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识】乃执持诸法的种子不失不坏之识,为阿赖耶识异名之一。此识含藏万法种子,能生起一切法,故称种子识。《成唯识论》卷二曰:‘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又,《摄大乘论释》卷二载:‘谓有能生杂染品法,功能差别相应道理,由与生彼功能相应,故名一切种子识。于此义中,有现譬喻,如大麦子,于生自芽有功能,故有种子性;若时陈久,或火相应,此大麦果功能损坏,尔时麦相虽住如本,势力坏故,无种子性,阿赖耶识亦复如是。’
【境】境为感觉作用的对象,又作境界、尘。即根与识的对象,亦即心与感官所感觉或思惟的对象。引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感觉思惟作用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以其能污染人心,故又称为六尘。唯识大乘自本质之有无将境分为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种,以论见、相二分种子之异同。此外,境又有内境外境、真境妄境、顺境违境等分别。简单的说,境是了别境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所了解分别的对象,也即是宇宙间的各种现象。佛法中以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识,缘虑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此六境赅括宇宙间一切现象。
【境不离识】唯识学立论,以一切客观外境都不实在,皆是主观心识的虚妄变现——由心体的自证分变现出相分,再由见分去缘虑分别,故曰不离识。
【境唯识】法相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将诸经论所说唯识文义总摄为五种,称为五种唯识,此为五种唯识之一。亦即就所观之境,而阐明唯识的意义,如阿毗达磨经说‘一处四见’的譬喻即是。参阅五种唯识条。
【境无识有】做为客观现象的外境,是内识的虚妄变现,故曰境无,以此成其唯识。《成唯识论述记》曰:‘唯谓简别,遮无外境,识谓能了,诠有内心。’
【境缘】生识的九缘之一,境指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谓眼等五根虽具见、闻、嗅、尝、觉等五识,若无色等五种尘境为对,则五识无由生起。参阅‘九缘生识’条。
【境识俱遣】指客观的外境,与主观的心识同时俱遣。主客俱遣,即得唯识实性,亦即绝待的真如境界。《转识论》曰:‘境识俱泯,即是实性。’唯识宗立论,在于破遣有情对我法的执著,故以识遣执,诸执尽除,识亦随遣,若执实有诸识,亦成法执,同于所破。故于三自性则曰:‘我法遍计无,内识依他有。’或者说:‘外境毕竟无,内识如幻有。’所以遍计所执之法是幻有,依他起之法是假有,而圆成实性则是实有。《唯识三十颂》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