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所依】凡心识生起,必有所依。如前五识依于五根,第六识依于第七识,而第七末那识所依的,是第八阿赖耶识。唯识三十颂曰:‘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颂中‘依彼转’的‘彼’,指的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瑜伽师地论》曰:‘由有阿赖耶故,得有末那。’
【末那所缘】心识生起,必具四缘,即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而所缘缘,即心识所缘之境。第七末那识所缘之境是什么呢?即是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且执此见分为‘常、一、主宰’的自内之我,故《唯识三十颂》曰:‘依彼转缘彼’,即是依于第八识转起,同时也缘此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
【末那识】梵语manas,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所立‘八识心王’的第七种。《大乘广五蕴论》载曰:‘最胜意者,谓缘藏识为境之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相应,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末那识恒执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而‘恒审思量’之。末那为第六意识所依之根,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其性质为‘有覆无记’。又此识为我执的根本,若执著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见《成唯识论》卷四。
【加行】是加功用行的意思。乃针对正行的预备行。《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载,接近见道的四善根之位,特称加行,然亦广通资粮位。《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一,于白品与黑品中,各举出相应、串习、无倒、不缓、应时、解了、无厌足、不舍轭、正等九种加行之法,即为其意。又,加行道,即指修行者达到涅槃四道中的第一道,亦即修戒、定、慧的阶位。
【加行位】指加功力进修之位。此乃唯识五位修行的第二位,又作加行道、方便道。修唯识行的菩萨,在资粮位十回向终,将入见道,而为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加行之位。此加行位,迹近见道,故称‘顺抉择分’,即随顺真如境界,生起抉择的智慧。原来在资粮位时,修行者偏于修福,而于加行位,是重于修慧。所以在此位修四寻思观,四如实智观,以伏断分别起的二障、和俱生起的现行二障。此位菩萨,虽较资粮位行者观智殊胜,但因尚未起无漏智,在唯识三性观中,难免错观所变的相分为圆成实性。因此不能住于无相真如的唯识实性中。此即《唯识三十颂》所称:‘现前立小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成唯识论》解释此颂曰:‘菩萨先于初无数劫,善备福德智慧资粮,顺解脱分既圆满已,为入见道住唯识性,复修加行,伏除二取,谓暖、顶、忍、世第一法。此四总名顺抉择分,顺趣真实抉择分故;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又谓:‘菩萨此四位中犹于现前安立少物,谓是唯识真胜义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安住真唯识理。’在资粮位中,由于二取随眠未能伏灭,故未能安住于唯识实性。在加行位,以修四观四智故,印可二取皆空,似乎真如境界已现于前,但此时还有一点障碍,就是现前立有少物,谓此少物即是唯识实性。然唯识实性,非空非有,虽得而无所得。因此,以有所得之故,犹未能实住于唯识也。见《成唯识论》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