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降魔众有三:一激发,二魔逼试,三菩萨降伏。
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
初二句激发相,明欲降魔而先放大光,使魔知菩萨成道,如《会疏》二(四十二丁右)引经。
「奋」,《应音》七(十九):《广雅》:奋,振也。鸟之奋迅,即毛起而身大故,字从(音虽)在田上。《琳音》一(十四):郑注《礼记》:动也,《说文》翚也,郭璞云:翚翚然飞貌也。今振大光明,势动魔宫殿。
「大光明」者,放眉间白毫相光明也,使魔知之者,光明中说偈,告来树下共相校也。《大方便会》四十三云云。
魔者,《大论》明四种魔:烦恼、五众、死、天子。今指天子。魔,《应音》二十二(初)曰:「莫何切,书无此字,译人义作。梵言『魔罗』,此翻名『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复言『杀』者,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或云『恶』者,多爱欲故。」又七(四右)云:「言魔波旬者,讹也,正言『波卑夜』,此云『恶』者,谓常有恶意,成就恶法也。或言『恶魔波旬』,存二音也。」
《琳音》十二(三左):「魔鬼,上音摩,本是梵语略也,正梵音『么(莫可反)罗』,《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作留难事,名为『魔罗』,以『力』为名。」又略去四字,又(十三)云:「字书本无此字,译者变『摩』作之。」
《辅行》云:「古译经论『魔』字从石,自梁武来,谓魔能恼人,字宜从鬼。」
《净影疏》:《涅槃》说八,四种(烦恼、五阴、死、天魔)大小通说,更加无为四倒之心(无常、苦、无我、不净)为八。今此所论偏降天魔,违其自行正智降之,违其利他通力伏之,故云「智力皆令降伏」。(巳上)
「魔率官属,而来逼试」者,次明魔逼试。(「属」,附也,类也。「逼」,《尔雅》:迫也,《杜注》:近也。「试」:《增韵》:尝也、探也、较也。)
《唐译》云:「见魔合围,将加危害。」魔军逼试之相如《因果》(《会疏》二)、《庄严》等经。(《兴疏》)又《观佛三昧经》广明。
《唐译》有「见」言,与现同,示已久降伏故。如《维摩经》(〈不思议品〉)云:「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言:仁者,十方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教化众生,现作魔。」(文)当知如来久降竟,然为此界邪见外道等,示现显佛威德。今经无「现」字,然「奋大光明」二句自含其意。
《大论》五十(十四左)云:「尔时,菩萨作是念:欲界魔王心未降伏,放眉间光,令百亿魔宫暗蔽不现。魔即瞋恼,集其兵众,来逼菩萨。菩萨降魔已,十方诸佛庆其功勋,皆放眉间光,从菩萨顶入。」(文)可准解矣。
「制以智力,皆令降伏」者,后正明降伏魔众。《唐译》云:「菩萨以定惠力,降伏魔怨。」(文)今经举惠摄定,定者慈心三昧也,力者神力,故知定惠以降伏魔也。净影云:「违自行正智降之,违其利他通力伏之,故云智力令皆降伏。」(文)
五成正觉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正明成道,其相诸注引经可见。(成道有五,中前四科皆此之前方便)
依《因果经》,恶魔退散,菩萨心净湛然,尔时,菩萨正于二月七日夜,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真谛,于诸法中禅定自在,悉知过去所造善恶,即于众生起大悲心,思惟众生轮回无救者,至初夜尽。既至中夜,即得天眼,观察世间,皆悉彻见,如明镜睹面像,见诸众生种类无量,此死生彼,随善恶行,受苦乐报。观地狱、畜生、饿鬼、人天苦乐,此时菩萨以天眼力观察五道,而自思惟,三界之中无有一乐,至中夜尽。至第三夜,逆顺观十二缘,知众生生之本灭。第三夜分破无明,明星出时,得智慧光,断习障,圆满成就一切智。
《大论》五十云:「菩萨降魔已,十方诸佛庆其功勋,皆放眉间光,从菩萨顶入。是时十地所得功能变为佛法,断一切烦恼习,得无碍解脱,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无量无边诸佛法。」(文)
「得微妙法」者,净影云:「理是妙法,由得此法,故成正觉。」兴云:「不可唯言得理成正觉,今微妙法者,即摄所证果德悉尽之言云云。」理者,所谓诸法实相之道,佛证得此道,故成正觉,何妨之有焉!今谓:佛所得之道,微妙难思议,由之成最正觉。此句摄《华严》始成正觉。
《法华》〈方便品〉云:「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文)
《刊定记》一曰:「权得曰『成』,至极名『最』,离倒名『正』,开悟名『觉』。」
第七转*轮相有二:一请法,二记说。初请法者:
释梵祈劝.请转*轮.
《唐译》云:「梵王劝请,转于*轮。」今经举释、梵摄余,《唐本》唯举梵王请,请主故。
《法华》云:「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余诸天众,眷属百千万,恭敬合掌,礼请我转*轮。」(文)
《大论》七(六)云:「今是释迦文佛得道后,五七日寂不说法,自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著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乐。是时诸菩萨及释提桓因、梵天王,诸天合掌,敬礼请佛,为诸众生初转*轮。佛时默然受请,到波罗奈鹿林中转*轮。此中虽有多请,梵王有贤劫千佛请法誓愿,故偏举。」
《大宝积经》〈密释金刚力士会〉第九(八纸)说梵王请法发愿云云。帝释是欲主,故举之。
今举二摄余。(《宝积》九曰:勇群轮王正位,第二子法念曰:诸仁(千子)成佛,当作梵天劝转轮。《宝积经》云:「佛告寂意菩萨曰:过去无量劫,勋宝锦净王如来时,有转轮圣王,名『勇群王』,千子具足,又有二夫人,一名『不行步』,二名『无虚损』,有二孩童,一名『法意』,一名『法念』,自然现前,法念童坐不行步夫人膝上,法意童坐无虚损夫人膝上,异口同音说偈云云。」)
「转*轮」者,《法华文句》云:「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轮』。」(文)
《探玄记》三(廿五)曰:「法是轨持义,通有四种:谓教、理、行、果。轮是所成义,亦有四:一圆满之义,以离缺减故;二是具德义,以毂辐辋等悉是皆具故;三有用义,谓摧辗惑障故;四转动之义,谓从此向彼,即从佛至众生,亦从彼向此,即从众生至佛果,故法即是轮,故持业释也。又轮是喻,况如圣王轮宝,即法之轮,依主释。」(文)
《转*轮优婆提舍》(七纸):以何义故名*轮?法体是轮,故名「*轮」。如世间铜体是瓶,故名铜瓶。三十七菩提分法是法体也,何名轮?摧破一切烦恼,故名「轮」。请法所由出《大论》第七(五左已下),如《会疏》三初(初丁)略抄。
问:佛成道后,经几时节而说法耶?
答:经论异说,《出曜》、《方等》、《大庄严经》迳七七日,《因果》、《法华》同三七日,《大论》说五十日,《四分律》云六七日,《五分律》云八七日,《毗婆沙》云四月,《十二游经》云一年。有如是等诸部异说,见别不同,不须和会。若依宝师,有多会释,可往见。
《兴疏》依《庄严经》,(《出曜》亦同)谓初七入定,(住喜悦定,观菩提树,居此除诸苦故)二七经行,(大千为限)三七观树,(此处得大觉故)四七经行,(此时魔劝灭,魔女障碍遂悔罪复本)五七住目真邻陀龙宫(龙神守护),六七住尼俱陀树下,近尼连河,有多外道皆来慰问,七七住多演林中,观众生四苦所逼,时商主供养,(北天竺兄弟二人)四王供钵,而后入定,观世思惟:吾法甚深,不可说,若梵来请即说。时螺髻梵王知如来默然之旨,与无量梵众来请说法。(多有众生堪悟入深法)佛默,梵王亦知默然之旨,与释天及阿迦尼吒天,于夜分中至多演林礼绕,释天请法,佛默,大梵重请,佛说二偈:我证逆流道,甚深难可见。盲者莫能见,故默不说。世间诸众生,著彼五尘境,不能解我法,是故今默然。梵、释闻已忧恼,忽然不现,复于一时,梵王叹摩伽陀国诸外道封著邪见,唯愿说法令闻,时世雄佛眼观众生上中下三根、三聚,为梵王许说,一切世间天人等有净信者,听受如是法,梵王喜去,神唱言:如来今受梵王劝请,于一念之顷,虚空神闻展转到色究竟天等云云。(略抄)