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一~五划)18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一~五划)18

    【八识二执】二执为我执与法执,此在八识中并不相同。前五识与第八识,一向无执;第六识与第七识,二执俱有,同时俱起。

    【八识三性】在善、恶、无记三性中,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前六识通于三性。即前六识若与信等十一善心所相应,则属善性摄,与无惭、无愧及八大随烦恼等十心所相应,属不善性摄,二者皆不相应,无记性摄。

    第八识何以是无覆无记?因为第八识是异熟性。异熟若是善或染污,流转还灭即不能成立。又此识如果是善,则不能为染法所依;此识如果是染,则不能为善法所依。再者此识是所熏性,如果此识为善为染,如极香或极臭,则不能受熏。第七识何以是有覆无记,因为此识与四烦恼心所相应,是染污法,障碍圣道,隐蔽自心,故名有覆。或问:此四烦恼何以不名不善而称无记?答,此四烦恼,行相细微,任运而转,故无记摄,而非不善。再问:前六识何以通于三性?若与信等十一善心所相应,是善性摄;与无惭等十法相应,是不善性摄;若两者俱不相应,自然是无记性摄。

    【八识三量】在现量、比量、非量的三量中,前五识是根境相对直接的感觉,所以唯是现量。第八识所缘的是自变的实境,所以也是现量。第七识见分缘第八识见分执为自我,这是错误的知,所以是非量。第六识的五俱意识,与前五识俱起缘色境时,是现量;独头意识计度分别,或寻伺推理,或为比量,或为非量,所以第六识通于三量。

    【八识三境】八识缘境,对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中,前五识缘五尘境,第八识缘自变的实境,所以都是性境;第七末那识,缘第八识见分为自我,唯为带质境;第六识的五俱意识,初缘五尘境亲证自体时,刹那之间是性境,及至分别心起,推理计度,或独头意识的幻想,便成为带质境或独影境了。再者,定中的独头意识也是性境。

    【八识三能变】唯识宗立八识,谓八识皆能转变,而此转变有三类,即《唯识三十颂》的颂文曰‘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唯三、指的是八识唯有三类能变。此三能变是:一、初能变识,又称异熟能变识,指第八阿赖耶识的转变。二、第二能变识,又称思量能变识,指第七末那识的转变。三、第三能变识:又称了别能变识,指前六识的转变。当识变时,并不是任何一识单独转变,而是三类识全体次第转变。转变的原因,是阿赖耶识中储藏的种子,何类种子成熟,则转变出何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