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 菩提心影 人生问题
    今天是讲人生问题,今夜又是旧历除夕,所谓人生之过程,又少去一年矣。吾人在世,寒则衣,渴则饮,饥则食,究有何问题当讨论欤?

    虽然,苟吾人知觉已尽陷于睡眠或死之状态,自甘度其醉生梦死之生活则已矣;不然,则吾人生从何来,死归何去,乃至外界之种种烦恼刺激,四时之寒暑迁流,能不无动于中欤?能不思有以求破此迷梦欤?若不自甘作醉生梦死之徒者,则待讨论之问题尚多,试略举七项:

    (1)什么叫做人?

    (2)怎样生?

    (3)什么叫做人生?

    (4)以什么目的来做人?

    (5)做人有何价值?(P221)

    (6)不做人可以吗?

    (7)究意要做个什么人?

    (1)什么叫做人:何以谓之人欤?凡有头目手足者谓之人耶?然则牛羊猴猩等,未尝无头目手足。或谓凡有灵觉者谓之人欤?然而除矿物植物外,其余动物,固皆具有灵觉也。当知人者从“仁”,须具有仁义廉耻者方可谓之人,故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2)怎样生:生活问题之不能解决,已成近代高唱入云之老调矣。然而吾所讨论者,非此生活之生,乃生命之生。此生命之流,世人大多认为实有,殊不知“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前念后念,过去现在未来,刹那变换,如演电影,如旋火轮。古人云:“交臂非故。”吁!“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从白头时而白欤?四十、三十而白欤?从骑竹马而白欤?皆非也,当知从母胎中即已白矣。此生命流之时间,无始终,无穷尽,请观下图:(P222)

    (图缺)

    (3)什么叫做人生?人生之问题有二,一曰生从何来,二曰死往何去。

    取长流之水而饮之,知其源发于高山;取珊瑚明珠而玩之,知其来自大海。然则今日两手两足,而赋有思想活动力之动物——人——其来亦有自欤?

    曰:有之,请以告子。

    吾人现前不常感觉有种种恼苦悲忧之刺激欤?

    此刺激者,由于一种不能常住,变幻不停之作用而来,此作用者谓之:“死”。然则死自何来?曰:死时必经过一种发白、齿落、或病苦枯败之作用,此作用者谓之:

    “老”。然则老亦应有自乎?曰:有之。当知无生则不老,有生必有老,(P223)此老法之来处曰:

    “生”。然则生又从何而来?曰:负债须偿,犯罪伏法,此生法之来处曰:

    “有”。然则有法之生者又为谁?曰:人赠子以礼物,子必伸手接之,此伸手之作用,可代表有法之来处曰:

    “取”。然则取亦应有来者?曰:可憎之物,子必不取;子所取者,心必爱之,此取之生者为:

    “爱”。然则爱之生者为谁?曰:请子观剧,乐乎?曰:乐。餐之以美味,乐乎?曰:乐。我今告子,此知乐之作用曰:

    “受”。然则受之来处亦请明以告?曰:佳肴满桌,但未入子之口,能知味乎?曰:不能。琳琅满目,但厨门未启,子能亲乎?曰:不能。然则子亦应明受之所以能生者,当有一:

    “触”,介乎其间。然则生触者又谁?曰:视“色”赖乎“眼”,闻“声”在乎“耳”,辨“香”在乎“鼻”,知“味”、觉“触”、了“法”,非“舌”、(P224)“身”、“意”不为功。夫眼、耳、鼻、舌、身、意,即触之所基曰:

    “六入”。然则又请示我以六入之生起者?曰:子投胎时,揽父母之赤白精血,识与物合,乃渐渐生此六结。此投合之分位曰:

    “名色”。曰:厌恶哉!何以若是昏迷,甘愿来处此脓血臭秽中?曰:此亦有来处,子现前睹美色之娟娟,不淫心跃跃乎?当日入胎时,四周暗黑,唯见于父母一幕淫剧。当父母出精血之时,由于前生所造之男女等业报,一念昏迷,因缘和合,遂堕此身,此之分位名之曰:

    “识”。然则有人驱我欤?有主宰于其间欤?不然,何其不自由若此?曰:驱子无人,主宰亦无人。当知负财者凭契券以讨取,犯罪者进牢狱以示罚;此契券与罪相,即子前生所造之业。当入胎时,四方暗黑,自然发生一种冲动之作用,名之曰:

    “行”。或曰:生死之苦,我知之矣!敢问此行之根结何在?曰:此有一物名之曰:

    “无明”。然则再祈教以无明之生者?曰:毋庸!此无明者,即生死之(P225)根本!揽“贪”、“瞋”、“痴”、“慢”、“疑”、“邪见”等法为体,于过去理事不明,未来理事不明,现在理事不明,故令众生流转生死。若能遵佛言教,断恶修行,功行渐近,忽尔如梦忽觉,临刑遇赦,至贫遇宝,则此根本无明永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诸垢既净,则自心朗照,如如不动。

    示图如下:(P226)

    (图缺)

    (4)为什么目的来做人:观上图因果之理,故吾人应当认清善恶途径,作有目的之前进。不然,则吾人来此世界为:

    食饭而来做人欤?为:(P227)

    着衣而来做人欤?为:

    住屋而来做人欤?则世间牛羊鹰鹊蚤蚁等,亦如是也。今试向牢狱中问之:“君有何目的来此坐牢欤?”噫!亦正犹吾人之无目的来斯世间受种种苦也——牢狱中人因犯罪故无目的,不自由而坐牢,则吾人因过去业牵,亦无目的不自由而来生,其理甚明。譬如夜梦,梦见种种山河大地亲朋戚友,我何尝有目的令之变起耶?

    (5)做人有何价值:孟子曰:“生如行尸走肉,死与腐草同朽。”人生诚无价值可言矣。虽然,释迦牟尼佛有言:“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茍能为佛法而牺牲,自然有人生之价值在。

    (6)不做人可以吗:世人看破人生之无价值,类多消极而自杀;或因失意情场,或因其他刺激,故抱定一死,以快此生。姑不论其负自己、负国家之罪过,然果可以一死而永断烦恼欤?当知不然!何以呢?盖此身方死,而彼趣又生,避影存形,徒自欺诳!纵不信因果轮回之理,然亦有因果轮回之事实可以证明。试静思之:即如现前之吾人,茍非此死彼生轮回而来者,则(P228)世间人种,早已断灭;乃至日月之临照,暗而复明,排泄物之落土,复变为可食之物,长江之水,流而不竭等,是皆事实上之轮回证明。故自杀一途,实属不可!然则如何方善?当讨论究竟做人问题。

    (7)究竟做个什么人:欲知究竟做人之方,当先识人心之相状。心有二种,一者妄心,一者真心。然,心亦由众生情执立名,实则非一非二,非真非妄。譬如捏目观月,见月为二;当手捏未停时,固不可言月为一为二,亦不可信何月是真,何月是妄,然亦非无真月。

    妄心者何?即吾人现在扰乱纷飞向尘境中贪取不停者是。若迷认为实,则随逐贪瞋痴等,流转生死无穷!

    真心者何?即吾人本来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之心体是。此心朗然独耀,如日月住空。照厕沟而不垢,照河海而不净,故虽终日睹色闻声,如镜照像,不留痕迹。然此心如上月喻,并非离开妄心别有,傅大士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徒以众生烦恼业缠,故须从人格地位上做起,使善增恶减,乃能渐渐证得。(P229)

    人格之人维何?可分作做现在未来人两种:

    斯二种人之屦践,法亦至简而不繁,分解决现在生活与应世接物二者:

    何谓解决现在生活?斟酌人之生活情形,除现前开支及将来儿女婚嫁费用外,留一部分作社会救济孤寡及其他功德事业,是即谓作未来人。纵或经济力量不足,亦当尽心力作利益他人之事业。

    应世接物,不外乎父母、兄弟、亲友、妻室、子女、邻居、社会、国家、自身数者,兹列表于左:

    (图缺)(P230)

    如上数者,至简至易,苟能遵而笃实履践,则善增、恶减,自能直至菩提,所谓:“至美者不华”。兹再立一善恶业感果阶级表于下:

    非增非减、非来非去

    佛非善非恶、非垢非净

    非常非断、非一非异

    (图缺)

    二、怎样做人

    我们学佛的人,不仅拜拜佛像,念念佛号就够了;要知道佛的真义,并不是木雕泥塑的偶像就能表诠出来的。佛者是“有大智慧,有大觉悟”的人,好像孔子、老子是大圣人一样。但是佛并不是生下来就是一位大圣人,他在未觉悟以前,还是和我们一样的;既觉悟以后,就不同我们这般痴迷了。所以我们要学佛,就是学佛的智慧,学佛伟大的人格。泥塑木雕的佛像不过是一种象征,为后人的敬仰、赞叹、纪念的一种表示与印象的寄托而(P231)已

    可是,我们要学佛的智慧人格,却是不易,常常会有种种逆缘障碍阻止我们的。这种逆缘大概说起来,计有八种,也可说是八难。那八难呢?

    第一,人身难得;第二,中国难生;第三,六根难具;第四,佛法难闻;第五,明师难遇;第六,道场难逢;第七,良友难集;第八,信心难生。有此八种难,如是使我们长流轮回,无有出期。现在把这八难次第解说如左:

    甲、人身难得

    我们今生做一个人,自己看做是很容易的,觉得没有什么了不得;这种错误的观念,恐怕大多数的人都不能免。殊不知人的寿命有限得很,有生以俊,未死之前,忽忽数十年的光阴,一瞬就过去了;白白的在世间空跑一回,死后茫茫归程,不知所之,真是可怜得很啊!但是觉悟的人就不然,他感觉到“人生如朝露”,不肯把光阴轻松地让他放过去,非要觅得一个永久安乐的结果不可的,那就是二千年前印度净饭王的悉达太子了。当他出游四门的时候,看见老病死苦,回去就思念应如何才能了脱;如是就思念“人身(P232)难得”这句话,刻刻不忘。永远的思念着。然而这句话在他固然是容易明了,在我们就很难很难,因为我们“醉生梦死”,没有“克念作圣”的志愿,终日尽做些起惑造业的事;一旦把人身舍却后,或堕地狱,或堕饿鬼,或堕畜生,辗转无间,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又曰:“善善之报,如影随形。”若是我们知道“人身难得”,就该时时存着骇怕的心,不敢造作恶业,而致精进的求修净业了。要知求修净业,在佛教里讲起来,最浅的就要严持五戒。五戒者,一曰不杀,二曰不盗,三曰不邪淫,四曰不妄语,五曰不饮酒。这五戒即与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一样,是做人必守的基本条件。如此严持五戒,奉行佛教,净业具足,庶不致辜负难得的人身了。

    乙、中国难生

    人若是生到一个寒苦边境的地方,那真是凄苦极了;目不睹中原的文物,耳不闻净妙的法音,善知识难逢,善友不遇,饥寒交迫,蒙昧无知,遑论修行净业,恐善名亦不得闻,所以说中国是不易生。换句话说,中国是法(P233)幢建树,知识如林的地方,现在我们虽说是生在末法,然犹得亲近善友,获睹佛法,这是何等值得庆幸啊!

    丙、六根难具

    我们既得了人身,要完具六根,亦是不容易的事。有些人不是眼睛无光,便是耳患重听,要眼明耳聪,也是很难的。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也。六根不具,即普通人所谓“五官不全”。

    丁、佛法难闻

    人处在生死之中,如堕罗网,如沉苦海。佛法就是剪破罗网的利刃,安度苦海的慈航,何等值得贵重啊!但是我们苦恼众生,终朝痴迷,把大好光阴,尽作无谓消遣,真是可惜;不信佛,也不拜佛,不听法,也不研究,把大好的佛法,看做一种儿戏,这样的人生,又有甚么意义呢?譬如贫人不识自身有宝,尽向外求,佛法在他面前,不见不闻,那真冤枉。即使见闻,或认为无足轻重,瞥尔错过,那真是可怜悯者!千百年而一遇者,旦暮遇之,而旦暮弃之,伤心之事,孰有逾于此者!?孔老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P234)真不诬也。

    戊、明师难遇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是很危险的,倘若遇一旁门外道,受他的薰陶,染受邪见,遂永缚苦恼中,无有出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这个道理;可见选择明师,是应当如何的慎重!现在我和各位介绍一位明师,就是二千余年的释迦牟尼。这位明师是已久弃我们而去了,而其遗教却是长留至今。凡能循其遗教而行的,为人宣说的,这就是我们所应觅的明师。然社会上邪师是很多的,我们选择时,就不可不独具慧眼。

    己、道场难逢

    道是办道,场是场所;就是说办道的场所难得难遇。什么是道场呢?如讲经,参禅,打七,讲佛学开示的地方,都是道场。我们试想想,若不听讲佛学,怎能明白佛理?若不明白佛理,怎样会修行?若不修行,怎么会成佛呢?所以我们要学佛,第一就是道场不容易遇着;试看今日各地,讲经和讲开示的地方,真如凤毛麟角。你们现在得遇道场,得闻佛法,这真是千生万(P235)劫难遭之事,应当要生万二千分的希有庆幸之想呀!

    庚、良友难集

    就中国四万万同胞细察起来,谁不是奔波劳碌,求衣觅食,争名夺利;有几人能忙里偷闲,兼修道业?就衣食稍裕的人说来,又有几人不迷于邪教而能崇信正道呢?如我们这样在一个严净的道场里结合,同堂学法,探讨真理,恐不可多得吧!

    辛、信心难生

    我们见佛闻法,能感觉到佛法的好处,发起一种不可摇动的真实信心,实在是不容易的。甚至见佛闻法以后,信心也不易生起,这是智浅障重的原故,也是期求净业的一种大障碍。

    我们看了上面这八种难,就知道学佛是不易了。虽然这些难题,是有很多困难不易解决的,祇要我们心力坚,志愿切,也是不难克服的,所谓“一切唯心造”。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希望各位学佛同志倍加努力!

    三、怎样才叫做一个完全的人

    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做“怎样才叫做一个完全的人”。诸位不要以为我们做人已经做了几十年,还不会做人吗?不错,诸位虽然做了人,同时要想到猪呀、狗呀、牛呀、马呀,和许许多多的禽兽不是人的东西,它们是多么可怜啊!所以我们要知道,能做到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佛经上常常说“人身难得”,就是这个意思。若要果能来生下失人身,那就要把戒律持得好好的;如果把戒律破坏了,把人身失掉了,这是最可怜的一回事!所以要做一个完全的人,第一是要持戒。

    戒持得好,来生仍然可以做到一个人。但是问题又来了,你看世间上有许多人,没有饭食,没有衣服穿,没有房子住,有起病来,没有钱去医,这是多么的苦呀?虽然是顶了一个人头,其实他的苦,真不是人可受得来的!若要来生丰衣足食,做一个完全的人,这就要布施。(P237)

    人也做到了,钱财也有了,如果五官不全,丑陋残疾,有了手,又没有脚;有了眼睛,又缺了耳朵;瞎子呀、聋子呀、哑子呀,你看这是多么的可怜!有佛像看不见,有佛法听不到,有话说不出,佛经上说“盲聋喑哑”,也是八难之一。要得到六根完具,相好庄严,使人一见就欢喜,这是要忍辱。并且要常常供养佛法僧,待一切人,要恭敬礼节,柔和谦让。佛经上说:“今世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对于一切人,要谦恭礼节,切切不能我慢贡高,看人不起,动一动就发脾气。所以,做人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忍辱。

    人也做到了,钱财也有了,相貌又庄严,但是精神打不起来;不是今天说头痛,就是明天说肚子痛,三天发一回烧,五天发一回冷,一年到头医生不离门,药罐子不离手,差不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是喊著有病。你看这种人,虽然是有钱,相貌好看,但是这种病苦,不是人可以受得来的!若要得到无病无痛,第一就要精进修行,不要懈怠。恶的方面要努力去断,善的方面要努力去修,凡是有利益人的事,要努力去帮助人。其次要戒杀放(P238)生,要食斋持戒,要多多礼佛持咒,多求忏悔。这样做去,不但不会短命,连病苦也会没有了。所以要得到精神康健,这就要精进。

    人也做到了,钱也有很多,相貌也庄严,精神也康健,但是心不安定。本来是没有大事,他以为天要塌下来一样,坐也不安,立也不安,饭也食不下,觉也睡不着,一天到晚好像害神经病一样,弄得神魂颠倒,不但令人家讨厌,就是自己也觉得难为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没有多修养。若要免除这种神经错乱的毛病,这就要多念佛,多持咒,最好是把两只腿盘起来,眼睛闭起来,常常打坐,闭目观心,参禅看话头,久而久之,就会成一种三昧,这就叫做禅定。

    上面五种虽然是具足了,但是太愚蠢,读过了三年书,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问他的父亲叫什么?他说:“我的父亲叫做父亲。”问他的母亲姓什么?他说:“我的母亲姓母。”问他自己今年几岁?他说:“去年十八岁,今年十七岁,明年是十六岁。”你看这种人,虽然是有钱,相貌好看,体力又好,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我们要得到聪明智慧,就要常常听经,因为(P239)佛经里面的话,都是令人开智慧的。尤其我们是中国人,要读中国书,认中国字;如果中国字都认不得,佛经里面许多的道理,我们怎么会懂呢?所以要想做一个完全的人,就必须要晓得:

    (1)如果要保持来生不失人身的话——就要学持戒。

    (2)如果做了人,又要丰衣足食的话——就要学布施。

    (3)如果做了人,要相貌庄严的话——就要学忍辱。

    (4)如果做了人,要精神康健的话——就要学精进。

    (5)如果做了人,要身心安定的话——就要学禅定。

    (6)如果做了人,要聪明智慧的话——就要学般若。

    我们要做人,要成佛,都不能离开这六种波罗密。其实说是好像容易,如果真正要做成一个完全的人,那就非成佛不可,其余的人都不能算是做到完全。

    好了,怎样才叫做一个完全的人?这个题目,总算讲完了,现在再讲一个故事来收尾:从前有两个出家人是师兄弟,师兄欢喜修行,坐禅和持戒,(P240)后来证了四果阿罗汉。师弟欢喜布施,做求福的事情,但是戒行不清净,后来师弟死去做大白象。因为印度国王,用象去打仗,叫做象军;后来皇帝打仗打赢了,这白象有了功劳,国王封了它一个地方,所有租税收入,都是拿来供养它;住的是金殿,食的是上味,佩的是宝饰璎珞,这总算福气好了。后来有一天他的师兄——这位罗汉——出去托钵,空钵而回,经过这象的地方,知道它是他的师弟堕落做象。他说:“师弟!你虽然是有福,住的金殿,食的上味,佩的金银珠宝璎珞,但是堕落了做畜牲;我虽然证了阿罗果,但空钵而回,这都是我们二人的缺点,最好是‘持戒’、‘布施’二种都有才好哩!”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甲、发端

    本日之讲题,为《佛学与人生之关系》。吾人在佛学会中而讲佛学,固(P241)属正理,然何以涉及人生关系?余意谓佛学之价值,在其能阐明人生之真理,返妄归真,断迷证觉;以纯正的说理,对治人生的症结,使人群咸得其益,则是“佛学”与“人生”之关系并立焉。

    乙、人生的烦恼相

    吾人既认为佛学为破迷指悟之学,彼所谓迷信者,固迷者自迷。余兹不欲多辩,请先申说人生的烦恼相。

    人生二字,含义颇广,今用鸟瞰法,观察人生色相;色相既明,即人生之意义亦可明了。据佛家观察人生色相,即“烦恼相”是也。此烦恼相,姑名之曰“不良的现象”。无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以至全世界,均为此“烦恼相”表现之场所。换言之,即烦恼有普遍义;以烦恼充满人间,非限于局部者也。

    佛学谓“根本烦恼心所”有六种,人生不良之现象,依此根本烦恼心所而生,兹列举如次:

    贪、瞋、痴、慢、疑、不正见,此六种烦恼心所为一切烦恼之根本。若(P242)随根本烦恼而生者,名曰“随烦恼心所”。其数有二十,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二十种随烦恼,连根本烦恼,计有二十六种烦恼。敢问诸位自身,有此诸种烦恼之不良现象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余自问,即有二十七烦恼,云何余有二十七烦恼呢?盖二十六种烦恼,余既一一具有,即得一个烦恼“总相”,多加此烦恼总相在内,即成为二十七数。余之学佛,为这此故;诸位之研究佛学,亦为遣此故。真不能不下大决心,将诸不良的行为,改为良的!即以“不”字遣之;如“忿”改为“不忿”,“恨”改为“不恨”是也,以不准此。夫既有此不良之烦恼相,依相对的理论而言,亦必有所谓良者在,方合道理。佛曾开示吾人,善心所有十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此十一种善心所,即人生优良的心理现象;以此良的,对治不良的,是改造自身、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的正当方法。以此心理的改造为原动力,进而改造外境,人生的意义方见真实。惟欲改造自家心理,使不良的成为良的,当由佛学悟(P243)入,可见佛学与人生的关系至为密切。

    丙、平等的人生观

    又次,今有人言:“人生之缺憾,由不平等故;若能实现平等义谛,打倒种种不平等的世法,即人生之意义,自见充实。”言虽有理,未免含混。盖唯言“平等”二字,以之语人伦,为人伦平等;语智识,为智识平等;语身体,为身体平等;此即不合道理!

    谓人伦平等,即“子”与“父”平,人必骇愕,以其违反伦常故。谓智识平等,即“下愚”与“上智”平,何来圣凡之分?其取消“智”度,无信可征。谓身体平等,即高下长短之一一人身,何能强为“断”、“续”,使得其平,是必违反生理。故余以为平等二字,不能乱用。依佛家众生平等说,以“心地”平等,为真平等,为根本的平等。《楞严经》云:“若心地平,一切皆平。”此言说出平等之真义,固吾人所当深思者也。然则心地平等,其意云何?曰:“父以善心待子,子以善心待父,己不欲人之加诸我者,我亦不欲加诸人。父子同此善心,是二而一;强名之为父慈子孝,是一而二。”(P244)然既同臻善境,已得其平,此谓之心地平等一也。圣贤以善心观凡愚,凡愚以善心待圣贤,二者同此善心,臻于善境,已得其平,此谓之心地平等二也。一家如是,一社会如是,全世界如是,平等平等,名之日“平等的人生”。然欲实现之,非具有佛学素养不可;则佛学与人生的关系,已甚明矣!

    丙、从佛学上得到人生之断案

    吾人依佛学之观点,欲知世相究竟,必先知有情聚之来源,即对于十二缘起论中由识而有名色,由识生则名色生,由识灭则名色灭;所云灭谛,当深切了解于此也。一切种子皆在第八识中,无始以来,种生现行,现行重熏种子,种复引种故,以致生死流转无尽。所谓有情聚,祇是此生流转无尽中之假和合,祇是自心造作耳。然“心”释为“佛性”,一切众生有心聚,即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在佛性上无分自他人畜,乃至人类生死、世界成坏、苦集重重,我执、法执等等俱遣,大澈大悟,依妄返真,其性如如,是即人生之究竟观也。(P245)

    五、佛教的人生学

    诸位!要知佛教比耶教先到中国,而如今佛教却中落了,耶教则兴盛。其故何在?因为耶教徒肯努力宣传,佛教徒则墨守成规,终日参禅、念佛,祗忙着自度的工作。所以佛教到今日几至汨没,就因佛教徒不肯负起责任来弘法之故。所以今后凡是佛教徒,应当个个都要负起发扬光大佛教的责任,彿法才会兴隆起来。但弘法应先明了佛学成为一种学说,方能够实行宣传工作。

    “学”者,仿效之义,如小儿学说话,学走路,学写字。此学字是摹仿他人的行为之意,在己所不识不知者,皆须从学而得。

    在佛教中“学”属自觉,“说”属学他。故能自觉后才能觉他,始为“学说”之义;亦可如我前日所讲的宗教观。教是教化,凑起来讲,则凡是一切学说都有宗旨,有教化,即将学说二字扩大来说,如我说的宗教之定义亦无(P246)不可。无论那一种学说,当然老早已定好了宗旨,秉此宗旨方能立说的。如没有宗旨的话,则是胡说乱道。譬如行船必先确定目的地,然后以指南针照着既定目的之方向驶去;若无目的地,和不先知方向,亦犹如“学说”之无“宗旨”也。

    学——自觉——?宗旨

    说——他觉——教化

    学说二字讲完,现在讲各种学说。大凡世界上的学说,最要紧的就是人生问题之学说。我们是人,故注重人生问题之学说,讲学说都以人生学说来作标准。兹举切近人生的学说来讲,但因时间关系,不能泛论各种学说了。

    第一哲学——哲学在西洋叫做爱智学,其意义为研究宇宙人生问题从何而起,归宿何在。哲学的名辞甚多,我只讲人生哲学。甚么叫做哲学?简单说一句,就是凡研究宇宙人生问题的,就叫做哲学。佛是甚么?佛学是否研究宇宙人生问题的?我说不单是研究的,而且已澈底的明白了解;这在前天讲宇宙人生问题中已说过了。所以佛学是最澈底、最真实、最高无上之(P247)哲学。

    第二宗教学——其么叫做宗教学?人生为甚么要宗教?最普通的宗教,如耶回等教,非是我说的宗教观的宗教。讲人生问题的,即为人生宗教学。就是说一个人,为甚么要来做人,不做人可以吗?要做怎样的人?宗教是研究人生问题的,故为人生宗教学,其解答是为要做一个好人。所以人生的宗教,是叫人做一个良好的人。因而形成为良好的家庭,以及形成良好的国家和世界,结果就成为人间的天堂了。而佛教是否单讲做人,不说人以上的境界呢?要认清楚做人的人乘,不过是五乘中之一法。在佛教中,所谓五乘:

    (1)人乘

    (2)天乘

    (3)声闻乘

    (4)缘觉乘

    (5)佛乘(P248)

    佛教教人做好人,是以五戒十善为基本。若人人能持五戒,行十善,结果自然会实现人间净土了。惟独有人以为五戒中的不杀戒,说是足以亡国,会被外强侵略的。倘果有其事的话,难道我们不抵抗吗?此人目光是集中在第三声闻乘上,声闻所修习的是出世间法,人乘是世间法。这杀戒,是叫你们勿乱杀而已,若是乱杀则违反人乘的戒。若人人如此,则有良好的家庭,乃至有歌舞升平气象的国家。如果能够受持五戒,勤行十善,马上就可以享到人生真正的安乐。如此讲来,佛教是最高超的人生宗教学了。

    第三科学——科学是甚么?简单言之,即是分科研究的意思;又叫分析学,即分析研究事物之谓。如天文、地质等之分科专门研究,故总名曰科学。科学不同哲学者,乃因哲学重理想,科学重实验故。科学是不重主观而重客观。以上举三种学说,科学最要者是分析,宗教最要者为团结。单有分析而无团结,则无实用;单有团结而无个体,不能成物。如粉笔单有粉而不能团结,则不能用以写字;若单有团结而无粉质,粉笔也是不能成的。所以世上只有两种学说,一是分析的科学,二是团结的宗教。要知分析与团结之(P249)中,须藉哲学为之媒介,故哲学又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最要者为分析,对于宇宙万有(法)的分析,可说已是详而且尽,故科学在现世学中已是最高的一位了。可是佛学乃是最细微的分析学,较之科学更加无量倍以上。何以故?佛学将宇宙万有法分作二类,今略表以明之,足见科学是赶不上佛学的,可为一证。

    (图缺)

    因科学的分析法,仅能分到第六意识;七、八二识,名字尚不知道,遑论其分析!且佛学之心法是精神的,科学的色法是物质的。可是世人未知佛学是具有最微细的分析法,无怪说佛学不适用于世啊。

    第四政治学——政治这个名辞,完全是人间的。“政”就是众人的事,(P250)“治”是治理。现在的政治学,祇能治理个人的家庭,及众人的社会、国家的事,但不能治理其心。治心的学说,虽有儒学,所谓“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套基本大道理。然而佛学是最能治“心”的,较之儒学更为澈底,故可说是世间最高的政治学。

    第五法律学——法律是规则的意思,法者事也。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政治之优劣,须看法律之有无而定;欲知其团体之隆替,亦须详省其规程而明悉。然佛教是否法律学?佛学有戒律,犹国家之有法律。佛教人乘中的五戒、八戒,就是佛教的戒律,是要由各人自动的遵守着。凡能持五戒者,对于国家法律绝对不会触犯的。所以佛学中之律学,是最好的法律学。

    第六军警学——其意义为防非止过,但是军警们只可防有形的国家、社会、家庭,而不能防各人无形的心也(非身中的心脏)。《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心尚不可得故,如何能防?是故军警决不能防心的。

    第七伦理学——伦是人伦,即儒家之五伦是也。佛教是否伦理学?佛教(P251)讲伦理学的,有《大乘心地观经》、《善生经》等。但它说到伦理一层,比较世间伦理又超一等。

    第八论理学——论理者,即说话要有规矩,方足与人辩论也。现代的逻辑学亦不及因明之详审精密,故佛教的因明学若看通了的话,无论在千万人中辩论,也是不会输的。故佛教的因明学又是最高的论理学。

    今日所举八种人生学说,是人生必修的学说,是缺一不可的,关系人生最为重要。望努力精进,佛教前途,才可能一日比一日的光大。现以时间问题,只略讲得八种了。(P252)

    六、建设人间净土

    诸位!我今天的讲题是《建设人间净土》。什么叫做净土呢?就是清净庄严的胜妙国土。再把它说明白一点,就是一种极良好的社会,或优美的世界。平常我们研究佛经早已知道了;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经过十万亿佛土的路程,那里有个弥陀教主在极乐国土说法教化众生。其中百宝庄严,富丽堂皇,过着极乐优越无比的生活。世尊的圣教赐予我们真确的认识,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从未听说过有一个其么人间净土的存在。你看目前人间所曝露的一切罪恶,那一个不是凄惨的镜头?处处充满了欺诈、虚伪、残酷、斗争……。战云密布,危机四伏,人们终日在苦海愁波中挣扎残喘着,何处觅得着一块安乐的净土?你虽呐喊建设人间净土,是不是等于痴人说梦?对的,现在正为了要拯救补偿人类的痛苦和缺陷,所以才拈出这个《建设人间净土》的课题来和诸位研究。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净土并不是自然而成的,(P253)也不是“神”所造,还是出于人为的。拿西方灿烂庄严的极乐净土来说吧,也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与念佛的众生交织而成功的啊!“心净则国土净”,可见人人皆有创造净土的本能;只要能毅然的把这一股潜势力发挥出来就成功了。那末,怎样才可以建设人间净土呢?不外以下的五个基本条件:

    第一,不乱杀:乱杀实在是造成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不相信吗?假使你无故的杀过来,我再胡乱的杀过去,这样拉锯式的杀来杀去,乱杀一顿,血肉横飞,腥臭遍野,这样还成一个甚么样子的世界?那简直成为瞋恚斗争的修罗世界了!何能誉为文明进化的入世呢?所以乱杀实在是要不得的!那末,完全不杀可以吗?“过犹不及”,一概不杀,在入世间也不是个办法!因为在还没有真正实现人间净土以前,人们的行为到底还是良莠不齐、善恶悬殊的。为了除暴安良,杀一儆百起见,在万不得已时,那一班害群之马,仍应以国法制裁的。能够做到不乱杀的地步,人类彼此的感情,自然就能和睦亲密起来,而打破以往的一切猜忌和仇视。再把这仁爱的心理扩大起来,(P254)不但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应互想残恶的乱杀,就是对那些娟飞蠕动的微细昆虫,也不可以强凌弱地无故伤害!“天地有好生之德”,一切生物的形躯,虽然是大小各殊,但贪生怕死的灵知,却总是不二的。我们应当怀着同体大悲的侧隐之心,时时加以爱护,使他们微弱的生命,皆能得到安全的保障。因为实践护生戒杀运动,才是澈底促进世界和平、建设人间净土的基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不惜物命残酷乱杀的刽子手们,对这描摹得淋漓尽致的因果律写照,能不加以猛省吗?极乐的人间净土,是要建设在人类慈悲博爱的心灵之上的,所以第一个条件是不可乱杀。

    第二,不乱取:教书拿薪俸,做工取工资,当兵领军饷,说法受供养……,以自己的技能和劳力换来的一切物质,这是各人汗血的结晶,皆取得正当合法而于心无愧的。若不守本分的无功不与而去乱取,甚至诈骗、强劫、抢夺,这些损人利己不惜牺牲道德人格的越轨行动,其实就是蚕食鲸吞攻城略地的野心家底缩影。世界的纷争、社会的扰攘,皆由于无耻地乱取所致!所以要建设人间净土,必须清心寡欲,去除得陇望蜀,欲壑难填的贪(P255)心,并且更进一步的倡行慈善事业,以利世救人。人人若能做到互惠相让,大家必得知足常乐之果。自然再不会你抢我夺的,而安稳地步上和平幸福的人间净土了。

    第三,不乱淫:人皆是由父母所生,所以父母是延续生命之流的泉源。为了繁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以及祖庭的传宗接后,所以夫妇双方正式的婚配,以世法的眼光看来,仍然是天经地义的。但非礼的乱淫,是最无耻不道德的兽行!那个人没有母姑姊妹呢?若不顾伦理的范畴而无耻地互相乱淫,这岂不是成为一个禽兽的世界?“万恶淫为首”,要建设人间净土,必须制止非礼旁越的邪淫,行以正情寡欲的礼节;视人家妇女作亲生的慈母和同胞的姊妹想,则目前淫秽不堪的浊世,自然一变而为清净的国土了!

    第四,不乱讲话:言语是人们心理状态的表现,正当的话当然还是要应时而讲的,但是无益的话,绝对是不可以乱讲的。例如恶口骂人、妖言惑众、挑拨是非、欺骗撒谎、花言巧语、讽刺讥诮……种种无益的话,皆是破坏感情而于自己、他人不利的!要得人类彼此的感情交流,皆要水乳相融地亲密(P256)起来,必须遵守不乱讲话的戒条,而广行爱语慈颜。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又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由此可知不乱讲话的重要性了。假使人人皆能忠实地在凭良心发言、行事,自然可以实现人间净土。

    第五,不乱饮食:饮食是维持人生活动的必需品,但除了每日正常的饮食以外,再不可贪图那些无益于身心的东西了。如烟、酒、鸦片、吗啡……,这些富有刺激性的麻醉品,皆不可以乱吃!若乱吃了,不但妨碍卫生,精神萎靡,并且弄得倾家荡产,一败涂地。人间净土是要精神抖擞、人格高尚的人来共同建设的,毒品是万万不可吃的!所以不乱饮食,也是建设人间净土的基本条件之一。

    佛陀当年虽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但是如果把所有的法宝归纳起来,只不过是在说明“善”与“恶”两者的分野;其目的在指导人生应如何的改恶修善,以完成伟大圆满的人格。上面所讲的五戒,便是令人改恶归善的指南,也就是建设人间净土唯一的基础!诸位要知道这五戒并不是佛(P257)教特有的作风,其实也就是国家政治法律所共同努力的对象,其目标只是一个,不过因立场的不同而改变方式罢了。

    世界的不安,社会的紊乱,皆因乱杀,乱取……所致,要想建设人间净土,非要从五戒入手不可!一人能实行,则一人得平安;一家能实行,则一家得平安;乃至一村、一镇、一县、一省、一国能实行,则皆能得平安;全世界各国皆能奉行五戒,那末,人间净土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了。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

    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了酒,闯祸作乱的事情发生了,可就有人在背后会批评劝客饮酒的人,也免不了有罪犯的嫌疑!又如现在青年男女,自由选择,由友谊而发生恋爱,由恋爱而进为订婚,由订婚就成为终身伴侣。在现时各国主张的文(P258)明方面说起来,不但不违背道义上的原则,并且很合乎近代国家的文明。至若另一方面主张“男女授受不亲”,以及媒妁之道说起来,那就成了不耻之谈,饭后茶前,就当了一种笑柄。这样看起来,道德的标准,岂不成了问题?究竟依那一方面才合乎正理呢?我以为这由两方面来解决,一是常道,一是权道。这在《孟子》上有这样一个例证: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又继之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是最讲礼法的一个人,他也主张可以权,当权若不权,他还贬斥以为是豺狼。如果能明了常道和权道,则一切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在佛学上所谓“方便与究竟”,方便就是权,究竟就是常。我以为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利与害”,这两方面为标准。假使我举的心、动的念,都是以利益群众为主体,那末,在行为上虽然有时在常情上讲不通,但在它的主体上倒以为是对的。例如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反对国际侵略、克伏黩武的军阀,在表面上看起来,手段好像很凶恶,(P259)若在它的旨趣上观察起来,倒像佛经上说的“逆行菩萨”;不过是要真正的大公无私,举心动念全以救民救世为归,若是公报私仇全是冒用招牌者,那就不可一概而论了。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

    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们也有坚厚或美丽的皮和羽毛;它们虽然没有面包和白饭,但是它们也有山肴和野菜。至于猪犬鸡鸭,人还要好好的服侍它们哩。住的话,不但野兽飞禽有它们的巢穴,就是家畜,也有它一个关栏;行的话,不消说,野兽比我们走得快,飞禽比我们跳得高,游鱼比我们泳得深,用不着像我们坐飞机、火车、轮船那许多麻烦的手续。

    至于工作的话,有一部份的禽兽,也有它们自己的工作。试看牛不是会(P260)耕田吗?马不是会拉车吗?犬守夜,鸡报晓,蚕吐丝,蜂酿蜜,乃至猫捕鼠,你能说它们不是工作吗?至于生殖的话,那更不必谈!无论那一种动物,都比我们人类繁盛得多;像蜜蜂有王,蚂蚁相斗,猿猴为群,野象总动员和孤雁守更,它们都有团结;智巧的话,老鼠也能预知火烛先逃窜,蚂蚁它能够知道大水要来先搬家;听说喜雀能报喜,老鸦能报凶,雁能传信,狮猴能做戏,犬能打猎,你能说它们不算智巧吗?这样一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我的结论是:“孝、俤、忠、信,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节、烈,亲、敬,诚、实,施、戒、精进、忍耐、定、慧,真、善、美……”,这许多美德,才能够做为人类的特具性,不知读者们以为如何?不然的话,就会变成了有人头、人身,而没有人性和人行了!怎样又可以与天地并称“三才”,而谓之“万物之灵”呢?(P261)

    九、改造人心以谋世界和平

    世界为甚么会这样纷乱?人类为甚么会这样不安?追究它的根底,必有它的病源。木本有根,水本有源,这是必然之理。根不固而求木的繁茂,源不远而求水的流长,绝对无有是处。世界纷乱,人类不安,源于人心之万恶。如下根绝人类罪恶的心理,建立人类良善的心理,要得世界和平、人类安宁,那真如缘木而求鱼了。所以国父说:“国者,人之积也。”国之好坏,不在客观器世间的好坏,而在主观的人心的好坏。所谓心是功之魁,罪之首;如一把刀,用得当处即有功,用得不当即有罪。又如手能救人,也能害人。然而手的举动,刀的运用,还是由于心所指挥的。假使心不乐欲令手执刀去做好事或坏事,则行动尚不可能,何况其他?所以心才是万物的主宰。说远一点,不但世间法是由心所主宰的,即出世间法亦是心所创造的;故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以欲救国家和世界,必先挽救人心。(P262)怎样去挽救呢?用教育文化和知识,可不可以挽救人心呢?站在佛教的立场看,这是不可能的事!不信,请打开眼帘看看,现代世界各国,那个国家的教育不普遍,文化不发达?可是人心仍然这样坏!所以这些不能挽救人心。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人的用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思想也就有别了。身语的行为动作是由于心思的发动而表现于外的,所以必须心思正而身口才正,心思不正则身口行为必不得其正。过去的希特勒,现在的匪首们,不特都是受过教育,而且都曾受过高等教育,但所表现出来的,是杀人不眨眼,把世界扰得一场糊涂!由是知道,近代人虽受了新的教育,但因大多数的人们思想是错误的,所以不能造福人类,有益世界。人类思想有些什么错误呢?说来虽然很多,而实不出以下几种:

    (1)偶然的。偶然论者认为,世间事业的成败得失,人生的生离死别、荣华富贵、贫穷困苦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没有人为的努力在其中。一切既是偶然的,于是善恶就没有标准;而为非作歹者,也就不顾一切去做杀人放火,盗劫抢掠等等丧心害理的勾当。这么一来,热心行善而为人群谋(P263)福利的慈善家们,又何必如是牺牲自身的一切而去为善呢?所谓“作恶何畏,作善何为”?佛教为对治这班丧心病狂者的心理,特用一切皆是“因果缘起”的真理,去一脚推翻他们偶然如是的谬论。因为,唯有因果才是人们穷通、得失、富贵、贫贱的尺度,唯有因果才能却除人们不正的思想,唯有因果才能轨范人们的善恶行为。世间有一人能信因果,就有一人能够行善,也就是国家少一个坏人,多一个奸人。若一个家庭里的人,都能深信因果,则一家人就能上慈下孝,和气一团。如是一国乃至全世界,每个人都能信仰因果,不昧因果,人类心理自然就会改变过来,而向善的方面去努力而行了。这样,世界还愁不和平,人类还愁不安宁吗?因果之道既然能救国,能救世界,能救人类,为何人们不肯接受这副起死回生的良剂呢?内在的原因很多,第一,是中了达尔文物竞天择的学说之毒。他认为人要生存就要竞争,不竞争就会被天然淘汰;为怕淘汰,就不得不竞争,为要竞争,就不管什么善恶因果了。如有人同他谈善恶因果,他不但不接受,反而说这是迷信。人类愚痴,何有甚于此者!今日□□漫延,人类遭遇空前未有的灾劫,(P264)决不是偶然的,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拨无因果者,赶快回头痛改前非,不要再遗害人类了!第二,是中了唯物论的学说之毒。他们认为一切物质生活的条件,超过精神生活的条件。因为物质高于精神,物质控制了精神,于是伦理的道德观念,就都被推翻得一干二净了!伦理道德都不要了,还谈什么善恶因果?今日□□上的清算和斗争,是演的不信因果、没有善恶的悲剧,我们还不够警惕吗?佛教针对人类所患的大病,开出这剂灵验的阿伽陀药,给众生服食,可怜众生有妙药而不知服用,这有什么办法呢?不说我们没有办法,就是佛陀再出世,也是无法补救的。

    (2)自我的。有情无始以来,不论做什么,都从自我的立场而出发的,特别是我们人类。一般人的心理,总是这样的;你说你大,我比你还大;你说你强,我比你还强。谁也不愿受谁统治,谁也不愿服从于谁,于是世间战争蜂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杀人盈城,横尸遍野,血流成渠。为了一两人的称霸逞雄,而使上千上万的善良老百姓,成为他们的牺牲品,这是人间何等的惨事!?世界各国历代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自我为导火线而发生的!(P265)因为他们要扩大自我,发展自我,于是就走上了战争一途。但是我是什么呢?现在不妨把“我”字来分析一下,我字,左旁从手,右旁从戈,合而成我;有我,就有战争。日人称我为私,就是这个道理;即是有了自私自利为我的心,彼此就要争斗。如要世间不发生战争,必须从破除自我下手,即否定自我的存在。所以我佛以无我的利剑,斩断众生的我见。我是一个代名词,它的定义有四,谓一、常、遍、主宰。所谓一者,众生不知生命自体的众缘和合,以为这个身体,从头至足,从前到后,从左至右,从内在到外在,是一个整体。因为错认我体是唯一的,于是妄执唯有我的身体是康健的,唯有我的容貌是美丽的……,生起自高自大的我慢来,总想要由自己去支配一切。佛陀洞观众生的病源在此,于是就开示我们说:“你们所认为的整体自我,那里真是一个整体呢?它是由四大五蕴假合而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风的四种原素。这里所说的地,不是指外面泥土的地,是指坚硬的固体物,凡是具有坚硬性的固体物都属于地。如木桌砖墙等坚硬性,即是外地大;身体中的皮肉爪骨等的坚硬性,则属内地大。水是流着的液体物,如江河海(P266)水等,都是川流不息而有润湿的。身体中的血液精脑乃至汗水等,即属于液体的水大。火是暖性,也就是热力。我们身体,其所以能有行住坐卧等的种种活动,即由于内在的热力在发动着;如一辆汽车,内部若无引擎发动,那是不会向前推进的,引擎其所以能够发动推进,是由锅炉中的热力不断在沸腾。风是流动性的,虽不可见,但其力用很大,如飓风等。身体中的风大就是呼吸,一个人没有呼吸,生命立刻就要解决。我们身体是由这种种原素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这种种原素之外,根本就没有整然一体的自我可得。不信,请看:若说地是我,水也是我,乃至五蕴等都是我,则一个人就有许多我;我有许多,那里还能成为一个?所以世人执我是一,在道理上说,是讲不通的。所谓常者,常人以为我从呱呱堕地直至老死,老是这样常在而不变的;过去孩童时固然是这个我,现在壮年时还是这个我,就是到了老年时还是以前的那个我。从世俗的眼光看来,这话说得似很有理,其实用智慧去作深一层的观察,此说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孩提时的我,固然不是现在的我,三年前的我,也不是三年后的我。再说澈底一点,昨日的我,已不是今日的(P267)我,上一点钟的我,也不是下一点钟的我了。要知我们的肉体和心念,无时无刻不在生灭变异着的,既然无时无刻不在生灭变异中,那里还可说我是常恒不变?所以我是非常的。所谓遍者,执我者以为我们的身体是普遍于全球的。如在南洋时是这个我,在中国大陆时也是这个我,现在来到台湾还是这个我;我能普遍世界,可见我是无所不在的。事实是不是如此呢?不是!完全是错误的计着。因为当你在南洋时,中国就没有你;当你现在台湾时,中国大陆就又没有你。此有彼无,此无彼有,怎可说我是普遍一切的呢?所以佛教说这是非遍计遍。所谓主宰者,一般人以为我的身体健全,我能享受自由权利,要走就走,要坐就坐,任何人不能干涉。我能分析善恶美丑,我能判别一切好坏。总之,我是一个支配者;于是生起我慢,目空一切。实际上说来,我那里有什么主宰?你侵犯了他人一点,或犯了国家法律,马上就会被拉去坐牢;你说你有主宰,到了这时,恐怕就不得由你自主了!其次,我们一生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的种种痛苦,当这种种痛苦来逼恼你的时候,你还不是逆来顺受吗?你能说我有主宰,我不接受这些吗?老实说,无(P268)常来到,要你午时去,你要迟到未时去都不可能,还说什么作得主呢?所以佛法处处说无我。因为,无论从理论上或事实上看,都没有一个实在的自我存在的。假使说有我,就必须合乎常、一、普遍、主宰的四义;不具此四义,我之所以为我,就不得成立。所以佛陀用种种方法显示无我的真理,我体既不可得,那里还会丧心病狂的只顾谋害他人以扩展自我呢?所谓无我,不是教一个人、一个国家做到无我,而是要整个世界每一个人都要做到无我。这样,世界战争才能消弭,人类安宁才能获得。如果说是只有中国能够做到无我,其余国家不能依照无我去做,那我们的国土就只有让他人侵占,我们的人民就只有让他人蹂躏了!这怎么可以呢?如一个母亲教小孩外出不要与别家小孩打架,这本是很对的,若别家的小孩要找到你门上来和你小孩打架,难道就让他打得头破血流而不加以抵抗吗?是以知道母亲教小孩不要打架,是希望天下的小孩都不要打架。佛说无我,也是如此,是要每个人都从否定自我中和乐共存的。

    (3)唯一的。人类的思想虽是千差万别,但如上所说,无不以自我为出发(P269)点;认为我能生存于社会,完全是靠我自己的技能,不是由于他人赐给我的,就是我的家庭的衣食住行的一切负担,也是仗我一技之能而维持的。于是他们把唯一的我,看为万能;殊不知这种看法,犯了缘起的相互依存的真理。因为人类生存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依赖社会的广大群众的,离开了社会的广大群众,去过万事不求人的孤单生活,在事实上,绝对不可能。如吃的谷米,是农夫耕种得来的;穿的衣服,是工人织造成功的;住的房屋以及日常种种用品,无不是由众缘所成的。还有,我们能在一个国家内,过着安宁的生活,不受土匪盗贼的侵扰,是靠治国安民的政治和国家法律之所保障的。再说,我们所以能有一技之长,能做一个自谋生活的人,不是生成的,而是由师长的教育,父母的教导。可见一个人生存在世间,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真可说是不胜枚举了。请试想一想,一个人的生存世间,离开了上面种种条件,能不能生存?人类由互助而得生存,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缘生诸法的真理。诸法既是众缘和合的,当然就不是唯一的,人与人之间,就应互助,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才是。人能如此,就不会生起不善的(P270)心理去破坏他人,假若去破坏他人,那就无异破坏自己。如破坏农夫,我就没有饭吃;破坏工人,我就没有衣穿。俗语说:“人如水,我如鱼。”鱼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我离开了人,同样不能生存。世界上的人,如能个个都这样想,世界大同,天下太平,那还有什么问题吗?

    (4)个己的。印度所以亡国,就因人民缺乏整个国家的观念。他们各顾一省,甚而各顾一家或一人,所以当英国去侵略他们的国土时,他们以为国家并不重要,只要我们省内人民土地安宁就可以了。英国人看清了印度人的这个弱点,于是就利用蚕食的方法,慢慢进攻,先拿下甲地,而后再拿乙地。印人不知唇亡齿寒,甲地没有了,乙地也保不住,所以整个国家很快的就亡给英国了。我们的国家,今日也已面临生死存亡的绝续关头,如果国人仍然各存只有个己的观念,不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为重的话,我们国家的前途,也就将不堪设想了!所以我们应该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之下,团结一切力量,努力推行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全面改造。尤其是要作明礼尚义、雪耻复国的文化改造运动;敦亲睦族、勤劳服务的社会改造运(P271)动,因为唯有这样,复兴中国才有希望。但是要达成这个目的,必须依照佛所开示的道理,改造人心。

    一○、佛教与社会之关系

    社会是甚么?社会是大多数民众有组织的一个假名,空空洞洞的;今画一个圆圈就可以代表它,同时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因为国家就是社会产生出来的。你们知道国是甚么?国家是有界限的,大小不一定;在此四方圈内藏个或字,便成了国字,就是表示着一个国家或大或小不一定之意。何故说或大或小呢?如五胡十六国时代,我国则分为十六个国,以十六个国来说是小,以整个中国来说是大。又如春秋列国时代的国是小,到秦王统一起来就是大国。换句话说,分散开来便是小国,统一起来便是大国。譬如现在的二十二行省,如以省作为国的界限,分开来说便是小国,合起来便是大中华民国。国字之内,加个王字,就是代表帝制主权的国;而今民国的国字,里(P272)面是安个民字,就是表示我们今日的国实行民主政治了。

    我们一方面学佛,一方面也要赶上时代;否则就要被人骂我们在开倒车,或说我们是超出国家范围以外的人,认为与国家社会毫无关系。但有一般少数和尚、尼姑,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亦自视为方外人,对于社会国家完全脱了关节。在表面看来,这种说法似乎可以提高自己人格,但仔细研究起来,这种落伍思想确是要不得。兹将方外二字解释一下;方者四方,就是国字之四方圈;假使自认为方外的人,岂不是自认为国家以外的人?设有人问:“你们既是国家以外的人,为甚么还吃国家的饭,穿国家的衣,岂不是说话荒谬吗?”各位要知道,“方外”这个名称,是从前君主时代的一班才高德懋的隐士,不愿被帝王所利用的口号。世人弄错了,以为出家者住山修行,就名为方外人,真是可笑得很!我这次由仰光回来,在轮船上遇见一位潮州人,谈起话来。他说:“我也想做和尚,但须要选择一座高山,建一所房子,幽静清闲,栽花念佛够了,不必要到世上来混。”我说:“在民国时代,谈不到方外的话。倘要如此,恐怕要被现代社会摈弃吧!”同时我还(P273)讲了许多关于佛教的话,都是表明佛徒不是以住山念佛为职志的,是要以自度度他为最高目的的。既要度他,就非要到世上来宣扬佛法不可。上面已将方外的意义说明了,但国家是甚么?国家就是“土地与人民”,如果离开了土地与人民,便没有国家之可言。中国于三十年前,统计人口已有四万万多人,但是否个个心身安乐呢?安乐二字,换句话说,就是平安。人人能活动着,便是平安;不活动着,便是不平安的象征。然而怎么才能活动?要有饭吃,就会活动;没有饭吃,就不会活动。但是饭从何来?从农夫耕种而来,故农人是不可少的。但是否人人都要务农,不作其他职业呢?那么,农人之器具如锄犁等,有谁来供给?故此亦要有工人。但此做工的人,造就许多器具,若没有人来运输贩卖,社会上不能沟通有无,故此亦要有商人。

    农工商三者具足了,然后人们的衣食住方可解决。衣食住既然具足,但能保不给强人夺去吗?故此要有政府,设立机关来护卫其事;立下法规条文,俾众遵守,并有法律专家来依法保障了。而农、工、商、政、法,皆已具备了,那人人便可以安乐了吗?也殊不然。须知土地要有人守护,人民要(P274)有人保障,才能言安乐。因而设立军警以司其事,为不可少的。农、工、商、政、军、警、具足了,人民就自算安乐了吗?不然!于是就有宗教产生之必要。所以,孙中山先生说:“宗教是补助政治法律的朋友。”且举罗马、希腊为证,谓此两国前虽曾亡过,但有宗教来团结精神,民心方不致涣散,是以终能有复国之一日。又如印度虽曾亡国,只有甘地一人已使英人没有办法,此非宗教之效力而何?孙中山先生智识过人,尚不愿反对宗教,赞成信仰自由,明文载在党纲与宪法,弥足敬佩。不独中国有宗教,且观现代国家,如英、美、法、德、日等国,亦皆有宗教。但有人说:“苏俄是没有宗教的国家。”要知道,宗教的意旨是“信仰”,苏俄亦自有他的信仰,不过是宗教的变相而已。可见地球上的国家,皆各有宗教的信仰,因为宗教是辅助政治法律的朋友。故知一个国家,虽有农、工、商、政、法、军、警等,有形的保护人民的机构设立,仍要有无形的宗教维系人心,然后人民才得有真正的安乐啊!

    总而言之,我们要明白,四万万人是不能共同站在一个职业的水平线上(P275)的;还要各各分任其事,才能达到共同安乐之目的。今试问诸位:“精神上安乐么?”若是已得安乐了,还要佛教做甚么?想诸位未必是安乐吧!故佛教是不可少的。

    现在来谈佛教及僧徒的位置,国家里农、工、商、政、法、军、警、宗教、教育,各各皆有其位置。然则佛教之位置,摆在何处?兹列表明之:

    (图缺)

    右图表示无论是那一种人,都可以学佛;不限定出家人,才可学佛。故佛教应站在中央的位置。佛教的位置有了,僧徒又在何处呢?僧徒之位置仍是站立在中间,去教化农工商政军警等各界人民的。(P276)

    现在再说佛教的意义。佛在那里?在时间上说,已有二千多年;在空间上说,是在印度。但佛在印度,你们怎么不去印度求佛呢?就是你去求他,他亦未必给你看见;就是能看见,而所见的,亦如在中国所见的一样;所谓纸画的、五金铸成的、土塑的、木石雕刻的,完全是不会动不会说话的佛。我们是个活动的人,怎么要学这偶像呢?但我们学佛,是要学他的佛法。比如小孩学写字,先要依照格式填写,模仿,最后才写得一手好字,我们学佛亦是这样。佛的格式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我们要看他的经典,依他的经典所说的法去实行,才可以走上成佛的道路。有一类人只是闭目念佛,不肯看经;又有一类人,只是看经,不肯念佛,这都是不正规的信佛。如果只是看经不肯念佛的人,他的心理必定以为这种动作乃是乡愚的行为,不肯去学他;可是念佛不肯看经的人,他的心理又以为这完全是说食数宝,不肯去做,以为我一心念佛便可成佛了,何必枉费精神来看经书呢?其实两者俱犯了错谬的毛病。但另有一类人,虽然信佛,自高我慢,以其智识学问在和尚、尼姑之上,大摆其绅士派的架子,这也是错谬的见地。今试问一句:“你们(P277)信佛的人,要不要和尚呢?”假如不要和尚的话,谁来传佛法呢?而佛只是个偶像,不会说法;法只是一堆故纸,是须要出家人负起宣传佛法的责任的。故出家人就是佛教的代表人,而学佛的人应当敬重出家人,出就是敬重佛法。至出家人研究经典好了,一方面自已修证,一方面教化人群;务必使全国人民皆有学佛的信愿,个个止恶行善,则人人得到安乐,国家才可太平。但是要国家好,须先要人民好;要人民好,须先要教育好;要教育好,须要教师好;僧徒实在是世间最好的教师。因僧徒不会教人做坏事,只是教人为善,不会教人为恶。然则僧徒之位置在那里?僧徒之位置在中间。但有人问:“方才你说佛教在中间,佛教已站了中间位置,怎么僧徒又站在中间呢?”殊不知佛教与僧徒是分不开的,佛教就是佛法僧的总名,佛法僧三宝是缺一不可的。因为法要僧传,僧由学法而来,佛是由僧来做,所以佛法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述佛教与僧徒之位置已说完。佛教里头,并非要人人去做和尚的,切勿误会!因为佛教里面有两种人:(1)出家佛徒,(2)在家佛徒。在家之佛徒,(P278)都是普通人做的,都是农工商政法军警等界的人做的。不过在家佛徒,专心研究佛学的很少,所以佛教多半靠僧徒负起宣传之责,而佛教与僧徒便成了分不开的母子。农工商等界既皆可学佛,且应当学佛,因此佛教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P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