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宝库之信源宝藏
作者:索达吉堪布
分卷阅读
在母亲的怀抱里 开启智慧的莲花 悲哀中的慰藉 童年的趣事
英俊少年弃红尘 超凡入圣的妙智 彻证大圆满 远离故土
分卷阅读 在母亲的怀抱里
    降生后,母亲以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他,这一点和其他的婴儿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一般一两岁的婴儿思维还没有健全。可此时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已具足了正信和慈悲。

    在母亲的怀里,他有神的大眼睛不时地打量着万事万物。每当看到有人宰杀牛羊时,心中便会生起无限的怜悯之情,焦急地想:这些众生无辜遭杀,实在太可怜了!如果有可能,我宁愿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去挽救它们的生命。但是却无法用语言表达这种悲悯的心情,只能抱着母亲“呜呜呜”地哀哭。时时流露出与生俱来的菩提心,每次看到苦难的众生时都会想:我若能将他们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出来,让每个有情都拥有幸福快乐,满足他们的一切愿望,那该多么好啊!

    当他看见佛像经典的时候却显露出异常欢喜的神态,手舞足蹈,“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并用柔嫩的小手触摸、合十等。还不会叫妈妈就已经会念观音心咒等许许多多本尊的心咒了。

    有时母亲出去干活,将他放在摇篮里,他透过帐篷的天窗看到林丘山峰上的青松与蓝天相接壤,不禁有些惊奇,天真地想:这树真高呀,都长在天上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三四岁时,法王就对麦彭仁波切有了不共的信心,在他心目中麦彭仁波切就是文殊菩萨,每当对其祈祷时,就认为是在祈祷文殊菩萨。从那时开始便屡屡见到形象各异(寂怒)的佛菩萨,如同常事。如果天黑以后境界中出现威猛相的本尊,他十分恐惧。所以,经常在临睡前央求母亲:“好妈妈,你不要先睡着了,不然,看到那些威猛的菩萨,我很害怕。”母亲轻轻地安抚他说:“好宝贝,不怕不怕,妈妈一直陪着你,我们可以同时入睡。”他也以为母亲在陪他,就放下心来,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渐渐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这种慈爱、虔信和求知欲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
分卷阅读 开启智慧的莲花
    和普通的学龄前儿童一样,到了6岁法王开始学习文字,刚刚学习字母的拼读时稍微觉得有点儿吃力,心里不免有些着急,这该怎么办呢?

    一天,路过卡鄂石经堆时,他看见石堆缝隙里有一个小纸团,便好奇地跑过去把它取出来。打开一看,上面写了好多字,因不能直接拼读,就让一个识字的人读给自己听,原来是《文殊语狮子修法》。在结尾写了这样一个偈颂:

    印度圣境一老人,高龄已至九十九,

    不识文字勤修持,一日得见文殊尊。

    听完后,他暗想:这么老的人只修了一天就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像我这样的孩童很快修成,肯定没问题。他高兴极了,拍着手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于是专心致志地修了几天,结果出现了获许多殊胜加持的验相。从此之后,没有再学拼读就自然而然地会了,而且也领悟了一切经典注疏的大致内容。

    本来,高僧大德或者修行人的功德完全表现在闻、思、修,讲、辩、着,戒、定、慧以及弘法利生的事业上。然而,大部分世间平凡人往往要通过神变神通而对某人起信心。如佛经云:“世间之愚人,以神通生信。”基于这一点,先略微提及法王五六岁时的无碍神通。对于高山岩石阻隔遮障的物体能够通彻无阻尽收眼底(无碍眼通);别人心中的所想所思,清清楚楚全然知晓(他心通);昔日在莲师座下倾听大圆满法要及于夏嘎巴上师前聆听大圆满法和贡智云丹嘉措尊前闻法的情景了了分明历历在目,尤其是九百多年前成为格萨尔王的意子丹哲悦欧布美大臣时的事情仿佛发生在昨日一般,明明清清(宿命通)。

    由于前一世的串习,法王孩提时代便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地取出了许多伏藏品,当时所开取的佛像、宝箧至今仍然珍藏着。就像以前恰美仁波切5岁时一样,法王和孩童们一起游乐之时,也经常在草地上打坐、参禅、观心,寻找心的来龙去脉,对自己心性已有了一定的认知。有时和小朋友玩耍的过程中也会奇妙地获得伏藏品。并且,常常见到天尊、护法神等。当时,罗珠上师满怀喜悦地赞叹道:“你这般频繁地现见天尊护法,不知是前世的善缘,还是身为嘉贡种姓的原因?真是稀有!”
分卷阅读 悲哀中的慰藉
    9岁的时候,刚刚三十出头的父亲不幸离开了人世,致使家境每况愈下,日趋贫寒。因生活窘迫,他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破烂不堪的,经常受到别人的欺凌。一次,在宗采地方(色达五色湖附近)又遭到几个小孩的凌辱后,他异常哀伤,一边哭一边往家里跑。这时天色已晚,空中乌云密布,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到了家中全身已淋透了。

    夜深了,他裹着湿漉漉的衣服躺在那里双眼凝视着上方,久久不能入眠。外面大雨依然下着,“轰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闪电也时尔划破漆黑的夜空。他冻得浑身颤抖,伤心极了。想到慈爱的父亲这么早就离开了自己,这个人世间实在太痛苦了,凄楚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不知不觉进入了似睡非睡的状态中。

    在光明的境现中,一面二臂、手结契克印、国王游舞坐式的莲师金光闪闪、笑容可掬地出现在面前,慈爱地对他说:“善男子,你不要悲伤难过,也不要对这个世间生起厌烦,待你长大后,会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宛如繁星围绕中的明月一般,将受到许许多多人的恭敬拥戴,麦彭仁波切直接摄受、加持你,你未来的弘法利生事业十分广大。”这样抚慰一番后,莲师就不见了。他欢喜不已,受到了莫大的安慰,悲痛厌世的情绪也已荡然无存。

    第二天醒来,他重新振作精神,披上精进的铠甲,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此时,东方一片通红,朝阳慢慢地露出笑脸,似乎预示着法王辉煌的利众事业。
分卷阅读 童年的趣事
    每个人在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都会有许多趣味横生的事情,到了老成持重之年,每每回忆起都会别有一番感受,甚至聆听别人有声有色地讲述他孩提时难以忘怀的趣事,也会为之感染。普通人的儿童时代尚且如此令人迷恋陶醉,对于成就自在的高僧大德,那富有神奇色彩的童年,岂不更令人回味无穷、遐想无尽吗!

    这里,叙述几则法王童年时的小事,与您同享其乐。

    儿时,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手牵着手趟过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河,他们一边用脚试探着一边慢慢地向前行进。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在河水中间,挡住了去路。小朋友们不知如何是好,个个脸上露出惊慌失措的神情。这时,年仅4岁的法王却不慌不忙,满脸稚气地对大家说:“不要害怕,你们跟在我的后面来。”说完从容不迫地走到那块光滑的大石头上,他所踩过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居然形成了一行小台阶。其余的小孩顺着台阶陆陆续续地过去了,大家高兴不已,跟着法王继续向前走去。那块岩石上的足迹现今依然清晰可见。

    还有一次,他与小朋友根德在一起玩耍,刚开始他俩只是你一下我一下地相互嬉闹,渐渐地,动起真格的了,扭打在一起。由于法王当时身单力薄,哪里会是身强力壮根德的对手呢,被他压在身下,正当他举手要打时,法王急中生智猛地拽住了他的耳朵,使劲向上提,疼得根德嗷嗷直叫,苦苦告饶,连声说:“你不要拽了,不要再拽了,我不打你了。”两个小孩儿又和好如初了。

    在人们的心目中,“水向低处流”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然而,作为四大获得自在的大成就者却可使河水倒流。10岁的时候,夏季晴空万里的一天,法王赶着成群结队的牦牛度过色达河,当时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刚刚没过脚腕。到了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牛儿们自由自在地吃着草,他也悠悠自得地躺在柔软如棉的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内观心的本性。慢慢地,心似乎已与虚空浑然成为一体,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中。不知不觉,落日的余辉映红了西方的天,不一会儿,已消失无余。突然,狂风四起,乌云笼罩,急骤地下起大冰雹。他如梦方醒,急忙将牛群集中一起,往回走。来到色达河边,他全然没有注意到此时水势暴涨,仍旧漫不经心地步入河中,结果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了。岸边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吓呆了,回过神儿来时,便慌慌张张地大声喊:“孩子被水冲走了,快去救啊!”大家乱成一团。又有许多人围观在那里,叹息着。正在这时,忽然一个人惊叫起来:“啊!你们快看呀,水向上流了!”所有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河里,真难以令人相信,河水竟然奇迹般地逆流而上,并且形成了一个漩涡,在漩涡的中央法王神态自若地躺着,好像依旧在观心的本性。人们被顷刻的变化惊得目瞪口呆,他却安然无恙地上了岸,若无其事地赶着牛儿走远了。
分卷阅读 英俊少年弃红尘
    小时候尽管和其他小孩一样顽皮淘气,也会做出令大人哭笑不得的滑稽事,但却从来没有违背佛法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法王由聪颖睿智、活泼可爱的孩童变成了一位英俊潇洒、相貌端严的美少年,浓浓的眉宇之间透出一股超尘出俗的气质。深沉敏锐的双目已看破了世间的一切。目睹生老病死的悲惨场面,对痛苦无边的轮回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出离心,深深地领悟了“在家人如在火坑中,出家众如住凉室内”的真理,虽然家族中的人都对他寄以厚望,指盼他传宗接代,在俗世中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是他已下定决心绝世离俗。

    到了14岁便义无反顾如弃敝屣般舍弃了世间的一切,在扎宗堪布索南仁亲前剃发出家受沙弥戒,法名为善说贤。从此踏上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开始了孜孜不倦、勤奋不息闻思修的出家生活。依止了数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广泛闻思显密教法,背诵五部大论为主的经论,每天不下三百偈颂,智慧如春潮般涌涌难抑。就像全知无垢光尊者14岁时开始广转法轮一样,法王从这时开始就相合适宜不断地为有缘者转妙法轮。

    当时,以自然觉性中流露的智慧撰着了词句优美、意义深奥为数不少的论典。只可惜,除了《麦彭仁波切的修法仪轨》之外,以《文殊智慧宝剑内外密赞》、《八辩才修法窍诀》为主包罗万象的许多论典都已散失。
分卷阅读 超凡入圣的妙智
    当年,法王的智慧与辩才已脱颖而出,锋芒毕露。一次,前去拜见藏地众所周知、名闻遐迩被共称为布玛莫扎化身的意科金刚上师(意为法界自解脱)。意科上师诙谐地逗他:“听说你为求正法颇能吃苦,生活菲薄清贫,但看你白里透红的面色、神采焕发的表情,似乎与事实不符。”又接着说道:“据说你是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的化身,他是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头上宝瓶灌顶、舌上遍洒甘露(秘密灌顶)的大德。现在你肯定做不到这样,难道你不感到害羞吗?”法王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揶揄地答道:“据说您老人家是大成就者布玛莫扎的化身,他是为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头上宝瓶灌顶、舌上遍洒甘露的大德。现在您也肯定做不到这样,难道您不感到害羞吗?”“谁说我是布玛莫扎的化身?”“那么,谁说我是列绕朗巴的化身?”最后意科上师无言以对,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真没想到你小小的年纪竟然有如此超世绝伦的智慧与辩才,实在可喜可叹。”

    那时候,法王就常在梦中以幻身自在畅游清净刹土,在佛菩萨座下谛听甚深妙法,在睡眠状态中对周围的景物、人物及他们的行为动作如同在白昼一般一目了然。并且,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有不共的预知能力。这从当时他所撰着的《未来授记》一文中可以看出:例如,十几年后发生的色达长官索郎洛吾惨遭杀害、洛若寺宇被凶残的暴军摧毁等许多事件均得以验证。
分卷阅读 彻证大圆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5岁还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浑浑噩噩度光阴。此时法王的心相续中已开遍了闻思修的智慧之花,广闻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显密教法之同时,对无上光明大圆满产生了无以言表的猛烈信心,一心一意祈祷麦彭仁波切,短期内就念诵了麦彭仁波切祈祷文:

    觉空文殊童子加持力,密意界中获得八辩才,

    教证法藏海洋胜尊主,恭敬祈祷麦彭南嘉尊。

    一百万遍,深入研阅了其所著的大圆满窍诀精髓《直指心性》一万遍。这时,心性已与以往截然不同,法性本来义智慧觉空赤裸的自性脱落了所有贪执觉受伺察意、分别念的糠秕,骤然显露出来,心坎深处完全解开了一切是非的桎梏,恍然大悟。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成千上万的大成就者降临也丝毫不会动摇他稳如盘石的定解。真实文殊菩萨化现上师形象的麦彭仁波切以幻化身摄受,赐予“阿旺罗珠宗美”的美名冠冕。大持明者达贤尊曾预言:

    护持佛法精通密藏义,金刚降魔化身名阿旺,

    具有威力成就大威德。

    伏藏大师秋嘉朗巴也对法王的这一圣名作了明显的授记:

    名有阿旺身着红法衣,声誉远播康区卫藏等,

    广弘显密佛法遍十方。

    法王当时的证悟境界完全写在腾古耀今的《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中。16岁时又在自然觉性中撰着了《大圆满实修秘诀》。

    尽管证悟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但为了在所化众生面前显示正法难得、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而如理依止了下列数位具相善知识。
分卷阅读 远离故土
    16岁那一年,他听到托嘎如意宝的尊名时,与昔日米拉日巴尊者初闻马尔巴译师圣名相仿,周身汗毛悉竖,泪水溢流,心中暗自思筹:无论如何一定要去谒见依止他老人家。他与同乡土巴暗中商量一同去石渠求学,依止托嘎如意宝。可是当时母亲由于久劳成疾,卧床不起,他不忍心抛下重病在身的慈母,也就暂时放下了这一念头。到了第二年,生育养育自己的母亲也悄然离开了人世,他内心十分悲伤,心想:父亲英年故去,母亲未到不惑之年也离我而逝,从今以后除了正法我再无有其他的依恋,我应当寻访具相的善知识。

    他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便开始打点行李,约好土巴准备启程,刚一出门就被几位亲友挡住了,说什么也不放他走,无奈只好回到寺庙。他想:如果白天出发,他们还会发现定会阻拦,应当在晚上走。他同土巴约好地点,夜深人静时悄悄起来,蹑手蹑脚地来到与土巴约好的地方,两人会面后一起离开故土,踏上了通往石渠的路。

    第二天寺庙的僧人们发现他的床铺上已空无一物了,只在床头上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道:

    大恩慈母今离世,内心哀痛难尽言,

    深悟一切有为法,犹如闪电瞬间逝。

    唯有正法之光明,方是可信依靠处,

    我此抛弃故里后,奔赴他乡依上师,

    有朝一日若归来,定以法雨利汝等。

    他们看后不禁万分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