來此庵羅樹是我所種。此亦如是。後時有相與彼前思相續。因果不別前有相思。此剎那作名為自作。由前剎那思所積集善不善業。彼業滅時與後為因。如彼燈焰前為後因。如是展轉相續乃至得果。故非不作而得。亦非作已失滅。若汝意謂諸行剎那先所集業不受後果。何以故。以其異故。如別相續者。是義不然。如偈曰。
處處緣起法不即是彼緣
亦不異彼緣不常亦不斷
釋曰。我悉檀如是。汝立異故為因者。此義不成。何以故。由先心剎那所傳來業。對治未生。相續與果。以功能勝異故。譬如以紫礦汁浸摩多弄伽子種之。後時花中有紫礦色不違世諦。復次說有丈夫者言。一邊作業。一邊受果。無如上過。論者言。彼一邊者不作而得。此一邊者已作失壞。以作業邊永不得果。有此過失。外人言。我是一故無過。雲何知一。與一數相應故。論者言。我與一數相應無如此義。何以故。由有故。譬如一數。以是義故。苦非自作。亦不他作。此義雲何。如偈曰。
若前陰異後後陰異前者
此陰從彼生可言他作苦
釋曰。若人欲得他作苦者。法體不成。立義有過。而實不然。雲何不然。此中立驗。第一義中調達後陰于先陰非他。何以故。調達陰故。譬如後自陰體。又彼苦體。相續不別故。立義譬喻如前應知。復次執有人者說如是言。他所造業自受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諸位差別皆人作故。名自作苦。亦名他作。二家所立者。我無此過。論者言。汝但有此語。是亦不然。如偈曰。
若人自作苦離苦無別人
何等是彼人言人自作苦
釋曰。何等是苦。謂五陰相。離彼苦陰無別有人。雲何而言。人作于苦。復次若汝執。言人與五陰不一不異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但于五陰施調達名。無人可得。以緣起故。譬如瓶等。如是第一義中彼人不成。人既不成。無作苦者。復次他人作苦。是義不然。如偈曰。
若他人作苦持與此人者
離苦何有他而言他作苦
釋曰。離苦無人。前已遮故。人有別體令證知者。以無驗故。如是自作苦不可得。先已立驗曉諸未解。是故偈曰。
自作若不成何處有他作
若他人作苦彼還是自作
釋曰。無自作苦而指示言他作苦者。此語不然。如別相續決定報業。言他作者。無如此義。是故偈言。何處有他作。語意如是。汝言位有差別人無異者。此為妄語。以是義故。若自作苦。若他作者。此皆不然。復次異尼犍子作如是言。人自作苦故苦是自作。而苦不即人名為他作。是故自作他作二門得成。論者偈曰。
自作苦不然
釋曰。無人作苦。此義如是。由苦無自體人無體故。若謂苦體是人者。義亦不然。何以故。偈曰。
苦不還作苦
釋曰。如先偈言。苦若自作者。則不從緣起。此之二句。如彼已遮語意如是。復次若苦還作苦者。即是果還作果。又苦自起不待因緣。此之二種世所不見。汝前說言。苦不即人此人作苦名他作者。此說不善。如偈曰。
若他作苦者
釋曰。外人意欲以人為他。此人無體不能作苦。何故不作。以其空故。空則無物。雲何起作。無起有體者。智人所不欲。是故偈曰。
無他誰作苦
釋曰。無此他義。語意如是。以是義故。自作他作此皆不然。俱作者言二作苦故無過。為遮此故。阿 梨偈曰。
若一一作成可言二作苦
釋曰。一一不作如先已遮。苦非自作亦非他作。是故汝言二作苦者。此義不然。亦不無因。何以故。此無因執。如無起品已遮。此中偈曰。
自他二不作無因何有苦
釋曰。此品前來所說遮苦若無因者。則亦無苦。無因有苦。無如是義。由第一義中苦不可得。語意如此。如是種種觀察彼苦無體。外人品初言。有諸陰以苦故為因者。第一義中此執不成。如偈曰。
不獨觀于苦四種義不成
外所有諸法四種亦皆無
釋曰。如前所說道理。彼外色等觀察亦無此義。雲何色不自作。何以故。若有若無。因不然故。如前已說。又從緣起故。如芽自體不名自作。若言從諸大作名他作者。是義不然。雲何不然。諸大于色不名為他。何以故。以其外故。如色自體。又遮實有故。色無自體。他義不成。亦非共作。以一一不成故。亦不無因。何以故。此無因執前已遮故。如是聲等亦應類破。是故品初說因由苦故者。有過失故。此義不成。今此品中為欲顯示苦是空義。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說。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非苦非樂。如是受想行識非苦非樂。若色受想行識非苦非樂。是名般若波羅蜜。又如梵王問經中說。雲何名聖諦。若苦若集。若滅若道。不名聖諦。彼苦等不起。乃名聖諦。如是等。復次聲聞乘中婆伽婆說。有比丘問佛言。瞿曇。苦自作耶。佛言不。他作耶。佛言不。俱作耶。佛言不。無因作耶。佛言不。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苦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行品第十三
復次為令他解一切諸行種種差別皆無自性。有此品起。此中外人引經立義。如偈曰。
婆伽婆說彼虛妄劫奪法
釋曰。雲何知彼諸行等法是虛妄耶。彼諸行等自體無故。誑凡夫故。邪智分別。謂為可得。故是虛妄。又能為彼第一義諦境界念等。妄失因故是虛妄法。婆伽婆說者。謂于諸經中。告諸比丘作如是說。彼虛妄劫奪法者。謂一切有為法最上實者。謂涅真法。如是諸行是劫奪法。是滅壞法。聲聞法中作如是說。大乘經中亦作是說。諸有為法皆是虛妄。諸無為法皆非虛妄。此二阿含皆明諸行是虛妄法。此義得成。論者言。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內諸法空。何以故。劫奪法故。如幻化人。外人言。立義出因無差別故。汝言第一義中諸法空者。是無所有劫奪法者。亦無所有。出因闕故。立義不成。有過失故。論者偈曰。
若妄奪法無有何名劫奪
釋曰。汝謂立義出因皆無所有。若爾此既是無。竟有何物可名劫奪。以無體故。譬如兔角。是故虛妄劫奪。此之二語。非是無義。復有何義分別境界。彼自體空是虛妄義。不如實有。喻若光影。是劫奪義。因與立義此二不同。是故我無立義闕因過失。無二過故。所欲義成。復次劫奪語者。佛婆伽婆拔煩惱障。及智障根。永盡無余。故作此說。如偈曰。
婆伽婆說此為顯示空義
釋曰。劫奪語者。與空無別體。如言彼處有煙此說彼處有火。外人言。虛妄語者非是無義。此有何義。謂如來不說諸法無我。若爾雲何。說虛妄語。如偈曰。
見法變異故諸法無自體
釋曰。此偈說何義。謂見諸法變異故知諸法無體。雲何無體。以非常住故。婆伽婆說虛妄語者。道理如是。又如偈曰。
有體非無體
釋曰。雲何名有。自體有故。如汝道理者。諸法則無體。而此不然。偈曰。
由諸法空故
釋曰。諸法無我我所故。汝義如是。是故應信諸法有體。若不如此者。偈曰。
自體若非有何法為變異
釋曰。現見此體有變異故。是故定知有變異法。此中立驗。第一義中諸法有體。何以故。體變異故。此若無體。則無變異。如石女兒。由有體變異。謂內入等。是故第一義中法有自體。論者偈曰。
若法有自體雲何有變異
釋曰。法有自體而變異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自體者不可壞故。而今現見彼體變異。是故當知。彼變異體與無自體不得相離。汝所立因則自相違。有人言虛妄法義者。謂不如實見法無自體者。此謂說無我義。何以故。言自體者。即是我名。見法變異者。此謂諸法轉變滅壞。是故虛妄語者。與其無我不得相離。此虛妄語即說無我。非謂說空。是故聖道未起。我見山未崩。內外諸法我及我所光影顯現聖道起時。于此諸法不復分別我及我所。若言諸法無自體者。如外道所執我。此我無體成立此義者。則成我所成。如是因者。成立無我。不成立空及無自體。論者言。汝等分別法無體者。謂如兔角。無體如是。故生怖畏。譬如小兒夜見自影。謂是非人失聲驚怖。汝亦如是。如汝所言外道執我立此無我則成我所成者。汝今諦听。若以虛妄之言。為成立無我及外道執。我亦無自體。作此解者。如是如是。我今成立法空為因開示汝者。此亦成立人無我義。何以故。此人無我。與彼法空不相離故。如是此因令人信解。如立義者。聲是無常。雲何出因。謂彼作故。言作故者。苦空無我亦得成立。如是成立虛妄法者。無其自體。即亦成立。人無我義。以不相離故。如外人言。虛妄義者。此明諸法自體不住。今答此義。若法可取者。偈曰。
彼體不變異余亦不變異
如少不作老老亦不作少
釋曰。此二譬喻如數次第相似相對。此中立驗。法住自體變異者不然。何以故。不舍自體故。譬如少老。若言彼前剎那異相老住名變異者。此亦不然。何以故。異相已去故。譬如老若。外人言。如乳不舍自體而轉成酪。以是義故。因非一向者。是義不然。今當問汝。何者是酪。彼言乳是。若乳是酪。不舍自體。雲何分別。此名為酪。若定分者。偈曰。
若此體即異乳應即是酪
釋曰。由乳不舍色。味力用利益等故。乳不為酪。異亦不然。何以故。如偈曰。
異乳有何物能生于彼酪
釋曰。無酪可起故。余體亦無變異。汝言因非一向者。是義不然。有異人言。我亦不說乳不生酪。酪相異乳。然以和合自在力故乳生于酪。論者言。汝言和合自在力者。此乳為舍自體能生于酪。為不舍自體而生酪耶。若爾有何過。若舍自體則不得言乳生于酪。若不舍自體此則相違。雲何相違。若是乳者。雲何名酪。若是酪者。雲何是乳。于彼世間悉如是解。若有人言。乳不生酪但變為酪。如此義者亦同前遮。如是觀察。第一義中諸法異者此皆不成。汝言諸法有體以此為因者。此因不成。外人言。第一義中諸法不空。何以故。此相違法有故。如顛倒智及不顛倒智。此若無者則無違法。如虛空花由違不空故有空法。以是義故。如所說因諸法不空。論者言。若第一義中有陰等者。除此有物立于空法。而第一義中實無一法是不空者。如偈曰。
若一法不空觀此故有空
無一法不空何處空可得
釋曰。空不空者。于世諦中依止法體。如是分別。此義雲何。如有舍宅。有人住故名舍不空。人不住故則名舍空。今第一義中無一法不空。何處得有空法可得。如汝向言有相違法分別為因者。此因不成。但為遮執著故假言空耳。復次十七。地論者言。如所分別。自體無故。分別體空。此諸法空。真實是有。雲何真實。不觀作者故。論者言。汝此見者名著空見。外人言。何故名我以為著空。論者言。由一切法無體故空。空非實法。不應執著。為遮此故。如前偈中。若有一法是不空者。此是有分別智境界。此是無分別智境界。若有一物是空此名。空智境界而無此物。以無一物是不空者。此謂一切法皆空。是故偈言。何處空可得。復次無一法不空者。此言何謂。不空見者。空火所燒。分別空者。此亦燒故。是故偈言。何處空可得。復次行二行者。作此分別。如幻馬等無體故空。如實馬等有體不空。此覺差別無二行者。以無分別行般若波羅蜜時。第一義諦境界。真實觀一切法。猶如虛空。一相無相。見無所見。偈言。無一法不空。何處空可得。以是義故。彼因不成。外人言。縱令不成及與相違。汝一切時恆遮于空。我意亦爾。以是義故。所欲得成。論者言。非空智起。諸法乃空。法體自空。智了空故。如燈照知。無瓶非作。何以故。彼瓶無體。不可令有故。是故汝說不善思量。復有人言。汝說空者。與他作過。而依止空。見空無力。復言無空。是故汝等所欲義破。亦違自悉檀。雲何自違。如梵天王問經偈曰。
若有解空者皆是見法性
又如楞伽經偈曰。
若離于和合無有如是體
是故空無起我說無自性
如是違汝阿含。論者言。汝不聞耶。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說。解我法門如筏喻者。是法尚應舍。何況于非法。又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不觀色空。不觀色不空。此謂空見亦是執著故須遮止。若復有作不空分別者。此亦應舍。以此二執大過失故。非舍空者有過如是種種諸見過患壞亂于心。如來為彼未離苦眾生。斷苦種子故。起第一大悲。如偈曰。
如來說空法為出離諸見
釋曰。見謂身見等。空謂對治內入空等。若有眾生善根未熟。未得無生深法忍者。不解正道。如偈曰。
諸有見空者
釋曰。雲何名見空者。謂執著于空言有此空。此執著空有何過失。如偈曰。
說彼不可治
釋曰。如來說彼空見眾生不可療治。此義雲何。如服下藥。動作諸病。而復不泄。反成重病。如是說空法。為舍諸惡見。若還執空者。說彼不可治。以是義故。舍空無過。又如有人車沒泥中。為出車故語異人言。與無所有為我出車。而彼異人為出車已。從其車主索無所有。由彼不解此語意故。為諸智人之所輕笑。是故汝等不應執空以之為有。以是義故。彼因不成。過不離汝。由汝所說因義不成。我立自因無前過失。及有力故。雲何有力。說諸行空令人信解。品義如此。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彼一切法從顛倒起。不實無所有。虛妄不如實極勇猛。若有人行一法者。此顛倒行不如實行。又如梵王所問經說。世間愚人執著諸諦。此法非實亦非虛妄。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行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合品第十四
復次。為令信解空所對治諸有合法。皆無自性。有此品起。外人言。汝說一切法自性皆空。如是說者。違正道理。何等道理。如佛所說。有根塵識三種和合。名之為觸。以是義故。汝先所說則為相違。如我所立第一義中諸法有體。何以故。以此為因。說名為合故。此若無者。如來不說此因名合。譬如不因龜毛說為衣服。由佛說有貪 痴等。如是三結。名之為合。由我說因符正道理。是故諸法非無自體論者言。汝雖有此說。義則不然。如偈曰。
見可見見者此三各異方
二二互相望一切皆不合
釋曰。見與可見及彼見者。二二相望更互不合。又一切不合。由如是故。偈曰。
應知染染者及彼所染法
余煩惱余入三種皆無合
釋曰。染謂欲相。煩惱者。謂能染污眾生相續故。說染等為煩惱。余謂 等。此亦三種。謂 者及所 等。余入者。眼前已說。此中余者。謂耳鼻舌身意。雲何名入。謂心心數法所起處門。故名為入。此亦三種。謂聞可聞聞者。乃至知可知知者。彼染煩惱等及以余入。二二相望更互不合。又一切不合。如可見等無合應知。今為令他解無疑故。偈曰。
異共異有合此異不可得
及諸可見等異相皆不合
釋曰。可見等者。謂見可見見者。如是染染者可染。皆不相合。此中說驗。第一義中見者不與可見及見相合。何以故。彼不異故。若物不異者。終不相合。譬如自體。有人言異。共異合者。此中染等相續。若在別處則不相合。由彼別處及別相續無間隨轉故。名為和合。此因得成。論者言。若可見等。先在別處。後在一處。名為合者。此因不成。亦無驗故。汝語不善。彼如是故。偈曰。
非獨可見等異相不可得
及余一切法異亦不可得
釋曰。如前所說道理。彼聞可聞聞者。 可 者等。皆無合義。外人言。汝言我及可見眼等無異者。此義不成。因不成故。論者言。非因不成。何以故。如偈曰。
異與異為緣
釋曰。待異故名為異。偈曰。
離異無有異
釋曰。以種為緣起者。待此種子故。名芽為異。偈曰。
若從緣起者此不異彼緣
釋曰。非第一義中可見異眼。何以故。差別語有觀故。譬如可見自體。若法從緣起者。不異彼緣。若言異者。應離此種芽從余出。如火不觀異體自性是暖。如是見者不觀可見。聞者不觀可聞。染者不觀染等。如火不待于冷而自體是暖者。此異不成。何以故。于世諦中無此義故。外人言。見者與眼等異不須相觀。何以故。以相別故。譬如牛馬。此中境界顯現者。名為識相此是見者。此見者所有行聚眼識所依清淨色以為境。此名為眼。形色及顯色此名可見。如我所說因有力故。見者眼等異義得成。論者言。此語不然。第一義中牛馬二體不可得故。復有人言。想差別故。果因別故。見者眼等異義成者。還同前答。復次 世師人言。有異法體。與物和合故。論者言。若汝欲令有異法體與物合者。亦應無第二物。自然有異。以彼立異有別體故。此中作驗。無有異法與物和合。何以故。物體故。譬如未有言說已前物體。復次第一義中異無自體。何以故。由總別故。譬如色體。復次第一義中異非起說及覺智因。何以故。由是差別覺智言說因故。譬如色體。復次此異。為在異中。為在不異中。此有何過。若在異中者。如偈曰。
異中無有異
釋曰。若彼異法先已是異。而言此異。向彼異中是則無義。異法空故。 世師所立異義不成。若于不異中有者。此亦不然。如偈曰。
不異中亦無
釋曰。此謂自體而有異過。如彼所說。因義破故。異法不成。外人言。一異者是二邊。汝今遮異。異法則無。此異若無。應受不異。是故汝得違悉檀過。論者言。如異法無。已令他解。不異無者。如偈曰。
由無異法故不異法亦無
釋曰。觀異故有不異。已遮異故。不異亦無。雲何遮。今說驗。第一義中見者可見不得為異。何以故。差別言語觀故。譬如可見自體。如是有故。果故。因故。疑智境界故。是等諸因。此應廣說。彼如是一異俱遮。由一等不成故。此如偈曰。
一法則不合異法亦不合
若有人言。有如是染與染者合。何以故。由合時故。如水乳二。復次第一義中有染者合。何以故。差別言說觀故。譬如食者與食相合。論者偈曰。
合時及已合合者亦皆無
釋曰。如前所說方便異法相合無如是義。由彼外人品初說因。已與其過。為令他解。合無自體。是品中義。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說。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不合不散。如是受想行識不合不散。若色至識不合不散。此是般若波羅蜜。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合品竟。
般若燈論釋卷第八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有無品第十五
復次空所對治若有若無。為令他解緣起諸法不斷不常故。有此品起。外人言。汝說諸法無自體者。是義不然。何以故。違汝自言。亦立義過故。雲何違言。如有人說我母是石女。我父修梵行。他人難曰。若汝父母審如是者。雲何有汝。汝若從生則石女梵行義皆不立。汝亦如是。若無自體。雲何名諸法。既雲諸法。雲何無自體。故是違言。亦立義過。論者言。汝謂諸法有自體者。第一義中如何等物。以無譬故。汝語非也。復次若我先于第一義中忍有諸法後立無者可違自言。而實不爾故不相違。又世諦中安立諸法如幻等者我所不遮。無立義過。或有聰明邪慢者言。何等諸法是無自體。若如虛妄分別諸法有體。汝言此法無自體者。此則成我所成。若此諸法從因緣起。而汝意欲此無體者。則違現見。及與世間所解相違。論者言。于真實中無分別識緣。色起者不可得故。此物有故者。如前已遮。世諦所說者。我不遮故。不違現見及世間所解。是故汝所說者。義則不然。復次第一義中若有一法有自體者。則無起義。如偈曰。
法若有自性從緣起不然
釋曰。若謂諸法有自性者。得如是過。若汝定謂見法有起不能破我者。此中應問。汝言見法有起者。是依他因緣耶。如偈曰。
若從因緣起自性是作法
釋曰。若是作法者。此則無自體因緣相。雲何若法不共無間自分生唯一能起自果者。此是因相翻此名緣雲何名作。若法有自體者。則不須作。然今有作故知無體。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內入無體。何以故。因緣起故。譬如幻師幻作牛等法。若有自體則不從因緣起。復次有人不解此中譬喻。作如是言。幻咒藥力泥草木等是有非無。由此有故。彼象馬等形像顯現。以是義故。汝譬喻中無成立法。論者言。汝不善說。我引喻者以象馬等無體為喻。不取草木有體為喻。復次若謂草木地等有起有實者。前已遮故。有人言。所有諸法從緣生者。皆有自體。如虛空等不從緣起而是有法。汝所出因此非一向。論者言。汝不善說。因緣生法如幻夢焰。世諦中有。非第一義。此義雲何。如偈曰。
若有自性者雲何當可作
釋曰。若是作法者。不離無自性。由所對治自體無故。是故出因非非一向。于世諦中虛空等者。亦是無生。猶如兔角。豈是有耶。諸有為法皆無自性。前已觀察令他信解。今復立驗。第一義中諸法無體。何以故。由作故。又是差別言說觀故。如幻人等。若是一物有自性者。則與上相違。復次此中外人立驗。第一義中彼內入等皆有自體。何以故。由起自他差別言說因故。譬如因長有短。長為短因。今言自者。與他差別言說為因論者言。諸法無體。先已立驗。由汝執故。今當復說。如偈曰。
法既無自性雲何有他性
釋曰。若法有自性者。觀自性故。得說他性。自性既無觀何說他。汝言自性與他為因者。此因不成。及違義故。又第一義中短長無故。譬喻不成。外人言。第一義中眼等有體。何以故。由體故。譬如火暖。論者言。火無自體。如觀陰品已破有及起滅。第一義中亦前已遮。火不成故。譬喻無體。又如偈曰。
自他性已遣何處復有法
釋曰。體義已遮故諸法無性。由法無故因義不成。語意如是。外人偈曰。
若人見自他及有體無體
彼則不能見如來真實法
如汝所言自他性已遣。何處復有法。如偈所說。此語則違。復次有如是體。由相違故。如烏角鴟。論者言。第一義中已遮起故。如偈曰。
有體既不立無法雲何成
釋曰。為遮有執。是故言無。無更無體。雖不言無。無非我欲。何以故。以無別法可執取故。是故亦非。因義不成。復次偈曰。
此法體異故世人名無體
釋曰。法無體故名之為無。更無一法名為無體。是故汝立因義不成。及違義故。雲何違義。汝立相違法為因。由相違破故。所立有法此亦不成故是相違。又第一義中烏鴟無體故。譬喻不成。由此觀察自他無體三皆不成。菩薩摩訶薩以無著慧不見諸法若自若他及有無等。雲何不見。以升無分別智車故。復次諸淺智人前世未起深大法忍。于彼自他有無等法。言說燻習故。覆障實慧。如前偈言。若人見自他。及有體無體。彼則不能見如來真實法。此義雲何。見自他等違正道理。及阿含故。偈意如是。違道理者。如先已說。違阿含者。汝今當听。如偈曰。
佛能如實觀不著有無法
教授迦旃延令離有無二
釋曰。雲何教授。如佛告迦旃延。世間多有依止二邊。謂若有若無。有深智者不著有無。如是等。又如佛告阿難。若言有者。是執常邊。若言無者。是執斷邊。復次或有人言。若第一義中諸法悉無有者。雲何得有見諦法。由世諦中法從緣起故。以智觀察從緣起法。無自無他無有無無。遮如是見名為見諦。雲何見諦。此緣起法是見實因故。何人見實。謂諸佛子得緣起智日光所照。以此為因故。論者言。怖畏空者作如是說。猶如世人怖畏虛空。執著有對實物依止故。生心欲得遠離虛空。遠離空者。由彼依止自他等見。如偈言。若人見自他。及有體無體。彼則不能見。如來真實法。此義雲何。如是見者。名為邪見。是故佛教迦旃延中。若有若無。二邊俱遮是正道理。由此道理不應見彼自他等法。此復雲何。如偈曰。
法若有自體則不得言無
釋曰。先未起時及後壞時。皆無體故。又若諸法有自性者。偈曰。
法有自性者後異則不然
釋曰。如火以暖為相。後時冷者不然。為此故說不相似喻。如法是常而是起作者。義則不然。此中立驗。如證得實法。內入等體則不顯現。何以故。由內入等後時異故。如水得火故暖。非暖為水自性。復次經部師言。如我阿含木中有種種界。由如是義水亦有暖。汝雲暖非水自性者。此譬不成。論者言。彼阿含中作此說者。謂有比丘獲得神通及心自在。隨其所緣草木等物欲變為金。若水火等如意則成。故言木中有種種界。種種界者。此謂木中有多界功能。若彼物中有功能者。此物功能非彼物體。若諸功能是彼體者。如地大中有四功能。亦應具以濕暖動等為地大體。不唯取堅。復次毗婆沙師言。世位雖別而體有不異。應如是知。何以故。由是識境界故。如現在者。以是義故。汝先出因言體異者。非我所受。若汝欲不異者。則自義不成。論者言。第一義中現在物者。有亦不成。汝喻非也。若謂有法經歷于世及諸位中者。是義不然。何以故。已遮起故。復次于去來中無現在法。非現在故。如虛空花。又世諦中過去未來體亦不成。若僧胰俗魅縭茄浴H 瘸 蜓砸焯逭摺4艘で蝗弧︰我怨省N伊 罘ㄓ卸 忠濉R晃 脖巍6 胱孕圓}小N 紗艘甯 肓 欏6ㄓ腥縭遣幻鷸罘 ︰我怨省S篩脖喂省F┤縟昭驃璞誦槍狻S質鞘毒辰綣省J苯謁倒省H縵衷謔饋J槍嗜炅 蛞で懷傘Sθ縭譴稹O衷諼 摺5諞灰逯杏幸嗖懷傘︰我怨省N奩┬鞁省H炅 脖我暈 蛘摺R逡嗖懷傘4酥杏λ翟坪窩橐 1宋戳甦咧帳遣渙恕︰我怨省R圓渙斯省H縲榭棧 8創尾蝗胱孕圓卣摺V瘴奕胍濉︰我怨省R圓蝗牘省F┤縊肌S秩繾孕圓亍S紗酥捶 S泄 L省H繯試弧 br />
若有是自性則不得言無
自性有異者畢竟不應然
釋曰。由是自性不變異故。譬喻則無。若是無法則無變異。如石女兒。從小至大。以此變異。令人信者。終不可得。如偈曰。
若無自性者雲何而可異
釋曰。二邊有過智者。不受外人言。汝說自性有體無體皆無變異。意欲爾耶。是故汝先所立義破。因亦不成。雲何不成。若有自性而變異者。此不然故。論者言。此說不然。何以故。我言無者。明自性空。非欲說有。彼自性法。如偈曰。
實無有一法自性可得者
釋曰。有自性者不然。而汝為彼煩惱習氣。自在力故。作此分別。如先偈說。若無自性者。雲何而可異。此變異過。如先已說。遮止二邊。及成立者。皆是世諦。非第一義。是故我先立義不破。于世諦中有變異故。亦非所出因義不成。復次 世師言。第一義中眼等諸入定有自體。何以故。此等能為有覺因故。譬如涅。論者言。汝說有覺因者。此因不成。何以故。如焰中水亦為覺因。是故因非一向。今當更說。如偈曰。
有者是常執無者是斷見
是故有智者不應依有無
釋曰。彼斷常執有何過失。法若常者。樂應常樂。苦應常苦。亦無厭苦求樂起于聖道。先已有者不須因故。法若斷者。則無染淨及苦樂等。雖復受持禁戒空無果故。是皆不然。有無俱者。名為惡見。由此惡見能閉天人趣涅門。是故欲出生死曠野者。欲共諸天榕 蝸肥芾終摺S 弦磺惺芾幀S 芤磺邢仿邸O 終 揮σ樂褂形薅 ︰我怨省R樂貢甦叩枚銑9 省T坪味 嵌銑9 H繯試弧 br />
若法有自性非無即是常
先有而今無此即是斷過
釋曰。由如是等斷常過故。說中道者。應正思惟。依世諦故色等法起。是有覺因。色若未起及已滅者。是無覺因。第一義中覺自體空。以無起故非是有見。如幻所作故。不著無見。由如是故不墮二邊。此中為遮諸法自性。令人信解。從緣起法不斷不常。品義如此。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不斷不常。如是受想行識不斷不常。若色至識不斷不常。此是般若波羅蜜又如月燈三昧經偈曰。
有無是二邊淨不淨亦爾
是故有智者離邊不住中
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有無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縛解品第十六
復次已遮有無離斷常過。此中為明空所對治系縛解脫無自性義。此品次生。有人言。第一義中諸內入等定有自體。何以故。由彼入等有縛解故。此若無者則無縛解。如石女兒不可言說。是故定知。第一義中諸入有體。論者言。諸行相縛如幻焰夢。而彼無智極盲暗者。無始已來為我我所執之所吞食。貪等煩惱械所拘。是故如來為令出離生死囹圄愛見關鑰故。于世諦中假名相說。正智起時于彼極重貪等結使得遠離故。名為解脫。非第一義作此施設。何以故。第一義中有縛解者。義不然故。如來所說有生死者。但假施設。而無于中實流轉者。涅亦爾。但假施設。而無于中般涅者。見是經故。阿 梨言。若定分別有縛解者。今此系縛。為是諸行。為是眾生。若是諸行者。為是常耶。是無常乎。二皆不然。何以故。若是常者。如偈曰。
若諸行是常彼則無流轉
釋曰。諸行是常令人信者。驗則無體。若立常者。則無縛無解。縛解無故法體顛倒。立義有咎。復次諸行是常無流轉者。是義雲何。諸趣往來先後相續。名為生死。若是常者。諸行則無先後差別。而言流轉者。義則不然。復次 世師。及自部人言。若諸行常則無起滅先後差別無流轉者。今諸行無常應有流轉。此亦不然。何以故。如偈曰。
無常無流轉
釋曰。若無常者滅不復起。是故。諸行五種往來者。是則不然。復次無常不流轉者。如外諸行。此中立驗。第一義中內諸行等流轉者不然。何以故。由無常故。如外瓶等。如諸行二種若常若無常流轉者俱不然。若汝分別有眾生流轉者。亦如前答。為此眾生常而流轉。為無常流轉。若俱立者。亦如先說過。是義雲何。眾生常者則無流轉。何以故。不變異故。亦無先後差別故。眾生無常亦無流轉。何以故。彼已滅者。無起法故。如偈曰。
眾生亦同過
釋曰。是故眾生若常無常有流轉者。亦如前所立諸行驗過。復次佛法中人欲令諸行及人是無常者。作如是言。未起對治道者。前滅諸行以此為因。後起諸行相續為果。眾生亦然。如是諸行流轉義成。故我無過。論者言。彼語不善。已滅諸行及與眾生。為後剎那作其緣者。如先次第緣中已遮。立義及譬有過失故。此亦如是故我無咎。復次路伽耶陀者言。汝說諸行若常無常皆無流轉者。此成我義。雲何知耶。如我論中偈曰。
舍摩唯眼見一種名丈夫
多聞說後世如人言獸跡
汝今極端正恣食任所之
過去業皆無此身唯行聚
死者竟不還此事汝應信
是故當知無一法從此世至後世。亦無人從後世來入胎。若有人言。此胎已前更有前世。雲何驗知。謂此入胎初覺次前滅心為次第緣。何以故。由覺故。如後起覺。此譬不然。何以故。唯有一覺故。由此一覺乃至未終。常如是住。故無先世。復次亦無後世。以何道理作是說耶。如調達命終心不作後世初入胎心。何以故。命終心故。如阿羅漢命終之心。論者言。諸行流轉者。世諦中不遮。諸行是常計流轉者。此亦俱遮。故非成汝所成。復次調達色覺與調達聲覺。此非不異。何以故。境界別故。譬如他人身相續覺。由如是驗有譬喻故。非世諦中先世不成。復次非無後世。雲何驗耶。謂彼有漏命終之心。能續後世初受胎心。何以故。由有漏故。與彼命終因心別故。于世諦中義不相違。復次路伽耶陀者言。第一義中彼調達覺與一切人覺亦不異。何以故。由是覺故。如調達覺。論者言。汝語非也。彼調達覺。第一義中前已遮故。又汝言。第一義中與一切人覺不異者。此執不成。于世諦中立不異者。則與世相違。復次彼阿羅漢命終之心有續念無續念者。第一義中此皆不成。譬喻無故。成立有過。若立無漏心不續後世者。于世諦中成我所成。復次犢子部言。如我立義陰入界等。若一若異。若常無常。皆不可說。人亦如此。汝先所說二種過失不能破我。何以故。如是人者有流轉故。論者偈曰。
若人流轉者諸陰入界中
五種求盡無誰為受流轉
釋曰。無流轉故。雲何驗知。第一義中無人可得。何以故。離五陰外無別體故。猶如兔角。雖實無人而汝謂有。此人我執覆障實慧。如翳眼人見毛輪等。復次偈曰。
若從取至取則招無有過
無取復無有其誰當往來
釋曰。若從此取向後取者。取體則空。本由取故施設于有取體既空有無所寄無取無有則無質礙。無質礙故無可流轉。而汝定謂有往來者。是則不然。外人言。我中有中有取陰故取義得成。無前過失。異部破言。汝舍中有趣生有時。此二中間無取無有。如前過失。汝不得離。復次經部等人言。汝此言者不解我義。何以故。此舍及取。先後剎那同一時故。而言無取無有者。是義不然。如汝前言五求盡無誰流轉者。今當答汝有如是人。何以故。向後取住故。此若無者。不可說向後取中住。如石女兒。由有此人從于前取向後取住。雲何驗知。如佛言曰。我于往昔作頂生王。及善見王。故知有人從此至彼。論者言。如先偈說。若從取至取。則招無有過。此義雲何。初有之取不作。後有依止之因。何以故。離有自性有無體故。譬如調達從此一房到彼一房。如汝所言。有彼諸取能成人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由取故。如余人取。是故偈言。無取復無有。其誰當往來。如是諸行及以眾生。第一義中有流轉者。是皆不然。復次執有解脫者。亦應觀察。此解脫者。為是諸行。為是眾生。為當是人。若言諸行得解脫者。今此諸行。為是常耶。是無常乎。若汝欲令第一義中諸行常者。是則不然。如偈曰。
諸行涅者是事終不然
釋曰。第一義中以無起故諸行常者。于世諦中亦不成故。若第一義中諸行無常得涅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由無常故。如外地等。若謂眾生得解脫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眾生涅者是事亦不然
釋曰。若常無常若有分別。若無分別得涅者。是皆不然。雲何眾生是常不得涅。無視听等諸根具故。譬如虛空。若非質礙。又無視听。而是有者。世所不信。如石女兒。若謂無常得涅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無常者無解脫義。如外地等。已驗無常不得解脫。外人所立法體差別得解脫者。是皆不成。立義過故。復次婆私弗多羅言。如我立義。言有人者。不可說常亦非無常。由如是故解脫義成。無如上過。論者言。汝謂第一義中人是實有不可說常及以無常得解脫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藉因施設故。譬如瓶等。如是則破。若實法者亦是無常。譬如色等。由此驗故。汝立實人者。則為可說。體是無常。汝言法體差別不可說者。此言則壞。立義過故。復次無余涅一剎那時。人若有體即是常過。人若無體即是斷過。若言無余涅彼剎那時不可說人有體無體者。此則與我中論義同。如經偈說。
解脫若有我有我即是常
解脫若無我無我即無常
復次此中立驗。第一義中緣人之覺無實境界。何以故。由覺故。譬如緣瓶等覺。由驗彼人無一物故。第一義中則無解脫。若汝定言人是實法。何以故。由可識故。譬如色等者。此義不然。無常等物。同是可識。無別體故。如兔角等因非一向。復次自部人言。由因緣故。展轉相續。諸行增長。若與貪等。煩惱共起。障礙善趣。貪等有故。縛義得成。若被縛者。听聞正法。正念思惟。發生明慧。除無智暗。得離貪等。名為解脫。以是義故。縛脫得成。汝雲何言。無縛無解。論者偈曰。
諸行生滅相不縛亦不解
眾生如前說不縛亦不解
釋曰。如先已說。諸行是常。諸行無常。皆無流轉。如外地等。今亦如是。諸行眾生若常無常有縛解者。此皆不然。如外地等。是故諸部如所分別。第一義中一切諸行流轉涅者。此皆不然。其執雲何。彼謂諸行新新滅壞。或初如是住。乃至後時方有壞者。或謂不可說常及無常者。此諸行等皆無流轉及般涅。何以故。是起滅故。譬如瓶等。如先偈言。諸行起滅者。不縛亦不解。眾生如前說。不縛亦不解。諸行無住。何以故。剎那剎那別時而起。此相位中有縛解者。此義不然。如前已說。汝言諸行與貪俱起者。此已滅故。已滅之法得解脫者。是則不然。未來當起諸行剎那得解脫者。此亦不然。以相違故。偈言諸行起滅者。無縛解故。復次阿毗曇人言。如我俱舍論偈曰。無學心生時。諸障得解脫。汝雲何言都無縛解。論者言。彼生時者。若有染污。若無染污。俱無解脫。有過失故。不可說者。彼染污時亦如上生時。若有染污若無染污。俱無解脫。不可說故。復次經部人言。相續道中有縛解故無過。論者言。彼相續者。無實體故。相續道中若有染污若無染污。亦無解脫。如前已破。于世諦中縛解成故。無斷滅過。若執眾生有縛解者。今答此義。如前偈說。眾生無體故。縛解法亦無。又如偈說。諸行常無常。皆無縛無解。眾生常無常。亦無縛無解。此意正爾。復有人言。有彼眾生沒在諸取。故名為縛。此縛息故名得解脫。然此眾生常以無常皆不可說。先言諸行若常無常皆有過者。我無此咎。論者偈曰。
若為諸取縛縛者無解脫
釋曰。因諸取故說為取者。此人正為諸取縛故。名解脫者。義則不然。縛解二法性相違故。復次第一義中調達之取。此取不作彼調達者。何以故。由取故如耶。若取若定如此先無其取而有彼者。義則不然。如偈曰。
無取故無縛何位人可縛
釋曰。若離取位無別人位。以是義故。無人可縛。偈意如此。復有人言。定有眾生是其可縛。何以故。由有縛故。如有械枷鎖等具幽禁彼人。由此諸取為能縛故。知有眾生是其可縛。論者偈曰。
若縛者先縛可言縛能縛
而先實無縛去來中已遮
釋曰。汝謂先有縛具故有可縛眾生。而縛者之先實無縛具。雲何驗耶。由調達無縛何以故。以同時故。如調達體。復次已縛者不縛。何以故。已被縛故。已被縛者不復更縛。如不解脫未縛者亦不縛。何以故。以無縛故。如解脫者。縛時亦不縛。何以故。彼縛時者。一分已縛。一分未縛。有二過故。復次不可說者。亦無縛義。何以故。不可說故。如解脫時是已脫者。此則不然。復次去來品中。已廣分別已去未去及以去時有初發者。三皆不然。此亦如是。已縛未。縛及以縛時有縛初起者。三皆不然。雲何不然。彼已縛者有更縛初起。義則不然。何以故。由已縛故。譬如久已縛者。彼未縛者有縛初起。是亦不然。何以故。由未縛故。譬如久解脫者。若謂縛時有縛初起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二俱過故。及不可說故。如解脫時。問曰。我意定謂有如是縛。何以故。有相違故。譬如智慧對治無知縛。對治者。所謂解脫。由解脫故縛則非無。答曰。若汝定謂。有解脫者。為已縛者。為未縛者。為正縛時有解脫耶。三皆不然。如偈曰。
縛者則無脫
釋曰。縛對治道未起之時。此名為縛。不得名脫。何以故。無對治故。如具縛者。偈曰。
未縛者無脫
釋曰。由縛空故。縛空者。于世諦中縛無體故。如久解脫者。若謂脫時名解脫者。誰是脫時。汝應定說。若已縛者名為脫時。是亦不然。偈曰。
縛時有脫者縛脫則一時
釋曰。縛脫同時不欲如此。是故彼人。復欲取縛。復欲取解。若如此者。有縛解過。不能避故。由如是故。第一義中有解脫者。此義不然。如汝上言。有相違故。及對治者。此因譬喻二皆不成。立義有過。外人言。第一義中解脫是有。何以故。求解脫者有希望故。果若無者。終不為彼起希望心。譬如屯度婆蛇頂珠。由定有故。求解脫者起希望心。如偈曰。
我滅無諸取我當得涅
釋曰。雲何當知有涅耶。譬如薪上火滅。是故定有涅可得。論者言。汝謂我滅無諸取我當得涅者。此執不然。如偈曰。
受如是執者此執為不善
釋曰。若起如是緣取我當得涅者。此非善執。何以故。此不善執障解脫故。偈意正爾。復次取無自體。而計取為境緣。此所起邪分別智名不善執。是故汝言。求解脫者有希望故。以此為因者。此因不成。如是諦觀諸行眾生。及彼人等有縛脫者。此皆不然。如阿 梨教諸學者。說此偈曰。
不應舍生死不應立涅
生死及涅無二無分別
釋曰。第一義中生死涅一相無差別。如虛空相故。無分別智境故。不集不散。非實法故。是故不應作是分別。舍離生死安置涅。若立若謗者。皆分別智。自在可得物境界故。若是可得物境界者。此等皆是集散法故。復次或有眾生堪以涅而教化者。誘引彼故說有涅。雲何安立。但于未來不善諸行分別不起煩惱息相。是則名為寂滅涅。故名安立。又為令彼厭離生死。作如是言。生死苦多。汝應舍離。何以故。諸行展轉從緣起者。自體無實。如幻夢焰。即說此等名為生死。舍離此故名為涅。世諦門中作如是說。非第一義。何以故。第一義中諸行空故。煩惱息相名涅者。此等亦無。不應置立別有涅。由彼諸行自體無起。本來寂滅如涅故。而欲安立為涅者。此義不然。舍生死者。亦不應爾。如前偈言。不應舍生死。不應立涅。生死及涅。無二無分別。應如是解生死涅。第一義中無差別故。若謂此二境界差別。由境別故慧亦別者。二俱不然。如彼外人品初所說。第一義中有是生死有縛解故以為因者。此義不成。由彼說驗成立法者。論者前來已與彼過。令他解悟生死涅空無所有。是此品義。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羅蜜經中。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無縛無脫。受想行識無縛無脫。若色至識無縛無脫。是名般若波羅蜜。又如梵王所問經說。佛言。梵王。我不得生死。不得涅。何以故。言生死者。但是如來假施設故。而無一人于中流轉。說涅者。亦假施設。而無一人般涅者。如是等諸修多羅此中應廣說。
釋觀縛解品竟。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業品第十七
釋曰。今此品者。亦為遮空所對治。令解業果無自體義故說。
阿毗曇人言。彼于前品中說諸行流轉。眾生及人等亦皆流轉者不然。而彼驗中立義言。諸行若常若無常者。是斷常過故。有流轉者不然。而說諸行畢竟無有流轉。彼先作此說故。我今此中說常無常。無如是過。而有諸行流轉。作是說者。欲令物解。第一義中定有如是內諸入諸行生死與業果合故。此若無者。不見諸行與業果有合。譬如石女兒。今有諸行與業果合故。而有生死。是故我今觀察業果。其義如阿毗曇中廣說。故彼偈言。自護身口思。及彼攝他者。慈法為種子。能得現未果。所言思者。謂能自調伏遠離非法。與此心相應思故名為思攝他者。謂布施愛語救護怖畏者。以如是等能攝他故。名為攝他。慈者謂心心即名法。亦是種子。種子者亦名因。為誰因耶。謂果之因。是何等果。謂是現在未來之果。雲何名心為種子耶。謂能起身口業故。名為種子。雲何名非法。違法故名為非法。非法者謂惡及不善等。雲何名無記。謂違法非法名為無記。無記者有四種業。一者報生。二者威儀。三者工巧。四者變化。又無記者。不記善不善故。名為無記。又無記者。不起善不善果。亦名無記。有如是等差別。俱舍論中亦有二種。其義雲何。故論偈曰。
大仙所說業思及思所起
于是二業中無量差別說
釋曰。雲何名大仙。聲聞闢支佛諸菩薩等亦名為仙。佛于其中最尊上故。名為大仙。已到一切諸波羅蜜功德善根彼岸故。名為大仙。復次前偈列名。今當別釋。其義雲何。故論偈言。
如前所說思但名為意業
從思所起者即是身口業
釋曰。雲何說思但是意業。謂思與意相應名為意業。復次此思于意門中得究竟故。名為意業。非身口業。雲何名從思所起。謂知已知已作作者名思所起業。此業有二種。謂身及口。若于身門究竟。口門究竟者。名身業口業。說二業已。次說無量種差別。雲何名無量種差別耶。故論偈言。
身業及口業作與無作四
語起遠離等皆有善不善
釋曰。語起者。謂以文字了了出言。名為語起。雲何名遠離。謂運動身手等。運動者。謂起念言。我當作此善業。從初受善業思。後受善業思。所起之人。若作善業。若不作業。遠離無作色體恆生。不遠離者。亦如是念言。我當作此不善業。若身若口若意從初不善業剎那所起之人。若作惡業。若不作從不善因。名不遠離。無作色體恆生。雲何名作無作色。以身口色令他解者名為作色。不以身口色令他解者名無作色。故論偈言。
受用自體福罪生亦如是
及思為七業能了諸業相
釋曰。雲何名受用自體。謂檀越所舍房舍園林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資身具等。雲何名福。謂撈漉義。見諸眾生沒溺煩惱河中。起大悲心。漉出眾生。置涅岸故名為福。非福者。謂作種種不善之事。能令眾生入諸惡道。雲何亦是受用自體。謂違背福故。名為非福。解福非福已。次解思義。以何法故。名之為思。謂功德與過惡。及非功德與過惡。起心所作意業者名思。彼論如是以七種業說為業相。乃至坐禪誦經听聞記念等。亦名為業。皆攝在七種中故。而不別說。有此業故。見業與果合。與果合者。謂于五趣中有五陰起相。是故品初說業與果合為出因者。第一義中有生死義得成。以有縛有解故。有生死體。論者言。今此業者。為一起已乃至受果已來恆住耶。為一剎那起已即滅耶。是皆不然。其過如論偈說。
若住至受果此業即為常
業若滅去者滅已誰生果
釋曰。若業自體起已無間不壞。後方有壞者不然。墮常過故。阿毗曇人言。如芭蕉竹葦等。于後與果已即壞。是故無過。論者言。竹葦等一一剎那隨壞不住。後時相似相續斷者。于世諦中說壞耳。若第一義中說業如竹葦等相續至受果者不然。若言有業法自體先後俱不壞者。難令物解汝非無過。阿毗曇人言。初未得壞因故不壞。後時得壞因來方壞。有何過耶。論者言。此義不然。汝立有壞因者。而彼物不是壞因。與此物異故。是因故。譬如余物。如阿含中說。身及諸根等一剎那起已不住。汝義與經相違。若汝欲避此過。而受起已無間即壞者。是亦有過。業若滅者。即無自體。若汝意謂。業正滅時能與果者。而此滅時名半滅。半未滅能與果者不然。同前所答過。若汝言不可說滅已與果不滅與果者。此名不可說業。若不可說業于第一義中能與果者不然。不可說故。譬如欲生時。汝所見者不能堅固。出因不成。亦違汝義。
阿毗曇人言。有相續故。我義無違。雲何知耶。故論偈言。
如芽等相續而從種子生
由是而生果離種無相續
釋曰。此謂從芽生睫。乃至枝葉花果等各有其相。種子雖滅由起相續展轉至果。若離種子芽等相續則無流轉。以是故其義雲何。故論偈言。
種子有相續從相續有果
先種而後果不斷亦不常
釋曰。雲何不斷。謂有種子相續住故。雲何不常。謂芽起已種子壞故。內法亦爾。如論偈說。
如是從初心心法相續起
從是而起果離心無相續
釋曰。此謂慈心不慈心名為業。此心雖滅而相續起。此相續果起者。謂愛非愛有受想故。若離心者果則不起。今當說相續法。其義雲何。故論偈言。
從心有相續從相續有果
故業在果先不斷亦不常
釋曰。雲何不斷。謂相續能起果故。雲何不常。不至第二剎那住故。此中作驗。第一義中有如是業果與眾生名字諸行合諸有欲得勝果眾生。如來為說得果方便故。此若無如來不說得樂果方便。譬如虛空花 。今說有方便者。其義雲何。故論偈言。
求法方便者謂十白業道
勝欲樂五種現未二世得
釋曰。法者謂果法。方便者謂得果法。因因者謂白業。果者謂現在未來得五欲樂。得何等果。謂得報果依果。白謂善淨。能成就福德因緣者。從是十白業道生。十者謂不殺不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無益語。不嫉。不恚。不邪見等。名十白業。亦名十善業道。皆從身口意生。雲何名勝果。謂于人天趣中得最勝人天。其義雲何。故論偈言。
人能降伏心利益于眾生
是名為慈善得二世果報
釋曰。以是故佛說有此得果方便。如所說者其義得成。論者言。汝說業果有相續故。而以種子為喻者。則有大過。如論偈說。
作此分別者得大及多過
是如汝所說于義則不然
釋曰。雲何不然。此謂如汝向分別有種子相續相似法體者不然。何以故。種子有形有色有對。是可見法得有相續。今思惟是事尚不可得。何況心之與業無形無色無對不可見。剎那剎那生滅不住。欲與為驗者。是驗不成。又從種至芽者。為滅已相續至芽。為不滅相續至芽。若滅已至芽者。芽則無因。若不滅而至芽者。應從初種子常生于芽。若爾者。一種子中則生一切眾芽。是事不然。有大過故。正量部人謂阿毗曇人言。如汝所說。有人相續能起天等相續業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種性別故。譬如荏婆子不生庵羅果等。若善心次第能起善不善無記心。無記心次第能起善不善心。不善心次第能起善無記心者。義皆不然。乃至欲界系心次第能起色界無色界系心。及起無漏心。無漏心復展轉起欲界色界無色界系心。亦如上說芽起者。今悉不然。如前所立驗中已總破故。有作善者。是亦不然。我今當說順業果報正分別義。是何分別。如前分別種子相續相似者。如我所說。無彼過故。過垢不能染。說何等耶。謂說正分別義。是誰說耶。如阿含經中偈言。諸佛及緣覺。聲聞等所說。一切諸聖眾。所共分別者。分別何等。故論偈言。
不失法如券業如負財物
而是無記性約界有四種
釋曰。此謂不失法在。如債主有券主。雖與財而不散失。至于後時子本俱得。業亦如是。能得後果。業雖已壞由有不失法在。能令行人得勝果報。亦如債主既得財已。于負債人前毀其本券。如是如是。不失法能與造業者果已。其體亦壞不失法者有幾種耶。約界有四。雲何為四。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及無漏界。不失法者是何性耶。是無覆無記性。無覆者亦名不隱沒。無記此謂不說善不善故名為無記。此不失法。何道所斷。故論偈言。
不為見道斷而是修道斷
以是不失法諸業有果報
釋曰。此謂見苦集滅道所不斷。何時斷耶。謂修道進向後果時斷。復次見苦所斷不善業。雖斷由此不失法在。見苦時不斷者。是不失法。能與果故。如目犍連被外道辱。離波多比丘被梵摩達王十二年禁。目犍連等雖獲聖果。由不失法在故。受宿不善業報。故論偈言。
若見道所斷彼業至相似
則得壞業等如是之過咎
釋曰。此不失法。若為見道所斷。若共業俱至後世者。是則有過。有何過耶。若不失法同見道所斷。隨眠煩惱業亦俱斷者。即壞業果。壞何等果。謂壞見道所斷不善業果。是義應知。修道若不斷者。聖人應具足有凡夫業。以是故煩惱業為見道斷。不失法不為見道斷。是故言如業見道斷不失法修道進向後果時斷。彼度欲界向色界時。度色界向無色界時斷者亦如是。故論偈言。
一切諸行業相似不相似
現在未終時一業一法起
釋曰。相似者。謂同類業。于現在命終時。有一不失法。起總持諸業。不相似者。謂業種差別。如欲界業色界業無色界業。有無量種。復次有幾種業為不失法持耶。故論偈言。
如是二種業現在受果報
或言受報已此業猶故在
釋曰。二業者。謂思及從思生。或有人言。業受報已而業猶在者。以不念念滅故。又如前說無量種差別者。亦一一有一不失法起持故。何故不失法與果已猶在而不更數數與果耶。謂已與果故。如已了之券。已還財訖縱有券在更不復得。不失法亦如是。已與果故更不數數得果。此不失法于何時滅耶。故論偈言。
度果及命終至此時而滅
有漏無漏等差別者應知
釋曰。此謂修道時斷者。如前命終時。相似不相似業。共有一不失法持者是也。如須陀洹等度果已滅阿羅漢及凡夫人死已而滅。此不失法復有差別。雲何差別。由漏無漏業別故。不失法亦有漏無漏。彼如是故。不失法亦從種種業起。能令眾生受方土受趣受色受形受信受戒等差別果。與果已然後方滅。以是故。其義雲何。故論偈言。
雖空而不斷雖有而不常
諸業不失法此法佛所說
釋曰。空者誰空。謂諸行空。如外道所分別。有自性法者無也。而業不斷者。有不失法在故。雲何為有。有謂生死。生死者。謂諸行于種種趣流轉故。名為生死。雲何不常。業有壞故。雲何名不失法。謂佛于處處經中說。作此分別者應爾。以是故。如我先說業與果合為出因者。義非不成。論者言。汝所說者。是皆不然。今為汝說正業因緣。其義雲何。如論偈說。
業從本不生以無自性故
業從本不滅以其不生故
釋曰。我宗中業無有生。如是種子相續者。第一義中亦無有生。是故汝所立譬喻無體。而有闕譬喻過。諸業雲何不生。以無自性是故不生。今且答正量部人說種子有相續過。汝謂有業與果合而無斷常過者。雲何無過。謂由有不失法在。我今推求畢竟無故。如上偈說。業從本不生。是不失法第一義中亦不成。若有業生者。為業故可有不失法。業既無體。不失法亦無體。因不成故。違汝義宗。雲何違耶。謂業與果合者。翻成世諦。令物解故。如汝前謂阿毗曇人有種子相續過者。此義不然。如阿毗曇人先作種子相續譬喻者。有何意耶。今為汝說。此阿毗曇人有如是意。謂種子相續。展轉因果隨起不壞故。而以種子相續不斷不常為喻者。如是欲得汝先說種性別故為因者。因義不成。由有心及心數法相續起無別故。又汝出因非一向有別過雲何非一向。今現見有別相續能起別果。雲何知耶。如牛毛生莞角生設蘿(似荻而堅中生于陸地突厥西胡用為箭 爾雅雲𥳞堅中蓋竹之類也)。正量部人言。阿含經中佛如是說。有不失法。以此法故。不斷不常。諸體得成。彼言以業不起。不失法亦不起。為出因而道。我因義不成者。此語不然。論者言。如佛所說。若無起者彼即無壞。汝今欲得受此義者。成就我所欲。然汝宗中不受此法故。若汝立自宗義。謂無起無壞者。其義不成。復次汝立諸法有自體者。決定應受。業無自體。若諸法有自體者。即為有過。其過雲何。如論偈說。
業若有自體是即名為常
而業是無作常法無作故
釋曰。此謂有自體者。即為是常。若常即是不可作業。何以故。常法不可作故。亦無變壞相。復次若業是無作。有何過耶。其過如論偈說。
若業是無作無作應自來
住非梵行罪今應得涅
釋曰。梵者謂涅。若行涅行者。名為梵行。住此行者名住梵行。翻此者名不住梵行。何等是住梵行。謂作善業已而得涅名住梵行。何等是住非梵行。謂不作善業者名住非梵行。若此業不作自得涅者。一切行非梵行人皆應得涅。非獨行梵行者得涅。有如是過咎。然于世諦作瓶作絹等。亦有是過。其過如論偈說。
破一切世俗所有言語法
作善及作惡亦無有差別
釋曰。此謂如世間言。彼是造罪眾生。彼是造福眾生者不然。以汝言不作罪福自然得故。其過雲何。如論偈說。
以有業住故而名不失者
亦應與果已今復更與果
釋曰。住者雲何。謂自體在故。更與果者。由業住故。雖與作者果已如有券在已償之債重須償故。業亦如是。由有體在還得與果。阿毗曇人復言。第一義中有如是諸業。彼因有故。此業若無而有因者不然。譬如龜毛衣。今有業因。謂諸煩惱。是故如所說因。第一義中定有諸業。論者言。此語不善。如論偈說。
煩惱若業性彼即無自體
若煩惱非實何有業是實
釋曰。性者謂因。此說煩惱是業因。譬如泥為瓶體。如是煩惱為業體。雲何非實。謂煩惱無自體故。雲何無自體。謂先所觀察已遮起法。亦遮諸體有自體。此謂煩惱非是業因。以是故因義不成。及違汝義。雲何違耶。謂于世諦中以煩惱為業因。非第一義。是故言違。復次如先觀煩惱品中偈說。愛非愛顛倒。而為所起緣。彼既無自體。故煩惱非實。先已廣遮故。阿毗曇人言。第一義中有如是煩惱。以有果故非無而受果。譬如聾者耳根果及耳識。今有此煩惱果。雲何名果。果謂業也。如是第一義中有煩惱故。非因義不成。亦非違義。如我所欲之義得成。復次有業。以有果故非無。如虛空花。由有業果是身非無業而有果。以是義故。當知有業。論者言。是義非也。汝不正思惟邪見所惱。虛妄分別作是說耳。其過如論偈說。
說業及煩惱而為諸身因
業煩惱自空身從何所有
釋曰。何處說耶。謂諸論中諸賢聖等約世諦說。若于第一義中觀察者。是皆不然。如我宗中先已說方便故。此謂諸法上中下貴賤好丑等種種果報無有自體。如說業及煩惱無自體。身亦無自體。以是故。煩惱為業因業為身因者。是皆不然。所說之過。今還在汝。所立譬喻。皆亦不成。復次阿毗曇人言。第一義中有如是業有受果者故。此若無則無彼受者。譬如虛空花 。今有業故有受果者。其義雲何。故論偈言。
為無明所覆為愛結所系
而于本作者不一亦不異
釋曰。明所治者。名為無明。覆者謂翳障慧眼。雲何為名。名謂眾生。何故名眾生。謂有情者數數生故。雲何名愛。愛謂貪著。著即是結。與誰為結。謂系眾生。雲何名系。謂與貪等相應故。如無始經中所說。眾生為無明所覆。愛結所系。于無始生死中往來受種種苦樂。如是諸眾生等。自作惡不善業。還自受不善果報。此受業果者。即是我所欲得作者。然此作者。不可說一異故。是有受果者。由第一義中有彼業故。論者言。汝所說者。義皆不然。此論初已來一切諸法皆已觀察。無有從緣起果。亦無不從緣起果。以是故。其義如論偈說。
業不從緣生不從非緣生
以業無自體亦無起業者
釋曰。此謂業等無起業有三種。一謂業。二謂果報。三謂受果者。今推求業無起故。作者亦無起。作及作者先皆已遮。無有實體。如我所說無業及無作者方便。其義雲何。如論說偈。
無業無作者何有業生果
既無有此果何有受果者
釋曰。以是故。汝言第一義中有業有受果者其義不成。亦違汝義。雲何違耶。謂翻以世諦令物解故。阿毗曇人言。撥無業無果者。是邪見過。能障慧眼。彼說中論是真實見者不然論者言。汝語非也。其義雲何。如論偈說。
如佛神通力現作化佛身
于是須臾間化身復起化
此初化身佛而名為作者
化佛之所作是即名為業
釋曰。此謂作者與化相似。展轉從緣起。無有我體故。而此所作業者。亦如化人無有自體。譬如化佛復起于化。如是身口業等所作之事。雖無有實而可眼見。應如是知。煩惱者名為三毒。九結。十纏。九十八使等。能起身業口業意業。分別今世後世善不善無記苦報樂報不苦不樂報。及起現報生報後報等。如是諸業一一皆空。設有所作。亦無自體。其義雲何。如論偈說。
業煩惱亦爾作者及果報
如乾闥婆城如幻亦如焰
釋曰。此謂業等從因緣和合生。如幻化無實但可眼見。是世諦中有非第一義。復次欲得善趣。及欲得涅者。亦是世諦所說。如汝謂我撥無業果是邪見過者。過亦無體。阿毗曇人言。彼雖欲得于世諦中有一切法。而于第一義中誹謗無一切法者。還不免過。論者言。如經中偈說。有體既不成。無體亦不成。又如經偈說。有者是常見。無者是斷見。是故有及無。智者不應依。汝言撥無業果者。我不欲爾。以是故汝先謂。我不免過者。我無此過。復次汝聞第一義中諸體無自體。業果及業果合作者及受者。皆空無體。而謂虛住梵行空無所獲者。是愚痴心。為欲開發愚痴障故。以業等有而令物解。雲何解。謂解如佛以神通力現作化佛等事故。此品初與外人所說過。而以業果無自體義令眾生解。是品義意以是故。如梵王所問經說。佛告梵王。若無業無果者。即是菩提。如是菩提無業無果。得菩提者亦無業無果。彼得授記及聖種性亦復如是。若無業無業報者。彼聖種性亦不能起身口等業。復次如觀緣品中說。所有諸物體皆無有自性。已遮眼等非是異處及自在等有。何以故。眼等不從赤白眾緣起。眾緣亦不能生眼入等。亦如觀本際品。已遮生死本際無自體故。如無第二頭。不可說第二頭眼有病。如觀行品偈說。大聖說空義。令離諸見故。若復執有空。諸佛所不化。此已遮諸見及無明等煩惱故說空。若復執空。雲何可化。亦如以水救火。若水中有火起者。則不可救。如觀苦中已遮苦四義不成。亦遮外萬物等四義不成。何以故。苦不名自作法不自作法。以無自體故。何有人作苦。若說有我法各異相。當知是人不得法味。若言諸法是善是不善是無記是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別異者。是人于甚深寂滅法中。為無義利。如本住中已遮。本住不可得故。亦遮三世無有戲論分別。以是故諸法則空。如作作者中說。決定有作者。不作決定業。決定無作者。不作無定業。何以故。決定業無作。是業無作者。如刀不自割。指不自觸。以是故定作者無作。作者亦無業。如是先後俱等不可得故。復次若無作等法。則無有罪福。罪福等無故。罪福果報亦無。若無罪福果報。亦無涅。以是義故。于世諦中說有諸業。非第一義。如夢所見不應于中妄生憂喜。如幻所作。而無實體。如乾闥婆城日出時現。但誑人眼而無所有。如佛告諸比丘。生死無際。諸凡夫人不解正法故。為說生死長遠。又如佛言。諸比丘為欲盡生死故。應隨順行。亦如無上依經說。佛為憐愍世間住于亂慧無因惡因諍論者故。于世諦中說有諸法。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命者。復次佛婆伽婆見彼眾生生死相續未起對治故。說生死長遠。所以者何。為欲盡彼生死際故。建立眾生。于勤精進善觀察者。了彼生死及與涅無少差別可得。以是故無有生死。亦無涅。又如觀緣中說。是作緣中無。非緣中亦無。彼中遮作不可得故。亦不與緣合而言有作不然。如觀三相中。已遮生故。若生等不成。則無彼有為。有為法無故。何得有無為。又如遮去與去者。若謂去法即是去者。作者作業是即為一。若言去法異于去者。則離去者而有去法。亦離去法而有去者。二俱有過。如觀聖諦亦說。第一義中空無體義。如彼偈說。諸佛以是故回心不說法。佛所解深法眾生不能入。何以故。第一義中無有空執。若言空者。是執著相。如遮見中已遮邊等四見。若說有邊。則無後世。若說無邊。亦無後世。何以故。第一義中諸法空故。如偈說。何處。何因緣。何人起諸見。若言有見起者不然。如遮合中言。物果不從緣合不合生。以果無故。合法亦無。如遮成壞。有體不生體。亦不生無體。無體不生體。亦不生無體。亦破三時無有相續。以是等義應知如遮縛解無有自體。以無眾生往來陰界諸入五種推求無往來者。以是故第一義中不說離生死外別有涅。如寶勝經偈言。涅即生死。生死即涅。實相義如是。雲何有分別。如遮有無中。已遮諸法若有若無。若有人言。見有見無見自他性。是則不見真實道理。如金光明女經中說。無明體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緣和合而生。善女當觀諸法如是。何處有人及以眾生。本性空寂無所有故。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30冊No.1566般若燈論釋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一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法品第十八
釋曰。今此品者。亦為遮空所對治令解諸行我我所空故說。
諸外道等雖說我見有無量種。亦以五受陰為所緣。是故今當次觀諸陰。如佛所說。若有沙門婆羅門等言見我者。但見五陰。實無有我。有異僧胰俗魘撬笛浴I硐嘈紊 八拇缶壑罡 V罡 壑釷兜任 搖B壅 浴H曖謁拇籩罡 蹕唷H餱莧舯稹F鷂曳直鷲摺J鞘虜蝗弧H緶圪仕怠 br />
若我是陰相即是起盡法
我若異諸陰是則非陰相
釋曰。我者是世諦義。起于言說稱雲我者以陰為境。僧胰爍囪浴K嬗幸醮ξ乙宓貿傘<詞俏宜 宓貿傘B壅 浴H縟暌庹摺N沂侵鉅酢H粑沂且酢<雌鵓》 4酥興笛欏5諞灰逯興拇蠹霸焐 壑罡 V罡 壑釷丁<笆渡淼取7俏沂瞧鵓》 省F┤繽饉拇蟺取9 室蜆省?墑毒辰綣省R喙 省R允塹紉蜆鬮 餮欏S凶圓柯窞ρ浴N胰羰且酢R灰簧碇杏卸嘁豕省R嚶卸轡搖8創撾胰羰且酢<雌鵓》 R員酥鉅跗鵓》 省<醋雲迫晡奩鷂蘧﹝畋鷂乙病2畋鴟ㄌ迤乒省H炅 逵泄 8創撾胰羰且酢<雌鵓》 H煌餿瞬揮 釵沂瞧鵓」省F淥 莆椅奩鷂蘧 摺R喔床荒芰釵倚漚狻R允槍飾醫袼笛欏5諞灰逯斜暇刮尬搖︰我怨省N奩鷂蘧》 省F┤繽媒恰8創撾藝呷羰且酢<雌鵓》 R允槍飾醫袼笛欏5諞灰逯猩 任逡蹙齠 俏搖︰我怨省F鵓》 省F┤縉俊H縭且跽 室蜆省T縈泄省S竅慘蜆省P爸欽 且芍且蜆省7俏沂侵鉅頡R騫閎縝把欏J圖匆躋選N乙煲跽摺m@世師人言。身及諸根覺等之外。而別有我。能與苦樂等作依止。是作者。是無心。是常是遍。作如是說。復有僧胰搜浴S腥縭俏搖T坪斡幸 R蜆 獗鷯杏諼搖H環親髡摺J鞘蓯痴摺J薔皇潛欏N尢 諾染摺I 翼@世師等謂論者言。如彼所說。立驗方便。我無此過。復有以丈夫為因者。亦言無如上過。以是義故。 世師等言。諸陰外別有我者。亦復不能令物信解。論者知故說偈答雲。我異諸陰則非陰相。非者言無。非陰相者。陰無我故。言無陰相。今當說驗。第一義中色陰等外無別有我。無陰相故。譬如石女兒。 世師人言。如彼涅。非陰相而是有我體。如是雖非陰相而亦是有。論者言。如經偈言。亦無有一處一法是無為。此言無為涅等。並已遮故。一向是無。然常遍我非苦樂等依止。有起故。譬如色等。汝所立我亦非是遍。何以故。是實故。譬如瓶。應如前驗。 世師人言。如虛空是實是遍。我亦如是。如彼所立驗者不然。非一向是實者皆不遍。論者言。汝立虛空是實者。前已遮故。如遮我是遍故亦遮虛空是遍不非一向是實者皆遍。復次我亦如是非是作者。何以故。非質礙故。譬如思業。我亦非常。是實法故。譬如瓶。我者是可知故非常。是一物故非常。是等諸因。須廣出驗。復次我者亦非無因。以有體故。譬如瓶。第一義中思不是我。是一物故。譬如柱。我者非常非遍。亦不無因。是一物故。或為正智邪智疑智因故。有時為喜為怒因故。譬如柱。有是等驗。次破僧胰吮鷸礎S形沂鞘蓯痴摺S詰諞灰逯形尬沂蓯場K 砸芍且蛘摺H繅辜 弧N沂且晃錒省H縉俊Sθ縭撬怠8創斡型餿俗魅縭且狻N鉸壅 浴1思炔渙釵沂且晃鎩8椿辜蟣鷓暈搖J俏鍤翹迨俏蕹J遣槐欏J且芍塹取W魘撬嫡咂湟で蝗弧R噯纈腥俗隕 直稹F┤縭 底暈薅 ︰蔚檬舅 嗷粕 H杲袼 盜釵鎝庹摺J竊蛐櫫 B壅 浴H曖鋟且病H『笥惺墩摺N絞┤櫛搖J槍仕凳段 搖H綈閎艟 匈恃浴5饜奈 圃鍘5饜惱欣止 S秩綈 恃浴N矣爰何 住2灰運 住V欽呱頻魑搖T虻蒙 迫ゃ4宋絞磊兄屑偎滌形搖J侵鍆獾婪直鶿 聰ガ哉詮省N椅薰 獺8創紊砑爸罡 淺1槲也還踩【騁蚩扇」勢┤韁 H縭侵罡 強閃抗省S 闥笛欏I 胰搜浴R院我騫室踔形尬搖H舯艘踔卸ㄎ尬藝摺H曖魑尢濉︰我怨省V 戎釵鏌嚶形夜省B壅 浴N乙嗖宦塾形搖5 謚鉅跫吧碭 確淺1槲也還踩【騁頡4聳俏伊 逡狻H縟暉 擋荒芤牢宜 榻狻8創沃鐶銎m咦雜詿艘醯鄙乒鄄 H鞜宋藝摺N 且蹕唷N 且蹕唷H縞腺仕怠H粑沂且跫雌鵓》 R允槍恃員艘醴俏搖R雲鵜鴯省F┤韁鉅酢8創畏且蹕嗾摺H縞腺仕滴胰粢 鉅酢J竊蚍且蹕唷R允且騫省N抻形乙病N摶蹕喙省F┤緲棧 F湟迦縭恰8創穩粑曳且蹕唷N以蛭奚 H緲棧 H縭 取H粞允且蹕嗾呤且轡尬搖︰我怨省J瞧鶚且蚴槍 俏錒省F┤縉俊P姓呷縭槍鄄煲選<吹猛 鏤尬搖8創霧@世師人言。有如是我。見境界故。我若是無。眾生身中則無有我。根等無心。猶如窗牖而得見物者。是事不然。由我與根相異故和合乃見。彼見是我故知有我。論者言。以見境界言是我者。義亦不然。何以故。我見境界者。此驗無體。如是若無我者先所見物後見還識是先所見知有我者。無如是因及譬喻。若立身中得有我者。無如是因及譬喻。若以能憶先所更事知有我者。無如是因及譬喻。若以有業有果報可得故知有我者。無如是因及譬喻。如是等因悉當廣遮。 世師中有聰慢者。謂論者言。說我之聲由其身中有實我境界。聲于彼轉有處假設故。譬如喚人為師子。復次緣我境界名為正智。緣異境界名顛倒智。譬如丈夫丈夫智。雲何為異境界。謂身及諸根因果聚等名異境界。雲何為顛倒智。謂緣陰為我名顛倒智故言異境界。顛倒智隨實境界。如其義智彼即是我。是故有我。論者言。汝所計我。如我法中不遮世諦泛說有我。汝若作是立義者反成我義。雲何成我義。我佛法中名識為我。聲如其義。名為實我。若于色等諸陰名為我者。是則為假。如阿含經中所說。依眾分故得名為車。我亦如是。以陰為因假說為我。有如此經。又復識能取後有故說識為我。若外人意謂聲召實我境界不召于識是作故。譬如身。智緣實我境界不緣于識是作故。譬如身。如是證有我者。論者言。若第一義中召我之聲及緣我智。皆以心為境界。汝意謂不如實義者。反成我義。雲何成我義。于一切時一切處。我見等先已遮故。若世諦中遮。是事不然。有假設聲。有召實體聲。智亦如是。有緣假境界。有緣實境界。我佛法義得成。我所欲者亦成。若于第一義中無召實我之聲亦無我為境界。如汝所說師子聲義是假設故。彼師子境界不如其義。復次聲于假施設處起彼處。但見眾緣聚集境界。如師子等聲。若外人意謂我聲及智非眾緣聚集境界。作是執者此即自壞。以是故汝差別法壞。是立義有過。復次若外人有未深解道理者。謂我言如彼所說五陰及諸根等非是不共取境因。但欲遮差別法不遮我體。彼嫌我者自違本宗。論者言。我者是世諦中假名字耳。如汝所分別者是常是遍是受食者我法于世諦中遮故。汝今欲令他信解者。是我無體。若第一義中一切時有我。悉皆遮故。不但獨遮差別法也。以是故汝之所說如嚼虛空。僧胰搜浴S寫τ腥縭俏夜省S詒絲燒 S倘繒詿司 匏 <粗 嗑 興 H縭欽諫砑爸罡 形尬搖6ㄖ 啻τ形搖8創斡繕碭 杏形夜收 2灰隕碇罡 形尬夜收 R允槍手 形搖B壅 浴O紉顏詮省D謚釗氳確親栽諤熳鰲7親孕圓刈鰲7鞘弊鰲7悄鍬 幼鰲H縭且嗾謨寫ξ也蛔髂諶氳任奩鴯省F┤繽媒恰5諞灰逯興 炔懷傘F┬魑尢濉J槍蝕慫擋蝗弧I 胰爍囪浴S腥縭俏搖S形宜 省F┤繾蘊逵性蠐形宜 鏤轎疑 躍咭路 把鄱 罡 裙手 形搖B壅 浴N胰羰怯小N宜 貿傘H晃沂俏蕖O紉蚜釗杲夤省F湟迦緶圪仕怠 br />
我既無所有何處有我所
無我無我所我執得永息
釋曰。此中言無我。以是故因不成。譬喻無體。第一義中有我自體不成。復次若有人言。有如是我。果有故。能依有故。作如是因者。亦以前過答。諸行者應如是觀察實義。所說道理者。即是已說修行果也。復次僧胰搜浴S腥縭俏搖T詒宋尬椅宜 碭 噸小︰我怨省1朔ㄖ行銎m摺U媸抵瞧鶚薄Q暈業夢尬椅尬宜 摺S杉 滴夜省H縭 薅 2豢傻盟底∮誚饌蜒浴N業夢尬椅尬宜 恰S捎凶】饌顏 浴N業夢尬椅尬宜 槍省9手 形搖B壅 浴K渲鐶芯鄣壬材巧材腔迪嘈 ㄆ鸕眉 尬椅尬宜 奘滴搖6 酥 說夢尬夜省N 寫朔ㄉ 朔 稹F鶉縭羌 H晃揖辰縹薰省T滴抑 囊嗖黃稹N椅尢騫省N抻形宜 諭獾確 R栽滴抑 牟桓雌鴯省D酥戀夢尬抑 鉅嗖黃稹N 浪酌 制腥 薹直鷸恰D薌 鐶斜糾次奚 F湟迦緶圪仕怠 br />
得無我我所不見法起滅
無我我所故彼見亦非見
釋曰。此謂唯有假施設我。其義如是。第一義中無有我與法。如翳眼人以眼病故不見實法。無實毛輪妄見毛輪。汝亦如是。實無有我妄見有我。以邪見故起取著意。以是故。我為因義不成。若謂我得無我我所。由見實我為因者。無我我所自體不成。體不成故。即是因義不成。汝得如是過。故修行者欲得見內外入真實者。當勤觀察內外法空。問曰。得空者有何義利。答曰。如論偈說。
得盡我我所亦盡內外入
及盡彼諸取取盡則生盡
釋曰。取謂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行者見無我故得我語取盡。我語取根本盡故余取自盡。諸取盡故則生盡。生盡故得解脫。二乘之人見無我故煩惱障盡。乘彼乘去。是名說斷煩惱障。說斷煩惱障方便已。次說斷智障方便。其義如論偈說。
解脫盡業惑彼苦盡解脫
分別起業惑見空滅分別
釋曰。此謂生因諸有煩惱。未離欲眾生不緣境界而起煩惱。是諸煩惱從何而起。謂從可意不可意諸分別起。有分別故則有煩惱。是故分別為煩惱因。如有種子則有芽生。如是非聖者。有不正思惟分別故。起業煩惱。若無分別則無諸業煩惱。譬如聖相續體。彼染污心起作意故名為煩惱。由染污心起身口所作故名業。雲何名煩惱。謂貪 等。能令眾生垢污相續。是名煩惱。當知起業煩惱皆因戲論分別。彼應斷者是世諦相。雲何滅分別。謂見空則滅。雲何見空則滅。謂空智起時則無分別。是故說滅。復次有聲聞人言。見人無我故則無可意不可意分別煩惱及纏。是等俱斷煩惱纏斷已成就聲聞果。果得成已何用法無我耶。論者言。汝不善說。為拔煩惱根蔓燻習令無余故。若離法無我終不能得煩惱根蔓燻習盡無余。以此事故用法無我。復次不染污無知者。諸佛世尊于一切法境界。
得不顛倒。覺了此覺所治障。是不染污無知。若不見法無我則不能斷。是故法無我非是無用。以如是故戲論寂滅無余相者。所謂空也。如實見空故即是解脫。解脫者。謂脫分別。如經偈言。佛為殺生者略說不害法。小說空涅。為大二俱說。此謂如來為殺生者略說不害物命為最上法。為諸聲聞說人空及涅為最上法。為大乘者說二無我為最上法。說斷智障方便已。有外人言。彼上引佛經中偈說我與己為親。不以他為親。智者善調我。則得生善趣。以是故汝言無我者。自違汝先所立之義。是故遮我者不成。論者言。復有眾生起如是見。撥無因果。覆障正智。作如是言。畢定無我。無此世無後世故。亦無作善惡業果報。亦無眾生。受彼化生一切時中。作不善事必墮惡道。如臨險岸。以是故諸婆伽婆為欲攝取諸眾生故。勤行大悲。依世諦中施設有我。其義如論偈說。
為彼說有我亦說于無我
諸佛所證法不說我無我
釋曰。諸佛世尊見諸眾生心心數法相續不斷至未來世。以是因緣。為說假我。復有眾生計言有我。為常為遍。自作善不善業自作受食者。有如是執。然彼眾生為邪我繩縛其心故。于身根識等無我境界。迷而起我。雖有禪定三昧三摩跋提之力。將其遠去。乃至有頂。如繩系鳥牽已復墮。于生死苦猶不生厭。諸佛世尊知眾生已。為息彼苦斷我執繩。于五陰中為說無我。復有眾生善根淳厚諸根已熟。能信甚深大法。堪得一切種智。為彼眾生宣說諸佛所證第一甘露妙法。令知有為如夢如幻如水中月。自性空故。不說我不說無我。問曰。何故不說我無我耶。答曰。我無我分別境界無故。以是故。世諦之中假說有我。如汝所言。謂我違于先所立義。然我亦不違先所立。汝若言第一義中欲令有我。違宗之過今還在汝。論者引經偈言。眾生墮生死。不脫如是苦。無我無眾生。唯有法與因。此經明第一義中畢竟無我。令有我者。我無是驗。已說遮我力故。復次今當解異分別者。有二種外道。各執不同。一者言。諸行聚剎那剎那壞。乃至後時命終分諸行壞。是故無我。若無我者。業果所為。是則無體。此諸外道見是事故即生怖畏。生怖畏故亦有施設我。施設我者。謂執說有我。二者復有盧迦耶蜜迦(唐言無後世外道即路伽耶)言。唯有身及諸根無我自體。于諸行中假名眾生。而實無我受持諸行。言有生死流轉者。是事不然。何故作此言耶。彼諸外道愚于因果所為。但眼見身相諸根等。即是丈夫。更無別我。如前偈中亦說無我。雲何無我。謂于身根聚中無我。諸佛于一切法得了了智。如前偈中佛不說我。不說無我。何故不說我無我耶。由證解一切法真實無戲論故。無戲論已斷我無我執。我無我執斷已。起我無我境界亦無。何以故。妄置色等為我無我種。是執不起故。如般若經中說。極勇猛。色非是我非是無我。受想行識非我非無我。若色受想行識非我非無我。是名般若波羅蜜。如上說見空戲論滅者。今還重釋。雲何得戲論滅。謂一切體自相不可得。如虛空相。如是不見。是名見空。若見一切諸法空不可說者。其義雲何。如論偈說。
為說息言語斷彼心境界
亦無起滅相如涅法性
釋曰。此中明言語起不可得。雲何起不可得。謂心境界斷故。雲何為心境界。謂色等是心境界。第一義中色等不成就故。雲何色不成就。謂無起滅相故。雲何如涅法性。謂如涅法性無所有相。如是觀者名為見空。復次雲何見空。謂體無體不見二故。是名真見。或有人如是疑。雲何名真見耶。我今為說。如無盡慧經偈言。于第一義中。雲何有二相。彼智亦不行。何況諸文字。此經謂心意識等。于第一義中。畢竟無體。何以故。一切諸法寂靜相故。心及諸法一切皆如。無人能作。如寶積經中說非空令諸法空。如是等法各各自空。等真如同涅故。是義應知。如經說。佛坐道場。知諸煩惱無體無起。從分別起。自性不起。佛如是知。以是故此義得成。如經偈言。識是諸有種彼識行境界。見境無我已有種子是滅。此中明有種寂滅。是故言如涅。雲何如涅。謂見一切法無生平等。見平等已心境界斷。心境斷已言說亦斷。言說斷已。世諦相所執戲論得寂滅。是故言見空戲論滅。有人言。寂滅相者。即是涅真如法中性。雲何言如涅法性耶。論者言。戲論分別者。謂是世間。是涅。或說涅無為是寂滅法。執說世間是生死法。此中論者說。一切諸法若世間。若出世間。無生性空。皆寂滅相。為著法眾生不知生死即涅相。以是故今阿 梨以涅等為喻者。令知諸法從本以來空無相無作寂滅無戲論故。自部及外人等謂我言。彼中道說無一切句義與路伽耶說無則無差別。應如是答我言。一切句義無者亦有差別。汝不解故出是言耳。有人言。如以智慧知而舍。不以智慧知而舍。豈無差別。若言說無同者。是則凡夫與羅漢不異。生盲與有目不異。平地與丘陵不異。若如是說。中道路伽則無差別。作此說者。不解差別。是為無智。若路伽說無與中道說無是同者。于何時同耶。為世俗言說時同。為見真實時同。且論世諦時同。撥無因果執者則拔白法善根。行一切不善道。壞世諦法故。復次中道說無者。則不如是。所謂說因果相續如幻如焰行善業道以有漏陰相續故。其義雲何。過去有陰相續滅。現在有陰相續起。現在有陰相續滅。未來有陰相續起。譬如夢是名中道說無與路伽說無。非世諦時同。亦非見真實時同。汝說無者。此說無之識緣無境。起一切時。以執無為相。然是邪智。以破戒垢自涂其身。非是息苦因而是起苦因說中道者。未見真實已前。有此色等境界。覺此色等境界。覺見真實時。得空解已。色等境界執覺不起。由見道理故。直言無者。是事不然。無有彼色。境界覺者。非第一義中如實義覺故。譬如有覺。以此驗與彼路伽說無者過。復次中道說無與路伽耶說無者。所釋不同。雲何不同。佛法遮有不執無。而令物解。譬如須彌芥子。巨細殊遠。汝言說無同者。亦復如是。第一義中一切法遮。如涅相。為隨順福德聚。所說諸行于世諦中。是實如佛言。所有內外諸物世間說實說不實。我亦如是。順世間法說實說不實。其義雲何。如論偈說。
一切實不實亦實亦不實
非實非不實是名諸佛法
釋曰。如佛所說。世間欲得及不欲得。我亦如是。于世諦中說欲得說不欲得。復次內外諸入色等境界。依世諦法說不顛倒。一切皆實。第一義中內外入等。從緣而起。如幻所作體不可得。不如其所見故。一切不實。二諦相待故。亦實亦不實。修行者證果時。于一切法得真實無分別故。不見實與不實。是故說非實非不實。復次實不實者。如佛所說。為斷煩惱障故。說內外入我我所空。是名一切皆實。不實者。謂佛法中說識為我。世不解者。妄執有我有我所。指示他雲。我是作者。是聞者。是坐禪者。是修道者。是名不實。摩訶衍中一切不起。無一切物。是有可為分別無分別。二智境界故非實非不實。復次雲何名佛。于一切法不顛倒真實覺了。故名為佛。雲何名法。若欲得人天善趣及解脫樂。佛知眾生諸根性欲不顛倒故。為說人天道及涅道。故名為法。復次自他相續所有燻習及無燻習煩惱怨賊。悉能破壞故。是名為法。真實道理不與外道等共。為拔一切執著箭故。應勤修習。復次自部及外人同謂我言。汝若分別自體盡舍無余得真實者。此真實相雲何。若不說其相不立自宗。雲何但與他過。是汝之失。論者言。實如所言。若實相可說我能分別。而彼實相非是文字。不可言說。為欲安慰初修行者。以分別智而為解釋。其義雲何。如論偈說。
寂滅無他緣戲論不能說
無異無種種是名真實相
釋曰。無他緣者。是真實法。不以他為緣。故名無他緣。所謂不從他聞亦無保證。自體覺故。寂滅者。自體空故。非差別分別物境界故。名為寂滅。戲論不能說者。戲論謂言說。見真實時不可說故。而不能說。無異者謂無分別。無分別者。謂無一境界可見分別。以分別無境界故名無分別。無種種義者。謂一味故。無體義故。無差別故。是名無種種義。此謂真實相也。復次由無分別故。戲論所不能說。由寂滅故。是無分別智境界。復名無他緣。由無他緣。是故過言語道。真實自體我不能說。復次此遮一切體。自體言說能得真實。自體能起無分別智。能令行者解自覺真實方便。如是語言是得第一義方便。如汝所言。雲何為真實相。若不說其相不立自宗。獨與他過。是汝之失者。我無此失。以此偈答。即是說真實相。如是且約第一義說真實相。令復約世諦說之。其義雲何。如論偈說。
從緣所起物此物非緣體
亦不離彼緣非斷亦非常
釋曰。此明從緣起果。此果不即因。是中說驗因果不一起。異覺境界故。譬如覺及境界。從緣所起果者亦不離彼緣。若離者果起則墮無因過。復次此中立驗因與果不別。藉緣方起故。譬如因自體。以如是因果不一亦不異故。不斷亦不常。復次雖因壞已果起之時。由有因類相續住。然非因壞故果亦壞。以不異故。而體不斷。由果時因已壞故而不是常。如經偈言。以有體起故。彼斷不可得。以有體滅故。彼常不可得。雲何不斷不常。謂緣起法爾剎那剎那相續起。是故不斷。有為法體念念滅故不常。今當為汝開演其義。如論偈說。
不一亦不異不斷亦不常
是名諸世尊最上甘露法
釋曰。甘露者。謂得無分別智因故。如諸佛以已所得智。于一切眾生界。以佛日言說光。隨眾生機令開慧花。復次諸聲聞人。以習聞思修慧得真實甘露法。現證涅息一切苦。或為福智聚未滿足故。雖不證解脫。後世決得。其義雲何。如論偈說。
諸修真實者今雖未得果
將來決定得如業不假勤
釋曰。諸修真實行者。若此世。若後世。而不得果者。因燻習諸行。未來世中自然得真實智。亦無他為緣。如論偈說。
諸佛未出世聲聞已滅盡
然有闢支佛依寂靜起智
釋曰。如三密經說。闢支佛依寂靜故起實。智慧者由身心寂靜為因故。智慧得起。是名甘露法。若今世。若後世。有能修真實者。必定得甘露法。是故欲得解脫。應當修行是真實法。此品中破外人立驗。亦說自驗無過。而令信解諸陰我我所空。是此品義意。以是故我義得成。如般若經中說。極勇猛。色非是我非是無我。乃至受想行識非是我非是無我。若色受想行識非我體非無我體。是名般若波羅蜜。如經偈言。無我無眾生無人無受者。但眾緣名身。佛得如是解。此中明我人眾生及諸行聚是等皆空無有因起。又如空寂所問經說。一切眾生。豎我見幢。張無明帆。處煩惱風。入生死海。諸佛大悲。張大教網。撈漉天人。置涅岸如上偈說。不二安隱門。能破諸邪見。諸佛所行處。是名無我法。
釋觀法品竟。
般若燈論釋觀時品第十九
釋曰。今此品者。亦為遮空所對治。解諸體無自體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