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六
颂
佛祖机缘(三十则)
释迦牟尼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后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琅玡觉云。可谓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颂曰。
才出头来便著忙。虚开大口说行藏。只知要吐心中事。番惹旁人说短长。
世尊因调达谤佛。生身陷地狱。佛敕阿难传问云。汝在地狱中安否。云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又令阿难传问。你还求出否。云我待世尊来便出。阿难云。佛是三界大师。岂有入地狱分。云佛既无入地狱分。我岂有出地狱分。颂曰。
地狱天堂有甚差。受恩深处便为家。人生适意即为乐。何用闲情检点他。
世尊因黑齿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来合欢梧桐树两株。至灵山献佛。佛云。梵志。志应诺。佛云。放下著。志放下左手一株。佛又云。放下著。志放下右手一株。佛又云。放下著。志云。我两手尽空。未审更放下个甚么。佛云。吾非教汝放下其华。汝当放下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无一可舍。是汝免生死处。志忽然大悟。颂曰。
擎来平地起干戈。放下教伊没奈何。直到水穷山尽处。纵无一物也嫌多。
世尊昔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围之。遂告云。吾有正法眼藏。密付与汝。汝当护持。传授将来。勿令断绝。颂曰。
分明大地露堂堂。一片袈裟岂盖藏。才说密时原不密。舌头遍地太郎当。
文殊师利。在灵山会上诸佛集处。见一女子近佛座入于三昧。文殊白佛。云何此女得近佛坐。佛云。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子三匝。鸣指一下。乃至托上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佛云。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定。须臾罔明至佛所。佛敕出此女定。罔明即于女子前。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颂曰。
佛前女子路头差。不是文殊力不加。纵有拿龙捉虎手。无如打鼓弄琵琶。
达摩初至金陵见武帝。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谛。摩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遂折芦渡江。至少室面壁九年。颂曰。
远来一片热心肠。只道他乡是故乡。岂料相逢不相识。掉头冷坐最凄凉。
二祖至少林。参承达摩。立雪断臂。问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摩曰。诸佛法印。不从人得。祖曰。我心未安。乞师安心。摩曰。将心来与汝安。祖云。觅心了不可得。摩云。与汝安心竟。祖于是悟入。颂曰。
齐腰大雪臂摧残。特地将心强要安。借尔拳头筑尔嘴。何曾添上一毫端。
六祖大师参黄梅。五祖著入碓房舂米。一日因五祖索偈。欲付衣法。师书偈于壁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默识之。夜呼入室。密示心宗法眼。传付衣钵。令渡江南归曹溪。颂曰。
碓头柴斧有何差。又向晴空眼见华。刚道本来无一物。如何又拾破袈裟。
未到黄梅早已知。三更入室又何为。只将衣钵为奇货。引得儿孙个个痴。
南阳忠国师。一日唤侍者。者应诺。如是三召。皆应诺。师曰。将谓吾辜负汝。却是汝辜负吾。颂曰。
三呼三应太分明。辜负何曾有重轻。试向未呼前勘破。长风日夜吼松声。
南岳让禅师初参六祖。祖问甚处来。师曰。嵩山来。祖曰。什么物。恁么来。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可修证否。师曰。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祖曰。即此不染污。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颂曰。
远来意气甚扬扬。问著何如雪上霜。早向太阳门下立。何须拨火更浇汤。
马师一日升堂。百丈收却面前席。祖便下座。颂曰。
大将登坛八面风。卷旗息鼓四垒空。太平气象清如许。方见王师大战功。
马师不安。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祖曰。日面佛。月面佛。颂曰。
病在膏肓不可医。闭门暗地自寻思。傍人不解难禁处。才问如何已失时。
赵州因僧游五台。问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云。蓦直去。僧便去。婆曰。好个阿师。又恁么去也。后有僧举似师。师曰。待我去勘过。明日师便去。问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师便去。婆曰。好个阿师。又恁么去也。师归院。谓僧曰。台山婆子为汝勘破了也。颂曰。
斜阳芳草正萋萋。漫把王孙去路迷。多少迷中留宿客。五更梦破一声鸡。
赵州问新到。曾到此闲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颂曰。
赵州一味澹生涯。但是相逢请吃茶。若问梅花探春色。一枝墙外过邻家。
远来经涉路迢遥。垒块填胸气正骄。不用灵丹并妙药。只须一碗热汤浇。
赵州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颂曰。
大千经卷剖微尘。腊尽阳回大地春。拈出庭前柏树子。西来祖意又重新。
南泉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即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草鞋。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颂曰。
太阿出匣绝无情。触著须教断死生。偶遇白牯夸好手。却将驴粪换双睛。
睦州示众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颂曰。
长江无际渺风波。一任轻帆带雨过。到岸回头看白浪。愁心转比在船多。
德山一日饭迟。托钵下堂。时雪峰作饭头。见便云。这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么处去。师便归方丈。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句。师闻。令侍者唤来。问汝不肯老僧那。头密启其意。师乃休去。至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头至僧堂前。抚掌大笑曰。且喜老汉会末后句。虽然如是。只得三年。果三年而没。颂曰。
闲看师子漫调儿。顾欠频呻力尽施。触著翻身聊一掷。低头归去令全提。末后句。莫狐疑。自在游行更让谁。万古长空风月在。三年未必是归期。
德山因廓侍者。问从上诸圣向甚么去。师曰。作么作么。廓曰。敕点飞龙马。跛鳖出头来。师休去。明日师浴出。廓过茶与师。师抚廓背曰。昨日公案作么生。廓曰。这老汉。今日方始瞥。师又休去。颂曰。
惯战深藏陷虎机。穷追焉敢犯重围。纵然保得全身去。折尽旗枪已丧威。
马祖与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祖曰。正与么时如何。丈曰。正好修行。堂曰。正好供养。泉拂袖便行。祖曰。经入藏。禅归海。唯有善愿。独超物外。颂曰。
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家歌管不停声。渔翁归去芦花宿。睡熟江天梦不成。
长沙因张拙秀才。看千佛名经。问曰。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师曰。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也未。曰未曾。师曰。得闲题取一篇。颂曰。
黄鹤楼前江水深。风波日夜吼雷音。百千诸佛同摇舌。觌面何劳别处寻。
夹山参船子。才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子曰。不似。似个甚么。山曰。不是目前法。师曰。甚么处得来。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师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师又曰。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曰。道。道。山拟开口。师便打。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山遂问抛纶罢钓时如何。师曰。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山曰。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师曰。钓尽江波。锦鳞始遇。山乃掩耳。师曰。如是如是。颂曰。
兰桡独倚把关津。钩线闲垂钓锦鳞。偶遇狞龙才一撞。滔天浪里解翻身。
赵州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颂曰。
长江一望渺寒烟。极目中流思惘然。可惜夜深明月下。更无人问渡头船。
赵州因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曰。老僧在青州。做领布衫重七斤。颂曰。
路到悬崖没处行。转身一步脚头轻。要寻挂角羚羊迹。有眼饶君亦似盲。
雪峰因三圣问透网金鳞。未审以何为食。师曰。待汝出网来向汝道。圣曰。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师曰。老僧住持事繁。颂曰。
扁舟使尽一帆风。到岸何劳又转篷。若问渔翁何处宿。放歌归去月明中。
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颂曰。
天寒霜落月沉西。清夜迢迢鹤梦迷。海底日轮红似火。行人犹听五更鸡。
云门上堂。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仔细检点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颂曰。
天街华月影珊珊。沉醉东风独倚栏。朝罢九重人静后。六宫犹整尚衣冠。
鲁祖寻常见僧来便面壁。南泉闻云。我寻常向师僧道。佛未出世时会取。尚不得一个半个。他恁么驴年去。颂曰。
寒岩雪压一枝梅。无限春光不放开。却被东风轻漏泄。暗香吹入梦中来。
沩山示众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下书五字。曰沩山僧某甲。此时若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唤作甚么即得。颂曰。
马腹驴胎佛祖家。大人行处路途赊。牯牛若较沩山老。头角峥嵘更让他。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颂曰。
山河国土露堂堂。瓦砾丛林总放光。若使一尘当面立。恒沙诸佛尽遮藏。
金刚经颂(十八首)
世尊著衣持钵空生叹希有
著衣持钵只如斯。饭食经行有甚奇。何故空生叹希有。令人特地更生疑。
应如是住
穷途白眼正凄惶。忽漫相逢大歇场。放下便为安乐地。何须忉怛费商量。
如是降伏其心
壁闲灯影弄孩儿。黑夜翻疑有鬼随。试到天明亲看破。许多惊喜向谁提。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夜来梦到鬼门关。无数罗叉拥铁山。唱罢寒鸡天大晓。回头一笑破愁颜。
不住于相
乾闼婆城落镜中。楼台殿阁满虚空。但看无数登临客。倚槛披襟送去鸿。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鸟迹鱼踪莫浪寻。电光石火岂容心。时人但听春禽噪。谁信频伽鷇里音。
无我人众生寿者
傀儡登坛待鼓锣。大家相聚听高歌。不知线索经谁手。线断羞惭最懡[怡-台+羅]。
四果不作是念
长途客店暂招商。一宿休闲岂久长。夜梦忽登兜率界。回头空费好思量。
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少携书剑走他乡。主意将来赴选场。偶向街头遇占卜。报言当作状元郎。
持四句偈其福甚多
年年鬼祟请神巫。送退还来作秽污。太上老君如律令。诸邪从此一齐驱。
须菩提感激流涕
心头痛处有谁知。国丧家亡说向谁。回首故乡消息断。不堪重听雁声悲。
歌利王割截身体
穆王心爱偃师人。歌笑欢娱当是真。一怒顿教支解后。始知胶漆合成身。
一念信心即得菩提
莫道夷门荐狗屠。一言然诺许金躯。提锤直入中军帐。夺得将军肘后符。
三心不可得
寒空落落雁孤征。望眼昏迷里数生。自是本来踪迹断。劝君不必计途程。
无法可说
幻戏场中伎俩多。歌声不断舞婆娑。可怜观者增悲喜。曾见其中一线么。
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画工随意写形容。状貌衣冠各不同。好丑任他分别尽。到头不是主人公。
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贵贱原无定准程。从来白屋出公卿。一蒙天子亲宣诏。便是当场第一名。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梦向华胥国里游。到时欢喜转时愁。一声鸡唱霜天晓。枕上空华落两眸。
净土十六妙观颂
第一日观。观落日如悬鼓
白日西沉寄所思。夕阳尽处有心知。一从别后无消息。自此常如见面时。
第二水观。观大水澄清。凝冰映彻。作琉璃想
清凉心地碧澄澄。莹彻犹如水结冰。一片琉璃光洁地。休教埋没老胡僧。
第三地观。观冰琉璃。成就地想
游心何处可经行。宝地琉璃一掌平。未动脚跟前一步。看来原不涉途程。
第四树观。观琉璃地上。作宝树想
行树重重七宝林。目前罗列气阴森。花含无量摩尼聚。风动常宣妙法音。
第五池观。观七宝池中。有八功德水想
如意珠王出涌泉。水含八德注花闲。金刚池底金沙布。念念心开七宝莲。
第六总观。作宝楼阁想
宝严楼阁影重重。无量诸天集此中。不鼓自鸣天乐动。法音盈耳乐无穷。
第七座观。观七宝莲华中。含金刚台想
七宝华含七宝台。摩尼华蕊结胞胎。随心一片光明藏。自身金容出现来。
第八像观。观一佛二菩萨想
相好光明水月身。恰如亡子见慈亲。从今一识娘生面。不作悠悠行路人。
第九佛观。观佛相好想
毫若须弥目若莲。重重相好总无边。通身毛孔光明聚。照彻三千及大千。
第十观音观。作大士形像。佛立顶冠想
长大无边大士身。顶光化佛等微尘。细看毛孔含生土。触目分明是故人。
第十一势至观。作端坐。手执莲花想
光明色相总非差。顶上天冠百宝华。华里净含诸佛土。不知谁是主人家。
第十二普观。作自身往生莲华开合想
心想莲华量若空。托身深处密难通。光明照破华开后。醒眼依然似梦中。
第十三杂观。作佛大小不定身想
百川月落影参差。来去随人任所之。只道两头分二路。谁知动处不曾移。
第十四。上三品观
心想遥登兜率宫。庄严妙丽境重重。亲闻弥勒谈真谛。只恐相逢是梦中。
第十五。中三品观
天子求才选孝廉。乡评大小共称贤。一朝特地登金殿。白屋公卿岂偶然。
第十六。下三品观
剑树刀山在目前。回光一照变金莲。椎埋拜将英雄事。始信为官不是钱。
本住法颂寿黄檗山无念禅师八十(有引)
上御宇之三年。癸亥仲春。二月十有七日。乃黄檗山无念禅师四百八十甲子之辰也。惟师少志向上。早悟自心。开顶门之正眼。竖无畏之高幢。法门归重。衲子趋风。莫不指归第一义。令入自信之地。诚末法之津梁。长夜之慧炬也。宗门寥落。赖师独振其家声。不慧虽未承颜。而心光相照。不隔一毫。以法忘情。无彼我相。为日久矣。嗟今老矣。愧不能一接麈尾。以结法喜之缘耳。今幸值师示生之辰。十方宰官居士缁白众等。各持供养而兴庆赞。不慧闻而欢喜。私谓悟无生者。离寿者相。非四相之可迁。安可以世谛而拟之耶。乃说本住法颂。敬遣侍者。遥持香花。用申赞叹。是以滴水而称大海。以一隙而睹太虚。非敢尽其涯量。聊见微忱。以法供养之意耳。而说颂曰。
诸法自性常寂灭。湛然不动如虚空。世界森罗及万象。唯此一法之所印。佛未出世祖未来。此本住法无欠阙。草芥尘毛体自全。白牯黧奴亦知有。何况众生各具足。而与诸佛性平等。平等自性无生灭。又岂四相之可迁。不来不去无始终。是故名为本住法。若人悟此体如如。一超顿绝凡圣见。正眼开时生死空。迷悟两关当下辟。已过关者掉臂行。独蹈大方无滞碍。犹如师子自在游。非是野干可随逐。揭开五蕴封蔀茅。露地披襟坦然坐。是名无畏解脱人。从此常依本法住。唯师了此本住法。独踞黄檗最高峰。巍巍不动若须弥。万象森罗齐额手。日月游行若电光。世界山河镜中影。良以心空身亦空。混融万法无起灭。是故一尘与空合。即与虚空共一体。一切微尘亦复然。身与微尘等无二。身尘既入法界空。自性体与虚空等。此空即是本住法。入此法者寿无量。空中世界任起灭。一切圣凡从去来。是法不动相常住。此是大地众生寿。众生既与诸佛同。吾师岂与众生别。但愿吾师常化生。证入众生无量寿。
箴
座右箴示黄生
欲不可纵。志不可荡。性不可僻。心不可放。身不可逸。学不可浪。理不可蔽。思不可妄。勿佚豫而外驰。勿嗜好而内丧。恬憺自居。百骸无恙。不为物诱。其神自王。
定志箴示江生
勿汩汩于物欲。勿郁郁于乱想。勿矫矫于浮云。勿逐逐于世网。宜定志以素居。冀凝神而静养。藜藿澹以自茹。山水清而独赏。披玄易以穷化。览春秋而鉴往。诵南华以销忧。叩西坟而破障。观世态若阳焰。听是非如谷响。视众物如虫臂。看此身如鼠壤。富贵于我何求。得失于人翻掌。明明在前。昭昭在上。不妄不虞。何惚何恍。形似木鸡。心如象罔。孔子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之谓善长。
我箴
一切爱憎。皆由我障。我障若空。光明无量。逐境心生。随情动念。心境两忘。物我无辨。物无妍丑。由我是非。我心不起。彼物何为。动静等观。贵贱一视。凡圣齐平。名不思议。
身箴
敬咨尔身。尔何为者。四大合成。内外虚假。聚沫芭蕉。尘埃野马。众苦稠林。生死旷野。昧之者多。识之者寡。一息不来。赘疣土苴。
心箴
尔胡为心。恍惚杳冥。为物之则。为人之灵。昭昭不昧。耿耿常惺。善恶之府。贤圣之庭。无为欲蔽。勿使妄萦。恬憺寂寞。其神自宁。
性箴
尔体圆明。尔形精奥。不动不迁。无相无貌。如水之湿。如火之燥。万化不移。名言不到。去住来今。闲忙静躁。卓尔独存。是名真道。
命箴
咨尔何从。实唯天顾。寿夭穷通。听其所遇。不忮不求。无怨无恶。鹑居鷇食。龙云豹雾。信乎尔神。浮沉有数。安以俟之。无容外慕。
铭
母子铭(并序)
清因弘法致难。上干圣天子怒。声若雷霆。私念老母。闻之必惊绝矣。乃蒙恩宥不死。遣戍雷阳。道经故乡。迎老母于江上。一见欢喜谈笑。音声清亮。胸中略无纤毫滞念。因问老母。闻儿死生之际。岂不忧乎。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忧。何忧于汝。但人言参差。于事无决定见。为疑念耳。相与侍坐。达旦即作永诀。老母嘱曰。汝善以道自爱。无为我忧。今亦与汝长别矣。欣然就道。了不相顾。余因感天下之为母有如此者。岂不顿尽死生之情乎。乃为之铭曰。
母子之情。磁石引针。天然妙性。本自圆成。我见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无我。生而不恋。死若不知。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澄心铭示丁右武
真性湛渊。如澄止水。僧爱击之。烦恼浪起。起之不休。自性浑浊。烦恼无明。愈增不觉。以我取彼。如泥入水。以彼动我。如膏益火。彼乱我真。乱实我生。我若不生。劫烧成冰。是故至人。先空我相。我相若空。彼从何障。忘我之功。在乎坚忍。习气才发。忽然猛省。省处即觉一念回光。扫踪绝迹。当下清凉。清凉寂静。挺然独立。恬澹怡神。物无与敌。
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一念不生。虚灵寂照。圆同太虚。具含众妙。不出不入。无状无貌。百千方便。总归一窍。不依形气。形气窒碍。莫认妄想。妄想生怪。谛观此心。空洞无物。瞥尔情生。便觉恍惚。急处回光。著力一照。云散晴空。白日朗耀。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念起即觉。觉即照破。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境。随心转变。凡圣之形。应念而现。持咒观心。如磨镜药。尘垢若除。此亦不著。广大神通。自心全具。净土天宫。逍遥任意。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热处若生。生处自熟。二六时中。头头尽妙。触处不迷。是名心要。
师心铭
人性本大。超乎形器。直以有我。自生障蔽。习染浓厚。故为物累。问学不广。故多自是。见理不明。骄矜恃气。轻内重外。逐物丧志。嗜欲戕生。不知避忌。弃己忘真。孰称为智。达人虚怀。应缘无滞。与时逶迤。龙蛇玩世。得失靡惊。贵贱无预。恬憺怡神。省思寡虑。力其未能。谨其未至。学其无为。行其无事。听其无听。视其无视。返观内照。念念不住。诸妄消灭。精一无二。此乃至人。师心之秘。在我求之。恢有余地。不如是观。名为自弃。
觉非铭
万里之行。步步皆非。维人不觉。寸步不移。人生百岁。念念不住。昧者冒然。孰分新故。善恶迭迁。如环无端。莫知其极。谁使之然。使者不知。愈新愈迷。脚跟罔措。举足成疲。疲之既久。失其故有。变怪百出。不见其丑。以迷为觉。大地皆错。嫫母效颦。恬然自乐。霎时临镜。忽然猛省。但歇狂心。不劳施粉。天然秀媚。眉目清朗。本来面皮。毫发无爽。无论美恶。不须雕琢。只任现成。自然还朴。觉不觉是。不知知非。是非俱唾。万物齐归。
梦觉铭
善恶无端。一心返复。圣凡不隔。唯存梦觉。以觉入梦。颠倒滋重。以梦入觉。当下解脱。梦觉俱非。寂尔灵知。不生不灭。何虑何思。幻化百千。唯在一念。念起不觉。太虚闪电。烦恼不结。业即不生。爱憎坚固。实生死根。因果报应。捷如影响。根若不生。枝从何长。业有多种。以杀为先。好生恶死。彼此皆然。躯壳虽异。佛性是同。但平等观。杀念自空。心镜尘埋。习染既厚。以觉消磨。光明自透。渐磨渐落。念起即觉。觉至无生。心境空廓。妄想驰逐。究竟无益。谛审思维。死生迅疾。生死来往。大梦冥冥。但随业转。如不有生。有生不著。须从梦觉。醒眼看来。无绳自缚。念念回光。心心返照。但不随情。是名要妙。
忘缘铭
情有智愚。性无明昧。凡圣之分。实存向背。如臣事君。如子侍父。一念精真。不容顾伫。顾伫则移。移则造迷。迷之既久。其神日疲。不移即悟。悟则不顾。独立湛然。妙用常住。应缘若响。处世如空。逍遥物化。顿脱樊笼。不出不入。无去无来。空华世相。水月襟怀。
观世铭
四大幻身。本无一物。愚者执之。爱憎桎梏。妙圆觉心。弥满清净。妄想积迷。颠倒增病。渴鹿逐焰。愈逐愈渴。看破即休。始知是错。游戏神通。不离日用。贵贱好丑。任其搬弄。达人大观。洞然明白。离合悲欢。了不可得。六尘境界。如梦聚宝。无量贪求。一觉便了。音声色相。风月行空。于斯不著。岂是盲聋。以此处世。有何挂碍。身虽凡夫。名观自在。
六根铭
身为业媒。心为业种。从六情根。贪奔爱涌。眼流于色。失其真明。耳流于声。遗其本闻。舌非爽味。实多妄语。恣意纵情。识风内鼓。习发窍鸣。如簧有声。不知所自。听者震惊。出口入耳。爱憎斯起。声已消亡。祸方资始。如雷击粪。忽生毒菌。愚者食之。误伤其命。维鼻合身。同为一觉。总是浮尘。身多过恶。意乃枢机。波流毒海。为彼所漂。汩其真宰。是故世人。虽生不生。若能返观。各得精真。精真若复。六根无物。似云浮空。如响出谷。不被形拘。不为心碍。迥出情尘。超然自在。
念佛三昧铭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心心照烛。妄想潜踪。形骸空谷。净土不离目前。莲花常衬两足。何必待身后方生。即现前不出不入。此正是普光三昧。只在当人一嗾。
正心铭
心本光明。欲蔽故暗。天然之体。随情耗散。今欲正之。祛欲制情。一真既复。诸妄不生。
诚意铭
意乃妄根。乘虚日凿。密察其原。潜乎不觉。觉则不妄。妄息即真。至诚无息。其善乃敦。
修身铭
只体之欲。纵情之本。酒色之迷。陷身之阱。迷欲不返。身心不固。徒有此生。诚为虚度。
齐家铭
齐家之要。惟俭与勤。义礼若丰。澹薄自醇。勤俭传家。澹薄宁志。是乃圣贤。处世之秘。
六妙铭(并引)
雪峤山主。结庐双径之朝阳峰下。千峰如指。故颜曰千指。前峰紧抱。弯环如角。予名之曰麟角。且喻独也。庵前有池。俗呼洗砚。盖东坡尝三游兹山。特附讳乎。予易曰来月。古人喻道曰。池成月自来。池上有斋。予扁曰洗月。喻心境也。斋后有泉。味甘冽而醇。予题之曰。过乳。以昔圣言。劫初之水。味过于乳。以从金刚际来。今峰顶之水。其源必深。可喻道脉欲知本也。庵后有石。予名大歇。谓阿兰若。真修行处。为寂灭场。乃大休歇地也。此景天然。故题称六妙。而卷首书曰。六通四达。欲此境中人。老人随不为妙缚也。直须双夺。故曰通达耳。手而各为之铭。志不忘也。不作境会。不落言思。是在宾主自得耳。
千指庵
千峰卓立。直指此庵。此庵如空。了没遮阑。问庵中主。不出不入。有来参者。空中一咄。
麟角峰
群走奔腾。一麟自足。惟麟所重。在乎角独。片石如麟。万木若毛。可笑骑者。不动一毫。
来月池
月原不来。水亦不去。蓦尔相逢。不知其故。水底之天。池中之月。去来之相。了不可说。
洗月斋
月本无尘。水自清洁。从何处洗。求之不得。月堕水中。水涵月影。可惜观者。热梦未醒。
过乳泉
水中择乳。须是鹅王。此不须择。在乎善尝。不许入口。要先知味。惟知味者。饮之心醉。
大歇石
石不善走。为何要歇。歇之大者。为本寂灭。趺坐此中。不动不摇。吐广长舌。松风夜号。
般若轩铭(并序)
轩因阅此经以得名也。为吴门居士朱鹭王在公栖息所。鹭故奇士。在公举乡进士。为郡司马。唾轩冕。弃妻子。结隐于天目。无何复过双径。居此轩。阅般若经。大有省发。予自南岳来。以达大师末后因缘。得至此山。居士见而欢喜。执弟子业。予叹曰。非大力量。欣寂灭之乐者。何能顿脱尘累而至此耶因名朱曰大力。王曰大[金*(起-巳+戍)]。颜其轩曰般若。乃为铭以纪之。铭曰。
咄哉此轩。光明透脱。内外洞然。了无缚著。六根门头。圆通虚豁。世出世闲。一齐抛却。此轩之味。恬憺寂漠。轩中主人。身心快乐。一切情尘。火聚太末。问此法门。名不可说。
毗耶室铭(有序)
居士管觉仙。生长吴门。早归三宝。不畜妻子。不治生产。唯结一室。颜曰毗耶。以延十方。以无法可说。但以香饭而作佛事。老人过其室。因请铭之。铭曰。
毗耶离城。坚固绵密。虽居市[廓-享+墨]。而无尘迹。中有居士。独寝一室。门不通风。六窗虚寂。唯有十方。不时云集。有问法者。止是一默。香饭不请。随缘搏食。座不用借。露地为席。诸有屏空。一尘不立。身心两忘。世界齐掷。万累俱捐。诸缘顿息。在尘出尘。斯为第一。
铁如意铭(并引)
予别双径。雪峤山主。以铁如意并香奁为供。感而为铭。
维此如意。代我心口。我不能谈。借尔善吼。尔言不无。我法非有。两者既离。一亦不守。唯法身香。与尔作耦。托此金刚。用垂不朽。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七
偈一(七十二首)
唯心偈
净妙不思议。圆满真实心。广大具威神。变现无量事。其体离诸垢。不舍染净缘。世与出世闲。成就众善业。众业若空华。本来无所有。以无所有故。故说即真常。善达业性空。不为幻技惑。不著亦不厌。如理谛实观。起处即无生。当念自空寂。了无前后际。一念若须弥。动静平等如。境界风不动。寂灭妙常乐。清净若莲华。深入尘劳泥。不染世闲垢。怀此如意珠。随求无所乏。神光照暗冥。普觉诸含识。
居山偈
借问山中人。居山有何趣。日饱三顿粥。长伸两脚睡。磐石作禅床。云霞为盖被。微风吹幽松。发明西来意。拨落云里华。刮除眼中翳。一念绝中边。了无前后际。觉来双眼空。回视梦中事。捞捷水底月。却翻成钝滞。凡圣一齐抛。方脱娘生累。一物不将来。犹是第二义。透出无事关。始遂居山计。
大泽禅人三度岭海参礼因示
万里为谁来。来复为底事。靴里摸指头。原不在别处。若向外边寻。走尽天涯路。来来去复来。此法原无住。试问曹溪僧。菩提可有树。若不得一枝。枉费卖单布。
示道脉源禅人
参禅无秘诀。要为生死切。生死挂眉毛。念念不暂辍。提起金刚圈。脊梁劲似铁。努力望前追。直使命根绝。妄想顿潜踪。身心当下撇。要见本来人。如空中钉橛。打破黑漆桶。方是大休歇。
题恒河图示恒一林禅人
佛住恒河岸。常对河说法。至法难思处。即以河沙喻。若以沙数多。犹未尽佛意。直以此法身。乃显真实义。法身常不变。随流性不迁。虽以种种秽。体性常清净。乃至劫火燃。究竟体不坏。是故法身常。自性无生灭。佛子识此义。了悟自性身。如彼恒河沙。永劫性常一。是名金刚地。佛子善安住。
观缘偈
谛观此身无始来。皆从颠倒妄想生。轮回六道苦趣中。性返人天无量劫。妄念不止苦无涯。妄境不空业如海。若能一念暂回光。当下即令登彼岸。妄业积聚如须弥。人我是非苦坚固。结成生死铁围关。百劫千生不能出。镬汤炉炭本来无。只从一念嗔心起。若于起处即消除。火里金莲真解脱。现前境界若空花。镜像水月不可喻。世人痴迷无慧目。错认为真颠倒见。妄将四大以为身。六识三毒为主宰。贪嗔我慢不自知。妄逐驱驰诸苦趣。自性清净即弥陀。六尘不染莲花土。一念不生生死空。日用现前真极乐。
示念佛
念佛本为超生死。先须要识生死心。痴爱便是生死根。不拔其根难解脱。痴爱即是念佛心。即将念佛断痴爱。痴爱若能念念断。心心弥陀全身现。即此便是真精进。不可一念暂忘却。净土就在净心中。不得向外别寻觅。
圆明偈示毕一素失明
心光圆明本无量。苦彼浮尘眼遮障。隔纸不能观外物。返视何曾见五脏。譬如白日丽虚空。人处暗室如生盲。暗中人亦有两眼。如何不与日光通。我此四大如茅屋。心在身中鸟在笼。谁能撤去茅屋封。光明照耀原无穷。若能自见心光满。了了常明不用眼。此是无生无灭光。不与四大同流转。君今何幸天见怜。特拔遮障天光全。不须白昼怨不见。只如有眼黑夜眠。夜眠有眼亦如此。心光圆明宛自尔。若离明暗见自心。圆明顿发超生死。举世谁知无眼好。昔人曾恨盲不早。顿抛四大光明全。此是吾家如意宝。
登昆山示同游诸子
昆山城中一拳石。大似须弥纳芥子。我来策杖一登之。顿入蟭螟眼孔里。时人一望忽不见。纷纷四众皆惊起。忙来试问空中人。依然指出旧时底。
梁压谭生示之以偈
屋梁倒塌压谭生。谭生被压何不死。梁若到身身即碎。身若到梁梁不避。两者既到何不干。试问不干之所以。目前境界不比梁。谭生何苦先惶慞。若要不惶慞。看逼狗跳墙。
示福智字本明修净土
但观一句弥陀佛。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佛土全收一念中。便是往生真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不可更起差别见。
观身
是身如水泡。乍现亦不久。痴儿以为珠。取之不盈手。况复于此中。多贪为罪薮。唯在智眼观。毕竟何所有。
观心
此心本无形。视之不可见。起灭了无端。迅若空中电。妄想逐尘劳。渴鹿奔阳焰。堪嗟今古人。都压良为贱。
示众
幻海无涯没尽头。尘劳妄想几时休。应知世相空中电。须信人生水上沤。唯摄一心归净土。全凭万行作真修。目前总是菩提路。念念常登般若舟。
示无相老纳
见尔初年六十余。别来十载近何如。光阴有限频频觉。妄想无边念念除。净土莲华禅水灌。心田爱草慧刀锄。百千万劫俱空度。莫使今生又涉虚。
示沉生成德(二首)
湿寝人必病。鳅得方不死。物性各有宜。苦乐何忧喜。
物本无可欲。而人自欲之。甘苦味不同。嗜者以为奇。
示六一居士(二首)
世事忽如梦。人情空若云。谁知尘市里。心静即离群。
迹近宁违俗。心空岂在家。但看污浊水。湛湛出莲华。
示普闻禅人
不辞行脚苦。万里涉山川。今到曹溪路。谁酬不借钱。
示金山贵禅人(三首)
白发愁难解。红尘路不通。身居人境内。心在万山中。
日日尘劳里。朝朝爱恶场。不知因甚事。专一为他忙。
苦海深无底。浮生事有涯。不知三界内。何处是归家。
赠本混私徕职自?br>
独坐千峰里。慵披百衲衣。静听流水响。闲看白云蜚。
示本昂字俯无
有我必自高。骄矜还恃气。俯而至于无。便入清凉地。
示慧珊字海月
大海聚众宝。撑拄唯珊瑚。明月时来往。清凉并夜珠。
示净堂禅人
一钵随孤杖。三山结众缘。曹溪涓滴水。酬尽草鞋钱。
示刘生四休
一味常知足。多求总是差。饭蔬食饮水。只此了生涯。
菩提庵八景(有引)
庵在嘉禾之石门。颜生生居士所建。为智河行公安居。予之径山过此。因而有题。
菩提山
不到菩提山。安识菩提境。独有山中人。忘言心自省。
翠城
苍翠绕法城。宛似金刚圈。佛魔俱不入。其中空空然。
古观音像
观音有后先。法身无今古。以绝去来心。故能常救苦。
罗汉松
挺挺孤松树。堂堂应真相。若问涅槃心。枝头明月上。
莲花湾
莲生淤泥湾。其性本香洁。瞻彼花中人。端坐无言说。
放生池
一片无生心。全彰放生处。令彼鳞甲类。尽蹋无生路。
沤生塔
沤生本不生。沤灭原不灭。独留无缝塔。寒空照明月。
槵树
以患能除患。槵树爱生长。见此槵子珠。顿发离患想。
山居示众(二十五首)
独坐一炉香。翛然万虑忘。静看阶下蚁。毕竟为谁忙。
寂寂离知觉。昭昭泯见闻。三更天外月。一片岭头云。
世事一局棋。著著争胜负。黑白未分前。几个能惺悟。
清净光明藏。俄然一念兴。无边生死海。尽向此中生。
红尘路更长。青山闲不了。试问往来人。谁识山中好。
湛湛青莲花。居泥而不染。明明出世心。雪在玻璃盏。
傀儡夜登场。观者生欣叹。只合醉中心。难禁醒眼看。
四大众缘合。妄自分妍丑。试看幻化人。情识从何有。
微尘含世界。不信尽包容。莫道微尘小。应知世界空。
枯木岩前路。行人到此迷。应登别峰顶。更上一层梯。
岸树悬崖坼。枯藤古井深。那堪二鼠啮。况被急流侵。
炎炎火宅中。热恼无回避。一念放下时。顿得清凉地。
举世要多求。求多转生恼。唯有知足心。便是如意宝。
净土唯心现。莲花性地香。目前常不昧。即此是西方。
妄想沉沦趣。清心解脱场。回光时返照。觌面礼空王。
逐逐奔阳焰。行行入火坑。傥能开只眼。当下了无生。
世路多缠缚。虚名最困人。脚跟丝线断。方许出红尘。
山林多寄兴。寂寞几能甘。不到真休处。终成落口谈。
我相真难破。他非甚易求。一生闲检点。到底没来由。
自性天真佛。都为妄想缠。但能一看破。立地证金仙。
万法唯心造。千途一念差。不知未起处。苦海正无涯。
寂寂忘缘处。心心放下时。西来无别意。只在自知之。
大海一滴水。具足百川味。法性本自同。昧者见各异。
人道百年长。我道百年短。枕上梦三更。醒人未转眼。
一片闲田地。多为芜草侵。但能时刬却。便是出尘心。
示众十首(六言)
死尽偷心活计。做成没用生涯。收拾无穷妄想。换将一朵莲花。
四大支持骨立。寸心寂寞寒空。独有绵绵一息。龟毛线系长风。
却说百年如梦。谁曾两眼睁开。纵是机关使尽。到头总是痴騃。
可惜清凉心地。无端迸出贪嗔。霹雳心中火起。烧残自性天真。
身是众缘假合。四大围一虚空。动作呼为真宰。不知谁在其中。
陷阱机关自造。刀林火镬谁当。只道目前庆快。安知身后苦长。
貌是超尘仪表。衣为出水莲华。试看胸中何物。莫教妄想轻遮。
蚕茧自生缠缚。灯蛾谁使焦然。将谓投明用巧。岂知业力相牵。
名是假名非实。毁誉入耳如风。试听呼为贼草。犹人漫骂虚空。
荆棘林中掉臂。是非场里抽身。落得无穷冷澹。者般全不饶人。
偈二(三百八首)
圜中读圆觉经四相章
我相
钟鼓铃锣不断声。声声日夜说无生。可怜醉梦伤生者。镜里相看涕泪倾。
人相
突兀巑岏耸铁城。刀林剑树冷如冰。谁知火向冰山发。烧尽冰山火不生。
众生相
铁门紧闭杳难开。关锁重重亦苦哉。可怪呻吟长夜客。不知因甚此中来。
寿者相
一条血棒太无情。触著须教断死生。痛到彻心酸鼻处。方知王法甚分明。
出圜中过长安市四首
长安风月古今同。紫陌红尘路不穷。最是唤人亲切处。一声鸡唱五更钟。
体若虚空自等闲。纤尘不隔万重山。可怜白日青天客。两眼睁睁叹路艰。
飘风聚雨一时来。无限行人眼不开。忽尔雨收云散尽。太虚原自绝尘埃。
空里干城楙马人。目前仿佛似烟邨。直须走入城中看。声色原来不是真。
过吴山经堂寺遇明通禅人礼华严因示
到处山河即本真。大千经卷一微尘。闲来剖破轻拈出。莫道文殊是智人。
过铁佛庵赠邹尔瞻给谏
江上青山不断春。门前流水净无尘。开门忽见庵中主。恰是金刚不坏身。
示沙弥照理
出家本意缘何事。割爱辞亲岂等闲。不向袈裟求解脱。松门翻作铁围关。
题东山寺壁
咫尺东山入翠微。深林晴日雨霏霏。市廛流水声相和。触目分明向上机。
中盘旅邸壁闲见达师偈并题
君到曹溪我不来。我到曹溪君已去。来来去去本无心。谁知狭路相逢处。
避难石
无端一念惹膻腥。从此形骸累不轻。十载猎丛张网处。石头满眼尽无生。
命小师大义读楞伽
玉线金针不易穿。休从明月问青天。玄关路断无消息。尔去逢人莫浪传。
问丁右武大参病
举世谁知病里身。维摩独坐见偏真。从教大智悬河辩。一默昭回万象春。
示果弘福堂二侍者归故山
万水千山枉问人。脚跟一步最为亲。莫教错落悬崖去。纵出头来已失真。
弥茫烟水望何孤。底事逢人问有无。回首万山清彻骨。尚余春色满平芜。
赠荫亭上人请藏经归南雄延祥寺
一自南能度岭时。曹溪御墨尚淋漓。于今重载琅函至。伫看炎荒雨露垂。
送诰禅人归慈化
杯浮一叶淼无垠。烟水茫茫苦问津。归去家山生意满。百花深处鸟啼春。
示查汝定
涉水登山亦壮哉。芒鞋遥自敬亭来。入门一笑忘宾主。莫道维摩口不开。
题雪山苦行佛
万山冰雪连根冻。一片身心彻骨寒。不是死中重发活。如何能得识情干。
无端弃却金轮位。特尔令生大地疑。自是九重深密事。从来不许外人知。
轻抛兜率入王宫。一顾回头思不穷。走向万山千丈雪。埋身八面不通风。
心似冰霜骨似柴。六年冻饿口难开。谁知忽睹明星上。落得盈盈笑满腮。
答定斋贺明府
函盖乾坤一句新。晴空霹雳净烟尘。箭锋拄处难回互。狭路相逢是故人。
青狮白象驾云中。金色银光出处同。若问无生端的意。空山风雨吼长松。
示欧生羽仲传经诃林
斯道幽微若一丝。全凭信力以维持。苟非一片金刚地。难使菩提叶叶辉。
送乐天法师还匡庐
山色湖光一镜开。曼殊误落此中来。莫教狮子轻弹舌。恐震当年旧讲台。
赠西来梵僧
十万西来碧眼胡。渡江曾折一茎芦。只今石室犹留影。试问前生是有无。
挽本来和尚
五年三度叩禅关。此日寻师去不还。不是白椎兜率院。多应听法五台山。
送如证禅人造旃檀像还五台
火云赤日满炎荒。金色光含古道场。不是曼殊亲出现。谁知随处是清凉。
海岸旃檀净法身。无边相好隐微尘。分明剖出诸人看。觌面当机一句新。
寄大千法师
三十年前同法席。别来消息断他乡。忽闻近住千峰里。想已心空闻妙香。
示曹溪塔主
香火千秋似一朝。儿孙终夜守寥寥。茶汤宛若生前供。不负当年石坠腰。
勉曹溪诸弟子十首
千僧和合似灵山。大众依归岂等闲。不是曾蒙亲嘱付。如何得入祖师关。
肉身现在即如生。朝暮茶汤出志诚。钟鼓分明常说法。不须苦口再叮咛。
福田种子要深栽。因果如临明镜台。亲到宝山千万次。者回不可又空回。
辛勤作务莫辞劳。可想当年石坠腰。一息不来千万劫。善根不种苦难消。
莫教轻易过平生。如箭光阴实可惊。只恐气销三寸后。几时再到宝山行。
功德园林不可轻。脚跟步步要分明。莫教错落随他去。免使盲人又夜行。
寸椽片瓦众缘成。信施脂膏不可轻。切莫贪他驴粪橛。等闲换却一双睛。
信心膏血重须弥。粒米茎薪不可欺。但看披毛并戴角。酬偿夙债苦泥犁。
幸生中国蚤离尘。身著袈裟远六亲。受用空门清净福。如何能报祖师恩。
少小能存向上心。毫芒终长到千寻。只须历尽冰霜苦。始得成材出邓林。
示曹溪沙弥能新智融达一净洗通文方觉书华严经七首
剖破微尘出大经。无边刹海递相形。松风鸟语分明说。只在当人著意听。
佛境重重不可量。毫端三昧岂寻常。须知举手通身现。触处全彰海印光。
行行雁影落寒空。直竖横斜但信风。莫问普贤求妙行。先须识取主人公。
毗卢楼阁几时开。弹指感须待善财。顿见阁中无尽藏。重重佛境甚奇哉。
福城东畔礼文殊。知识遥参到海隅。五十三人同一调。不劳远涉费程途。
海波为墨亦须干。笔若须弥举不难。描写毗卢华藏界。最初一字许谁看。
纸墨文言总不真。真经全在剖微尘。但能字字光明现。莫道文殊是智人。
挽万固寺一山和尚
二十年前问起居。相逢犹是在生初。只今遥望中条月。独有清光照竹庐。
寄高常侍
忆昔长安话别时。雪中把臂立临歧。而今万里炎荒外。一念清凉君独知。
赠诃林裔公
菩提树下久栖迟。时复经行绕树思。遥想当初栽树日。曾经亲手一封泥。
赠颜杏园医士
雪山众草郁菁葱。信手拈来用得工。不是等闲医国手。肯教狼藉怨春风。
赠太和老人
金刚堀里旧相逢。雪鬓鬔松气更雄。一盏玻璃茶尚醉。依稀犹记放牛翁。
送暹侍者游五台兼讯空印法师
遥从火宅入清凉。万里休言道路长。傥见文殊问消息。堀中今空几禅林。
过法性寺菩提树下礼六祖大师
菩提树下旧相逢。千载重来气尚同。钟鼓声沉香不断。儿孙何故觅玄踪。
送离际禅人参方
汝持一钵曹溪水。遍洒诸方五味禅。莫道老憨无法说。而今不直半文钱。
送若惺炯公礼普陀
波流不动白华山。满月寒空大士颜。若向岩前相见处。瞻依须听普门还。
喜法侄行广至
忆昔离家别祖年。尔应犹是未生前。今从万里相看处。一笑还追夙世缘。
问游石阳病
借问毗耶病里身。就中检点孰为真。只须剥尽重阴后。始见阳和大地春。
送惺来裔公行脚
弥漫烟水淼无穷。回首山城历百重。只为寻师参底事。德云不在妙高峰。
怀大都千佛寺
忆昔千花七宝台。一花一叶一如来。不知近日花闲佛。可似当年震法雷。
示能哲禅人
尔到曹溪路不差。眼前行脚未为赊。试看初出门前望。芳草漫漫何处家。
寄王居士
清凉雪夜共谈禅。一别于今二十年。常忆毗耶真面目。寒空明月几回圆。
再过法性寺喜炯公礼普陀归
三年不坐菩提树。一念常悬般若灯。莫谓头陀慵说法。道缘不似猎丛僧。
咏楞伽室寄天与孔居士
滔滔毒海渺无涯。夜刹罗叉此是家。独有楞伽无价宝。光明日夜照恒沙。
八面光明体最圆。金刚虽利不能穿。时时安置心王殿。照破三千及大千。
曹溪雪茶寄金山珍公
摘得先春叶一枝。寄将鹤骨病阿师。试烹一盏亲尝过。可似初参赵老时。
甲辰春奉檄还戍舟泊支江逸炯二公启南羽仲仲迁诸子过讯因示
暂系孤舟傍柳阴。端居恰似逝多林。菩提树下常随众。怪道能来问法音。
示堪舆梁生
山河大地一微尘。法眼圆明始见真。自是要求归著处。肯教埋没世闲人。
示罗浮山主印宗
罗浮山下绕恒河。河畔祇林似普陀。若问华中观自在。试看明月堕清波。
赠周相士
落魄江湖一蒯缑。相心神术自壶丘。逢人若问荣枯事。一段真光在两眸。
示性如济禅人
底事南游学善财。为寻知识久徘徊。妙高峰顶无踪迹。莫道文殊错指来。
示普陀胜林禅人
普陀山下白华邨。日夜潮音说普门。试问庵居何所有。但闻鹦鹉报黄昏。
闻惺来裔公于云栖受具归以偈讯之
一条拄杖活如龙。相伴曾登天竺峰。自向云栖闻法后。诸缘可顿一时空。
山中夏日
竹床瓦枕足松风。午睡沉酣梦想空。四体百骇俱作客。不知谁是主人公。
静夜钟声
钟声清夜响寒空。一击如吹万窍风。不是闲催龙听法。多应唤醒主人公。
示泰和周生
大道从来在目前。却于死处觅枯禅。谁知日用头头事。尽是无生最上缘。
道力何如业力强。就中生熟好思量。临机遇境能回互。顿息迷途演若狂。
示圆通总持长老
西江一派自曹溪。马祖头疼孰可医。若向圆通觅生药。死猫头话最堪思。
示龚生伯起
数千里外访知音。只为从人觅此心。及至相逢亲见面。始知昔日费追寻。
示慈明贤禅人
一锡遥从多宝来。南询烟水独浮杯。归途若过曹溪路。路滑休行雨后苔。
戊申夏日重过羊城偶成
仙城已度十三载。人世今过六十年。回首尘寰如梦事。不知究竟属何缘。
当年一钵历诸方。到处名山是道场。吃尽檀那无米饭。至今酬价费商量。
五台千尺雪蒙头。只道寒灰死便休。谁想一星星火种。焚烧大地更横流。
东海曾冲万里涛。奔雷破石浪头高。轻乘一叶随风去。直踏三山钓六鳌。
示正位侍者
极尽悬崖百尺竿。动移一步最为难。只教撒手翻身去。不作狸奴白牯看。
示悦禅人诵华严经
百城烟水望如天。何处相逢问普贤。想向妙峰山顶过。不知曾说此因缘。
示饭头
德山托钵几时来。去米长沙莫浪猜。休向上方香积借。火炉边事亦奇哉。
寄五台妙峰师
玻璃世界水晶宫。金色银光处处同。独跨金毛狮子步。游行八面不通风。
冰霜鹤骨发如银。谁识曼殊最后身。一自堀中相别后。至今不隔一微尘。
拄杖横挑刹海游。无边刹土一尘收。闲来擘破微尘看。落尽空花剩两眸。
千丈寒岩百尺冰。当年相对坐崚嶒。即今火宅清凉界。一个维摩一个僧。
寄五台空印师
遥思游戏杂花林。独坐旃檀宝树阴。不动舌根常说法。万人时听海潮音。
一自抛身瘴海澜。蛮烟毒雾尽加餐。归来渴饮曹溪水。不减清凉彻骨寒。
示曹溪紫笋庄庄主
一夕东风紫笋肥。无边春色到柴扉。桃花满眼。无人问。谁荐当阳向上机。
寄枝隐
白门深隐一枝安。山水娱情世念残。曾入维摩方丈内。百千三昧一毫端。
示杲禅人闭关
六窗紧闭不通风。何事藏身入此中。试向文殊弹指处。直教拶破太虚空。
赠融禅人住持泰和大司马郭公忠孝寺
脱体原从瘴疠天。三生又结宰官缘。维摩丈室浑无语。莫道无言不是禅。
示怀愚修堂主
向上三玄动步疑。言前一句许谁知。若非撒手悬崖去。辜负娘生两道眉。
寄灵山桂峰师
灵山一会俨然存。松柏云栖满鹿园。自是法身常说法。分明钟鼓报黄昏。
寄东海劫外法师
亲受灵山付嘱来。法筵今向海滨开。楞伽山顶魔罗众。几度闻经到讲台。
示南禅人
为问毗耶病里身。不知谁是病中人。二时粥饭三餐药。吃得分明意最亲。
寄赖古轩居士
长斋一室事空王。心地时焚般若香。遥想日长趺坐处。静听鸟语出山光。
寄谢青莲居士
常忆青莲居士身。梦魂时对镜中人。知君深得无生意。自信居尘不染尘。
鼎湖山居
历尽风波总是非。此心久已习忘机。翻身直入千峰里。坐看闲云白昼飞。
寄明宗法师
曾从兜率白椎来。一受金篦法眼开。会向今时传露布。只教平地净尘埃。
寄蕴法师
江头促膝别君时。回首青山入梦思。为问花台千百众。言前一句几人知。
寄巢法师
披云带月饱风霜。清夜迢迢鹤梦长。读罢楞伽香篆细。知君无物可思量。
寄雨法师
久从鹫岭现当机。谁问云兴花雨飞。莫道法筵今寂寞。堀中君作众归依。
示中孚表禅人
世缘看破解归来。火里莲花不易开。直把根尘都洗尽。莫教再入者胞胎。
示无知鉴禅人
明明佛性本无遮。自是从前一念差。失脚久沉生死海。者回切莫负莲花。
示微密禅人
钵囊遥自伏牛来。度岭寒梅花正开。若问曹溪亲切句。菩提无树镜非台。
示凝知瀚禅人
圆顶方袍八宝身。出家本意要超尘。若为烦恼轻埋没。再出头来已失真。
寄湛禅人住伏牛
曾持一钵到曹溪。跋涉宁辞独杖藜。闻道万山深隐处。夕阳斜照鸟争啼。
寄题郭次公如是院
舍卫曾开祇树林。君今重拟布金心。法王如是全提处。独许文殊是赏音。
答郭允叔
曾向曹溪问上乘。西来密意属南能。莫言杜口维摩诘。不是当年有发僧。
寄题郭叔子太乙囊泉亭
清池明月影沉沉。囊水江湖济度心。试问游鱼真荣处。濠梁未必是知音。
示弘范禅人
礼谢千华宝座前。却从临济觅三玄。今来更问曹溪路。云满青山月满天。
寄衲云法师
当阳剖破一微尘。拄杖闲提用处亲。明月夜深崖下虎。归依犹似昔时人。
送僧造旃檀像归茶陵
南海旃檀香一枝。法身随处现双眉。迎归寂寂松阴下。犹似拈花不语时。
赠郭生凌舄
长斋绣佛礼空王。火宅翻为选佛场。夜剔明灯心寂寂。莲花不必想西方。
将之南岳留别岭南法社诸子十首
一落风尘二十年。相逢须信是前缘。自从衣钵南来后。今日重拈直指禅。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须向外问穷通。但能触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大道从来绝本真。多因分别强疏亲。直须看破娘生面。方是尘中特达人。
瘴烟饮尽齿犹寒。不记从前道路难。此去万山深密处。云霞五色座中看。
廿载驱驰走瘴乡。年来不觉鬓如霜。今乘一叶扁舟去。踪迹应从万壑藏。
尘劳混迹久和光。只为拈提此事忙。千尺钓竿几斫尽。海天回首更茫茫。
一自归依绕法坛。时时为乞此心安。莫言别去三千里。明月中天觌面看。
时把纶竿见素心。竹枝唱罢几知音。扁舟归去霜天夜。明月芦花何处寻。
寒空历历雁声孤。踪迹从今落五湖。无限烟波寄愁思。片[馬*凡]天际是归途。
为法宁辞道路赊。岂云瘴海是天涯。频将一滴曹溪水。灌溉西来五叶花。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八
偈一
示邹生子胤十首
此事明明绝覆藏。普天匝地露堂堂。男儿不突金刚眼。觌体相看若面墙。
见闻知觉总空花。翳未除时见转差。只待晴空清净眼。方知别有好生涯。
声色场中岂偶然。自将荆棘苦参天。何人一掷翻身出。始信随缘自在禅。
妙性圆明自本真。从来皎洁绝纤尘。不教妄染轻遮障。便是超凡大力人。
道心原不离寻常。待客迎宾底事忙。试看个中关捩子。何曾移动一毫芒。
五蕴山中寂灭场。六窗虚敞夜生光。只须唤醒庵中主。莫使昏沉自盖藏。
湛湛心光本不迷。只因情想自暌携。但看起处无消息。一任猿声日夜啼。
性天云净月轮孤。身世何须问有无。但得尘缘踪迹断。不劳名字挂江湖。
世缘逐逐几时休。弃却家山向外求。衣底明珠任埋没。长途空自抱穷愁。
太虚闪电不留情。憎爱何容逐队行。擘破娘生真面目。肯教埋没过平生。
寄袁生
曾将书札寄南能。问法遥参最上乘。三昧知从文字入。不知可记昔时僧。
示水天禅人
知识相逢岂易哉。个中消息口难开。妙高峰顶经行处。不是平空赚善财。
示谭复之
曾从授记向灵山。今日重来一扣关。为问拈华当日事。头陀不是易开颜。
示钟生衡颖
曾过曹溪已十年。相逢知识总前缘。阮生何必穷途哭。自有西来最上禅。
示方生觉之
心光独露形骸外。祖意能参机语前。想听匡山莲漏熟。故来重理旧因缘。
示常达禅人
南岳曹溪一脉来。相传明镜亦非台。金刚正眼人人共。须向磨砖一句开。
示宗玄禅人
幻成五蕴本来空。必欲求之似捕风。试向浑身消散后。应须识取主人公。
示南岳庸质山主
万山深处一茅庵。朝暮云霞当小参。最是溪声关不住。广长日夜语喃喃。
南岳山居
七十年来梦里过。江湖踪迹总蹉跎。而今喜得闲田地。莫问从前事若何。
脚跟踏遍水云乡。未离清凉古道场。筋力渐衰心已倦。安眠饱食是行藏。
大休歇处不寻常。妄想消时世已忘。都向别求真极乐。谁知当下是西方。
但见无生寂灭心。了无妄想敢来侵。根尘总是空花影。佛祖何须向外寻。
观心生处了无生。闪电光中眼倍明。为问西来成底事。今人都只解贪程。
示庐陵僧密洁公
庐陵米价近如何。问著休全举似他。一粒但能轻嚼破。始知佛法总无多。
示杜言禅人
西江一派马师禅。闻道而今久失传。莫谓磨砖堪作镜。自然不堕路途边。
示定水禅人
久依华座觅真诠。钟鼓分明句句玄。若问西来端的意。从前佛祖未曾传。
示量空禅人接待武昌
闻开梵刹向江湄。来往风[馬*凡]正渡时。为问华亭垂钓者。离钩三寸几人知。
题方觉之离垢庵
一芥庵中绝点尘。从来无物可相亲。静观寂灭清凉地。顿见如来妙法身。
题羼提庵
物我如空不可求。无边大海一浮沤。但看起处无踪迹。苦乐从教当下休。
示天渊禅人
己躬下事甚分明。不用寻师费远行。只向目前亲荐取。是谁见色与闻声。
示六义禅人
死生大事莫商量。说起愁心可断肠。无量劫来都错过。者回岂忍负空王。
寄若昧法师
莲华峰下住庵人。日与云中五老亲。瀑布从空霏玉屑。恍如宾主对谈论。
示云居常元禅人
出世原为究此心。非图名字挂丛林。头话参到无心处。不向他家外面寻。
寄海会庵主
十方海会此为家。来往经过路不差。香饭饱餐回首去。出门烟水更无涯。
答雨法师寄法华新疏
灵山一会费商量。四十余年久覆藏。今日通身全吐露。分明只在一毫芒。
阁门紧闭不通风。多少踌躇叹路穷。不是轻劳弹指力。安知里许量如空。
穷子归来见父时。此心相委信无疑。纵将宝藏全分付。若不掀翻总不知。
无边刹海总莲华。可叹从前尽数沙。君向毛头亲点破。自今常御白牛车。
示素璞禅人(有引)
禅人向参予于曹溪。寻归吴门。顷巢雨二法师。以予与若师雪浪。为法门兄弟。命禅人持书。远走南岳。迎予终老。予感二公高谊。念禅人远劳。因成二偈。用以志怀。
曾礼曹溪走瘴乡。归依三匝绕禅床。分明一句无生话。莫道当时有覆藏。
遥持一纸故人书。特向空山问卜居。一片身心全付托。余生不必问何如。
答巢雨二法师
法门义气信非常。自是青山骨肉香。拟向通玄峰顶上。忘言相对一绳床。
吴门山水最幽清。二朗高峰久著声。傥得烟霞期共老。安眠饱食遂余生。
示浮刹禅人
遥向千峰问懒残。口边寒涕未曾干。火中黄独初煨熟。把似君前不易餐。
示大智禅人
竹杖芒鞋过万山。远从南岳扣松关。石头路滑难移步。莫道参方是等闲。
题别峰相见卷
百城南望尽烟波。峰顶相逢事若何。不是善财无面目。只缘知识信誵讹。
讯专愚衡公病
四大久观如泡影。病魔何处可潜踪。古人自有安闲法。只在无生一念中。
示若拙禅人
行遍天涯觅此心。从来都向外边寻。纵然未出门前路。须信漫漫草更深。
寄徐菶莪
时问维摩病里身。门开不二露天真。饱餐香饭忘言后。方信离情道始亲。
示心闻禅人
本来自性量如空。见色闻声树过风。但使浮云消散尽。几曾一物著其中。
示三昧真禅人游峨嵋
历遍诸方好歇心。不虚名字挂丛林。归来满面峨嵋雪。云白山青何处寻。
示径山静主
电光石火岂为真。瞥地相逢未可亲。若是本来消息断。大千随处现全身。
若野音禅人从黄梅走南岳复参双径示之以偈
远行南岳觅行踪。喜得黄梅一线通。别向五峰相见处。万山雪拥白头翁。
示无瑕禅人
策杖遥来双径深。别峰相见是知音。故人若问余生事。万叠云山一片心。
示念西居士
南询烟水百城过。知识相逢事若何。更向五峰深处觅。须知佛法本无多。
示勤如禅人礼峨嵋
远从双径礼峨嵋。涉水登山为阿谁。傥见普贤真面目。莫教辜负一双眉。
示径山堂主
双径单传佛祖心。苍崖翠竹古丛林。应知正令常新处。钟鼓时宣妙法音。
挽幻予师
寒岩冻饿有谁知。绝后重苏赖阿师。今日五峰窥塔影。恍然犹对坐谈时。
示仁安法师
身心一片似冰壶。试看其中是有无。妄想不来消息断。何须此外觅工夫。
过菩提庵喜逢智河禅友
原是菩提树下人。到来恍忽见前身。溪声常说无生法。可惜时人听不真。
树下相逢旧有缘。别来不记几生前。入门一笑心相契。始信无言是秘传。
示询南禅人看病
出世何为最胜因。目前看破病中身。知他痛痒相关处。万行无如此念真。
示德门禅人校经
海眼从来绝点尘。大光明藏可安身。只须仔细从头看。才著纤尘便失真。
示非玄晓禅人
曾向慈恩理教纲。钓竿抛却历诸方。于今若识娘生面。不必将心问法王。
过甘露接待寺
登山涉水总迷途。未审前邨是有无。蓦直忽逢甘露洒。才沾一滴破焦枯。
示承拙禅人持明密行
烈火炎炎妄想流。醍醐须灌顶门头。会教一滴周毛孔。始是持明秘密修。
澹泊斋示云山居士
廛中一室冷如冰。趺坐长明午夜灯。来往应真时满座。人人知是在家僧。
示莲西居士
妄想生时当下休。了无一念挂心头。忘机便是真安养。极乐何须向外求。
题达大师书经墨光亭
闻道莲华笔底生。墨光犹自照虚明。闲来为问华中主。满耳秋涛说法声。
示曹生锡卿
丈夫立志岂寻常。刺股悬梁苦备尝。但使六根无垢浊。管教心地自生光。
游浮山于妙高峰下闻智灯禅人诵法华经因题于壁
水上莲华舌上经。一庵深锁万峰青。松风日夜常宣说。可惜时人不解听。
示真嗣沙弥
生死无常一息闲。好将心志在青山。但能不作红尘业。嬴得终身物外闲。
匡山喜陈赤石大参过讯
万叠青山一片心。目前处处是云林。不须更问西来意。水鸟时宣妙法音。
示修六逸公掩关金轮峰
万仞峰头独坐时。身心放下是全提。银山铁壁须钻透。彻底分明不许知。
送悟心融首座还京口
空山拟伴老余年。何意东归上法船。好待海门孤月上。话头一为老僧圆。
示达本禅人
勘破尘凡万劫心。归来遥向白云深。金轮峰下松涛急。日听无生妙法音。
示本怀禅人
身心久在白云中。何事随缘任转蓬。收拾归来全放下。万山高卧日头红。
示行素侍者
抛却身心礼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但能识得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
示顿利禅人游五台
一条拄杖曳单瓢。参礼休辞万里遥。傥遇曼殊斋会日。休教恶水蓦头浇。
示寂知慧林二禅人
学人不必苦驰求。妄想消时得自由。但自披衣闲处看。心心不断是谁流。
空山寂寂绝诸缘。不学诸方五味禅。参者不须求向上。但能放下自天然。
示恒一禅人
此事从来不外求。见闻知觉有来由。但知日用头头现。莫落随缘第二筹。
示克文禅人
空华起灭本无端。争奈人人翳眼看。须信晴空无处觅。丈夫切莫被他瞒。
示巨壑禅人
坐断千峰不问禅。炉香经卷是生缘。但能此外无余事。自是尘中极乐天。
若惺炯首座远来相讯因示
苦海相从二十年。重从庐岳礼枯禅。相看莫问余生事。五老云霞在目前。
念云禅人遵乃祖命接待吴江今逢六十初度偈以寿之
尘中觉路敞云堂。遍布身心满十方。一片祖翁常住地。愿教永劫作津梁。
示眉子
火宅炎炎不易清。六根销烁可怜生。但能一念如冰冷。便是超凡第一程。
送昧法师应讲维扬
偶乘一苇截江流。法鼓雷鸣彼岸头。无数群生开大梦。归来毫相不曾收。
示郑白生居士
一片身心放下时。直教内外似琉璃。其中无著纤尘处。日用头头只自知。
示曹溪堂主俯无昂公
常想新州戴发僧。不知一字有何能。肩头柴担腰闲石。博得西来无尽灯。
道场不必向他求。只在当人一念头。自性但能全体现。何愁法海不横流。
示见空禅人
出尘本意在山林。四十无闻愧此心。今喜脚跟丝线断。万峰深处更宜深。
示禅人礼峨嵋
无边法界以为身。触处相逢意最亲。若向峨嵋峰顶上。云霞满目更迷人。
西望峨嵋雪似银。普贤端坐一微尘。无边刹海都含摄。应现随缘喜见身。
示冶师铸钟成
天地为炉万象铜。镕成众窍吼长风。一声响彻三千界。唤醒人闲大梦中。
示李生
浮世光阴苦不多。己躬下事竟如何。今生若不求归宿。依旧从缘堕爱河。
示朴行者乞食
市远山深乞食遥。单持一钵路迢迢。莫因曲折生疲厌。应想黄梅石坠腰。
示无隐法师
昔依华座绕空王。文字时生般若香。今向一毛观刹海。逢人不必细商量。
示幻宗老衲印造华严经
剖破微尘出大经。法门珠网递相形。分明托出莲华藏。触处令人梦眼醒。
赠堪舆响山老衲
大地山河入眼空。一条拄杖活如龙。分明指出无生路。直与西来一派通。
示体具禅人
赵州无字死生关。铁壁银山冷眼看。但向未生前觑破。自然不被舌头谩。
示悦禅人清凉庵舍茶
杨枝甘露洒焦枯。一滴才沾热恼苏。直指西来端的意。相逢但问吃茶无。
寄博山无异来公
襟期不隔一毫端。千里云山觌面看。最是思君亲切处。夜深明月照人寒。
示寿昌长老
瓦砾翻成大道场。祖翁田地莫教荒。应思冒雨冲寒句。粒米茎薪可断肠。
示寿昌[門@臭]然谧禅人
堀中师子久调儿。转掷翻身未易知。莫使野狐踪迹近。叉牙切记在当时。
示顽石禅人
埋身八面不通风。死尽偷心始见功。但向未生前著力。方知海底日头红。
示碧霞老衲
他方行遍久归来。梵刹家山坐地开。衲子入门无别事。吃茶洗钵亦奇哉。
示玄枢禅人
己躬下事要分明。一念单提莫记程。但使妄情消尽处。管教心水自澄清。
示蕲阳归宗老衲
触目明明般若光。六门常放未遮藏。若能当念根尘断。日用端居大道场。
示慧镜禅人
心见光明不在根。从来诸暗不能昏。三千世界如观果。那律亲登此法门。
示六如坤公掩关
收摄身心紧闭关。尘中不异在深山。好将妄想都抛却。从此勤求出世闲。
示戒深浚侍者
忆昔携瓶逐杖藜。几回为法到曹溪。今来直入千峰里。更向堂前乞指迷。
示有明了重礼五乳
昔年参罢礼清凉。一见文殊返故乡。不识三三多少众。故来重请为敷扬。
郑白生重参五乳因示
昨来问法过匡庐。一句全提会也无。但只不忘归去路。自然超出圣凡途。
闻沈朗倩掩关城中寄示
廛居一室豁如空。凡圣交参落此中。独有主人常寂寂。十方坐断不通风。
示丹阳观音山慧空禅人
祇园门外即迷津。来往风波过客频。高揭慧灯常不昧。直须照破一微尘。
示岸度禅人
幻海无涯浪未收。全凭智楫驾慈舟。中流高桂轻[馬*凡]去。直到菩提彼岸头。
寄金贞度
同坐祇园饭食时。别来每忆善思惟。法缘应似维摩诘。不二相谈近是谁。
寄普陀昱光禅人
白花山下久跏趺。水月光中一念孤。正使十方俱坐断。海枯石烂恰如无。
酬心光法师
空山一室白云封。鸟道玄微入万重。不是直通霄外路。安知步步绝行踪。
示深光侍者省亲
尔别慈亲已廿年。要明父母未生前。而今复作思归梦。此去应须断爱缘。
示姚星阳居士
心在尘中愿出尘。直须不昧本来人。时时常想归依处。八宝花闲有后身。
示了此老衲增腊
浊世浮生莫问年。法身三际不能迁。但须一念常光现。华藏庄严在目前。
示护关侍者
擎茶奉水要真知。动静周旋看是谁。须向目前三唤处。莫教辜负一双眉。
犀牛扇子骨皮全。急唤将来不解拈。一语痛如三顿棒。几能胁下会还拳。
示新安仰山本源禅人
割爱应知出世因。肯教心地著纤尘。直须念念回光照。莫昧当人净法身。
圆明一念没遮藏。触处逢缘尽寂光。拈起一尘含法界。更于何处觅西方。
寄鸡鸣寺冲虚上人
湖光山色照床前。楼阁浑如出水莲。遥忆故人行乐处。花中白日坐安禅。
寄黄檗山了心上人
禅从黄檗最难参。才著言诠落二三。唯有风光当一掌。至今山水语喃喃。
寄樊山主
随缘示现小王身。心似莲花不染尘。宴坐深宫常说法。直教不昧本来人。
寄袁居士
一向此身都是客。而今掉臂始归家。回看奔走红尘道。何似栖心白藕花。
示明海禅人
袈裟之下岂寻常。不自求心最可伤。旷劫漂流至今日。者回真是好商量。
示心悟禅人闭关九年
闭关枯坐九年期。好似嵩山面壁时。纵有齐腰三尺雪。安心一语几人知。
示性通行人
负舂腰石似黄梅。夜半何曾正眼开。但信本来无一物。方知明镜亦非台。
送克文禅人少林礼祖
断臂岩前雪尚红。西来一脉许谁通。此行但得安心法。便振当年鼻祖风。
挽巢松法师
原从兜率白椎来。此去还应坐讲台。若待慈尊下生日。知君重理旧胚胎。
寄融首座
西江不断往来船。别后音书竟杳然。唯有床前松上月。夜深影落在君前。
寄孙图南居士
久落江湖不定踪。别来今已卧千峰。谁知破尽人闲梦。唯有空山静夜钟。
示深愚字以讷
大道西来本绝言。好从愚讷溯真源。直须参到忘缘处。方信毗耶不二门。
寄三白禅人
何时杖锡过东林。入室重论出世心。莫负千峰秋夜月。清光独照影沉沉。
示广铠侍者持法华经
一自亲闻墨劫前。是时已结大因缘。从今重理多生句。字字心开舌上莲。
示海藏行人礼法华经
多宝如来旧法身。从空涌出示诸人。若能当处无生灭。法法原来总是真。
示江州孝子左福念
佛本多生孝道人。常持一念奉慈亲。若将孝道求成佛。万行无如此念真。
示鸣明禅人
遥来为法到匡山。几度晨昏一叩关。若问西来端的意。白云飞去又飞还。
示明华禅人字道果
一苇西来五叶花。从兹道种自生芽。但将智水勤浇灌。果证菩提定不差。
示归宗坚音长老
荷担正法古丛林。须用金刚护法心。但得光明全体现。头头物物尽知音。
示王居士
父子家传净业禅。曾从瘴海问真诠。而今重入匡山祉。见面还如未别前。
武夷默初禅人远来礼请病不赴因示
遥来为法到匡山。瞻恋殷勤重往还。莫道老僧慵说法。白云不放出松关。
庄严华座拥诸天。只待光临启法筵。莫谓法身曾不动。舌根蚤已遍三千。
寄示观智云禅人
远持一钵走他方。到处随缘是道场。莫谓尘劳非佛事。原从苦海泛慈航。
示镜玄禅人
当体圆明般若光。六根门首没遮藏。若能念念无生现。触处无心解脱场。
示禅人八首
当人一念要精持。历历孤明不昧时。独有未生前一著。从来不许老胡知。
死生大事最堪悲。急下功夫蚤是迟。但向自心求解脱。不须此外更寻思。
往来生死久伶俜。未悟无生不暂停。誓向此身应度脱。莫教回首再沉冥。
圆明一性绝纤尘。只为从前错认真。但使断除烦恼障。自然得见本来人。
欲海波腾无尽流。谁将彼岸一回头。直须高挂轻[馬*凡]去。不到穷源未肯休。
世缘无尽苦无涯。一念回头便到家。识得本来真面目。方知不负此袈裟。
此心不必外边求。只在当人一念休。身世但从空处看。恰如湛海一浮沤。
六根门首六尘多。举世人人没奈何。但肯心心常照破。自然日用不随他。
示修净土六首
众缘消尽绝疏亲。老眼何容著点尘。莫使六时莲漏断。华中已有未来身。
初因爱念感娑婆。净土应须出爱河。要得莲华为父母。全凭念念见弥陀。
见闻知觉尽常光。心地莲华暗吐香。若使六根无染著。自然触目是西方。
眉闲一道白毫光。诸佛众生总覆藏。但得现前常不昧。莲华心地暗生香。
五浊尘劳可厌离。西方净土是归期。直须念念光明现。便见华开七宝池。
净土原来不外求。当人一念要知休。回观妄想消融处。便是西方第一筹。
大雪
万山冰雪连根冻。一片身心彻骨寒。回想六年饥饿处。令人不觉鼻头酸。
答刘三畏大参
千里云山见此心。聊将一语寄东林。傥君不负莲华约。白社幽期尚可寻。
华宇居士持华严经令甥觉之来请因寄
华藏庄严妙绝伦。无边佛刹一微尘。若能念念光明现。便是随缘解脱人。
示在珍行童
生死途中苦最长。好从知识觅良方。若能掉臂安然去。须向空门礼法王。
蕴真禅人时从从五台来参双径
金刚堀里旧行踪。别后云山隔万重。今夜长空千里雪。当年曾把洞门封。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九
说
杂说
滚滚红尘。漫漫世路。多少英雄。尽被担误。赏心乐事。诗酒忘忧。琴书虽雅。犹让一筹。金谷兰亭。于今荒矣。纵有虚名。与人俱已。竹下逢僧。目中何有。岂但偷闲。徒为借口。是知出世。最上一著。可惜时人。昧而不觉。五欲场中种种恶缘。如沸汤裂火。能发一念为生死心。如火中生莲。甚难得也。苟不深生厌惧。求出离道。难免烧煮。
世之聪明之士。生来但知世闲功名富贵。妻子爱恋之乐。以为人生在世。止此而已。不知大有过于此者。古之豪杰之士。直出生死者无他。特看破此耳。
佛言。我于然灯佛所。实无授记。若有授记。即为著我。作佛犹恐著我。况生死事业乎。
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此语不独为老庞家传之秘。佛祖皆然。
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若妄有性。则佛祖无出头处。刹那刹那。生灭之称也。悟无生者。方见刹那。此语疑杀天下人。
如幻三摩提。金刚王宝觉。弹指超无学。此法神速若是。仰山梦升兜率天白槌。与文殊贬入铁围山公案。是同是别。世尊偏向魔王宫中。说心地法门。可笑别无净土耶。
一切诸病。从痴爱生。痴爱不生。颠倒想灭。名为涅槃。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当生即有灭。不为愚者说。是可与愚者说耶。
梦幻泡影。露电阳焰。镜像水月。干城芭蕉。此十种喻为入道基本。知之者希。
妄想兴而涅槃现。烦恼起而佛道成。此法唯五眼圆明。方许知见。
三寸气消谁是主。百年身后漫虚名。此语。如来二十年破执之谈。无以过之。
真歇了禅师卧病诗云。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多为别人忙。诚哉是言也。
性本非水火。寒热自然生。此予昔居海上时。病中诗也。今寄居海外。故病忽作。宛若旧态。盖病不因地异。情不为境迁。而趣味自别。难以语人。
东坡云。凡有所好。必有所蔽。余读居儋耳集。觉范后至海外。就旧馆访其遗事。有老妪答曰。苏相公无奈好作诗。何老妪尚知其好。岂非蔽耶。
东坡初被放。至岭外。食荔枝美。因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作岭南人。余始诵之。将谓其矫。余居此几六年矣。每遇时新一度。不觉诵此什伯过。
余平生爱书晋唐诸帖。或雅事之。宋之四家。犹未经思。及被放海外。每想东坡居儋耳时。桄榔庵中风味。不觉书法近之。献之云。外人那得知此语。殊有味也。书法之妙。实未易言。古来临书者多。皆非究竟语。独余有云。如雁度长空。影沈秋水。此若禅家所说。彻底掀翻一句也。学者于此透得。可参书法上乘。
昔人论诗。皆以禅比之。殊不知诗乃真禅也。陶靖节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末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等语句。把作诗看。犹乎蒙童读上大人。丘乙己也。唐人独李太白语。自造玄妙。在不知禅而能道耳。若王维多佛语。后人争夸善禅。要之岂非禅耶。特文字禅耳。非若陶李。造乎文字之外。
余少时。读陈思王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只作形容洛神语。常私谓惊鸿可睹。游龙则未知也。昔居海上时。一日侵晨。朝霞在空。日未出红。万里无云。海空一色。忽见太虚片云乍兴。海水倒流上天。如银河挂九天之状。大以为奇。顷见一龙。婉蜒云中。头角鳞甲。分明如掌中物。自空落海。其婉蜒之态。妙不可言。世闲之物。无可喻者。始知古人言非苟发。因回思非特龙也。佛之利生。威仪具足。故称大人行履。如龙象云。
知止
吾师佛圣人。出家学道。乃止雪山修行。及成正觉。即据菩提场中说法。盖雪山清凉处也。意其众生。同处五欲。都为烦恼之火。昼夜烧煮。炽然不息。而吾人独欲出离。非夫置于尽绝之地。埋此身心。于万仞冰雪之中。使之彻骨严寒。以之冻饿。大死而复苏者。又何以止烈焰。免销铄哉。哉吾师止此而修行。菩提觉场。且曰。其地金刚所成。乃极坚固处也。其所说法。乃性海法门。原夫智海无性。迷之而为业为识。故曰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悟之而为觉为智。故曰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意显众生。同此法性之原。妄有动静迷悟之别。欲令吾人。即动以观静。即迷以照悟。不为魔外之惑所倾。不为境界之风所动。非夫据乎最极坚固之地。又何以摧邪外。建大业哉。故吾师据此而说法。由是观之。吾师之所据。欲吾人之共据也。故予有意于那罗延。那罗延。坚固也。处临大海。俨乎法门。居名海印。炳乎三昧。语曰。于止知其所止。吾人止此。可谓止其所止矣。又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又曰。绵蛮黄鸟。止于丘隅。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吾将三复斯言。
安贫
语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骄则失富。谄则献贫。是故未若贫而乐也。贫而乐。则无不乐。是以颜子之陋巷。原宪之环堵。子路之缊袍。荣公之带素。岂无所乐而乐哉。苟得其乐。则虽天下不易已也。噫。宜乎许由务光。啮缺披衣。而荷决绝之行焉。孔子亦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学要
尝言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则一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虽然不可以不知要。要者。宗也。故曰。言有宗。事有君。言而无宗。则蔓衍无统。事而无君。则支离日纷。学而无要。则涣散寡成。是故学者。断不可以不务要矣。然是三者之要在一心。务心之要在参禅。参禅之要在忘世。忘世之要在适时。适时之要在达变。达变之要在见理。见理之要在定志。定志之要在安分。安分之要在寡欲。寡欲之要在自知。自知之要在重生。重生之要在务内。务内之要在颛一。一得而天下之理得矣。称理而涉世。则无不忘也。无不有也。不忘不有。则物无不忘。物无不有。物无不忘。物无不有。则无入而不自得矣。故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会万物而为己者。其唯圣人乎。噫。至矣尽矣。妙极于一心。而无遗事矣。是故学者。固不可以不知要。
牧心
安心在乎虚。持心在乎平。用心在乎照。悟心在乎忘。心体本虚。物欲交错。妄想集积。了无一隙。是以气蒸体昏。熠熠炎炎。而不安矣。故曰。物撤疏明。不撤则不虚。不虚则不明。不明则不安。故安心在乎虚。心本如如。内外平等。其不平者。由乎重轻。是以愚者重其外。智者重其内。圣人重两忘。重外者坠。重内者矫。两忘者平。平则无不中。故持心在乎平。心体本明。无所不照。由其汩昏。故有所不照。观夫世人。日益其汩昏。虽用卒无以自鉴耳。故用心在乎照。心本不迷。由失照故迷。迷祛则照泯矣。故悟心在乎忘。
观心
观心。第一微妙法门也。夫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心不明。欲身正而行端者。鲜矣。是故世闲一切种种苦恼。皆从妄想颠倒所生。若颠倒不生。则生无生矣。无生则虽生而无生。生而无生。则念亦无念。无念则颠倒何起。有起则非正观也。正观则无不正。
读庄子
真宰本无形。超然尘垢外。忽尔一念迷。闯入者皮袋。如被裹猿猴。左右不自在。起坐要奉承。饥渴索管待。名利为他忙。田园尽典卖。更有一种痴。将脸要人爱。脂粉摸臭皮。恰似精鬼怪。个个都为他。惹下来生债。伤嗟今古人。谁肯自惊骇。惟有漆园生。此味少知解。
圆扇说
予己丑夏日。偶为狂士所黩。寓墨之东郭。有出扇索书者。因信口为说。以记之。
大火横流。销金铄石。瓮牖两闲者。鲜不为其烧煮矣。嗟乎人者。苟得吾皮骨以自持之。则食息起居。唯命是听。使清凉之乐。顿生于肘腋。炎蒸之状。即解于肌肤。蚊蚋之队。指挥而立退。嘬噆之苦。擘画而潜消。又何夸生羽翩以御泠风。乘飞云而游六合。悲夫。凉飙一至。委成弃捐。霜露才兴。视为长物。是岂非为而不宰。功成而不居者。夫何以与此哉。
寂寞说
寂寞之为言易。而履之为难。其自得于心。尤难于履行焉。即淴淴世故。无论其低昂。然在古豪杰士。或出或处。行显而心隐。诚难以概迹见。非夫具超力之眼。而持圆照之鉴者。又何以壮其形容哉。噫。宜乎楚狂行歌于仲尼。许由掉头于尧舜。虽然。岂二子之是。而三圣之非耶。是各是其是。而以是为得者。原于大道皆影响耳。恶影而和响者。其难语寂寞之旨。向道君子。有寝处焉。
诚心说示昙支
心不诚不明。性不静不定。精不聚不完。神不凝不逸。志不壹不笃。气不养不和。忿不惩不平。欲不窒不寡。学不讲不博。问不辩不通。节不立不坚。操不持不劲。是故君子之学。在重其人所轻。益其人所损。取其人所弃。得其人所无。故道大德弘。身裕名贵。超然而无对者也。
泽山说
闻之庄生有言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有力者。负之而趋。昧者不觉。盖言有所藏。则有所负。无藏则无负矣。虽然以无藏为至。愚意有所藏。则较不藏者胜焉。故曰。山怀玉而草木润。川贮珠而岸不枯。岂非内有所藏。而外有所光者耶。是故君子贵藏器于身。待时而后用也。且夫山之积也厚。故高而众美具。泽之积也深。故下而众德归。取象君子。又有以焉。
觉梦说
幻人方乘一叶。而泊幻海之[陟*頁]。将与窈淼之众。居广漠以休焉。适有浮游先生者。触而问曰。嘻。异哉。吾睹子之难穷也。望其形也飘若云。目其容也凄若冰。叩其中也空空。即之也温。绎之而渊且深。缄乎若闷。泛乎若乘。拟之而似人非人。何居何事。而至此乎。幻人无以应。唯唯默默。无知无识。无示无说。与之寝息。坐卧饮食。起居寤寐。无闲者旬日。先生心烁意消。而将与之俱化。先生且行。有请于幻人曰。予风波之民也。愿假舟楫。即浮游而之彼岸者以凭。师无意乎。曰居。是何说也。子独不见梦人乎。方其长夜之寝也。必沉酣颠瞑。精神惛瞀。魂虑变慑。形若尸解。而心若魍魉。居不移席。而百怪生焉。时不加顷。而千载邈焉。至其冥冥漠漠。彷徨四顾。或登无极之颠。或临不测之渊。毒龙在前。猛兕在后。进之而履危。却之而迫险。入之而无罅。升之而若坠。且将攀枯枝而挹朽藤。加以蜂[蠢-春+萬]攒眸。蛇蝎系足。当是时也。穷心困智。出之而无方。脱之而无术。救之而无人。呼之而谁与为亲。是何惶惶业业。现诸形色。而发乎呻吟。即有觉者。竟何以宁。惟其猛然叱吒。跃然而起。一觉而大寤之。回视梦事。若依稀仿佛。然求之而不得。语之而不及也。是必将与觉者。一笑而释之矣。噫。岂独梦人哉。世尽然也。先生试将持此自觉。以觉诸梦者。
医说赠李高士
余被放之八年。癸卯冬。偶自曹溪。随缘乞食于凌江水西。适有丈人。庞眉皓髯。访余于旅泊。睹其状貌伟然。知为隐者也。扣其业。则曰岐黄。余是知为达士也。或曰。昔人有言。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余谓不然。盖达为医。而不达为相耳。何者。夫相之任。燮阴阳而葆元气。剂众物而仁群生。致人君于泰定。措天下于又安。此其职也。而未必尽。即尽而功未必忘。以其先己后物。因利输忠。且必外假人主之权。资众多之手。以济其事。况兢兢于得失是非荣辱之场。终身卒业。而道未必光。日夜营营。劳神焦思。以至戕生伤性。老死而不悟者众矣。奚其达。若夫医则反是。其职也。以命为任。以仁为心。以义为质。以物为己。以去邪为务。以正气为理。以经为度。以权为用。故其治也。必致心君于晏然。措四肢于调适。凡遇危履困。运独断之智。持特立之操。不惑于众口。不避其群邪。多方缓急。进退合宜。以大中为准。以至静为先。及其奏效也。不计其利。不伐其功。斯岂为而不宰。功而不居者耶。非天下之至达者。又何以与于此。由是观之。忘己之功大。忘利之名高。不忘者。显报而幽罚。兼忘者。先微而后著。足知忘功者。后必大也。嗟乎人者。苟能操良医之心以治国。则何国不治。持忘己之心以御物。则何物不容。物容则并包。国治则兼善。此圣人之成功。丈夫之能事也。斯则术异而功一。名异而实同。又何以显晦计其等差。贵贱拟其神明者哉。以丈人高其行而神其医。余因论医之秘。以赘丈人之行李。冀观者。不独知丈人之医。且因医以进君子之业。将施之于天下国家。共睹轩黄之化也。丈人。达者也。知丈人之心。则无往而不达矣。
此光楼说
曲阿曰鹤溪。为紫柏大师演化地。居士贺氏。聚族而奉师最谨。有云峰长者。先于丁亥岁。建楼一区以奉三尊。越丙申。大师过而眉之曰。此光。又二十年。大师入灭。已一纪。老人自岭外。走双径。会大师入塔期。取道溪上。诸长者居士。见老人如见师。悲喜交集。斋款连日。有长者子懋谦。得承此光。未达本有。作礼乞说。志不忘也。老人欣然谓曰。此大师以斯楼作广长舌也。且尽十方是常寂光。一切众生。用此光于六根门头。照天照地。是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芥人畜。鳞甲羽毛。无不从此光中显现。斯则楼即此光。光即此楼。包含万象。无不融摄。居此楼者。敬事三宝。礼念归依。磬声佛号。乃至妻子团圞。食息起居。十二时中。折旋俯仰。戏笑讥呵。一切动容。无非此光之妙用。虽梦想颠倒。犹是此光之所发挥。苟能一念知归。则此光固是吾家本有。天然自在。不从外得。如是现成。一切受用。岂可自昧。甘为光外之人耶。懋谦日用真见。善能应用。不孤本有。不唯大师法身常住。说无尽法门。盈耳洞心。即可不出尘劳。端居极乐矣。又何于光外别见此楼耶。即老人此说。大似日下挑灯。画蛇添足耳。士其识之。
无情佛性义说
予养疴匡山。闭关谢缘。空一子扣关而请曰。某甲乞食人闲。闻士君子谈佛性义。有不信无情说法者。有谓众生佛性。各各分具。如大海沤。不信圆满具足者。愿请大师为决所疑。予曰。固哉。此义甚深。难解难入。非夙具上根种子者。未易信也。即其所见。亦佛所说。但非了义之谈耳。苟不证信了义大乘。参请明眼知识。未悟唯心之旨者。则鲜有不作如是解也。无情说法。教有明言。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辟如诸天。有大法鼓。名为觉悟。若诸天子。行放逸时。于虚空中出声告言。汝等当知。一切欲乐。皆悉无常。虚妄颠倒。须臾变坏。但诳愚夫。令其恋著。汝莫放逸。若放逸者。陊诸恶趣。后悔无及。诸天闻已。生大忧怖。惭愧改悔。且天鼓音岂有情耶。而能说法觉悟诸天。至若光明云台宝网。各出妙音。说偈赞佛。乃至尘说。刹说。此又谁为舌相耶。即光音天人。全无觉观语言。但以光中出音。各各办事。且光中之音。岂从口出耶。是皆无情说法之实证也。又若宗门。香严闻击竹以明心。灵云睹桃花而悟道。又从何善知识口门而入耶。又云。众生佛性。各各分具。此亦教中有说。但为三乘劣机。覆相之谈。非究竟一乘极则语也。即如华严经云。我今普见于一切身中成等正觉。且毗卢遮那一佛也。一切众生非一人也。若众生佛性。各各分具。则一切众生各成一佛。是则齐成有多佛矣。若止一佛。且是各具。又何言一切众生。身中成正觉耶。又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然如来德相。法身全体也。众生具有。岂分具耶。三祖云。圆同太虚。无欠无余。此言人人与佛同体。非但言佛也。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非特具也。故阿难云。我与如来。宝觉明心各各圆满。所谓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一室千灯。光光交映。如此圆满广大法门。昔二乘在座。如盲如聋。宜乎曲见。惊怖其言而不信也。惜乎俗谛。学佛法者。多习口耳知见。未有真参实究工夫。未悟广大圆明之体。即有所见。但认昭昭灵灵识神影子。把作实事。且又执定血肉之躯。封为我相。其实未开只眼。故生种种分别。以权说为了义。以己见为究竟耳。今不必论无情说法不说法。佛性各具不各具。岂不闻法界观颂云。若人欲识真空理。心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但将此偈蕴在胸中。一切日用六根门头。见色闻声处。一印印定。久久纯熟。自然内外一如。有情无情。打成一片。一旦豁然了悟。是时方知山河大地。共转根本法轮。鳞甲羽毛。普现色身三昧。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到此方信赵州有时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时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古德示众云。大众见么。即今十方诸佛。历代祖师。一齐向老僧拂子头放光动地。斯乃禀明于心。不假外也。又何向含元殿里觅长安耶。空一子闻说。欢喜踊跃。作礼而退。
四愿斋说
四愿者。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者。乃吾佛弟子。修菩萨行者之所发也。然菩萨非别人。乃大心凡夫。于尘劳中。有志上求作佛者。承教有言。若要上求佛果。必须下化众生。欲化众生。必先志断烦恼。欲断烦恼。必先广学法门。故此四事相与而有。众生乃佛之对也。烦恼者。众生之本也。法门者。治烦恼之药也。以众生无边者。因烦恼无尽也。以烦恼无尽。故法门亦无量也。难度者愿度。难断者愿断。难学者愿学。三者既能。则佛道虽无上。亦可成矣。是所谓四弘誓愿。有大心者。方能发此大愿。具大愿者。方能建大业。立大功。成大名。是皆以大行资愿。非虚愿耳。是四者。非假外求。乃求诸己而已矣。何以明之。以吾人自心本来是佛。与众生原无二体也。因一念有我。我一立。则敌我者皆人。人又一我。众我聚而众生成矣。众生所本。本乎烦恼。烦恼坚执。则我相益固。我相固。则人不亡。我丧则人不立。人不立。则烦恼空。是则我心烦恼若尽。则返观人我。如空花耳。我若空花。则觅众生。若邀空花而结空果。彼此求之。了不可得矣。所谓烦恼尽。而众生空。斯则不度而自度矣。是相与而无也。然举世之人。莫不有我。有我者。皆以烦恼。烦恼用事。非真心也。然烦恼者。情也。若断烦恼。而以烦恼之心断之。是借贼兵而赍盗粮也。以情入情。如以火投火。名曰益多。求欲断之。不可得也。故不得不学法门耳。法门者。乃出情之法。为消烦恼之具。所谓空法也。空法者。佛之心也。所明之事。佛之行也。学佛者。以吾人之心。体佛之心。以日用之事。效佛之行。是以自心之佛心。学自心之佛行。断自心之烦恼。度自心之众生。则如汤消冰。不劳余力矣。是则四愿固难。若返求之。吾心中无不具足。自不假于外也。若知不假于外。则吾人现前此身。是有我也。近而一家之兄弟妻奴。远而天下国家生民物类。皆众生也。返求自心现前日用。若以烦恼之心而为之。然于自身六凿相攘。况家齐而国治天下平乎。苟即此一念现前。以空法而用事。则念念烦恼转为智光。照了众生。同归自性。则与佛同体。此则烦恼空而众生尽。众生尽而佛道成。民胞物与。浩然大均。又岂愿为徒设哉。由是观之。出世之法。在即世而成。吾人自今已往。凡所作为。无论致君泽民。未尝一事一行。不出四弘誓愿。无非成佛之行。岂特为操虚尚事。耳目寄与而已哉。某以此见志。其有得于此乎。
感应说
佛说一切世闲善恶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毫不可爽。而世人不信者。谓为虚谈。孔圣安命之说。世有信者。每每推算。但求福利胜事则喜。而恶闻其灾患。此惑之甚也。殊不知死生昼夜。三世轮回。如昨日今朝之事耳。请以近事喻之。譬夫请客。凡设席之物。无论精粗丰俭。色色预备现成。则临时陈列。一一具足。若少有欠阙。必不全美。此一定之事也。人生一世。正报身命延促。依报家产资财。功名贫富贵贱。秋毫皆是前生修定。今生所受用者。不从外来。尽是自作自受耳。故曰。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世人自恃智能才技。可以致功名富贵。殊不知功名富贵。非才智可致。以吾前世修定。今世偶因才智会合而然。故得之而喜者。惑也。又吾固有之富贵功名。而为人之所破坏者。则疾怨其人。深恨其事。殊不知我之福量所包者止此。其破坏者。皆非我分之所宜有。亦或少欠彼人而失之。以为忧者则反怨天尤人。以致结冤而不解者。过也。是知孔圣之安命。即吾佛之因果。若知安命。则贫富得失。一切委之前定。皆我自造。则穷达寿夭。皆吾命之固然。若明信因果。则今生受用一切。皆我前世修成。原非他人之可与。亦非智力之可能。即有才智而致之者。亦是我分之固有也。如此。又何计较得失。而劳苦心虑。妄积恩怨于其闲哉。若明智之士。的信因果报应。不必计其前之得失。但称今生现前所有。以种未来之福田。如世之农者。择良田而深耕易耨播种及时。则秋成所获。一以什伯计。此又明白皎然者。但在所种之田。有肥瘠之不同耳。佛说供养佛法僧三宝为胜田。孝事父母为敬田。济贫拔苦为心田。吾愿世之智士。不必计已往之得失。但种未来之福田。苟能省无益过度之费。节身口侈靡之财。种之于三田之中。不惟增长未来福德庄严。则将现世。亦身安心乐。为第一福人也。若能种福于三田。再能留心于佛法。以念佛而消妄想。以慈悲而转贪嗔。以软和而化强暴。以谦光而折我慢。如此则是大心菩萨之行也。居士果能信此。当称最胜勇猛丈夫。
张孝子甘露说
余尝读方外志。谓混沌初分。而人始生。体有光明。蜚行自在。吸风饮露。不产五谷。泉涌露降。凝结如脂。名曰地肥。味若醍醐。人食之甘。嗜而无厌。其体渐重。不能自举。故地肥薄而五谷生。五谷生而地肥绝矣。人始谷食而情窦凿。欲火生。故醇气浇而露不甘。泉不醴。俟圣帝明王出。天德合而醇气守者。故甘露降。醴泉涌。时则为祯为祥。为灵为瑞。感于人而应于天。由是观之。今之瑞。古之常也。尧舜之世数致焉。三代无纪。春秋不载。至西汉武帝降。始以为年。嗣是代有之。我明洪武八年。圣祖诣斋宫。祀上帝。甘露降于圜丘之松杪。凝枝垂悬。其状如珠。其甘若饴。乃敕群臣采而啖之。命为诗歌制论以纪之世庙亦然。是知甘露之瑞。皆见于王者之德。而未闻降于野。今龙山张子鸣球。以笃孝。感甘露降庭槐。香美异常。经旬不散。其故何哉。尝试论之。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德至而中和之气育。中和育而醇气守。醇气守而天德合。天德合而祯祥应。故甘露降。醴泉涌也。夫孝一也。自天子以至庶人。本无二致。第心圆而气足者。应之速。久近亦然。余故谓张子之孝。自有所不知。故祯祥应之如此久。而说之者。犹有所未至也。嗟乎。人心之溺也久矣。然靡不有此形。有此形。靡不有此性。性既尽而孝德全。而祯祥应。而人有若张子者。一孝兴于家。百孝兴于乡。千万亿兆兴于国。以及于天下。则人不减圣。事不减古。而天下国家可登于太上。混茫均享华胥之乐。吾将必谓露皆甘。泉皆醴而饮啖随宜。不俟讴歌鼓腹。又何以瑞应为哉。
不迁字说
门人梁四相。稽首作礼。乞表其字。余字之曰不迁。意取肇公论旨也。余少读肇论。至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丽天而不周。茫然莫知所指。万历甲戌行脚至河中。与道友妙峰结冬于山阴道院。因校刻此论。恍然有所悟入。及揭帘。睹风吹树叶。飘飏满空。乃自证之曰。肇公真不吾欺也。每以举似于人。咸曰。迁中有不迁者。余笑曰。若然则为理不迁。非肇公所谓物不迁也。然既曰。即物不迁。岂舍物以求理。释动以求静哉。梁生讳四相。然万物靡不为此四相所迁。而不迁之物。非常情所可测识。独肇公洞见肺肝。今梁生归心法门。其有志于此乎。苟得不迁之妙。则日用现前。种种动静闲忙。逆顺苦乐。得失劳逸。利衰毁誉。以至富贵贫贱。大而祸患死生。则了不见有纤毫去来相也。即释迦之分身。观音之随应。普贤之万行庄严。乃至世出世法。一口吸尽。又奚止于现宰官身而说法者乎。由是观之。尧舜以之垂拱。伊吕以之救民。颜子以之箪瓢。孔子所以无入而不自得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嗟乎。夫子此语。真长夜梦中木铎也。肇公引而伸之。老人以此字梁生。能无负此语。可称圣门的骨子。况法门乎。
黄用中字说
黄生元衡。余字之曰用中。因为之说。夫中非有体。安可用耶。以衡视之。其中自见。然衡为天下平。万物之准也。人之所必信。可不言而喻。惜乎。人知衡之可信。而不知其用中在是。犹凡人知食之可饱。而不知可饱者味耳。以味精而食粗也。故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不知味则不知精。不知中则不善用。能用其中。始称大用。黄生志之。
欧嘉可字说
欧生兴际。远来谒余。少年勤苦。余见而嘉其志。因字之曰嘉可。凡曰可者。训为仅可。仅则有所未尽。非也。夫人之欲于心者。可则嗜之。不可则厌之。且心之嗜欲。不尽不止。亦有欲尽而不止者。岂曰仅哉。是古今之人。虽在可中。而不知其可也。独禅门向上一路。以心印心。谓之印可。在圣人则曰无可不可。然无不可者。则无有不可者矣。故举世之人与物。世与时。时与命。皆有确然不易之可。苟知其不易之道。则穷达一际。险夷一致。出处一时。如斯则无不可者矣。人能洞见此可。则无往而非所遇也。欧生知此之际。名为实际。实际岂小可哉。
士修字说
郑生尚志问字于予。予字之曰士修。盖志于道。非修不足以尽道。然道在吾人。本来具足。无欠无余。良由物欲葑蔽。而失其固有。以致六凿相攘。六官失职。此愚不肖者所不及。即有志者。又或贤者行之过。智者知之过。圣人所以折衷之。抑其太过。引其不及。归于大中至正之体。以完其本有。不失其天真。故谓之修耳。非舍此之外别有修也。故曰。修道之谓教。是知圣人教人。非有益于人也。但就其所赋而裁成之。因其所志而引发之。以至于日用见闻知觉之闲。起居食息之内。无非本明独露之地。苦于夙习而障之。故即其所明以通其蔽。如目为色蔽。即色以通之。耳为声蔽。即声以通之。舌为味蔽。即味以通之。鼻为香蔽。即香以通之。身为触蔽。即触以通之。意以知蔽。即知以通之。洗其夙习。而发其本明。譬如磨镜。垢净明现。然镜明本具。非因磨洗而增益之也。以其所习者道。故用志以启之。苟无专一不拔之志。必为习染所夺。而日流于颠瞑。邈然而不知返。不足以为人矣。又足以称士哉。故予曰。士贵乎志。志贵乎修也。为士修说。
徐子厚字说
徐生天载作礼请字。余字之曰子厚。因为之说曰。天乃吾性之本然者。而言载者。义取性能载物也。传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盖中乃性之体。和乃性之德也。吾人能致尽其性。则体周而德广。则能位天地。育万物。此特性分之固然。第止性虽本具。苟非所养。则不能极广大以尽精微。故余取其厚者。意欲深其所养。以重其厚。方能持载而不遗。故曰。风之积也不厚。则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然吾人本具性德。虽天然广大。自非积养深厚。则负大任也无力。是故古之豪杰之士。赋特达之才者。靡不刻苦励志。以淬其利器。以待天下国家之大用。以建千载不朽之大业。所以光照百世。泽流无穷。所谓源远而流长。厚之至也。以其性为天地万物之本。故能尽其性。则可与天地参。方尽丈夫之能事。能事毕。则可名为人。否则与物同腐朽。又何以称丈夫哉。是以圣人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去华取实。厚之道也。故余字之曰。子厚。子其勉之。
容我字说
天地至大。万物无所不容。而且曰容我。岂我独不能见容哉。虽然必有说矣。昔人有云。谁云天地宽。出门惟有碍。是亦有不能见容者。非天地不能容我。由我不能容于天地耳。是以圣人并包万物而不为己有。不为己有是无我。无我则无物。无物则无物与敌。无物与敌。则物我忘。物我忘。则物皆我。物皆我。则我混于万物矣。以其混同。故能容我。此圣人之能事也。唯忘机者似之。故以此字李丈人。
谢汝忠字说
章贡孺子。名曰上嘉。请余为字。字之曰汝忠。谓移孝于忠。固上之所嘉者也。以孺子得丙而生。丙火象君德也。阳明而刚正。外刚而中柔。德之实也。故曰柔嘉。谓阳刚而阴柔。君刚而臣柔。此上下之正。天地之和也。以大来而小往。阳求阴。阴入阳。故在卦为离为火。在人为心为目。心精而溢于目。目视而主于心。内外一也。故君之求臣。如心之于目。臣之事君。若目之于心。是则内外一而用不异。德合而功成。故可嘉也。否则殆已。所谓耳视而目听。则天君失守。五官失职。求其嘉也。讵不难乎哉。是知人臣之事君。若目之听命于心者。忠之至也。故予因其嘉而益嘉之。以忠固可嘉也。予观孺子神迈而骨骏。气和而心泰。大人之质也。语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其实则预秉大人之象。业已见乎仪容体貌之闲。即仲尼之为儿戏。陈俎豆。设礼容。岂非天有所授。而人有以成之耶。先生以是月。送孺子进小学。即詺此名。予字之曰以忠。先生欲予书此。藏之珍袭。将为孺子之左劵云。
觉之字说
方遗民氏。从父宦游衡。礼予问出世法。因请法名。詺之曰福心。以心为福田之本。众善之所归。如膏壤而生百谷也。复请字。字之曰觉之。以佛者觉也。古德云。即心即佛。以此心本来是佛。因迷之而为众生。是迷觉之变也。吾人日用现前一念。觉则一念佛。念念常觉。则为常住佛。不觉则永堕迷途。失其故有。如人有目而居暗室。一无所见。所谓颠瞑而不自觉者也。以心是福田。以觉为种子。日用不觉。如有田不耕。安可以望有秋乎。吾故曰觉之。觉之者。种福之本也。方子能觉。则不辜本有。乃福之大者也。
读达师洞闻字说
洞闻之语。则,遵文殊择圆通。以观音耳根为胜。又以普贤心闻洞十方为准则。一以耳圆。一以心洞也。若在老憨分上。看他虚空与眉毛厮结。比比说法。万象皆闻。则三大士一场懡[怡-台+羅]。而紫柏此语。亦无地可寄矣。此处透得。方称洞闻。
与堂主天香更字无隐说
堂主明桂。旧字天香。请海印老人易之。以其近于俗也。老人笑而应曰。名是假名。况真非可名。凡可名者皆俗耳。因而罢去。一日偶诣丈室白曰。弟子夜来梦师为更其字。及问字。何乃忘之矣。老人复大笑曰。生死涅槃皆如昨梦。然所可名字者。皆梦语也。善知诸法如梦。则一切名字语言。无非梦事。苟观法如梦。则佛法常现前。因詺之曰无隐。意取分明目前。六根相对。无非佛事。且如灵云见桃花而悟道。香严闻击竹以明心。此皆即声色门头而实证者。山谷道人。依晦堂和尚。乞指捷径处。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太史居常如何理论。公拟对。堂曰不是不是。一日。侍堂山行次。时岩桂盛放。堂问曰。闻木樨华香么。公曰闻。堂曰。吾无隐乎尔。公释然即拜曰。和尚恁么老婆心切。此乃者俗汉从香尘而得悟入者。堂主莫道从香尘而入者。可字无隐。其他又有隐耶。仲尼又曰。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参。
虚怀字说
五台竹林大师。入灭之明年戊午。门人大谦远来匡山。求予为塔铭。公受业京都。西山碧云寺。碧云为王城胜刹。四事之丰。第一享僧中最胜欲乐者。公能舍此。而之寒岩冰雪中。亲近知识。潜心佛法。竹林门人以千百计。独公以末后光明不朽为念。其存心重本可知已。及予与坐谈。扣其所蕴。专注理观。谨于律行。则其所趋。又非世谛碌碌者比。予甚嘉之。先字愈光。予嫌其炫也。乃为更之曰虚怀。盖取其虚心而能受益也。良以众生长寝生死而不寤者。直以沈瞑五欲积习浓厚。烦满胸襟。故凡所举措。皆为业资。以其执而不化其所有。则积垢益深。垢益深而业益重。积迷不已。而苦道愈长。终无返省。何光之有。究其所以。其心不虚之过也。圣人虚己以游世者。以能舍其所执耳。所执既舍则心自空。心空则境自寂。心空境寂。则物我兼忘。我忘则无能执之心。物忘则绝所执之境。斯则心境求之了不可得。虚之至也。其怀若此。则超然独立而与道同游。又何一物之可拘。纤尘之为累乎。然以无有入无有。妙行冥符。横身为物。所谓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此至人涉世之能事。又岂止劳谦而已哉。盖光而不耀者也。
聂应如字说
聂生游于达观禅师之门。师字曰应如。予观其字。因知师所以授生者。最上法门也。乃为之说。夫如非相似之说。盖直指吾人本体而言。所谓真如者。乃一心之异称也。然真则不妄。如则不变。故名真如。以其心光明广大。湛若虚空。其体寂然。乃至日往月来。昏明相代。云行鸟飞。风动尘起。四时循环。日夜无隙。种种变幻。起灭不停。而空体凝然寂然不动。吾人禀此真如之性。赖以成形。而为妄想迁流。荣辱忧喜好恶喜怒疾病祸患。乃至死生代谢。种种变幻而为遮障。是则自体本如。而今不如矣。故禅师因其固有而导之曰。子应当如。故曰应如。谓本来自如。而今不如。欲复本有。不必外求。但当如耳。苟如其本如。更何如哉。是知吾人圣凡不隔。端在迷悟如与不如之间。不如则凡。如则圣矣。般若云。所言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由是观之。不独心体本如。而一切诸法。近取诸身。则四大六根。细而披剥。则三十六物。内外皆如。远取诸物。则山河大地。鳞介羽毛。草木微尘。极尽世闲一切相状。靡不皆如。故曰。青青翠竹。总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以此而观。则诸法本自如如。诸法既如。又何好恶当情取舍。而为生死之业所留碍哉。所谓万境本闲。而人自闹。若人转物即同如来。物转则心境皆如。物我兼忘。圣凡平等。生死去来。如梦如幻。与吾灵觉之体。有何交涉。是故吾人有志出生死者。应当如也。故曰应如。子其识之。
何希有字说
何生字希有。笃志向道。人能向道。诚希有也。若真能见道。则更为希有。余尝读金刚经。至空生叹世尊曰。希有。余甚疑之。及寻其未叹以前。并无甚奇特。亦无玄妙语。惟言世尊著衣持钵。饭食经行。洗足敷座而已。更无别奇特也。空生何所见而惊叹若是。此语千载上下佛祖注解不破。忽被空生看破世尊行履处。不觉失声乃尔。何生希有。果何所见而希有耶。苟如空生看破世尊处。看破自家屋里。此盖家常日用过活事耳。更指何法为希有法。何事为希有事耶。傥未著眼。但以文字相而争夸赞叹之。恐他日回头一觑。则见又不希有矣。何生乞法语。以老人无法可说。故因其说。而说之以此。
香林字说
大都慈善长老。名真孝。达师字之曰。香林。请余为说。余居五羊时。见西洋番舶载旃檀至。询其所产。则曰产香之国。最毒热而多巨蛇。其蛇自毒。热莫可解。独赖此香以解之。故盘附其上。以得清凉。香因蛇毒而亦盛。且其树孤生。生处不生众草。独香成林。故古德云。旃檀内绝凡材。今达师以香林美孝。字岂无谓哉。惟我释迦本师出世。说戒定慧三学。独专于戒。戒品甚多。独尊梵网大戒。此戒乃是教菩萨法。非金刚心不能持之。伏睹经开戒品。以孝为本。故经云。孝名为戒。谓孝顺父母。孝顺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顺一切众生。且律载戒品。粗列五百。细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佛独指孝字为本。意谓佛子能尽此孝。则一切戒品。一心具足。此岂非若旃檀孤生。三毒热恼烧炙身心。无可解救。至依于戒。乃得清凉。岂非若旃檀能消蛇之大毒耶。孝生于众生热恼心地。自体清净以消烦恼。烦恼逼而戒光圆。岂非若旃檀生于毒热之地。自体清凉。而因热毒以成其香耶。一孝全而众戒满。戒满而孝愈真。如栴檀林。故曰香林。以之为名。不亦宜乎。此乃达大师不说而说也。余说为赘。
坚白字说
寿公为京都住持。雅志向上。喜近知识。虽未游历百城。而诸方名行尊宿至者。无不随喜。可称坐参。往亲吾法兄古梅法师。师深器重。尝以坚白字之。予因为之说曰。佛性之在缠。如摩尼之堕溷。莲花之处泥。不为烦恼秽浊所昏。不为五欲淤泥所污。盖其自性天然。本然清净光明皎洁若此也。而人者。见秽浊而不知摩尼之光明。见淤泥而不知莲花之香洁。是以汩汩尘劳。而不知自性之圆明也。公生长尘中。矫矫有出尘志。心期极乐。厌离生死。是果一念孤明。应缘常照。方且即尘劳作佛事。转秽邦成净土。又岂直以坚白同异目之哉。虽然志不磨不坚。心不洗不白。吾人志不坚磨以忍。心不白洗以戒。若忍至无生。戒归自性。自性清净。即所谓磨之不磷者是也。若磨之不磷。则涅亦不缁矣。坚则不坏。白则不渝。不坏不渝。实相常住。净土无量寿。义在是乎。公果以吾言观自心。则怀中之物。当自现前。是不负其亲友也。不然则不独负他人。抑且自负。公其勉旃。是为说。
自性说
尝谓人生而主之者性。性一而品不一。至有圣贤之分者。以有生知学知困知之不同。由夫习之厚薄。故成有难易。生知之圣。故不世见。学困之知。正在习之厚薄耳。故曰。性近习远。其是之谓乎。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著力。不能顿见自性。当验习气厚薄。切磋琢磨。于根本处著力。譬如磨镜。尘垢若除。光明自现。吾人日用工夫。最简最切。无过于此。故曰。学道之要但治习。习尽而性自尽耳。以其自性本明。更无增益。唯在人欲障蔽。贪嗔痴爱而为种子。沉湎其中。故为所困。是知困非穷困之困。盖为恶习所困耳。孔子曰。不为酒困。此特被困之一端。凡厥有生。所困非一。不为诸障困。便称大力量人。故学道人。第一先具勇猛根骨。如一人与万人敌。大似李广单骑。出入虏庭。吾人果于声色货利物欲场中。单刀出入。足称雄猛丈夫。以此言学。但于不困处便见自性。非是离困之外。别求学知之功也。所以禅家言立地成佛者。乃顿见自性而已。非是别有一佛可成。佛者觉也。即自己本有光明觉性。能见此性。立地便是圣人。到此则不见有生学困知之异。始是尽性工夫。此性一尽。则以之事君为真忠。以之事亲为真孝。以之交友为真信。以之于夫妇为真和。施之于天下国家。凡有所作。一事一法。皆为不朽之功业。所谓功大名显者无他术。由夫真耳。己酉冬暮。予舟次芙蓉江上。章含黎子见访。睹其光仪莹然冰玉。温厚和雅。是其多生游心性地。习气消磨。故发现于形仪之表者如此。即从此增进用力不已。直至私欲净尽之地。圣贤不期至而自至耳。若夫功名事业。如响应声。似影随形。犹欬唾之余耳。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天下国家。是皆自性之真光。非分外事也。君其志之。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四十
疏
五台山造沉香文殊菩萨像疏
伏以清凉胜境。为万圣之道场。大智文殊。乃七佛之师表。迹垂震旦。道化娑婆。作众生之福田。开人天之眼目。归依者福等恒沙。礼赞者德超尘劫。况复镂形范像布施庄严者哉。山僧某滥叨形服。幸托灵山。居中台之极岭。开十方之梵刹。感大士之威光。裂多生之业网。由是发心。愿造沉香菩萨一躯。请置本山供养。前来南粤。时历三秋。吊影南游。途经万里。愧福轻而缘薄。且事重而人微。荏苒因循。向无寸效。今日幸逢南华之胜会。仗六祖之慈光。摄四众之高人。结十方之善果。伏愿贵官长者。达士名流。顿开智眼。剖破悭囊。舍心香一寸而价重三千。严法身一毛而福延万劫。傥三十二相而多人共成。则百千亿身而一时顿现。如是则人人尽归金色界。个个同熏般若香。功德难思。福缘无量。谨疏。
广城西小福园募斋粮疏
切以出尘离俗。不妨迹系人闲。借假修真。自信心超世表。但以五行现在。四事应须。无能感动天人。必欲仰资檀越。山僧某挂锡五羊城外。藏修小福园中。六时礼诵。刻白社之莲华。三业精勤。揭青林之贝叶。惟以杜缘日久。时值岁凶。贵贱同灾。贤愚一劫。闭门连日。独看瓦釜生尘。兀坐经旬。谁问香厨绝粒。既难分卫。未免循方。是以不惜千里辛勤。普化十方长者。幸生欢喜。大破悭贪。即一粒而至百千万粒。共积须弥。以一人而引百千万人。径归宝所。即搏食而为法食。功德难量。变热恼而作清凉。福田无尽。金刚种子。普布人天。般若舟航。齐登彼岸。逆来顺受。虚往实回。若能满载而归。不负望风而至。胜缘傥遇。嘉会不常。愿随发心。谅无虚弃。谨疏。
造旃檀香佛疏
伏以法身非相。托有相以明心。妙行无为。在即为而见谛。苟非藉假修真。何以转凡成圣。惟我如来应世。道化无方。舍己从人。随缘利物。建言灵鹫。开优钵之名华。遗范阎浮。刻旃檀之瑞缘。遂使见闻瞻仰。同出迷途。礼念归依。共登宝所。爰自金光东曜。白马西来。睹像教以兴心。用庄严而表法。所以琳宫遍支那之境。绀像满祇树之园。尊崇者。自天子以至庶人。悟道者。若王公及乎群汇。靡不布金殷重。割爱投诚。修行八万四千门。作福第一。南朝四百八十寺。灵隐居先。山从西竺飞来。猿向洞门呼出。境同兜率。胜出人寰。山僧某蚤离尘俗。托迹名山。乐兰若之清修。志头陀之苦行。但以根机下劣。未副上乘。仰莲社之高风。效优填之故事。敬刻旃檀香像。安供菩提道场。借以熏修。依为净业。像高尺六。表丈六之法身。普化十方。植三祇之佛种。然虽人人即佛。须见佛而发心。纵使个个有缘。必遇缘而成就。山僧不辞万里。远至五羊。跋涉艰难。辛勤劳顿。顾兹南粤。岭表名区。奇珍毕集。乃商贾之稠林。山水郁盘。实文章之渊薮。况此殊胜功德。计所费不多。岂无英灵豪杰。脱体承当。定遇勇猛丈夫。全身担荷。由一人而劝十人百人。众擎易举。从一分而至百分千分。聚少成多。虽因一佛以化多人。多人各成一佛。伏愿贵官长者。达士高流。共生欢喜。各发诚心。直须打破悭囊。勿使当面错过。舍身外之浮云。作自心之真佛。但能一念肯回光返照。便见四八妙相端严。优昙华再现三千。菩提果顿超旷劫。功非虚设。福不唐捐。惟决信不疑。径登宝所。
修南华寺祖塔疏
佛土庄严。虽是人天善果。净土布施。即为般若根基。若非推果寻因。须要求田下种。但看目前世事。岂有我作他收。何劳分外驰求。定是自修己得。千年田地。曾言八百主人。三寸气消。始恨一生空过。何如六祖真身。直至而今未坏。十方常住。应知历劫不磨。香烟塞汉。显自性之光明。宝塔凌空。现唯心之净土。但以烟云幻化。谁保精色穷年。风雨摧残。顿见柱根破败。若不乘时急救。诚恐异日难支。苟能革故鼎新。便见转凡成圣。切念功非一力。假众力以合成。事属多人。种各人之福果。一砖片瓦。皆为最上良因。粒米文钱。尽是菩提种子。只愿随心。原无定法。傥有勇猛丈夫。亦任一肩担荷。将小就大。接短补长。同成一味醍醐。圆满十方海会。便见七层妙塔。涌现在于空中。多宝全身。入禅定于座上。人天欢喜。鬼神钦崇。祝圣寿以无疆。镇皇图于亿载。顿使西来祖意。重拈出于天南。东粤宗风。再阐扬于岭表。优昙华现于三千。金刚种培于百亿。功勋莫算。福利何穷。愿智者早发诚心。冀功果速完当下。敬持短疏。普告十方。傥遇有缘。请题芳姓。
重修曹溪祖庭殿堂疏
伏以如来出世。从兜率而降王宫。法运开基。自竺干而来华夏。菩提树下。为成道之场。祇陀林中。乃说法之所。黄金布地。开檀度之门。白马驮经。辟昏衢之路。开三宝之良谟。设一乘之轨范。虽云极则。犹在半途。既乎跋提示灭。化缘将终。乃偃建立之旗。翻系涂毒之鼓。蓦尔拈华。发挥要道。直指当人之觌体。顿见自心。播扬向上之家风。发明本性。禅道由此兴焉。佛法因兹备矣。西天四七。般若之道大通。东土二三。达摩之宗始著。自嵩少以浚源。至岭南而衍派。从此道被寰区。化沾海宇者。皆我曹溪六祖大鉴禅师之力也。恭惟禅师德秉生知。道光前圣。远自跋陀悬谶。菩提树植于宋朝。智药寻流。宝林山开于梁代。曹叔良效布金之遗事。梵刹聿兴。陈亚仙舍坐具之福田。丛林大振。由是天王降紫泥之诏。光昱林泉。名儒施彩笔之文。翰垂竹帛。华夷瞻睹史之天。龙象蹴经行之路。伟哉胜事。驾旷劫之津梁。壮矣雄模。立万年之香火。真天下之奇观。实寰中之胜概也。自尔慧灯高照。破永夜之重昏。法鼓长鸣。醒群生之大梦。从来归依如市。崇祀若神。历代相沿。千秋一日。奈何盛衰有数。兴废由人。法化寝微。道缘渐坠。僧徒遭魔障以坏清修。殿宇被风雨而隳壮丽。柱根腐败。梁栋摧斜。慨将倾之大厦。殊非一木所能支。嗟未合之良缘。必假多人而可就。寺僧某等生叨盛世。早入空门。托迹名山。忝承未裔。朝参夕礼。奉真像于当年。暮鼓晨钟。继香火于晚岁。真睹生龙白象。风气宛然。悲此破瓦败椽。殿堂颓毁。使大士饮烟岚之瘴疠。如来披雾露之衣裳。山色霭清净之身。鸟语说无穷之偈。青藓遍长廊。岂是庄严佛土。苍鼠窜古瓦。难云极乐道场。境虽触事而真。人乃即真而俗。若不亟其乘屋。将恐倏尔倾湫。苟能革故鼎新。便见转凡成圣。是以弘发誓愿。运广大心。特重开宝地。新佛日于中天。冀再转法轮。驾慈航于苦海。是以谨择二十六年十月望日。先启华严胜会。选戒僧五十三人。坐千日之长期。次化当代名公。修殿堂一十二座。祝万年之圣寿。使处处尽是道场。愿人人尽成佛果。窃念非常之事。须待非常之人。希世之功。必有希世之哲。是以敬持短疏。遍告大檀。同修清净之因。共结菩提之果。但以法无定相。弘之由人。财不拘多。施之在己。尝闻一滴之水。与渤海之润性无差。芥孔之空。与太虚之容纳匪别。离相者福报难思。滞迹者功德不广。傥欢喜发心。顿见一毫端头现宝王刹。若謦欬弹指。即能一微尘里转大法轮。如是则使曹溪涸而复涨。慧灯暗而又明。优昙华现于三千。般若种培于百亿。宝林倍价于当年。鹫岭重新于此日。赞助者。福寿等于高深。护持者。功德同于带砺。布皇风于八表。洒甘露于十方。见闻随喜。齐登仁寿之乡。礼念归依。共到菩提之岸。愿心既广。福德无边。仰望仁慈。同声唱和。谨疏。
修曹溪五代祖师影堂疏
南华禅寺宝林道场。六祖真身现在。达摩衣钵俨存。由二祖以至黄梅。五代之传至此。自唐以至于今日。一派之水随流。爰立五祖之堂。用表授受之绪。兹者年岁既久。苦被风雨摧残。月化日迁。顿见柱根腐败。若不乘时亟救。诚恐异日难支。苟能革故鼎新。便见焕然夺目。庄严楼阁。涌现在于目前。五祖全身。入禅定于座上。人天欢喜。鬼神钦崇。祝圣寿以无疆。镇皇图于永固。功勋莫算。福利何穷。愿智者蚤发诚心。冀功果速完当下。
书华严经接待十方疏
不动一步。而心遍十方。谓之坐参。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名为妙行。是在当人自信。不须向外驰求。恭闻华严大经。乃毗卢根本之法轮。曹溪古刹。为六祖禅宗之正脉。法界是众圣之玄都。丛林作十方之归宿。自古及今。云水高流。礼祖而至者。无时不有。终年竟岁。饮食安居。因人而施者。一向全无。顾我老朽。自到兹山。最初以此为念。于山门外立十方堂一座。资以接纳四来。其饮食所需。皆出禅堂常住。奈何一向。执事不得其人。混集庸流。翻成秽士。不唯有负初心。抑且虚消信施。兹者弟子明中。发广大心。修普贤行。愿就本堂安居。书写华严尊经一部。借此法恩。收摄身心。即以接待十方贤圣。老朽闻之。赞叹欢喜。而谓之曰。昔善财童子。参五十三诸善知识。犹历百城。今子不离跬步。而普礼十方世界诸来贤圣。可谓最胜功德。何幸生此末法。住如是道场。书如是大法。修如是妙行。积如是胜因。可谓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矣。所愿见闻随喜者。福等恒沙。赞助称扬者。功超旷劫。何况施七宝而作庄严。列四事而为供养者。其福又不可得而思议矣。
高州电白县苦藤岭建施茶庵疏
伏以人天路上。全凭作福为先。生死途中。唯以济人第一。尝闻侯门似海。独爱富而不敬贫。圣道如天。但周急而不继富。所以饥者易食。故一饭而感千金之酬。渴者易饮。故壶浆而致扶轮之报。此但有情人事。尚乃感报如斯。何况无为福田。功德岂可思议者乎。兹者。高州之北。神电之南。崇山插汉。峻岭横霄。为海外之咽喉。乃罗旁之门户。当年客旅车轨。不得并行。今日经商足迹。焉能独往。诚名利之畏途。实盗贼之渊薮。所赖嘉隆之岁以后。王师破贼以来。变险道而为坦道。易顽风而向皇风。虽往来有跋涉之劳。且进止无豺狼之戒。第以炎方赤徼。瘴疠烟岚。加之以毒气蒸蒸。又值温泉滚滚。以致天涯行客。如蹈火而赴汤。远戍征人。若错焚而履镬。摩肩接踵。聊乘袂以成云。陟巘攀林。诚挥汗而若雨。唇干舌燥。思勺水如大旱之望云霓。咽焰肠枯。得涓滴若消渴而饮甘露。况百里而传一舍。穷日而得半餐。仆夫汗血。舆马沾濡。举目无亲。此苦莫告。斯皆贪名逐利。见得忘形。只知拈土作金。谁解抛砖引玉。况夫边地下贱。及蔑戾车。俗好鬼而尚淫祠。民轻生而喜杀盗。虽尺布斗粟而妄取于人。岂粒米文钱而乐施于己。此其菩提种子。转见焦枯。善根萌芽。日叹腐败。是故恶者愈恶。而贫者愈贫。迷转积迷。而化更难化。比者幸逢当道诸大宰官。博爱施仁。济人利物。以斯道而觉斯民。继往圣而开来学。创浮屠于郡邑。树最胜之法幢。建赤帜于祇园。作难思之佛事。可谓不世之舟航。迷津之宝篾者也。山僧某。因弘法而罹难。蒙恩遣于雷阳。投万里之遐荒。乃荷戈于电白。爰登苦藤之岭。渴乏高原。因思甘露之浆。低回险道。偶见苾刍二众。筑室道旁。乃持香茗一盂。尽恭马首。某也欣然饮泣。怆尔兴悲。谁知瘴疠之乡。偶值天台之伴。即稍憩于林闲。遂勒铭于石上(比时有茶庵铭书之于壁)由是发愿。愿于此地。大建精蓝。将即事以明心。欲藉茶而演法。自尔岁月云徂。倏经二载。乃于戊戌之夏。遇高州司理万公。邂逅仙羊之城。对谈灵鹫之绪。言及至此。大叹奇哉。遂乞为护法之津梁。敢请作慈悲之檀越。期重建其化城。引众归于宝所。且欲就秽邦而变净土。将瓦石以易草茅。纵不劳金碧交辉。亦要使法食兼济。但念功非一力。必须缘结多人。是以敬修短疏。普告十方。托善男某某。稽首贵官。问讯长者。经商客旅。士宦高人。伏愿发广大心。作难遭想。且人人是佛。只要自肯承当。法法皆真。何物而非布施。不拘多寡。无论精粗。坠露可以添流。轻尘而能足岳。虽权设门外三车。假名引导。使直透向上一路。实是慈悲。但能打破悭囊。顿见庄严佛土。往者过而来者息。聊进一盂。赵老盏中。泛辉辉之白雪。渴者饮而饥者餐。强吞七碗。卢同腋下。起习习之清风。除热恼而得清凉。解疲劳而消困顿。且以法水而溉菩提之种。增长灵苗。将善根而栽般若之田。克成圣果。从此襟怀洒落。去住翛然。可谓极乐之道场。名为欢喜之佛事。布慈风之浩荡。扫尽瘴海之岚烟。悬佛日之圆明。照破昏衢之幻梦。使阐提之辈。消除杀盗之邪淫。蔑戾之俦。不堕罗刹之鬼国。一人善而多人善。善满边邦。一家安而大家安。安攘海宇。同跻仁寿之乡。共睹熙皞之化。以斯功德。祝圣寿以无疆。将此身心。酬君恩之罔极。福非虚设。事岂妄谈。惟愿赞成。无劳顾伫。谨疏。万历戊戌仲秋朔旦。书于仙城之旅泊斋。
重修南雄府太平桥普济寺疏
伏以岭表名区。一线引华夷之命脉。太平古渡。飞虹锁百粤之咽喉。寰中商旅。何莫由斯。海外珍奇。必经于此。悲夫迷津浩劫。宝筏谁凭。苦海狂澜。慈舟可渡。恭惟太平镇桥普济寺者。创规往代。事仰前修。面迎凌水。俨舍卫之恒河。背负梅魁。宛迦维之祇树。搤南海之源头。据雄关之胜概。诚终古之津梁。实长途之利涉也。但以日来月往。雨薄风残。世异时迁。梁摧栋腐。幻华易谢。阳焰难留。使三宝閟而不彰。众心归而靡托。今者幸逢仁人在位。欲革故而鼎新。君子存心。将救偏而补弊。山僧某敢执铎以扬声。士庶高人。冀承风而接响。惟其人性皆善。必待感而遂通。然虽佛化有缘。岂不求而自应。是以敬持短疏。普告十方。伏望富贵者竭力。用酬前世之恩。贫贱者施工。希植未来之果。但愿悭囊破处。金刚种子露光明。爱水干时。般若舟航登彼岸。不拘过往。无论经商。菩提种个个圆成。极乐国人人可到。休言福比河沙。且喜心归宝所。功超有漏。德载无疆。祝圣寿于河山。播流光于日月。普愿霜露所降。咸服慈风。舟车所通。斋瞻慧日。如斯利益。赞莫能穷。请注芳名。冀垂不朽。
重建祇园寺疏
伏以十方世界。处处尽是道场。具眼者能见。八万尘劳。种种无非佛事。达心者自知。况有布金之规范。遵为古佛家风。尝思留带之嘉谟。正是宰官令则。但以事随机会。道假人弘。时节难逢。良缘偶合。兹者祇园古刹。创自唐朝。志载分明。尊崇典祝。恨山灵之不守。倏堕荆蓁。仗护法之有知。忽开茅塞。向遭五逆之子。佛祖几以无依。今赖三尺之天。神人幸而有托。但以殿宇倾颓。金像凄凄风雨。香灯泯没。梵音寂寂朝昏。山僧如鉴。偶来乞食。挂锡凌江。开精舍于恒河。敞竹林于负郭。但虞大厦。非一木之可成。必假高贤。合众力而易举。拈寸草而作梵刹。自是天帝之炉锤。剖微尘而出经卷。除非普贤之作略。伏望共出手眼。各赌神通。聚少成多。由小至大。直使鬼神输运。不让须弥。顿见金碧交辉。宛成净土。转变随心。受用在己。感报以此为征。功德共垂不朽。
湖心寺重建放生普愿成佛塔疏
佛大慈悲。普度十方。尽法界众生。悉皆成佛。故曰。如一众生未成佛者。誓不取菩提。此佛度生之愿也。般若云。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俱得灭度。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此众生成佛之实证也。古今修行。愿成佛者多。而现在度无边之众生者少。以各各作念。待成佛后。方才度生。殊不知即今现在。能以佛心而度众生者。乃真成佛之妙行也。广度众生之行。无逾放生一门。在昔天台大师。次则永明大师。尝为吏时将。官钱买生放。以致不死。此目前众人皆知者。自后至今。唯云栖大师能效二师之行。其西湖古为放生池。今但浚三潭。筑堤作池。取多分之一耳。且西湖从昔以来。为歌舞地。实酒池肉林之所。今湖中有此三池。所放众生。充满其中。是从业海中变出极乐佛国也。而楼船歌舞。过其池者。曾不返省一观。是犹然醉梦中也。一心净秽。苦乐以之。如唯与阿。相去几何哉。其池有湖心寺。寺有三塔。寺已建。塔未造。堤未能防水也。予随喜池上。赞叹玄津法师之慈悲。慨其功未底绩。大有憾焉。归夜卧。梦行堤上。其沙衬足。粒粒方面皆有佛字。比随行者。不敢措足。予曰。尔等知大地是佛。无下足处。此正是汝修行时也。因论众曰。若聚此沙为佛塔。则施者与所施。共登极乐净土矣。觉而思之。遂发普度之想。谓彼所放之生。愿彼脱苦成佛也。且彼蠢蠢。以佛视之。况现在人人最灵最明者。岂可以众生视之乎。何不愿目前易度之众生。先作成佛之想。以众多之愿。度彼多多之众生。如是不唯所度更广。以合众心守此池。则所守益坚。如此行愿。岂非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之观乎。故设普化之方。人施十钱。一钱念佛百声。合众心于一佛。集多人成三塔。所施者小。所成者大。是为福聚功德之海。此则以沙数之佛。度沙数之众生。其力更大。岂不为最胜之佛事乎。若由此而兴起。意将来尽此湖为莲池。则此方众生。无论富贵贫贱。一齐同生极乐佛土矣。岂不为妙行哉。
重修龙华寺疏
古杭山水灵秀。有宋建刹星列。钟鼓相闻。而龙华居南屏之西南。盖梁朝傅大士开创。千余年矣。司马温公。昔有祠于此。今皆废矣。其地不唯居山水之胜。而为普陀天台之要冲。十方云游。必过之所。惟钱塘刹竿相望。求行脚息肩之地。不易有也。前伏牛三空和尚。至而愍焉。江干居士。洪云泉延之于此。创未成。而集者常满。居顷寻罢。禅者广坤。发广大心。志愿兴建为接待道场。丁巳春。予偶过此。见佛像微妙庄严。重生渴仰。徘徊形势。背御寨而面钱塘。最胜处也。十方行脚至此。正力倦神疲。求一暂息而不可得。苟获住足安身。滴水沾唇。如灌醍醐而饮甘露。结此功德最胜缘也。且见禅人慈悲慨切。一时发心善男等。各各踊跃。乃最胜因也。但寺功大而费钜。日月长而众多。若非广大檀那。作难思佛事。未易满禅者之本愿也。予感而赞仰。为之开导。凡宰官长者居士善男女等。果能发希有心。生难遭想。割破悭囊。庄严佛土。是以不坚之财。作不朽之业。即捐身舍宅。而龙神守之。万世不绝。较之尘世之业。千年田地。八百主人者。何啻天壤哉。况作净土之因缘。成当来之佛种。冀弥勒下生。龙华三会中。为上首眷属。岂不为出世第一最胜功德哉。以人人有佛性。各各具夙因。定见今日之缘。不肯当而错过。岂忍宝山赤手归乎。是在诸有智者。顿发无量欢喜。快著勇猛之力耳。
刺血和金书华严经发愿文
稽首遍法界。十方及三际。莲华妙庄严。清净微尘刹大觉无上尊。分身遍一切。演说清净海。圆满修多罗性相了义诠。离诸文字相。七处九会中。文殊诸大士。刹尘数知识。清净贤僧众。我今布三业。敬礼毕竟空。惟以无缘慈。照我真实愿。念我无始来。流浪诸生死。展转处苦趣。犹大旋火轮。舍身与受身。不可思议数。所作诸恶业。唯佛自知见。今承三宝力。傥来人数中。六根赖完具。心识多闇冥。以宿微善根。早出恩爱海。犹入俗稠林。如避溺投火。内假善力熏。心心愿远离。外得法雨润。忽生清净芽。尘习炽盛故。时复见干枯。良哉大善友。与我如天授。以此大因缘。得出离热恼。同归清凉界。觐礼曼室尊。乐住阿练若。最深寂静处。心想如猿猴。转见攀缘相。般若力微弱。难敌生死军。以是因缘故。见行诸事行。稽首莲华藏。圆妙最上乘。誓发归敬心。尽形顶戴受。曾闻普贤行。广大不思议。六种受持中。书写为第一。骨笔血为墨。经于微尘劫。积累如是经。量等大千界。我闻如是愿。难可与等伦。但取血为墨。与金共和合。书写大经卷。一字法门海。以此殊胜因。苦海为舟楫。愿我此身血。滴滴称法性。融入华藏海。普润众生界。我以手书持。点画心自在。愿此虚幻身。恒得金刚体。身似紫金山。端严最无比。闻名及见形。心生大喜悦。手如大宝聚。恒出世资财。七宝及四事。种种皆充满。十方法界中。所有诸众生。贫穷及病苦。所求皆如意。愿我成佛时。国中极清净。纯一上乘人。无诸恶道苦。恒演此法轮。极尽尘界劫。我生末法中。信心力微少。恒与痴盖俱。难逃生死业。善根未成熟。傥落轮回中。仗此殊胜因。不堕诸恶趣。常生净佛土。不离三宝前。早悟自性空。顿超诸有漏。凡所作所为。永离三毒障。我以愿力持。直至未来际。愿我此经卷。三灾不能坏。弥勒将下生。光从此经出。普照十方界。六种大震动。弥勒下生已。初坐龙华树。此经从地出。踊在虚空中。字字出妙音。说我本所愿。天人百万众。咸称希有事。我时在会中。为演真实义。佛佛出世闲。最初三七日。咸演大华严。我当机第一。我身虽幻妄。从父母所生。依此虚妄根。作成真实事。愿父如净梵。母如耶夫人。诸佛下生时。依我父母出。师长度脱我。法恩最上尊。愿诸佛会下。我师为导师。我友最诚谛。提挈行正道。愿友如文殊。作第一知识。檀那大信力。广施大资财。愿此诸智人。永离悭爱苦。诸佛出兴世。最初请说法。不惜身命财。广修众善业。我作如是行。仗诸执持者。愿此诸贤圣。生生常不离。随在何佛国。共兴扬佛法。凡诸见闻者。赞叹及称扬。纤悉善因缘。同归华藏海。我发如是愿。广大不可穷。极尽未来时。究竟心圆满。
放生文
生自生矣。何以放为。又何以放生为佛事耶。裴休有言曰。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故曰。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以性即佛故。杀生者。即为杀佛。非曰杀佛。然杀生者。无慈悲心。即为断佛种性矣。然彼蠢蠢之生。将谓可杀。殊不知自己本有明明佛性。岂可断耶。以不杀之心。慈悲心也。慈即名仁。悲即不忍。不忍之心。仁之端也。故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圣贤之首唱。奚独佛氏哉。儒以素位故。但远庖厨。佛以平等行慈故。普及一切。第放生者。有执相忘相之差。而效之者。不无放生杀生之弊。故法重忘相。妙在随缘。宗本无住。功嫌有漏。果能遇缘即宗。则触目生机。逢场佛事。物物头头。皆喜舍之门。念念心心。尽慈悲之境。又何必拘会约以执功勋。设限期以严规则哉。明禅人久含此愿。愿以此行之。则慈悲日溥。化境日宽。持之十年。当有无量童子而作供养。复何疑哉。
祭陆太宰五台居士文
呜呼。受灵山之密嘱。来浊世以利生。其来也不来。故不露本来之面目。即其去也不去。唯留生铁之心肠。八十余年。逢场作戏。恒沙妙德。遇佛即宗。以佛心而事君。唯君为佛。以真心而爱物。惟物即真。故生平向上事。不离幞头角边。临行末后句。委付儿女子辈。惟公现宰官非宰官之身。愧我作比丘非比丘之相。然虽道路各别。其实养家一般。感公将行未行之际。飞半纸岭南之书。令我于空不空之中。引一滴曹溪之水。作甘露之供。献灌顶之尊。呜呼。平湖满月。睹清净之法身。天乐盈空。吐广长之妙舌。纳斯法味。用鉴蓬心。尚飨。
祭大中丞顺庵胡公文
呜呼痛哉。公其生耶。死耶。反复求之。而不得其故也。忽闻公讣。适言公死。及读公易箦诗。则公明以不死告人。而人不知。唯我明明知公不死。言之而恐人之莫我信也。呜呼悲哉。顾我与公偶尔值于大化之中。三十余年如一日。盖亦奇矣。始而遇公于首阳之野。一见而心莫逆。骤尔语公以一祸福。齐生死。时则公已怡然。有当于心。既而再索我于清凉之山。跏趺于千尺寒岩之下。谈笑于万年积雪之中。嚼坚冰而餐煀[米*畾]。浩劫一息。时公已有登天挠雾之思。超然遐举之想矣。第未知其秘也。未几。余因访公于雁门。坐辕门如处空谷。连床共被。三月不违。日夜发以绪言。时则公已了然。默契于心。由是而知。视轩冕如尘垢。身世如蜩翼也。遂相期我于东海之上。餐朝霞而结楼居。已而公果以我脱尘鞅。我则以公忘去就。当是时也。与公游戏于海印光中。万里长波。皎然一碧。俨若临宝镜而履琉璃。坐莲华而居净土。不知此身之在天地。外物之在此身。其乐殊未央也。俄尔天帝怒我以轻凿混沌。散朴浇淳。乃罚我于九死。放我于瘴乡。时与公永诀矣。公以我为必死。将托处些以招之。忽尔十年如一息。时时知公。思我结想于寒云。哭我积泪如长河。而殊不知我之与公遨游如宿昔。居然眉睫寤。寐无间于毫发也。呜呼悲哉。是岁五月。公走尺素。慰我于万里。我遣侍者。讯公于七月。我乐怀公诗则曰。酷似维摩病里身。书至而公已示疾矣。公把我书。诵我诗。时公在口。期月而逝。是我慰公以生平。公永诀我如对面。斯亦奇矣。我昔诀公。不若公今诀我也。使我思公哭公。岂不若公之思我哭我耶。公之生也不偶。然负高明之见。抱不世之才。忠在社稷。心在苍生。公之世有尽。而才未尽。形化而心不化也。如公之临终诗曰。灵根常傍月华明。以此观之。视死生如夜旦。千古如一日也。惟公神游太漠。听钧天而居广府。侣飞仙而寿无极。其视昔也如粪壤。孰知公今之乐。殊绝胜于畴昔耶。公既乐矣。余复何悲。呜呼哀哉。尚飨。
祭达观大师文
维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十一月庚子朔。越十有九日丙戌。前海印沙门辱教德清。谨陈香积之供。致祭于紫柏尊者达观大师之灵曰。呜呼。惟师之生也不生。乘愿力而来。师之死也不死。顺解脱而去。去来不落常情。生死岂同世谛。以师之住世也。秉金刚心。踞坚固地。三十余年家常茶饭。脊骨纯钢。千七百则陈烂葛藤。鼻孔残涕。推倒弥勒释迦。不让德山临济。为人极尽慈悲。临机绝无忌讳。誓护法若惜眼睛。求大事如丧考妣。不与世情和合。便是真实行履。晏坐水月光中。独步空华影里。初访予于东海也。顿脱形骸。既再晤于西山也。搜穷骨髓。当予祸之未形也。备告以隐微。及予难之既发也。将为我以雪洗。且酬宿约于曹溪。将扣阍于帝里。冒炎蒸于道路兮。望影响而进止。乃设法以多方。冀出予于九死。呜呼。师之为法门也。实抱程婴杵臼之心。师之为知己也。殆非管鲍陈雷之比。予荷皇仁之薄罚兮。在师心犹未已。予被放于岭表兮。师伫候于江沚。一见悲欢而交集兮。如九原之复起。予与师作永诀兮。甘为炎方之厉鬼师嘱予以宁志兮。冀幽扄之再启。予挥涕以临长路兮。师执手含悲而不语。维时关山一别兮。日月若矢。心知师之不我忘兮。每丁宁其无以。师以愿力所持兮。誓不负其本始。乃敛太阿之光焰兮。不愿放于尘滓。冀和璧之必信兮。不惜隋珠之轻抵。将扣君门兮九重。倏飙风兮四起。陆海波腾。龙蛇披靡。玉石俱焚。法幢倾圮。师登八道之康衢兮。忽遇长蛇与封豕。皇天实鉴其衷肠兮。唯见逞于庸鄙。幸此心之一白兮。聊以发其蕴底。师实旷然。何忧何喜。逆顺随宜。死生游戏。何夙负之相寻兮。信前缘之固尔。悲五浊之不堪。直一行之可恃。乃盥漱以趺坐兮。遂寂然而长往矣。呜呼痛哉。师既不以祸患撄宁。又何以去来为事。撒手便行。全无议拟。惟师以金刚为心。故留不坏之体。有予弟子奉师以旋兮。就双径以归止。予闻讣以摧心兮。望长安而殒涕。欲亲礼于龛室兮。奈业系之羁縻。拟生还以慰师灵兮。忽星霜之逾纪。匪此心之暂安兮。第因缘之不我与。顷幸遂其本怀兮。始得陈辞而致诛。呜呼痛哉。师何死兮我何生。我不来兮师不宁。形骸异兮共此心。幽冥隔兮终合并。誓同归兮践深盟。寂光朗兮师安住。我顶礼兮展哀慕。阵香积兮洒甘露。师临机兮愿来赴。光明兮照曜。翘勤兮延伫。哀哉尚飨。
祭云栖大师文
呜呼。师本不生。亦无所去。以力持身。顺因缘故。欲海波腾。火宅焰炽。师展愿轮。特来救济。出示尘劳。早归慈父。一登觉路。如白牛步。视爱如唾。观亲若冤。彼蝇聚者。孰不瞿然。法界为家。含灵是宅。物我等观。无二无别。开甘露门。指归净土。鳞甲羽毛。一齐顿赴。悲正法眼。翳彼戒根。以金刚篦。刮垢剔昏。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于二六时。悉令清净。身为众目。心为大宅。十方来者。痴狂顿歇。四十余年。法幢高竖。一雨普滋。药草诸树。才沾一滴。枝叶并茂。但有得者。毕竟成就。我观吾师。如狮子王。高卧堀中。群走慞惶。我又观师。如药王树。凡有亲者。必瘳沉痼。嗟我末法。慧日久沈。师于长夜。持大智灯。佛本无心。心付在师。萨埵无行。行托师持。故师应世。一味无我。即住百劫。于何不可。呜呼。师以缘现。缘灭即去。悲此群盲。失所依怙。我数千里。远持瓣香。展布五体。敬礼寂光。师悲同体。以我知音。愿鉴我诚。来格来歆。呜呼尚飨。
祭金竹续芳联公文
呜呼。公秉愿轮。生堪忍界。蚤遇明师。顿离恩爱。发坚固心。偿慈悲债。放身空山。饥寒是耐。敬守师训。躬身负戴。志供十方。平等无碍。翦荆棘以成丛林。驱狐兔而扬梵呗。衲子云臻。天龙拱卫。饭积如山。来者饱餐。如量如空。居者无外。具精进力。至老不懈。一身如寄。毫无沾带。拟将携手同归。何期先行不待。撩起便行。何等庆快。遗金刚幢。常住不坏。法身湛然。寂光自在。惟灵不昧。鉴。此感慨。呜呼哀哉。尚飨。
结社念佛修四十八愿同生净土文
伏以惟心净土。处处道场。自性弥陀。人人具足。只为尘劳遮障。人我是非。故感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使本来清净之体。昧却当人。圆满智慧光明。一毫不现。终朝业识茫茫。逐日境风浩浩。但知受用目前。谁解修因身后。故我乐邦教主阿弥陀佛。因地发心。厌斯堪忍。立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修十六观心。心心作佛。令人人知心是佛。岂向外求。使个个了愿即真。尽归自性。推倒人我之高山。感宝地一平如掌。打破尘劳之幻梦。生莲华广大如轮。我心清净。彼土现成。休教过后追思。只在现前结果。不分男女。总证菩提。但是有缘。皆登宝地。但以天生弥勒。犹须授记灵山。自然释迦。也要庄严佛土。痛念生居五浊。命不保于须臾。罪业多端。苦难逃于长劫。虽父慈子孝。只顾各人。兄爱弟恭。岂能相代。纵有富贵荣华。到底总成一梦。深思至此。实可悲酸。是以发愿修因。必欲一生取办。既知诸行无常。岂可仍前贪恋。已悟自心是佛。只须直下承当。搅长河为酥酪。原在当人。变大地作黄金。实由自己。伏望愿心如佛。即是佛心。因果皆真。必成真果。发一愿而四生九有。同出苦轮。施一滴而八难三途。通归乐土。花开见佛。如母子之馨香。妄尽还源。似冰霜之皎洁。一心清净。万德交归。大地山河。总成极乐者矣。
祭匡庐彻空师文
惟师之来也。何事何为。惟师之去也。何心何虑。现比丘身。坐断乾坤。作师子吼。惊走狐兔。当索我于清凉也。云满溪山。复归师之旧隐也。月圆蓬户。尚把九曲之珠。拟待师而暗度。何其一旦长行。哀音忽讣。呜呼。使我有口难开。含冤莫诉。以其同生而不同死。同归而不同住。赖有匡庐山高。法身遍覆。彭湖水清。三昧昭著。然虽倒却刹竿。且幸扶起露柱。顿令五老长呼。千峰率舞。白鹿悲风。黄龙泣雨。愈卷恒舒。欲隐弥露。是则可赞而不可叹。可笑而不可哭。呜呼。师且暂休。听末后句。打破寂光。掀翻净土。再来撞著恶辣阇梨。拖住定不放师归去。惟灵尚飨。
对曾九龙居士灵帏小参文
万历三十六年五月廿六日。当曾居士五七之辰。同社友各擎香作礼。请憨山和尚为居士小参。居士听么。佛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居士会么。居士住世三十七年。所作诸行。正当作时。是无常耶。作后是无常耶。直至今日是无常耶。若言今日是无常。则堕断灭。若言作后是无常。则不待今日。若正当作时是无常。则举世皆无常矣。何独居士。居士会么。若了作是无常。则无常无性。谁为生灭。无生灭者。又何得而生死哉。居士了此。则今日正受寂灭乐时。此则悲居士者。皆生灭见也。
为达师茶毗举火文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狭路相逢。定没处躲。恭惟紫柏尊者。达观大和尚。偶来人世。误落尘寰。赤力力脱尽娘生布衫。光烁烁露出本来面目。荷担正法。纯刚炼就肩头。彻底为人。生铁铸成肝胆。死生路上。直往直来。今事门头。半开半掩。六十余年。松风水月襟怀。千七百则。兔角龟毛拄杖。饶他末后风流。未免藏头露尾。撇下贼私。谁料落在憨山道人手中。今日特为人天众前。当阳拈出。大众还见么(以火把画○相云)拄杖挑开双径云。通身涌出光明藏。珍重诸人著眼看。者回始信无遮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