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一~五划)43
    【三杂染】染污真性,称为杂染,是一切有漏法的总名。杂染有三种,即:一、烦恼杂染,又作惑杂染。指身见、边见及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二、业杂染,指由烦恼所生,或以烦恼为助缘所生的一切身语意三业,种种造作,染污真性。三、生杂染,又作苦杂染。因烦恼及业而有生,由此生苦,更有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等,皆能染污真性,令不清净。简单的说:一切有漏法,皆名杂染。杂染分为三类,即烦恼杂染:又称惑杂染,即一切根本烦恼及随烦恼的异名。业杂染:指自根本烦恼及随烦恼生起造作的身语意三业。生杂染:又称苦杂染,依惑及业而受生于三界之苦。以上惑、业、苦三杂染,是有情生死相续的根本。《成唯识论》曰:‘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名苦。’见《显扬圣教论》卷一。

    【三藏伽陀】玄奘大师为了说明三类境的假实,留下了一首偈子,收在《法苑义林二执章》,及《成唯识论枢要》中。偈子是:‘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偈子的意思是,性境者,即是实境,指五根、五尘实种子所生的相分境。‘不随心’者,以此根尘相分是实种所生,不能随见分种生。‘独影唯随见’者,指独影境(第六识分别心幻想出的无体相分)是随从见分种生起的,其本身并无别种。‘带质通情本’句,质是本质,有实本质、而又无境之自相,称带质境,这是介于性境与独影境之间的一种境。‘通情本’者,情是能缘之心,本是所缘之境。也就是能缘之心、缘所缘之境时,此相分之境性质不定,或从属于能缘之心,或从属于所缘之境︰而此相分的种子也不定,或与其本质同种而生,或与见分种同种而生。第七识见分缘第八识见分执为自我,第六识分别心缘草绳以为是蛇,都是带质境。‘性种等随应’,是生起根、尘性境的种子,随需要而生起也。

    【大千】三千大千世界也。《维摩经·佛国品》曰:‘三转法轮于大千。’

    【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