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内容历经多年的收集和翻译,它代表一种口语佛法的原始记录,也就是许多当代佛教大师们的教法,介绍他们是为了与所有从事开发佛陀慈悲和智能的人们分享。
为了流通这些代表性大师的教法,我曾请求他们祝福和协助,不过由于时间的困难以及半个地球的遥隔,本书的部份内容一直无法取得当事人正式的同意和关注。
我尝试以最清晰的方式印行这种实际禅修的佛法,希望有助于那些想把无上教法付诸实践的人们。法是公开流通的,正如同佛陀亲自的教诲,这当然也是本书所介绍大师们的本意。本书内容的编译若有任何瑕疵和重要佛法观点的混淆,个人当负起全责。我只是希望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当代上座部佛法,希望对那些在解脱上的行者有些实际助益。
序一创巴仁波切(Ven.ChogyamTrungpa)
佛法历经二千五百年已演变成各式各样的宗派和形式。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里,活生生的法总是借着新的型态展现出来。不过禅修仍是它们的核心,佛陀曾亲身示范并以此教导人们。唯有透过禅修,学佛的人才能使焦虑不安的心放慢下来,开始看清楚世间的真相。否则,他仍将持续增添无明,继续掠夺性的执取以肯定自我。没有禅修,就没有圣贤和开悟的道路,也根本没有佛法可言。
对二十世纪日益缩小的世界来说,禅修提供了一项特别有效的训练。在这个科技时代,人们也喜欢制造一些灵修的把戏──一种新型、改良式的灵修,保证快速见效。然而脚踏实地、亲身力行的方式一直是真正精神修炼的基石,但宗教郎中却舍此不顾,大肆推销他们自己的教义,推销神奇、便捷的花招。
本书里的老师是真正佛法的化身,他们是绵延不绝教法的传承者,成功地保留佛法的精纯原貌并为人演说。这些老师的教法以及他们本身的范例,鼓舞激励后来的修行者正确且圆满跟随法的路径。
序二罗摩.达沙(RamDass)
善友杰克·康费尔德(JackKornfield)把南传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集录成书。这里头有丰富的记事和对话──都是他当时修学的真实情境。
他曾在缅甸、寮国、泰国、高棉等道场参学很久,南传佛教浑厚纯朴和精进不懈的修行,经由他的简洁及深刻的妙笔呈现出来。在记事里他告诉我们,某个修持法门源自某个传承;在他跟这些苦行道场比丘的对话里,我们闻到一股深沈的宁静和信念,洋溢在古代传统的教法里。每一位师父强调佛陀教法的某个特别层面,也代表着那个传承的精髓。
要阅读本书,方法有很多种。饱学多闻的人可快速流览,以满足好奇心。或者你也可以空心阅读,让清净的法水穿透你整个心灵。在洗涤的过程中,也许一种修行法,一句妙语,一幅道场情景,或者一分直指人心的智能会吸引你伫足神往,成为你执取的对象。这时,经由寂静的内观,你会看到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特别的念头。等你已吸取所需,那些妄念自然脱落,随着滚滚生灭的瀑流往下漂浮,离你而去,直到永远
永远。
编者说明
关于本书,有必要在此提出两点说明。
第一点,有些大师已圆寂了(像:莫哥MogokSayadaw,乌巴庆UBaKhin,孙伦SunlunSayadaw),但他们在世时所发展出来的一些道场,至今仍生气勃勃地宣扬他们的教法,其效应已影响到二十世纪毘婆舍那禅修的发展。
第二点,很多佛教术语翻译成英文时往往保留大写,在本书中我们把它取消了。用大写只是把这些大师真实的教法学术化了,为了打破抽象化,使人明白易懂,在很多地方我们舍大写不用。把普通名词专门化,正如把平凡的事物变成超然的,画蛇添足除了引人注意之外,并不能伸张原义,反而往往误导读者埋首啃读,而不知吸取骨髓精华。有的已通俗化的佛教常见专有名词,我们就采人们较熟悉的梵文(已纳入英
文字典)而不用巴利文,如达磨(法)用Dharma,而不用Dhamma;业用Karma,不用Kamma;阿罗汉用arhat,不用arahat;涅槃用nirvana,不用nibbana。
译序新雨编译群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LivingBuddhistMasters)是作者于1967年至1972年间在东南亚修学上座部佛教所整理出来的,出书于1977年。本书介绍东南亚上座部佛教概况及12位禅修大师,所介绍几位大师中,阿姜查的全部作品已由「法园编译群」编译完成,佛使比丘的作品由「香光书乡出版社」及其它单位出版多册,马哈希法师作品有少量译介,阿姜念有一本作品翻译出版,其它大师的禅修作品尚少为台湾佛教界所知悉,本书的出版正可弥补这个缺憾。每位大师的实修与教学都有很大的成就与贡献,足为后代佛徒的修学典范。本书尚未记录斯里兰卡、寮国、高棉等国的当代大师,有待来者的译介。
关于称呼方面,在泰国阿姜(Achaan)为老师之意,在家人可以用这个称呼,波拉(Phra)为比丘之意;在缅甸西亚多(Sayadaw)是精神导师之意,另外乌(U)是伯伯、叔叔之意,芒(Maung)是弟弟,哥(Ko)是哥哥,多(Daw)是女士,马(Ma)是女孩,他们没有姓氏。另外,本书的「注」为作者所批注,「译按」则为译者所加入的补充说明。
本文中有一些小标题由译者加入,以凸显段落的主题及可读性。本书中原有的大师照片模糊不清,译者也尽量搜集他们的照片以取代原有的。
另外,附录一篇<当代南传佛教大师的禅修道场>,做为学人进一步参访的指引。
本书的翻译工作是从译介佛使比丘的文章开始,并刊登在1992年9月在《新雨月刊》第60期,前后花了近四年的时间,参与翻译工作的善友有:林武瑞、黄仁封、蔡奇峰、陈慧娟、周金言、张慈田等,校对工作有很多《新雨》的同修和善友参与。若没有大家的热心参与,本书的刊行就无法顺利完成。最后并感谢杨郁文教授热情推荐与赐序。愿所有参与者与求法者都能在解脱上勇猛精进,并能止息贪、瞋、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