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非福不动业】以业力的性质区分,有福、非福、不动业三种:一、福业:可感欲界人、天善趣的总报,及六趣中殊胜别报之业。非福业:可感欲界三恶趣的总报,及六趣中鄙劣别报之业。二、不动业:可感色界、无色界总、别二报之业。
【福智】福德与智慧的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的福、智二行(福智二业),系成佛最胜的实践,故称为‘二种胜行’。菩萨一切行为,虽总摄于福行与智行,若加以区别,则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此中前五者属于福行,智慧属智行;或以前三者属福行,智慧属智行,而居中之精进、禅定则通于智行与福行。
【福业】指能招感人、天福利果报的有漏善业。据《百论疏》卷上所说,福乃富饶之义,修行善业能招感人、天之乐果,故称为福业。参阅‘福等三业’条。
【福德资粮】二种资粮之一。为福德庄严的异名。谓修持六度中的前五度,如布施、持戒等善行,以为证佛果之资粮。而六度中之智慧,即称为智慧资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载:‘复有二因能得二果,如大乘经庄严论说:福德、智慧二资粮,菩萨善修无边际,乃至勇猛疾归德海岸。’参阅‘福智’条。
【慢】七慢之一。即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高低、胜劣、好恶等,而生起轻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称为慢;亦即轻蔑、自负之意。唯识宗有七慢之说,对于不如我的,我轻慢他,这叫‘于劣计己胜’;对于和我相等的,我轻慢他,这叫‘于等计己等’。参阅‘七慢’条。
【慢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六根本烦恼所之一.慢者傲慢,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高人一等。《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恃已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慢者自尊自大,轻举憍扬,不知谦卑,轻蔑他人。’《俱舍论把慢区分为七或九种,唯识宗承‘七慢’之说。见《成唯识论》卷六。
【慢见】十种见之一。与‘慢’同义。即心生憍慢,凡事认为自己优胜,而视他人为低劣。小乘俱舍宗与大乘唯识宗,皆以此通于见所断及修所断。见《瑜伽师地论》卷八.
【慢使】十使之一。慢惑能驱使人之身心,故称慢使。在十使中,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者,动念即生,为惑性之锐利者,称为五利使;对此,慢与贪、嗔、痴、疑等,皆由推求身见等而生,其性分迟钝,称为五钝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