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疏续云“二明疑心者。初是人物、对境生疑、为人非人物。为人畜生物。为人无主物。”
△戒疏续云“三明双阙者。初盗人物、非人物替、阙境缘也。就非人物复生疑心、为人物为非人物、阙心缘也。二畜物来替、为人为畜耶。三无主物替、为主无主耶。并例准知。”行宗释云“疑及双阙同是疑心、但前疑据境定、双阙约境转耳。”
▲行宗云“作图示之。
初转想三句┬一人物、非人物想前心中罪后心下罪
├二人物、畜生物想前心中罪后心下罪
└三人物、无主物想前心中罪后心无罪
二疑心三句┬一人物、疑为人物为非人物前心中罪后心下罪
├二人物、疑为人物为畜生物同上
└三人物、疑为人物为无主物同上
三双阙三句┬一非人物替─疑为人物为非人物前心中罪后心下罪
├二畜生物替─疑为人物为畜生物同上
└三无主物替─疑为有主物为无主物同上”已上皆见戒疏记卷六
上录行宗图表、依戒疏盗戒文出、故仅有九句。若准前杀戒句数、应不止此。宜检前杀戒阙第二缘中附补之小漫句法表、对阅可知。
第三目阙第三缘
▲戒疏云“阙第三缘。重物作轻想、结前方便中罪。”行宗释云“如取满五、意谓不满。”见戒疏记卷六
第四目阙第四缘
▲戒疏云“阙第四缘。有盗无盗心、前心下罪。本无、非罪。”行宗释云“初约先有后无。前心下罪者远方便也。下句次约始终无心。如开缘中、粪扫亲厚等取也。由前具缘不列方便、故此阙中须分二种、当知先有后无即阙方便、始终无者正是阙心。问、前心犯下罪、那云阙心。答、望未动身、犹非盗等、故名阙心。若尔、至次方便转入无心、名阙心否。答、身色才动、盗业已彰、但物未离未成根本、是以拥住次近并名阙第五耳。问、前心后转、与阙想何。答。阙想有心、此据无心。又前约动身后转、此约初心即转。如是思之”见戒疏记卷六
第五目阙第五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