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广颂第八、九愿 第十五章、广颂第八、九愿10
    第十五章、广颂第八、九愿10

    有两个家庭主妇,在一起聊天,有个主妇说:我看你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从来没见你们吵过架?这是什么原因?这个主妇说,我们家不吵架,处得和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夫妻都是坏人。而你们爱吵架,处得不和睦的原因,是因为你们夫妻都是好人,好人一见面,就会吵闹。对方听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就说你别取笑我吧,人家在跟你谈正经的。这个主妇说:举一个例子说:如像摔坏一件值钱的东西,这个说是我的不对,那个说是我的不对,大家都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承担过错,觉得自己不好。这样还能吵得起架来吧!导致你们夫妻不和睦的原因,一旦出事时,你们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好人,大家你推我不好,我推你不好,推来推去,这件事不关自己的事,那个说没有我的事,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好人。所以肯定是要吵架的。

    这件事说明一个家庭关系,处得和睦不和睦,烦恼的问题不在烦恼本身,而在于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男方希望女方随顺自己,女方希望男方顺从自己,如果大家都以自己为中心的话,这样的家庭再有钱,日子肯定过得不幸福。相反,如果家庭双方的人,把以我为中心的我执,转化为去尊重、顺从、理解对方,家庭就和睦了。其实烦恼与不烦恼,主要是看你的心境,看你对烦恼在不在意。比如说有人骂你,侮辱你,如果你不在意,他爱骂多久,就让他骂多久,等他骂够了,他就不骂了。你坐在那里,洗耳恭听,一言不发,对他的骂,没有一点反应,我看对方要气死了,他不是白骂了吗?可是你一烦恼,正好上了他的当!对方就是要使你烦恼,才达到他的目的,如果你不介意他的骂,他一定气得没办法。所以烦恼是自己找来的,在客观上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烦恼。

    作为一个修行的人来说,逆境对自己也不是什么坏事。比如说你生病,生病有时很难受,很苦恼是吧!如果你能这样想,生病消除业障,就能坦然去面对,接受病苦对自己的折磨。这是一个方面,你没有生病嘛,一天到晚,东奔西忙,没有机会休息,现在生病了,正好借这个机会,能够静静地在床上躺一躺,静静地休养,这不是一件好事吗?烦恼痛苦也可以把它想得很开心。学佛的主要意义是培养自己一种良好的心态。

    尽未来利乐有情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于一切众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不管自己是出家修行也好,还是在家学佛也好,我们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学佛度众生,就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上求佛道;立地,是下化众生。佛道虽然遥远,但要从你的生活中去做起,从度众生开始做。众生怎样去度啊?这就是说,你学佛之后呢,把你懂得的佛法的道理和好处,去人群中广泛宣传,让大家知道学佛的意义、好处和目的。自己受益,让大家也受益,让更多的人跟自己一起学佛。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于一切群生乐’。愿我在修学菩萨道过程中,彻底地消除三恶道众生的痛苦,把众生从痛苦的深渊里边解救出来。给予他们利益和快乐。像地藏王菩萨一样,为了度化众生,干脆就住到地狱里面去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你看,地藏王菩萨这种悲愿,要把地狱里边的众生度尽、度完,自己才成佛!地藏菩萨的行为充分地展现出,佛教大慈大悲度化众生的愿心!牺牲个人的利益,把方便和欢乐带给众生,把痛苦和困难留给自己。菩萨这种舍己为人,度化众生的行为,是消极,还是积极呢?太不消极!积极得不得了!对吧?说佛教消极的人,只能说他太无知,太不了解佛教,对佛教是一种极大的误会!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救度众生苦给众生带去快乐的这种修行,是永远、永远的,不是短时间的,而是经过刹土劫的时间,周遍到十方世界,给众生的种种利益,是永远没有穷尽的。利乐众生的修行是无穷无尽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是尽未来际的。你看菩萨度众生的悲心,这种胸怀多广大!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我愿常常顺从一切众生的愿心,就是随著众生的需要,无条件的为众生服务,给他们利益和快乐;引导众生走上解脱痛苦的光明大道,一直到未来的一切时劫,没有穷尽的时候。希望自己尽于未来一切劫,尽未来际不断地去为众生服务,去随顺他们,这种随顺不是一生,不是几十年,而是永远、永远的事情。那你想想:佛教救度众生的事业,世间的事业跟佛的事业相比,那简直太渺小了。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普贤菩萨很慈悲,怕你又忘记修行的目的,这里又提醒我们:还是我的这个法门好,你永远修行普贤广大行愿,通过我的十大愿王去修行,就能够修到圆满无上的佛道了。

    常得善友提携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在修学佛法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善知识对我们很重要!善知识包括好的老师及同参道友。同参道友,是志同道合,在一起共修的同伴。在修学佛法没有达到相当的成就之前,遇到不良的环境,或由于自身的烦恼,难免会迷失自己。所以,需要善知识、善友、随时提醒你。如果你身边,有好的老师时时指导你,你就不会走错路,才不会迷失自己。

    社会上很多人学佛,感到有些盲目,哎呀!不知道怎么学呀?找不到好的老师,不知如何修学。在修学上很多人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要发愿‘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不论走到什么处所,或住在什么地方,所有同我一样修十大愿的人,大家都能聚集在一起。就像今天,在坐的人在一起修学《普贤行愿品》的人,在我们未来的生命中,大家也能够像今天一样在很多地方聚会。比如说,今天在柏林禅寺集会,下一次,在西方极乐世界集会,再下一次,到东方琉璃世界集会。你看这样多好?人生多有意义?

    我们今天的集会还是很小的,总是在地球里面转来转去。一个人发了菩提心,不断地修学,普贤菩萨广大的愿王,当你的修学功德,修到有成就之后呢,在坐的,就不是以地球为家了;而是以宇宙为家了。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仅以地球为道场,整个宇宙太空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们的道场。那时我们的旅游,就不是一般的国际旅行了。如果我们知道哪一个地方有人成佛,就带领一帮人赶去,参加那里的法会,听佛说法。这样的人生多么自由自在!多么美好?听佛说法之后呢?大家协助佛陀弘扬佛法,转正法轮。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你看普贤菩萨多么高瞻远瞩,他怕我们这些修学佛法的人,将来可能会因为发心不同,修学的法门不同,不能和谐的住在一起。这就需要发心修学佛法时,就种下这种和谐的因缘。这样,在未来的生命中,一见面就格外的亲切、高兴!有可能互不相识,但一见面总是很有缘的。如果住在一起的话,大家说话、做事、想问题,观点都不会相差太远。因为,他也学佛法,你也学佛法。他修行普贤行愿的法门,你也一样。

    像我们这次来这里听经的人,听众里一定有两人是同一个地方来的,偶然碰到一起来,虽然过去互不相识,但一见面特别高兴,很投缘,彼此心灵相通。大家彼此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流学佛的经验和体会,这样多好!相反,如果大家修学的法门不一样,意见又不统一,倘若修养不够的话,碰到一起就不愉快,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就反感,那就糟糕了。因此我们要发愿:愿我在未来的菩提道上,能够遇见的同参道友,大家在一切法会集会时,身口意业相同,修学佛法的认识、知见一致。愿我和同修在未来修行过程中,大家都同修《普贤行愿品》这一法门。在修学过程中相互切磋,彼此间相互提醒、互相促进,同证佛道!这样多好。

    修学佛法里有个人独修、集体共修。个人独修比较困难,因为环境的力量太强大了,一人修,修著修著,就会觉得没劲。算了吧!打麻将,还是看电视吧?明天再修吧,先打麻将算了,反正时间长,不著急,先打了再说吧(众笑)。结果你很多的时间,就这样都白白地流失,到头来一事无成。反之,集体共修,有一大帮人,大家都在精进用功,你看电视,还是修行呢?那你肯定是修行对吧?所以,良好的修学环境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而个人独修,缺乏善知识的提携,则相对较困难。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我们从学佛到成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善知识。我希望我的那些善知识,他们能够给我教化、开示普贤的行愿,把佛法上的正知、正见的道理传授给我。希望好的老师,把所有普贤菩萨十种行愿的修行方法,教化我。使我得到佛法利益的善知识,我都希望能够常常同他们在一起。我希望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碰到这些好的老师。还有呢,希望我的这些老师经常都喜欢我,不要讨厌我。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要命的一点!如果善知识一看见你,就讨厌你,对你非常的反感,一点都不喜欢你,那碰到一起有什么用啊?碰到也是白碰。所以,现在就要发愿,希望善知识一看到我就喜欢。他要喜欢我的话,他主动会来找我的。如果他讨厌我的话,我去找他,他可能还不见我了。那你说哪一种好啊?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发愿,就要结缘。这样善知识就不会讨厌你。如果不讨厌你,他就能指引你,愿意把佛法修行的方法和道理传授给你,这样你在修学上就有保证。如果善知识喜欢你,在你未来的生命中,生生世世,总能碰到一些修学佛法的好老师,指导你修学佛法。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离不开善知识,对我们的教化、开示、指引……

    亲近诸佛、弘扬佛法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修学佛法的人,我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就是‘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我们希望能够经常面见如来。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常常见到围绕在诸佛身边的一切菩萨、阿罗汉。佛陀出世时,我们还没有出世;佛陀入灭,我们又出世了。这是因为我们的福份太浅了。没有机遇见到佛陀。现在我们要发愿,在我未来的生命中,能够遇到佛陀出世,希望自己经常见到佛陀。我们如果有机会见到佛陀,聆听佛陀开示说法,接受佛陀的教化,开悟就比较容易。这里的如来也包括自心佛,自己的清净心也是如来。

    你通过修行,见到自己的本性,见到自己的本心,就是见到佛了。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只要你随时用佛法的智慧去泯灭烦恼和妄想,保持自己空灵寂静的心,你随时都可以见到如来。如来随时都在自己的身边,一分钟也没有离开过自己。因此,学佛的人不能离开自己这颗清净的心,而跑到外边去寻找如来,那你离如来就越来越远。所以佛教讲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自性三宝,就是我们内在的清净心,修行的关键就是修心。

    在亲近佛菩萨的时候,我要对他们‘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我愿意用很多很多的供品,来供养诸佛和佛子。说到广大供养,是说供养诸佛的心愿很大。物供养、财供养、法供养、一切都很完备。通过广修供养,福田大。供养佛的功德,就如把福报的种子,播在田地里面,将来慢慢的会生长,种子下得多,你将来福报的收获就越大越多。对佛陀的供养,没有间断、停歇,一直供养到未来永远不会疲劳厌倦。

    对佛陀的供养在《普贤行愿品》里第三个大愿说过,‘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才是功德最大的,最有意义的。下面讲‘愿持诸佛微妙法’也是法供养的意思。持,什么叫持呢?持有二方面的意思:一、是依教奉行,依法修行。如果我们能够依法修行,本身就是对佛法的一种弘扬。因为依法修行就能得到解脱。修行功德园满,可以给世间树立一种解脱的典范。二、我能够把佛法弘扬出去,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听到佛法,能使众生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这是法供养的另一种表现。

    只有‘愿持诸佛微妙法’,才能‘光显一切菩提行’。光显,是发扬光大菩提行。菩提行,是行菩萨道,是觉悟、解脱之行;弘扬佛法之行。菩萨道的精神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普贤行愿品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其实跟柏林禅寺生活禅的宗旨是相通的。上求佛道,是觉悟人生。恒顺众生,就是奉献人生。所以,柏林寺把《普贤行愿品》作为生活禅的理论依据。这可能是因为,生活禅的宗旨跟普贤行愿品的精神是相通的。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归根结底,行菩萨道不能离开普贤菩萨的法门,十大愿王,是修学菩萨道的要领。我们永远都要依普贤法门修行,修到未来劫没有穷尽的时期,修习还是常常不断,永远没有停止的。

    勤修福慧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