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讲义卷第二 圆觉经讲义卷第二16
    圆觉经讲义卷第二16

    三十七助道品者:助,是资助,谓资助正道也。正道,即真正发菩提心,以求菩提道。必以此三十七品为助,方能得成。品者,类也,分作七科。一、四念处:念,是能观之智;处,是所观之境,修行,以此为下手工夫。一、身念处:念身不净。以智观察,此身种种不净。初观根本不净,是父精母血,结合而成。次观住处不净,在母胎之中,与粪秽杂处。再观现前不净,九孔常流不净。更观将来不净,死后降胀、血涂、脓烂等,令生厌离,不起贪著。二、受念处:念受是苦。以智观察,六根领受境界,无非是苦。苦受,是苦苦;乐受,是坏苦;舍受(不苦不乐),是行苦(乃行阴迁流之苦),令知觉悟,不至认苦为乐。三、心念处:念心无常。以智观察,六识之心,攀缘六尘,念念生灭,无常不实。令知虚妄,不认为真。四、法念处:念法无我。以智观察,诸法本无我,亦复无我所,从缘生灭,不能自主。令知一一,皆如梦境。

    二、四正勤:精进为体,总名为勤。非同外道无益苦行,故名为正。(一)已生恶令永断:如治疾病。(二)未生恶令不生:如防火灾。(三)已生善令增长:如培果木。(四)未生善令速生:如灌种子。

    三、四神足:大疏谓欲勤心观。‘法数’云:欲、念、进、慧,名虽有异,义则无殊。勤,即是进;心,即是念;观,即是慧。由前正勤,只顾生善灭恶,恐忘失本所修之正道,故继之以四神足(如神通而能远到故)。亦名四如意足,谓能如其意,速疾远到,所求菩提之正道也。(一)欲如意足:谓于所求境,乐(去声)欲速疾能到。(二)勤如意足:谓勤勇无间,恒常进修,不懈不退(法数列在第三)。(三)心如意足:谓不杂异缘,一心趣向,所求正道(法数列在第二)。(四)观(去声)如意足:恐定太过,须假观慧以扶之。

    四、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也。根有能持,能生二义。如树有根,对已生之枝叶,能持不枯,对未生之花果,能令得生。(一)信根:谓初发心时,即具信心。今既修念处、正勤、神足,信心坚固,如树生根。(二)进根:谓修正勤时,即具精进。今既修神足中勤,进修无间,故名为根。(三)念根:谓修神足中心,系缘一境,到此念更增进,故名为根。(四)定根:谓修念处时,即有定义(其心专注不散),复经正勤、神足,到此定力愈深,故名为根。(五)慧根:谓修念处时,即具慧照。今更修正勤、神足,到此慧观增明,故名为根。如一株菩提树,已生五条大根,此树必开花结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