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精进品
劝人学佛求道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之前,有一世界名为寂灭世界,正处喜爱劫中,净现如来应世说法。人民生活快乐幸福、财富圆满,寿量可达八万四千年。当时有一王子名为吉祥宝,相貌端严、财富广积、为人傲慢,他从未拜见过净现如来,也从不供养、承侍世尊。净现如来早已了知王子根基,觉其应有成佛之善根,只是因贪著财物故而不来礼敬佛陀。若有人愿持之以恒对其进行劝请,王子想必应能亲近、拜访佛陀。
净现如来于是对众人说道:“在我们八万四千菩萨中,有哪位心地善良、能以无有厌倦心态、于八万四千年中在吉祥宝王子门前甘愿承受痛苦,忍受诋毁劝其发心?如此漫长过程中,他不会听闻悦耳言词,亦无有坐垫,整日饱受恶语中伤、粗言讥毁。如此境遇面前,有谁自愿前往?”如来言毕即用筹码开始点将,但八万四千人中竟无一人愿意接受。如来三次以筹码唤人,但均无人愿意领取。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当时名为精进力菩萨,闻听如来多次恳切召唤后,即从诸眷属中离于坐垫、趋于佛前。他将法衣披于肩上,右膝着地,恭敬合掌顶礼净现如来正等觉后说:“世尊,我愿于八万四千年中远离一切快乐享受、不生厌烦心、承担一切痛苦与不悦意言词,前往吉祥宝处劝其学佛。”精进力言毕,大地即六次震动,虚空中成千上万天子也啧啧赞叹:“奇哉!大菩萨精进力誓披精进铠甲真乃善妙。”
精进力于是就前往王子宫殿,当他坐于门外后,众人见之马上即开始用种种污言恶语对其加以伤害。有人还扬起灰尘向他抛洒,兼以拳脚、木棒、粪便痛击。精进力尽管饱受如是令人耳目不悦之对待,身体亦遭受各种痛苦,但他内心从未被其扰乱,也从未生起嗔恨心与仇恨之意。他既不退转心志,也不落荒而逃,反而因之更加精进不懈。精进力即如此以大悲心在其门外静等一千年。
当精进力随后进入大门时,又开始遭受众人诋毁、谴责、辱骂、殴打,但他依然未生嗔恨,一呆就是一万年。精进力又开始进入王子宫殿二门,至其离开时,已于其中度过两万年难捱岁月。精进力又依次进入第三门,至此,七万年时光已悄悄流逝。接下来,精进力再继续往里深入,过得第六门,又入第七门,此时已过八万四千年时间。吉祥宝王子终于开口对他说道:“比丘尊者,你欲何求尽管提出,我尽量满足。”
王子此刻对精进力菩萨生起强烈好奇心,他心想:此人居留于此长达八万余年,竟然还未生厌离心真是稀有。精进力看到王子情绪尚好就回答道:“我根本不为饮食、衣物等财物而来,我以清净心欲劝你学道,故而才奔赴此地。世间大怙主净现如来现正为众生宣说断除烦恼痛苦法门,若错失听法良机则太过可惜。无数百千万亿劫中,如来出世稀有难得,而如今正因有具圆满功德之佛陀应世说法,此黑暗世界才被光明充满。但你却一直贪著世间妙欲,沉湎于财色酒气之中,如一直这样陶醉于王位及王宫幸福生活,你始终也不会拜见如来,这才真正令人痛惜。因你所为实在了无实义,如来说过财富无常,王位生命亦都如草上露珠一样无常消逝。你虽已听闻并且了知如来出世,但仍一直沉迷于世间享乐,这太不应理。你应趋入菩提道,并劝化你能调伏之众生亦趋入佛法。如你自己尚且为欲望奴仆,那又如何调化其他众生?真希望你能断除我慢烦恼,立即前往净现如来座前,以精进心对世间众生生起悲心。若不如此行事,你未来定会生后悔心。”
王子听到精进力发自肺腑之劝告后,自然灭尽傲慢心。他以恭敬心顶礼精进力双足道:“我现在诚心诚意忏悔以前对你所作之伤害,我愿把自己王位及一切妙欲、受用统统舍弃以断除傲慢心,并立即前往拜见如来。”说完就携带八千万众生眷属手捧鲜花、妙香、甘美饮食前去拜见如来。
吉祥宝见到如来后即恭敬顶礼,并献上供养,又坐于如来法座下说道:“多亏精进力菩萨劝请,我方才来至如来面前。我本该早行供养,但却从未如此行持,现在我于世间怙主前至诚忏悔,忏悔以前对精进力菩萨种种非理、不恭敬言行。我真是愚痴众生,请如来垂怜救护,对我等众生以大悲心慈悲摄受。我愿趋入殊胜菩提道,及至取得殊胜佛果之前,永不行持放逸行为。”王子随后就舍弃王位,与八千万众生一道开始希求无上菩提道,并最终于如来脚下出家。
如来了知众人不同意乐,就为他们宣说殊胜菩提道法门,众人最后均获得与各自根基相应之安忍境界。
当时之吉祥宝王子即为后来之弥勒菩萨。
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
又久远之前有一王宫名为雄狮王宫,国王名为狮髻,财富丰饶,且如理如法治理国家。他手下有一狮子商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一般。商主娶有与他同一种姓之妻子,释迦牟尼佛当时即转生为二人之子,名为桑嘎拉。桑嘎拉外相俊美、可爱,长大后开始学习文字,不久即精通八种观察法等一切学问。父亲为他能安享四季美妙生活,就给他建造了多处不同房舍以供春夏秋冬之用。桑嘎拉妻子所居屋室亦分上、中、下三等,桑嘎拉与妻子在上等屋室中尽度美好时光,两人还经常以美妙乐音愉悦身心。
桑嘎拉后来在父亲面前请求能去海中取宝,父亲劝解道:“儿啊,我财富如此圆满,大米、芝麻等物永远不会被你耗尽,你尽可随意享用。我只希望能在自己健在时与你共度快乐时日,等我死后你再去求财也不为迟。”但桑嘎拉不为父亲劝说所动,他仍再三祈求能得父亲开许。父亲深觉儿子可能正被业力催动,最后只好说道:“既如此,你就出发吧。”同时又对儿子提出希望:“你必须承受种种痛苦、危险。”
桑嘎拉便集中起五百人欲赴海中取宝,并且带有施资者、善游水者、张帆者等五种特殊人才,准备妥当后就欲开拔启程。因桑嘎拉想到此次航行能否顺利归来尚难料定,他便备齐大量海上救生设备,诸如木板等各种应急物件一应俱全,桑嘎拉全部收拾妥当后便率船出发。
结果众人不幸碰到一条大鲸鱼,船只被它彻底摧毁。幸亏众人备有木板等救生物,便争先恐后游向岸边。借助业风吹动,大家最终被刮向南方海岸。那里有一铜洲,聚集有众多罗刹女守护,整个地区被划分为胜幢欢喜地与贫乏痛苦地两块区域。
当他们即将接近岸边时,胜幢欢喜地之吉祥幢开始震动,众罗刹女立刻明白赡部洲有一商船已被损坏,船上众人均已漂流至此。罗刹女急忙赶往岸边,结果发现这些人正往此处游来。她们连忙把自己装扮成美丽漂亮之女人,梳洗打扮一番后,这些罗刹女说道:“诸位好哥哥,请上岸与我们一同生活,我们大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岂非再好不过?我们已带来饮食、衣物、卧具、各种珍珠、蓝宝石、右旋海螺,有生之年,这些物品能令我们尽享美满幸福生活。但你们无论是谁都不要前往南方,精神疯癫也不得前往。”
男人原本就易受美女美色吸引,她们美丽诱惑能束缚住任何男人。听罢罗刹女所言,众商人开始一一与她们各自组建安乐窝,不唯快乐生活,还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而桑嘎拉商主则一直在思索:为何她们不让我们前往南方?为何翻来覆去强调不已?有次等妻子睡着后,他就悄悄起床,腋下夹着一把宝剑就直奔南方而去。结果走到后来,桑嘎拉听到一片哭诉声,还有人言道:“悲哉!我等现已远离父母妻子及所有赡部洲众人与国土。”桑嘎拉听到后稍感恐慌,他屏住呼吸又静听片刻,然后鼓起胆子继续向前走。
不久即来到一座铁城前,铁城四周有高大铁墙围绕。桑嘎拉想:这铁城想必应有城门吧。他于是开始四下打探,但仔细搜寻半天,竟连一老鼠洞都未发觉。此时他发现北方出现一株高大树木,随即他就直奔而去,且爬上高高树干,结果竟发现一铁屋。
桑嘎拉问屋中人:“为何在这里痛苦哀嚎?”那些人一看来人急忙回答说:“我们本是赡部洲商人,前往大海取宝途中碰到鲸鱼,它毁坏我们所乘船只,我们依靠船上救生设施才游至岸边。铜洲罗刹女以美色诱惑我等,用甜言蜜语令我们与其共同生活,还育有子女。但她们一旦找到新上岸之赡部洲商人后,就欲将我们全部吞食干净。我们中已有多人被其吃光啃净,她们吞食时甚至连头发、指甲都不放过,连落于地上之一滴鲜血亦会被其用手捧起吃掉。现在我们已被吃剩至十人左右。”
桑嘎拉急忙向其中几人打探道:“具智者,你们是否通晓前往赡部洲之方法?”
这些人无奈说道:“大智者,我们自身已无任何方法解脱,我们若欲逃跑,此铁城上下左右便会层层生出无穷铁墙将我们团团围困,不过你们可能尚有逃脱希望。以前听天人在虚空中说过:‘每月十五日,赡部洲商人可直接前往北方,北方有一骏马王名云行力,它日常均以自然成熟之庄稼为食,享用过后身体就会力大无穷,且将马背靠向欲离开此地之商人,并向他们说:你们有谁欲回返,我会把他们顺利送至赡部洲。骏马王会将此话连说三遍,此时大家可径直走到它面前说:我们欲往赡部洲。骏马王便会将你们平安送抵赡部洲。’我们即如是听闻,故而料想你们应能返家。”
桑嘎拉商主得到信息后便悄悄返回住地,此时罗刹妻子还在入睡,他也就满怀心事地躺到床上。
第二日早,商主起床后依次悄悄告诉众商人道:“不远处有一寂静花园,希望大家都前往集会,我有秘密、重要话语要与诸位商量。不过请万勿携带妻子儿女同来,即便再贪恋、喜爱他们也勿拖儿带女。”众人最终均按商主要求集中起来,桑嘎拉便把所听讯息告诉他们,大家为摆脱罗刹女控制,便约定十五日前往北方。
十五日这天,众人一起来到地处北方之岛,随后果然看见骏马王正享用自然成熟庄稼。大家正准备开口请求,商主劝阻道:“据我知道的被关押之人所言,现在请求时机尚未成熟,待骏马王吃饱后,于其心情舒畅、力气倍增之时,它自会开口讲话,那时我们再提出自己要求。”等骏马王吃饱后,身躯陡然增大,并且将脊背靠拢众商人问道:“你们当中有谁欲返回赡部洲?”结果所有人均上前恭敬合掌道:“我们皆欲返回,请你务必护送我等圆满、顺利抵达赡部洲。”
骏马王则殷切叮咛说:“你们既要返回,那就必须牢记:返程途中,罗刹女们会打扮得特别艳丽,且携儿带女对你等祈求:‘诸位大哥,你们理应与我们继续生活,继续做我们怙主、依投处。这些饮食、妙衣、住处、乐苑、森林、泳池,你们自己家乡赡部洲所有之珍宝、珍珠、蓝宝石、白水晶、珊瑚、金、银、石精、红冰石精、右旋海螺,统统尽属你们私人财富,请千万勿回赡部洲,赶快返回与我辈女人共享幸福美满生活。若你们已不再需要我们,那也请无论如何将儿女一同带走。’这些罗刹女到时即会如此哀恳。你们如果认为‘此乃我之妻子、我之饮食……’等等等等,直至‘我之右旋海螺’,一旦有此种念头生出,那尽管身还在我身上,但就如成熟果实必堕于地上一般,你们亦不可能再安住我身之上,必会自然坠地,被这些罗刹女吃光,连一根头发都不会剩下,一滴鲜血也会被她们与土一起搅和吃尽。你们当中若有谁不产生我、我所之念,那他即便没抓牢我也不会落下,他必定能顺利、吉祥返回赡部洲。”
骏马王说完即将脊背转向他们,众人便翻上马背,或坐于马脖颈之上,有些则抓住马鬃,骏马王则渐渐腾空升起。此时于众罗刹女所居之地,胜幢开始不吉祥地发生震颤,她们马上明白这是商人们欲返回赡部洲之信号。罗刹女急忙打扮好,并携带儿女前往骏马王处。她们一见众商人便高声喊道:“诸位大哥,恳请你们能将我等当作家属,我们已无任何家人亲戚,只有你们可做我们怙主、依投处、无偏亲友。此乃你们所有饮食、妙衣……右旋海螺。”众罗刹女所说果如骏马王所言。
商人们听罢,有些开始生出“我之妻子”念头,有些想到儿女,有些则想起饮食等物,结果这类商人全部相继落马,众罗刹女顷刻就将他们全部吃光,连落于地上之一滴鲜血亦被含食于口中。只有桑嘎拉一人无思无念顺利返回,其余人众全被残食。
释迦牟尼佛后来曾告诉诸比丘道:“诸位比丘,所有骑于马上但却贪执自己妻子、儿女、饮食、财富等人全部堕于马下,并被罗刹女吞食;不对诸种人、财、物生贪之人则顺利回至赡部洲。你们诸比丘中如是贪执眼、耳、鼻、舌、身、意,或色、声、香、味、触、法,或地、水、火、风,或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或色、受、想、行、识等我及我所者,均会感受无边痛苦,并堕入轮回深渊;而无有我与我所此等执著之众生,则如返回赡部洲之人一般,必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任何具智慧且对佛法生信者,均会如云行力骏马王一样顺利走出轮回大海,登上解脱彼岸;任何愚痴、不信佛法者,则如同堕地于罗刹女前感受痛苦者一样,永陷轮回深渊中。”
桑嘎拉商主如是获得解脱后,众罗刹女便纷纷对他的罗刹妻子说:“我们均已将自己丈夫吃掉,唯独你却让丈夫漏网逃脱。你必须将其捕回,否则我们就要吃你。”此罗刹女恐惧万分地央求道:“请你们务必为我延长期限,我一定将他抓获带回。”罗刹女们最终开许了她所提要求。
此罗刹女随即幻化成一令人非常恐惧之形象来到赡部洲找到桑嘎拉商主,而商主则挥舞宝剑吓唬她,她不敢近身,只得仓皇逃窜。一从中部地区前来此地之商人恰好路过,罗刹女便在他面前现身,并于其脚下顶礼道:“我乃铜洲国王公主,桑嘎拉商主之妻,他所乘商船在大海中遇到鲸鱼攻击受损,当时他对我说‘你是不吉祥女人’,随后就将我舍弃。不知你这位商主是否有办法能令他再重新接纳我?”
此商主答应了罗刹女请求后便来到桑嘎拉面前说道:“你将铜洲国王公主娶为妻子,那就勿将其舍弃,你们共同生活岂非善妙?”桑嘎拉闻言回答说:“聪明商主汝应知,她非公主乃罗刹。”商主惊讶问道:“那她何以至此?”桑嘎拉便将前后经过向其详述一番。
等桑嘎拉回到自己家中后,罗刹女又带着儿子来到他家门口。此时有许多人都看见一女人呆在商主门前,她所牵孩童长相与商主几乎一模一样,一望便知是其亲生儿子。正当众人纷纷称其为桑嘎拉之子,并沸沸扬扬议论之时,罗刹女则趁机说道:“想必你们都已清楚,此乃桑嘎拉儿子。”众人便向她询问:“你如何到达此地?你又是谁?”罗刹女就将编撰情节再次复述一遍:“我乃铜洲国王公主、桑嘎拉商主之妻,他所乘商船在大海中遇到鲸鱼攻击受损,当时他对我说‘你是不吉祥女人’,随后就将我舍弃。不知你们有无办法能令他重新接纳我?我们已从海上归至此处。”
那些人连忙将此信息告诉桑嘎拉父母,二老便找来儿子说道:“国王公主你怎能舍弃?你应该接纳妻儿,真不知你何以做下此等不近人情之事!”
桑嘎拉辩解说:“二位老人,她根本就不是人,她乃铜洲罗刹女。”父母不满指责道:“你不要胡言乱语,女人原本就为罗刹女。”桑嘎拉坚决说道:“你们二位老人若喜欢她,可将其直接领进家门,我肯定不会接受她。她若进家,我立即离家。”父母无奈又略带气愤地说道:“我们本是为你着想,若你不愿接纳她,我们何苦还要将其领进家门?”二老于是又将罗刹女赶往他处。
罗刹女不甘心,她最终又找到狮髻国王。当她来到王宫门口,并要求拜见国王时,大臣向国王通报说:“有一青春貌美女子欲与国王约定见面时间。”国王闻言不觉心中一动:“她若有事,现在就可进来。”待罗刹女被领进来后,国王一见立刻对其生起贪心,因女人美色一般说来非常容易就能将众人吸引。国王不由自主脱口而出:“你来得正好,不知美女从何而来?”罗刹女便再次重演一番所撰谎言:“我乃铜洲国王公主、桑嘎拉商主之妻,他所乘商船在大海中遇到鲸鱼攻击受损,当时他对我说‘你是不吉祥女人’,随后就将我舍弃。现在我们已寻至这里,请大国王让桑嘎拉照顾我们母子。”
国王便派大臣唤来商主询问,并告诉他说:“你不要舍弃妻儿,应与他们好好生活。”桑嘎拉坚定说道:“大国王,她根本不是国王公主,而是铜洲罗刹女。”国王面露不悦之色:“女人原本就为罗刹女,你应立即接纳她。若你实在不欲与她重新生活,不妨将她送与我。”桑嘎拉无奈答应道:“国王,她确确实实是罗刹女。不过我也不会勉强国王,请国王自己斟酌。”
国王则将其当作王妃一般看待,并最终立其为王妃。某日深夜,国王与眷属均已睡熟,罗刹女则自行回到铜洲罗刹国。她告诉众罗刹女道:“诸位姊妹,桑嘎拉实在无用,我已把国王及王妃等眷属全部想办法收入囊中,你们要尽快随我前去,我们大家共同吞食他们。”
众罗刹女听罢就气势汹汹地幻化成恐怖魔女前往赡部洲。于半夜时分,她们来到王宫,随后就将所有人众,包括国王与眷属统统吃光。
第二日天亮时,王宫大门无人打开,而食人肉之鹫鹰却在王宫上方盘旋往还。所有大臣、长官等臣民纷纷聚集在王宫门口,待消息四散传开后,商主也听闻到种种议论。他就将宝剑夹于腋下,对围观众人中所有智者说道:“诸位智者,国王定是被罗刹女吃掉,我们应想办法挽救局面。”众大臣均问:“你有何良策?”“你们去拿梯子,我上去看看。”桑嘎拉对大臣们说道。
待他借着梯子爬进王宫后,便挥动宝剑奋力吓唬那些罗刹女。此时有罗刹女手拿人头,有罗刹女怀抱手脚,看到桑嘎拉后便四处逃窜。商主下来为众人打开宫门,众人这才发现所有宫内人众均已被罗刹女吃光尽净,大家只得把王宫里外洗涤一番。
众人随后集中起来议论道:“国王、王妃均已被吞食,国王又无太子,谁来继承王位?”此时有人建议说:“谁具备智慧、力量,谁就应当国王。”有人紧接话头说:“除桑嘎拉外,还有谁具备智慧与力量?”于是众人纷纷应和说应举桑嘎拉为国王,并请求他能接受王位。
桑嘎拉则说道:“我为商主种姓,理应以商主身份存世,要王位有何用处?”众人鼓动说:“将王位交与别人都不适宜,大商主,你一定要接受王位。”“既然你们都这样认为,我也只得顺从民意,但从今往后你们均需按我教言行事。”桑嘎拉最终应承下来。众人则爽快答应说:“只要你同意当国王,我们定会依教奉行,不违你教言。”国中民众随后就开始装饰城市,并以极大恭敬心为新国王行加冕大典。
桑嘎拉国王则开始召集其他地方咒士,让他们学会明咒;又聚集别处精于射箭之人,令其精进演习且广泛传授技艺与众人。然后国王便对这些人说:“你等大智者应准备齐四种军队,我们要前往铜洲驱赶罗刹女。”随即便率领四种军队登船前往铜洲。
即将接近岸边时,众魔女所居贫乏痛苦地之胜幢开始动摇,罗刹女议论纷纷:“此种不吉祥之征兆表明赡部洲人肯定要来此与我们作战,我们不妨先去探察一番。”众罗刹女便来至海边,结果发现许多船只正向她们开来。罗刹女急忙应战,而桑嘎拉手下念咒之人立即依靠咒语威胁她们,射箭勇士也开始万箭齐发。不大功夫,大多数罗刹女都已被降伏,剩余诸罗刹女便在桑嘎拉国王脚下顶礼道:“恳请国王能饶恕我等。”国王则命令说:“我可以宽恕汝等,但你们从此就得离开此处前往别地生存,且自此之后永远不得损害众生,如此才能得我赦免。”罗刹女连忙答应说:“我们可以离开此地。”说完就匆匆逃离此岛,前往别处求生。桑嘎拉国王于是重新规划、建设此城,这个地方从此以后就被称为斯里兰卡。
当时桑嘎拉商主之罗刹女妻子,在释迦牟尼成佛后,便成为一名为玛得之人的女儿,叫无喻姆。无喻姆长相妍丽、身材苗条,整个世间堪称无与伦比,故而众人才将其唤作无喻姆——她之美丽已无法以喻名之。玛得心中盘算道:“不管对方种姓如何高贵、财富多么圆满,或者如何广闻博学,我都不欲把女儿嫁与此类人为妻。如此人长相与我女儿一样,端严善妙、无人可比,这人方才够格做我女婿。”
玛得一日看见坐于树下之释迦牟尼佛,顿觉此人煞为庄严俊美,不禁立即生起欢喜心。他心中想到:此人应为整个赡部洲尊主,若能娶我女儿真乃我们莫大荣幸,将女儿交与他定无后顾之忧。玛得回家后便告诉妻子说:“我今日已为女儿相中了丈夫。”随后就让女儿梳妆打扮一番,带着妻子便赶赴释迦牟尼佛所居之地。
玛得妻子名为乌尔玛,她以前曾见过世尊,此次相见后便对丈夫说道:“我曾见过大仙人(指释迦牟尼佛)去城中化缘,他若向下压,则可压垮高山;他若向上举,则可抬低为高,这种人看来不会接受任何美女,我们还是打道回府为妙。”玛得愤愤阻止她道:“乌尔玛,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万勿说不吉祥之语。如我们能以方便法令其接受,他日后定会慢慢习惯享受男女妙欲。”
当时释迦牟尼佛恰好从一森林正前往另一森林,他们看见释迦牟尼佛所用坐垫及住处后,玛得又对妻子说:“好妻子,此乃我们女婿所用垫子及住处。”而妻子则清醒说道:“具贪之人,住地零乱;具嗔之人,住处破烂;具痴之人,住处混乱。这住地看来乃离贪者享用,他想必不会接受我家美女,我们还是回去为好。”玛得闻言内心不悦:“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万勿说不吉祥之语……”玛得言毕又看见地上所留世尊脚印,他就又沾沾自喜对妻子说:“好妻子,此乃我们女婿所留脚印。”
妻子再次打断丈夫痴心妄想:“具贪之人脚印不明;具嗔之人脚印深厚;具痴之人,脚印模糊。这脚印看来定是离贪者所留,他想必不会接受我家美女,我们最好赶快返回。”玛得闻言心生不悦:“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万勿说不吉祥之语……”
此时他们又听闻释迦牟尼佛清晰声音,玛得再次自以为是地说道:“贤妻,此乃我们女婿所发音声。”妻子又一次冷静说道:“具贪者声音温柔;具嗔者声音粗糙;具痴者声音混浊不清。此音声乃如天鼓妙音一般,是佛所出音声,发出此声者又怎会接受我家美女?我们最好赶快返回。”玛得继续批驳妻子说:“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万勿说不吉祥之语……”
释迦牟尼佛在距他们全家很远之地已望见三人,玛得看到后不觉心花怒放:“贤妻,我们女婿正在观望我们。”妻子依然给丈夫泼冷水道:“具贪之人眼珠乱转;具嗔之人眼如毒蛇;具痴之人眼如暗夜一般混沌无光。此人眼望一木轭许之地,此乃离贪者所发视线,他断不会接受我们女儿。”玛得此刻对妻子言行已非常不满,他批驳妻子道:“你真是不吉祥女人……”
当世尊开始行走之时,玛得一厢情愿感叹道:“贤妻,此乃我们女婿在行走。”妻子便对他分析说:“此人行动庄严、如法,身躯稳固,脸色及目光均清净透亮。他何能接受无喻姆,我们还是返回为妙。”玛得此次则机械地反击妻子并宣说一偈:“你真是不吉祥女人。今天正逢吉日,你万勿说不吉祥之语……昔日有内角金色,厄达拉三婆罗门,终被贪欲蒙住眼,生下儿子享欲乐。我们若以方便法,向其奉献无喻姆,此女美貌定使他,生儿育女享安乐。”
玛得言罢即到世尊前请求道:“我家女儿青春靓丽、貌美如花,对希求世间安乐之人而言,她乃非常善妙、合适之生活伴侣。现今我欲将其奉献与你,请你接纳。她就如虚空明月一般,定会令你生欢喜心。”
释迦牟尼佛此刻则想到:若我对她说能令她自己贪心增盛之话语,她可能会因贪欲炽盛、增上而死亡,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看来我应对其宣说打掉妄想、令其生起愤怒情绪之话。想到这,释迦牟尼佛便冷漠说道:“婆罗门,我对乐女、嬉女等魔女既不喜欢,亦不希求,我从未对之生起过欢心爱意。对她们装满大小便等秽物之臭皮囊,我脚都不愿触碰,又怎会喜欢、贪执?”
玛得又气愤又疑惑:“我女儿是否是残疾,还是你已远离贪心?为何众人如此贪恋她,唯独你却不愿接受?”
世尊非常冷淡地对他说:“如有人愚痴到会喜欢你女儿,那你尽可将女儿交付他们。除依赖女人,并因之而生贪心、痴心之愚笨徒众外,有谁会接受你所谓如花美女?我乃如来,是整个世间尊主,我已获无上菩提,就像莲花不著水一般早已远离贪执世间之心。青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亦同样离于世间妙欲染污。”
无喻姆听闻释迦牟尼佛将自己称为盛储大小便之臭皮囊后,立即抛下对世尊贪著之意,她对世尊之嗔恨烈焰顷刻就升腾起来,一时间无喻姆杏眼圆睁、身躯气鼓鼓地增大不已。而有一年老沙门此刻竟来至释迦牟尼佛前请求说:“普见外道都能接纳女人,世尊不如干脆将她交与我,如此丽人定可与我随意、舒心度日。”
释迦牟尼佛闻言怒斥他道:“你这愚痴之人再勿坐我近旁,即刻离开此地。”老沙门听后怒火万丈,他竟恶狠狠诅咒道:“愿你袈裟、钵盂等资具全部耗尽损坏;我所受戒律愿如将孩子扔给姨母一样统统再还给你,我要立即舍戒,玛得应将无喻姆速速交与我。”
玛得不觉嗔心大起,他恶口痛骂道:“你这糟老头看上一眼都令人作呕,又怎能触摸?更何谈娶我家美女!”老沙门这下怒不可遏,马上便因气愤至极而吐血死亡,死后直堕地狱。
诸比丘纷纷请求世尊为众人宣说他以前未接受铁匠之女的故事,世尊便向众人宣说:“这老沙门以前亦因依赖无喻姆而令国王自己及众多眷属蒙受痛苦。”世尊接下来便向众人叙说了桑嘎拉商主之故事,并向他们解释说:“当时之狮髻国王即为现今之老沙门。”
玛得最后只得带着无喻姆来到郭兴巴城市,当地国王夏瓦一见无喻姆就对她生起贪心,于是就将她娶为王妃,又赏赐给玛得以鲜花装饰之宫殿一半,还将五百仆人也一并赐予玛得,又日日用妙香及五百印币奉送。玛得也趁势变为夏瓦国王大臣。
无喻姆后有一次用火焚毁一蓝色王妃所居宫殿,尽管造下此等烧尽房舍恶事,国王还是将她留在身边。蓝色王妃妹妹吉祥姆后来亦成王妃,舍利子比丘为其传法后,吉祥姆现见真谛。以此缘故,释迦牟尼佛说:“有七种人之话语不得违背:圆满正等觉如来之语;无垢阿罗汉之语;僧众长老之语;管家之语;堪布之语;阿阇黎之语;国王之语。”
又释迦牟尼佛以前为大商主时,曾到罗刹女国。观世音菩萨则变为瓦拉哈儿骏马,将大商主带回赡部洲,此公案在《宝箧经》中有记载。
流水拯救万条鱼
无量劫前,宝髻如来佛法进入形象期后,有一天自在光国王仍以佛法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国中有一商主名为持髻,精通一切医药知识,亦娴熟掌握吠陀学问。他有一子名为流水,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流水相貌端严殊胜,兼以精通文字、艺术等所有学问,且辩才无碍。
流水每见众生沉陷疾病痛苦折磨中就想到:尽管父亲精于医道,怎奈他已年迈体衰,不能再亲赴各个城市为病苦众生诊治。为治愈众生疾患,我应到父亲面前亲聆医术。流水于是便到父亲前恭敬求教,随后就渐渐掌握一切治疗技艺,并及吠陀等所有学问。
他到天自在光国王治下城中为众人治病时,在一切众生面前均说道:“我是医术高明之医生。”不仅如是宣说,他更凭借自身医术令很多病者远离病患。这些病人又与以前一样恢复体力、健康如初、具足一切身体受用。众人皆大欢喜,全都继续积累福德,且赞叹流水就如药师王一般,并对其恭敬爱戴。
流水后于一水池中发现一万条鱼因水近干涸而焦灼待毙,他不觉生起强烈悲心。此时一树神告诉他说:“你若能拯救鱼儿性命、赐其源源不竭之水,那你大名方才可称名副其实。”流水闻言便开始四处找水,但反复寻觅也未发现有滴水可用。无奈之中,流水只得先砍断一根树枝权作水池凉篷,然后又开始逆溯水池源头。原来是一恶人为害鱼群,便将水池源流引向另一方向,故而才致池中水量日渐干枯。流水找到水源后不觉大失所望,因他发现即便是一千人亦无法再将源头转向,自己势单力薄又怎能应对。
流水失望而归后便到天自在光国王前顶礼请求道:“我一直尽心尽力治愈病者疾患,现在一寂静处水塘中,有一万条鱼因池水干涸而备受煎熬,它们还得忍受毒日炙烤,种种痛苦难以尽言。为运水之故,希望大国王能赐予二十头大象以解燃眉之急。”
国王最终答应了他所提请求,将二十头大象悉数赐予,流水马上率儿子水衣、水精带领象群奔向江河边。临行前,流水又向牧象童子借来一百只皮囊,到江岸边后,这些皮囊全部派上用场,流水将它们装满江河水,驮于象背后返回水池。待池中鱼儿得水滋润后,一万条鱼各个欣喜若狂。为表达获救后感恩心态,它们看到流水走向哪里,便将感激目光投注于他。流水深恐鱼儿解渴之后又有腹饥之累,就令水衣骑象返家向亲友索要食物。等水衣将众多食品带回来后,流水将其细细捻碎洒向水池,所有鱼儿此次均心满意足。
流水又慈悲想到:我以前在一比丘前听受大乘佛法时,他曾说过——任何众生临死时,如能在其耳边念诵宝髻如来名号,都能使其转生善趣。看来我亦应给这些鱼传授甚深缘起法,还要为它们念诵佛号。当时身处赡部洲之众生,有些对大乘法有信心,而有些却毁谤不止。流水则义无反顾走进水池,待水没膝时,流水开始大声念诵“顶礼圆满如来正等觉宝髻佛”,然后又宣说此生彼生、有此有彼,及无明生行、无明灭则行尽及至最终灭尽大痛苦等缘起正法道理。
流水返家后有一日去参加一盛大宴会,因饮酒而致昏昏欲醉,结果等他睡下后,当地竟出现种种稀有瑞相:一万条鱼死后全部转生三十三天,当他们自己观察是以何因缘才能转生为天人时,发现原来是当自己以前在赡部洲做鱼时,持髻商主之子流水不但以饮食、充沛水源满足他们所需,更以为他们宣讲缘起法及念诵宝髻佛号之功德,而令众鱼全部转生三十三天。为供养流水,他们便从天界来至其家,当时他还睡在床上。天人便在他枕边放置一万条双股珍珠项链,脚边亦放置一万条,左右身边各放一万条;天人还降下曼达花雨,没过流水膝盖;诸天人随即又出击钹妙音,结果整个赡部洲众生都从睡梦中醒来,流水也最终清醒。
此时一万天子飞至虚空,并于天自在光国王王宫亦降下花雨,并及原先所居水池也遍覆花雨。众天子然后才回到天界,并享受五种妙欲及安乐生活。
第二日清晨,当赡部洲天色大亮时,国王惊讶不已地向精于天象者及诸大臣询问:“此等瑞相以何因缘而得以出现?”众人皆回答说:“国王应知,商主儿子流水家昨晚降下四万条项链及曼达花雨。”国王急忙命令说:“你们速去流水处,以温和之语唤他过来。”等流水来到王宫后,国王问他:“你知道昨晚瑞相到底是何因缘?”流水答言:“对此我非常清楚,那是一万条鱼死后转生所致。”国王听罢更感震惊:“你如何了知是鱼死所致?”流水说:“我可派儿子水衣前往验证。”国王连忙说:“你快将水衣派去。”
水衣来到水池边察看,塘中鱼儿果然已全部死去,池中遍满曼达鲜花。水衣回来后将所见于流水前汇报一番,流水又将详情告知国王,国王不禁心生欢喜且随喜赞叹。
当时之持髻商主即为后来之净饭王;天自在光国王即为后来之释迦手棒者;流水之妻名睡莲精者即为后来之释迦女沙措玛;水衣即为后来之罗睺罗;水精即为后来之阿难尊者;一万条鱼即为后来得无上菩提授记之威严王等一万天子。
清净发心
久远之前,无惧王如来出世时,于其教法下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婆罗门子,智慧超胜、严持五戒、修持佛法。
有次他与五百人一同前往一非常恐怖之地,当地有五百强盗。强盗中有一人为婆罗门子熟人,趁夜晚天黑,这人找到婆罗门子说:“你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想办法逃跑就是,否则你们这些人均会被我们杀死。”婆罗门子则暗自思忖:我若告诉同伴,他们定会杀死这名强盗,众人便会因此而堕恶趣;我若保密,众强盗又会将我们五百人杀光,这些强盗又会因此而堕恶趣,这可如何是好?左右为难之际,婆罗门子又想到:宁可我堕恶趣,亦要把与我相熟之人杀死。他只欲让我逃脱,我若告诉众人,他必不答应,看来只有牺牲他一人了。想到这,婆罗门子便抽出宝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诛杀。
五百人最后均安然脱险,大家快乐欣慰之余又不免对婆罗门子所行生起疑问:“你历来都是人中最善良、最优秀者,为何也会动手杀人?”他则心胸坦荡、毫不掩饰地说道:“我不惜造作大恶业,就是为众生利益、为帮助朋友同伴渡过难关。我所杀者乃你们公敌,为此而堕地狱我也心甘情愿。”五百同伴感恩戴德道:“你为救助我等,自己甘愿承受三恶趣痛苦而杀人救众,你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该以何为谢?”婆罗门子郑重说道:“如欲报恩就请发菩提心。”结果这些人全部发下菩提心。
五百强盗后来碰到他时也说:“你本善良,为何要杀我们中之一员?”婆罗门子趁机开晓道:“我其实早就知道你等踪迹,但我从未向任何人,包括国王汇报。以此缘故,你等性命方才得到保护。”众强盗听闻后也对他生出信心,并皆发菩提心。
而婆罗门子则以发心清净之原因,迅速圆满了九十劫超越轮回所需之资粮,并逐渐证得菩提果位。
又释迦牟尼佛有次住于竹林苑时,得知一比丘身得痈疮病,遍身脓血,谁都不喜与其接触,更不愿探望,此比丘只能住于佛殿外之墙角。释迦牟尼佛就以任何人不能认识之神变所成幻象来至他面前,此时承佛威神,帝释天也手捧福德变现宝瓶来到佛前。世尊即以百般福德之手伸向比丘,五指各放光芒,眷属、天人皆自然现前。在病比丘前世尊顶上宝髻放光赫奕,且光芒直触病者,自然解除他所受疼痛,清除身上脓血。比丘则口念皈依,身体还暂时无法顶礼如来。
世尊右手持宝瓶向比丘头顶倾倒,左手又替他清洗疮口,结果所患顽疾最终全部治愈。比丘高兴万分,他恭敬顶礼如来道:“顶礼大慈大悲无上药师王,我身病既蒙世尊慈悲治愈,则更祈盼世尊能为我宣说治疗心病之法门。”
世尊高兴地为其宣说佛法,并由衷说道:“你对我恩德很大,故而我才为你传法报恩。”此比丘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诸天人眷属在世尊前恭敬顶礼后说:“分明是如来治愈病人,为何如来却说是报答他恩德,此说为何?”
世尊便向诸人叙说起过去因缘:“无量劫之前,有一行非法之恶王与五百大臣,恶王对众大臣宣说道:‘在我国土上,所有轻微触犯法律者均需受到严厉惩罚,必须将其全部财产没收以供我等共同享用。’
五百大臣于是经常殴打富有之人,严厉惩罚他们并剥夺其财产,至于贫穷之人更是会被迫害致死,时时都有生命危险。当时有一居士稍微触犯法律,五百人便欲狠狠毒打他,没打多久,就有人说:‘听说这位居士心地善良,我等最好不要冒犯他,还是将其释放为好。’当时提建议者中有一人即是现在这位病比丘,那位居士即是我。无数劫前我为菩萨时即报答过他恩德,成佛后依然未忘他当初相救之恩。”
具乞要回如意宝
无数劫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商主具乞,他同与自己力量相等之儿童共学文字、工巧、历算、商业、六十四种艺术等一切学问,并一一精通。当时有一朋友为他宣说了积聚资财所要遭受之诸多危害,诸如:童子前往异地他乡要遭受种种艰难困苦;要受敌人迫害;恐怖危险之地所带来之危害;水灾;缺乏饮食之危害;寂静处受到猛兽及强盗袭击之危害;进入大海后被风浪吞没之危害;遭遇罗刹女危害……朋友讲完种种困苦之事后问他:“你对这一切危害是否都已了知无遗?你还能心甘情愿、无偿享用父母财富吗?”
具乞羞愧回答:“对这些我都不大清楚,因我一直被非法迷惑。以前我一直以为获取财富无需经历太多痛苦,现在方知财产来之不易。既然如此,若我再继续享用父母资产实在不应该,对我而言亦太痛苦难堪,我要自己积累财富。”于是具乞便向父母禀告说:“我欲前往大海,开拓一番商主事业。”父母当然予以拒绝:“前往别处会遇到众多危害,还是不去为好。我们家七代之内都可尽享祖传财产,无论如何享用都不会耗尽,受贫苦之困,你好生享受就是,哪里还用东奔西走、劳碌求生?”
具乞坚持说:“这样生活太不应理。七代之内不享用也不为过,但我若贪著些微家财则实属好逸恶劳,你们务必开许我出海远航!”
看到儿子心意已定,父母便也不再执意挽留、劝阻,具乞便得以顺利前往海中取宝。待其取到无价珍宝并欲将之运回时,谁料竟因具乞于海边沐浴而不慎将无价宝失落海中。他马上就欲凭借自己大精进力而舀干海水,再拾珍宝,具乞便在内心发愿道:“为重获如意宝珠,愿大海水迅速干涸。”此时有成千上万天人前来帮助,狂风、烈焰也从旁相助,大海海水日渐缩小。
海神讽刺具乞道:“大海壮阔无边,而你却如此微小,要想令海水枯竭岂不如蚍蜉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你要舀干大海就如自己妄想衡量虚空一样,只能是徒劳无益。”具乞商主回答海神说:“大海绝非大无边际,用由旬作单位就能将之量尽;而我拥有之精进力才真正不可测度。海水必将干涸,你等海神均应仔细审视我之力量:看那虚空中早已遍布天尊,无量天尊都在帮我;大风、烈火也呐喊助威;你们好好看着,我现在即便想把水洒向虚空都不可能,因空中已密布天人,水都无法泼进;既然所有天尊都在助我一臂之力,以后天空中亦不可能再降下雨水;风也会帮我吹干大海。如此一来,令大海枯竭又有何畏难之处?倒是你们实应恐怖,若不送还我如意宝,我绝对有力量与你等比试一番。更何况我已皈依过佛法僧三宝,三宝又怎能不垂怜我而帮助你们?”
海神听罢只得点头赞许:“大士夫,你所言的确不虚,你之精进毅力亦令人佩服。我们还是将如意宝送还你,望你能将之尽心供养三宝。”海神言毕即将如意宝完璧归还。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舍利子比丘曾转生为一能广积财富之施主,他将所有财产全部变卖为黄金,并以之打造成七金瓶埋于地下。后当其临死之时,因强烈贪执金瓶竟转生为一条毒蛇死死将其守护。过了很长时间后,城市已衰败空弃,而蛇却再三转生为同类,一直牢牢缠绕金瓶不放。
数万年飞逝而去,当此蛇最后一次转生为毒蛇时不禁心中暗想:我过去如此贪执此金瓶才致相貌这般丑陋,多生累世以蛇形存世,如今真应该供养殊胜福田。想到这里,它就爬至路边呼唤路人。结果当一人路经此处时隐约听到有蛇声召唤自己,但他只闻其声、未见其形。再仔细一听,只闻得蛇声阵阵:“请至我面前。”那人这回方才找到声音出处,他胆战心惊地说:“你乃恶性众生,我怎敢到你身边,你若咬我一口,我可如何是好?”
毒蛇安慰他说:“我若杀你,你就是不过来我也会杀害你。”那人只得战战兢兢来至毒蛇前,毒蛇向他表白道:“我有一金瓶,欲令你以之积福累德,如做不到则我定咬啮你无疑。”过路人连忙回答:“我当然可以做到。”毒蛇就说出了自己想法:“请替我将金瓶供斋与僧众,供斋当日,我亦欲亲往观瞻,到时你应来接我同去。”这人便按毒蛇吩咐将金瓶供养与僧众,并讲明事情原委。
供斋当天,此人手提口袋来到毒蛇面前,毒蛇非常高兴地钻入口袋,那人便背着口袋向寺庙进发。途中遇到一人,此人连续问过三遍“你从何处而来”,但背蛇者根本就不予答理。毒蛇怒火顿然生起,它心想:别人连问三次,你这人为何不作答?生起嗔心后,它便想施放毒气。不过转念又想到:此人在帮我积累福德,我实不应将其杀害,不但要宽恕他,更应向其忏悔我生嗔之过。于是它便要求背自己之人在一寂静地停下来,并将自己放于地上,然后向他忏悔道:“我刚才竟对你心生嗔恨,现在我向你真诚忏悔。”
忏悔后又继续行走,终于到达僧众住处。僧众此时正接受应供,背蛇者也将鲜花、食物供奉上去。毒蛇内心喜悦非常,它立即对僧众生出信心,并恭敬观望他们。僧人们应供完毕后就开始给毒蛇宣讲佛法,毒蛇喜悦更是无法言表,它将剩余六金瓶也一并供养。毒蛇后来安然离世,并以此福德而转生三十三天。
当时之背蛇者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
猴王不忘下属
久远之前,于吉祥雪山山脚下,长有一片药材丰富之森林,释迦牟尼佛当时变现为一只猴王。森林中有一烈卓达大树,枝繁叶茂、气味芬馥。猴王住于树下时,发现一根树枝已弯入水里,而此时众多猴子正争相觅食水果。猴王颇富远见,它害怕弯入水中树枝日后会为猴群带来违缘,便深感应先将此树所结果实吃光,于是它就对众猴子说道:“我们应首先采摘此树果实,其余果树待日后慢慢享用不迟。”猴子们就开始吞食此树果实。
此时枝条上有一颗果实尚未成熟,蚂蚁就搬来很多树叶覆盖在水果上,结果众猴均未发现这漏网之果。一段时间过后,此果渐渐成熟,味道鲜美时自然落入水中。果实沿河漂流,而河水下游有一国王,国王妃子当时正好在河边沐浴。王妃突然闻到一股芬芳香味,她寻香而去,结果发现了上游漂来的这颗果实。她将此果从河中捞出来后一闻,顿觉气味芳香无比。王妃将它供养给国王,国王一尝喜不自胜,他竟想:只要能吃到此种果实,失去王位都不觉可惜。既然果实是从上游漂来,想必上游一定生长有果树,我一定要找到果树,这样才可长期享用,这果味、形色实在妙不可言。
国王即刻便率领军队逆流而上,到达森林中后终于发现了此棵果树。当大队人马渐渐靠拢之时,成千上万只猴子竟窜出来抢夺果实。国王非常生气,立即命令手下将这些猴子统统杀死。众人马上搬起石块、拿起兵器准备将群猴一网打尽。当国王大军气势汹汹、剑拔弩张之时,猴子开始遭受大恐怖折磨,它们全都战栗不安、痛苦万分。猴王见到众猴所受痛苦后悲心大起,它爬上果树顶梢并向北方如飞鸟一般纵身一跃,结果竟攀上山岩边一根藤条。它将藤条一端拴在自己脚上,然后再跳跃回果树上,用手抓紧果树,脚部又依藤条与对面山崖连接起来。猴王此刻则命令所有猴子从自己身上向藤条那端跃进,最终猴群无一例外全都踩着猴王身体躲过国王追杀。尽管它自己已遍体鳞伤、体力难支,但心态却恒时稳固、毫无后悔之意。
看到猴王以此种方式解脱所有猴子恐怖急难,国王与眷属深感稀有。他们皆认为猴王不仅聪明智慧,更能不顾自己身命,恒以悲心利益他众,此种作为真乃难能可贵。国王于是命令身边人说:“猴王为其它猴子生命安全竟能以身相救,但恐它自己身体已近崩溃极限,因长时间为众猴做桥梁,它已身力衰竭、无法挪动。我现欲在它身下垫些衣物,你们同时用箭射向藤条、树枝,务必将其射断,那时它自会跌落。”
众人依王所言众箭齐发,最终将藤条与树枝射断,猴王终于跌落到国王所备衣物上。因猴王身体早已伤痕累累。精疲力竭,它一落下后便昏死过去。国王将其置于柔软垫子上,以药物精心清洗创伤,猴王不久即清醒过来。
国王对它说道:“你舍弃自己生命,以悲心布施身体作为桥梁让其它猴子通过,这样行事对自己有何利益?这些猴子安危与你又有何干系?”
猴王回答说:“这些猴子皆听我吩咐,认我为国王,我亦将它们当成儿子一般看待。为利益它们,我才甘愿如此行事。我们友好共处,共同转生为猴子同类,长期集体生活后,我们已如亲友一样和睦。”国王再次深感稀有,他又问猴王“如果大臣对国王如是作为当然再好不过,但国王对属下如此行事恐不应理。为自己利益着想,何苦要毁坏自己身体?”猴王耐心对国王开导道:“大国王,世间虽有这种说法,但此等观点皆来源自恶劣论典,我亦了知此等论典。与我们关系不甚融洽之众生,当他们遭遇痛苦时,舍弃他们都令人无法忍受;而与自己长期友好相处、对自己恭敬有加、关系如同亲友一般之众生,更不必多言。”猴王又趁势将自己如何疼爱猴子、如何攀上藤条之经过向国王讲述一番。
国王不觉对猴王所言所行生起欢喜心,他说道:“你舍弃自己安乐,承担别人痛苦,这样做来,你自己又能获得何种功德?”猴王回答说:“我身虽伤痕累累,而我同类却因之而得解脱、拯救,它们对我从内心恭敬就已是对我最大报恩。我再苦再痛也无不喜悦之情绪,就算我因此而死,我也高兴快慰,因我已拥有清净名声、国王亦对我赞叹、我又获事业无畏惧功德。国王你应明白了知,无悲心之人断不会获得如此功德,他们只能得到与之相反之过失。此等众生除感受燃烧地狱之痛外别无去处,国王实在应该听从我教导,以佛法护持国政。你对眷属与无依无靠众生应似父亲待儿一般饶益他们,尽量增上法政、积累福德,令今生来世快乐幸福。”
国王对猴王自此更是信心大增,而猴王也于死后转生善趣。
宝喜以身满众生愿
久远之前,鹿野苑中有一梵施国王,财富圆满,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当时有一商主名为宝,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一般。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他儿子,庄严善妙,名为宝喜。宝喜精通一切文字、观察法,智慧超群,又具深广悲心,性喜布施。他将父亲财产尽量布施与可怜众生,当父亲去世后,梵施国王就封其为大商主。
大商主继续经营买卖、行广大布施,随后他想到:父亲财富当然属于父亲所有,我用他财产布施并非本事,亦非稀有,我应自己积累福德,力争凭自身实力布施。于是他便广为宣布:“有谁欲与我同去大海取宝?有谁欲当我保镖及种种随员?愿意同去者请做好准备。”不久即有五百人应召而来,大商主便将炊事员、调解争执者、管理财务者、舀水者、观察者等众人全部带往海边。
大商主先派人赞叹入大海、得如意宝之功德,结果许多人纷纷涌上商船,以致船载过量无法行走;他接着又派人宣说海上风险,诸如会遇到食人鱼、巨浪、漩涡、鲸鱼、海盗、飓风、强盗等等群魔危害,告诉众人说凡不顾惜自己生命、不顾及亲友态度者均可登船。因人中本来就英勇者少、懦夫居多,结果大多数人又下船回家。
将出海航行所可能遭遇之危险连说三遍,并依次砍断三条缆绳后,宝喜等人所乘商船便似离弦之箭一般飞速驶向大海深处。等众人到达宝洲后,观察者交代说:“宝洲里有相似如意宝,也有真正如意宝,诸位在取宝时一定要审慎观察,取精去粗、取真去伪。此宝洲尚有共命罗刹女,极易诱惑男子,大家务必提起高度戒备。另外,能致人陶醉、晕眩之果实,若食之则要连续昏迷七天。诸如此类危险,我等皆需提防。七日之内,非人尚允许我等驻留,七日后则必须离开。七日后诸位将不会成办任何事,狂风肆虐时会将大家刮向别处。”
众人均依观察者所言小心翼翼、抓紧探宝,并纷纷找到真正珍宝,大家将所获宝藏堆放于船舱中就开始返航。待他们顺利抵达赡部洲后,宝喜终于得以按其意愿广行布施。
商主宝喜即如是先后六次前往大海取宝,并依所得珍宝于鹿野苑城中广行布施。此时有另外地方之五名商主,多次前往大海都遭遇众多违缘,船只损害、所欲成办之事无一成功。他们不觉心下思量道:都云宝喜商主福德深厚、人人称叹,若能依其福德力护佑,我等事业想必定可成办。于是他们便向宝喜请求帮助,宝喜为难说道:“按常规来讲,一人若七次前往大海恐非吉祥,因船只可能受损。我如第七次出海,未必能顺利返回。不过眼见你们如此恳请,我不由生出悲心,我尽量满足你们愿望吧。”
商主随即率领这五人同往宝洲,在获取宝珠后返航旅途中,商主心想:我们越过风浪、顺利抵达岸边之希望非常渺茫,看来我应把最珍贵宝珠置于口袋、拴在腰间。想到这,商主便对那五人说道:“我们所乘船只万一受损,你们定要抓紧我身体。”
又航行过一段路程后,众人发现一海岛,结果轮船不慎撞上,船只彻底损毁。五人急忙紧紧抓牢宝喜,而宝喜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根本不考虑个人安危,他只想到:我若想活着将他们带往岸边几乎无实现可能,不过海中喜清洁之龙王素不欲与尸身共住,若我立刻死去,龙王定会将他们送至岸边。打定主意宝喜便对众人说:“大家无需惊恐,此刻更要以稳固心态与欢喜心抓牢我身躯,我不需你们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将你们顺利送至岸边。上岸后,你们可将我身上宝珠带回并分配,凭此珍宝,七世以内都可令诸位尽享无穷财富。”宝喜言毕就边为获圆满菩提而发愿,边用利刃割下自己头颅。性喜清洁之龙王即刻便将其尸体抛至岸边。众人也因之而安全上岸。平安抵岸后,五人卸下宝珠并平均分配,然后又将宝喜骨灰好生供养一番。
当时之五位商人即是后来释迦牟尼成佛时之五比丘,世尊最初将其从轮回大海中救度,最终又以菩提支法宝以为分配,使他们皆获暂时、究竟安乐。
又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一大商主,名为大吉祥,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大商主后与五百商人一同路经一艰险、狭窄、陡峭岛屿时,遇到以婆罗门形象现身之毛髻罗刹。罗刹在路上拦住他们后假装说道:“毛髻罗刹残害我们,不让我们从此经过,你们也勿经过此地为好。”大商主不客气地回应说:“你们这些婆罗门最好少管闲事,自己走好路就是了。”
罗刹闻言内心不悦,他一时心烦气躁、脸色铁青,伸出双手张牙舞爪,发髻也堕落于地。他瞪着火红眼珠说道:“难道你这位商主还要向我进攻不成?赶快从此地滚开!”大商主看到他恐怖形象后一点也不为之所动,他拿起弓箭便开始向罗刹射去。结果所射之箭统统落在罗刹发髻里,商主举弓向罗刹掷去,弓也一并落入发髻之中,就连商主进攻所用木棒、粪便也全卡在发髻里。商主毫不在意,他又用身体向罗刹进攻,结果整个身躯也卡在发髻中。罗刹此时洋洋自得问道:“你双手、双脚、头颅全入我发髻中,除此之外,你还有何等可供进攻、炫耀之处?”
商主毫不退缩地回答说:“虽我双手、双脚、头颅全卡在你发髻中,连身躯亦入其中,但我仍拥有你无法卡住者,这就是我秘密之心。只要我心未曾气馁,则我精进心亦断不可能失去。精进不失,我当然要与你作战到底!我这精进之力,你又如何能消灭?”
罗刹只得无奈叹气道:“你所言的确不虚,你所拥有之精进确实令人感动,我实在应向你顶礼。如你这般精进下去,自他痛苦都可一并解脱。”
商主最终以其精进带领五百商人顺利渡过难关,毛髻罗刹也远离嗔恨、守持五戒,商主还为他宣说佛法。
释迦牟尼成佛后,此罗刹即转生为静住夜叉。释迦牟尼佛后来将其调伏,令其皈依并持守五戒。
妙喜苦行寻宝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地盘上,有一商主名为现喜部,他有一子名为妙喜,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待现喜部去世后,为满足众多乞讨者愿望,妙喜决定前往大海取宝。待他取宝顺利归来后,妙喜即开始对众多商人广行布施,令其皆从贪执财富之种种强盗行径中解脱。他前后六次深入大海,尽量以所获珍宝向乞讨者、与他同行之商人、强盗等人布施财物。尽管广行种种布施,但仍有众多强盗不舍强盗行为,妙喜对此亦无能为力。他想:我现在尚不能根本摧毁这些强盗恶业陋行。
带着种种苦恼,妙喜进入睡梦。梦中有一身色美丽之天女对他授记道:“大智者,切勿灰心失意,具智又精进不懈之人无事不能成办。有一班达儿洲为天人依止之处,你若前往必会发现一如意宝,此宝能令三界遍满财富。此地原本为超越凡人、具福德者所居之地,除去具福德者、具毅力者之外,普通人不可能到达那里,希望你能抵达班达儿洲。
要去班达儿洲可依下述方式:此地西面有玛拉雅山,山下有种甘露妙药。依精进力得此妙药后,可解除众生饥渴、劳累之困。从此越过七大洲、七座巨山、七大洋后,会碰到顺行、逆行大海,你可凭船渡过。登船后依风力可直抵岸边,抵岸后又会遇到顺行、逆行山王。山上有风能刺伤眼睛,有一具意妙药可以对治眼疾,使用过后即不会再遭受厉风损害。接下来会碰到普漩大海,海上会刮曼嘎狂风。渡过大海狂风后,有普漩山王,此山实为可怕之山。不过有螺肚妙药,此药被众多毒蛇缠绕,只要将药置于头顶就能遣除一切灾难。
再往前行又会遇一蓝水大海,海中有一赤目罗刹。有妙药名为玛刚,读诵佛经即可渡过蓝水大海。此时又会出现一蓝水山,山上有五百凶目夜行罗刹。那里有一具意妙药,见闻触摸者均可依此解除蛇毒。欲得此药,必得以守持斋戒、修大慈大悲心遣除毒蛇危害后才能得到。将此药与治眼疾之药等种种药配合后,会见到罗刹马车山,此山极难行走,不过你以自己福德力仍可跃过罗刹马车山。
接下来会碰到巴山,恐怖艰险。铜林中有一铜眼毒蛇,它所放毒气被风吹散后,凡接触者都会死亡。铜眼毒蛇于六月中所放毒气可达于一由旬之地,六月过后它便饥饿难眠,不再放毒。在一竹林山洞中取到妙药后可念诵佛号,毒蛇及其余危害则无法近身。
过后又有七大山,山上有铁竹林利刺,只能以铜鞋底方可行走于上。越过铁竹林、七大江河后即到达三峰山。三峰山有金刚刺山,此山亦只能以铜鞋底方能越过。过了铁山、铁水等众多山河后,又出现一烟目山,全山上下遍满毒蛇毒气。山顶有一石墙围绕之水池,池中有一珍宝洞,洞中有不死长生妙药。如此地沙砾附着于自己手脚及腹部,念诵密咒后,所有危害均不可能伤及自身。
有七大山遍满毒蛇,越过如此七大山及七大江河后有一白色耸入虚空之山峰,山脚下有城名为日何得嘎,如天界一般。曼嘎大悲商主于其中对一切众生均生慈悲,众人将其称为帝释天,他会向你讲述前往班达儿洲方法。”天女即如是于梦中对妙喜作此授记,宣说完毕后即消失不见。
妙喜醒来后对天女所言生起大信心,他依照天女教言苦行精进十二年后终至日何得嘎城。尽管曼嘎商主已身染沉疴,妙喜无法近前只得住在门口,但因他精于医道,最终还是蒙商主开许进入其家,进来后二人进行长谈。因妙喜对历算非常擅长,他经过观察、推算就已了知商主大限当在六月之后。妙喜心中自然十分伤感、痛苦,但他依然尽心竭力对商主予药治病。结果在他悉心调理下,商主病情很短时间内就日益好转。
两人关系自此更胜从前,商主疾患最终全部治愈。妙喜则趁机将自己情况全盘告诉商主,曼嘎商主闻言对他一片苦心与精进努力自是赞叹有加,并答应教给妙喜前往班达儿洲之窍诀。他如是说道:“我并未去过班达儿洲,但通过辨认大海方向,我可带你奔赴那里。”
二人便将船只准备齐全,妙喜跟随曼嘎一起上船前行。他们借助风势、飞帆前进一百由旬之后,发现前方海水五颜六色。妙喜便问曼嘎其中原由,曼嘎解释说:“海中有五座铁山及铜、银等不同山脉,故而才致海水变幻多色。”
曼嘎随后于航行途中不幸死去,妙喜孤身一人仍以大精进力奋勇前行。抵达岸边后,妙喜将好友尸体掩埋妥当,随即便再踏征程。他驾船越过一大海后到达一宝山,此山长有茂密森林,巨树参天,山峰也耸入云端。妙喜实在无法翻过山头,无奈之中只得于山下落叶丛中以树叶为床,卧眠其上,但他心绪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妙喜想到:我千辛万苦、长时跋涉,但迄今为止连班达儿洲名字都未曾听闻,而好友却先我离去。不过为众生利益,无论成功与否,我即便死去亦不会对所愿所行有后悔之意。
正当他内心暗自思忖之时,有一名为蓝色供施尊者来到他面前告诉他说:“从此往东越一由旬有三峰山,你可凭地大所成云梯攀援而上。”按尊者吩咐,妙喜终于攀至山顶,结果另一愈发高峻之山又耸立面前。此山纯由水晶构成,山高峰险,飞鸟都难越过山巅,更遑论一般人要爬过去。妙喜无计可施,只得再次席地而坐、冥思苦想。
此山山洞中有一月光夜叉,此刻则现身妙喜前说:“从此往东越一俱卢舍有檀香树林,林中有一光明山洞,洞中有种妙药,你得到后依其光芒即可翻过此山。登临绝顶后,你所欲求皆得圆满。”妙喜闻言即按其吩咐顺利登上峰顶,结果一金色宫殿又现在其前。奈何金门紧闭,妙喜又被拒之门外,他只得在近旁森林中过夜。
当月亮升上来时,妙喜已入沉沉梦乡,原先在梦中对他做过授记之天女此时又现身梦中对他再次授记道:“嗟!具大精进者,你为利益其他众生而行大苦行,现今功德即将圆满只需最后一点努力。你无需思虑日后行程,除此金城外,尚有其他三大城市,一座比一座庄严富丽。你可边诵经边敲门,之后便会出现人非人美女,从金城开始数量依次递升:金城出现四位,其余则分别为八位、十六位、三十二位。她们现身你面前时,你诸根必须调柔,要将她们全部当作自己妹妹,绝不可在其前恣意放纵,如此行事定能很快令你所愿如意。此外尚有一匹马王也可供你驾驭,骑上它则可顺利返回赡部洲。”
妙喜听毕大喜过望,恰在此时天色大亮,妙喜即从梦中清醒过来。他随即就依天女授记一一落实:于第一个城门前连敲三次门后,四个人非人美女果然现身,她们对他恭敬说道:“大士夫,你可拥有此城。”他亦用温柔音声说道:“我只想取如意宝,至于美女等人、财、物我皆不欲得。在我眼中,你们这些美女均为我之母亲、姊妹。我本人早已断除贪心等十不善业,整个身心都已趋向善法。”
妙喜又向她们宣说佛法,四美女不由心生欢喜。她们将如意宝爽快赠与妙喜,并向他解释说:“将此如意宝放在胜幢上祈祷,它能满足一千由旬内众生所需。”
妙喜得此如意宝后又继续前行,不久即遇到银城。敲门后果有八位人非人美女前来迎接并行供养,她们赠与妙喜之如意宝能满足二千由旬内众生所需。再往前走,妙喜又来到蓝宝石城,此时有十六位人非人美女出门迎接,她们将一枚能满足四千由旬内众生所需之如意宝供养妙喜。妙喜得宝后再接再厉,终于来到第四座城市前。此城由四种珍宝构成,前来迎接之人非人美女则增至三十二位,她们供养妙喜之如意宝能在八千由旬内满足众生所需。
妙喜于每一城市中都宣讲佛法,闻法众生各个欢喜难表。所有人非人美女均以喜悦眼神望着他,且同声说道:“这如意宝乃来源自我们兄长,也即人非人美女国王之王宫——月兴国王王宫内。依靠这些如意宝,你们赡部洲即可降下众生所欲资生用具,希望你将之带回好好利益众生。”
妙喜得到珍宝后,凭其福德之力,云行力骏马王在享用完自然成熟之庄稼后,就将脊背靠向他,他则跃上马背,顺利返回故乡。此时梵施国王已经离世并转生善趣,众人则公推妙喜当上国王,并为他举行加冕大典。
而新国王则于十五日那天守持斋戒,然后将如意宝置于胜幢之上,结果整个赡部洲全都降下能令众生满愿之各种物品。妙喜国王执政一百年后将王位传与太子,自己则转生梵天天界。
又释迦牟尼成佛后也曾救护过惧怕强盗之商人,不但为其指点宝藏,更赐给他们大批财富,他前后共六次救护过这些身陷危难境地中之商人。当诸比丘询问其中原因时,世尊说道:“我不仅现在挽救过他们六次,过去亦曾帮助过这些商人。”接着世尊便向众比丘宣说了久远往事。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一精通吠陀之婆罗门,名具慈者。他为息灭众生疾患,便前往雪域、曼达、布喜等地寻觅良药,亦曾在众多森林中采集药物。采药归来后就开始配制药品,治疗众多病患者,遣除他们所得顽疾。他有次在玛拉雅山上发现一名身体憔悴、患病之缘觉,等他供上药物并顶礼后,缘觉便开始从身体病苦入手为他传法:“为息灭以业力、烦恼所引生之痛苦轮回心病,必须精进修法。”缘觉将有关这方面之教言尽力为他宣说,这更加增上了具慈者之精进心。他在缘觉前说道:“在你身体未恢复之前,我会居留此处精进承侍你。”
说完他马上就开始在玛拉雅山诸位施主前广泛化缘,并以所得饮食供养缘觉,如是精心承侍时从未生起过疲倦之意。缘觉为增上他信心,就于虚空中显示诸如身体发光及自生火焰等各种神变。具慈者则合掌赞叹,并发愿未来定要成佛。听他发下如是大愿,缘觉顿生欢喜,随后就消失不见。具慈者再次对缘觉生起极大恭敬心,他取回药后又继续为众生治疗疾病。
金铠逐步统领四大洲
久远之前有一金城地方,当地国王名为金子,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金子国王太子,名为金铠。金铠又有一妹,名为金光,金光后与一大臣之子名为欲精者贪享世间妙欲,以致因不净行而毁坏种姓规矩,国王得知后便欲将公主与大臣之子统统杀死。
后当二人看见金铠来至面前时,金光一言不发只是伤心饮泣,欲精则可怜巴巴说:“我俩因做坏事故而要遭受惩罚,我死倒不足为惜,但这世上有谁会忍心看着金光被人杀死?更何况她还是你妹妹,所以请你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她!”金铠立刻对他俩生起悲心,后当行刑者赶来欲取二人性命时,金铠死死拉住他们所乘马车不放。行刑者无奈说道:“金铠,你是我们好友,但此次乃国王发令,任谁也不敢违抗。我们若不杀掉他俩,自己就难以存身。”
金铠义正词严说道:“对我而言,只要遇到危难之人向我求助,我都会全力保护,更何况自己亲友遇难。”金铠随后就拿起弓箭威胁驾车之人快快离开,自己则带着妹妹与欲精前往森林。
国王闻听王子已将二人劫走,立刻怒火中烧,他马上发动军队四下搜寻攻击三人。金铠朋友此刻劝说他道:“这两人所行非法,你还是将他俩送还国王吧。”金铠听罢即刻手执弓箭来到大队人马前,他让军队停止再做此等无意义之事,并说:“凡皈依我者,我宁舍生命也绝不轻易将其抛弃。”这些人平日就知道金铠过人威力与顽强毅力,此时经王子劝说后纷纷议论道:“如我们杀了王子,王子万一真的死去,国王一定会后悔不已。”想到这,众人便相继返回。
王子等三人继续前行至一空城中,正好看到一美女正采摘鲜花。他们便向她询问:“你为何呆在这里?”美女就向他们诉说了自己悲惨身世:“我曾是一国王公主,怎奈这里有六十夜叉专吃人与畜生,待他们全被吃光后,我一人就可怜兮兮被夜叉当成仆役伺候他们。众夜叉来时,你们务必小心谨慎。”
王子则将他们三人经历讲给这位美女,女人闻言不禁对王子生起强烈贪执之意,她向王子提出欲为王子之妻,王子也随顺答应。后当夜叉前来时,金铠张弓搭箭,在不离大悲心之心态中与众夜叉激烈交锋。结果因其福德力所感,夜叉没能损伤金铠一根汗毛。而他所射之箭则箭箭穿透夜叉躯体,以致夜叉鲜血横流。
长时鏖战后,金铠箭镞一直源源不竭、无法穷尽。大多数夜叉慑于他强大威力纷纷投降,剩下小部分夜叉则在王子前恭敬说道:“你若丢下弓箭,我们就为你指点宝藏。”王子放下箭后,他们就将种种珍宝悉数供养。金铠王子名声随后日益响亮,财富也日渐增多,而别处地方之人亦相继迁移到王子所居之地。
金铠王子声誉日隆,金子国王闻听后也以恭敬心派人前往赞叹道:“你以大威德力降伏夜叉、主持国政,真乃稀有。”王子则回答说:“降伏世间夜叉并非稀有,我更将难以降伏之烦恼夜叉随意掌控。不唯如此,我还想在涅槃之城里登上如来法王位。”传国王口信者听到后也不免击节赞叹一番。
金铠后又扶植欲精登上王位,自己即遵从父王教言回国并当上新国王,且逐渐成为整个四大部洲国王,以佛法治理国家、利益众生。
世尊教化法政
久远之前当善行如来住世时,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法相大商主。后当法相欲以珍宝修建佛塔时,历来对佛法心怀歹意之婆罗门就开始阻挠他完成心中设想。国王则派东投英雄前去谴责婆罗门,待佛塔竣工后,法相作为大施主发愿将来要获圆满佛果。东投也发愿,愿待他成佛时能做他声闻眷属。东投也即后来之法政比丘。
又久远之前正当慧贤婆罗门时,法政转生为一智慧婆罗门。
拘留孙佛出世时,法政又转生为帕加地方一檀香施商主之子,名为马施。当檀香施前往海中取宝时,马施受姨母欺骗竟与母亲行不净行,后又与母亲成家。当父亲取宝归来、事情败露后,马施干脆将父亲杀死,然后带着母亲远徙他乡,开始过起夫妻生活。不久马施遇到一位来自家乡之阿罗汉比丘,此比丘问他:“你母亲现在是否安好?”马施闻言立刻惶恐不安,他怀疑比丘已了知自己与母亲所干丑事,于是又毫不犹豫将阿罗汉杀死。没过多久,马施发现母亲又与其他英俊商主之子共行邪淫,他便抽出宝剑再将母亲杀死。
不长时日内,马施连续三次造下无间罪,当地居民受天尊劝化,最终将马施赶出此地。此时他才略微生起后悔之意,于是就到比丘僧众前请求出家,但僧众未开许他这一请求。结果他又嗔心大起,竟于夜半时分点火烧死了诸比丘。就在这时,一菩萨告诉马施道:“你现在受戒、持戒恐非应理,不如长期念诵‘南无佛’,以此念诵佛号之加持力,将来才会解脱。”
马施死后长劫沦落地狱,恒时感受燃烧之痛。他后又于大海中转生为一条山王大小、吞食其它鱼类之巨鲸,此巨鲸张开血盆大口之时,众多取宝商人纷纷落入它囊中。正当众人遭遇危险、无计可施之时,一商主名为持耳者告诉众人只有念诵“南无佛”才可度过险难,于是大家便齐力念诵起来。正住于祇园精舍之释迦牟尼佛以天耳马上听闻到众人所诵佛号,佛陀随即施以意加持。结果鲸鱼听到佛号后也紧闭嘴巴,未伤害众人。商人们顺利脱险后都对释迦牟尼佛生出信心,并在其教法下出家,后皆获阿罗汉果位。
鲸鱼死后,许多龙就将它尸体推至岸边。鲸鱼最终转生为舍卫城之司马得婆罗门,此乃他最后一世流转生死轮回。司马得婆罗门不论如何猛吃都感觉未饱,他最后终于出家求道。世尊将其带至海边看他自己前世遗骸,他这下总算对轮回彻底生厌,后又获阿罗汉果位,名为法政比丘。
云驰代龙被啄
久远之前有一金色城市,国王名为云顶,育有一非常俊美之太子。此具殊胜功德之太子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他当时已成为众多持明者主尊,名为云驰。父王后将王位交与太子,自己携王妃前往玛拉雅山居住。而云驰觉得离开上师父王后,要那王位又有何用?拥有众多财富又有多少价值与意义?于是他便将王位舍弃,追随父王也前往森林中生活。
后来在吉祥山中,某次春光无限、山美水秀之时,云驰到山中赏玩,忽遇一美艳绝伦之女人正在一金殿内供养一尊郭玛天女像,此像纯由珍宝制成。美女边供养边弹拨琵琶乐器,还轻轻哼唱美妙歌曲。云驰被她美色倾倒,也就用稀奇目光一直专注看她。美女此时也发现了云驰,因前世宿缘,再加上云驰相貌殊胜,美女不觉也用稀奇目光紧盯太子不放。两人就这样互相脉脉对视,含情观望很长时间。
云驰越看越对美女生大欢喜心,他便主动以温柔言辞询问对方种姓、出生地等等情况,那年青女子则略感害羞而不敢正面作答。恰在此时,美女身旁女伴玛达乐嘎解围回答道:“大持明者太子,她哥哥财父早就听闻过你鼎鼎大名,她本人也常常耳闻你美名,并迫切渴望能得你欢心,只不过今日因害羞才不敢开口说话而已。她乃大持明者财部之女,名为玛拉雅见,众多天人非天都喜欢、爱慕她。”
不曾想就在此时,国王派人传语美女玛拉雅见道:“你兄长正与云顶商议欲将你嫁人,请火速回家。”美女万不得已只得快快而返,但心中却未曾片刻割舍对太子云驰之爱恋。云驰心中亦明了美女对自己之情感,他一边对玛拉雅见贪执不舍,一边无奈归家,脑海中一直呈现美女面容,自是难舍情缘。
云驰朋友问他何故如此伤心,他难过答言:“我刚刚见到玛拉雅见美女,对她立刻就生出无穷欢心爱意,故而心境才不由自主变成这般境地。”云驰就将前后经过详细向朋友坦言。正在云驰身心备受煎熬之时,非天适时出现并告诉他说:“你根本不用担心,你之焦虑纯属多余。美女你自会得到,因你父亲索要玛拉雅见不为别人,恰恰就是要将她许配与你,明日你即会实现自己愿望。”非天如是安慰云驰后,云驰高兴难抑地于黄昏时分归家稳坐。
玛拉雅见一直心神不定,尽管天上有皎洁之月,宫殿中不时飘来袭袭水莲花香,但她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眠,心中一直挂念着云驰,以致夜不成寐,这一晚竟似百年那么长久、难熬。第二日晨,当阳光普照大地之时,玛拉雅见也开始准备婚宴事宜,她用种种装饰细致打扮自己。而世人尊重之云驰太子则在数百位持明者眷属簇拥下来到举行婚宴之吉祥地,玛拉雅见也在手持拂尘之众人护送下来到此处。两人按当地风俗行盛大婚礼,并互相牵手举行仪式。亲朋好友在宴会上载歌载舞,尽享欢乐,并行供养、布施等善举,喜庆盛宴即如是连开六天。
第七日,云驰独自一人进山,不期然却发现龙母与龙子正在那里哭泣。云驰忙问二龙伤心原因,龙母悲戚说道:“这是护贝龙王之子螺顶龙子,我们龙辈历来都要按顺序轮流被大鹏残食,如今恰好轮到螺顶。被大鹏吃掉之龙骨遗骸堆积如山王,每轮到众龙被大鹏啄食时,我们都要为其换上红色衣服,然后再将之送至丧身之地。奈何螺顶被吃后,我们这支龙种姓便要彻底绝迹,所以我才与螺顶龙子放声痛哭。”
云驰听罢自然生起难忍之强烈悲心,他心下忖度道:如龙子被大鹏吃掉,龙母又该如何生存?我一定要用生命护卫好龙子。想到这里,云驰就对二龙说:“你们母子可安然回去,我来替螺顶赴死,你们将红衣交与我就是。”龙母连忙说:“这太不应理,你乃具功德之人,所具功德早已远胜螺顶龙子。具大功德者乃为一切众生依怙处,唯愿你吉祥圆满、长久住世。我们实在是因前世业力才感得如此苦报,再给你增添麻烦、让你承担我们痛苦于情于理都不适宜。”
尽管龙母如是劝阻,但云驰已经发心,他愿为众生受苦之强烈发心任谁也无法阻止。龙子也在此时劝说道:“我本该被大鹏啄食,再要无缘无故给你添烦恼就更不应该。你身乃为功德所严饰,以三界所有之饮食保护、供奉你躯体也不足为过。而如杂草一般的我怎值得你如此舍身?若你为杂草般的我之身躯而舍身,则定会令我心更加痛苦。母亲也请返回,我现在欲往海边郭嘎那神像前顶礼,然后便直接奔赴大鹏食龙之地。”说完,螺顶龙子便无有厌倦心地前往大鹏所居之地。
云驰为保护它也相跟前往,并再三向龙子索要红布,但龙子均未理睬。正在云驰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却见王宫内之内臣手捧红布前来给太子顶礼,并请求太子能尽快回去准备参加第七日沐浴仪式。云驰收下红布后说:“你们先行回去,我随后就到。”云驰得到红布后非常高兴,心想这下总算可以如愿以偿。他急忙赶赴大鹏屠龙所用之鲜血淋漓之石头上安坐不动,又将红布盖在自己身体之上静等大鹏到来。大鹏飞来后就径直以金刚利爪伤害他身躯,云驰则凭大悲心身不动摇、心不后悔。大鹏对此感到万分惊奇,此种现象实在稀有难得,它不知道此回受难之龙到底是何方神圣。
大鹏一边想一边啄下云驰顶上宝珠,云驰顷刻就已是鲜血沾满全身。此时云顶大王与妻子等都向檀香林奔来,他们一方面是因忆念儿子、一方面又因儿子不归而深感怀疑才向这里搜寻而来。一路之上,诸人不停唠叨:“太子怎么一去不返?”正在此时,玛拉雅见与母亲均听到阵阵恐怖音声,抬眼望去,却见大鹏似乎正在啄食某物。一宝珠被啄掉后沾满血肉从天而降,且刚好落在众人面前。二人目睹沾有毛发、血肉之宝珠后,立即明白此乃大悲尊者云驰顶上宝珠,她们一见之后全都昏死过去。
云顶则安慰妻子、儿媳道:“此乃大鹏撕扯龙子顶上宝珠,此宝珠是否为云驰所有尚不清楚。”
待王妃、儿媳醒来后便与云顶国王奔到大鹏屠龙之石边,而龙子螺顶也在此时身着红衣、从海边顶礼完郭嘎那神像后赶至此处。它一眼就看见云驰正被大鹏损害,龙子不觉边哭边倒地昏厥。待它醒来后,龙子悲伤感叹道:“你为众生怙主,为何要为我这般业力深重之人遭受如此折磨、损害?”龙子随后又向云顶讲述了整个事件经过,并再次感慨自己业力却要带累云驰承受之内疚。龙子又怒斥大鹏说:“你这大鹏为何也不仔细观察?如此轻率就胡乱啄食一气?他像不像你平日所食之龙?你为何要杀害持明者?像你这样不经观察即行恶业也实属罕见。”
玛拉雅见听闻、亲见云驰所受如是悲惨遭遇后,不觉再次昏厥过去。当她醒来后看到丈夫变成如此模样,伤心欲绝地抱着云驰身体又是几度昏厥。大鹏听到众人各种悲哀痛苦之倾诉后,自己终于也生起愧疚之意,心中不时感受阵阵痛苦、悲伤情绪。父母眼见爱子似乎活不长久,便愤愤不平对云驰说道:“你以慈悲心为杀害我们之众生做下这等粗糙、不审慎思索之事到底有何意义?你不保护自己、舍弃性命又有何等作用?对你那能遣除众生贫苦之身躯,你为何不知自我保护?”
云驰以微弱音声恭敬回答说:“我虽未经父母开许,但我为利他众而舍弃不稳固之有漏身躯只为能获稳固果位,我现在以恭敬心对二老作顶礼。”大鹏闻言后悔不迭,它开始谴责自己过失。云驰也趁机要求它自此以后再勿残害诸龙,并要它当众发下誓愿。
之后,云驰因受伤过重已不能开口讲话,呼吸愈发短促。众人见他已生命垂危,云顶就与螺顶开始做火化准备。玛拉雅见则想到:火化丈夫之时,我自己亦要跃入火海。她边打定主意边对自己供奉之天尊郭玛祈请道:“我经常供奉之天女,如你有能力,请保佑我能真正拥有我丈夫。我们成婚只有七天,难道你忍心看我七天后就成寡妇?看来你平日所允诺均为虚假不实。我生生世世都愿能得到云驰!”玛拉雅见边发愿,边将手中曼达鲜花扔进火中。
郭玛天女不大功夫即手捧甘露宝瓶亲自现身于玛拉雅见眼前说道;“好姑娘,你丈夫定会复活,你若不信,只管静观事态发展就是。”天女言毕即脸面发光,光芒周遍一切世界,且于光中降下甘露雨水。待云驰彻底恢复后,天女则消失不见。云驰一苏醒即恳求大鹏能将它以前所屠杀之龙全部救活,大鹏听命后即刻就于原先所啄食遗留之龙骨尸骸上降下甘露,结果所有被吞食诸龙全部复活过来,它们顶上宝珠再度熠熠生辉,并最终全部平安、欢快重返龙宫。大鹏亦恭敬供养云驰王子,随后心平气和返回所居之地。
螺顶龙子则一直注目坐于自己面前之救命恩人,他满怀欢喜、无有厌烦地长时间观望大悲尊者云驰太子,帝释天此刻也将花雨洒在云驰头顶。云驰于父母脚下顶礼后便与众人一起举行盛宴以示庆祝,刹那间就以自己巨大福德力而令自身具足转轮王七宝。诸天天人与各大持明者随即便为他行新国王加冕典礼,云驰登基后自始至终都以佛法治理国政,百姓也安居乐业,恒享平和、安乐生活。
菩萨即如是以大精进替众生承受痛苦,他心中所思只为利益众生。对世尊此等利益他众之殊胜、稀有精进事迹,我们理应生起恭敬心。
久远之前,世间明灯如来应世说法,他所唯一宣说者只为大乘佛法。于其刹土中,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勇势菩萨,成为当时众多菩萨主尊。有一魔王名为大力者亦在此时变现为佛陀形象“宣讲”佛法,他所鼓吹者尽为赞叹五种妙欲,于菩萨前供养美色、饮食、资具、鲜花、乐器、歌舞等引人生贪之内容。勇势尊者为护持正法,就以精进力及自身威力显示神变,将一具狗尸拴于魔王脖颈上,自己则以魔之形象前往魔王治下国家,并权巧方便令九十九万天女皆发菩提心,还为她们宣说正法,将她们全部安置于无上菩提不退转果位,自己也于魔王国土中示现享受五种妙欲。
大力魔王后以脖颈上拴挂狗尸之形象回到魔境,结果却发现天女、天子等人都在享受安乐,大力立即心生妒意、满心不高兴。九十九万天女此时也觉察到魔王不悦表情,她们全都对他生出悲心,且议论道:“魔王一直危害众生,自己也心烦意乱、心态不稳定,更不明真谛。我们应祈祷勇势大尊者护卫此地,此处虽原为魔王治下国土,但愿从现在起再勿令魔王肆意骚扰。”
勇势菩萨立即以神变于魔王上方幻化出一远胜大力所统辖魔国之新魔域,此魔境庄严善妙,俨然一崭新世界,勇势又于此魔界旁再幻化出一世界,并令魔界众生全部被此世界众生降伏,包括魔王及众魔尽皆毁灭无余。大力魔王眼见如此衰败景象不由伤心想到:看来我在魔国已不可能久呆,于世间生存之日也屈指可数,我肯定会离开魔域。大力想及此等黯淡前景不由心生厌离,同时也深感不悦,他以恐惧心告诉勇势菩萨说:“请你救度我,我忏悔己过。”勇势则对他开示道:“‘好友’你勿造违缘,还应摧毁傲慢心。”
如是开导一番后,勇势又为大力魔王宣说佛法,魔王生起欢喜心后终于皈依佛门,并从此以佛法主导日常行持。
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无数劫之前,四大部洲处光显劫时,人寿长达六万八千年。寂光香光明吉祥如来于当时五浊兴盛之时为四众眷属宣说三乘佛法,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统领四大部洲之转轮王,名为莲面。莲面转轮王率众王妃、仆人、军队等人众前往如来前供养、赞叹并闻受佛法,王妃中一名为天丽者于如来前请求能得女身转男身之法,如来即赐予她宝顶陀罗尼法门。凭此法门所具有之大功德,所有闻法女众立即转为男身,且具备男根。
莲面转轮王则将王位交与大太子,然后与九百九十九位太子及变成男人之天丽等八万四千男众,再加九万两千众生全部弃绝俗家、前往如来前出家求法,如理如法修持佛法奥义。
此时有成千上万邪见众生对转轮王等人出家之举大惑不解,他们议论纷纷道:“此沙门(指莲面转轮王)精进于造作魔业,而这狡诈沙门(指如来)在宣说幻化般有魔力之法后,竟让众多男众男根消失,而女众却转为男身。他还将很多人须发剃除,令其皆着袈裟。这狡诈沙门一会儿宣说人、天及三恶趣存在,一会儿又宣说生死皆不存在。这等具有令女变男之魔力的形象沙门,我们连其形象都不欲目睹,更何谈听法?大家实在应远离他。”
这时又有一学瓦童子添油加醋道:“我妻子、仆女、女儿等女眷全部被这恶性沙门变为男人,他将他们须发剃除,还给他们穿上袈裟,最后又将其带走,我真真切切为之苦恼万分。从此之后,我们应迁移到连沙门名字都不可得闻之山岩地方居住。”其他人也凑趣说:“这沙门以仙人形象率成千上万众生到偏僻寂静之地为他们宣说无有解脱、无有业力异熟果报之断灭法,他真正乃造魔业之人。若谁前往朝拜、听闻其教法,均能引发心生散乱。现如今依靠他之众生,全都剃发出家,他们以乞讨为生,又喜居寂静之地,且心生厌离、远离妙欲。以此种表面形象宣说断灭法之沙门,实为众生公敌。可惜多有众生从未见闻接触过此类恶人,这次我们方才如梦初醒。”经过这些恶见众生如此宣扬后,很多人都开始执持邪见,并屡屡造恶。
大沙门莲面听闻如此传言后心中焦虑不安,他想:这些众生分明执持恶见,我若不能令其守持正见、得到解脱,则我成为沙门又有何意?待我将来成佛后,此等可怜众生如何能得调伏。思前想后,莲面最终还是以顽强毅力与不竭悲心祈请如来率众前往诽谤佛陀之人所居山岩地方。到达那里之后,莲面制止住众人恶见,令其皆趋入三乘佛法,并对女人宣说宝顶陀罗尼法门使其统统变为男子,这些人随后全部被莲面交与佛陀而出家。
学瓦童子则愤怒至极地发恶愿道:“我所有眷属都已被这莲面沙门拐带走,此人将来成佛后,我一定要到他刹土上成为魔王,从他入胎及至最后获得佛果之间,我要恒时制造违缘对他加以危害。他成佛后,我亦要损害他教法。”
学瓦刚刚如是发完愿,莲面沙门马上就已对其心态了知无遗,他立刻想尽办法,以种种方式试图能令学瓦回心转意。学瓦在其精进不怠之毅力与悲心感召下终于对他生出信心,并舍弃了恶见,又向莲面连连忏悔;莲面则令其发下菩提心。童子诸根随后均变得调柔,并对莲面及佛法生信,他最后说道:“大悲尊者,愿你成佛时我亦能得无上菩提授记。”
此段公案于《宝顶陀罗尼经》中有宣说。当时之天丽即为后来之弥勒菩萨;当时之学瓦童子即为后来之魔王波旬。其后以他愿力感召,于释迦牟尼佛教法下,他也最终获得了未来成佛之授记。
又释迦牟尼佛曾于赡部洲成为仙人国王,他一直对大乘经典充满信心,始终持之以恒、无有吝啬及嫉妒心地为众生宣说大乘法门,并成为贫穷者及无怙主之人的无偏亲友。
当时并无如来出世说法,连声闻也无处可觅,国王就在十二年中以财富、仆人等方式供养大婆罗门。仙人国王有一天对这些大婆罗门说道:“你们作为大尊者理应发无上菩提心。”
婆罗门却回答说:“国王,其实根本就没有菩萨法相,亦无所谓大乘经典。”因国王对大乘法门有极大信心,为制止诸婆罗门诽谤大乘经典之恶行,他便趁势将其全部降伏。结果因其清净心之力,国王从此永免堕落地狱之苦。
保护大乘经典便具有如是无法衡量之功德。
又久远之前,于音施如来教法下,有一国王名为吉祥妙音,他经常建筑众多善妙如来佛塔以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一乐施菩萨,后有一日,乐施将右手以布包裹,在酥油汤中浸泡后便点火燃烧以供养佛陀。结果所放光芒竟远超无数盏灯光之亮,光辉普达恒河沙数世界。整个大地皆开始震动,无数如来刹土亦降下花雨。而以手为灯、厉行供养之菩萨却毫无惧色,他镇定自若、颜面未改,还以悦耳妙音宣讲平等等持法门。
诸天人看到后都赶来供养他,吉祥妙音国王亲眼目睹后也率八十王妃从万丈宫殿上齐往下跳。不过因他目的乃在于拜见菩萨,故而国王身体未受丝毫损害。国王眼见乐施菩萨右手燃烧,心痛至极不由得放声大哭,他哽咽着以偈颂方式询问菩萨。乐施则回答他说:“何人若无手,此人非残疾,何人戒不净,此人真残疾。丑恶之此身,应作大功德,世间应供处,我今供如来。”言毕,菩萨以宣说谛实语之力再次令大地震动,而他右手也恢复如初。
乐施比丘能令任何目睹他身相之女人全部转为男身,并获不退转授记;他亦令天人等无量众生趋入菩萨道。
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
无量劫之前,畏宣妙音王如来于巨源世界出世传法,他为众生宣说声闻及大乘法要,住世长达四个恒河沙数劫。当时佛法于赡部洲成千上万微尘数劫中存在,形象佛法亦住世无数微尘数劫。佛法形象期隐没后,此世界又出世二亿皆名为畏宣妙音王之如来。第一位如来教法接近形象期末尾时,众多增上慢比丘纷然应世。当时有一比丘名为常不轻菩萨,此菩萨之得名自有一番来历。
常不轻比丘每每看到四众眷属中任何一位时,总要现身其前、不厌其烦地说道:“我绝不会轻视你。大尊者,你不会受到我任何欺凌。为何如此?因你们皆行菩萨行,将来必获圆满佛果。”他不唯对四众眷属如是宣说,但凡碰到任何一位众生都会将上述话语重复一遍。除去反复诉说“我绝不会欺辱你……”外,常不轻既不诵经,亦不为众生讲法,只是翻来覆去讲述这几句话。大多数人都不耐其烦,他们纷纷对他生起嗔恨之意与邪见,并痛骂、殴打他。这些人理直气壮怒斥道:“我们从未问起过他,他为何自顾自喋喋不休地整日聒噪‘我绝不会轻视你……’,他这种作为即是对我们最大轻视。更何况我们从未希求听他开示,他竟恬不知耻还要为我等授记得无上佛果!”
众人即如是经常骂他、揍他,但菩萨多年来从未生过嗔恨心及损害众人之意。每当他又老生重弹时,有人便用棍棒、粪便痛击他,他躲到远处后依然平和说道:“我绝不会轻视你……”多年来他即将这些话在增上慢诸眷属前广泛宣说,人们便因此而称他为“常不轻比丘”。
常不轻菩萨临死之前已听闻过妙法白莲法门,此法门有成千上万偈颂,曾被畏宣妙音王如来宣说。当如来宣讲妙法白莲法门之音声从虚空中自然传出时,常不轻无漏听闻。在精进闻法、守持后,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立即得以清净,寿命也因此而延长,他就在随后之千百万年中为众生宣说此法门。增上慢比丘等四众眷属看到常不轻菩萨渐渐具有神变力、誓言力、辩才力、智慧力等功德后,都开始对他生出敬意,相继来到他足下听闻,有无数众生都因之而在他面前发起无上菩提心。
常不轻圆寂后,多生累劫转生为两亿畏宣妙音王如来前闻法之人,每一世他都能令如来欢喜,且在两亿如来前依次听受妙法白莲法门。随后以其前世善根力成熟,他又连续转生为两亿鼓声王如来前闻法之人,又一一令诸如来均生欢喜心,并于两亿如来前次第听闻妙法白莲法门。他不仅如是听闻,更世世严持妙法白莲,还为四众眷属广为宣说。之后,两亿云声王如来出世,常不轻又转生无数次,且皆令众如来欢喜,并再度将妙法白莲法门次第闻受、为众人宣说。于每一佛陀前闻法后,常不轻均会六根清净。
常不轻菩萨即如是于无量无边如来前承侍、供养,并听闻受持妙法白莲法门,以此善根终于成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假如他当初不守持妙法白莲法门,他绝不会在如此迅速之时间内证悟成佛;正因他恒时守护此法门,成佛时间才大大缩短。而那些以恶心故意伤害、欺侮常不轻菩萨之众生,在二亿大劫中都未曾听闻三宝名称,一万劫中于无间地狱感受痛苦。待其业障完全消除后,这些人终获解脱,又是常不轻菩萨令其皆发无上菩提心。在此等善根日后成熟之眷属中,有护贤等五百位菩萨,尚有五百比丘尼、五百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他们皆于无上菩提中获不退转果位。
故而守持此法门有极大利益,即使佛陀涅槃也应守持不废,并常常读诵。依此妙法白莲法门定能获得圆满菩提果位。
诸多精进行迹
久远之前,精勤燃如来于妙见世界正处花源劫时出世说法,当时之世界无有女人名,众生皆从莲花中化生,如来恒时宣说精进法门。那时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坚铠菩萨,他有一日于如来前询问何为精进法门,如来便向他宣说了精进、努力、妙观察、勤修等四种有关精进之法门。坚铠随后就开始精进修持,并在一千万年后终获相应安忍境界。
坚铠后于不离精进之心态中安然离世,并再次转生于如来面前。他又开始听闻精进法门并努力修持,随后再次离世,然后又再度转生。他即如是于八万四千如来前闻法,并令诸佛皆心生欢喜。妙见世界花源劫中,坚铠世世都在如来前精进修法,不断希求善法。因他所具有之大精进力已远超成千上万菩萨众,故而坚铠在他们之前早一步成佛,此道理在《慧海请问经》中有详载。
在燃灯佛之前,有如来名天王如来者出世说法,当时世间人、天众生全由莲花化生,根本无有女人名及淫乱字眼存世,连声闻乘都未曾得闻,全部教法皆为大乘法门,针对大乘根基之利根者。众生若有所需,无论饮食、衣物皆随念而至,善妙境况同于兜率天。众生临死之时,皆腾空至七多罗树高之处,并宣说无生法门,然后便随心所欲前往如来住世之刹土中。于其刹土中,如来及眷属皆不着袈裟,只穿清净天衣,又无遮止戒律,众生全部具足无生法忍,对如来所宣法门样样精通。众人同时得到安忍、陀罗尼等功德,且如来为一法王,再无其他任何国王,如来并且对七万两千菩萨做过授记。
释迦牟尼佛当时也为天王如来眷属,名为无垢清净光菩萨。眼见其他菩萨纷纷得如来授记,他不禁内心多少有些波澜。他想到:得授记之菩萨无人能在正念及智慧、精进等功德上超过我,但为何偏偏就我不得如来授记?
如来早已洞悉他想法,便温和地对他说道:“善男子,将来燃灯佛会为你授记。”无垢清净光听罢当然高兴万分,他腾身虚空说:“尽管燃灯佛一恒河沙数劫后方能出世,但我必获如来果位,此乃如来以真实不虚之语亲口所宣。”
无垢清净光菩萨随后又令光明如来等诸佛皆生欢喜,并于众多如来前听闻戒律、神通、妙慧、智慧等四幻化法门,且身体力行,后终于燃灯佛前得授记。
无量劫之前,药王如来于庄严刹土加行劫时出世说法,并住世二十中劫。当时有一转轮王名为宝伞,宝伞拥有一千太子,他即于五中劫中率太子、眷属等人以各种物品供养承侍如来;一千太子随后又于五劫中承侍如来。释迦牟尼佛彼时即转生为一千太子中一月伞王子,他有次前往寂静地,欲以更为殊胜之方法供养如来,但他一时又不知何种供养法方为殊胜。此时承佛神力加持,天人便来到王子前说道:“所有供养中最殊胜者乃为法供养。”王子急忙问:“如何才是法供养?”天人回答说:“你可向药王如来讨教。”
王子又问药王如来,如来告诉他说:“善男子,有两种供养堪称为法供养:一者读诵、受持、忆念、精通与世间论典不同难以证悟之无缘空性佛典;二者趋入菩萨三藏、陀罗尼、六波多蜜多、宣说不退转轮及诸佛赞叹之经典。”
月伞王子为获相应无生法忍,便将所有衣物、饰品悉数供养如来,并请求说:“我欲守持正法,请如来加持。”王子随后就出家求道,并精进修法,不久即获神通、陀罗尼、辩才无碍诸功德。待如来圆寂后,他开始转大*轮,于十劫中宣说佛法,度化无量无边众生。
又久远之前有一具意如来,于其教法下释迦牟尼佛成为一称光比丘,一直修持大乘法门。他经常想: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我身所有之皮、经络、骨头、腹部乃至血肉全部干瘪都不足为惜,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精进!
想毕,称光比丘即用布包裹住身躯,又沾满酥油,然后在如来前点燃自己以供养世尊。大火燃起之时,他又以偈颂赞叹如来道:“如来自然智慧无边际,远离过患骄慢一切罪,慈光观照趋入劣道众,祈请宣说遍智殊胜道。”
久远之前有一百光如来出世说法,他以放光神变幻化出众多如来为众生宣说佛法,令无量无边众生皆获无生法忍。当时有一比丘名为明目一直承侍如来左右,他也即是后来之释迦牟尼佛。明目比丘非常了知幻化如来所调伏众生之心,每当如来宣法时,他也传法教导众人。明目还于如来前为众生做大量琐事,并以其承侍如来、服侍众生之功德而使无数众生均发无上菩提心,并进而获不退转果位。
无量劫之前,盛誉如来出世说法,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一妙行菩萨,所发誓愿极其坚固。他之大愿为:愿我成佛时,我所教化刹土中所有众生均为圆满无上菩提之法器。若他们不能堪为法器,我则不欲获圆满菩提果位;任何转生于我教化刹土中之众生,愿他们皆能速得神通、顺利涅槃;愿所有转生我刹土中之众生,都能弃恶从善,并在无上菩提道中永不退转;愿我刹土中无有三恶趣、非天及痛苦名称;凡转生我刹土中者,除以愿力住世之菩萨外,无有最后有者。
释迦牟尼佛即如是发愿住持清净刹土,故而我们应明白:释迦牟尼成佛后不仅住持我们所居之五浊刹土,也住持其他清净刹土。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净慧国王,他当时就已供养承侍过无数如来。国王一日心生一念:以有相承侍怎能令佛陀真正欢喜,将世间财富供养如来亦难令世尊究竟快乐,看来我应以希求如来智慧让佛陀心生真正欢乐。想及此,他便发愿为利益一切众生定要成佛,且要显示最广大、迅疾之神通以令众生皆能尽快成佛。他还发愿道:“于我成佛后所居刹土中,愿能有众多如来住世度众。”
正因释迦牟尼佛当初如是发愿,故而贤劫中才会出现九百九十尊(似应为九百九十九尊)佛陀。他在无边无际佛陀前均以身、口、意供养承侍,且不断发心,以猛厉信心修持佛法。凭上述诸种善根,释迦牟尼佛刹土广大无边。
久远之前无量光如来出世时,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威猛菩萨,成为当时七十万菩萨主尊。威猛以种种善巧方便而精通众生行事时间、对众生说法时间及亲近众生之时机,并具备为别众宣说佛法方方面面之菩萨所具无量功德。他经常专注于无量光如来,目不暂舍。当其从一佛刹到另一佛刹追随佛陀时,无论他到哪一刹土,凡他到达该刹土时,此刹众生便知道如来出世情况。魔众对他深感恐怖,而天人则心生欢喜。这些刹土全部遍满金色光芒,众生因不知光从何出而咸感稀有。
此时从空中传出音声道:“此刹遍布如来光芒,何人欲见如来,只需边合掌边言‘我等欲见如来’,即可如愿见到。”无量光如来幻化出成千上万佛陀,每一众生面前均有一幻化如来,众生不见任何人唯除眼前幻化如来。如来光辉整日照耀,于如来无有涯际之刹土中,无量菩萨皆获不退转果位。
无量光如来使威猛菩萨生起精进心与力量后说道:“善男子,你可追随我之光辉,我放光照于何处,此处即我刹土之边际。”世尊边说边发出金色光束,威猛即以神变追随佛陀光芒,如是经过无量劫亦无法及于终止处。当菩萨稍稍生起懒惰之意与疲累之态时,如来身相现于空中并说:“善男子,你不应懈怠,亦不需执著疲劳感觉,请继续追随我身光芒。”
如来言毕即以神变加持威猛菩萨,遣除他身体疲累与心里懈怠,增上他精进力。又经过无数劫长时寻觅,威猛最终看见一如意宝树,此树光亮很远之地都能望见。他便将袈裟披于肩上,右膝着地,祈祷无量光如来道:“智慧无垢离染污,如来光芒照世界,汝之光辉极无边,我无法追随到底。”
此时虚空中现出七宝宫殿,宫殿中如来显示身相且说道:“何人住于我脚下,或住边远偏僻地,众人音声我皆闻,修行状况我亦知。十力功德佛具足,众前显现实不虚,诸法实相如来知,工巧明等亦遍解。如来刹土诸众生,闻听此语皆生信,安住无上菩提果,于佛法中不退转。此法不同于声闻,不共佛法汝当知,任何菩萨心清净,摧灭魔过得菩提。”
以佛神威加持,如来妙音传遍整个世界。
又久远之前有一超离诸众如来于善目世界出世说法,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无边持力菩萨,成为七十万菩萨主尊。他精通六度万行及一切方便法,所具威力、功德超过所有菩萨,又能调化声闻根基众生,还恒时供养、承侍如来。他能住于现法乐住等持,在八十万世界与如来刹土之间,以种种化身利益众生、成熟他们善根。
如来有次询问他说:“善男子,能令无量无边世界中诸如三恶趣、非天、无暇之处尽皆消失,所有如来刹土一刹那间都得以显现之利益众生法门能否现前?”
无边持力菩萨回答道:“世尊,此等方法于一刹那间当可以显现。”如来又问他:“善男子,此等法门到底能否显现?众生寿命如今已长达无数劫,众多菩萨均开始放逸、懈怠。如此一来,一刹那间又怎能令这些设想全部成熟?”看到菩萨略显困惑,如来便谆谆开示道:“善男子,我实告汝:如来刹土本无量无边,而佛陀则对其再三观照,以此之故,如来不可调化之刹土实不存在,于一刹土中都有众多如来方便应世、调化开导。是故善男子,你应深信如来教言,此刹土理应得到清净与度化。善男子,你已于无量如来前积集善根,无等大慈早已具备,你之智慧亦超越常人,如此看来,你是否有信心于一生当中度化一切众生?”
无边持力菩萨慷慨答言:“若如来开许,我定会对众生生起最大悲心。为众生利益,我愿无量劫中以欢喜心趋入火海。”
超离诸众如来显示涅槃后,菩萨将如来法体做成遗塔并行广大供养。他时常忆念如来教言,并以慈悲心摄受众生。又幻化出无量无边化身,令如来刹土如盛开鲜花一般遍满不退转菩萨,然后才离开人世。
又释迦牟尼佛曾为木头王子,身相丑陋不堪,但人却勇敢、坚强,远远超过其他怨敌。木头王子将六国全部划在自己统领之下,帝释天随后也赠其如意宝。以此如意宝威力,木头王子身体竟变得与天人一般庄严,财富也广大圆满,他便依此而行布施,具体详情请参阅《贤愚经》。
释迦牟尼佛又曾示现为持力魔鬼,于五百如来教法下广行魔业。后当魔信如来出世并正要显现得菩提果位时,持力魔鬼便欲制造违缘。而如来早已了知魔鬼前世善根,于是便来到持力前显示神变,魔鬼顿时就回忆起以前在如来前因造魔业而堕入地狱中备受煎熬之痛苦情景。持力立刻生起厌离心,并皈依如来,又忏悔以前所造罪业。他对如来所传甚深法要深信不疑,并最终发下无上圆满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还曾示现为匝哦之女商主,某次当匝哦之女去海中取宝时,他先因对母孝顺而感受快乐果报;后当不敬母亲之业力成熟时,匝哦之女头上就长出铁转轮。他此时则对众生生出悲心,并因此而发愿道:“所有众生因对母不孝而造恶业之果报,我愿全部承受,愿铁轮只在我头顶旋转。”
以此慈悲愿力感召,匝哦之女当下远离痛苦,并于死后转生兜率天。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阿渥仙人,他到一寂静地于六万年中依一只脚而精进苦行。帝释天了知后便于虚空中对其顶礼,又令欲界、色界天人对他行广大供养。阿渥仙人能回忆起天上最初出现之星宿,又精通世间最开始时边际在何处等学问,他还据此创制天上星宿运行规律,并安立诸如瞬间、刹那、白昼、夜晚、月、年等时间概念。诸天人皆对他生起欢喜心,并赞叹道:“如此众生实乃整个世间独一无二。”
久远之前,狮力如来出世说法,当时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金刚幢菩萨。他在听闻甚深佛法及陀罗尼并受持后,就前往各个城市患有种种疾患众生前,以自己听闻及受持之力令此等众生皆获解脱。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菩萨,当星胜如来入火遍处定时,菩萨单脚独立,于七日中绕转如来,他以偈颂赞叹佛陀之众多公案在佛经中有广说。
有关契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转生为菩萨时,从无造作任何必堕地狱之恶业。但为利益众生故,他曾以发愿力转生地狱。
当人寿一百岁时,转生为菩萨之释迦牟尼佛看到恒河沙数地狱众生深受痛苦煎逼,菩萨便以发愿力取地狱众生形象,于无量时日中,在罪业深重众生前广宣十二部经,摧毁他们各自恶业。除恶见众生外,菩萨度化无数地狱之众。
贤劫之中,为无量众生利益,佛陀显示为旁生之躯,诸如食肉旁生、人熊、鸽子、猴子、龙、蛇、大鹏、鱼、乌龟、狐狸、兔子、牛、马等利益同类众生;他还以饿鬼身形救度无量无边饿鬼众;在屠户家中,他又以杀猪、杀鸡、撒网捕鱼等屠夫形象教化众生;于劣种之家,则以强盗形象利众……菩萨从未造作此等恶业,只为调伏众生,他才以其发愿力示现为如是躯体来教导群生。
释迦牟尼佛亦曾转生在边地,以贪、嗔、痴等三毒行持非法,又不信三宝、因果,不孝父母,不敬长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他即以如此形象开导众生。
释迦牟尼佛还曾以女人身相及身体面目丑陋不堪者、具猛厉贪嗔痴三毒者、嫉妒心强者、吝啬者、幻化师、魔术师、太监、石女、裸体外道、毁诽因果者等种种面目教化相应根基众生。
为使众生解脱轮回苦海,世尊身披大誓愿铠甲,趋入持恶见、邪见之众中,以与他们相当之形象利益此等顽劣之众,相关详情可参见《涅槃经》等经典。
又《岗波请问经》中云:“我于过去行菩萨行时,为众生利益而舍弃自己身躯,以众生为主人、自己做仆役,曾广行无量杂役:时时为别人端屎倒尿、洒扫除秽、割麦刈草、收获庄稼、辛勤挤奶、背柴砍樵、生火烧炭、挑水下厨……
如是劳作之时,从未生起过‘我不欲做此等杂事’之念;为众人制作香、花、饮食时,亦未生起过‘我不欲做此等杂事’之念。欲为、愿行之事,我自会心甘情愿去做;不欲为、不情愿之事,我亦自觉行之,定不会袖手放弃。无论国王种姓或平民、婆罗门唤我做事,我绝不前思后想我能否为之;如有人相招,我定会跟他前往,所有如理如法祈请,我尽皆满足。迄今为止,我所承办之事样样圆满,自始至终未曾想起有何不圆满之事。”
《持世请问经》又云:“善男子,我过去恒以大精进力及善巧方便力利益众生,为获无上圆满菩提果而积聚资粮。善男子,我能忆念过去世时为利益众生,我曾日日将自己躯体幻化为一千之众在众生前广行布施。善男子,我于百千万世中观见众生受饥饿之困,我便时时自煮身肉以为布施。如是做时,我未生起过刹那烦恼、后悔心,心中所充盈者唯有对此等众生之周遍大悲心。”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身披不可思议精进铠甲,趋入无量六波罗蜜多,广做世人难以想象之精进事业以利众生。
以上圆满宣说了释迦牟尼佛广行精进之种种公案。
筹码:佛教僧侣举行大规模法会时,用以计算人数的由柽柳制成的木筹码。
俱卢舍:印度长度单位名。古印度以人寿百岁时代所用弓之长度为一弓,一俱卢舍约五百弓,相当于二百五十市尺。
现法乐住等持:身心留住今生今世安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