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作者:斌宗法师
流通分
流通分1 流通分2 流通分3 流通分4
流通分5 流通分6 流通分7 流通分8
流通分9 流通分10 流通分11 流通分12
流通分13 流通分14 流通分15 流通分16
流通分17      
流通分 流通分1
    流通分1

    上来正宗分已讲完,以下为第三流通分。当时佛陀宣说本经时,大众闻佛所说,悉皆欢喜信受奉行,既能使人信受奉行,自然能令念佛法门流传不绝。

    ┌丙初—劝信流通分四─┬丁初—本师称赞功德

    乙三流通分分四┼丙二—劝愿流通├丁二—诸佛赞劝标题

    ├丙三—劝行流通├丁三—征释经名意义

    └丙四—法众礼退└丁四—正劝大众信受

    今初本师称赞功德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消文】世尊又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你当知我现在,所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是因为他有种种无量无边功德利益的缘故。’

    【释义】赞是称赞,叹是感叹。不可思议:是说不可以寻常之思,普通之议论来表示。前曾说过‘我见是利’,现更称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则知现在所说的利,非是寻常之利可知矣!

    约弥陀如来的不思议功德,略分为五义:

    1依报庄严(华池、网树、楼阁);2正报庄严(光寿无量);3方便摄受;4使眷属悉证三不退;5使生到者直入如来地,此等岂是能思议之所及,悉是弥陀如来从久远劫来,积聚愿行功德所成就也。

    按:利字是约众生言。信愿俱足,能持名念佛者就得往生,一生到极乐,就能证著不退还果,此岂非是利中之利,则乃出世无漏的大胜利。故谓之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复次:此段文,乃结下佛赞弥陀依正二报功德,并陈众生所得之利,以启下文六方佛共赞以证信。

    ┌戊初—东方佛赞

    ├戊二—南方佛赞

    丁二诸佛赞劝标题分六┼戊三—西方佛赞

    ├戊四—北方佛赞

    ├戊五—下方佛赞

    └戊六—上方佛赞

    今初东方佛赞

    东方亦有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流通分 流通分2
    流通分2

    【消文】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不独世尊称扬赞叹,就是东方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等,数也数不清的许多佛,都是各在自己的佛国里,现出又阔又长的舌相来,把三千大千世界遮起,宣说诚诚实实的话说:‘你们一切的众生,听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都要相信称赞奉行!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对于众生有莫大的功德,所以一切诸佛同为保护、留念!’

    【释义】此净土法门,实是难信之法,故世尊无问自说,既是世尊自为发起,当然必须佛自流通,故引千佛万佛,无量诸佛异口同音的赞叹来为证明,使一切众生确信无疑。

    以下的经文若据唐译具有十方,现在只引六方乃文之省略。是什法师深知东土人士好略,故顺此方之机而略文,理则包含具足十方也。

    东方:东是日出之始属震,震则动,乃群动之首。于四时属春,春天万物生长,表示智慧出生的意思,因为智慧能作学佛的导引,故以东方为首。

    当知一切尊佛德号,悉以‘悲智、断证、因果、理行’立名。我祖智者大师,解释经典,少释佛名,以存圆具。现在只是依字略释,使学者圆悟至尊的众德,如取一滴,味具全海般的,愿学者注意之!

    阿鞞佛:译为不动。是谓行证佛智,不被一切境界所能动。

    又一说:一切众生,在生生死死的苦海中,流浪不息为之动,此尊佛已证无漏圣果,所证法身常住不变,不为二边去来所动,故以立名。

    须弥相佛:须弥是山名,译为妙高。须弥山是在四大洲大海之中,众宝所成谓之妙;出水八万四千由旬,高出群山之上,所以称为高。以下三尊佛,皆以须弥—妙高立名,是说其智德超越,如须弥之妙、如须弥之高,故名。须弥相者,谓这一位佛的相好百福所成,无不俱足,如须弥众宝成就之妙;人天、二乘菩萨等之所不及,如须弥之高,故称妙高。

    大须弥佛:是说这尊佛的德性,超过须弥的高广。维摩经云:‘名称高远,踰于须弥。’

    须弥光佛:须弥是四宝所成,有大光明。这尊佛的光明广照,犹如须弥光蔽众山,故以立名。

    妙音佛:这尊佛的音声微妙,说法能适合众生欢悦,故以立名。又佛音不可思议,同以一音声说法,能使大根得大益,小根得小益,随顺众生的根器,闻之自在成就各得妙益。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由是故称妙音。
流通分 流通分3
    流通分3

    如是等:东方有无量世界,即有无量诸佛。如是二字是指前所陈五佛,等是等余一切。

    恒河沙数:是表示极多的意思。释迦世尊每在说法,若以无法来形容多时,就以恒河沙来作比喻。

    恒河是印度四大河之一。由大雪山顶,阿耨达池,从南方流出,阔四十里,沙细如粉,粒粒分明。释迦世尊的说法处,与恒河靠近,故世尊每说多时,方便以取喻。

    诸佛:东方的佛,就有像恒河沙之多,故称诸佛。

    广长舌相:是诸佛三十二种相好之一。诸佛悉是多生多劫来,口离四过,清净口业,所以成佛后,获得此相。左右为广,前后为长,柔软红薄,故称广长舌。

    凡人之舌,随其报相,各有差殊,若是三世不妄语,舌广而长能至鼻头,为之贵相。若只广而不长,或是长而不广,或短小伸缩不自由,则是前生好演是非,故感此报。

    惟佛从无量劫来,久积功德,绝无妄语,故得广长舌相。华严经离世间品云:‘菩萨有十种舌:1分别解说一切众生无尽行舌;2开示演说无尽法门舌;3赞叹诸佛无尽功德舌;4说法无尽辩才舌;5演说无尽大乘法门舌;6普覆十方虚空界舌;7普照一切佛世界舌;8平等赞叹一切众生舌;9随顺诸佛令欢喜舌;10降伏一切魔及外道,除灭生死至涅槃舌。’菩萨成就此法,则得如来遍覆国土无上舌—广长舌相。

    盖广长舌,一切众生本具,只是修持不足,口业不净故不能证得受用罢了!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遍是周遍,覆是遮盖。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对日月,一个须弥山,并四大部洲,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梵天为一小世界。集此小世界至千为小千世界,集小千世界至千为中千世界,集中千世界至千为大千世界,因为有小千中千大千的三字千故称三千大千世界,非是三个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的化土—教区。

    诚实言:是决定不虚妄之词,恳切真实之语。

    当信是:是字乃指法词,即指下文经名。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上八字约佛德(是诸佛所称赞之功德);下八字是约法(是诸佛所护念之经)。唐玄奘法师所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义同于原名。罗什法师译名‘佛说阿弥陀经’,题的意虽异,旨则正合持名之法,诚得佛陀的本意,故后世流通,多弘秦本(什法师译)。不可思议功德:解见前。
流通分 流通分4
    流通分4

    诸佛所护念经:谓本经宗旨是专持洪名而得不退,方便往生,横截生死,诚是迷津的宝筏;苦海的慈航,故诸佛悉皆咸共护念。而念佛众生,咸得佛力之护持,而得安稳,没有退堕,这不仅是弥陀的本愿护念,即得十方诸佛的护念;非仅是释迦世尊的称赞,东方等十方的各尊佛亦出广长舌,异口同音的称扬赞叹。故愿祈行者,不要疑惑,切实的修持念佛法门才是!

    复次:这一段的意义,慈恩大师云:‘他方世界的教主,本已宣播念佛法门,使其国内的众生,修持奉行,而释迦世尊,转引十方诸佛称赞西方的劝持念佛法门的道理说出来,令在会的大众信敬仰慕求生。’而灵芝大师不同其所说,谓:‘释迦世尊在给孤独园宣说赞叹西方,并劝持念佛法门时,十方诸佛,同时劝赞。’这二种的说法,是有深浅的含义,请学者细心研究之!

    【显理】阿鞞表本具智性不动自然。须弥相表佛相微妙。大须弥表佛德第一。须弥光表佛智普遍。妙音表四辩八音具足。广长舌表法音圆满普遍。

    戊二南方佛赞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消文】佛又对舍利弗说:‘南方也有无量的世界,其国的教主,都是同时恳切的劝其国内的众生,相信、修持、奉行这部经。’

    【释义】日月灯佛:日是太阳。月光能使黑夜光明。灯光能补日月照不到的地方。日月灯光俱足,是谓能破除黑暗的意思。是说这位佛陀的大智光明,横遍十方,竖通三际,能照破一切众生的悭贪、嗔恚、愚痴等黑暗惑,故以日月灯取喻立名。

    名闻光佛:闻字读去声作普遍闻知解。是说这尊佛的万德洪名,普闻法界,慈光遍照,加被一切众生,使闻者或是被其慈光照者,都是获大利益,故以立名。

    大焰肩佛:焰是光明,能照破一切的黑暗,肩有二肩,能荷负的作用。是说这尊佛的大光明彻照一切众生,更以二肩担当救度的事业,故以取喻立名。

    须弥灯佛:须弥是山之最高(解见前)。灯有导化之用。是说:这尊佛,以最高的智慧来导化一切众生,使其弃暗投明,故以立名。

    无量精进佛:无量是数之多。精是不杂,进是不退。是说:这尊佛,以无量数的时间,宣说纯正的道理,未尝休息,去利益一切众生,故以立名。
流通分 流通分5
    流通分5

    如是等下,解见前。

    【显理】日月灯表佛三智,能破三惑。名闻光表三德智照十方。大焰肩表权实二智之光,能照真俗二理。须弥灯表自证四德之体以起用。无量精进表佛悲智方便不尽。

    戊三西方佛赞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消文】消文方法同前,不必再讲。

    【释义】无量寿佛:同名极乐导师—阿弥陀佛。灵芝大师云:‘诸佛同名者甚多。’这尊佛,非法藏所修成的无量寿佛,因为阿弥陀佛不应自赞,若如是赞,岂不是欲令极乐的众生,又有别求另有极乐世界之谈!文义解释见前。

    无量相佛:佛的相好,无穷无尽,如卢舍那佛有华藏海微尘相好。若只说应身就有三十二相,或九十七种大人相等。是说:这尊佛,修成佛果证无量相,更以相好诱导众生入道,故以立名。

    无量幢佛:幢是挂旛或旗的竿,甚高,表高显的意思。幢有二义:1超胜义,因高出建物故;2显正义,因竖立直正故。是说这位佛,能以佛智,建立法幢,引导无量的众生,摧伏无量的邪魔,故以立名。

    大光佛:大光是光明广大,没处不照,是说这尊佛,智慧光明极大,普照一切众生,故以立名。

    大明佛:没有黑暗是谓大明。是说这尊佛,破除三惑的黑暗,已证具足三智,光明遍照十方法界,无所障碍,故以立名。

    宝相佛:宝是尊贵义,相好特殊,皆如珍宝,可尊可贵,是谓宝相。是说这尊佛,能以相好的超绝,显示一切众生,使众生仰慕佛相宝贵而发菩提心,修道证果断生死,故以立名。

    净光佛:离诸垢染谓之净,惑尽则智慧光明由之生。是说这尊佛,圆满深证极果,更以无漏的智光普照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获益,心地光明,故以立名。

    如是等……下文解见前。

    【显理】无量寿表胜报弥互三际。无量相表佛性随机示现无尽。无量幢表佛性超胜圆满。大光、大明表佛性体用无尽。宝相表功德智圆满。净光表佛性光智并彰。

    戊四北方佛赞
流通分 流通分6
    流通分6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消文】同前。

    【释义】焰肩佛:解见前。最胜音佛:佛的音声极其圆润,任何音声,都不能比拟的。佛的音声具有八种:1极好音,2柔软音,3和适音,4尊慧音,5不女音,6不误音,7深远音,8不竭音,则三业中的口业清净,胜报所得。是说这尊佛,所证不可思议力的音声,以一音演说,使十类众生同解,故以立名。

    难沮佛:沮字是破坏的意思。是说这尊佛,自利方面,已证究竟坚固之理体,身如金刚,使任何的力量,都不能破坏;救度方面,则能使所度的众生,识透宇宙的真理,不被五欲等破坏,因此故以立名。

    日生佛:太阳初生,照破长夜的黑暗,是谓日生。是说这尊佛的光明出现,普照众生,毫无偏私,使一切众生障除智显,如太阳的光明普照大地,故以取喻立名。

    网明佛:网是许多的麻线织成,明是发光的意思。网能发光则非世间的网,乃是以宝线宝珠组织结成的宝网。是说这尊佛的说法,言无虚发,字字珠玑,句句宝语,纵横贯穿,尽使众生得解脱为止,正如宝网捞物,不遗余物一样,故以立名。如是等……下文,解见前。

    【显理】最胜音表自性八音深妙。难沮表法身坚固。日生表觉性朗然。网明表佛智光明映彻无量。

    戊五下方佛赞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消文】同前。

    【释义】下方世界是现在我们住的世界之底下。此界底下有水轮,水轮之下有金轮,金轮之下有火轮,火轮之下有风轮,风轮之下有空轮,空轮之下则是无色界、色界、欲界、人间,再底下又是水轮、金轮等,如是重重无尽的世界。

    师子佛:狮子为百兽之王,威猛无穷,力能制伏群兽,声震能裂破百兽之脑。

    佛为法王,说法自在,能破除众生的贪嗔痴,更能使外道邪魔佩服、震惊。于是特取喻师子来表示佛德的威尊最胜,是欲众生容易理解故。这尊佛的立名,意亦在此。
流通分 流通分7
    流通分7

    名闻佛:名称普闻无量世界。是说这尊佛,以无量功德,救度众生,不遗余力,使闻者、仰名者而获大利,故以立名。

    名光佛:名誉如日光遍照一切。是说这尊佛的施惠于众生,如普天之下,无不受日光普照般的,故以立名。

    达摩佛:达摩译为法。是说这尊佛,自己以佛法修成佛果,又能将如是法,救度一切众生,使一一众生都能成佛,故以立名。

    法幢佛:幢有高显义。是说这尊佛,能以高超的佛法为标帜,显明究竟,折伏邪魔外道,使人天共仰,故以立名。

    持法佛:持是执持的意思。是说这尊佛,善持权实、顿渐诸法,随机来化导众生,悉令闻法得益,故以立名。如是等……下文解见前。

    戊六上方佛赞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消文】同前。

    【释义】上方世界是现在我们住的世界之上。须弥山顶为忉利天,再上是夜摩天、兜率天乃至色界天、无色界天,再上则是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火轮,火轮之上有金轮,金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又是人间世界,如是重重无量的世界。

    梵音佛:梵是清净的意思。音声清净,唯佛才能证得。是说这尊佛,将久远劫来,修持所证,清净妙音(八音),宣说无碍,使闻者心悦意朗,故以立名。

    宿王佛:宿是天上的星宿。月称星宿之王,因为无数的星光,都不能比拟,孤月独明,故称王。是说这尊佛,已证极果为法王,一切众生所不能及,如众星不及月一样。又有一说:佛是觉王,为一切众生之所皈依,等于众星尊月为王一样,故以立名。

    香上佛:香的种类很多,现在寺院里所烧的香,都是平凡的,不能称为香上。唯有栴檀木香为香中之王,此香六铢,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楞严经云:‘栴檀香一焚,四十里内外,同时闻气。’是说这尊佛,经多劫的修持,成就五种法身功德妙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妙解知见香),来普熏法界众生,使一切众生闻香获益,是以特取最上乘的栴檀香来比喻立号称为香上佛。
流通分 流通分8
    流通分8

    香光佛:香有辟恶、灭秽的胜能,光是智德的显现,能除一切的黑暗。是说这尊佛,已得五分法身香,将见思、尘沙、无明的三秽惑断尽,并以智德光明照破愚痴等黑暗,故以立名。

    大焰肩佛:解见前(北方佛称赞科)。

    杂色宝华严身佛:杂色是青红黄蓝紫白等色。宝华是最珍贵的珠宝所结成的华。严身是庄饰端整的身躯。是说这尊佛,从久远劫来,精修六度万行的因,成佛后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瑞相,贵如种种珍宝,复以果德胜相,导引一切的众生,使睹者见佛圣相庄严,而不忘志愿精进向道,故以立名。

    娑罗树王佛:娑罗译为坚固。娑罗树,四季盛茂,本质坚定,华色香美,刀斧不能伤,树身高大,非是常树所能比拟,故称树王。是说这尊佛,已证究竟坚固法身之理体,不被任何的境界摇动或破坏,成为圣中圣,更以大悲普被一切众生。如娑罗树在暑中能以遮荫大地,使近者得之清凉一样,故以立号。

    宝华德佛:世间之华悉有凋谢之相。是说这尊佛,具足万德,庄严贵重如宝华,坚固绝妙,没有坏相,故以立号。

    见一切义佛:世、出世间诸法无量,义亦无尽,谓一切义。但是在千差万别的一切义中,唯佛能得见。是说这尊佛,已证一切种智,具正知正见,能了诸法实相,权实偏圆之理,故称见一切义。

    如须弥山佛:须弥为众山之王。是说这尊佛,德性具四德,超过于一切人为十界之尊,如须弥之高出众山之上,故以立名。如是等……下文解见前。

    【显理】梵音表音性无染清净。宿王表清净法能荫诸烦热。香上表万德超诸因位。香光表法身香普照法界。杂色宝华严身表果德以万行因华而庄严。娑罗树王表法身坚因无变易。宝华德表佛四德芬芳净妙。见一切义表洞达诸法。

    诸佛劝赞标题竟

    丁三征释经名意义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消文】世尊又呼舍利弗说:‘你的意思怎样想?为什么这部经,为各方的许多佛,都保护纪念的经呢?’

    【释义】此二句是世尊将六方诸佛赞叹本经的经过说完后,恐有人怀疑本经有多大的价值,能值得六方诸佛异口同音的称赞?于是世尊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解释。

    本经原题俱足十六字,前八字‘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已在正宗分中依报正报科,说明详尽,只存下八字‘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还未说出来,故须再加征释,使一切众生明白其义,能就闻慧中得到信心坚固速获利益,故有下段的说明。
流通分 流通分9
    流通分9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消文】世尊再呼舍利弗说:‘不管是善男子、或是善女人,听到本经以后能受持,或是诸佛尊号,这许多善男子善女人,悉得一切诸佛的保护,更能奠定永久不灭,最上佛果的基础。’

    【释义】此段文是解释得蒙诸佛护念的胜益。若有:是一种假定词。善男子善女人:是俱有深切的信仰,胜过于一般男子女人,故称善。

    闻是经受持者:闻是听闻,受是信而乐受,持是执持不忘的意思。须知闻、受、持,就是闻思修三慧。能闻而深信,念佛法门为最稳当(闻慧);再能闻而领受在怀,厌秽欣净,愿求往生(思慧);更以发愿后,专心执持名号,净念相继,得到一心不乱(修慧),此三亦即是净土信愿行的三资粮也。

    及闻诸佛名者:诸佛是指以上所说六方的诸佛。当知诸佛名号具足万德故能受持本经,更能闻佛名而起恭敬心,此皆是宿世所植的大善根,大本云:‘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有因缘闻此义。’华严偈云:‘宁受地狱苦,愿得闻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

    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本经的功德不可思议,闻者受持者,皆是有大因缘,宿具善根。所以能得著诸佛之所护念也。

    问:‘受持念佛法门,能得诸佛护念,是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得护念,或是凡有心称念,就得护念?’答:‘弥陀圣号俱一切功德,凡有心称念者,无论何等的众生,悉得诸佛的护念,但因受持的功力差殊,所受的护念,也就自然而然的异而分别深浅:若只闻佛名,信而不称念,为“理即护念”;若闻后称念不专,是为善种未来解脱的胜因,为“名字即护念”;若闻而能解,更能持诵,为“观行即护念”;若得事一心不乱,见思断尽,证真谛理,为“相似即护念”;若得理一心不乱,分破一品无明,得分证真如实性,为“分证即护念”;若念至四十二品无明惑尽,证清净法性,为“究竟即护念”。’由斯观之,欲蒙诸佛护念,必须行者的自诚可知矣!

    复次:能闻是经受持得到一心不乱,则行俱足(般若德);所持名号,万德全彰(法身德);念念灭除生死重罪(解脱德);有如是功德,故受持人能得如来护念,其所护念亦在于斯。
流通分 流通分10
    流通分10

    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说闻是经及佛圣号者,悉能得到不退转于佛果菩提。

    阿译为无,耨多罗译为上,三译为正,藐译为等,菩提译为正觉,合拢来为‘无上,正等,正觉。’兹为便利上,从下正觉二字解释上去。

    ‘正觉’(正者不邪,觉者不迷),谓正确的觉悟—离颠倒戏论的一种正智:此为拣别凡夫之不觉,和外道之邪觉。因为众生自无始来,妄想执著将本觉真心埋没于五蕴之中,迷而不觉,谓之不觉众生;外道是向心外求法,所觉之道非妄即邪,所以他们均没有称为正觉的资格。

    ‘正等’(正者不偏,等是平等),自觉之后,毫不自私地,能真‘正’平‘等’,力行利他工作;此为拣别二乘之独觉。二乘虽有正觉,但求自利,不能利他,乃偏而不正,没有平等普遍心,不能称为正等。

    ‘无上’,三觉圆满,万德具备,没有能过其上者—其自证方面,则智慧圆满无上,其利他方面则功德(福)圆满无上;此为拣别菩萨之分证。菩萨虽真俗等观,能够自觉、觉他,唯其自证的智慧未圆,尚有微细无明未破,利他的功德未满,还有上位佛果可求。因此,仅可称为正等正觉,不够称为无上。唯佛一人福慧两足,究竟圆满,才够得上‘无上正等正觉’之称(正觉即自觉,正等即觉他,无上即觉满)。此阿耨等九字,何故不直译为无上正等正觉而仍存梵音呢?因为它是佛陀三觉圆满之德号,为了表示尊重,所以不翻。此为四例翻经的翻字不翻音,及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

    【显理】得不退转于阿……提表自性俱足无上菩提圣德。

    丁四正劝大众信受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消文】世尊又叫舍利弗说:‘以上所说的缘故,你们大众都应该相信、领受我所说,以及六方诸佛的话,虔诚受持,切勿生起怀疑,失去菩提大道成佛的大利。’

    【释义】此段文是世尊再三勉励垂嘱之词。

    是故二字是承上语,即指诸佛护念,得不退转佛果之谓。汝等:则不独指舍利弗一人,是说在座的大众,以及未来的一切众生。

    皆当信受:信是谛信不疑,受则坚持不忘之谓。是说凡是在座的大众以及未来的一切众生,应当悉皆信受我的话。

    我语…我是释迦世尊自称之词,语即指上文正宗分中所陈,依正庄严,特劝求生,执持名号的三科文之语。
流通分 流通分11
    流通分11

    及诸佛所说:及是并也。是说一切众生,应当信受我释迦世尊的话,并当信十方无量诸佛所说赞叹念佛法门,生起信心而发愿,愿生彼国为最上之目的。

    丙二劝愿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消文】世尊再呼舍利弗说:‘若是有人已经发了愿,或是现在闻法而发愿,或是将来发愿,欲求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许多人,都可以得到无上菩提的圣果。在于极乐世界的国土中,已发愿者,是已经生在彼国;现在发愿者,现在就能生到彼国;在未来发愿者,当于未来能生彼国土是万无一失的。’

    【释义】上科劝信,此科是劝愿。凡是有发愿欲生极乐世界的,有志事竟成,有愿必生,这是自然的定律。

    当知!求生极乐的净土念佛法门,非是释迦世尊宣说弥陀经而后才有的,是自阿弥陀佛在十劫前成佛以来,这法门早已流布十方世界。故释迦世尊说:‘若有人已发愿是已经生在彼国中(指过去十劫中的发愿者);今发愿是说现在座下的听众,能闻后而发愿者,即现在就能生到彼国中;既然有弥陀经的流布,在于未来的未来,闻是经者,必有继续有人发愿,是人必于未来世中,生到极乐世界的。’

    总之,只要闻法后而坚信,由信而发愿,由愿而实行,如是绝对不虑不会不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消文】世尊又叫舍利弗说:‘不管是善男子,或是善女人,对于我所说的话,发生信仰者,必须发愿,愿意生到极乐世界去才对。’

    【释义】此段是世尊第三番的劝愿文。在正宗分中,初劝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再劝云:‘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世尊的慈悲恳切,一次二次三次的指示劝导发愿。初次发愿是在正宗分中,宣说依正庄严,环境殊胜,往者皆得不退转时。

    第二次(文在正宗分最末)是在宣说念佛法门,行持简便,又能速得往生,得大自在,听众在心开意朗时,特为重劝发愿求生。

    第三次则本段文是,所谓欲生便生,生者皆证不退佛果,有如是殊胜的大利,故释迦世尊,不惜苦口婆心,一次二次再一次的劝愿。
流通分 流通分12
    流通分12

    在这短短数百言的弥陀经里,就有三次的劝愿,由斯足见释迦世尊的度世悲心之始末了。所以祈愿学者当依教奉行,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不负世尊无尽愍切的悲心了!

    丙二劝愿流通竟

    ┌丁初—诸佛转赞劝

    丙三劝行流通┤

    └丁二—本师结叹劝

    今初诸佛转赞劝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消文】世尊又呼舍利弗说:‘我现在称赞著这尊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

    【释义】如我今者:我是释迦世尊自称。称赞诸佛:诸字是指法词。即就是指阿弥陀佛。若据唐玄奘法师翻译的文就直译谓: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不可思议功德:功德是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里,依正二报悉具庄严。于上面加上不可思议,是说:非是可能用语言来讨论,或用心意识来想像,这正正显示著功德之伟大处。

    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消文】我在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时,彼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也各各在其本国,称赞我,如是说:‘释迦牟尼佛,有不可思议功德,能够做出很难而希有的事。能够在俱备五种坏处的恶世上,成就无上的菩提。’

    【释义】本段文,是说释尊既赞诸佛能说净土不思议功德,而六方诸佛及阿弥陀佛亦称赞释迦世尊。须知!诸佛之所称赞,非是称赞释尊的三十二相庄严,乃正是称赞释迦世尊,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伟大精神,故称为希有不可思议,真是值得赞扬。

    释迦牟尼佛:解见乙二正解经题文。

    能为甚难希有之事:此句是指下二难:1当知在净土成菩提,已是难事,而释尊能在浊世成佛,是为难中之难—甚难。2对于浊世说渐法,已是希有,而释尊能为说但持名号,横截生死之法,是为希有中之希有—甚希有。

    蕅益大师要解云:‘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犹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世尊偏为勇猛也。’由此可知,释迦世尊为后世众生说不可思议第一方便妙法,是为使一切众生早证无为,得到极乐的享受自在,其恩德超过我们慈母的几千万倍,真是值得我们的感激和尊敬。
流通分 流通分13
    流通分13

    娑婆国土:娑婆译为堪忍。是本师释迦世尊所统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堪忍是说,在此世界里的众生,堪能忍受五浊之苦,不生厌恶,故称为堪忍世界的众生。

    五浊恶世:浊是污秽不洁净之谓。楞严经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如若有人,投以沙石,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形汨然,名之为浊。’总之,有五种坏处的恶世界谓之五浊恶世。

    劫浊:劫,俱云劫波。译为时分。时分有成、住、坏、空的四大时分,每一时分,有二十翻增减之久。由人寿十岁,过百年增寿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谓之增;从八万四千岁,过百年减寿一岁,减至十岁止,谓之减。以一增一减为一小时分—小劫(即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中时分—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时分—大劫。

    劫浊本无自体,是以四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交凑为相。既然只有相而无体,那末何时才是劫浊的时候呢?这是在每一个减劫,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始进入劫浊。因是,由众生的同业所感,三毒(贪、嗔、痴)日增月盛的增剧起来,刀兵等的小三灾亦随后而进,至人寿十岁时更盛,那时,遍地草木皆兵,众生之受报苦不得言。极乐世界是没有种种的浊恶,故祈大家速舍浊就清,赶快念佛,求生彼国,超越劫浊的苦报。极乐有如此的殊胜,故我千言万语说不尽的提倡,必须念佛之理亦在于兹。

    见浊:见是见解,亦就是思想。在佛学术语上,有五种的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这五种见是以五利使为体,诸见炽盛为相。是说这五种见,能驱使一切众生,造出种种的恶业来,堕落趋入生死,所以叫做使。其作用迅速敏捷,故称为利。

    1身见:这是以执身为我,妄生贪著,不能悟彻四大假合,一切是梦幻无常,妄计有身,强立主宰,心起颠倒的思想来,造出种种的恶业,是为身见。

    2边见:这是外道不正的见解,固执坚强,偏重执著己见,如一元论、二元论、有神论、无神论、一神论、多神论等,这都是边见。

    3戒取见:这也是外道的错见。昔时,印度就有九十六种之多的外道,自主种种不正当的戒法(牛戒、狗戒、火戒、水戒、倒悬戒……等),修诸无益的苦,以为是生天之本,这是无异于煮沙成饭,是尘劫难成的。

    4见取见;这也是外道执定的错见。以自己执定所修之行,以为圣果,未证谓证,非真执真,心生取著,妄计所修为胜,以误终身,是名见取见。
流通分 流通分14
    流通分14

    5邪见:是以邪心取理,颠倒是非,不信因果,断诸种种的善根,是谓邪见。

    总之,身见是执著我见;边见是执断常二见;戒取是执非因计因;见取是执非果计果;邪见是执拨无因果。当知只因思想见解不正常的缘故,致使束缚终老在生死苦海中莫能跳出三界去,这岂不是误尽后世人。故祈愿大家老老实实的念佛,速超见浊为妥!

    烦恼浊:烦恼二字是人心理上昏烦、恼乱不安的意思。这烦恼浊亦有五种的成份构成其体,即贪、嗔、痴、慢、疑是。其性愚钝,故亦称五钝使。此五种妄心能驱使众生,造诸恶业,趋入恶趣故。

    1贪:以引取无厌,私欲无尽谓之贪。这是说:众生对于世间财、色、名、食、睡等,无时不贪,不能看破,只是满足其欲已。

    2嗔:于违境情份上,不能含忍而起恨,恼乱自他谓之嗔。

    3痴:在中庸境上,非顺非违,起诸迷惑,不能觉察,对于一切法不能明了,谓之痴。

    4慢:心起骄傲,靠自己势,轻贱他人,谓之慢。

    5疑:对于一切善法,自心起疑,不能抉择,迷昧法相,谓之疑。

    总之,劳烦我心,使之不得安宁;热劳我心,使之不得清凉,叫做烦恼。由于贪而感受饥馑;由于嗔而感受刀兵;由于痴而感受病痛。甚至水火风的大三灾,无非是由众生的贪嗔痴三毒的感召而来,浑浊自性,故名烦恼浊。极乐国中的众生是诸上善人,已离诸烦恼的圣众,故祈大家,速求生彼国,与诸圣众同聚,是幸。

    众生浊:众是非一之称,生是天上人间,三恶道中,处处都能受生故云众生。又借地水火风等许多的要素才会有生,所以称为众生。

    众生昧于缘生,执著我相,一切悉以我为主宰,因此,起了利己私心,故做出种种的恶业,以所造恶业,固然堕落恶趣,卑陋不堪,故称众生浊。极乐国中是清净庄严,其众生是微妙相好,故祈大家速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超越众生浊,是最好没有的。

    命浊:命是生命。心理与血肉,连持在一起,有知觉,能活动,所谓: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以息、暖、识,互相不散,是谓命。

    在人生中,所受寒暑迁流,从少到老,变化刹那不住,更有以人力不可抵抗的天灾等苦恼迫逼,断灭命根,故称命浊。极乐国中的众生,寿命无量,故祈大家,专心念佛求生净土,超越命浊,这岂不是很好的方法。
流通分 流通分15
    流通分15

    总之,念佛法门只有执持一声庄严的阿弥陀佛,而俱信愿,则能往生,一往生则能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有如是特殊,故本师大圣释迦世尊,大慈大悲,大愿大力,不畏刚强难化的众生而来负责教化,这是值得六方诸佛称赞他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消文】本师释迦世尊,为了许多的众生说明在这世间上,所难得相信的最方便最殊胜的修法。

    【释义】为字要读去声。诸众生三字,非指凡夫,包括二乘等亦在内。一切世间是普天下之谓。此段文是说:在五浊恶世的众生,悉为物欲所蔽,知见昏浊,不易接受念佛圆顿法门,而释迦世尊以独到超人类的思想,宣说最方便、最捷径、最殊胜的行法,不惮其烦,更不待请问而宣说出来,这我想除了释迦世尊而外是找不到第二位的。

    念佛法门,被称为难信之法,据古来的法师大德们,对于难信二字讲解很多,今单举明莲池所说的八种难信引出来谈谈。

    1居于五浊世界的众生,习惯已久,反而觉得心安,尚且见闻有限,而忽闻有个西方清净庄严、殊胜无比的安乐世界,都以为莫须有,而疑无此事。

    2虽知世界无尽,在无尽的世界中,都可以往生,何必一定要生极乐?

    3娑婆距离极乐,有十万亿佛刹之远,虽欲求生,如之何能得往生?

    4极乐世界是庄严华美,环境殊胜,岂是五浊众生,无智的凡夫,得能住居之处?

    5庄严的净土,必须修持多种的功行、奇特的法门才能得往生,而只念几声阿弥陀佛,或一日至七日之间,就得往生,享受极乐的殊胜,怎能使人相信?

    6受胎必须要经过父母,而生极乐不须要父母,悉是莲华化生出来,这种说法岂能使人无疑?

    7初心学佛的人,大多数是容易退堕的。而极乐世界即使是可生,也要大福德者、大智慧者、修大行者。以初机学佛的众生,一生彼国,就能得到三不退,这又是使人难以相信。

    8或说有净土,或说无净土,使浅智的初学佛者,总是狐疑不决的。
流通分 流通分16
    流通分16

    根据上面所说,真是使六道中的众生难以相信,甚至二乘的圣人也不免怀疑,所以在浊世演说净土法门,犹如对盲人指白指黑然的。

    谨劝大家相信,我们的教主释迦世尊所宣说出来的都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故当以至诚心来接受奉行才对。

    丁二本师结叹劝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消文】世尊又呼舍利弗说:‘你们当要知道,我在此五种恶浊的世界上,修持信愿念佛的法门,而得成就了佛道,更能为一切众生,说最难相信的行法,实在是不容易的。’

    【释义】此段是释迦世尊自说的话。上二段是六方诸佛,称赞释迦世尊功德的话。甚难:这二字是结句,结上‘行此难事’,‘说难信之法’。因为一切世间的众生,都是不容易相信只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就能成佛,而释迦世尊,却在五浊恶世中,修持信、愿、念佛,得往生极乐世界而成就佛道。以此已知,释迦世尊以身作则,修难行之行,在难成道之处而成道,更能为一切众生宣说,难为相信的念佛法门,二事兼行,故为甚难。

    讲到这里,已费了很多的时间,也将念佛的法门讲完了,希望大家,当信释迦世尊的金言,速修念佛法门,求生极乐,才不负释迦世尊的叮咛,亦才不负弥陀如来的垂手已经十劫了。

    丙四法众礼退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消文】释迦世尊说完这部经时,舍利弗以及许多的比丘僧,还有天、人、阿修罗等八部的众生,大家欢喜,相信领受,礼拜了世尊后,各各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释义】此段是本经最后的一段,显明听众得益信受奉行的文。

    在过去很多的大德们,讲解本经,都以本段判为流通分。谛观文意,自六方佛起悉含有弘扬流通之义,所以我将‘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起判为流通分,请学者研讨之!

    一切世间:一切二字是包括器世间、有情世间。世是时间,间是空间。总之,在宇宙万有中,所有的生灵,包括六道的凡夫等,生存在这时间与空间的环境里,谓之世间。

    天人阿修罗等:等字是指其他尚未说出来的。若全部俱足有八部众,第一是天上的天人。第二龙众。第三是夜叉众(译为轻捷,是神道类的一种,在虚空中飞来飞去的鬼)。第四是乾闼婆(译为寻香,在忉利天管音乐的神)。第五是阿修罗(译为非天、无德,因这一道的众生,福报神通,超胜人道,与天道是差不多的,只因为他们在因地修布施行时,带有嗔恨我慢心,所以感到有天道之福而无天道之德,这是另有一种受报的众生,故称为非天、无德)。第六是迦楼罗(译为金翅鸟,是鸟类之最大者,两个翅膀展开起来有三百三十六万里之大)。第七是紧那罗(译为疑神,形是与人一样,只是头上加有角而已,专司歌唱的神)。第八是摩侯罗迦(译为大蟒,其形像是人身蛇首,故称大蟒,亦是乐神之类)。
流通分 流通分17
    流通分17

    欢喜:欢喜二字是表示安住庆幸的意思。要知道一切众生自无量劫来,沉沦在生死苦海中,有时天上人间,有时马腹牛胎,展转受苦没有出期。今天承受世尊大慈大悲,无问自说,最方便、最简捷、最直径的念佛法门,能得求生西方极乐,享受一切的安乐,正如久病忽遇良医,心里焕然一新,得著安住,这岂不令人欢喜呢!

    信受:信受二字是表示信入内心,如法受持的意思。

    作礼:是表最虔诚,头面接足最大的行礼。

    而去:去字是听法已毕,各自退去自修的意思。总之!听完了最圆顿的念佛法门后,当要将无始劫来的尘劳烦恼,所有的无明心、贡高心、我慢心、贪心、嗔心、痴心,要放去、休去、除去、灭去;生死要赶快断去;对于念佛法门,要坚信发愿去;认真地念去、修去、证去,一直向著西方的大道进去;至速享受安乐去,才是真正的符合经旨。

    最后要知道本段文,‘从佛说此经已至最终信受作礼而去止’之句,非世尊所说,乃是阿难结集时,将弥陀法会的实情记录下来附在最末,希望后来的一切众生,如是传流奉行的愿望。

    以上,本经已讲完,祈愿大家不要听完作罢,该须心读眼警,实行念佛,也才不辜负释迦世尊救世的本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