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 菩提心影 五戒十善是做人的根本
    世间上无论那一种人,皆各有其中心之信仰。不过信仰各有不同,或迷信,或邪信,均非正当之信仰。质言之,除信奉佛教外,其他信仰,不论任何学说、宗教,在好的方面说,不是单纯着重于伦理教育,就是专重于人生哲学之研究;在坏的方面来说,或者不是迹近于邪信,就是近于迷信。唯佛教是觉教、正教,故信仰佛法,即为觉信、正信,不是迷信、邪信。同时其他学说、宗教,及一切事物,皆是“背觉合尘”,不能脱离生死苦恼,不能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快乐。所以一切快乐,皆是不澈底的快乐,唯有信奉佛教,才可以得到澈底的真正快乐。

    大家都知道“人身难得”这句话,是说人身难得如爪上的土,人身易失如大地的泥。我们既知人身难得,那末,今生已得人身,应该非常庆幸。但是来生仍能得人身吗?那就要看你今生所做的事,是不是合乎做人的标(P280)准。做人以什么为标准呢?是以严持戒律为标准。若能持戒严谨,来生人身定可得到,否则难有把握。至来生仍得为人与否,此层不必问别人,只要问自己有无破戒,就可以知道了。若果是破了戒,来生便做不到人;反是,则来生保稳做人,毫无疑义。本来持戒不是就要出家,你们做不到僧伽,因为僧伽的二百五十条戒,一一戒相都没有明白,如何持戒呢?若犯了戒,如犯国法一样,是极难获得宽恕的。故我们学佛的人,必须先明戒律。

    第一,须将戒相逐条读熟,第二,须研究其至理,第三,须要实行持戒。若犯了戒,便同犯了国法一样,学佛的人,这点是最要注意的。中国佛法,过去缺漏颇多,若不改革,难臻完善。何以故?试问我们僧尼以及男女居士等的本心,希望将来成佛,抑是准备入地狱呢?当然是希望成佛的。老实说,若不学佛,不受戒,就不致犯戒,不会堕落。中国人动辄受三坛大戒、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五百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以及无量无边的戒,犯了委实使人堕入地狱,可不是好耍的!

    我出家三十余年,于二百五十条戒,说能完全清净不犯吗?那是有些骗(P281)你们。中国向来注重名义上的戒,没有注重实际上的戒,如国家但有法律之名,而无法律之实。佛教戒律不昌,就是佛教衰败的总源泉。广东情形我不知道,外省如安徽等,若有新官上任,必先倡禁烟赌,但不到三天,就恢复原状。又如一方面颁布维护寺产,一方面充产驻兵,如此国法何在?若法律不严,就是政治紊乱!从前安徽有个女学生犯罪,警察局长不知详细情形,科长将她毒打,及至全体学校罢课请愿,将局长革职查办,始知法律之公正无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国有国法,佛教有佛教的戒律。学佛的人,受五戒时,戒师便先问:“不杀戒汝能持否?不盗、不淫等戒,汝能持否?”现在第一二三五等戒,姑且不说;第四妄语戒,汝能一日不打妄语吗?能一年不作妄语吗?从少时乃至六十岁的人,能不妄语吗?若不受戒则不知罪;受戒犯戒,便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此因未有良师指导之故。如受具足戒的比丘和十戒的沙弥等,名虽受具足戒,果能具足持戒吗?受十戒的能受持十戒吗?实则受戒的人,未能持戒的人很多。

    但你们犯戒,我不知道;我犯戒,你们也不知道。这只可以骗人,但不(P282)能骗自已的良心。若真犯戒,要堕落三途受苦。现在有何方法,能令你们不犯戒呢?唯有五戒是长时之戒。但道心易发,恒心难守。恒心姑且不说,你能一日不犯戒吗?能六时不犯戒吗?记得我当初受戒时,有几个戒师在戒期中,还偷着饮酒,食肉,吸鸦片的。试想,如此受法,他传授我,我也如此传授你,究竟所传的是什么?所受的又是什么?唉!中国佛法,因此便弄糟了!现在我说八条戒来希望你们去严持:(1)不杀戒,不但不杀人,就是猪、羊、牛、马都不要杀,凡有生命者,皆不可杀;就是微小如冬虫夏蚊也不可杀的。(2)不盗戒,不但不偷人家财物,凡物不是与我者,虽毫毛亦不行乱取。若不与而取,是谓之盗。古人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即是避嫌疑的戒法。(3)不淫戒,世间上除了正式夫妇关系外,不能随便邪淫。但在佛教内之出家众,不特不得外淫,连夫妻的关系也没有的。(4)不妄语戒,这第四条最难受持者。如见了说未见,做了说未做,通通都是犯戒,故说这条戒比较难持。(5)不饮酒戒,此条谓之遮戒。杀盗淫妄,是性戒;不特出家人不可犯,在家者亦不宜犯。若犯了杀盗淫戒时,一则犯国法,二则犯佛戒。(P283)第五条是遮戒,因酒本身不是恶,饮醉了就犯戒;饮后打人骂人,而至犯戒的。盖佛住世时,没有烟等,故未遮;现今凡有刺激性的物,都是在戒止之例。(6)过午不食戒,不持戒的人,可以吃晚饭,但佛并不叫我等不吃饭,佛说我等上午饱食,晚上不吃,不致饿死,而午饭不可不吃。须知学佛的人戒贪,富有者不但吃三餐,乃至数餐,以口腹为累!其次,学佛的人应有大悲心拔众之苦。须知苦莫过于饿鬼,他们腹大喉小,喉如针孔,腹如大海;此等饿鬼在生由悭贪所堕,若一钱不与,一毛不拔,就成恶鬼的果报。故放蒙山施食时,要念咒加持,否则水便化为脓血。故要有大慈大悲的心,才可成佛。(7)不卧高广床戒,佛许比丘的床,长三肘,高二肘半,何以睡大床是犯戒呢?佛教我们吉祥而卧,不可向下,不可向左;要以右手支头,左手按膝,足略屈,否则便为放逸。放者放荡,是先从心放,而后身放。我们心如猿猴,心若不放,身自不荡。不特日间如是修,夜间亦复如是修。至修不修由自已,佛不管你的;如要成佛,必须守戒。(8)不歌舞戒,不歌舞游戏,不施香水等。你以为是香,我以为是臭。其次不应插花,现在有许多人,没(P284)有辫子,乃插花在襟前,有些人施香水在身上,但他们腹内尽是臭秽不净,其实何香之有?佛之戒歌舞者,就因歌舞能扰乱人参禅念佛之心,故在应戒之例;否则犯了,十年功行,一朝丧尽矣。

    上面八戒,汝等能持否?若你们受戒而不持,不但不能成佛,反而要堕落地狱!何以故?受戒不持,便为犯戒,即要入地狱!若要不堕地狱,成菩萨,成佛,可以受八戒。先和父母夫妻说明:“我明天要受八戒,你们赞成否?”若得他们同意,则早起向佛前求佛证明,说道:“弟子学持八种戒。”这样念三遍,要大声清清楚楚的念。早上六时起身,通日专心默念佛号;过午不食饭,但可以饮茶。有工作的人,每月可受持六次——初一、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三十,乃至一月一次或二次,都可以的。若每月一次两次都不能,可说此人没有发道心,就不想成佛。

    八戒者就是比丘戒、菩萨戒的基础。如受五戒或一条、二条、三条,乃至全五条,皆须量力;做得到不妨受,做不来不可妄受。八戒只是一日一夜,而五戒就要毕生持的;故八戒易,而五戒难。你们欲做人否?做人是不(P285)好耍的;受戒不持而犯,勿说欲成罗汉,就是做人也难!所以你们需要量力受戒才好。此等方法,我不是使你们不持五戒而持八戒,不要误会;不过要量力而受罢了。若守得戒,来世不落地狱,可得人身,这我可以保险。至于来生有饭吃否?那我就不知道,但我可以保证你来生做人。世间上没有衣食住的人很多,没有父母、兄弟,和有口无鼻、有手无足者亦很多;若要做个完整的人,就要守持五戒。因为“五戒”是保持人身不失的方法,而“十善”是保持衣食不虞的方法。单持五戒,可得人身,衣食难保。若兼行十善,勤修布施忍辱等,来生不但可得人身,且具有衣食住的丰美。所以要勤修五戒、十善,才能完成我们做人的品格,达到成佛学佛的愿望。至于怎样叫十善?有机缘诗再来说明。

    一二、六度四摄是成佛之正因

    你们为什么要学佛?这个问题,在你们作的几篇文章中,并没有一篇把(P286)佛学阐扬了达到目的。何谓学佛?能学者“人”,所学者“佛”。要知佛是什么,做佛又有甚么好处。若明此理,乃可以言学。你们所答的不合本题,固非你们之过,乃我之咎。前天所讲的最低限度要做个好人,昨天所讲的又不要着重做人,要“了生死”。但“了生死”,乃“阿罗汉”之道。我只问你们学佛有何好处,并非故意要你们学做阿罗汉。

    学佛分做三层来讲:(1)为何要学佛?(2)学佛有何好处?(3)用何方法可以成佛?你若去问佛:“你老人家为什么要成佛?”他说:“我为度众生故要成佛。”又问:“你为什么要度众生?”他说:“我愿成佛。”何名谓度?度者化度;以众生迷故,化迷成觉,故谓之度。试观“迷者”与“觉者”,如博士之与小童,言语不能相合,世人之品格程度,各各不同,今欲化度众生,要有一切智;佛为“一切智人”。要有智慧方可教化,如不懂英文,则不能教化英国人;不懂日文,则不能教化日本人;若说我有智慧,现在有智慧否?但我不懂种种话,故不能称为“一切智人”。佛在世时,有天龙八部、九界众生,皆可与之谈话;假如没有这种智慧,即不能度众生。设有此种智(P287)慧,亦复不能度生。何以故?若要化度众生,仍要有福德。何谓福德?德是从二人来;若无对方之人,德从何显?故福是果,德是因,人人皆想得福,但福那里是一想就来的呢?普通所谓“福自天申”,实则是“福由心造”。

    皈依佛,两足尊(福德、智慧圆满的意思)。我们的福智最少,罗汉稍大,菩萨更大,惟佛之福德、智慧乃能圆满。佛,非泥纸所造,乃福智所成。在未成佛以前,要教化众生;欲教化众生故,要摄受众生;欲摄受众生故,要有福智;若没有福智,只可教化一二人,但不能教化多数人。福智即由摄受众生而来,若摄受众生,则当先行布施,众生无衣送衣,无食送食。要使对方之人皆大欢喜。但须以真实心,乃能感化人也。

    (1)“布施”有三种:①资生施——即施衣服、饮食、汤药等。一切资生之具,施与众生。②“法施”——教以为善得福,为恶得祸,及四谛、十二因缘等法。③“无畏施”——要令众生脱离苦海,无所畏惧。有此三种“布施”,乃能摄受众生。以种种方法与众生联络,乃能引入佛道。

    (2)“持戒”——持戒者,防非止恶之意。犯戒者,杀盗淫妄、损害对方(P288)之意。能持“五戒”、“十善”,则人见欢喜,可以摄受众生。戒有三种:①“摄律仪戒”——摄十种波罗夷。②“摄善法戒”——摄八万四千法门。③“饶益有情戒”——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如是等戒,无非令一切有情止恶修善,同时亦能自利利他。

    (3)“忍辱”——忍有三种:①“生忍”——众生打我骂我,而能忍受。因要度生,要成佛,故须忍辱。②“法忍”——能忍寒热雨雪饥渴等。③“无生法忍”——虽行忍辱,而无执着。上来布施、持戒、忍辱,为摄受之网,能度众生。若能行此三度,你不度他,他也来找你。

    (4)“智慧”——智慧有二种:①内智,②外智。世人博学多闻,从耳目得来者为外智;若由内心发出智慧光明为“内智”,具有此智者,能照了一切客尘烦恼,不为环境所转移。但我们的心,如被沙土所掩,光明便不能发露,若要有此智慧之光明,须有“禅定”工夫。

    (5)“禅定”——禅定工夫由“念佛”、“持咒”、“参禅”而来;修习种种行门,渐渐发生智慧。“外学”,如程、朱、周、陆、王阳明等所得“智慧”,(P289)由外来者多,由内发者少。但近世之人皆在门外捉摸,不是“智慧”。

    (6)“精进”——“精进”本来在第四,何以现在置于最末呢?因为能于“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勇猛精进,则福德完满。于“念佛”、“参禅”、“持戒”、“忍辱”等勇猛精进,则智慧圆满。福智圆满,就可摄受众生,就能化导众生,而圆成佛果。故福德、智慧从“六波罗密”而来。

    尚有“四摄法”可以摄受众生:(一)“布施”——以种种布施,令其满足。(二)“爱语”——如见人有好处,常行赞叹,以谦和颜色、软语,令其喜悦。(三)“利行”——以种种行门令其得利益。(四)“同事”——与其同事,互相之亲近,而化度之。

    上面所讲“六度”、“四摄”,为圆满作佛之正因。各位为什么要学佛?为度众生而学佛。欲度众生,须广行“六度”、“四摄”之法门,作成佛之正因,所共勉之。(P290)

    一三、随机设化的佛教

    一个人为什么要学佛?(1)离苦,(2)得乐。离苦得乐就是人人学佛的目的。世人认为没有衣食住是苦,那么,平常穿布衣的,有一天得着了绫罗绸缎,这是乐么?平常吃粗劣饮食的,有一天得吃山珍海味,这是乐么?要知道这种快乐,不是真快乐,所谓真正的离苦得乐,不是这样。若说解决了衣食住问题,便是离苦得乐,那末,何必要学佛!难道我们为吃饭来做人吗?牛马也为吃草来做牛马吗?如此则人与禽兽又有何异?由此看来,一切众生并非为衣食住而来的,但做了人就不得不要衣食住。(1)所谓离苦者,即离世间苦,因为世间没有快乐可言。住洋楼,吃大菜的人也是苦,乃至天人也是苦的;故离者,即脱离天上人间之苦也。(2)得乐者,非指世间之乐,世间的乐——财、色、名、食、睡五种乐,其实是地狱之媒介。世人往往以此为乐,而佛说是苦。欲出世间,必须追求出世的无上妙道。(P291)

    世间无常,凡属有生必当有灭,迁流变异。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世间人以苦为乐,不知有生、老、病、死等苦。要知一切苦皆从生来,若得无生,诸苦解脱。但学佛之人若只离世间之苦,得出世间之乐,这不是真正佛徒。何以故?因非离究竟之苦,得究竟之乐故。佛的宗旨是教人离究竟苦,得究竟乐。佛要一切众生各各成佛,若要众生成佛,是要行菩萨道的。做菩萨,须知最低的限度要布施,即是牺牲一切田园、第宅、衣食、财物,乃至头目脑髓骨肉等,还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才可成佛。所谓三界如火坑、牢狱,你们想脱离,如不愿出家,在家也可以,但须要严持“五戒、十善”,一样也可以得到解脱的。试问:“你们愿做牛马吗?或愿做饿鬼,或愿入地狱吗?”我相信无论那种人,都不情愿。此佛教化众生,先脱离三途之苦(三恶道是苦果)。若能离十恶,修十善,则得人天之乐。可是人天亦有苦——人间八苦、天上三苦等,然而人天比较三途好一点,但须持五戒、修十善,灭三途之苦,而得人天之乐。又有一种人欲出世间,以八正道,断苦,灭集,求阿罗汉果的。也有一种人更进一步,了(P292)达十二因缘,求成辟支佛的。更有一种人愿修六度万行,求无上智慧,自利利他行菩萨道的,这些人了知烦恼、菩提、涅槃、生死等如空花,诚足钦佩!然而中国人素来怕吃苦,办点事情,则彼推此让,不负责任,如今已成为社会的病态。所以奉劝各位,须求自立,不可依赖别人,方为适合离苦的原则。

    然而大地众生只知道离自己的苦,自己得乐,置其他一切众生于不顾,惟求自了,心存“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这种自了的行为,常被佛斥为焦芽败种、自私自利的人物。是故学佛的人,须抱慈悲救世之心,行菩萨之道,普度众生,所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如是修行,将来决定可以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位。(P293)

    一四、佛教是正信积极而生利的

    诸位!今天贵监狱要我到这里来向诸位谈谈话,我心里觉得很荣幸,很欢喜。在没有讲话以前,我先来一个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做慈航,有时又叫菩提。《觉生月刊》上的天籁、地籁、人籁等,都是我的笔名。我出生于福建闽北建宁县,靠近江西。十八岁出家,今年五十六岁了。出家的初年,多半住在江苏的南京、上海、常州一带;后来才到福建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读书。我的老师就是太虚大师,他到过欧美各国弘扬佛法。民国十九年我到过印度缅甸,并在仰光组织了佛学会。三十三年回国,就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各省弘法。抗战时期日人向锡兰、缅甸、暹罗等国宣传:“以中国政府不相信佛教,才来发动战争;要把中国征服,佛教才能兴盛。”我们的中央政府,为要粉碎日人的不切事实的诡计宣传,于是组织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团长是太虚大师,团员共五人,我也是团员之一;访问锡兰、缅甸、(P294)暹罗、印度几个彿教最兴盛的国家,在缅甸组织了中缅文化协会,在锡兰组织了中锡文化协会,在印度也都有同样的组织;对于国家抗战的大业,很收功效。任务完成后,太虚大师由安南海防回到重庆,我就留在南洋马来亚一带讲学。自民国廿九年起,以后在星加坡槟榔屿诸地组织了佛学会,发刊了《人间佛教》杂志。三十七年台湾中坜圆光寺,开办佛学院,请我来担任院长之职,所以南洋弘法的任务,于此告一段落;而应圆光寺的邀请,在三十七年的冬天,来到台湾,迄今差不多三年了。在这三年中除在院教授学生外,有时在外面讲经。今天来到贵监狱是第一次,我已和典狱长约好,每逢星期一上午九时就来这里,向各位讲话。现在自我介绍完毕,开始向各位讲些佛教的道理。

    今天我们是初见面,我知道你们有信佛的,也有不信佛的。信佛的对于佛教的道理,若加以解释,便可以坚定信仰;未信佛的,对于佛教的道理,若加以解释,亦可生起信心。通常一般人对于佛教的误会,大约有三点:

    (1)误会佛教对于国家没有关系——他们以为国家是入世的,而佛教是(P295)出世的,是消极的。

    (2)误会拜佛、念经是无聊的,是迷信的。

    (3)误会出家人在社会上没有什么贡献——他们以为士农工商各有职业,只有和尚是寄生虫,是分利的。

    现在将上面三点误会,略略加以解释。以佛教是迷信的,其理由是在佛像上着眼。其实佛像是泥塑木雕纸画或铜铁铸成的,这不过是一个相的表示而已。对佛像顶礼,是表示尊敬佛的精神伟大,人格完全,好像国人对于国父遗像的行礼一样。请问对国父遗像行礼,是不是迷信?不但佛像如此,就是学生对师长,部属对长官,朋友对朋友行礼,都是尊敬和亲爱的表示,决不是迷信!他如基督教徒之奉耶稣,儒教尊奉孔子,道教尊奉老子,而不说是迷信,难道佛教尊奉释迦牟尼就是迷信吗?至于供奉香花灯烛,是表示尊敬的礼物。例如国父奉安时,送花圈的就有好几千,这也是迷信吗?诸位没有这样错乱的思想便好,若有的话,就请改正过来。因为迷信的观念不是行礼和供物,行礼供物都是尊敬的表示:如果认为是迷信,就是一种错觉。(P296)

    其次说出家人在社会上是分利的,这种误解,更是错乱。分利是对生利而言,要先明白生利是什么,才明白出家是不是分利?例如农工商各界,大家以为是生利的,其实除了农工商以外,还有文化界、教育界、政界、军警界,也都是生利的。所谓利,是对国家有利,是对人民有利而言。请问国家要不要文化界、教育界,以及军警界呢?文化界以及军警界是不是工作是不是生利?所以做工的都是生利,而生利也不一定是农工商。各分工合作,利于国家,利于人民,即算是生利。如所做的工于国于民无利,那就是徒劳无功。家人的工作,就是文化界及教育界的工作,例如兴办教育,及慈善事业等,就是和尚从事文化工作的事实表现。明白了这个道理,和了解真实的情况,就知道佛教是与国家有关系的,不但不是消极,而且是积极的。

    文化是对武化而言,和尚既不是从事武化事业,自然只有努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也可说是文化事业之一。从量的方面说,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从质的方面说,教育有德育、智育、体育、群育、美育。(P297)佛教的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有家庭教育。如听经的人有男女,有父母,有教员以及社会人士。他们听完了经后,就回到家中学校或其他场所,讲给儿女学生或其他的人士听,这岂不是各种教育都齐备了吗?何况佛教本身就兴办了许多学校。至于质的方面,藏经中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将来要编印佛教的政治学、佛教的军事学、佛教的卫生学,佛教的伦理学等:德育、智育、体育、群育、美育,无一不备。例如体育一项,就讲得最精细。其法计有以下四种:

    (1)动中动——如赛跑打球等。

    (2)动中静——如跑香经行等。

    (3)静中动——如闭目参禅等。

    (4)静中静——如深入三昧等。

    一个人精神受了刺激,有痛苦时,祇要念佛诵经,就可以得到安慰,解除痛苦。佛教是大慈大悲的;悲能拔苦,慈能给乐。拔众生种种的苦,给众生究竟的乐,这就是佛教的精神。(P298)

    我们现在要明白,国家是不是你一人的?当然不是的;是不是我一人的?当然也不是的。国家要不要平安吗?当然要平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而人民良莠不齐,一人不平安,弄得大家不平安,好像一锅热稀饭,跌下了一个老鼠一样。因此,国家要有政治法律军警种种的方法,无非是保护大家的平安,执法的人与犯法的人决没有冤仇。诸位来到这里,必定有其因。这因不一定是今生的,也许是前世的;不必怨天,也不必尤人。佛教是讲三世因果的,有如是因,得如是果。前世的因不必因为自己没有看见,就不相信有。请问你看见了我的父母么?你看见了尧舜孔子么?这是由理推知,不一定要自己亲眼看见才认为是有的。所以看见了佛的经典,就知道一定是有佛。有一种人现在做恶事,但享受很丰富;又有一种人现在做好事,但处境极困难。例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又不幸三十二岁就短命而死;而盗跖无恶不作,反而养尊处优,活到七八十岁,这是前生的因得今生的果。但颜子流芳千古,盗跖遗臭万年,这就是当世的因得后世的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由果推因,例如木瓜的果,当然是木瓜的因;由因验果,例如豆(P299)子种在土中,所结的果当然是豆子。既然如此,所以做错了事,只要改悔,就可得到平安。诸位现在受委屈,将来恢复自由,一定可得好果。今天带了许多经书来,爱看的请诚心去看,感化自己,要自己有向上的心。现在传给你们一个咒,这咒名为《百灵咒》,是从西藏得来的;诸位诚心去念,就可得解脱。咒曰:

    “嗡!嘛哪咀曼,沙哈!”

    此外还教诸位念七遍:

    “南无地藏王菩萨!”

    最后,祝诸位平安、快乐!(慈引记)

    一五、正信佛教徒应有的认识

    各位在这大寒天不辞辛苦而来听经,这种求道的精神,令人钦佩。诸位既到宝山,那就不可空手而回;无论大小宝贝,都可随意取些回去。听经求(P300)道,有得于心,就是取得宝贝。今晚的讲题是《正信佛教徒应有的认识》。在中国人讲经,必有一部经做讲本,如讲《法华经》则有《法华经》的本子,讲《楞严经》则有《楞严经》的本子。但在缅甸、锡兰、暹罗等处,皆没有经本子放在桌上。试问当时世尊说法,是否也有一部经卷?须知世尊说法,不假思索,但视众生根器如何,随缘施设。佛涅槃后,由诸大菩萨、阿罗汉等几番结集,而成三藏。但依经说法,有点好处,亦有点坏处;这问题不在本文范围之内,暂且不说。现在来讲本题:

    “正”者,不邪为正。然何谓邪?不合道理的为邪,合于道理的为正。“信”者,信仰,即崇拜敬仰之意。孙中山先生所谓“由信仰而发生力量”,故力量发生于信仰。比如有人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或被旁人怂恿曰:“汝现未死,何必求生西方?设你应有九十岁寿命,便是长命。若尽日念‘愿生西方净土中’,恐汝将寿命,不到八十岁!因求生心切,无形中会促短你的寿命啊。然则念佛求生西方,岂非反为不美?”于是念阿弥陀佛的人,为旁人之言论所动摇,从此不复念阿弥陀佛,西方亦不求生,此人即是无信仰之(P301)力量。比如又有一人,念消灾延寿乐师佛,设有人向他说:“汝觉人生苦么?”其人答曰:“不痛苦。”“长命快乐么?”答:“长命则快乐,我愿长命。”汝以长命为快乐,假定你寿命活至一百岁,一千岁,乃至八万四千岁,你愿满足么?但普通的人,寿至八十则耳聋眼蒙,手足颤动,儿媳还要骂他:“老东西何不早死!”罢了!罢了!长命也是无用,不如念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为好。于是念消灾延寿药师佛的人,自知错误,遂转念阿弥陀佛,此亦无信仰之力量。或谓宜两者俱念,念一句药师佛,念一句阿弥陀佛,则两全其美。然此法亦不好,何以故?因一则求长寿,一则求生西方,将来死不得,活不得,如何是好?

    总之,此等人就是信仰力量不充足。如有真实信仰力量者,要在千军万马当中,不能夺其志。刀锯在前,釜镬在后,坦然不惧,丝毫不动,到此田地,才有信仰之力量。比如为匪者,他岂不知有法律,有宪警?但他窃盗之心,以为每日工作,所得不过一二;当教员者,舌敞唇焦,每月所入不过数十元;做官者失业数年,久候方得一官半职,然亦不过百数十元之薪俸;做(P302)生意者,世界呈着不景气现象,不容易赚钱。我何不做个土匪,乐得弄些钱过生活?此种信仰不合正理,是谓邪信,邪信是要不得的。

    要知此种信仰不可倚靠的,设有人发其罪,则性命难保。凡世间人不致力于本业,而妄求侥幸以图逞雄于世者,犹小学生之不肯动学,而望于考试时,求教师多给成绩分。而此种靠为住之信仰,亦谓邪信。邪信约有二种:(1)自已犯罪,希望求人庇护。(2)自不修福,希望他人赐福;此皆迷信之人物。世人谓天官赐福,实则“祸福无非自已求之者”。福要自修自得,不可他求;祸不能庇护,终有报应之日。“正信”之辨,大抵如此。

    佛者,觉也,即明白通达觉悟之意。设有个人对于事事物物,通达明白觉悟则谓之觉。但要知所谓通达明白觉悟,非世间人所能有者。盖世人有明白此,或不能明白彼;明白今生,又不能明白来生。世人之觉悟,不过饥思食,寒思衣,求屋宇以避风雨,操工作以维生活;自生至死,只知谋衣、食、住、而已。然不特为自身谋衣、食、住,且为一家人谋衣、食、住,能为国家民众谋衣、食、住者,此人为谁?孙中山先生是也。孙先生要保存全国的(P303)人,是谓民族主义;民若无权,即为孱弱民族,故有民权主义;民既有权,则须有生活,故立民生主义。而孙先生不独为一家谋衣食住,且为现在未来全中国的民众谋衣食住。果真全国人皆奉行《三民主义》,则全岂有不太平?

    大地众生个个在迷梦之中,生而死,死而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有了期。设或做一点好事,将来可以生天,天福一尽,依旧堕落;设或做了坏事,则三途有分!我今生在这人道中,已觉不胜其苦,何况更堕三途!?故未学佛者,前路茫茫,不知归宿何处。既学佛的人,须求来生胜过今生,不可使今生胜过来世,再进一步要做阿罗汉、菩萨。我想最低限度勿要失却人身,所谓人身难得,如爪上土。试以广州而论,人多呢?畜生多呢?以宝源北街而论,人多呢?畜生多呢?由是推及世界上,人多呢?畜生多呢?须知畜生是多于人类千万亿倍,故曰“人身难得”。岂我应做人,而牛马应做牛马吗?何以“上帝”不公平如是呢?昔人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们现在既得人身,而不求度,设或将来做猪做羊,当(P304)被宰杀之时,呜呜而鸣,血溅屠刀,痛入骨髓;此中滋味,思之,真是使人不寒而栗啊!

    我们要得人身,就要有得人身的方法,此法就是皈敬三宝。何谓三宝?(1)佛宝,(2)法宝,(3)僧宝。皈者,归向之意;敬者,敬仰尊敬之意。凡人要来世得人身,那必须皈向三宝,恭敬三宝。苟不皈敬三宝而毁谤三宝,欲得人身,万难万难。昔佛与阿难尊者宴坐树下,佛以手指甲取泥土问阿难曰:“我手中土多,抑大地土多呢?”尊者答曰:“大地土多,手中土少。”佛曰:“世间众生之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古人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比如有凶徒打死一个人,警察即将他监禁,或监禁至数十年。在我们眼光观之,觉得数十年时间很长,但此凶徒获此报者,罪不过杀一个人耳。若我们从无始劫来所作之业,无量无边,将来应得何罪?就以今生而论,我们自少至老,年年如是,月月如是,乃至每秒钟亦复如是。心之所念,口之所言,手足之所行为,善多呢?恶多呢?有罪呢?无罪呢?唉!罪与业如影随形;自己造下孽,不须阎王鞫审,只须抚心自问,(P305)有罪戾吗?须知恶事不可覆藏,欲盖弥彰!

    所谓佛者,觉也。所觉者何?所觉者是;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盖种瓜者,不能得豆,种豆者不能得瓜。所谓种苦瓜不能得甜瓜,种甜瓜不能得苦瓜。杀人放火者不得生天堂,修行学道者必不堕地狱。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此之谓也。

    云何为徒?徒即弟子之意;学在师后名为弟,解从师生名为子。弟者对兄而说,子者对父而言。以僧为父兄,苟有不明之处,要虚心请问,因他是我的师父。从师父知,从佛口生,从法化生。试问我们能否成佛?若成佛,由何而成呢?我们之成佛,乃生生世世由师父指导之功,才晓得修行;因晓得修行,才晓得成佛。故我将来之成佛,乃由师父教导之功而来;而师父之能教导我者,由研究经典而来。然此经典乃世尊所说;苟世尊不说,即我师父何能懂得佛法?故僧从法来,法从佛来,佛从法来,法又从僧来。若佛不从法来,难道是由天上掉下来,地下生出来?因其依经修行,而得成佛。但在未成佛之前,同是众生;即现代之大博士、大教授,要不是出家人对他说(P306)佛法,他亦不能懂得佛法。所以说离了法,离了僧,则亦不能成佛。

    我们对于佛法僧三宝,不可分别轻重。有些人只知拜佛,对于出家人老是抱着藐视的态度,这是要不得的!有些人只知研究经典,但不肯拜佛,此是重法轻佛。若无佛,那有法?又有些人对于师父则尊重礼拜,或送衣服,或送饮食等物,但不肯看经,只求得个师父就够了,此是重僧轻法。若无法宝,师父又从何而来?我们中国佛教徒于一百人之中,有九十九人有此弊病。我看中国信佛的人,如此错误真是苦得很!

    现在高楼大厦,将来蔓草颓垣;现在儿孙满堂,将来非汝所有;现在繁华富贵,将来如梦如烟;美味在前,经过三寸喉咙,变作粪秽。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所以要皈依三宝,多修福慧,福慧完满,即可成佛;而最低限度,亦不致失去人身。试看你们有屋住,有父母,乃至件件俱全,可是我们则件件缺乏。你们乐,我们苦,岂“上帝”之不平等如是耶?要知福慧乃自己求之,祸辱亦自己造之,谚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故劝大众,先要修福。(P307)

    求福之法,要利益他人。好比对方的人,不论是父母、兄弟、亲戚、邻里,乃至社会国家,凡有丝毫损人利己之行为者,谓之害他,此就是折福;若无福即有祸。祸非外来,亦由自作耳。故曰:“为人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我们要恭敬佛法僧三宝,若人人学佛,人人都是良民;四万万人学佛,四万万人都是良民;此良民乃由僧伽教化来的。僧由法来,法由佛来,佛由僧来。故佛法僧三者,是大地众生之明灯,是大地众生之朗月,亦是大地众生之慈抗。

    一六、研究宇宙人生观的结论

    昨天灯霞法师来居士林看我,要我今天来佛学会演讲。我不善于说话,而又无话可说,故临时想出一个题目——《研究宇宙人生观的结论》。就在这个题目范围内略加解说,以供诸君研究佛学的参考资料。(P308)

    诸君!何故要学佛法?佛法究竟是什么?我们跑到这儿来,不是在这里听听演讲,把很宝贵的时间无聊的闲谈一下就算了,是要探讨一个实在的。

    所谓“宇宙”是什么?准南子云:“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庄子亦云:“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末剽者宙也。”盖宇为空间之义,宙为时间之义:与佛家所云“十方三世”,横遍十方——无量无边的空间,竖穷三际——无穷无尽的时间,意义相合。同时我们还要知道的,在这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在佛家所谓有情世间、器世间;一切诸法的起源、历史、运命、形态、构造之根本原理,在太初之世,从何而来的?“宇宙”是否为独立自存的?抑或是多数个体集合而成的?考诸近世哲学宇宙开辟说,谓神以自由意志创造世界。这一种神话以为宇宙是一个神创造出来的——上帝创造出来的。人呢?也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又有一种说法;宇宙最初是从分子、原子、电子、以太而来的。但分子、原子、电子、以太,这些又从何而来呢?则无从说起,回答不出来了。我只有大声(P309)高喊:“此路又走不通!”因此,不是给人一个了解的方法,而有很多的缺陷。这如同婆罗门教以为宇宙是大梵天王所造的,或是大自在天造的,这都是不能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复次,人生从何而来的?或曰:“上帝创造出来的。”或曰:“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是由微生虫、什么虫进化而来的。”这些唯神论、唯物论、进化论、唯我论的思想和结论,只有给我人一个反对的观念。我们是否认这种学说和主张的,对于这种没有深切研究的论调,当引以为憾事。

    不错,主张宇宙人生起源,是上帝创造的,或从什么独自造出来的;在主观方面,他“自有”理说,我们可不加以反证。但我们可以在客观的地位来探讨,研究它的起源和历史。从任何方面说,若宇宙人生是由上帝创造的,但上帝又由什么创造的?假若上帝不是什么有形的东西造的,则上帝成为无形的上帝;上帝既是无形,则不能创有形的宇宙人生出来。从理智的观点看起来,这完全是武断,又患了我们佛家所说的一因生多果的毛病!像罗素先生说:“你们只有给我的‘怀疑的意志’,得不到‘信仰的观念’。”(P310)

    如上所述,要挽救这种错误的思想,阐扬宇宙人生的真理,须知佛学的原则,作为解答一切问题的方针。这不是自己称扬自己的优点,因为佛学是一种独立超然的学问,因此它有一种普遍的妥当的必然性;无论解答何种学说的问题,绝对没有武断的主观意见。具体的说,佛学的解释与批评,他与众人所知见的不同,更有独到的见地,实在可以补任何学说之不足的。

    在佛经里面说:“一切法‘由众因缘和合而生存’。”又曰:“一切法‘法尔如是’。”由此,我们知道了宇宙人生,万事万物,它的起源和历史,以及它的构造方面,都是由“众多的助缘”帮助它而成功的;互相为因,互相为缘,决不是那一种独立而成的。由此推论宇宙人生万事万物,它的起源、历史、构造,都是幻生幻灭的,无从说起:不是从什么进化而来的,也不是从什么东西制造出来的。故佛经云:“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一切法既由众因缘和合而盲,而一切法都是幻有的,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无论什么地、水、火、风、上帝,乃至一切,都是幻的、假的、空的。所谓“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无不空;一假一切假,无空(P311)无中无不假;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无不中”。我敢大胆的说:“大家跟着此走,此路才走得通。”

    所以我们的人生,虽有人生可言,而无“固定的个性”可讲。因为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农工;卫我者,军警;教我者,教育。故我佛发现到宇宙人生的真理,觉悟了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众缘所生。照这样说起来,你问我这样东西从何而来?我则曰:“是他的,他的,他的(众缘)。”这是我研究“宇宙观与人生观”的结论是如此。

    在真谛方面讲:

    一法不立,当体即空;由此而可以破外道之常见。

    在俗谛方面讲:

    万法全张,因果历然:由此而可以破外道之断见。

    非断非常;有是幻有,非是实有;空是真空,非是断空。世人若能悟此,则学佛之能事毕矣。

    实施三七五减租办理公地放领(P312)

    台湾土地改革系遵奉

    国父遗教总统训示,采取和平渐进方法,达成农有、农耕、农享目的。实施结果,农民、地主、社会均蒙其利:

    (1)农民方面

    ①自耕农由57%增至86%。

    ②自耕地由57%增至90%。

    ③年收益增加168%。

    ④教育水准提高,就学率由77%增至96%。

    ⑤社会地位提高,出任公职人数增加301%。

    (2)地主方面

    ①普遍转业,就业工商业人数提高65%。

    ②收益增加143%。

    ③子女就学率提高35%。

    (3)社会方面(P313)

    ①农业生产增加103%。

    ②工业生产增加197%。

    ③农民生活水准提高206%,丰衣足食农村安定,阻止□□渗透。

    实施耕者有其田办理农地重划

    一七、怎样才可达到自由平等博爱之目的

    慈航与大家很有缘,每晚来听讲的人,都是满座,而且很肃静的,私心不胜快慰!

    社会上的事物很多,但都不妨碍各人的工作;例如军人穿武装,学生穿制服,我们和尚穿僧服,都是不相妨碍的,所谓“装龙似龙,装虎似虎”。我希望诸位以后,无论对于那一种人,都不要轻视。所谓三种不能轻视,如龙子虽小,不能轻视,他能降雨故;皇子虽小,也不能轻视,他长大了,能治国安民故;和尚虽小,也不能轻视,将来能说法度生故。这是我未讲正题(P314)之先的赘语,有误闻法时间,希望各位原谅。现在来讲正题了,题为《怎样才可达到自由平等博爱之目的》。本题中含有三义,即自由、平等、博爱;这是法国革命时所喊的口号,也是现在人人所追求的理想与目的。所以我特地把它提出来和诸位谈谈。

    甲、怎样可以达到自由之目的

    自由者,是不受束缚的。若依主张唯物主义的人说,物能创人,万物是物质的创造,是则被物所束缚,那能说为自由呢?若是以心为主,这才是真自由。

    乙、怎样可以达到平等之目的

    平等者,非大对小之平等,肥对瘦之平等,父母对子女之平等;要知道这种平等,是平等不起来的。譬如耶教说:“上帝能创造万物,万物是由上帝主宰的。”我们既由上帝创造,我们就没有主宰,是由上帝主宰我们,所以我们的身命,完全要归附上帝的;上帝要我们上天堂,我们就上天堂,上帝要我们下地狱,我们就下地狱;我们人是没有主权的,这样是平等吗?又(P315)印度有一种外教,主张海里生一朵莲花,莲花上生了一个人,这是人的鼻祖。莲花上的人,在头顶上又长出了一个人,这是婆罗门(僧侣);肩上又生了一个人,这是刹帝利(王族);脐下又生了一个人,这是吠奢(商人);脚下又生了一个人,这是首陀(屠者)。他们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是从鼻祖头顶上生出来的,所以是最尊贵的;刹帝利是生在肩上的,故刹帝利是上至国王,下至百官,一班功名富贵的人;吠奢生在脐上,故吠奢是一班做买卖的人;首陀生在脚下,故首陀是一种最下贱最可怜的人。这样是平等吗?所以中山先生是大革命家,他力求铲除不平等条约,使全中国的人,都奉行《三民主义》,务求达到自由平等的目的。谁知在印度二千年前的大革命家(释迦牟尼),即已提倡要全世界上一切的人们,都要得到自由平等,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因此舍王位不做,夜半乘马逾城,入山修道,六年苦行,出山教化;最初只度五人,继之兄弟儿子,尽受他教化。他收的出家弟子,不论在家时尊、卑、贵、贱,他都一视同仁。有一次佛度了一个人出家,是国王的奴隶。国王请佛及弟子应供时,国王乃先白佛言:(P316)“我的奴隶,是不能叫他来的!”是时佛的弟子,都去应供,唯佛不去,而叫国王的奴隶代去托钵;行至宫时,宫门紧闭不开,如是便将手从门缝间伸进至王厅中,国王惊异,乃生敬意。后来国王方知该出家的奴隶,已经是成了阿罗汉果。所以释迦牟尼是打破一切阶级的,是主张真正平等的。若是国家想平等,则当效法释迦牟尼的精神,彻悟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之哲理。

    丙、怎样可以达到博爱之目的

    博爱者,无私我也。首先要打倒私我,因其有私我,就不能博爱,所谓“小我打倒,大我才现”。吾人日常执着之我,乃地水火风四大和合之假我,而非真我。

    复次,我们要真正达到自由平等博爱之目的,即非依“三无主义”不可。第一,“无神主义”,因为宗教家如说“上帝能创造万物,主宰万物”,有了神造的观念,就不能平等!所以非破去神造主义不可。第二,“无物主义”,马克斯的观念是唯物主义,不知唯心,人为万物之灵,物是人造。所谓“一切唯心造”,想真正自由,所以又非打倒唯物观念不可。第三,“无我主义”,(P317)我们真能把私欲摒除,那博爱的大我,才会发现。小我不破,大我永锢!所以要实现博爱,即从实行破除私我下手。若能知道“无神、无物、无我”的三种正义,才能达到自由、平等、博爱之目的。(P318)

    一八、救国问题

    我们为何要讨论救国问题?因为“国家为民族最高的组织”,生存在国家内的每个人民,其生活上的种种保障,完全是依于国家的。假使国家遭遇他人的侵略而不幸丧失了,则人民的生活也必失其保障,精神、物质上,亦受无穷的影响,乃至演成灭种的悲剧。故凡各个国家之人民,为避免此种惨祸,均有救护其国家之必要。我佛教徒既属国民,当亦责无旁贷。

    (1)土地(民生),(2)人民(民族),(3)保障(民权)。

    无土地则不能生活,无人民则成为荒地;有土地、有人民,然必须有一种力量来保障,抵制外界之危害侵略,始成为国家。

    国字的写法,有写“或”字于口内的,表其国之范围大小不定。在帝制时代,有写“王”字于内的,表示为一人专制;在民国时代,有主张写“民”字于内的,是表示国为人民所共有。我则欢喜在圆圈中写四万万“人”字在(P319)内的,因为国家是人人所有的,是集体的生活,不应你是我非,你争我杀,演出种种不安的惨剧;而应当圆融无碍,竭力向“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前途迈进,所以我用人字来表示国为人人所有的意思。

    然则救国云者,国有病欤?患伤寒欤?染痨疾欤?非也。当知我们所救者,贵乎寻流溯源,不在乎空谈救国,而在乎改善国家原素——人民——之心。或曰:佛教主张不蓄妻子,则无生育,将立肇亡国之祸,何足以言救国?其比量云:

    宗佛教会亡国。

    因不生育故。

    喻如独身主义者。

    驳之曰:毫无理由!何则?信佛者未必尽须独身主义,立纠正量云:

    宗佛教不会亡国。

    因有在家男女信徒故。

    喻如非佛教之在家男女。(P320)

    或曰:我非谓在家信佛者,乃单指僧尼方面言。然则果有其理耶?试问就以现在韶州一地论,究竟守独身主义者多,抑和尚尼姑多?恐万中之一尚不足!当知此严格之教条,非环境所迫,乃自甘愿守者,莫非多生历劫熏习之善根,何克臻此?今请君试想,设由中央下一命令,令全国人民一律断淫,能否?噫!君所言者,乃君个人理想中之僧尼境界也,非事实上之僧尼境界也!

    或又曰:佛教主张慈悲不杀,不能抵抗外侮,不足以言救国。立量云:

    宗佛教会亡国。

    因不抵抗故。

    喻如懦弱者。

    驳曰:“君曾研究佛法欤?知佛法有五乘欤?今请示君一图:(P321)

    (图缺)

    乘者,车乘义,谓乘此善法,犹乘舆车象马,可到达目的地。

    甲、人乘法:大略有五,即普通之五戒:

    (1)不乱杀……不无辜枉杀他人之类……仁

    (2)不乱取……非正当之财利不取之类……义

    (3)不乱淫……非正式夫妻之类(即不贪外色)……礼

    (4)不乱饮食……不食麻醉毒品之类……智

    (5)不乱讲话……无益之语莫说之类……信

    (图缺)

    此五戒与我国先哲之五常,如同一辙,盖不乱杀为仁,不乱取为义,不(P322)乱淫为礼,不乱饮食为智,不乱说话为信。如人能守此五戒,即得保全人身,不堕其余苦趣。

    乙、诸天乘法:天者,自在义,须勤行十善法。十善者,身不乱杀、盗、淫,意不起无理之贪、瞋、痴,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等十法。

    丙、阿罗汉乘者:阿罗汉乃印度语,此云不生——谓已证到不生不灭之理。其宗旨为厌家弃妻,求出世界,所谓“观三界如火宅,视生死如冤家”。

    丁、辟支乘:宗旨亦与罗汉同,但根性稍利。

    戊、佛乘:佛者,此翻云觉,在因地为菩萨,证至究竟万法唯心之超人地位即名佛。其宗旨为慈悲心切,宁自牺牲,代众生苦。其出生入死度人方法,有下列四种,即四摄法;摄者,摄受救拔苦难众生也:

    (1)布施……以财法身命等施济众生。

    (2)爱语……以和善语,调伏众生。

    (3)同事……观众生根,随机说法,现与同事,乃至淫房酒肆,菩萨亦当教化。(P323)

    (4)利行……以大悲心,唯施利乐,不恼众生。

    五乘法大略如是。今可依人乘法立一纠正量云:

    宗佛教不会亡国。

    因依人乘法不乱杀之建立,可作有理之抵抗故。

    喻如革命军之自卫。

    或又曰:如君所云,有在家之男女佛教信徒,民族不致灭种;依人乘法可作合理抵抗,民权不致失其保障。然而佛教徒类多不事生产,实属妨害民生,奚足以言救国?立量云:

    宗佛教徒会亡国。

    因不生产故。

    喻如无业游民。

    果然欤?佛教在时间上已流传二千余年,空间上将渐布两半球。当代要人,如前国府主席林森氏、戴季陶院长、广东主席黄慕松氏等,固皆信佛者也。(P324)

    谓为无所尽力于社会可乎?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知生产范围属于“心”、“力”二者,二者缺一不可。兹为立纠正量云:

    宗佛教不会亡国。

    因有四众弟子分工服务故。

    喻如其他未入佛教服务者。

    或曰:余非泛指佛教徒,乃单指僧尼而言。立量云:

    宗僧尼会亡国。

    因不生产故。

    喻如无业游民。

    应之曰:君知国家组织文明进步之原素欤?君知僧尼所负为何等之责任欤?国家文明进步之要素为“文化”、“教育”、“道德”三者,此即僧人所负之重担。假使一个国家无此三者,还成其为国家否?请静默深思!

    蒋委员长于新生活运动中,竭力提倡“礼义廉耻”,国父亦云:“要使中国民族强盛,必须恢复固有道德。”盖皆由历年身历世界各国之经验,(P325)深思达虑中所流出,决非一般“人云亦云”者可比。兹为欲人明了吾人生存此世界“分工合作”、“共同负责”之意义。示图如左:

    (图缺)

    养者……解决生活……家庭教育

    教者……促进生活……学校教育

    卫者……保护生活……社会教育

    僧人对于文化、教育、道德之供献,稍有知识者,类皆知之,毋庸赘述。纵近日发现有不良现象,然僧人来自社会,乃由于大家共同组织之不健全,不能单独迁怪于任何一部份。今为立纠正量云:

    宗僧尼不会亡国。

    因精神生产供给社会故。

    喻如牧师神父等。

    兹欲使人对于佛教能救国之意义易于明了,特依因明学立数量如下:(P326)

    宗佛教可以救国。

    因具足智仁勇故。

    喻如《三民主义》。

    佛教中大乘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仁)、精进(勇)、禅定、智慧(智),包含“智仁勇”三者无余。《三民主义》具足“智仁勇”可以救国,故佛教具足“智仁勇”亦可以救国。

    宗佛教可以救国。

    因有智、德、体三育故(同上)。

    喻如新教育等。

    新教育有智、德、体三育可以救国,故佛教有智育、德育、体育亦可以救国。

    兹再以大乘佛教决定可以救国建立三比量:

    宗大乘佛教是决定可以救国。

    因菩萨行化,常来世间,不入涅槃故。(P327)

    喻如东西各圣哲。

    又:

    宗大乘佛教是决定可以救国。

    因菩萨发心牺牲自我为救众生故。

    喻如国父孙中山先生及先烈等。

    又:

    宗大乘佛教是决定可以救国。

    因同事摄化分工服务故。

    喻如林主席、戴院长等。

    国父孙中山先生有云:“我们只要中国四万万同胞一心,任何列强都不足畏。”然而欲众心为一,必须各个人忘去私我;欲个人忘去私我,必须作洗心的工夫。洗心之法维何?则余敢断言曰:“非研究明白佛学‘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无我义理不可。”

    现在我将日前在广州浴室中一段谈话,作为本文的一个结论。(P328)

    “凡属有佛教之国家,都会亡国!”声浪发于我浴室之间壁。我和一位朋友在对座谈话,我故意质问于彼:“日本现在亡国否?”“未。”“暹罗现在亡国否?”“未。”“日本暹罗现在有佛教否?”“有。”余谓:“可见‘凡有佛教会亡国’,此种理论,绝对不能成立。”吁!世界上有坚强不移之意志者很少,类多人云亦云,无深刻之眼光,国之不强,实基于此!所望同胞今后勿轻言,惟实践。尽我心力,对国家能尽一分义务,即尽一分;能尽一寸一尺,即尽一寸一尺,能尽一丈,即尽一丈,又何患乎大公无我,礼义廉耻之国家不实现也。

    今以西洋逻辑学推之:

    (1)凡属佛教之国不定亡国。(大前提)

    (2)暹罗日本是佛教国。(小前提)

    (3)故暹罗日本不亡国。(断案)

    反之:

    (1)凡非佛教国家亦可以亡国。(大前提)(P329)

    (2)罗马犹太非佛教。(小前提)

    (3)故罗马犹太亦亡国。(断案)

    今人不知印度亡国,实亡于婆罗门教,缅甸亡国实亡于政治腐败,而冤谓亡于佛教,观上逻辑可见一斑矣。

    一九、怎样转凡成圣

    无尽法界中,高高低低各级不同的有情类,以两个字可以包括无余。那两个字呢?曰“凡”,曰“圣”。凡,就是凡夫;圣,就是圣人。

    凡夫是个总名,分开来就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种。

    圣人也有两种:(1)世间圣人,(2)出世间圣人。

    世间圣人如孔子、老子、尧、舜等。

    出世间圣人可分作两种来说明:(1)“声闻”、“独觉”的二乘圣者。(2)“佛”、“菩萨”的大乘圣者。“声闻”——闻佛的声教,厌世间生死,舍家(P330)修行,而得道者。有初果(预圣人流)、二果(一来)、三果(不还)、四果(不生不灭)的四种位置。“独觉”——出无佛世的时候,独自觉悟,出离生死,不能度人。

    大乘圣人应分因地、果地两种。

    果地就是染患净尽,万德圆满的“佛”。因地就是广度众生,出死入死的“菩萨”。菩萨有“别”根与“圆”根两种;别根经过的位置,有五十五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圆根的菩萨,虽也有位置可说,但却可以顿超的。

    那末,凡夫与圣人,有甚么分别呢?以甚么比较呢?我们要比知凡夫与圣人究有一些甚么不同,先当知道从凡夫至圣人所需断除的是甚么。

    从凡至圣,途中的障碍物,不外下列四种:

    分别我执——身见、断常的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俱生我执——贪、瞋、痴、慢、疑五种烦恼。

    分别法执——尘沙烦恼惑;唯菩萨乃能知,能断。(P331)

    俱生法执——最微细无明;唯金刚道乃能断,断即成佛。

    现在先从世间圣人的地位比较起:

    世间圣人但能教人去恶,行人天福善,烦恼完全未断。若与“初果”比较,则初果已断“分别我执”,故世间圣人又为凡夫。

    “初果”若与“四果”比较,“四果”已断俱生我执,则“初果”可谓仅是圣人之初步。

    “四果”若与“八地菩萨”比较,八地菩萨已断分别法执,则“小乘之极果”不过为小乘之究竟圣者而已,与大乘菩萨的圣者比较,似又略差一筹。

    “八地菩萨”若与“佛”来比较,则“佛”已断俱生法执;“八地菩萨”的圣者,还不能算是登峰造极,够资格称为圣中之圣的,唯佛与佛才可以。

    如此看来,我们知道,由凡夫转成圣人,以及圣人的阶位差别,其中主要的关键所在,就看我法二执的有无,以及断执程度的浅深。因此,如要转凡成圣,无论是用念佛、诵经、参禅、讲经、修密法……等等的不同法门去(P332)行,而都是以铲除我法二执的种子为总目标的。试观下表可知:

    (图缺)

    盲目的行动是危险的信号,我们既知“我执”、“法执”需要断除,但用什么工具去断呢?当然离不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可是,眼耳等取境应缘,从凡至圣,种种业用关系,究竟有一些怎样不同呢?关于这点,我劝各位将唯识中说的“三境”、“三量”、“三性”、“三界九地”、“心王心所”等,一一研究明白,使胸中和明镜一样;等到“胸有成竹”修起行来,自然就没有危险了。

    我们平常日用接物,有两样东西最要注意它,就是五偏行心所中的“思”(P333)心所,和五别境心所中的“胜解”心所。我们每一件事,经过了“触”、“作意”、“受”、“想”四个心所,到了“思”心所的时候,造善造恶,它能发生一种强有力决定性的作用,令人趣境。所以我们若要了生死,对于“慈”、“悲”、“喜”、“舍”、“不净”、“苦空”、“无我”……等出生死的圣法,应当使思心所,思之又思,熏成未来的无漏种子,勇猛趣道;对于贪瞋痴慢疑……等生死流转的恶法,应当使思心所,毫不客气的拒绝它。胜解心所的作用,是使人相信此理此事,决定不移不动。假定我们相信杀猪好,它可以使我们去做屠夫;若是我们相信了生死的苦,它可以使我们去修行。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就应当多读经典,多问善知识,使贪瞋等的邪胜解,永远铲尽根苗,而使了生死的圣人胜解,日益增长!

    还有“执”、“空”、“幻”的三个东西,也是我们所必须明白的。

    众生、烦恼、生死,不都是诸君所厌离的吗?涅槃、真如、佛性、菩提、般若波罗密,不都是诸君所愿证的吗?学佛诚然是要达到这些目的的;但若一味的执着,以为学佛就必须如此如此,以为有实在的生死可了,涅槃可(P334)证,那我最老实的告诉你,这都是“法执”,是犯了“执”的病,不是药。

    诸君不将骇异吗?岂不是一切皆“空”吗?莫急!且沉思一下,你们试跑到街上去,问一问人:“什么叫做众生?什么叫做烦恼?什么叫做佛?什么叫做菩提?”那么,人家一定会说你发了神经病。唉!可怜,无福的众生连名字都闻不到啊!

    诸君应深自庆幸,“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由于宿植善根,现在得闻圣法。可是万万不能执定要了生死,要证菩提,一执那就错了!这个执病,要用一种药来医,这药就是“空”——一切法本来是空,不容执取。这不是慈航杜撰的,教有明文,可举经为证,《金刚经》云:“如来说众生,即非众生……”又云:“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

    这样说来,我知诸位必定以为“空”是很对的了。不对,这个“空”病更来得厉害!前头的“执”病好比是水;这个“空”病,好比是火,古人云:“宁可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P335)

    “空”病,到底又用什么药来医呢?有,有药可医——所谓如“幻”的方便。过去一切诸佛菩萨都是从如幻门中,通达一切法不空不有、圆融无碍,成就度众生的大用的。这也不是慈航的杜撰,教有明文,《金刚经》这段文下面还有一句:

    《金刚经》云:“如来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又云:“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细读第三句,岂不是如来说得明明白白吗?

    我现在的结论,就是劝诸君向《金刚经》中第三句这条如“幻”方便的大路走去。虽然知道众生本来空寂,不妨终日度如幻的众生;虽知烦恼本来空寂,不妨终日断如幻的烦恼;虽知生死本来空寂,不妨终日了如幻的生死;虽知涅槃本来空寂,不妨终日入如幻的涅槃;虽知真如本来空寂,不妨终日趣向如幻的真如;虽知佛性本来空寂,不妨终日证如幻的佛性;虽知菩提本来空寂,不妨终日证如幻的菩提;虽知波罗密本来空寂,不妨终日炽然行如幻的六波罗密。那么,根本既正,则枝末何愁?所谓转凡成圣,不期(P336)然而然了。又岂待举心动念,干那避影逃形、畏响留声的工作呢?

    二○、为什么要闻法

    现在我要同大家来研究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闻法”。不闻法可以吗?如果闻法没有利益,当然可以不闻法;同时,不闻法没有什么害处,也就可以不闻法。

    何为法呢?就是在寂寞广大无俦的空间、四时迁流不停的时间,乃至其中的形形色色、事事物物,通通叫做“法”。但是法有两种,一种是“有漏法”,另一种是“无漏法”。

    什么叫做有漏法?就是不明事理,随烦恼造作,生死不断,轮回无尽,犹如漏器盛水,终不能满,所以叫做有漏法。这一类的人叫做凡夫。

    什么叫做无漏法?洞达人生根本道理,不随烦恼而作业,证到不生不灭,轮回即断;犹如完器盛水一滴不漏,所以叫做无漏法。这一类人叫做圣(P337)人。

    世间上的人普通所承认的仅止粗浅的“善”、“恶”两法,若是问他善恶的结果怎样呢?界限怎样呢?求生天福报吗?求转眼即灭的名闻利养吗?生死的根本,怎样解脱呢?唉!可怜这类都是雾里看花,莫名其妙。

    我现在要问一句:“我们只要做善事,就可以认为究竟吗?”若是够了,也就可以不闻法;若是自认不够,那就不独是要闻法,而且更要应当进一步研究“无漏法”。无漏法不是什么离奇古怪的东西,也不是一种与我们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是一种由前人发明了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究竟根源,讲出来的一种法则;我们遵而行之,能得身心自在和安乐,乃至成佛,所以叫它做圣人法。这个圣人法可以分作两类来讨论;(1)志愿小的是小乘法。(2)志愿大的是大乘法。

    (1)小乘法:三界犹如火宅,世间决定不贪恋,一心断却烦恼,自求出离生死。

    (2)大乘法:了知一切法空,起如幻如化的方便,度脱无量无边众生,同(P338)出生死。

    小乘法既经略明,我们可以不细论它,现在特将大乘法详论一下,使大家知道闻法的重要。

    人命无常,出息不保入息,一口气下来,前路黑茫茫,危险殊甚!释迦牟尼导师为此动机而说法,我既是释迦世尊的弟子,所以我也学佛说法,但是究竟说甚么法呢?若是真实大乘法,本体清净,没有甚么东西可说。山是山,水是水,十方诸佛成道不曾增,十方众生轮回生死不曾减,今且依方便言之:

    最初当想到现前这个身子,地水火风,四大合成——骨肉爪发,地大所有;脓血涕唾,水大所有;热气持身,火大所有;呼吸脉摇,风大所有,这个里面,实在找不出一个我相来!就是这一点知觉的心,也是依托这个无知的四大及色香味触附带而有的。那末,离母无子,当然也不是实在的。再从“过去”、“未来”、“现在”观看刹那刹那,那一个时间是我?仔细思察,则知过去未来的时间无我;但是离开过去未来刹那不停,也找不出那一刹那(P339)是现在,所以在时间上也无有我。自知如此,别人当然也如此,则一切法妄想既空,自能对治烦恼。这个方便,就是下手的工夫。

    那末,佛法不是消极了吗?会亡国吗?不是。我们大乘中最重要的、一刻不能离心的,有四个宏誓大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个重大的责任,如果是消极的人,可以负得起来吗?假使说不能负起,那末,我刚才怎么又说空呢?要知道空是空自己的烦恼,空一切法的假相。真实修菩萨行的人,以空观空,一切烦恼既空,则皆如幻,便从这里起大方便以如幻观,发四宏誓愿,渐渐断去一切不明事理的根本痴愚,悟透世间究竟的本来面目。那末,我们真发菩萨心履行这四个宏誓大愿还是消极呢,还是积极呢?还是亡国呢,还是救国呢?还是不要闻法呢,还是要闻法呢?

    我想,世间一切众生实在是苦!既苦则空,既空则一切如幻。我们要从(P340)文入观,起深达如幻的智慧,知一切法既如幻化,不过众生迷而不悟!那末,同体无我的大慈大悲心,不要你勉强去发,它都会如怒潮一般的发出来。

    我们只要依着这条路走去,每日从朝至暮只要自问自心,不须问着旁人,我们造成佛的因,决定不会收众生的果。

    最后,我还记得一段故事,在我脑海中颇有点深刻的印象,说出来也很可以证明: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港东莲觉苑,大家都是知道的。民国十九年我在香港讲经,何东的夫人向我说:“求十方诸佛菩萨要加被我,满我所愿。”我问她发的是甚么愿力?她说:“我现在钱有,人有,但是年岁已老,转眼就会死,东西一丝带不去。我想建筑一个佛学苑,种菩提功德;但是我丈夫不信佛,不能满愿,所以我求佛菩萨满我所愿。”这是她十九年间的一种愿力。

    这一次我来香港(是二十四年),那工程伟大、巍然高耸的东莲觉苑,(P341)却已经冲开了她的困难,而梵呗悠扬于香港之滨了!

    诸君!可见有志者事竟成,幸勿因困难或挫折而退菩提心啊。(P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